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遺跡有多少

印度的遺跡有多少

發布時間:2022-12-22 18:00:45

❶ 印度十大最佳旅遊勝地 泰姬陵位居第一

印度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不同的文化、歷史遺跡、紀念碑和幾個美麗的地方。在印度有許多著名的歷史遺跡和地方,我們甚至都不能數完它們。坦率地說,如果我們列出所有的歷史遺跡和地方,名單將永遠不會停止。此外,這些遺產和歷史遺跡是印度旅遊業的主要資金來源。毫無疑問,印度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有更多的歷史古跡和地方。

像往常一樣,就像其他的名單一樣,你會發現泰姬陵是我們在印度歷史遺跡和地方的榜首。但是,一定要去看看那些肯定會讓你感到驚訝的地方。所以,不要扼殺你的激情,讓我們來看看印度最好玩的旅遊景點吧。

1.阿格拉的泰姬陵

在我們的名單上,第一個是莫卧兒王朝建築的頂峰,莫卧兒皇帝沙賈汗在他的妻子建造的。建造這座陵墓花了22年(1632 - 53年)。它也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根據當地的傳說,沙賈汗下令砍掉那些建造宏偉建築的工人的手,這樣一座類似的紀念碑就永遠無法建造。

2.邁索爾皇宮

邁索爾皇宮是卡納塔克邦邁索爾市最著名的紀念碑。眾所周知,它的名字叫「馬哈拉哈拉宮」和「安巴·維拉」。在當地統治者的皇家住所之後,邁索爾宮現在向公眾開放,作為一個展示皇家物品的博物館。在印度最著名的歷史古跡和地方,宮殿通常名列榜首。

3.魏盧帕夏亨比寺

據信,羅摩勛爵和他的兄弟拉克斯曼訪問了亨比寺,維魯帕克沙神廟是亨比寺的紀念碑群的一部分。這座寺廟是獻給濕婆神的,他也被稱為Virupaksha。這座寺廟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大批追隨者,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4.德令哈市庫特布塔

庫特布塔高7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磚尖塔,也是印度第二大的尖塔。這座歷史遺跡周圍環繞著幾座與塔相連的重要紀念碑。這是印度歷史上最古老的歷史遺跡之一,它是由1192年的德里的創始人委託進行的。

5.印度齋浦爾風之宮殿

在齋浦爾,風之宮殿筆直地矗立在城市宮殿的入口。它看起來就像蜂窩的蜂窩,有953個窗戶。這座歷史遺跡是由薩瓦普拉塔辛格於1799年建造的。它的設計看起來像印度教神的皇冠,克里希納。當清晨金色的陽光灑在宮殿上時,宮殿看起來富麗堂皇。

6.德令哈市紅堡

這座紅色堡壘被建造為 沙賈漢納巴德的宮殿,這是第五個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的新首都。它是印度歷史上最著名的古跡之一。這座堡壘花了10年時間建造,從1638年到1648年。此外,印度總理將印度國旗插在堡壘的正門上,並在獨立日當天向全國發表演講。

7.孟買印度之門

印度的門戶是在20世紀英國統治時期修建的一座美麗而美麗的紀念碑。印度的大門是印度最優秀的殖民建築遺產之一。這是通往夢想之城孟買的標志性入口。這座宏偉的大門是在1924年建成的,由雷丁伯爵創立。

8.桑奇大塔

桑奇大塔坐落在印度中央邦的一個名叫桑吉的小鎮上。它是印度最古老的石碑之一,是由阿育王皇帝委任的。主要景點包括一些佛塔、寺院和柱子。此外,這些紀念碑自1989年起就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9.阿旃陀洞穴

在奧蘭加巴德附近的Ajanta和Ellora洞穴是藝術與宗教相遇的地方。它描繪了藝術家真正的技藝技巧,所有的岩石雕刻都是手工完成的。這29個洞穴里滿是雕塑和繪畫,展示著各種各樣的佛像和賈塔克故事。這里有17個印度教洞穴,12個佛教洞穴和5個耆那洞,據信是用來祈禱和學習的。

