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副總理有哪些

印度副總理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12-22 21:59:22

㈠ 印度建造182米雕塑,被評為世界最高的薩達爾雕像,現在如何了

印度作為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經典的建築,是個旅遊資源豐富的國家。印度人口多,崇尚佛教,尊重信仰,近年來熱衷修建雕像。說到雕像就不得不提,印度修建的世界最高雕像——薩達爾雕像。印度這座雕像是為紀念印度首任副總理和內政部長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作為開國功勛之一,帕特爾被稱為「印度鐵人」,為印度的統一作出巨大貢獻,深受人民愛戴。

自2013年開始修建雕像,如今8年過去了,印度成功的建造了世界最高的雕像,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還會有更高的建築超越它,但仍不影響如今的偉岸。在印度眾多的旅遊景點中,最高雕像也稱得上是最有特色之一,因此選擇去印度旅行的朋友可以身歷其境的去感受它。

㈡ 尼赫魯是誰啊不是印度的那個...或者是什麼東西....

尼赫魯 翱翔的"藍孔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洲人民首先掀起轟轟烈烈的民族解放運動.中國,朝鮮,越南取得了運動勝利,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印度尼西亞,緬甸,菲律賓等國也紛紛擺脫了殖民枷鎖,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印度是英國在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塊殖民地,素有"英王王冠上一顆最明亮的寶石"之稱.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獨立運動迅速高漲,工人紛紛罷工,農民展開武裝斗爭,海軍舉行起義,國內形勢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印度人民經過不懈的英勇斗爭,終於迫使英國在1947年宣布印度獨立.但英國又決定把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實行印巴分制.後來,印,巴先後成立了共和國,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出任印度共和國第一任總理.
1889年11月4日
第一任印度總理尼赫魯誕生
1889年11月4日,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誕生在阿拉哈巴德的婆羅門貴族家庭。1905年就讀於英國哈羅公學,兩年後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三年後獲自然科學榮譽學位。後又進入倫敦內殿法學會,1912年獲律師資格。同年回國,在阿拉哈已德高等法院任律師,並投入爭取印度獨立的政治運動。
1916年5月國大黨年會上他第一次遇到甘地,甘地堅持反英斗爭的行動使他很感動。1918年起任國大黨全國委員會委員。1919年阿姆利則慘案發生後,參加國大黨組織的調查委員會。1920年參加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次年被捕入獄。印度獨立前先後8次被捕,在獄中度過9年。1923、1927年先後兩次任國大黨總書記各兩年。1926 -1927年尼赫魯游歷了歐洲和蘇聯,受到馬克思主義和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影響。1928年與鮑斯共同建立全印獨立同盟。
1929年尼赫魯當選為國大黨主席,在他主持下的國大黨拉合爾會議提出印度完全獨立的政治斗爭目標。此後成為全國知識分子和青年的領袖,並多次當選為國大黨主席。二次世界大戰後印度民族運動迅速發展,獨立要求愈加強烈,194 6年9月英國初步移交政權,成立印度臨時政府,英印總督兼任總理,尼赫魯任副總理。1947年3月蒙巴頓方案公布,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8月15日印度作為自治領獨立、尼赫魯任總理。
從1951年到1964年尼赫魯執掌印度大權。任內,自1951年起在經濟上實行「五年計劃」,實施土地改革;50年代中期,提出「民主社會主義」口號,欲在印度建立「社會主義類型社會」,建立國營企業,農業方面實行鄉村發展計劃和合作化。外交上尼赫魯實行不結盟政策,拒絕參加各國際軍事集團。1954年6月與中國總理周恩來共同提出著名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5年尼赫魯參與發起並參加了在印度尼西亞舉行的萬隆亞非會議。在尼赫魯、鐵托和納賽爾的發起下,1961年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南斯拉夫首次舉行。
