『壹』 請教: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具體在哪
請教: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具體在哪?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國,而佛教最初的發源地就在距瓦拉納西有200多公里的菩提加雅(Budhigaya)。2500多年前,印度北方的迦毗羅衛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29歲,出家開始苦修而不得其所,35歲那年,他在一棵菩提樹下徘徊了37天,終於恍然大悟,悟出了佛學真道,那個地方後來被稱為菩提加雅,而那棵菩提樹下他徘徊留下的腳印也成了一朵朵蓮花。傳說中的那棵菩提樹早已在伊-斯-蘭教統治印度的時期被當柴木砍伐了,但從那樹上壓枝而成活的新菩提樹目前還在斯里蘭卡枝葉茂盛。悟道後的王子來到了距離瓦拉納西16公里的鹿野苑,向跟隨他出家苦修的五個侍衛開始了他首次傳教,五位同伴被他悟出的道所征服,拜他為師,從此,佛教有了成道的佛陀,有了教義,佛教誕生了,王子成了佛祖,有了另一個2500年後我們熟知的名字——釋迦牟尼。此後,佛祖和他最初的五個弟子,在印度開始傳播佛教的教義。因為佛教具有其他宗教沒有的三項基本原則:知識、仁慈和平等,因此在當時印度的低「種姓」中開始迅速傳播,並最終傳遍世界。雖然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但現在印度以佛教為宗教信仰的人口可能只有1%。歷史的變遷總是伴隨著強勢文化對弱勢文化的全面清洗和滅絕性毀壞,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強盛,終於使這個佛教的發源國,已經很少能見到佛教的遺跡了,而瓦拉納西附近正是這些不多的遺跡的集中地。
印度對菩提加雅和鹿野苑佛教發源地的發掘,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中國唐朝的名僧——玄奘。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8月),玄奘從長安出發,踏上了西行的征途,到達佛教發源地印度,在這里他討教佛學,遍訪佛家古跡。貞觀十九年,他返抵長安,已經五十歲。受到唐太宗接見,太宗對玄奘描述的西域風情極感興趣,命他寫一本游記,這就是後來流傳下來的《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不僅記錄了當時印度的風土人情,而且對佛教的名盛做了詳細記載。因為印度幾乎沒有成文的歷史記載,一度無法發掘作為佛教發源地的所在,最終憑著唐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詳細描述,在英國考古學家的幫助下,得以重新發掘出了佛教遺跡,找到了大量宗教文物。
印度教能起源於哈拉帕的轉世及靈魂不死之說,在吠陀時代晚期重新出現,並成為印度教更深一層的基本組成部分。
凡人一生中產生的業,決定了他的靈魂下次轉世重生時,究竟是成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還是變成一頭獸,或甚至一隻昆蟲。特殊的虔誠、默想、禁慾和對永恆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轉世的生命輪回;這樣境界的靈魂避開了這種輪回而達到超脫,這並非有形的升入天國,而是精神上與神或天地萬物重聚的極樂。藉助凡人肉體的不死靈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個具有神的不朽創造力的永生幽靈,而靈魂則能夠再生或轉世。
轉世的信念加強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個人的親戚或祖先也許已經再生為一匹馬或一隻蜘蛛。從哈拉帕時代以來,牛得到特別的尊敬,這是由於它們的基本用途及母牛產奶造成的創造和母性象徵。公牛自然象徵著耐力和男子漢氣魄(與地中海文化一樣),母牛則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徵溫柔。但對印度教來說,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任何生物都是顯示神的存在的偉大生命鏈條上的一環。因此,虔誠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者,除最低等種姓外,所有人都特別要避免吃牛肉。牛奶、凝乳、酥油、酸奶等等,都只用於宗教獻祭儀式上。
進入吠陀時代晚期(約公元前600年)之前,印度教的萬神殿已由
三位一體的毗濕奴、濕婆和梵天統治,他們都是至高神,都是造物主。隨著印度教繼續合並地區性及民間宗教神祇和傳統,出現了五花八門、有各自的信仰和信徒的神祇配偶、神祇肉化身和小神祇的令人為難的局面,包括:仁慈的象頭神,是濕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之子,有象形頭;象徵忠心和力量的猴神哈奴曼;智慧和學識女神娑羅室伐底;黑天;毗濕奴之妻吉祥天女,兼財富及世俗功績女神;還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時母)或杜爾迦(又叫難近母),都是濕婆配偶的形象或其較陰森外表的女性等同物,有時稱為死亡及疾病女神,但同濕婆一樣,人們,尤其是婦女,也祈求她的幫助。