10.海德拉巴賈爾塔

我們列出的前10個歷史遺跡和地點的最後一個是賈爾塔,它坐落在位於海德拉巴的德米河的東岸,海德拉巴。矗立在市中心的紀念碑已經成為海得拉巴的全球標志。在1592年,蘇爾坦·穆罕默德·奎爾·庫爾·沙阿在他的新城市裡,用瘟疫來消滅邪惡的力量。

❷ 古印度的早期文明遺址

印度是南亞國家,以印度河的梵文名稱「信度」或其變音「興都」,印度河流域是古代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故以此命名。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從遙遠的西方帶有先進技術的農民遷徙到肥沃的印度河流域,他們在此修建了運河,沿河的部落逐漸發展成為城市。公元前1500年左右,位於俄羅斯南部的雅利安人侵入此地,成為古代印度的主要居民。印度河流域最大的城市遺址是哈拉巴,因此也稱這一時期的文明為「哈拉巴文化」。
印度文明的搖籃
恆河,印度文明的搖籃。印度人民尊稱它為「聖河」和「印度的母親」。在印度神話中,恆河原是一位女神,是希馬華特。印度教徒視恆河為聖河,認為以恆河聖水沐浴可以凈罪。恆河流域孕育著印度——月之國的民族。
約公元前2500年,由印度原始居民達羅毗荼人建立的奴隸制國家開始在印度河流域產生。公元前2000年中葉,屬於印歐語系的一支游牧部落(即雅利安人)從中亞高原南下,他們征服了印度居民,在印度河流域和恆河流域建立起奴隸制國家。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前後,印度雅利安人的一些部落開始向國家過渡。公元前6世紀,印度的恆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南印度有20多個小國,這就是印度歷史上的「十六國時代」,又稱列國時代。
到了公元前6世紀初,相傳在印度形成了16個國家。經過長時期的兼並戰爭,到公元前4世紀。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起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在這一時期,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遭到波斯帝國的入侵。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
在古印度,盛行原始的宗教崇拜,尤其是崇拜牛,常把戰爭稱為「渴望得牛」,為此還舉行盛大的宗教儀式,而這些儀式非常復雜、神秘,因此僧侶的地位得到很大的提高。於是,以祭司為職業的僧侶集團便形成了,即婆羅門種姓。後來,這些掌管宗教大權並為武士出謀劃策的婆羅門,享有大量的財富和權利,成為第一種姓;剎帝利則是國王、武士和官吏等軍事貴族,他們儀次於婆羅門,是第二種姓:從事農、商和手工業等的自由民,他們屬於第三種姓吠舍;第四種姓稱首陀羅,他們是那些被征服的土著居民、貧困破產和喪失土地的人,其中有許多人是奴隸。很明顯,第一、二種姓是統治階級,第三、四種姓是被統治階級。為了使雅利安人永遠凌駕於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之上,婆羅門剝奪了首陀羅參加「薩特拉」的資格。「薩特拉」是宗教的再生禮,因此,位列前三的雅利安人被稱為「再生族」,而首陀羅則被稱為「一生族」。除了這四種姓以外。土著少數民族和不同種姓之間所生的子女被視作第五種人,即「賤民」。他們是最低層的人。