1964年5月27日尼赫魯病逝。5月28日,估計有300萬人排列在送葬行列經過的道路旁致哀。尼赫魯的外孫桑賈伊點燃了在甘地陵墓旁的火葬柴堆。尼赫魯的總理職位由夏斯特里繼任。
尼赫魯的獨生女兒英迪拉-甘地1966-1977,1980-1984年任總理。英-甘地的兒子拉吉夫-甘地 1984-1989年任總理。
尼赫魯
--------------------------------------------------------------------------------
尼赫魯 (1889~1964)印度民族主義運動領導人,國大黨領袖,印度獨立後第一任總理(1947~1964)。1889年11月4日生於聯合省(今北方邦)阿拉哈巴德市一個婆羅門家庭。自幼接受家庭教師的教育。1905年去英國求學,1912年攜律師證書回到印度。
為爭取印度獨立而奮斗
1912年年末參加國大黨年會。
1916年在國大黨勒克瑙年會上首次會見M.K.甘地。甘地的影響以及以及阿姆利則慘案的發生,促使尼赫魯走上職業政治家的道路,他先後兩次擔任國大黨總書記(1924~1926,1928~1929)。
他對1922年甘地下令停止不合作運動表示遺憾。他訪問聯合省的許多農村,了解農民運動的情況和農民的疾苦。1927年,在布魯塞爾召開的被壓迫民族大會上被選為反帝大同盟執行委員,隨後訪問了莫斯科。同年12月,國大黨馬德拉斯年會通過由他提出的關於給予印度完全獨立的決議。1928年11月,他和S.C.鮑斯組織印度獨立同盟,反對由他父親起草的《尼赫魯報告書》。1929年12月由他主持召開的國大黨拉合爾年會上再次通過了爭取印度完全獨立的決議。在該屆年會上,由甘地推薦當選為國大黨主席。從此,他便以黨內青年領袖的身份活躍在印度政治舞台上。以後多次擔任國大黨主席。尼赫魯追隨甘地,同他親密合作,被公認為甘地在政治上的繼承人。1933年以後,尼赫魯逐漸成為國大黨內實際上的最高領袖。1921年12月至1945年6月,他先後9次被捕,過了將近9年的鐵窗生活。他在獄中撰寫《自傳》、《世界歷史一瞥》和《印度的發現》等重要著作。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尼赫魯提出在戰時成立印度國民政府、戰後准予印度獨立為條件支持英國作戰的建議,得到國大黨全國委員會的擁護,但遭到英國的拒絕。1942年8月,國大黨在同克里普斯使團談判破裂後,通過甘地提出的要求英國「退出印度」的決議。決議剛通過,全體國大黨工作委員會委員,包括尼赫魯和甘地全部被捕。但由此激起了全國范圍的抗議斗爭。其迅猛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在戰後印度民族獨立運動高漲的形勢下,英國政府為了移交政權,曾多次派出代表團同印度領導人進行談判,尼赫魯一直是主要的談判者。1946年9月他應英印總督的邀請組織臨時政府,任副總理兼外長。8月蒙巴頓方案實施,尼赫魯任印度自治領總理兼外長等職務。1950年1月印度宣布為共和國後,他任共和國總理,一直到1964年病逝。還兼任過原子能部部長、計劃委員會主席等職務。
任職總理期間 《印度共和國憲法》生效後,尼赫魯不顧一些人的反對,堅持於1951年10月至次年2月舉行第一次大選,國大黨以絕對多數獲勝,在中央和各邦組織國大黨政府。他對國家官吏和軍隊進行了整頓和擴充,實現國家機構和軍隊的印度化。他還用贖買和武力手段合並印度554個土邦,削弱封建勢力,統一印度,並在此基礎上按民族語言重新劃分邦界。此外,還實行土地改革。
1948年尼赫魯正式提出公私營並舉的混合經濟方針。1950年成立了計劃委員會,自任主席。1951年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到他逝世的時候,印度已完成兩個五年計劃,正在實行第3個五年計劃。尼赫魯通過實行國有化和建立國營企業,培植了強大的國營經濟;與此同時,私營經濟特別是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在國家的保護下,也有了巨大的發展。
尼赫魯的社會理想是建立社會主義類型社會。他所設想的「社會主義」就是「國家財富平均分配」。但他沒有能實現這個目標,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國內貧富差別卻以空前的速度加大起來。
獨立初,尼赫魯曾力排眾議,決定印度留在英聯邦內。他積極反對殖民主義,收復法國和葡萄牙在印度的飛地。但同時也承襲英國的特權。對周圍的一些小國保持「宗主權」。尼赫魯為亞非會議發起人之一。於1954年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61年又同J.B.鐵托、納賽爾共同發起不結盟運動。
尼赫魯於1964年5月27日病逝。

