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把上海叫做「小孟買」,印度總認為自己比中國先進,為什麼
因為孟買是印度人的驕傲,也是印度最富裕的城市,印度把孟買比作他們國家,甚至世界上最發達的城市。而印度的種姓制度,造成那些在印度過著奢華的生活的高種姓人,在我們中國普通的城市,甚至上海這些發達城市,看到普通市民的生活和他們自己奢華的生活,有著明顯差距。
還有他們的國產航空母艦,搞了有一二十年了,實驗的時候,10台鍋爐炸了9台,又開始說中國,說中國產品質量差,可是,他們卻把中國普通的耐火磚用到精密的航空母艦鍋爐裡面,這能怪誰?錢也不是這么省的。總之種種原因,印度人總認為比中國先進,比中國人厲害,看他們閱兵式有多麼搞笑,另類的印度人,永遠也不會相信中國比它先進。
⑵ 有人說印度這個民族很自信,實際中真的這樣嗎
其實過度的自信就是自卑。印度這個民族自信的時間並不長。印度之前一直是殖民地。直到近現代開始,印度登上了國際大舞台,有了國際知名度。並且成為了一個世界人口大國。至此開始了他們的自信之路。印度登上歷史舞台是他們的軟體設計。對於這個方面印度人是非常自信的。
在外交上,印度也非常順利。印度的位置很討巧,遠離蘇美,又在世界海洋的中心,這使得印度在外交上左右逢源,美蘇都願意跟他來往。他一手拿蘇聯的援助,一手拿美國的武器。一時之間,軍隊實力大大增強,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印度對外一直是個擴張的姿態,而且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1961年,印度與葡萄牙在果阿開戰,果阿是一個港口,在印度的西海岸,四百年前被葡萄牙佔領。印度獨立後,就要求葡萄牙把果阿還給他們,葡萄牙不給。誰知道印度一下派出了三萬兵馬沖上去,葡萄牙馬上服軟投降。印度全國都歡騰了,他們才不管葡萄牙此時已經是掉了牙的老虎,他們只認為自己打敗了一個強大的國家,覺得印度的部隊太牛了。
⑶ 印度人為什麼寧願用手抓,也不使用到筷子和叉子
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是在長久的社會發展中所逐漸形成的。可能其中的某些習慣在外人看來顯得有些奇葩,但對於他們而言,卻是理所當然的。
每一個國家的風俗習慣都是在社會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並且符合本民族的特性,是最適合的。我們可以不了解,不贊同。但請尊重,更不要去嘲諷。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⑷ 印度人為什麼迷之自信
這與他們的信仰有關,他們對民族文化矢志不移,文化自信。
⑸ 中印同為四大文明古國印度為什麼一直都很自信
一,是同為四大文明古國,印度人自認為在文化、歷史、國家發展和政治制度等方面都遠超中國。可是印度卻不承認,中華文明是世界上現在唯一沒有斷代的流傳至今的偉大文明。
二,同為亞洲大國,印度在人口資源上不比中國差,中印同為世界人口大國。印度人認為中國雖然大,但是很多國土卻不適宜人住,也不能耕種,而印度除了侵佔的克舍米爾之外,所有國土都是良田,糧食作物可一年3熟。印度自以為一旦發展開來,就會超過中國。
三,1962年的中印戰爭印度輸得心不服口不服。1962年印中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馬拉雅山區爆發激戰,印度以「一個月陣亡3770人」的代價輸掉了「天堂門口的戰斗」。時任印度總理尼赫魯的「大國自信」不僅為此破碎,印度人心中也自此多了一種「無可比擬的恥辱」。所以,至今印度在這個方面無比糾結,總是不服氣。
四,印度自詡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其制度比中國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可悲的是印度的種姓制度卻是最可恥的,最不民主的。真是生活在印度這個國家可悲!
