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尼西亞外觀設計專利概述
印度尼西亞外觀設計是指用於工業品和手工藝品等產品的生產、且富有美感、具有二維或三維形狀的外形、結構、線條、色彩或上述組合。
現行的印度尼西亞《專利法》為2001年頒布的第14號法律。其中規定專利申請應自申請之日起18個月內公開,公開時間為6個月,申請人提出審查請求之後36個月之內結案,不服駁回的可在三個月內提出復審請求。印度尼西亞《專利法》要求發明人在印度尼西亞實施新產品生產後方能申請專利。專利的保護期限為自申請日起20年,小專利(印尼無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期限為自申請日起10年,兩種專利均不得續展。
② 印度專利申請相關資料整理
印度專利、外觀設計、商標及地理標志管理總局(CGPDTM)隸屬於印度工商部工業政策促進司,是印度專利、外觀設計、商標及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事務的主管機關。
印度專利局按地理區域劃分為四個轄區,分別為新德里專利局、孟買專利局、欽奈專利局和加爾各答專利局,其中加爾各答專利局是總局。各專利局負責管理各自轄區范圍內的專利事務,均有權授予專利,且審查標准一致。
外國申請方提出申請,根據印度代理人根據所在轄區向所屬專利局申請。
印度的外觀設計管理僅由設在加爾各答專利局總部的外觀設計局負責,但新德里、欽奈和孟買的三個專利局可以受理申請。
1、印度保護發明和外觀設計。
2、發明對應《專利法》,1970年頒布,1972年生效。外觀設計有專門的法律《外觀設計法》,2000年頒布,2001年生效。
3、發明保護期20年,自申請日起算。外觀設計保護期10年,自登記日起算,可延長5年。
1、臨時申請後12個月之內,提交正式申請。
2、優先權日起18個月公開申請文本,可請求提前公開,提交請求後1個月內公開。公開後有6個月的異議期,接到他人異議後3個月內答辯。
3、優先權日起48個月內提出實審請求;實審請求日或公開日(以後者為准)6個月內做出第一次審查報告;也可以要求加速審查;第一次審查報告作出後12個月內,需提交答復意見和/或修改專利申請文件。
4、符合條件授權。授權後有12個月異議期。
5、從申請日到授權,大約3-5年。
注意:
1、PCT進入國家階段:30/31個月。
2、撤回:可以在專利申請公布日至少3個月之前辦理,也可以在專利申請公布後至專利授權前的任何時候撤回。在專利申請公布日之前撤回專利申請的,可以在專利申請未公開的前提下重新提交申請。
1、官費幣種:印度盧比。
2、申請人類型及費用減繳比例:
類型:自然人、小實體、其他實體
官費繳納比例:1:2.5:5
注意:
1、其中小實體需提交經公證的企業年度資產負債表原件及英譯文;
2、小實體界定:製造業資本額不超過1億盧比,服務業不超過5000萬盧比;
3、多個申請人的,以繳納級別最高的實體為准;
4、實體狀態變化應主動通知印度專利局,否則可能導致案件被視為未提出、已授權案件被撤。
1、需要准備材料
——請求書
——申請文件:說明書、權利要求書、摘要、附圖
——聲明(宣誓書)
——委託書
——PCT申請公開文本PCT
——優先權文件英文譯文及譯者聲明
2、申請語言:印地語、英語
首次年費為自專利申請日起第三年的年費,須在專利授權日後第二年年底之前繳納。如果專利申請在兩年內未被授權,年費將被累計,待專利授權後及時繳納,或在專利登記後3個月內,或繳納延長費後的9個月內繳納。如果未在規定期限內繳納年費,專利權將中止。但專利權中止後可以自權利中止日起18個月內提出申請,恢復專利權。
以上是對印度專利相關內容的簡單整理,更多詳細內容可登錄印度專利局官網查詢: http://www.ipindia.nic.in/index.htm
③ 印度仿製葯「背後的故事」
印度,這個遍地貧民窟的小小的國家,卻有著大大的夢想。印度的夢想,就是讓全世界的病人都能吃得起葯!