㈢ 印度都有哪些比較出名的雕像

我國在世界上的建築技術都是鼎鼎有名的,很多的國家在建設難度較高的建築時都需要請求我國的幫助,這也是世界對我國的一個認可,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座印度的建築,也是世界上最高的雕像,我國在建造中發揮了不可模仿的卓越技術。一起來看看吧!

我國的建造技術在整個世界都是遠近聞名的,今天小編就先講到這里,歡迎大家前來評論。

㈣ 印度的"印花紙"事件

一名從印度小村莊中走出來的窮小子阿布達·卡里姆·泰爾吉竟將發財夢做到了政府「印花紙」頭上,他通過私下印刷大批不同面額的偽造「印花紙」,在印度至少9個邦中公開出售,多年來獲利高達30億英鎊。在這起印度歷史上最大的詐騙案中,有多名印度地方政府官員和警察被泰爾吉用「銀彈」擊中。

私下印刷「印花紙」

據英國《泰晤士報》、《印度快報》14日報道,現年47歲的阿布達·卡里姆·泰爾吉生於印度南部貧窮的汗納普村,讀完一所商業學校後,來到印度孟買並在一個政府印花稅部門找到了一份工作。這是一份收入不高的工作,但泰爾吉很快發現了賺大錢的「商機」:在印度,每當人們購買大額動產或不動產時,同時需要購買一種叫做「印花紙」 (stamppaper)的有價政府文件,這種由政府部門印刷、標注不同金額的有價證券不僅證明了所購財產的合法性,同時當人們購買它時,也等於交掉了相關的政府印花稅。泰爾吉工作的地方正是出售這種政府「印花紙」的地方。

泰爾吉決定鋌而走險,自己印刷這種只有官方才有權發行的「印花紙」。第一次,他印了一批每張面值數千英鎊的「印花紙」,沒想到竟全部銷售了出去。嘗到甜頭的他接著開始賄賂相關官員,購買了一台「官方印刷機」,正兒八經開始干起了偽造「印花紙」的勾當。不久後,泰爾吉在印度至少9個邦建立了一個有著數十處銷售渠道的「印花紙偽造王國」。

收買官員鋪平牟利道路

據報道,泰爾吉和他的偽造王國多年來獲取的非法利潤至少高達2000億盧比(30億英鎊)。這起印度歷史最大的經濟詐騙案去年就浮出水面,而泰爾吉直到今年初才被印度司法部門正式逮捕。據調查人員稱,泰爾吉能逍遙法外這么長時間的原因非常簡單,那就是他已經收買了每一個可能會「擋他財路」的政府官員。

據調查人員稱,這起詐騙案是在去年印度警方突襲了泰爾吉的幾個非法辦公地點後才漸漸浮出水面的。當時,一個印度官方調查團隨即被派往泰爾吉的家中,對他進行審查;然而一個月過去了,這些調查人員卻一個也沒回來,並且沒有任何消息傳來;第二個調查團又被立即派往泰爾吉的家中,當他們到達之後,在泰爾吉的家中發現了他們那些「失蹤」的同事,第一批調查人員與泰爾吉的親密狀況顯示,他們顯然已經被泰爾吉給臨時收買了。

多名警察是同謀

據調查人員稱,在這起詐騙案中,有多名印度警察也成了泰爾吉的同謀。泰爾吉被捕後,卻遲遲沒有被送上孟買法庭,以至於許多印度人不得不懷疑孟買警方和一些當地政客可能都已深深捲入其中,一名反腐敗激進分子甚至要求印度政府對此案進行公開透明調查。11月13日,孟買警察局長薩爾馬被迫停職,就他與此案可能的牽連接受司法調查。據調查人員稱,涉嫌此案的印度政客和警察至少60人,而據泰爾吉供認他在全印度共僱傭了數百人參加他的「印花紙」造假大案。