五,巴基斯坦的原因。因為我們在巴基斯坦最危機的關頭無私的幫助,將印度完全佔領巴基斯坦的企圖破滅,這也是印度揮之不去的「痛」。
⑹ 為什麼印度總是很自信
出於無知,所以盲目。出於固步自封,所以覺得自己天下第一。在他們眼裡,美國第一,印度第二。所以,印度人常常覺得中國水深火熱,過得不如他們。在他們眼裡,中國連幾層樓的房子都沒有,所以他們會覺得:印度人要努力了,不然20年後就要被中國人超越了。殊不知,中國甩他們不是幾條街的距離那麼簡單了。
因為印度大概是二戰後唯一領土不斷擴張的國家。
跟中國有大國崛起的夢想一樣,印度也有一個大國崛起的夢想。甚至這個夢想還走在中國的前面。
關於這一點,大家可能不理解。中國有中國夢,講中國復興,這是因為中國有輝煌的 歷史 ,漢唐時期,中國是世界頂尖俱樂部成員,就是清朝,咱們還自個覺得是世界中心呢。
印度不同啊,印度的古文明早就被雅利安人干翻了,後面漫長的時代,印度被不同的民族從北面殺進來,印度最後一個王朝莫卧兒王朝是蒙古人建立的。
下面是他們的皇族後代。
所以,印度的 歷史 我們說了,是世界上最混亂的,沒有人能說得清印度的 歷史 是怎麼演化過來的。一波波的來。
沒有 歷史 ,印度為什麼自信呢?要知道,二戰時,印度還是英國的殖民地,雖然中國那會也差,但比起印度來,還是要強的,畢竟另一半,我們還可以自己玩封建呢。
這個印度的自信史可能並不長,主要是獨立開始的。 當時印度的聖雄甘地搞不抵抗運動,最後導致英國退出印度,雖然是趕上了世界反殖民的風口。但在印度人看來,這是印度人的精神勝利,這種勝利比武力勝利更燃。
那印度感覺就相當好啦,到了後面,直接成了第三世界的領袖,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那可是全球政治明星,風頭比周總理還要高,因為不結盟運動就是他發起來的,我們就是鼓掌同意支持。
這樣一來,印度的民族自信心就開始建立起來了,當時的印度雄心勃勃,表示印度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直接滅亡。
外交上,也非常順利,我們說過,印度的位置很討巧,遠離蘇美,又在世界海洋的中心,這使得美蘇都願意跟他來往,他一手拿蘇聯的援助,一手拿美國的武器。
一時之間,軍隊實力大大增強,甚至喊出了世界第三的口號。 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印度對外一直是個擴張的姿態,而且干一件事成一件事。
1961年,印度與葡萄牙在果阿開戰,果阿是一個港口,在印度的西海岸,四百年前被葡萄牙佔領,有點像葡萄牙在中國佔了澳門。
印度獨立後,就直接要求葡萄牙把果阿還給他們,葡萄牙不給,心想四百年前有協議的,你們不會強來吧。 誰知道印度一下派出了三萬兵馬沖上去,葡萄牙馬上服軟投降。
印度全國都歡騰了,他們才不管葡萄牙已經是掉了牙的老虎,他們只會說我們打敗了一個強大的國家,我們的部隊太牛了。
接下來,印度還干成了很多事情。 印巴戰爭,原巴基斯坦最終分成了孟加拉共和國跟巴基斯坦,印度擺脫了被巴基斯坦兩面夾熱狗的尷尬體位。 在克什米爾,印度又果斷出兵,搶了一塊大蛋糕,現在控制著克什米爾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1973年,印度開進甘托克,錫金被印度給吃了。 不丹,這個掛龍旗的國家,以前藩屬清政府,但現在外交由印度主導,成為唯一跟中國接壤而不與中國建交的國家。 安達曼群島,原本不屬印度,印度獨立後,宣布從英國手裡繼承這筆遺產,也不問上面的原住民同不同意。 ……
可以說,印度想乾的事,基本都干成了,而且全是硬菜,都是開疆拓土的事情。有人戲稱,印度可能是二戰後,領土擴張最大的國家了。
這樣的業績,你說印度自信一點,完全沒問題啊,有這樣業績的國家,他能不自信心爆棚嗎?而且人家的經濟確實不錯,雖然比不上中國,但也是數十年來一直增長的。
當然,印度也不是完全自信,他們有一個心結,那是一場戰爭,那場戰爭使得他們糾結郁悶了快六十年。 也就是在果阿打敗葡萄牙之後,他們自信過了頭,宣稱自己的軍隊是一支強大的軍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就算應付巴基斯坦和中國的聯合也綽綽有餘。 於是,第二年,就發生了那場戰爭,結果大家都知道,就不再多說了。
印度不是一個單一的民族。印度是多人種丶多民族的國家,無論是神話丶傳說丶 歷史 ,還是從遺傳方面來看,印度國民都是沒有共祖的。是英國殖民者創造了印度聯邦,是英國殖民者將一個地理名詞,轉化為一個相對統一國家。
至於說有人認為印度非常自信,那隻是指印度 社會 的態度和印度人的處事之道。
真正的自信應該是建立在信心和努力基礎上的,是有真正的實力為依託的。而那種不具備真正實力,不踏實勤奮,不顧事實的自我吹噓,自我陶醉的言行,並不是真正的自信,反而應看成是以表面上的自負來掩蓋內心深處的極度自卑。
有強大實力的人,大都不愛顯擺、吹噓。歐洲丶日本、美國就不怎麼自詡工業技術天下第一。強國的政府發言人都用語和緩,弱國的政府發言人都態度囂張!