印度擁有十大制葯廠, Mylan(邁蘭)、 NATCO、Cipla(西普)、Sun Pharma(太陽制葯)、 Glenmark Pharmaceuticals、Abbott(雅培印度)、 Reddy』s Laboratories、 Lupin、Aurobindo Pharma、Cadila Healthcare, 迄今生產了全球20%的仿製葯,印度葯品出口到200多個國家,疫苗和生物制葯產品出口到150個國家。 有媒體報道,印度的仿製葯60%以上出口到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其中美國市場上的仿製葯品近40%來自印度,被譽為「 世界葯房 」。
在上世紀60年代,印度市場上的葯價之高也曾聞名於世,為了讓印度人能享受到平價葯,政府採取了很多措施,但要說真正把葯價拉下來的,還是一個女人。她是印度迄今為止唯一的女總理,也是印度歷屆總理中,爭議最大,被稱為「鐵娘子」的 英迪拉·甘地。
在她的主導下,印度重新修訂了《專利法》:對本國研發的食品、葯品只授予工藝專利,不授予產品專利。
她要求整個印度,要堅定不移地執行「 葯物強制許可制度 」。
而在印度,只要大家覺得原研葯略貴,人們買不起,就可以無視專利,隨便仿製。
簡而言之就是,印度不承認專利權,直接對治病有效的葯物進行仿製,基本上無視專利的存在。
葯品價格是國內患者選擇印度仿製葯的主要原因。關於原研葯的定價是否過高曾引發很多討論。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原研葯研發周期漫長,投入巨大,且專利保護期有限,因此企業在定價的時候,為保證收回成本並有資金投入下一期的研究中,定價相比一般葯品要高。所以印度低價的仿製葯為什麼會如此受歡迎原因就在這里。
眾所周知我國是肝癌大國,世界上半數以上的肝癌都發生在我國,《2018全國最新癌症報告》統計數據顯示,肝癌是我國男性發病率第3位惡性腫瘤,也是致死率第2位的惡性腫瘤,生病就像隨機搖號,誰也不知道哪天會搖到誰的頭上。生病之後發現最殘忍的現實是,你發現自己拚命存錢,卻看不起病。
治療肝癌花費的費用可能在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生病所付出的費用,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擊垮一個家庭,索拉非尼是現在肝癌患者用的最普遍的靶向葯,肝癌治療史上第一個靶向葯物,穩坐晚期肝癌一線治療頭把交椅長達10年,索拉非尼的出現改變了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結局,我們知道在國內索拉非尼的價格非常貴,雖然有贈葯制度,但是條件非常苛刻,索拉非尼在我國剛上市的時候一盒價格在2.5萬元左右,一盒的規格是60*200mg,一盒只能服用半個月,服用一個月至少需要5萬,索拉非尼納入醫保後,每月花費約10000元左右,費用雖然有所下降,但索拉非尼價格依然昂貴。
朋友給我分享過一個案例,來自北京的李先生在2019年時發現肝臟位置有異常,確診為肝癌,醫生告訴他這種情況下如法進行手術,可以通過吃靶向葯來改善,但是高昂的醫葯費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是負擔不起的,李先生的兒子通過網上搜索發現很多病友吃的都是印度版的g索拉菲尼,印度索拉非尼的規格是每盒200mg*120片,可以服用一個月,就開始尋找購買印度葯的途徑,購買印度葯的途徑大致是, 1、國內醫療旅遊機構,以醫療旅遊的方式帶領患者赴印取葯。2 、親自去印度進行購買。3、尋找代購。 李先生兒子想過找代購,但怕買到無效用的假葯,在網上搜索資料時,發現 某葯房商城 資質齊全,價格實惠,是印度直郵,最後決定在這里進行購買。到現在一直在服用印度版索拉非尼,並堅持按時復查,李先生的情況也慢慢好轉了。索拉非尼的優勢之一就是副作用小,但是也一定的副作用,要對症處理就可以了,如果大家也覺得找印度葯代購水很深,不敢嘗試,那可以試試網購印度葯,無需遠赴印度,印度買葯快遞到中國。
為了購葯,中國的癌症患者們歷盡艱辛。也有部分患者家屬願意前往印度進行購葯,除了購葯費用外,大致需要花費八千左右,過程也相對很繁瑣,如果患者是自己去印度購買葯品,在自己對當地不熟悉的情況下是非常容易買到假冒偽劣葯物的,普通家庭對此也是無法承擔費用,患者也等不了那麼長時間,最為方便又安全的購買方式就是到正規與印度葯房合作的商城進行購買,比如「印度第一葯房」,讓患者吃到放心葯,實惠葯!
印度葯給了許許多多普通人活下去的機會,是否需要用葯一定要經專業的醫生診斷後,咨詢好可以服用哪些葯物,然後再做決定,同時也祝病患早日康復!
④ 印度有什麼特產
印度特產--服飾:工藝精湛的紗麗、披肩&木手鐲
克什米爾手工繪畫木手鐲,帶有濃郁的地區特點,用色大膽華麗,又不失天然花草紋飾的自然和諧。全部由國外帶回,是自戴、送友人的好禮物。
印度神油神奇功效,讓男人重回20歲
印度神油溯源於印度教HINDUISM,該教於佛教興盛以後為反對佛教而起的印度宗教之正統派,教中所奉之神有:開發神;破壞神等。教民皆崇拜女神,以為各男神之配偶。
印度特產大吉嶺紅茶,送長輩上司倍兒有面子
大吉嶺紅茶,產於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一帶。其產量較低,在印度茶葉總量中只佔(96.2萬噸)2%左右,依海拔高分布83個茶園。
印度有什麼特產值得購買?
