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代印度的貨物有哪些

古代印度的貨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22 13:08:22

Ⅰ 古印度文明具體都有哪些

古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興起,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之一。那麼該文明的具體體現都有哪些哪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古印度文明,希望大家喜歡!

古印度文明:畜耕施肥灌溉

古印度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為了養活眾多的人口,各個時期的統治階級都把農業生產放在第一位,印度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而印度河和恆河流域也正好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我國唐代著名僧人玄奘,在公元7世紀西遊印度,並居住多年。他返回唐朝以後寫成的《大唐西域記》中就記載了古印度繁榮的農業經濟。其實早在公元前3500年以前,印度次大陸北部的居民就已經開始了 種植 業。在哈拉巴 文化 時期,農牧業生產都很發達。考古發掘出的那個時期的城鎮遺址中,發現了規模不小的谷倉。那時人們已經發明畜耕,人們 飼養 了水牛、耕牛、山羊、綿羊、豬、狗和象等 動物 。而且已經開始使用青銅製造的鋤頭和鐮刀。農作 物品 種也非常豐富,有小麥、大麥、水稻、豌豆、甜瓜、棗椰、棉花和胡麻等。在吠陀時代,他們懂得了畜耕、人工灌溉和施肥。到了吠陀時代後期,鐵器的使用使農業生產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相對統一的孔雀王朝,政府設有高級官吏管理全國的水利事業,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水利建設。到封建社會以後,即曷利沙帝國時期,古印度農業生產的水平更是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於封建社會過於漫長,古印度雖然造了成熟的 自然 農業經濟,最終也沒有從內部產生出 資本主義 經濟,到後來,印度農業發展越來越緩慢,變得越來越落後了。但是,古印度的農業仍然構成了國家的經濟基礎,為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了條件。

古印度文明:千年鐵柱

在哈拉巴文化時期,人們已經廣泛地使用銅或青銅製造的斧、鋸、鑿、鋤、魚鉤、劍、矛頭、匕首、箭鏃等工具和兵器。大量出土的兵器和生產工具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鍛打、鑄造和焊接等技術,而且可能已經應用了熔模鑄法(一種精密鑄造工藝)。到了吠陀時代,古印度人已經能煉鋼了,大約在公元前四世紀,印度還向亞歷山大出口過約3噸的鋼材。直到今天,在印度德里仍矗立著一根公元5世紀初芨多王朝時期製造的鐵柱,它高7.25米、重約6.5噸,至今屹立不倒,幾乎完全沒有銹蝕。還有許多鑄造精美的銅制佛象也反映出古印度人高超的冶金技術。

古印度文明:棉花的誕生地

根據目前的材料,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是古印度人,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掌握了棉花種植技術,並用棉花紡線織布。在哈拉巴文化遺址中發現的一些棉布殘片,雖然做工還很粗糙,但從棉布上的各種顏色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織染技術已經有所發展。古印度的棉紡織技術到孔雀王朝時已非常發達,大量的 手工 紡織者和紡織商人遍布各大城市,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成為古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貨物之一。後來,古印度人從中 國學 到了養蠶和絲織技術,到芨多王朝時他們已經可以織出薄如蟬翼的絲織品了,並配有各種色彩和圖案。

古印度文明:最早的遠洋 航海

由於印度三面環海,海岸線非常長,因此古印度的造船業也十分發達。從發現於哈拉巴文化遺址中的一座造船台來看,那時人們已經掌握了高超的造船和航海技術。到芨多王朝時,人們已經可以建造可容納數百人的大海船,向東航行通過馬六甲海峽直達我國,向西則經阿拉伯海直到紅海沿岸。

古印度文明:摩亨約·達羅城

燒磚是古印度人發明的一項偉大的建築材料製作技術。他們用燒制的磚建造房屋,使之牢固耐久。現在發掘出來的哈拉巴文化時期的建築遺跡大多是磚木結構。哈拉巴和摩亨約·達羅是已知的那時最大的兩座城市,尤其是達羅城,幾乎可以和巴比倫城相媲美。