所以從印度的「自信",不難看出,印度要成為真正的強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不是真正的自信,這是渴望國家受到更多重視,但現狀卻無讓人重視的力量,在很多對印度磚家的訪談節目中,我們可常看到這些磚家對印度未來看好所提出的依據,但邏輯問題很明顯,和他們的受教育背景很不相稱,咬人的狗不叫,沉默磨劍的人才可怕,印度人常口出狂言是被人忽視的時間太長了,尤其是中國人,眼光老盯住歐美日,讓印度感覺做中國的對手都不夠格,太傷自尊了。
印度兵確實使用武器挑釁。那麼我軍戰士絕對不能與印兵見面。應在幾十里幾百里甚至千里之外消滅來敵。過境警告無果。立即使用遠程武器給予堅決切低消滅。用我軍現代化戰爭對待印兵的常規戰爭。
因為印度有自信的資本,
在五常國家人看來印度確實不怎地。但是不要忘了全世界有20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絕大多數和印度相比,那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了。
遠超世界增長速度的經濟。
印度的經濟最近這幾十年來取得了極為矚目的成績,堪稱世界上發展最快速的國家之一。
(印度經濟增長曲線)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1995年的時候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只有3600多億美元,人均只有300多美元,而當時同為亞洲國家的日本,人均GDP已經超過4萬美元,是印度的100多倍。
這種差距幾乎是讓人絕望的,一個日本普通人工作3天所積累的財富,需要一個印度普通人辛勤工作1年,所以那時候任何一個日本人來到印度都會被印度人看做土豪。
但是,1995年到2017年間,印度經濟獲得了告訴發展,到2017年印度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達到了2.6萬億美元,漲了7倍多!
在此期間,世界的國民生產總值從30萬億美元增長到了80萬億美元,不過漲了兩倍多,印度的發展速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將近3倍!
於是印度被稱為金磚五國之一!
(金磚五國)
你們說,取得如此矚目成績的印度,有沒有自信的資本!?
應該有吧,否則,印度就太自卑了。
巨大的體量
如果僅僅是因為發展速度快也就罷了,關鍵是印度的體量也是巨大無比。
印度有32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有亞洲第一耕地面積,有世界第二多的人口,並且馬上就要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印度有超過153萬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所以,當印度實現綜合國力高速增長的時候,他的國家實力會迅速接近頭部幾個強國。目前印度的經濟規模已經和他之前的宗主國英國相當,在印度洋地區擁有絕對優勢的力量。
所以,印度領導人尼赫魯曾經說過:
(尼赫魯)
依靠規模優勢,印度在和巴基斯坦的競爭中幾乎總是贏家,而巴基斯坦由於人口、國土面積等都相差甚遠,所以小打小鬧還能不落下風,一旦涉及到需要動用大規模資源的時候就不行了。
天生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印度這個國家地理位置極為特殊,在古代西方人能夠到達的最東方幾乎就是這里了。而古代印度由於也存在比較先進的原生文明,不僅給西方人帶來了新鮮感,甚至還給西方人留下了極為富裕的印象。
於是,印度在西方的影響力非常大,這就導致西方在近代成功彎道超車領先世界的時候,把印度的影響力也拉了上去。
印度南方的大洋被稱為印度洋,而不是馬爾地夫洋、斯里蘭卡洋,世界上有東印度群島也有西印度群島,都是印度影響力的體現。
(印度洋位置)
所以,即便印度什麼都不做,他在世界上的存在感都是一般國家不能比擬的,這種存在感當然也會增加印度自己的自信程度。就像一個到哪都被人矚目的人一定也會自信滿滿一樣。
可見,印度這個國家還是有條件自信的。
經常看到網上有關印度人如何傲慢自大老子天下第一的消息就感到可笑。我是09年到印度 旅遊 的,接團的導游到過中國的上海,廣州,對中國的發展非常羨慕,直言印度比中國落後太多,當時唯一的一條高速公路居然人車牛並行,導游自己都不好意思解嘲說因為印度是民主國家,高速公路是向所有的人開放的~
⑺ 中國人是不是很瞧不起印度
樓上的兄弟,你肯定是戰忽局的!我來回答為什麼天朝人瞧不起印度吧!