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實在是購物天堂。印度工藝水準高、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豐饒,各種產品琳琅滿目,價格低廉,下面就來為大家推薦幾樣。
名揚海外的特產品:印度喀什米爾地毯
喀什米爾地區的地毯、披肩等,是名揚海外的特產品。喀什米爾地毯有毛織與絲織兩種,色澤柔和淡雅,充滿蒙兀兒風格植物花卉。以喜瑪拉雅山野生小羊的毛,所製成的帕須米納披肩,質感細膩,深受時裝界喜愛。
印度名茶:大吉嶺紅茶
最近幾年,全球開始颳起印度風,人們開始關注這個神秘古老的東方大國。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堪稱為購物天堂。現在我們就來介紹印度最具特色的產品吧!
印度拉茶 香料印度茶
「印度拉茶」也叫「香料印度茶」,主要是因為它裡面放有馬薩拉調料(MASALA)。「印度拉茶」的製作方法是:先把水燒熱,加入立頓紅茶和姜燒開,再加奶燒開,最後放入馬薩拉調料。廚師如果想「作秀」,還可以將茶水...
印度老山檀:素有「香料之王」、「綠色黃金」的美譽
檀香木屬熱帶樹種,主要出產於印度的東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中國南部等東南亞地區,在澳大利亞、斐濟等濕熱地區也有一定的產量。印度老山出產的檀香品質優良,所以被稱為老山檀。而澳大利亞、印尼等地...
印度特產:印度棗 棗仔
毛葉棗(又稱印度棗、台灣青棗)屬鼠楊科棗屬果樹,因其產於印度,故名印度棗,又因其果形酷似蘋果,因而毛葉棗又名「熱帶小蘋果」。
印度香米:Basmati俗稱巴斯馬蒂香米
Basmati是一種比泰國香米更昂貴的著名香稻品種,栽培歷史悠久,米粒細長,外觀透明,帶有一股濃郁的堅果般香氣;黏性低,口感干硬,易於消化,煮成米飯後,米粒會增長2-3倍。在中東,巴斯馬蒂香米是普通稻米的3-5倍...
印度旅遊必買特色物品-印度玉(東陵石)
印度玉又稱為東陵石(Aventurine)為含鉻雲母的油綠石英岩,其色很美;但現今人們則推而廣泛,把地殼里一切色澤艷麗、質地緻密堅韌的石英岩或次生石英統稱為「東陵石」。
印度旅遊必買手工藝品-印度彩繪花瓶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及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個性創意和古典的擺件傢具裝飾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為適應擴大市場需求,印度適時發展它的彩繪工藝,從此撩開了彩繪裝飾的神秘面沙,現在發展到了裝飾工藝品上。
印度旅遊必買手工藝品-印度手工掛毯
生活中旅遊已是人們放鬆心情的一種的方式,而旅遊免不了購買物品或特產作為紀念品,如果去印度旅遊必買的當屬它的手工藝品了。印度手工藝品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其手工藝品的品質優良、種類繁多,讓購買者目不暇...
金奈瑪特選茶-拉丁文名(Gymnema sylvestre )
印度很早以前就是糖尿病大國,在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組織一批醫師來到印度考察糖尿病情況,在靠近印度西北部的某個部落里,醫師們驚奇地發現:這個部落的土著人們糖尿病發病率很低,更為神奇的是幾乎沒有並發症...
印度披肩 肩帶或肩部裝飾品
坐落在印度西北部的克什米爾山谷曾被世人描繪成地球上的天堂,由於它遠離印度盛夏的酷熱,幾百年來,莫卧兒王朝的帝王們、英殖民統治者、遠方遊客以及印度的新婚夫婦,都視它為人類的樂土。在這里,著名的克什米爾...
印度特產—木雕菩薩
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堪稱為購物天堂。在印度首都德里,可以買到來自各邦各省的特產和手工藝品,品質較產地優良,價格也未定比產地貴。
印度沉香之極品奇楠沉香佛珠
印度沉水白奇楠,沉香中的極品非奇楠沉香莫屬。越南芽庄已難覓蹤跡的絕好沉香,非機緣而不可得之物。印度沉香顯得尤為珍貴。其油脂含量極高,珠面油潤膩滑,甜涼香醇之味悠然飄渺,令人心曠神怡。比浮水白奇楠,...