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中一種以階級為基礎的特有的等級制度。印度從古至今,歷經了幾種不同的社會形態,但是種姓制度在宗教和法律的保護下一直延續下來,並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所發展。種姓制度的存在,嚴重阻礙了印度社會經濟的發展,直到今天都沒有完全消除。
印度古代的歷法
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隨著灌溉農業的發展,印度已經有了相當精確的歷法。在早期的吠陀中有零星的記載,例如在《梨俱吠陀》中有十三月的記載。《鷓鴣氏梵書》將一年分為春、熱、雨、秋、寒、冬六季;還有一種分法是將一年分為冬、夏、雨三季。《愛達羅氏梵書》記載,一年為360日,十二個月,一個月為30日。但實際上,月亮運行一周不足30日,所以有的月份實際不足30日。印度人稱為消失一個日期。大約一年要消失五個日期,但習慣上仍稱一年360日。印度古代還有其他多種歷日制度,彼此很不一致。在印度歷法中有望終月和朔終月的區別。望終月是從月圓到下一次月圓為一個月:朔終月以日月合朔到下一個合朔為一個月。兩種歷法並存,前者更為流行。印度月份的名稱以月圓時所在的星宿來命名。對於年的長度則用觀察恆星的偕日出來決定。《吠陀支節錄——天文篇》已發明用諧調周期來調整年、月、日的關系。一個周期為五年,1.830日62個朔望月。一個周期內置兩個閏月。一朔望月為29,516日,一年為366日。公元一世紀以前大約一直使用這種粗疏的歷法。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佛教的創始人。他的母親摩耶王後年近五十時才懷孕。按照印度的習俗,她應該回娘家分娩,結果途經蘭毗尼,在樹下乘涼時生下了喬達摩·悉達多。喬達摩·悉達多出世7天之後,母親去世,父親凈飯王就把釋迦牟尼交給摩耶王後的妹妹摩訶波閣波提王妃撫養,王妃對他悉心照料。給予了無微不至地關懷。16歲時,他和拘利城公主耶輪陀羅結婚,後來生子羅怙羅。29歲時,他放棄了王宮的安逸生活,棄家外出尋道。
最初,釋迦牟尼向一些著名的婆羅門學者求教,後來依照他們的說法,成為一名苦行僧,進行了長達6年的艱苦修行。由於過分勞累和營養不良,甚至暈倒在地。醒來後,他意識到苦修並不能帶來任何成效。他慢慢走進尼連禪河,用河水將身上多年的積垢洗凈,然後又吃了牧女善生送給他的乳粥,等到體力恢復以後。他離開了尼連禪河,准備前往婆羅捺斯,在行進的路上,釋伽牟尼來到了一個叫做伽耶的地方,在那裡他看到了一棵菩提樹。於是,他便坐在樹下打坐,想以此獲得解除人生苦難的終極辦法,並發誓「不獲佛道,不起此座」。經過49天的冥思苦想,他終於大徹大悟,創立了佛教的基本教義。
佛教的基本教義
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的思索,構成了以四諦說為核心的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四諦說,即苦諦(人生皆苦)、集諦(苦的原因)、滅諦(徹悟苦的原因,達到「涅槃」的境地)和道諦(通過修道達到「涅槃」的途徑)四種真理,人們通過修行、斷惑、涅槃,最終成為阿羅漢(「不生」的意思),而不再墜人人世的輪回。此外,佛教要求其徒眾終身遵守「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出家修行的男子稱「比丘」,女子稱「比丘尼」,他們必須剃去頭發,身著僧袍,從家庭生活中完全脫離出來:在家修行的男子稱「鄔波索迦」,女子稱「鄔波斯迦」。出家的信徒組成社團,稱作「僧迦」。參加社團的人只能靠布施生活,不得擁有私產。每一個佛教徒都有遊方傳教的義務。