13日,印度副總理阿德瓦尼要求聯邦調查員從地方司法部門手中接手此案。

相關法律亟須修改

據報道,印度經濟專家和警方通過全國性的調查發現,90%出售給人們的「印花紙」都是泰爾吉偽造的,還有相同數量的「印花紙」仍在各邦中流通。一些購買該「印花紙」的受騙大客戶包括52家建築商、48家銀行、61家私人有限公司,像印度辛迪加財團、聯合銀行、迦納拉銀行、西方聯合銀行和印度國家銀行等都在不知不覺中成了購買該有價「印花紙」的受害者。

受害最大的印度卡納塔克邦政府已經於日前決定停止繼續使用「印花紙」,並准備修改相關法律。據該邦信息部長西瑪帕稱,卡納塔克邦政府已經要求議會修改《印花稅登記法》,停止使用弊端很多的「印花紙」,而改用空白紙張進行財產登記或納稅。

新聞人物:泰爾吉

在印度,每當人們購買大額動產或不動產時,同時需要購買一種叫做「印花紙」的有價政府文件,這種由政府部門印刷、標注不同金額的有價證券不僅證明了所購財產的合法性,同時當人們購買它時,也等於交掉了相關的政府印花稅。有人竟然在「印花紙」上動腦筋,並且騙走了大約30億英鎊!他就是登上今天新聞人物榜的泰爾吉。

泰爾吉的上榜理由是:窮小子狂騙30億英鎊,引發印度政壇強震。

據《泰晤士報》報道,這個名叫阿布達·卡里姆·泰爾吉的印度男子,賄賂相關官員,購買了一台自己的「官方印刷機」,他通過私下印刷、出售偽造的「印花紙」,多年來獲利高達2000億盧比,約合30億英鎊。有多家大銀行成為該「印花紙」的受害者。

調查人員說,47歲的泰爾吉出身貧寒,他能逍遙法外這么長時間,原因非常簡單,就是他收買了每一個可能會「擋他財路」的政府官員。目前,已有包括孟買警察局長在內的多名高官因涉嫌此案而接受調查,印度副總理阿德瓦尼也以泰爾吉可能與境外黑幫合作為由,要求聯邦調查人員從地方司法部門手中接管此案。

印度媒體紛紛指出,這一印度有史以來最大的經濟詐騙案以及政府腐敗案將引發印度政壇的一次強烈地震。

㈤ 印巴分治是怎麼回事

印巴分治是指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印度次大陸的 歷史 事件,那麼你知道印巴分治是怎麼回事嗎?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印巴分治的詳細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印巴分治是怎麼回事
印巴分治指的是發生於1947年8月14日的印度次大陸解體事件,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個國家,都是英國的殖民地,但是第二次大戰之後,英國受傷慘重,連自己都自顧不暇,沒有財力繼續維持對南亞次大陸的殖民行動,所以只好宣布兩個國家解體,這就是印巴分治。大英帝國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殖民統治起源於上個世紀的工業革命前期,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個國家,為英國提供廣闊的 國際 市場和原料產地,但是英國由於暫時放棄了這一殖民地,使得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宣布獨立,英屬印度解體。

但是印巴分治簡介只提及了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劃分問題,沒有提及南亞次大陸更進一步的領土問題,漢語中常稱這次解體為印巴分治,就是因為這次分裂解體事件只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誕生了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新國家,從此兩個新國家跟英國再無關系。雖然印度和巴基斯坦自此以後變成兩個獨立的國家,但是兩國的獨立直到現在都在繼續,兩個國家在崛起之後經歷了長達30年的戰爭,跟英國的關系非常錯綜復雜,彼此之間也經常作戰開火,使得南亞次大陸一點都不安寧,印巴分治剛剛開始遭受了戰火戰亂,也經歷了宗教清洗事件和大屠殺事件,這是一個長期過程。