別樣風情之印度紗麗特色
通常我們提到印度的衣服,人們馬上說:印度有紗麗,印度的紗麗非常好看紗麗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國服。據傳,紗麗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就常見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最早的紗麗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
吉祥如意的象徵-印度金鏈花
金鏈花樹(Gold Chain Tree),印度人稱為阿瑪達斯(Amaltas),通常叫做印度阿勃勒(Indiala burnum),又因花瓣掉落時,隨風翻飛,如細雨般飄落而得名為黃金雨(Golden shower),別稱婆羅門皂莢、長果子樹.
⑤ 印度尼西亞發明專利概述
印度尼西亞發明專利保護期限自申請日起20年,印度尼西亞《專利法》對發明的定義是:「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印度尼西亞專利申請程序與我國類似。印度尼西亞專利局規定早期公示期限為18個月。與我國不同的是,任何人可以在早期公開階段提出異議,專利局對異議進行審查。申請人自提交申請之日起36個月內向專利局要求進行實質審查,逾期不提出實質審查申請視為撤回申請。自公告之日屆滿或收到實質審查申請之後的36個月內完成實質審查。通過實質審查後,專利局頒發專利證書。
印度尼西亞發明專利申請的途徑分為巴黎公約該國申請和PCT國際申請提定該國。
⑥ 為什麼印度能仿造出那麼多有效的抗癌葯
正常情況下,仿製葯必須在品牌葯的專利過期之後才能上市;如果尚在專利期內,那麼,仿製葯的生產其實是侵權的。這也正是專利存在的意義。但是,對於印度這個國家來說,專利的限制似乎不成問題。因為它總是會搬出了「強制許可」。
2003年,世貿總理事會通過《多哈宣言第六段的執行決議》,明確發展中成員和最不發達成員國可在發生公共健康危機時,比如艾滋病、瘧疾、肺結核和其他流行性疾病時,不經專利權人同意,實施強制許可制度,生產、銷售和使用專利產品。
⑦ 印度專利制度(申請和審批階段)與中國專利制度有哪些
一、印度專利
印度有發明、外觀設計2種專利類型。
印度發明專利:實質審查、5年左右授權
印度發明專利:形式審查、1年左右授權
二、中國專利
中國專利有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3種:
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
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
其中,中國發明專利需要實質審查,授權時間為1.5-3年左右;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不需要實審,授權時間為4-8個月左右。
⑧ 【盤點】各個國家及地區的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
各個國家及地區的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中國台灣中國澳門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美國加拿大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澳大利亞紐西蘭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英國法國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愛爾蘭瑞典新加坡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歐洲德國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荷蘭葡萄牙瑞士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義大利西班牙希臘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日本韓國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歐亞-阿美尼亞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歐亞-俄羅斯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歐亞-摩爾多瓦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比利時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印度越南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 專利的種類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規定,在我國專利法中規定有: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今天我們八戒知識產權為您介紹各個國家及地區的專利名稱和專利類型。中國中國專利分為三類:1、中國發明專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條規定: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2、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條規定: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3、中國外觀設計專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條規定: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應用的新設計。中國香港中國香港專利分為三類:1、中國香港短期專利2、中國香港標准專利3、中國香港外觀設計