摩亨約·達羅城的建築分衛城和下城。衛城城牆高大厚實,全部用大塊的燒磚砌成。城牆上築有塔樓,用於 軍事 瞭望和召集居民。衛城裡還建有一些大型公共設施。1800平方米的大浴室可供多人同時洗浴,1200平方米的容倉可存儲相當數量的穀物,政府的會議室達600平方米,最大的會議廳可容納近千人。

該城的下城是居民區,居民住宅星羅棋布,風格各異,既有平房,也有高樓,城內的道路既平且直,這些道路把城市分割成不同的區域。特別是城內排水系統的設計獨巨匠心,可以有效地防止內澇。可見,摩亨約·達羅城在當時是一座功能完備的大都市。

但是,自從哈拉巴文化中斷以後,隨著佛教的盛行。建築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多轉向了宗教色彩極濃的寺廟、佛塔等,及開山鑿石而成的石窟。例如佛塔的“塔”字在印度文里的原義即“墳墓”的意思,原是人死後埋藏骨灰處所,後來又成為儲藏“舍利”(僧人死後的遺骨火化出的結晶體)的地方。到了德蘇丹國時,信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因此又出現了許多伊斯蘭式建築。古印度最具伊斯蘭風格的華麗建築物是建於公元17世紀莫卧爾帝國,埋藏的泰吉·瑪哈爾陵墓。當時有土耳其和波斯等許多國家及當地的建築師和工匠共同設計建造了這座著名的陵墓,它位於今印度北方邦亞格拉附近,全部為白色大理石砌成,典雅肅穆,又鑲嵌以各種寶石,以顯示主人的尊貴,成為穆斯林建築的代表之作。

古印度文明:宇宙觀與天文歷法

神話產生於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古代神話有許多是關於宇宙結構的。古印度人的宇宙觀同樣帶有濃重的神話色彩。吠陀時代,人們認為天地的中央是一座名為須彌山的大山,它支撐著像大鍋一樣的天空,日月均繞須彌山轉動,日繞行一周即為一晝夜。大地由四隻大象馱著,四隻大象站在一隻浮在水上的龜背上。由於古印度人不太重視實際的天文觀測,因此觀測儀器一直比較簡陋,對宇宙的認識也多屬於猜測。公元前6世紀出現的天文學著作《太陽悉檀多》把大地視為球形,其北極稱作墨路山的山頂,那裡是神的住所,日月和五星的運行是一股宇宙風所驅使,一股更大的宇宙風則使所有天體一起旋轉。雖然古印度人對宇宙的有些看法比較落後,但他們的天文歷法卻已經比較成熟。古印度有許多天文歷法著作,他們採用陰陽合歷,極大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在吠陀時代,人們把一年定為360日,12個月,還有置閏的方法。為了觀察日月的運動,他們把黃道附近的恆星劃分為27宿。“宿”在梵文里是“月站”的意思,是為了區分月亮在天空中所處的位置。《太陽悉檀多》里講述了時間的測量、日月食、行星的運動和測量儀器等許多問題。芨多王朝時期天文學家聖使所著的《聖使集》里講述了日月和行星的運動以及推算日月食的方法。他認為天球的日運動其實是地球每天繞地軸旋轉所致,這一猜測為後來的天文觀測所證實。公元505年,天文學家彘日匯集了古印度五種最重要的天文歷法著作,編成了《五大歷數全書》。在我國唐代時,一位移居我國的古印度天文學家的後裔曇悉達所著的《開元占經》一書里介紹了印度的“掃執歷”,規定一恆星年為365.2726日(今測值為365.25637日),一朔望月為29.530583日(今測值為29.530589日),並採用19年7閏的置閏方法,是典型的陰陽合歷,表明印度的天文歷法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古印度的天文歷法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但由於它受到宗教的影響,因此長期以來發展比較緩慢,到後期已逐漸衰落。