印巴分治指的是發生於1947年前後的印度次大陸解體事件,後代 歷史學 家對於印巴分治的原因一直討論不休,其實印巴分治的原因非常復雜,不僅包括宗教矛盾,還有經濟問題,甚至中間還有孟加拉國和英國的矛盾問題。印巴分治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的宗教信仰問題,由於宗教信仰導致兩國國民常常對立仇視,印度人素來信仰佛教,巴基斯坦素來信仰伊斯蘭教,教派的劃分使得兩個國家精神面貌不一樣,經常因為宗教問題相互仇殺,英國人迫於無奈之下只好宣布兩個殖民地獨立,從此再無關系。

其實印巴分治的原因還應該包括經濟矛盾,當時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都屬於英屬印度這個國家,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英帝國無力再維持海外殖民地的開銷,也沒有 辦法 沒有能力繼續殖民統治,只好把這兩個國家宣布獨立,但是正是因為英國國內的經濟矛盾,使得兩個獨立後的國家國民經濟有所損失,國家之間以鄰為壑,為了向對方轉移經濟危機,開始有了矛盾。除此之外印巴分治的原因還包括其他第三方國家的參與,因為印巴分治中只簡單地涉及印度巴基斯坦兩個國家,而南部的孟加拉國和不丹也是英國的殖民地卻沒有被授予獨立權,這使得南亞次大陸的印巴分治困難重重。
印巴分治的後果
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4日宣布獨立,印度則在1947年8月15日宣布獨立。 真納成為巴基斯坦總督, 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則成為新生獨立印度的總理。然而,實現獨立的過程,以及獨立後兩國的歷史都並不平坦。許多宗教移民在來到印度或巴基斯坦之後都面臨融入當地社會的困難。不同宗教教徒之間的沖突和種族清洗仍有發生。

印度的 印度教徒及 錫克教徒難民,以及逃往巴基斯坦的 伊斯蘭教徒難民大多集中在 德里、 孟買、 加爾各答、 卡拉奇、 拉合爾、 達卡等兩國的大都市。在這些大都市因此產生了巨大的 貧民窟,兩國產生了巨大的都市貧困階級,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互不信任,可說是對提倡兩者之間融合的甘地的一個反彈。民族義勇團等印度 民族主義 者認為甘地對伊斯蘭教徒和巴基斯坦太過讓步。終於在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狂熱的印度民族主義者在德里暗殺,提倡非暴力的甘地因而自己也在暴力中犧牲。

許多 土邦在當時印度副總理 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的巧妙交涉下 決定 歸屬印度,然而查謨-克什米爾土邦的歸屬問題卻引發了 第一次印巴戰爭,兩國在之後仍爆發過多次 印巴戰爭。巴基斯坦的領土被分為東西兩部分,國家狀況並不安定。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孟加拉獨立戰爭和 第三次印巴戰爭, 東巴基斯坦獨立為 孟加拉國。1974年,印度進行了核試驗。巴基斯坦也與其對抗在1998年進行了核試驗。兩國的對立不僅是南亞地區,也是世界性國際 政治 的不穩定因素。
印巴分治的原因
在二戰使大英帝國國力衰落無法繼續維持對英屬印度的殖民的前提下,在現代政治環境中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之間產生的一系列不可調和的政治、民族、宗教沖突所導致。

㈥ 印巴分治的原因是什麼其對南亞政治的長期影響是什麼

印巴分治是指於1947年8月14日和15日發生在印度次大陸的歷史事件,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誕生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兩個新國家。
分治原因:
1、二戰使大英帝國國力衰落無法繼續維持對英屬印度的殖民的統治。
2、在現代政治環境中穆斯林與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之間產生的一系列不可調和的政治、民族、宗教沖突所導致。
3、英屬印度中後期由於英國的殖民統治,印度的上層社會普遍接受英國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響。成立政黨組織,要求民族自治和獨立。
分治影響:
1、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4日宣布獨立,印度則在1947年8月15日宣布獨立。真納成為巴基斯坦總督,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則成為新生獨立印度的總理。然而,實現獨立的過程,以及獨立後兩國的歷史都並不平坦。許多宗教移民在來到印度或巴基斯坦之後都面臨融入當地社會的困難。不同宗教教徒之間的沖突和種族清洗仍有發生。
2、英國殖民者留下的克什米爾地區問題,沒有實際解決歸屬問題,雙方糾紛不斷,局部沖突不斷,造成兩國長期的對立,直到現在。南亞大陸也是成為國際火葯桶之一的地區。
3、許多土邦在當時印度副總理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的巧妙交涉下決定歸屬印度,然而查謨-克什米爾土邦的歸屬問題卻引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兩國在之後仍爆發過多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的領土被分為東西兩部分,國家狀況並不安定。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孟加拉獨立戰爭和第三次印巴戰爭,東巴基斯坦獨立為孟加拉國。1974年,印度進行了核試驗。巴基斯坦也與其對抗在1998年進行了核試驗。兩國的對立不僅是南亞地區,也是世界性國際政治的不穩定因素。
4、許多南亞地區的小國,由於印巴對立,被迫選邊站隊,印度國力的強於巴基斯塔,以宗教和民族問題為借口,印度吞並了原本獨立的國家錫金,成為其一個邦。