⑨ 印度的特產有哪些
1、印度香米產於印度北部地區,以細長的形狀(至少7.1毫米長)和濃郁的香味而聞名。印度香米屬於秈米的一種,外觀細長、透明度高。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香米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大吉嶺紅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魔鬼椒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咖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飛餅
⑩ 印度最頂尖的四大招牌產業
一、印度軟體服務業
印度的軟體出口僅次於美國,佔比達到全球軟體出口的20%,印度在IT外包行業是世界第一名,竟然佔到了50%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中國軟體總量要比印度要大得多,中國一年的軟體總量大約在5000億美元之上,而印度的軟體產能大約在1500億美金左右,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軟體主要是用來出口創外匯,而中國的軟體主要是為本土經濟所服務的,具有本質上的區別。
印度軟體業的確厲害,包括著名的波音公司,它的大飛機使用的飛行軟體都是交給印度來編程的。比如著名的Windows 10軟體,大部分印度人做出來的,甚至於比美國人搞的Windows 7要好用一些。
印度被稱為IT人才的矽谷。根據之前統計,在美國超過18%的微軟員工,16%的IBM員工,17%的網路人才和超過10%的醫生,21%的護士曾經在印度接受過教育。甚至於美國的百事可樂、可口可樂、通用電器、捷運公司包括具有重要定位的美國五角大樓都採用印度的軟體。在矽谷的各大電腦公司里,有大量的印度人擔當研發的重任,即使發達國家領頭羊德國也曾經表示要從印度引進軟體人才。
印度軟體業一度占據世界軟體市場50%以上的份額,印度軟體產品大多是輸出到美國,然後是歐洲。印度的軟體公司大量承攬了美國航空公司、瑞士航空公司、新加坡航空公司等航空公司的飛機運行軟體,以及英國倫敦地鐵的運行軟體,印度的設計技術堪稱一流。
世界銀行之前有一份調查稱,80%的美國公司把印度作為全球軟體來源的首選市場。微軟比爾蓋茨曾經在之前訪問印度時驚呼:「21世紀的軟體大國,不是美國,也不是歐洲,而可能是印度。」可見,印度的軟體業在全球的地位。
印度主要是IT外包服務,比如服務呼叫中心,還有一個就是軟體外包,依靠的就是印度人的編的軟體通俗易懂。
嚴格地講,印度的軟體業並不發達,發達的是印度的「軟體外包產業」。
印度軟體行業的主要盈利模式表現在外包服務上——就是給歐美大的IT公司做軟體代工。類相當於富士康和蘋果的那種合作關系,因此,軟體的核心技術及品牌都不掌握印度自己手中,類似於中國之前的「外貿加工」模式,所以,印度的軟體外包則是一種比較廉價的腦力勞動輸出。
印度軟體外包業崛起於上世紀90年代
早在1991年,印度政府就在軟體業實施「零稅賦」優惠政策,並享有銀行貸款的優先權。不僅如此,印度政府還對號稱「印度矽谷」的班加羅爾在內的多個軟體園和出口加工區實施了優惠政策,並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創造出有利於積極吸引外資、加快軟體業發展的法律生態環境。
疊加英語是印度官方語言之優勢,使得軟體人員在與跨國公司的交流上溝通無障礙,這是印度的軟體行業具有的先天優勢。
需要糾正的是,雖然英語是印度的一個語言優勢,但是並非英語是印度語言交流的全部。因為在中國人的普遍印象中,印度是說英語的國家。事實上,根據人口統計顯示,印度真正說英語的人口數量大約僅占總人口的5%,當然,在一個10億人口的大國里,說英語的人口數量已經不少了,畢竟英語人口擁有5000萬,比起6648萬人口的英國只少1000多萬,可見印度英語人口比例雖然區區5%,但人口基數非常大。
英文是印度的全球商業交流及政治領域的工作語言,同時也是一門外語。比如在印度街頭翻閱報紙雜志,在酒店裡打開電視瀏覽各個頻道,會發現英語只佔有所有媒體一小部分,而且還是歐美主流媒體頻道,而印度本地的英語頻道並不多。在印度大城市公共圖書館,印度管理人員曾經說過,英語書籍只佔所有圖書的8%,92%以上的圖書是各種印度語言的圖書,而且英文圖書的價格是印度本地圖書的幾倍。
除了英文作為工作語言外,印度最普遍使用的語言是Hindi(印地語),占總人口的66%。另外還有Bangla(班哥拉語)等1 8種語言。印度語言中分10種不同文字,其中,語言使用人口佔5%以上的語言文字有7種,這些語言在發音、語法、書寫上是各不相同的。
在印度,中學生除了學習本地語言,往往還要學習英語及印地語,假如畢業去外省工作,還要學習當地語言。因此,一個印度人要想在全國找工作,至少要會講4-5種語言。
由於印度在語言交流成本比較高,為了降低語言交流成本問題印度實施了兩次大的規定:一次是印度獨立後,決定在國會繼續使用英語作為法律工作語言,這個決定大幅減少了政府的翻譯成本。在全球商業領域和 科技 領域,印度將繼續使用英文,保持與全球交流的低成本化。另外一次,是1976年,印度決定採用技術的手段,解決6-7種不同語言的溝通問題,其語言翻譯軟體也由此出現。