古印度文明:阿拉伯記數法

現今世界上通用的,每個人都知道的“阿拉伯記數法”,即1、2、3、4…0,最初並不是由阿拉伯人所發明,而是起源於印度。

大約在哈拉巴文化時期,印度人採用了10進制記數法,到公元前3世紀左右,出現了數的記號,但還沒有零,也沒有進位記法。到公元7世紀以後才有位值記法,但還沒有零的符號,用空一格來表示。在公元876年的一個古老碑文中,考古學家發現了“零”的符號,寫作“0”,說明那時古印度的10進制位計法記數已完備起來。後來這種記數法為中亞地區許多民族所採用,又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成為著名的“阿拉伯記數法”。

圓周率在3.1416~3.1429之間

成書於公元前5至4世紀的 數學 著作《准繩經》是一部講述祭壇修築的書,其中有許多幾何學知識。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那時他們已經知道了勾股定理,使用的圓周率為π=3.09。《太陽悉檀多》一書列出了最早的三角 函數 表。《聖使集》中有關數學的內容有66條,包括算術運算,乘方、開方以及一些代數學、幾何學和三角學的規則。聖使還研究了兩個無理數相加的問題,得到了正確的公式,而且研究了簡單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和簡單代數恆等式的證明問題,算出了3.1416的圓周率。

公元6世紀至13世紀,古印度的數學成就到了頂峰。出現了梵藏、大雄、室利馱羅和作明等著名的學者,他們已經會解一元一次方程和多種方程組。梵藏寫的《梵明滿悉檀多》中引進了負數的概念,並提出了負數的運算方法。他已經認識到零在計算中的重要性,能夠求解一些二次方程和不定方式程。他還會正確地計算等差數列的通項(一般項)和數列之和。在幾何學上,他證明了以四邊形之邊長求面積的正確公式,證明了圓周率零除一個數仍然等於這個數,他發現了一個分數除另一個分數,等於把除數?=X的方程。室利馱羅的數學著作是《演算法概要》,專門討論了二次方程的解法。作明的《因數演算法章》反映了古印度數學的最高成就。他指出以零除一切數為無限大。他知道一個數的平方根有兩個數,一正一負,應該根據實際問題選取一元二次方程適當的根。而且指出負數的平方根沒有意義。他還用許多巧妙的方法解決了許多不定方程求整數解的問題。他計算出了兩個圓周體積的正確公式。

古印度人的數學知識來源於生產生活實踐,同時也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有力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古印度文明:煉丹術與醫葯學

古印度的 醫學 相當發達。因為古印度素有大慈大悲,普渡眾生的仁愛思想,看重救死扶傷的醫學。在古印度 歷史 上出現了許多著名的醫學家和醫學著作。

出現於公元前1世紀左右的《阿柔吠陀》,是目前已知的古印度最早的醫學著作,記載有 內科 、 外科 、 兒科 等許多 疾病 的 治療方法 。該書認為人體有軀干、體液、膽汁、氣和體腔等五大要素,與自然界中的地、水、火、風和空五大要素相對應。軀乾和體腔比較穩定,其餘三者比較活潑,如果五者失調,人就會生病,這種看法成為古印度醫學的理論基礎之一。

妙聞是古印度最有名望的醫生之一。在古印度宗教的教義中,禁止用刀子解剖人體,人們只能把屍體浸泡於水中然後用手撕裂進行觀察,因此妙聞只好暗地裡進行解剖學研究,在經後人整理的《妙聞集》里記載了許多解剖學知識。《妙聞集》里還論述了生理學和病理學的許多問題,研究了內科、外科、 婦 產科 和兒科等各類病症達1120種。還記載了摘 白內障 ,除疝氣,治療膀胱 結石 、 剖腹產 等多種手術,以及120種外科手術器材和760種葯物。