❸ 印度作為最古老的文明古國,有哪些值得關注的文化遺產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兩個的很多文化傳承,都是經過長期的時間,而沉澱下來的。印度是一個很奇葩的國家,他們國家的火車是出了名的雜亂差,而且也是出了名的危險,火車不單坐滿了人,連車頂上也坐滿。

印度的貧富差距是巨大的,有錢人的地方,你難以想像他多麼的有錢而窮的地方,很多是難以想像的,特別是他們當地的治安也是出了名的危險,很多女孩子都不能夠自出門。

若跟中國一樣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他們我們都是人口大國,但是我們的信仰的宗教很多,但我們國家不會像印度那麼誇張。宗教在這個國家及其絕大部分人民的生活中扮演中心和決定性的角色。

❹ 印度有類似中國十三陵世界文化遺產是

1、泰姬陵(TAJ MAHAL)—198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是巨大的大理石建成的陵墓清真寺,當時莫卧兒帝國的國王沙傑汗為了紀念他心愛的妻子於1631-年建造而成。泰姬陵是最完美的印度穆斯林藝術之室。他也是世界遺產中令世人贊嘆的經典傑作之一。

2、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198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位於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高高陡峭的玄武岩岩壁上,是階段性地開掘岩壁,共由34個寺院構成,長達2K M以上,經歷A.D 600-1000年間持續開掘而成的紀念建物群。這個石窟群中稱的上建築奇跡的是16號印度教石窟,被稱作婆神居所的這一寺院寬45米、深90米、高30米,由一個巨型獨石構成。從開工到完工共花費了一個世紀的時間,不論是技術方面還是建築所需時間都稱的上罕見的寺院。

3、阿格拉古堡(AGRA FORT)—198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阿格拉堡具有皇宮和堡壘的雙重功能,城堡周圍的湖泊和長達2.5K M、高達20多米的城牆最能體現其作用。阿格拉的紅色古堡作為17世紀莫卧兒帝國的紀念物,有很多像JAHANGIR的美麗宮殿。

4、阿旃陀石窟(AJANTA CAVES)—198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作為歷經公元前2-公元7世紀建成的佛教石窟紀念物,阿旃陀的壁畫和雕刻是對佛教藝術具有相當重要影響力的巨作。這里間有僧侶居住的僧院和供奉S T U P A(佛塔)的大堂,牆壁上的繪畫主要是以佛教傳播為主體。作為印度繪畫史上史無前例的巨作,其樣式自中亞經中國傳到了韓國。

5、戈納勒克太陽神廟(SUN TEMPLE AT KONARAK)—198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戈那勒克太陽神廟位於孟加拉灣沿岸、日出時、陽光如沐浴般照耀著寺院。此寺院作為表現太陽神蘇利耶駕駛戰車形象的寺院、是13世紀印度最著名的婆羅門神殿之一。

6、瑪哈巴利普拉姆古跡群(GROUP OF MONUMENTS AT MAHABALIPURAM)—198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這些神殿是7-8世紀間帕納瓦(PALLAVA)國王們沿柯羅曼德沿岸開鑿岩石建成的石窟寺院、其中尤以(戰車形態的寺院)和曼達帕斯而聞名遐邇。

7、帕塔達卡爾紀念石雕群(GROUP OF MONUMENTS AT PATTADAKAL)—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帕塔達卡爾紀念石雕群表現出完美地融合公元7-8世紀的恰魯家王朝時代南北印度建築形態的折衷主義藝術,共有9座印度教寺院,其中毗樓拔叉寺院是740年羅卡嗎哈德維女王為紀念丈夫鎮壓南印度修建的、堪稱傑作。

8、埃勒凡塔石窟(ELEPHANTA CAVES)—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是位於印度孟買海灣埃勒凡塔島嶺上的印度教石窟寺院。將對濕婆神的崇拜內容刻在岩石上的石雕藝術最能體現極高的宗教信仰,是印度藝術的代表。它建於8世紀前半期,受到世人矚目的石窟雖只有一個,但從建築、雕刻等其他領域來看不愧是印度教美術代表作。

9、克久拉霍遺址群(K H A J U R A H O G R O U P O FMONUMENTS)—1986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克久拉霍廟宇建於約1000多年前最為繁榮昌盛的昌德拉王朝時代。當時共有85座寺院,但是大部分都被伊斯蘭勢力破壞,只有22座被保存下來。分為東、西、南三個區的建築群牆壁上竟然刻有公開的色情場面。由於宗教和性的奇妙結合以及雕刻工匠們表現出完美的雕刻藝術。