一開始,印度的軟體外包公司承接的都是一些很小的軟體開發代工,在2000年,印度軟體業軟體開始迅速發展。記得當年「千年蟲」的擔憂讓全球各國一度恐慌,同時,也給了處於低端產業鏈的印度IT公司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會,讓印度接到了大量的代工訂單,比如美國軟體公司運行中的數百萬條代碼修復工作。
另外,日本的軟體公司與美國公司的競爭,迫使美國大幅削減軟體代工成本,在低端的軟體解決方案上與印度IT公司展開合作。印度的很多IT公司也「借力使力」提升自己的軟體技術,並且改善離岸業務模式流程,在獲取專業軟體知識上打造高價值的IT服務。
特別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盧比開始的長期貶值,間接支撐了印度軟體公司競爭力,讓印度一度成為「世界軟體工廠」,號稱」世界辦公室「。
在軟體代工高速發展時期,成千上萬人的軟體公司不在少數,比如Infosys、 HCL、Wipro等,這些都是印度軟體外包領域的巨頭,軟體代工總收入都做到了千億美元的級別,並佔領了世界軟體市場約20%的份額。統計數字顯示,印度超1000人的軟體公司就有上百家,並且軟體外包公司前五名的公司員工數都在5000人之上。
印度獲得軟體技術人才有幾個方式 :首先是依靠吸收印度的大專院校人才。印度有400餘所大學設有計算機專業,每年能夠培養軟體畢業生1萬餘人,印度政府特別為250餘所院校提供部分教學經費。
印度高等教育享譽世界,印度在高校的師資力量、教材及教學管理其實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很多著名大學幾乎差別不大。特別是班加羅爾大學、韋洛爾 科技 大學等著名大學,他們的師資力量、教材和教學管理與全球名牌大學幾乎在同一水平線上。印度在師資力量和學校規模、學科設置等方面是與全球全面接軌的,並且人才輸出也堪稱世界一流,印度的畢業生在全球人才市場上炙手可熱。
很早以前,印度信息技術部長在美國就曾經說過,印度每年可向世界各國輸出20萬名IT人才。印度事實上已成為世界上名副其實的「信息技術產業和人才的大國」。當時無論是美國,還是英國、德國等,這些發達國家都十分渴望獲得印度的信息技術人才。
其次是依靠民辦或私營機構來培訓人才。這類機構在印度有大約700餘家,每年可培養數萬名學員。再次是軟體企業自己開立的培訓機構。印度政府還在全國250個機構開設電腦培訓課程,並在大約3000所中學推出「中學計算機掃盲和學習計劃」。因此,印度多渠道發力軟體培訓,為軟體企業提供了持續不斷的「軟體藍領」人才。
雖然在過去20多年來印度軟體外包業稱雄世界,但已經成為過去式。由於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技術更新迭代較快,特別是在大數據分析應用、數字化轉型、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印度外包產業和模式開始遭遇技術寒流,產值大幅下滑,員工大批失業。
由於印度眾所周知的軟體幾乎都是外包業務,因此,印度軟體業基本上掙的是外國人的錢。印度軟體代工的模式是根據國外公司的需求進行軟體編寫,但自己的硬體條件很差,所以,缺乏可持續發展的內部環境,軟體發展後勁不足,尤其是軟體外包技術含量相當低,加上外國公司不斷控制人工成本,利潤越來越低。
印度《經濟時報》,早在2017年印度IT產業裁員就高達5.6萬人,並且IT公司在印度校園的招聘也大幅減少了50%—70%。報道稱,裁員僅僅是剛開始。研究表明,在未來數年,印度數十萬的就業機會可能會消失。在印度班加羅爾,心理醫生」生意興隆「,原因是來咨詢的人很多,大部分往往都是被解僱的軟體工程師。
印度IT公司由於極少在技術開發、產品研發上大幅投入,因此無法進入軟體的高端領域。自始至終,印度軟體外包產業沒有走出低端產業鏈的循環格局,印度軟體外包維持的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勞動力套利」模式。
因此,印度IT公司始終在延續這種低成本代工模式,並擁有十分龐大的入門級勞動力隊伍,而缺乏資深的軟體管理者和高端的軟體開發者,讓印度IT公司在面對大數據分析、人工智慧、數據流量等新的模式面前,在軟體高端產業鏈開發領域缺乏核心競爭力。
印度為何不進行軟體行業產業升級呢? 由於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約達13.4億,再加上它的教育體制限制,缺乏充分的高端人才供給,使得印度基於外包模式的軟體行業無法進行產業升級。
印度的教育走的重視重高等教育,輕視基礎教育模式,高等教育可以」直追「咱們,但基礎教育卻停留」非洲水準「。比如2013-2014學年,印度小學階段輟學率高達21%,小學到初中階段高達39%。
《經濟學人》稱據一份非政府組織的調查報告,大約有一半的印度五年級學生看不懂提供給二年級學生的課文,另外,僅有四分之一的五年級學生能掌握除法。
印度在識字率上也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基礎教育輟學率居高不下的前提下,高等教育規模卻擴大很快。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15年已經到了26.88%。
雖然印度也有像印度理工學院(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這樣的頂級學府(錄取率不到3%),但早已經成為了向美國矽谷輸出人才的後花園。
印度IIT畢業的天才學生幾乎都移民去了美國,成為了印裔矽谷高管,比如谷歌和微軟的CEO往往是美籍印度人。
印度的人才流失一直是印度IT產業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每年至少有三分之二的畢業生會選擇離開印度,是全球軟體人才外流人數最多的國家,這些外流人才一大半去了美國。印度的工資水平低、工作環境差,讓印度的高 科技 人才紛紛流向歐美發達國家,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也導致了本國的軟體行業無法進行產業升級。