㈦ 印度哪幾個城市有中國使館

中國駐印度首都新德里大使館。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20世紀 50年代,中印兩國領導人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雙方交往密切。1959年西藏叛亂後,中印關系惡化。1962年10月,中印邊境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1976年雙方恢復互派大使後,兩國關系逐步改善。

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1988年)、總統文卡塔拉曼(1992年)、總理拉奧(1993年)、副總統納拉亞南(1994年)、總統納拉亞南(2000年)先後訪華。

國務院總理李鵬(1991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3年)、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1995年)、國家主席江澤民(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2001年)、國務院總理朱鎔基(2002年)分別訪問印度。

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簽署《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2006年11月,胡錦濤主席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

雙方發表《聯合宣言》, 制定深化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十項戰略」。2008年1月印度總理辛格訪華,兩國簽署《中印關於二十一世紀的共同展望》。

2010年是中國印度建交 60周年。5月,印度總統帕蒂爾來華進行國事訪問。12月,溫家寶總理訪印,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聯合公報》。2011年是「中印交流年」。

(7)印度副總理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致辭:

中國和印度互為重要鄰國,既是歷史悠久的東方文明古國,也是當今世界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印關系的影響超出雙邊范疇,具有地區和全球意義。

中方高度重視發展對印關系,把中印關系放在中國外交全局的優先位置。我們願同印方一道努力,傳承友好、增進互信、拓展合作,推動中印關系像長江和恆河一樣生生不息、奔流向前。

中國駐印度使館網站是幫助大家了解中國和中印關系的重要窗口。我們將向您及時呈現中國發展的精彩全貌,反映中印關系和使館活動的最新動態,提供實用的信息和竭誠的服務。

㈧ 印度是個民主國家嗎

印度獨立後長期由國大黨統治,反對黨曾在1977年~1979年和1989年~1991年兩次短暫執政。1996年以來印度政局不穩,到1999年先後舉行3次大選,產生了5屆政府。本屆政府於1999年10月第十三屆人民院選舉產生,以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獲勝,瓦傑帕伊為總理。
全國民主聯盟政府較前幾屆政府穩定。政治上謀求國內政局和社會穩定,經濟上實行「第二階段經濟改革」,外交上加速推進全方位大國外交戰略。

【憲 法】 憲法於1950年1月26日生效。規定印度為聯邦制國家,是主權的、社會主義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國。採取英國式的議會民主制。公民不分種族、性別、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點,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由聯邦議會及邦議會組成選舉團選出,每屆任期五年。總統依照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職權。

【議 會】 由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組成。聯邦院共244席,議員由各邦及中央直轄區立法院議員選舉產生,任期六年,每兩年改選1/3。聯邦院每年召開四次會議。憲法規定副總統為法定的聯邦院議長。現任聯邦院議長帕伊隆·辛格·謝卡瓦特(Bhairon Singh Shekhawat),2002年8月19日就任。人民院為國家主要立法機構,其主要職能為:制定法律和修改憲法;控制和調整聯邦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對聯邦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並有權彈劾總統。人民院共543席,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每五年舉行一次大選。第13屆人民院於1999年10月產生,印度人民黨及其盟黨獲301席,組建政府。2002年,人民院組成為:印度人民黨及其盟黨306席,印度人民黨181席,為第一大黨;國大黨(英)及其盟黨123席,國大黨112席;左翼政黨及盟黨63席,其餘政黨50席。人民院議長馬諾哈爾·喬希(Manohar Joshi),2002年5月10日就任。