羅迦是古印度另一位著名的醫生,他的《羅迦本集》是古印度的醫學 網路 全書。書中進一步闡發了古印度的醫學理論,它提出的攝生原則包括合理的 營養 、充足的睡眠和有節制的飲食,至今仍有參考價值。該書對病因、病理作了進一步研究,記敘了一系列相應的診斷和治療的方法,闡述了500餘種葯物的用法。另外,公元7世紀編成的《八科提要》和8世紀的《八科精華錄》也是古印度醫學的重要典籍。

與成熟的葯物學相聯系,為了尋求“長生不老之葯”,並使普通金屬轉變為金、銀等貴重金屬。古印度的煉丹術也十分發達。古印度人重視水銀和硫黃,而且掌握了升華、焙燒、汽化等技術。雖然煉丹術有種種神秘色彩,但其中包含了某些科學的因素,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 化學 的發展。

古印度的醫學影響深遠。妙聞和羅迦的著作在公元五世紀被譯成波斯文和阿拉伯文。公元8至9世紀時阿拉伯人曾經邀請印度醫師主持醫院工作和擔任教學工作。我國西藏、中原等地也曾經受到古印度醫學的影響。

古印度文明:佛教與哲學

宗教往往同自然哲學、人生哲學聯系在一起,在吠陀時代,就有人認為世界萬物的本原是“風”;也有人認為是“水”,或者是水、地、火、風四元素,或是水、地、火、風、空五大元素。以此為基礎,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宇宙觀自然觀和人生觀。

印度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的發源地。佛教在世界上有非常廣泛的影響。公元前6世紀,恆河流域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拋棄王室的榮華富貴,離家出走,遠行求道。他游歷了印度各個地方,各個寺廟,求教了許多學者和高僧,積累了大量的宗教知識和實踐經歷。經過多年苦苦修行,相傳有一天他在恆河邊的菩提樹下靜坐時終於大徹大悟,從此創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他被信徒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聖人”,著有《金剛經》作為後世傳教憑證。佛教最基本的教義是四諦說。四諦即四種真理,包括苦諦、集諦、滅諦和道諦。認為人生一切皆苦,產生苦的原因在於人有各種慾望,因而便有行動(即造了“業”),也就是造了以後的“因”,於是因果不斷,苦在生死輪回中不斷反復。佛教認為滅苦的關鍵在於消滅慾望,消滅主觀意識,通過修行使人解脫,進入佛教理想的最高境界即涅槃。佛教把自我和物質世界分別比喻為水流和“自生自滅的火焰”,認為一切事物和現象都是永無休止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生生滅滅。這裡面蘊含了一種對立 面相 互依賴、相互轉化的辯證法思想。佛教在反對印度婆羅門教中起了重大作用,在客觀上促進了印度的新興奴隸主階級和市民階級為代表的奴隸制國家的發展。從公元前3世紀開始,佛教向印度境外傳播,逐步發展為世界性宗教。

另外,古印度還有許多哲學派別,對世界的構造提出了許多不同看法。印度後來宗教極為盛行,到處籠罩著神秘的宗教氣氛,神廟、佛塔等宗教場所鱗次櫛比。而且絕大多數印度人都信奉某種宗教,同一宗教內部也有許多教派。印度人生活在宗教中,因此他們創造的許多科學技術也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為宗教服務。而且壟斷了科學文化的祭司和僧侶階層飽食終日,熱衷於純粹的哲理思辯,對實際生產和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卻沒有 興趣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印度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後來又由於各種原因,到12至14世紀以後,其科學技術幾乎已經停滯不前了。盡管如此,古印度仍然以其卓越的科學技術成就在世界 科技 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他們的科學技術向東經過中亞,遠播到中國、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各地;向西經過西亞、小亞細亞傳入希臘和歐洲,對這些地區的科技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猜你喜歡:

1. 印度神話故事大全

2. 印度的習俗禮儀

3.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

4.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大全

5.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Ⅱ 古代印度什麼農業發展較快

古印度主要栽培作物有小麥、大麥、香蕉、胡麻、棉花等,個別地區還種植有水稻。
至於發展較快的應該是棉花,根據目前的史記資料料,在舊大陸世界上最早種植棉花的是古印度人,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掌握了棉花種植技術,並用棉花紡線織布。在哈拉巴文化遺址中發現的一些棉布殘片,雖然做工還很粗糙,但從棉布上的各種顏色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織染技術已經有所發展。古印度的棉紡織技術到孔雀王朝時已非常發達,大量的手工紡織者和紡織商人遍布各大城市,其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成為古印度最重要的出口貨物之一。後來,古印度人從中國學到了養蠶和絲織技術,到芨多王朝時他們已經可以織出薄如蟬翼的絲織品了,並配有各種色彩和圖案。

Ⅲ 印度的古代發明有哪些

印度的古代發明有:

1、棉花種植

有明確的考古證據可以證明,公元前3000年左右,南美地區和印度地區的人類已經開始種植棉花。印度的經典典籍Rig-Veda(吠陀本集,完成於公元前600年)中曾有過記載說,當時棉花已經在印度生長超過3000年。

二百年後,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曾在其文章中寫到:「印度有這么一些樹,它們的果實像羊毛一樣,甚至比羊毛更漂亮更柔軟,印度人用這些樹褪下的毛來做衣服。」

公元前800年左右,印度的亞洲棉經東南亞傳入我國,直到宋代才開始大面積種植、加工紡織。

Ⅳ 什麼東西最能代表古印度文明

《吠陀經》最能代表古印度文明。
它是印度最古老的聖典,也是哲學宗教的起源。吠陀,又譯為韋達經、韋陀經、圍陀經等,是婆羅門教和現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經典。「吠陀」的意思是「知識」、「啟示」。婆羅門教認為這是古聖人(Rsi)受神的啟示(Sruti)而寫成的。
它包括很多具體的經典,通常的說法包括「四韋達」,分別是: 《梨俱吠陀》( gveda), 《娑摩吠陀》(s...
吠陀也許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手稿。它們可以追溯到印度文化之初,是記載整個雅利安民族的最早文獻。
另外,請見網路:http://ke..com/view/192939.htm

Ⅳ 印度古代發明有哪些

1、計數法:

在自然科學方面,古印度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

(5)古代印度的貨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雖然古印度文明完全消亡,但是古印度人給世界歷史留下了一個偉大發明,就是阿拉伯數字,古印度文明雖然完全消亡,但阿拉伯數字幸運地被外族所繼承,而發明阿拉伯數字的人正是笈多王朝的數學家,名叫巴格達。

巴格達的生活年代正好是笈多王朝建立不久,關於他的出身和生平等資料幾乎無法考證,只知道他為了在數學方面作出突破,發明了0、1、2、3、4、5、6、7、8、9一共十個數字,同樣是採用很早出現的十進制,這十個數字最初的形狀不是這樣,後來經過兩百年的發展,就形成了今天的形狀。

Ⅵ 印度的古代發明有哪些

古代印度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文學、哲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對人類文明作出了
佛教文化獨創性的貢獻。在文學方面,創作了不朽的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 》。在哲學方面,創立了「因明學」,相當於今天的邏輯學。在自然科學方面,最傑出的貢獻是發明了世界通用的計數法,創造了包括「0」在內的10個數字元號。所謂阿拉伯數字實際上起源於印度,只是通過阿拉伯人傳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紀,在古代印度還產生了佛教,後來先後傳入中國,朝鮮,日本,泰國,緬甸等。

Ⅶ 古代對於印度各種裝飾品有哪些記錄

早在6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流域,就已經出現石頭做的項鏈。1975年,考古學家費爾色威斯在卡拉奇附近的小鎮阿拉赫迪納出土了大量的珠寶,在一些陶罐里裝滿了金、銀、銅、瑪瑙和玉髓等原料製成的珠寶和首飾,甚至有被譽為令全世界震驚的五大寶藏。這些用各種昂貴材料製成的珠寶首飾,都是用極其復雜精湛的技藝做成的。