10、法代普爾西格里(FATEHPUR SIKRI)—1986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作為阿克巴皇帝於16世紀建造的城市,又名「勝利城」10年間曾是蒙兀爾帝國的首都。寺院與紀念物均具有同樣的風格,其中賈瑪清真寺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1 1 、果阿的教會和修道院( C H U R C H E S A N DCONVENTS OF GOA)—1986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果阿是葡萄牙佔領印度時期的首都,那裡的教堂和修道院是當時亞洲傳播基督福音的歷史見證。鮑姆.耶穌教堂里有聖。弗朗西斯。伊格塞維亞的棺木。這一偉人是將基督教傳播到印度和日本人的聖人。這一遺跡對於基督教穩定發展的亞洲各國傳播及風格藝術起到了重大的影響。

12、享比古跡群—1986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亨比是最後一個印度教王朝維查耶納加爾帝國最後的首都,這里有德拉威廟宇和宮殿。1565年被穆斯林攻佔,城市被洗劫一空,成了一個被遺棄的城市。

13、桑吉佛教遺址群(BUDDHIST MONUMENTS ATSANCHI)—198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距離博帕爾約40公里,是坐落在小山上可俯視著平原的佛教紀念群,建於2世紀或1世紀,是現存最古老的佛教聖地,直到12世紀一直是印度佛教的中心地。這里保存著各時代很多堂塔,其雕刻在美術史上占據重要位置。

14、德里胡瑪雍陵(MUMAYUN』S TOMB DELHI)—199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是莫卧兒帝國第二代國王胡瑪雍陵的陵墓。波斯出身王妃下令修建,由建築家建築而成。建築樣式與波斯相比更接近莫卧兒式,是印度第一座正方形花園陵墓,『田』字人工水路竄過庭院。生活在乾燥沙漠上的伊斯蘭教民可在此欣賞到莫卧兒國王的故鄉-中亞的美麗風景。

1 5、德里古都塔遺跡( Q U T B M I N A R A N D I T SMONUMENTS DELHI)—199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融合印度教及回教色彩、高達73米的高塔,旁邊有印度早期的清真寺遺跡。之所以被稱為「勝利塔」是因為當年中亞穆斯林成功入侵佔領印度後為了慶祝勝利而建成的紀念碑。

1 6 、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 T H E D A R J E E L I N GHIMALAYAN RAILWAY)—1999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D a r j e e l i n g H i m a l a y a nRailway),是印度最早的鐵路之一。1999年以環山鐵路系統的經典之作被納入世界遺產清單中。總長約60-80公里,行駛一種迷你的爬山火車,昵稱為玩具火車。整個鐵路連接印度西孟加拉省的大吉嶺和西里古里。始建於1879年,1880年,長51.2公里的西里古里至K u r s e o n g段首先完工,公元1881年全線完工通車。

17、菩提伽耶的摩訶提寺(M A H A B O D H I T E M P L ECOMPLEX AT BODHGAYA)—2002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菩提伽耶位於比哈爾邦伽耶城南10公里。此寺院建築於菩薩領悟到至高無上的地方、是高52米的具有金字塔型屋頂的寺院、領悟到其真理後陷入對法度的狂熱中、七七四十九天在周圍度過而設定了各個場所。

18、比莫貝卡特石窟—2003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比莫貝卡特石窟位於中心印度高原南部邊緣的溫迪亞山脈的丘陵地帶。在密林中大量沙石岩中,是五組天然石窟,裡面岩畫的歷史從中石器時代一直延續到古代。壁畫全部使用由動物油、水、草混在一起製成的天然顏料進行繪制,因而色彩依然鮮明如故。

1 9、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 C H A M P A N E R &PAVAGADH)—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尚龐—巴瓦加德考古公園是一塊古老的土地,它具有無比悠久的歷史和極高的考古價值,一些古老的傳統文化依然可以從中尋得根源。它的景緻異常優美,包括一些古代印度都城的高地堡壘,古老的軍事防禦工程、宮殿、宗教性的建築物,以及住宅區的排水系統。