【政 府】 本屆政府於1999年10月13日組成,是以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政府。現主要內閣成員有:總理阿·比·瓦傑帕伊(Atal Bihari Vajpayee)、副總理兼內政部長阿德瓦尼(L..K.Advani)、外交部長亞施旺特·辛哈(Yashwant Sinha)、財政部長賈斯旺特·辛格(Jaswant Singh)、國防部長喬治·費爾南德斯(George Fernandes)。

【司法機構】 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權力機關,有權解釋憲法、審理中央政府與各邦之間的爭議問題等。各邦設有高等法院,縣設有縣法院。最高法院法官由總統委任。現任第34屆首席法官V·N·卡爾(V N Khare),於2002年12月就任。總檢察長由總統任命,其主要職責是就執法事項向政府提供咨詢和建議,完成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檢察權,對憲法和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等。現任總檢察長S·J·索拉伯吉(Soli J.Sorabjee)。

【政 黨】 (1)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1980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印度人民同盟。自稱有350萬黨員。代表北部印度教教徒勢力和城鎮中小商人利益,具有強烈民族主義和教派主義色彩。1996年5月大選至今一直保持議會第一大黨地位。現任黨主席為奈杜(Nai)。
(2)印度國民大會黨(英迪拉·甘地派)(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Indira Gandhi〕):簡稱國大黨(英)。據稱有初級黨員3000萬,積極黨員150萬。1885年12月成立,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和爭取印度獨立的斗爭。印獨立後長期執政,1969年和1978年兩次分裂。1978年英·甘地組建新黨,改用現名。該黨現為最大在野黨,現任主席索尼亞·甘地(Sonia Gandhi)。
(3)印度共產黨(馬克思主義)(Communist Party of India〔Marxist〕):簡稱印共(馬)。1964年以孫達拉雅和南布迪里巴德為代表的一派從印度共產黨分出後組成。近年來發展較快,黨員增至70萬,是印度最大的左翼政黨。在西孟加拉邦長期執政。現任總書記哈·辛·蘇吉特(H.S.Surjeet)。
(4)印度共產黨(Communist Party of India):成立於1920年。有黨員54萬。1964年分裂,以黨主席什·阿·丹吉為首的一派仍沿用印共名稱。1981年4月,丹吉因支持英·甘地與黨內發生分歧而被開除出黨,該黨再次分裂。現任總書記A·B·巴爾丹(A·B·Bardan)。
(5)泰盧固之鄉黨(Telugu Desam Party),安得拉邦地方政黨。近年來是印度政壇的一支重要力量,1999年大選成為全國最大的地方政黨。在安得拉邦執政,黨主席、邦首席部長錢·奈杜(Narra Chandrababu Nai)以重視信息技術著稱。

【重要人物】
阿卜杜爾·卡拉姆:總統。1931年10月15日生於泰米爾納杜邦,穆斯林,無黨派。早年就讀於蒂魯奇聖約瑟夫學院和馬德拉斯技術學院,分別獲得理學士和航空技術博士學位。自1958年起,先後在印國防部下屬的空軍技術開發和生產理事會、航空發展局、印太空研究委員會從事科學研究。是印空間研究組織的締造者之一。1982年起擔任國防研究和發展研究所所長,負責實施印度導彈綜合發展計劃,研發了大地、烈火、三叉戟、眼鏡蛇等自產導彈,被譽為印度的導彈之父。1981年、1990年和1997年分別獲印度三級、二級和最高榮譽一級勛章,出任印政府首席科學秘書。著有自傳《火之翼》和《印度2020--新千年藍圖》等書,希望通過科技治國,印度在2020年躋身發達國家行列。
阿塔爾·比哈里·瓦傑帕伊:總理。1926年12月生於印度中央邦瓜廖爾一個教師家庭。獲文學碩士學位。1951年參加人民同盟創建工作(該同盟為印度人民黨的前身)。自1957年起,多次當選印度人民院和聯邦院議員。1977年,英·甘地實行緊急狀態期間被捕入獄。出獄後,他領導的人民同盟與其他黨派共同組建人民黨,並在當年的大選中獲勝,建立了印度獨立後的第一個非國大黨政府,瓦任外交部長。1979年訪華。1980年,人民黨分裂,以瓦為首的原人民同盟脫離人民黨,另外組建印度人民黨。瓦先後出任該黨主席、議會黨團領袖。1996年大選後,印度人民黨成為議會第一大黨,瓦曾出任內閣總理13天。1998年3月再度擔任總理。1999年10月,以印度人民黨為首的24黨全國民主聯盟在提前進行的第13屆人民院大選中獲勝,瓦第三次出任總理。