Ⅷ 印度有什麼特產

印度特產--服飾:工藝精湛的紗麗、披肩&木手鐲

克什米爾手工繪畫木手鐲,帶有濃郁的地區特點,用色大膽華麗,又不失天然花草紋飾的自然和諧。全部由國外帶回,是自戴、送友人的好禮物。

印度神油神奇功效,讓男人重回20歲

印度神油溯源於印度教HINDUISM,該教於佛教興盛以後為反對佛教而起的印度宗教之正統派,教中所奉之神有:開發神;破壞神等。教民皆崇拜女神,以為各男神之配偶。

印度特產大吉嶺紅茶,送長輩上司倍兒有面子

大吉嶺紅茶,產於印度西孟加拉省北部喜馬拉雅山麓的大吉嶺高原一帶。其產量較低,在印度茶葉總量中只佔(96.2萬噸)2%左右,依海拔高分布83個茶園。

印度有什麼特產值得購買?

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實在是購物天堂。印度工藝水準高、文化底蘊深厚、物產豐饒,各種產品琳琅滿目,價格低廉,下面就來為大家推薦幾樣。

名揚海外的特產品:印度喀什米爾地毯

喀什米爾地區的地毯、披肩等,是名揚海外的特產品。喀什米爾地毯有毛織與絲織兩種,色澤柔和淡雅,充滿蒙兀兒風格植物花卉。以喜瑪拉雅山野生小羊的毛,所製成的帕須米納披肩,質感細膩,深受時裝界喜愛。

印度名茶:大吉嶺紅茶

最近幾年,全球開始颳起印度風,人們開始關注這個神秘古老的東方大國。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堪稱為購物天堂。現在我們就來介紹印度最具特色的產品吧!

印度拉茶 香料印度茶

「印度拉茶」也叫「香料印度茶」,主要是因為它裡面放有馬薩拉調料(MASALA)。「印度拉茶」的製作方法是:先把水燒熱,加入立頓紅茶和姜燒開,再加奶燒開,最後放入馬薩拉調料。廚師如果想「作秀」,還可以將茶水...

印度老山檀:素有「香料之王」、「綠色黃金」的美譽

檀香木屬熱帶樹種,主要出產於印度的東部、泰國、印尼、馬來西亞、中國南部等東南亞地區,在澳大利亞、斐濟等濕熱地區也有一定的產量。印度老山出產的檀香品質優良,所以被稱為老山檀。而澳大利亞、印尼等地...

印度特產:印度棗 棗仔

毛葉棗(又稱印度棗、台灣青棗)屬鼠楊科棗屬果樹,因其產於印度,故名印度棗,又因其果形酷似蘋果,因而毛葉棗又名「熱帶小蘋果」。

印度香米:Basmati俗稱巴斯馬蒂香米

Basmati是一種比泰國香米更昂貴的著名香稻品種,栽培歷史悠久,米粒細長,外觀透明,帶有一股濃郁的堅果般香氣;黏性低,口感干硬,易於消化,煮成米飯後,米粒會增長2-3倍。在中東,巴斯馬蒂香米是普通稻米的3-5倍...

印度旅遊必買特色物品-印度玉(東陵石)

印度玉又稱為東陵石(Aventurine)為含鉻雲母的油綠石英岩,其色很美;但現今人們則推而廣泛,把地殼里一切色澤艷麗、質地緻密堅韌的石英岩或次生石英統稱為「東陵石」。

印度旅遊必買手工藝品-印度彩繪花瓶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及審美情趣的不斷提高,個性創意和古典的擺件傢具裝飾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為適應擴大市場需求,印度適時發展它的彩繪工藝,從此撩開了彩繪裝飾的神秘面沙,現在發展到了裝飾工藝品上。

印度旅遊必買手工藝品-印度手工掛毯

生活中旅遊已是人們放鬆心情的一種的方式,而旅遊免不了購買物品或特產作為紀念品,如果去印度旅遊必買的當屬它的手工藝品了。印度手工藝品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其手工藝品的品質優良、種類繁多,讓購買者目不暇...