20、查特拉帕第-施瓦吉車站(T H E C H H A T R A P A T I S H I V A J ITERMINUS)—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這個位於孟買火車站又以維多利亞車站而馳名。這個車站在全印度作為矚目的維多利亞風格哥特建築物、與印度固有的建築樣式相融洽。由英國的建築家F.W.STEV ENS設計建築的此建築物是『哥特都市』和『國際貿易港』孟買的象徵。

21、坦賈武爾布里哈迪斯瓦拉神廟—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坦賈武爾的宏偉神廟--一座滿是壁畫、雕刻和雕帶的輝煌聖殿成為一千年前南印度日常生活的見證。朱羅泰米爾王朝最偉大的君主羅闍羅闍一世的統治時期(985-1014)標志著南印度歷史上一個光輝的時代。該神廟在他建立或修復的50個聖殿中是最雄偉的。

❺ 印度核戰爭遺址

印度核戰爭遺址是摩亨佐-達羅。
摩亨佐-達羅(公元前2600年-前1800年),又稱「死丘」或「死亡之丘」(Mound of the Dead),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重要城市,大約於公元前2600年建成,位於今天巴基斯坦的信德省的拉爾卡納縣南部,摩亨佐-達羅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早期古代城市,有「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大都會」之稱,該段時期的其他古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中國及克里特文明。多認為是由古印度的白種雅利安人入侵之前達羅毗荼人 (即矮黑人)所締造的都市文明。
摩亨佐-達羅的考古遺址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 與哈拉帕文明並稱為古印度文明的代表。

❻ 印度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風景]印度十大奇觀: 泰姬陵 ,馬哈巴利普蘭巨型浮雕 ,錫克教大金廟,耆那教巨型石雕像 ,阿旃陀石窟,哈勒比德-貝魯爾寺廟群,顧特卜塔 ,太陽神廟 ,耶奧拉石窟 ,卡傑拉霍寺廟群。
要具體介紹嗎?很多!

❼ 古印度的遺址或文物有什麼

阿旃陀(Ajanta)石窟,位於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孟買東北388公里處,世界文化遺產之一,共有29個佛教石窟,是從公元前2世紀到7世紀(650年)的石窟作品。石窟的建築有佛殿和僧房兩種,內有大量的以佛教為題材的精美繪畫和雕刻,也有以現實為題材的作品,體現了古印度藝術的獨特風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築、雕刻、繪畫三種藝術結合的範例,被譽為世界藝術精萃之一。據說唐玄奘到印度時曾拜訪過這里。
桑吉佛教建築群,距離博帕爾約40公里,坐落在小山上,俯瞰著平原。古跡由一組佛教建築群構成,包括巨石石柱、宮殿、廟宇和寺院。這些建築的歷史大多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它們都不同程度的保存下來。在12世紀前這里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目前它是現存的最古老的佛教聖地,198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築藝術的重要遺跡。這些高達15米的石柱,最重的達50噸左右,除奔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頭外,最著名的是薩爾納茲大石柱,其柱頭的四個背對背蹲踞著的獅子,栩栩如生,雄勁有力,象徵著帝王的權威。

❽ 印度有什麼名勝古跡

泰姬陵阿姆利則金廟
琥珀堡
蓮花廟
總統府—莫卧兒花園
天文台-疆塔爾曼塔爾
德里皇宮
吉祥天女-納拉亞那廟
阿育王柱
胡馬雍陵
泰姬陵
埃洛拉石窟廟宇
印度門

❾ 古印度早期的兩個文明遺址

古印度早期的兩個文明遺址是哈拉巴城和摩亨佐·達羅城遺址。
哈拉巴城和摩亨佐·達羅城是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兩處。已經出現了市區和街道的劃分,城堡和街區之間有人工的溝渠,城堡內工事堅固且設有各類活動區域,出現了排水設備,功能齊備。城市中心設有公共浴池和集會大廳,整個城市有較強的實用性。