首先,你應該去看看知乎上的大神是怎麼回復的:印度就是那種沒有禮義廉恥,純粹的愚昧野蠻國度!比如做生意,根本不講究誠信與長遠利益,每個人都是很自私,自大,屬於給他三分臉,就要陽光燦爛的那種傢伙。
第二,印度人無知,自大,然而卻總是擁有迷之自信……去看看三泰虎的三哥評論,你就知道為什麼這么說:什麼一旦印度不買中國製造,中國就要完蛋,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是我就想說難道我天朝就是1962年的弱國?
第三,對中國的敵對心態:由於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我們的解放軍把三哥們錘出了屎……就對我們的軍隊有恐懼心態……時刻關注我們,屁大點事也要大肆批判……注意不管好事壞事,總要詆毀一番天朝……
最後就是對於中國製造色態度了、中國製造在世界上現在已經出了名,但是我們都知道一分錢一分貨,一點點錢當然買不來好的產品……但是三哥們就不這么覺得……他們因為比較窮,只能買低端一點的產品……當然不耐用,但是三哥們的性格就是:壓價時往死里壓一百塊錢的交易,要求有一百萬的服務……於是就對中國製造嗤之以鼻,……發誓不買中國產品……然而抱怨完了之後繼續購買…
這幾點就是我對印度瞧不起的理由,如果戰忽局同志有異議請反駁,如果有大神補充也歡迎
⑻ 疫情惡化,印度同時挑釁中巴尼,哪裡來的自信
正是因為疫情惡化,印度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把禍水外引,開始挑釁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當然,印度前幾年經濟不錯,國際環境很好,買了很多武器,開始膨脹了。下面分別說下印度膨脹和挑釁的原因:1.國際環境好
印度自從1947年建國以來,一直在國際上備受拉攏,美國、英國等認為印度都是資本主義國家,吹噓它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印度得意洋洋。
蘇聯為了對付中國和向印度賣武器,也極力拉攏印度,印度左右逢源。
從建國以來到現在,印度的國際環境一直很好,讓印度自我膨脹的厲害。
2.美國、日本的挑撥
美國、日本為了遏制中國,牽制中國,建立圍繞中國的包圍圈,所以對印度也是百般拉攏和投資,讓印度覺得自己身價非凡。
3.經濟發展不錯
最近十年,印度經濟發展的相當好,個別年份的增長率超過了中國,上上下下收入增加,民族自信心爆棚。
4.購買了大量先進武器
印度的武器是全世界有名的萬國造,從大炮到子彈,從航空母艦到坦克,從飛機到潛艇,都有先進國家賣給他。
這些世界強國哪一個不吹噓自己的武器全世界最好呢,所以印度就想這么多國家的先進武器武裝了自己,印度軍隊一定可以碾壓鄰國。
5.建國以來,打敗周圍幾乎所有國家,除了中國
印度建國以來,除了中國,打遍周邊無敵手。
比如打敗巴基斯坦,把孟加拉從巴基斯坦分裂出去,吞並錫金,控制尼泊爾、斯里蘭卡,真是一時風頭無兩,自以為天下無敵了。
6.一心要報1962年之仇
1962年,印度趁著中國三年自然災害,趁火打劫,想著侵佔中國領土,不料人民解放軍是如此的英勇善戰,以少打多,打敗了印度的精銳部隊,要不是中國後勤跟不上,會直接打到新德里。
印度本來是個內部差異極大,矛盾重重的組合體,但是自從1962年之後,全國上下以1962年戰敗為奇恥大辱,一心報復。
我去過七次印度,了解印度人對1962年的恥辱,就好比中國人對甲午戰爭之恥是一樣的。所以,只要有機會,只要鄰國有天災人禍,只要本國內部矛盾激化,印度政府都蠢蠢欲動的想把禍水外引。
今天,印度新冠確診已經三十多萬,又自不量力的同時向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挑釁。
好笑的是,一個便宜也沒撈著,處處碰壁,四面楚歌。近段時間以來,印度接連和巴基斯坦、尼泊爾以及我國,在國與國邊界、或者實際控制線發生緊張對峙、甚至還發生了多次沖突。
印度官方和陸軍於新德里時間2020年6月15日深夜先後發布兩份公告,第一份公告稱「本方死亡3人」,包括1名軍官和兩名士兵;第二份公告則稱,還有17人「受傷後死亡」。也就是說,僅僅這次沖突,印度就有20名軍人因此而死亡。
這次,一直都偏向保守的尼伯爾也是主動出擊,形成兩個事實:
其實在此前,印度尼泊爾邊界還是一直很平穩的;但自2020年5月8日起,尼泊爾西部尼—中—印交界處卡拉巴尼地區局勢開始不斷緊張。
很顯然,這次是尼泊爾不再忍讓,主動接受挑戰!很讓人感嘆!
