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詳細回顧一下印度登月探測器的失敗過程及原因
時間回到,北京時間2019年7月22日17時13分,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的斯里赫里戈達島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
搭載印度「月船」2 號月球登錄器的GSLV Mk.3 M1 火箭准時發射,GSLV Mk.3(GSLV:Geostationary Satellite Launch Vehicle )是印度國產最強推力的火箭,1000秒後器-箭成功分離,發射成功。月船二號著陸器在54天後抵達月球,原以為會成為繼美國、蘇聯和中國之後第四個完成月球軟著陸的國家,一次完成「繞、落、巡」任務。
「維克拉姆」登陸器,以印度航天之父維克拉姆命名,重量1.471噸,五個主發動機。月船二號登錄器里搭載的是普拉岡月球探測車(Pragyan rover),「普拉岡」月球車,以梵文智慧Pragyan命名,重量僅有27公斤,為中國玉兔二號重量的20%,所以科學載荷較少,其設計壽命僅為一個月晝(14天地球日,不過月夜),遠低於月兔二號的三個月,最大行駛距離約500米。
其實這個登陸器是個有故事的主。2007年,印度與俄羅斯聯邦航天局簽訂合作協議,共同開發「月船2號」。探測器的設計早在2009年就已經完成,但發射日期一推再推:先是推遲到2013年1月,然後又推遲到2015年。而隨著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號」火星探測器墜毀,俄羅斯的太空計劃顯著放緩,不能按期完成「月船2號」登陸器的製造。莫迪政府見狀,索性放棄了與俄羅斯合作,自己製造登陸器。
月船二號由軌道飛行器、「維克拉姆」登陸器著陸器和「普拉岡」月球車三部分組成,集軌道探月、著陸登月的功能於一體(「繞落巡」),類比我國登月工程的話,月船二號相當於一次性完成了嫦娥二號加上嫦娥三號的任務,大步邁入「月球軟著陸」俱樂部。但是,步子邁的太大,因為月船1號僅僅完成了繞月飛行。
中間經過5次地球引力彈弓加速,之所以加速那麼多次,是因為印度的火箭不行,不能直接把登月設備直接送到地月轉移軌道中,只有多次變軌才能進入月球轉移軌道,所以消耗燃料較多,科學設備的載重肯定不行。這種方案即發射22天後月船二號奔向月球軌道,發射50天後,軌道飛行器與著陸器分離,發射54天後既定著陸南極月表。當時,月船二號攜帶者在探測月球南極水資源,為印度宇航員登月進行技術與信息儲備的重磅任務。
印度「月船」2 號(Chandrayaan-2)探測器的「維克拉姆」(Vikram)著陸器按規劃下降到距月球表面2.1千米的高度時,因登陸控制軟體的速度計算有誤,致使著陸器因「硬著陸」損毀,導致印度首次月面軟著陸任務失敗。
著陸位置是東經20度南緯70度附近的月面,曼濟納斯C與辛普路斯N(Manzinus C & Simpelius N)兩座環形山之間的高地平原,比嫦娥四號的著陸點(南緯45.5度)更靠南,如果登月成功,它將創下首個人類探測器軟著陸月球最南端的壯舉。
軟著陸是印度最大的敗筆,因為沒有完全掌握變推力發動機的技術,而是選擇採用5台800N的液體火箭發動機作為著陸器動力,最後階段再關閉一台發動機,五台發動機的推力不均[11]或者脈沖響應特性偏差,如果控制不到位,很容易產生一個較大的傾覆力矩,這也是阿波羅飛船當年放棄的方案。
「月船」2號探測器的任務是印度深空探測領域有史以來最復雜的探測任務。「月船」2號由軌道器、著陸器和巡視器組成,擬一次性執行「繞、落、巡」等多項探測任務,以 探索 人類從未觸及的月球南極地區。
該任務的工程目標是驗證月面軟著陸能力及相關技術,其科學目標是通過研究月面地形、月球礦物及月球大氣成分,加深人們對月球起源和演化的了解。
「月船」2號探測任務總成本為 97.8 億盧比(8.6億人民幣),其中探測器成本為 60.3億盧比(5.3億人民幣),發射成本為 37.5 億盧比(3.3億人民幣)。2018年,印度的人均GDP僅為2000多美元,而印度航天部2019-20年度的預算僅為1247億盧比(約合人民幣124億元)。「月船2號」完全由印度自主研發,但只花費了1.44億美元,在燒錢無數的太空競賽里,屬於相當低成本的工程。
五十年前,阿波羅登月計劃的總成本為254億美元,根據美國NGO組織行星學會(The Planetary Society)的計算,這筆錢折算成今天的美元價值,高達2600多億美元。如果登月飛船的花費仍像幾十年前那樣巨大的話,印度是無力進行月球探測工程的。所以說,印度是真省錢。
與 2008年印度首次執行的月球探測任務相比,印度自主實施的「月船」2號探測任務更為復雜,其目標是下降與著陸技術、熱控技術、原位探測技術、月面移動技術、巡視器導航與控制技術等關鍵技術有所突破。此次著陸任務雖然失敗,但為印度後續月球、火星乃至其他天體探測技術突破積累了寶貴經驗。
印度很久以來一直想在太空佔有一席之地。印度的太空計劃在60年代早期就已經開始,今天發射的「月船2號」也已經是印度第二次嘗試探測月球。2008年,印度發射了「月船1號」繞月人造衛星,並在月球上發現了水分子。
莫迪曾經為印度載人航天制定了時間表,計劃在2022年首次用載人飛船將印度航天員送上太空,最終將實現載人登陸月球的目標,但是這個牛估計再得等很多年。
B. 印度月球2號探測器登月成功沒墜毀在月球表面了如何失敗了原因是什麼