因此,如果真正讓軟體業領獨領風騷,必須吸引軟體核心高技術人才,或者培養孵化類似於微軟及谷歌這樣的軟體公司,打造軟體業的高端產業鏈及技術把控能力。
印度的優勢是軟體業比較團結,特別是在美國,印度人和印裔很團結,往往喜歡抱團作戰,是其一大優點。
印度頂尖的軟包公司
1、印度軟體外包公司:塔塔集團(TCS)
TCS在全球有100多個分支機構,向55個國家提供軟體服務。TCS雇員超過2萬名,客戶數有近千名, 提供IT和商業咨詢服務。除印度本土外,公司在美國、英國、匈牙利、巴西、烏拉圭和中國擁有多個交付中心
2、印度軟體外包公司:Infosys
Infosys是印度 歷史 上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公司。總部位於印度信息技術中心—班加羅爾市,在全球擁有雇員超過100,000 名,分布於全球27個國家, 56個主要城市設有辦事處或分公司。 Infosys股票市一度達629億美金
3、印度軟體外包公司:威普羅公司wipro
Wipro Limited是印度領先的完整服務解決方案供應商,同時也是印度領先的有價值的信息 科技 外包和業務流程外包企業。在亞太和中東市場,Wipro為國際公司提供IT解決方案和服務。
4、印度軟體外包公司:薩蒂揚軟體技術有限公司Satyam
Satyam位於印度,在美國、英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加拿大、匈牙利、馬來西亞、新加坡、中國、日本與澳大利亞的薩蒂揚開發中心為全球提供服務,其中152 家為財富全球 500 強與財富美國 500 強企業。
5、印度軟體外包公司:馬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Tech Mahindra
Tech Mahindra是印度排名前5的IT公司,在全球90個國家擁有近12.2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高達46億美元。
二、印度的生物技術產業
印度處於熱帶,在一些葯用植物上,印度的天然條件能夠獲得更好收成。古時印度的香料業就強於我國。
印度被稱為「世界的葯房」,也被稱為「全世界窮人的葯房「。印度曾向全球200多個國家出口葯品,印度葯品一度占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20%左右。據統計,印度有近3000家仿製葯企業,2017年全球七大仿製葯公司中印度就佔了兩席。因此,印度的仿製葯品不僅能滿足了本國窮人看病的基本需求,而且每年還大量的出口,並成為印度重要的支柱產業。
全球有大約五分之一的仿製葯出自印度,主要有幾方面原因:首先印度的制葯業比較發達,制葯企業研發能力較強;其次是相關政策比較寬松,甚至不惜頒發強制許可證書,為國內仿製葯亮綠燈,事實上,沒有仿製葯,大多數印度窮人根本無法承擔高昂的醫葯費。
特別是一些抗癌類進口葯物,價格十分昂貴,比如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由瑞士諾華製造的格列衛,如果摺合成人民幣,每月僅葯費支出就要2萬多人民幣,一般普通的老百姓根本無法承擔。
格列衛在世界很多國家都被授予了專利葯物,但印度政府並不授予格列衛專利。原因是: 一是印度為了適應世貿組織規則,修改了《專利法》,早在2005年就開始生效。印度的《專利法》規定,在葯物領域只對1995年以後發明的新葯或經改進後能大幅度提高療效的葯物提供保護,不支持衍生葯物專利。由此,格列衛就被印度視為衍生葯物,因此也不受專利保護,印度國內的葯企就可以仿製,因此,印度製造的格列衛價格十分便宜。二是為讓國內葯企仿製一些葯物,印度政府還對一些葯物實施「強制許可」,從而為國內一些葯企生產仿製葯去掉了專利約束限制。
事實上,上世紀70年代,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為實現讓普通百姓能夠看得起病、促進本國制葯行業發展兩項基本目標,親自主持了對《專利法》的修訂。
從此,印度對食品及葯品等民生必需品只授予工藝專利,而不授予產品專利。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印度放棄對葯品化合物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上的寬松讓本國企業能獲得大量仿製葯生產許可,從而為印度仿製葯提供了快速擴張的空間。
印度生態品種豐富,擁有森林、濕地、海岸、草地、海洋、沙漠等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擁有千差萬別的生態多樣性,從而為印度的生物資源提供了優越的生存條件,讓印度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和遺傳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約佔世界生物多樣性地區總面積的8%左右。
從記錄的野生物種來看,印度擁有世界上6.5%-7%的野生物種;在已記錄的物種中擁有植物4.5萬種、動物8.1萬種。從栽培物種來講,印度是世界上八個作物起源中心之一,至少有166種作物和320種作物親緣種起源於印度,因此,印度作物基因資源也十分豐富。在已馴化飼養的動物方面,印度仍然具有豐富多樣的基因資源,且位居世界前列。
印度的醫學院、理工學院等很多都設立了生物技術課程,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已將生物技術列為重點發展學科。印度每年畢業的生物技術專業的碩士一度達6500人,博士達1500人。生物技術人才的大量涌現促進了印度生物技術研發的領先地位和生物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