至於印度和老冤家巴基斯坦自不待言,印巴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上的摩擦幾乎從沒消停過!這里就不再多說了。
仔細觀察印度近段時間以來的一系列操作,隱隱約約都可以感覺到,這應該是印度政府為了掩蓋其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失敗、經濟欲振乏力的一種欲蓋彌彰做法,無非是想轉移印度國內民眾的注意力。
說實在話,我們作為旁觀者一直看得很清楚,就印度的綜合實力,連巴斯斯坦都沒敢言取勝,更別說與巴基斯坦、尼泊爾、中國三線作戰!
其實,印度之所以如此做,無非是基於如下幾點:
要我說,印度這樣的國家,在南亞稱一稱小霸還勉強湊合,要與我國鬥力,那差的可不是一個、兩個數量級!我相信,印度總會有有識之士明白這個道理的。
只是,印度政府近段時間的一系列騷操作,苦的還是印度的普通百姓,我真的很同情他們。
進入六月份以來,印度在邊境不斷的製造摩擦,挑起事端,不僅欺負小國尼泊爾,還與巴基斯坦重燃戰火,甚至在中印邊境還挑釁中國邊防部隊,但是,在與中巴尼三方的挑戰中,印度都沒有撈到任何好處,在印尼邊境,尼泊爾軍人硬扛印軍,絲毫不怯印度的挑釁;在印巴邊境,雙方互相交火,印度也沒佔到什麼優勢;在中印邊境更不用說了,連帶一名上校軍官在內的20名印度軍人喪命沖突現場,雖然我們沒有公布自己的損失情況,但從官方的回應中也能明顯的感覺到,在此次沖突中,印度顯然也沒佔到什麼便宜。
那麼,既然在三線都沒佔到什麼便宜,印度為什麼敢同時挑釁中國、巴基斯坦和尼泊爾?