印度絕對是一個非常奇葩的民族。喜歡好高騖遠,自高自大,尤其是特別喜歡同中國攀比。印度的工業化水平基礎非常差,門類缺七少八,技術儲備嚴重不足。月球2號上七拼八湊搭載了大量的國外儀器,尤其是其核心技術,可變數大推力發動機,根本沒有,只能依靠多台推力較小的發動機,來實現變軌,風險系數非常高。因為只要有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整個登月行動就會徹底失敗。印度的月球2號是在距離月面2.1公里時失去聯系,徹底失控的,然後翻滾著,砸向月面,在月面砸出了一個人造隕石坑。印度還試圖同已經墜毀的月球2號,建立聯系,幻想其能夠安然無恙。實際上,印度的月球2號,在距離月面4公里時姿態就已經不穩了!是在勉強掙扎。航空航天不能有半點馬虎和僥幸,必須腳踏實地,一絲不苟。印度月球2號的失敗從側面反應出,印度國內狂熱,浮躁,急功近利的現實狀況。
C. 印度曾成功登陸過火星那為何登月失敗
印度無法獨立完成探月任務,尋求多方盟友,但是盟友不靠譜,導致其探月工程一拖再拖,最終失敗。
「月球2號」項目總耗資約1.4億美元,由於俄羅斯未能按照承諾交付著陸器,促使印度推後了這個計劃的實施時間。這個項目包含了包括軌道器、著陸器和月球車3個模塊,攜帶了10多個各類研究裝置,最引人注目的是月球車,僅有公文包大小,重量為25公斤,它將攜帶兩個分光計用於探測月球表面的元素組成——包括等離子體層以及像氦-3這樣的同位素的數據,後者是未來核聚變能量反應堆的潛在燃料。
「月球2號」的攜帶的軌道飛行器所攜帶的水測繪儀同樣讓人期待,因為太陽風中的質子會產生羥基離子,這些離子會漂向月球的兩極,在那裡它們會被隕石坑中的水冰俘獲,而水測繪儀將會對這些水冰展開探測。如果成功,這將是印度航天史上的里程碑,印度也可藉此成為繼美國、俄羅斯與中國之後第四個實現月球探測器軟著陸的國家,並如期開展探測工作。
著陸的前15分鍾Vikram正以3200公里/小時的速度下降,當海拔大概減至30公里時,它開始發動4座引擎緊急減速,只不過在距離陸地僅剩2.1公里時,意外發生了:Vikram偏離了預定軌道,就此「失聯」,任務失敗了。
巴基斯坦聯邦科學和技術部長法瓦德·喬杜里在社交媒體上第一時間嘲笑印度拙劣的落月技術,諷刺印度「月船2號」的著陸器是在印度孟買買的「玩具」。
兩天後,9月8日,在月球軌道上的「月船2號」傳回了Vikram在月球上的影像,但印度航天團隊最終未能與它建立訊號。
D. 印度的登月計劃失敗,著陸器離奇消失,登陸月球到底有多難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人們都對月球充滿了憧憬,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人類已經擁有了登月的實力。不過這並不代表著,所有的國家都具有同樣的實力,畢竟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登月可是非常艱難的事情。這些技術對於國家而言,可是相當機密的存在,如果沒有已經成功的國家幫忙,想要完美登陸月球,是非常難的一件事。
3、各種因素的影響
著陸器的發射成功,只是代表人們具有發射的能力,當著陸器飛向太空的時候,還需要與地面保持聯系。在整個過程中,是不可以出現任何差錯的,如果有一絲微小的失誤,就有可能會導致整個計劃失敗。而這整個計劃付出的精力和財力,都是不可估量的存在。各個因素的影響,是登月計劃最難的地方。
E. 人類航天史上最低成本的登月工程,印度「月船二號」真的能成功嗎
我不是很看好它的未來,自從人類發展航天工程開始登月成為了一個國家是否成功的標准,所以個一直在研發各種月球探測器發射升空,希望以此來證明自己的大國實力。俄羅斯,美國,蘇聯,中國相繼都有探月探測器成功發射,而在2009年的7月22日,印度的月船2號再次升入天空,引起了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關注。月船1號早在2008年就發射了,但是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後來又在2013年准備發射月船2號,但是由於設備的各種問題一直沒有成功發射,一直到今年7月22日,印度月船2號才成功發射。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這個月球探測器發射能夠受到如此多關注的原因。
雖然成本比較低,但是印度方面表示這一次的月船2號將會軌道探月著陸登月集為一體,它的復雜程度要比中國的嫦娥2號和嫦娥3號還要復雜一些。雖然成本低,但是任務重,不知道月船2號會不會在月球上成功地完成任務?但是其他很多國家的科學家表示,印度這一次的做法完全是一口吃成胖子。雖然計劃比較美好,但是想要實現這樣的計劃是有一些不符合實際的。
F. 修個雕像能登4次月球,為何說印度登月是失敗的
修個雕像的投資能登陸4次月球這就是印度強詞奪理的說法,印度從始至終登月都是失敗的,從未有過成功的跡象。
事實上,無論是在登月之初還是在登月過程中(包括現在),印度的登月計劃幾乎已經結束。印度一直在揮舞著波瀾的存在,因為印度人一直不願承認他們登上月球是失敗的。不過,外國媒體顯然不會容忍印度的「潑水」和「爭吵」。例如,英國媒體公開批評印度人完全是為了面子。他們根本沒准備好登上月球!事實上,英國人之所以如此憤怒,是因為印度近年來從英國獲得了至少數億英鎊。印度沒有登上月球,這顯然意味著對印度的援助是徒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