濕婆成了最廣受崇拜的大神。在人們心目中,他既是創造之神,又是毀滅之神、收獲之神、豐饒之神、宇宙舞神以及瑜伽信徒(瑜伽功及苦修的實行者)的主神。他還主宰人的生和死及天才的繁衍,被人們與其他宗教的類似神祇並列,包括代表苦難(釘死在十字架上)和永恆生命的基督。在其他一些宗教中,用人做祭品作為祈求生命復活的手段;獻祭的遭難者將生命讓給他人,或獻出生命為他人祈福。印度教承認這一觀念,因為它把死亡看成生命的一個當然部分,並通過濕婆和迦梨女神的形象慶祝它。
『貳』 印度現在有佛教寺院嗎為什麼
有,新德里附近的菩提伽耶遺址就有一座佛教的摩訶菩提寺。瓦拉納西的鹿野苑遺址也是佛教的。
『叄』 印度的四大佛教神地是什麼
印度佛教聖地說明:一、釋迦牟尼佛是迦毗羅衛國凈飯王的太子。二、藍毗尼園是佛陀的誕生地。三、菩提迦耶是佛陀的成道地。四、波羅奈國的鹿野苑,是佛陀初轉~FA~輪地。佛陀對憍陳如等說四諦法,在教史上稱這次所說的法,叫做轉~FA~輪經(PRAVARTA SUTRA)。憍陳如等五人聞佛說法悟道,是教史上最初的五比丘,亦即有僧伽的開始。五、摩竭陀國頻婆娑羅王,在王舍城建築竹林精舍,供佛說法道場。是教史上最早的一座大寺院。六、舍衛城是憍薩羅國的都城。須達多長者在此建立祇園精舍,供佛說法道場,是教史上第二座大寺院。七、拘屍那拉城即拘屍那拉國的都城,是佛陀的涅槃地。佛陀在拘屍那拉城的娑羅雙樹間涅槃,拘屍那拉國的國王摩羅斯(THE KING OF THE MALLAS OF KUSINARA)及高僧料理佛陀的遺體,在城東舉行焚化。八、佛涅槃後,由五百大阿羅漢,公推摩訶迦葉為上首,在王舍城外,靈鷲山七葉岩,舉行第一次結集。由多聞第一的阿難陀誦出經藏,持戒第一的優波離,誦出律藏。九、現在印度佛教四聖地的建築紀念物:1·藍毗尼園有阿育王建立的石柱。2·菩提迦耶有金剛大塔(又稱大菩提塔)。3·鹿野苑有轉~FA~輪塔。4·拘屍那拉城有涅槃塔。
『肆』 佛教和印度教分別起源於何時何地
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謂「印度教」是存在於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復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這種綜合性、多樣性使人們很難對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徵作出公認、明確的定義。
佛教(英Buddhism 梵 Buddha-s/āsana 或 Buddhānus/āsana,巴利名 Buddha-sāsana。註:/代表s上面一小撇。):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據今天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所創,他的名字是悉達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因為他屬於釋迦 (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廣泛流傳於亞洲的許多國家。西漢末年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
『伍』 印度教和佛教起源在哪裡
【都是今尼泊爾境內,叫古印度】
1·【佛教】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佛教發源於距今約2553年前的古印度。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佛,這個名號是印度梵語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思,牟尼是寂默的意思,寂默也就是清凈的意思,佛是覺悟的意思。釋迦牟尼佛是北印度人,就是現在的尼泊爾,它在印度的北方,西藏的南部。 據經典記載,佛圓寂時,世壽80歲。
2·【印度教】印度教源於古印度韋陀教及婆羅門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擁有10.5億信徒(1993年統計數),僅次於擁有15億信徒的基督教和11億信徒的伊斯蘭教。所謂「印度教」是存在於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學、文化和社會習俗的綜合稱謂,它的信仰、哲學、倫理觀點等復雜多樣,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會等級、集團和不同的文化階層有著各自相異的信仰和實踐。這種綜合性、多樣性使人們很難對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徵作出公認、明確的定義。
『陸』 印度有哪些佛教聖地
去印度朝聖,佛陀聖跡有很多,而且有很多聖跡已經埋沒在歷史的塵封之中,眾生福慧淺薄,無緣再看到。現有的印度尼泊爾朝聖十八大聖跡線路,是根據蟬友圈創始人衲木錯,在多年的佛教朝聖體悟中,創新性地開辟了一條由順時針方向的佛陀朝聖線路。這條朝聖線路查閱了大量的佛教經典,徵求許多國內外高僧大德的開示,這條朝聖路線成功地開辟,對於印度尼泊爾佛教朝聖,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於圓滿朝聖佛陀,體味佛陀正法和修行具有重要意義。