❿ 古印度早期文明遺址

古印度早期文明斷滅
印度次大陸這個地方從地理與文明上說都算東方。從歷史資料看,印度次大陸也算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的,據說舊石器時代就有梭安文化和馬德拉斯文化。到中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有較為廣泛的分布。西歷前5000年左右進入新石器時代。比較西亞前9000年到前8000年左右進入新石器時代要晚。比中國前10000年左右新石器與陶器已經出現就更晚。那麼,你就知道進入新石器時代又是東方之正中華最早的,帝出乎震的表現是有不同時代表現的。但是,總歸印度這個地方是有不同時期的人類活動的,文化發展還算有時間遞進層次。
一般所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是指再後兩千多年,到前2800年左右,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現命名的哈拉帕文明出現。這個時間大約也是中國良渚文明出現之後。鼎盛期在前2200年至1800年,相當於中國堯舜時代到夏代初期。
資料說哈拉帕文明東西達1600公里,南北1400公里,遺址有250餘處。但這應該不是見方的,大家看印度河流域,是個斜長的形態。文明遺址結構包括城市和村鎮,這更類似中國的邦國。這個哈拉帕文明,其中以摩亨佐達羅和哈拉帕為有規模和著名。兩個古城發掘出的古物很相似,好像兩個姐妹城。遺址顯示的經濟基礎是農業加貿易的,又可以證明古文明的起源農業是有重要經濟基礎意義的。
哈拉帕文明城市規模比較大,城市建設給人印象比較深。如摩亨佐-達羅,全城劃分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的住宅精美寬敞。城內居民住房家家有井和庭院。房屋的建材是用燒制過的磚塊建造的。除了完善的公共設施之外,還有通向印度河、阿拉伯海的港埠。但是,不要以為這里在當時就那麼先進得不得了,文明形態是有差異的,據說這里的遺址顯示住房水準都一樣,沒有宮殿、神殿一類的建築,整個摩亨佐-達羅沒有防禦系統和攻擊武器,也沒有精美奪目的藝術作品。
這里的燒磚是值得文明比較一下的。古埃及的建築物用的是石頭。兩河流域的建築物用太陽曬乾的磚,沒有經過燒制。印度河流域這個文明用的是用窯內燒的磚,而且尺寸一致,顯示了一定組織能力。說道這里,國人應該會關心中國那個遠古時代的建築材料。在考古挖掘陝西省西安市藍田縣新街遺址過程中,考古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幾件燒結磚殘塊與一件未燒制的土坯磚塊,材質為泥質紅陶,經檢測磚的年齡已經超過5000年。也就是說是目前發現的
世界上最早的燒制磚。檢測發現土坯磚塊邊緣整齊,推測應該是採用木製模具成形的。檢測燒結磚塊,燒成的溫度在850-900℃。另外發現一件龍山文化時期的磚,經檢測年代在西歷前2880年-前2490年時間范圍。
不僅有燒磚,還有瓦片。在寶雞市陳倉區橋鎮遺址,發現了龍山文化時期的筒瓦、板瓦、槽型瓦。專家鑒定這些瓦片的歷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是我國發現的最早建築陶瓦,堪稱華夏第一瓦。那也就是說比印度河流域文明更早中華已經有了燒磚,大約同期還有了不止一種建築用瓦。
摩亨佐-達羅的城市規模是比較大的,據說面積達260公頃,周長約有5公里。之前或大約同期的中國古城有多大?良渚古城是290公頃,周長6.6公里。比摩亨佐-達羅時間還早。大約同期寶墩古城擴建最大時300公頃。陶寺,280公頃。石峁,425公頃。
大家看看,把印度河流域遺址叫文明,把中國二里頭甚至商朝以前都叫文化,合理嗎?專家們不講給大家,一概用文明一詞屏蔽,不是對中華文明發展的掩蓋和貶低嗎?
對於印度河流域這個遺址一般都稱為文明,在這個遺址發掘出不少印章,印章上有刻劃符號,在天青石、陶土、象牙和銅製成的約2500件印章上說是共有文字元號500個左右。按說印章上的符號應該是不構成句子的,更不成文章。有的資料說不能確定是文字還是圖像符號,那麼,怎麼又有人說是文字了?為何不叫刻畫符號呢?中國7000年前的雙墩遺址630多個刻畫符號不是都叫符號嗎?這個叫法的差異是誰、怎麼定的?印度這些所謂印章文字,據說學者做了各種努力都未能解讀。這又給我們一個深深的思索和疑問。印章文字未能解讀,中國甲骨文還有不少文字未能解讀。那麼,古埃及、蘇美爾的所謂文字怎麼都解讀了?