很多人都認為印度背靠美、俄等大國的支持,加上最近這些年印度在經濟、軍事上的進步,讓他們有點自我膨脹了,但實際上這種觀點真的很不靠譜,就算印度最近發展的再怎麼好,他們的實力也不允許同時挑戰三個國家的,如果真的爆發戰爭,別說是跟中國打,就算是巴基斯坦就夠他們焦頭爛額了,所以, 印度此次反常的舉動,顯然是另有目的。
我們在來看看這三場沖突的規模,印度跟尼泊爾的沖突是尼泊爾警方與印度人在邊境地區爆發的沖突,僅僅造成1名印度人死亡,4名印度人受傷,根本就算不上有多嚴重。印度跟巴基斯坦的沖突主要集中在克什米爾地區,這次所謂的激烈交火,也不過是造成1名士兵死亡,三名士兵以及一些平民受傷,這種規模的沖突基本每年都會發生,可每次也都沒有大規模的交火。
最後,影響最大的也就是印度跟中國的沖突了,中印兩國因為領土爭議問題,也經常在邊境產生摩擦,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就是中國對印度侵略我國領土的有力回擊,自從那一戰之後,中印邊境雖然也經常爆發沖突,但是雙方也都比較克制,基本沒有發生過交火的事情,此次中印邊境沖突,也是雙方士兵互擲石塊,拳打腳踢的規模。
印度目前單日新增病例已連續6天保持在1萬例以上。同時,截止到6月17日,印度的單日新增死亡病例2003例,這也是印度自疫情暴發以來,單日新增死亡病例首次超過2000例,增幅創最高紀錄。從單日新增死亡病例來看,印度的疫情已經相當的嚴重了,甚至比印度官方發布的情況更為嚴重,如果按照這個勢頭發展,因疫情導致的恐慌、不滿情緒勢必會在印度蔓延,如果引導不當,這些不良情緒肯定會造成比疫情本身更加嚴重的後果,所以,印度政府肯定會想盡各種辦法來轉移國內民眾的焦點,打消印度人民的這種不良情緒,才能更好的開展疫情防控工作。
因此,印度之所以敢同時挑戰中、巴、尼三國,並非他們是因為實力有多強,背景有多深,只不過是印度政府為了轉移國內疫情防控的壓力,有意製造出來的「輿論熱點」,印度根本就不敢在邊境挑起大規模的戰爭!
印度敢於同時挑戰中國、巴基斯坦、尼泊爾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拉美國虎皮做大旗美國為了遏制中國,可謂不擇手段,菲律賓、越南、印尼、日本,不管在中國的哪個方向,只要能夠為美國所用,美國一概照單全收,即便中國和周邊鄰居沒事,美國想方設法也會在中國背後捅刀子、挑起事端。印度作為一個地區大國,對美國而言當然具有比菲律賓、越南之流更高的利用價值,如果印度能夠牽制中國,那無疑美國就能夠獲取更大的利益,印度雖然也知道自己不過就是美國手裡的一枚棋子,但在充當棋子的同時,也能夠獲得很多好處,所以印度也就心甘情願的接受了這個角色。
有了美國撐腰,印度自然就開始自我膨脹了起來。印度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眉來眼去,服從美國的印太戰略,可謂一石三鳥,一方面可以從西方得到好處,另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擴展自己的勢力范圍,打壓甚至吞並南亞小國,更重要的是印度想通過美國的支持從中國獲取更多的利益,比如領土爭端、比如1962年慘敗的一箭之仇。對中國尚且不放在眼裡,對巴基斯坦和尼泊爾那就更不在話下了,一句話,因為投靠了美國,印度變得更加有恃無恐、自不量力。
二、大國美夢的吸引力印度這些年來經濟發展確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現在印度已經躍升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經濟的增長必然會導致政治野心的膨脹,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世界性的大國和世界多級當中的重要一極。要想達到這個目標,那就需要首先變成一個區域大國,而區域大國的前提是必須擁有區域間足夠的影響力,而想要獲得這樣的影響力又必須先過中國這一關,所以只要有機會,印度就絕對不會放過。
2020年的這場病毒大災,由於美國對中國歇斯底里的甩鍋,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麻煩,印度正是看到了這樣的「機會」,所以才會誤判形勢,覺得中國在當前的形勢下,一方面會無暇顧及印度的騷擾,另一方面會出於穩定周邊安全形勢的需要選擇隱忍,正是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印度選擇了冒險,如果獲得成功,那印度的勢力和影響力無疑都將得到巨大的提升,這就是印度人的如意算盤。
三、報58年前慘敗的一箭之仇印度把中國當成最大威脅和假想敵,這是公開的秘密。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在印度人的內心,這件事一直是他們一個隱隱作痛、不能忘卻的記憶,從印度媒體時常流露的情緒中就完全可以感受到這一點,也正是基於這樣的心理,印度才會屢屢在邊境挑釁和碰瓷中國,即便今天的危機解決了,如果印度不吸取 歷史 的經驗教訓,類似的事情以後依然還會發生。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印度今天的做法非常愚蠢。首先,中國不會犧牲自己的國家利益來和印度做交易,其次印度挑釁中國也必將付出沉重、甚至是不能承受的代價。再次,巴基斯坦作為中國重要的友好兄弟國家,一旦巴基斯坦形勢變得危急,中國不可能坐視不管,所以在巴基斯坦那裡,印度的圖謀同樣不可能得逞。
更讓印度沒有想到的是,尼泊爾不僅敢和印度硬杠,還趁機收復了大片被佔領土,印度這是偷雞不成還蝕了一把米。還有一點印度也應該覺醒,如果中國真的被美國遏制下去了,那下一個被遏制和打壓的國家就應該變成印度自己了,所以不管從什麼角度看,印度今天所採取的策略都是非常錯誤和愚蠢的!如果印度能認識到這一點,改過自新,和中國相向而行,那這將是中印兩國人民共同的福音!