金奈瑪特選茶-拉丁文名(Gymnema sylvestre )

印度很早以前就是糖尿病大國,在上世紀70年代,新加坡組織一批醫師來到印度考察糖尿病情況,在靠近印度西北部的某個部落里,醫師們驚奇地發現:這個部落的土著人們糖尿病發病率很低,更為神奇的是幾乎沒有並發症...

印度披肩 肩帶或肩部裝飾品

坐落在印度西北部的克什米爾山谷曾被世人描繪成地球上的天堂,由於它遠離印度盛夏的酷熱,幾百年來,莫卧兒王朝的帝王們、英殖民統治者、遠方遊客以及印度的新婚夫婦,都視它為人類的樂土。在這里,著名的克什米爾...

印度特產—木雕菩薩

印度的手工藝品和特產,富有濃厚的民俗色彩,對於喜愛異國風味的遊客而言,印度堪稱為購物天堂。在印度首都德里,可以買到來自各邦各省的特產和手工藝品,品質較產地優良,價格也未定比產地貴。

印度沉香之極品奇楠沉香佛珠

印度沉水白奇楠,沉香中的極品非奇楠沉香莫屬。越南芽庄已難覓蹤跡的絕好沉香,非機緣而不可得之物。印度沉香顯得尤為珍貴。其油脂含量極高,珠面油潤膩滑,甜涼香醇之味悠然飄渺,令人心曠神怡。比浮水白奇楠,...

別樣風情之印度紗麗特色

通常我們提到印度的衣服,人們馬上說:印度有紗麗,印度的紗麗非常好看紗麗是印度最具特色的國服。據傳,紗麗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在印度古代雕刻和壁畫中就常見身披紗麗的婦女形象。最早的紗麗只是在舉行宗教儀式...

吉祥如意的象徵-印度金鏈花

金鏈花樹(Gold Chain Tree),印度人稱為阿瑪達斯(Amaltas),通常叫做印度阿勃勒(Indiala burnum),又因花瓣掉落時,隨風翻飛,如細雨般飄落而得名為黃金雨(Golden shower),別稱婆羅門皂莢、長果子樹.

Ⅸ 印度有什麼特產

印度值得購買的特產和手工藝品,包括有:佛像、雕刻、宗教物品、古董、寶石、繪畫、銀飾、項鏈、戒指、手鐲、腳煉、首飾盒、銅器、人偶、手工織布、紗麗布料、服飾、地毯、羊皮製品、傢俱、大理石製品、鑲嵌工藝品、大吉嶺紅茶...等。其中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佛像。
印度北部盛行的印花布、鏡品、絲絹、綢緞、黃銅細工線嵌、金銀亮片、查爾德須刺綉,以及瓦拉那西的絲織品、錦綢絲緞、披肩、黃銅製品,勒克瑙出產的銀鑲嵌金屬器皿,都極具特色。

Ⅹ 印度的古代發明有哪些

印章文字、阿育王銘文、阿育王石柱、阿旃陀、《阿闥婆吠陀》等。

1、印章文字

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石頭或陶土製成的印章上,因此稱為印章文字。已發掘的印章共有二千多枚。

其中很多符號是象形的,可能還處在象形文字階段,但又因有表音節和重音的符號,所以也被認為是向字母文字過渡的表音文字。

到目前為止,共發現這種文物2500種左右,,文字元號共有400-500個。這些符號一般由直線條組成,字體清晰,基本符號有22個。

在印章上還有雕畫,這種雕畫和文字是什麼關系還不清楚,根據學者推測,這些銘文可能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和頭銜等,雕畫可能是他們崇拜的事物。

這些印章本身就是一種雕刻藝術,反映了當時人們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思想內容。

閱讀全文

與古代印度的貨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