哈拉帕文化遺址據說考古發現存在多種金屬冶煉,包括銅、錫、鉛、金、銀等。能用熔蠟法鑄造銅錫合金及銅砷合金。能製成斧、鑿、刀、矛、箭頭、鋸等工具。還能製成鏡子、燈、蠟台以及人物、動物雕像等藝術品。但我讀的書中未見有具體介紹。而且,這個介紹似乎又與有的資料說沒有防禦系統和攻擊武器,也沒有精美奪目的藝術作品有些許矛盾。該遺址有不錯的紡織業,哈拉帕人精通棉、毛紡織技術。懂得從茜草中提取紫紅色染料,發現有染缸,有紡織品染色技術。
哈拉帕遺址有制陶業。家用陶器已用陶輪成批生產。燒制工藝很好,但大多是素陶,造型缺乏美感。一些遺址中也發現有上秞彩陶。中國大地灣文化遺址已經發掘出距今7800年的彩陶。中國「彩陶文化分布廣泛,延續時間長,從距今8000年左右到距今3000年左右,綿延了5000年左右。跨越老官台、仰韶、馬家窯、大汶口、屈家嶺、大溪、紅山、齊家等文化,在世界彩陶歷史中藝術成就最高。」
哈拉帕文明似乎是不怎麼有發展的。據說它在前2500年左右達到成熟期在以後的一千年中實際上處於靜止不變的狀態。而且據說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毀滅性破壞後,重建的新城市總是跟原來的城市一模一樣。這個說法給我們一個重要提示,就是印度河這個地方沒有受到與它比較近的兩河流域的什麼影響嗎?如果有,那麼為何長期不變?交流是一定有變化的。而如果印度河文明都沒有受到兩河文明什麼影響,那麼,有人說中國文化受到什麼西來文化影響,而且企圖說成長期的影響,那不是存心胡說嗎?
看印度史,可以了解到那一個地區不斷受到不同民族的入侵。似乎是那個地方的宿命,有書中說上古印度河流域這個地方似乎也是文化與族群有過變化、更替的。人類學家把居住在南亞次大陸的原始土著人稱為原澳型人,他們被描述為身材較矮,頭發捲曲,膚色較黑,鼻子扁平,嘴唇寬厚的樣子。新石器時代後期,新民族進入,就是達羅毗荼人。他們是一種身材稍高,膚色淺黑,圓顱鉤鼻的族群。據說創造哈拉帕文明的人種就是以達羅毗荼人為主的混合人種。這個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延續到前18世界滅亡了。滅亡的原因據分析一種可能是外族入侵,另一種可能是地質學和生態學因素。還有一種就是神話般的解釋,說敘事詩摩訶婆羅多中記述的戰爭景象類似核爆炸,猜測哈拉帕文明類似這樣的因素被毀了。那很神奇,拍電影可以。據說雅利安人於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這個後來證明不斷有他族入侵的門戶之地,逐漸向南擴張。哈拉帕文明衰落後,雅利安人在印度創立更為持久的文明。也就是說這個哈拉帕文明沒有形成印度文明的直系傳遞。印度次大陸的文明發展不是持續不間斷的。但也有一種解釋是說在印度中西部有一定印度河文明與後來的印度發展的文化銜接。但是,總歸還是主脈斷了。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遺跡有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8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4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100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2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3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814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26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8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5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28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9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9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4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7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