說實在的,印度的膽兒真的很肥,單從軍事覺度來說,它很我們中國都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他們完全以為我們中國奉行以和為貴,吃定了我們,確實如此,我們不願和周邊國家樹敵,但不代表我們沒有原則,沒有底線,超越了原則和底線,必定會讓對方付出代價,截止目前印度公布的消息,此次中印對峙事件,印度已經有至少20名士兵因為各種原因死亡!
對於印度的挑釁事件,我們外交部對此已經發聲,同時我們外交部長也與印度外交部長通話,要求印度保持克制,並調查相關責任人,差不多可以說造成印度人員死亡事件責任在印度一方,而且也給我方造成了一定傷害,具體沒有說我們傷亡情況,可能是不願意將事態擴大,更或者我們傷亡不大,但是也得敲打敲列印度!
關於第一個問題,近來,為緩和兩國邊境地區局勢,中印雙方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保持密切溝通。6月6日,兩國邊防部隊舉行軍長級會晤,就緩和邊境地區局勢達成重要共識。
關於第二個問題,中印雙方正通過外交和軍事渠道就解決有關問題進行密切溝通。
目前以和為貴任然、和平談判是我們處理邊境問題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們也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是不能讓步的,不管你背後站的是美國,還是其他大國撐腰,或者自以為是,可以天下無敵,我們改出手時必出手,而且會讓你覺得如果好好談談,大家都有趕出,否則吃虧的會是誰,倒可以試試!
目前印度更應該與周邊國家睦鄰相處,國內疫情肆虐,著力解決疫情擴散問題,就目前尼泊爾突然的舉動印度可能都沒有明白怎麼回事,再同時與三個不算弱的鄰居做對,最後撿不到任何便宜的!
不排除莫迪老仙轉移國內抗疫不力及疫情造成的經濟下滑產生的矛盾,但莫迪老仙再糊塗也不會糊塗到同時挑釁三家。那麼,有可能印度國內反對派搞事,給莫迪老仙出難題,或趕莫迪下台。
簡單地說這是印度政府為抗疫失敗,經濟嚴重下降而對國民轉移視線的唯一手段。其實印度這個國家不是什麼自信,而是在玩小聰明,一是尼泊爾力量小不會主動和対印度反擊。二是巴基斯坦目前也不會全面對印度發動反擊。三是盡管中國有實力列印度,但中國歷來講究以和為貴,以鄰為善,吃點小虧無所謂。所以印度就吃定一打三沒問題,同時提高國內的民族主義。
沒有什麼,我可以坦然的說,印度對巴,尼也許有些底氣,對中國絕對是心虛的,無非就是利用各種矛盾和條件打一點擦邊球,搞一點小摩擦,所以我認為局勢可控,不會發生大的爭端。
對於印度要在適時的時候狠狠的教訓教訓它,一是讓印度再長點記性,不要忘了 歷史 的教訓。二是給美國人看,三是警告南海周邊不本分的國家。想侵佔中國的領土、領海絕沒有好下場。
⑼ 有人說印度這個民族很自信,為什麼
印度主要是獨立後才開始它的自信史的,所以說其自信史並不長。因為當時印度的聖雄甘地在搞不抵抗運動,最後使得英國被迫退出印度領域。這個運動雖然是趕上了世界反殖民這個風潮,但是在印度人看來,這是精神勝利,它比武力勝利更加厲害。
還有一件事,1961年,葡萄牙和印度因為印度西海岸的果阿這個港口而開戰,這個港口被葡萄牙佔領了四百年。印度獨立後,要求葡萄牙把果阿這個港口還給他們,葡萄牙不同意。沒想到印度馬上派出了三萬兵馬,嚇得葡萄牙趕緊服軟投降。印度全國因此都歡呼了,他們自信的認為自己打敗了一個非常強大有實力的國家,自己覺得印度部隊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