1、出 生——藍毗尼園:2500多年前佛陀出生時的腳印和沐浴的聖池;
2、成 長——佛陀祖國迦毗羅衛國的遺址和佛陀舍利塔;
3、出家——拘屍那羅森林南丹格爾
4、成道——菩提伽耶:娑婆世界的中心,最堅硬的地方。苦行林,尼連禪河,賢劫千佛成道的金剛座、菩提樹,正覺塔和佛陀親自開光的25歲等身像,480多座佛塔群,全世界佛教徒最嚮往的地方。
5、初轉*輪——鹿野苑。佛陀三轉*輪地,為五比丘宣說了四聖諦、八正道,成立最早的佛教僧團。佛陀舍利塔和最庄嚴的阿育王石柱(印度國徽以此為標志)。
6、涅 槃——拘屍那羅。佛陀最後度弟子須跋陀羅和涅槃後金剛力士放金剛杵處,佛陀最後說法處,佛陀荼毗塔,佛陀涅盤塔,佛陀6.1米最為庄嚴之涅槃像,拘屍那羅八王分舍利之地,佛陀舍利塔,佛陀聖體停放七天供人天瞻仰之地。
7、竹林精舍——佛教第一座精舍,佛陀洗浴的聖池迦蘭陀池;在此宣說諸多經典,如《佛說般舟三昧經》等。
8、祇園精舍——佛教第二座精舍,《金剛經》、《佛說阿彌陀經》、《楞嚴經》、阿含部等經典均在此宣說佛陀宿舍-健陀俱提精舍,佛陀講經台,阿難菩提樹;央掘摩羅塔、給孤獨長老塔等。
9、西天靈山——靈鷲山。佛陀講成佛之經典《法華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大般若經》等重要經典之靈鷲凈土,佛陀依然在此講經說法;隋朝時,智者大師讀《法華經》至「葯王菩薩本事品」時,忽入定中,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
10、降凡處——桑克希亞。佛陀上忉利天為母說法後(《地藏經》)乘金色天梯降凡處,帝釋天、大梵天陪伴左右;佛教第一尊佛像產生之地;曲女城大法會玄奘大師辨經處。
11、神變處——吠舍離。(廣嚴大城靈塔中,如來思念壽量處)佛陀在廣嚴城外示現神通降服96種外道,佛陀預告涅槃處,佛陀舍利塔,阿難尊者舍利塔,首位比丘尼出家地,維摩詰大士故居,第二次經典結集之地。
12、世界佛教中心——那爛陀大學,蓮花生大士、寂天菩薩、玄奘大師等高僧大德曾在此參學講經。舍利弗尊者舍利塔;玄奘法師求學、辯經弘法地;規模宏大的佛教遺址。
13、玄奘大師紀念館——玄奘大師頭蓋骨舍利、佛陀腳印(千幅輪)、妙法蓮華經血經。
14、經典結集——佛教第一次經典結集之七葉窟,五百大阿羅漢結集之山洞。
七葉窟---第一次佛經結集處及阿難開悟處
15、雞足山——祖師迦葉尊者入定在此山中,等候彌勒菩薩下生傳授佛陀衣缽。
16、恆河——最古老的的城市瓦拉納西(6000多年歷史),觀賞世界最美麗的日出—恆河日出,迎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佛陀舍利所化的恆河沙(金剛沙),印度教沐浴與焰口聖地
17、世界八大奇跡之泰姬陵、紅城堡(印度三大紅堡之一),建築博物館。
泰姬陵及阿格拉紅城堡
18、印度首都德里,朝聖藏於印度國家博物館佛陀舍利。遊走於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印度首都、各大城市與農村,深入了解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今昔,全方位體驗印度古今宗教、文化等各領域。真實感受真正的印度。
蟬友圈每年9月到次年4月組織專業印度朝聖。
『柒』 想了解一下印度關於佛教的聖地有哪些
菩提伽耶。佛陀成佛之地。有金剛菩提樹
鹿野苑。佛陀初說法地。有遺址
阿育王石柱。佛教鼎盛時期的代表。有遺址
雙樹間。佛陀涅槃地
靈鷲山說法台。佛陀多部大經的傳法地。並留有遺址
七葉石窟。佛陀涅槃後。五百羅漢在此集結佛經
-------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捌』 新加坡人信神或者信佛么
這里有信仰的阿,而且不會歧視
這里的華人,多數信仰新教(基督教的一支)和佛教.不過,教堂好多,佛教方面卻只有一個觀音廟(在waterloo street那裡)
因為有些個印度阿三,所以印度的佛教寺廟貌似也有幾個(這方面不熟悉呢,不過我知道小印度那裡有兩個,觀音廟旁有一個)
新加坡是個自由的國度,不會也不能歧視任何合法宗教.
我個人信佛,常常去觀音廟燒香的,那裡很熱鬧,熙熙攘攘的,好多比較有錢的信徒,會買好多香,擺在那裡讓我們免費拿,求簽也是免費的,很好的
『玖』 印度四大佛教聖地是
古佛經中記載的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五台山、尼泊爾藍毗尼園、印度鹿野苑、印度菩提伽耶、印度拘屍那迦。
『拾』 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在哪
教起源於公元前6世紀的印度,後分化為大乘、小乘兩派。小乘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正式名稱
「巴利語經典系佛教」。約在公元3至6世紀,佛教由印度或斯里蘭卡傳入緬甸,再從緬甸傳入西雙版納。
佛教傳入之初稱「擺壩派」,沒有被傣族群眾 接受。後傳入的一派稱「擺孫派」,即被群眾所接受,
成為普及派。由於佛教宣揚的消極、忍耐、調和、輪回、因果報應等有利於維護傣族封建領主的統治,
受到統治者的贊揚、擁護並極力推廣,所以成為傣族、布朗族信奉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