㈨ 詳解印度,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三國關系 孟加拉是怎樣脫離巴基斯坦的

1857年莫卧兒帝國(包括今印度和巴基斯坦)淪為英國殖民地,成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6月英國頒布了《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4日宣布獨立,成為巴基斯坦自治領。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為英聯邦成員國,1971年東部地區脫離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

1947年印巴分治時,孟加拉地區被分割:西孟加拉地區歸印度(今西孟加拉邦),東孟加拉地區(後改名稱東巴基斯坦)則根據最後一任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的蒙巴頓方案歸巴基斯坦。

但是,地理上的相互隔絕,民族、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終於使相距約2000千米的東、西巴基斯坦內部矛盾走向不可調和。

1971年3月26日,東巴基斯坦宣布獨立,並在4月於印度加爾各答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隨後東巴基斯坦發生大規模動亂和難民潮。印度以戰爭手段支持孟加拉國獨立以牽制巴基斯坦。11月21日,印軍在蘇聯的支持下,大舉入侵東巴基斯坦,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

12月,戰爭擴大到西巴基斯坦,發展成全面戰爭。12月7日,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票通過決議,要求印巴雙方停火和撤軍。印軍仍持續大舉進攻,於12月16日攻佔達卡,東巴駐軍無條件投降。

1972年1月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國,巴基斯坦總統佐勒菲卡爾·阿里·布托釋放了被以「叛國罪」逮捕的東巴人民聯盟領袖謝赫·穆吉布·拉赫曼,此人就任孟加拉國首任總統。2013年4月24日,阿卜杜勒·哈米德當選總統。

(9)印度副總理有哪些擴展閱讀

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4日宣布獨立,印度則在1947年8月15日宣布獨立。真納成為巴基斯坦總督,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則成為新生獨立印度的總理。

然而,實現獨立的過程,以及獨立後兩國的歷史都並不平坦。許多宗教移民在來到印度或巴基斯坦之後都面臨融入當地社會的困難。不同宗教教徒之間的沖突和種族清洗仍有發生。

印度的印度教徒及錫克教徒難民,以及逃往巴基斯坦的伊斯蘭教徒難民大多集中在德里、孟買、加爾各答、卡拉奇、拉合爾、達卡等兩國的大都市。在這些大都市因此產生了巨大的貧民窟,兩國產生了巨大的都市貧困階級,成為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互不信任,可說是對提倡兩者之間融合的甘地的一個反彈。民族義勇團等印度民族主義者認為甘地對伊斯蘭教徒和巴基斯坦太過讓步。終於在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狂熱的印度民族主義者在德里暗殺,提倡非暴力的甘地因而自己也在暴力中犧牲。

許多土邦在當時印度副總理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的巧妙交涉下決定歸屬印度,然而查謨-克什米爾土邦的歸屬問題卻引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兩國在之後仍爆發過多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的領土被分為東西兩部分,國家狀況並不安定。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孟加拉獨立戰爭和第三次印巴戰爭,東巴基斯坦獨立為孟加拉國。1974年,印度進行了核試驗。巴基斯坦也與其對抗在1998年進行了核試驗。兩國的對立不僅是南亞地區,也是世界性國際政治的不穩定因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基斯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孟加拉國

閱讀全文

與印度副總理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6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72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52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8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4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1002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2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3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814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26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8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5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28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8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9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9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9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44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74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