印度的生物技術產業,在資源、人才、設施、政策等方面的優勢十分明顯,從80年代開始,印度在古吉拉特邦、拉賈斯坦邦、旁遮普邦、安得拉邦、北方邦等地設立了1000多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機構;還建立了10多所合乎國際標準的幹細胞培養實驗室,成為世界胚胎細胞菌採集最先進的十大研究中心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生物技術信息系統網路的國家,處於生物信息技術領域的前沿領先地位。
三、印度的太空技術
印度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尤其是運載火箭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比如早在2009年,印度已擁有4種類型的國產運載火箭:1)「衛星運載火箭3(SLV-3)」;2)「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3)「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4)「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
印度早在40年前就發射了第一顆遙感衛星,印度還是繼美國、俄羅斯、歐盟之後又一個將火星探測器送上火星的國家。
2007年,印度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未來實施載人航天計劃等獲取了重要數據。
印度目前還在緊鑼密鼓地實施其探月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2008年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將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載10顆衛星升空。是繼中國、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之後第五個掌握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印度一箭十星成為當時第一。此後,特別是1箭104星發射成功最為著名,並且創造了世界之最,一直被印度國民津津樂道。
印度之前進行了一次反衛星試驗,其反衛星試驗其實也意味著,印度將會成為繼中國、美國、俄國之後,全球第4個全具備反衛星能力的國家。
四、印度的電影業
印度電影產量世界第一,平均年產量大概超過一千部,根據統計,2018年其電影平均產業規模約合158.27億人民幣。據畢馬威的預測,到了2023年印度電影產業規模將增加到約合227.9億人民幣。
寶萊塢(Bollywood)是寶萊塢製片廠外景的簡稱,位於印度孟買電影基地。寶萊塢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影生產基地之一,擁有數億觀眾。
寶萊塢和印度其它幾個主要影視基地泰米爾語- Kollywood,特魯古語(Telugu),孟加拉語(Bengali) - Tollywoord,坎拿達語(Kannada)和馬拉亞拉姆語(Malayalam)等構成了印度的龐大電影業, 每年出產的電影數量和售出的電影票數量位居全世界第一。
寶萊塢對印度以至整個印度次大陸,中東以及非洲和東南亞的一部分的流行文化都有重要的影響,並通過南亞的移民輸出傳播到整個世界。
寶萊塢是印度最美麗的一張名片,表現出印度人獨特的魅力。 印度的電影明星們在全球名流的圈子裡風頭強盛,很多好萊塢明星開始往寶萊塢發展。在印度寶萊塢明星的婚禮上,可請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夫婦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可見印度寶萊塢的影響力。
印度電影在電影產業中創造了巨大經濟價值。作為不發達國家,印度為什麼能夠電影行業發展到與好萊塢媲美的程度?
一、金融資金支持。早在1999年,電影業就成為印度政府官方認可的產業,意味著電影從業者可以獲得合法的銀行貸款。2001年,印度工業發展銀行成為第一家為電影業提供融資服務的銀行。大量資金的支持讓印度電影業開始發展壯大。
二、印度電影民族特色極為鮮明。印度電影在歌舞元素及印度民族風光特色的基礎上,非常注重電影節奏、意象表達和敘事抒情。把歌舞轉化為表達人物 情感 和思想的工具,並與全球市場接軌,並且融入搖滾等 時尚 元素。
三、印度政府對電影產業的大力支持。在1948年,印度政府廣播新聞部內設立了電影處、1953年設置國家電影獎、1960年建立電影金融公司、1961年創辦浦那電影學院、1964年建立國家電影館。1952年,印度官方舉辦印度國際電影節以促進印度電影與世界電影行業的交流。不定期舉辦,從1975年起每年舉辦一次。
印度國際電影節是亞洲最早的A類電影節之一,至今已成為亞洲極具影響力的電影賽事。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本土市場是印度電影的重要消費地。由於各地語言差異性明顯,印度電影為了服務好本土觀眾,採取根據拍片語言進行了市場劃分。據統計,印度電影中有15種當地語言。
據拍片語言的不同,印度電影總體上形成了三大製片中心:孟買(印地語)、加爾各答(孟加拉語)、馬德拉斯(泰米爾語),其中位於孟買的「寶萊塢」聞名遐邇。
印度電影本土化的重要措施就是採取平民票價。尤其是印度影片收入與影片成本及檔期無關,全國電影票價一律保持在超低水平,目的就是讓平民百姓能夠看得起電影。2017年印度推行GST修正案後,印度國內票價又再度大幅降低。持續穩定而價格低廉的票價,讓平民階層成為電影院的常客,形成印度全民觀影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