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尼西亞裡面的「印度」和印度有關系么
沒有任何關系,是兩個國家。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別名:因德坭坹,為東南亞國家之一,位於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馬來西亞接壤,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印尼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各島處處青山綠水,四季皆夏,人們稱它為「赤道上的翡翠」,印尼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有100多個民族。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國慶日為1月26日,獨立日為8月15日。印度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作為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印度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截至2011年擁有人口12.1億,僅次於中國,占接近五分之一的世界人口,與中國是世界上僅有的人口超越10億的兩個國家。
Ⅱ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印度」倆字,還有印尼,他們啥關系,有著怎樣的區別
印度,是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的簡稱,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創造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佛教的發源地。
印尼簡稱為(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度尼西亞語:Republik Indonesia),簡稱印度尼西亞或印尼,為東南亞國家之一;由上萬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
Ⅲ 印度尼西亞地理上不在印度地域,為啥有個印度
在歐洲殖民者來之前,印度尼西亞曾有過一些王朝,比如室利佛逝王朝和麻諾巴歇王朝,但這些王朝的名字並沒有成為印度尼西亞群島(准確講應該稱為巽他群島,為行文方便,以下皆稱印度尼西亞群島)的國名。之後的印度尼西亞群島由很多個小王朝割據,更不要提什麼統一的國名了。
荷蘭在“東印度”統治了幾百年。上世紀初,印度尼西亞人無法忍受荷蘭的殘暴統治,准備起義。起義後需要給這一片島嶼起國名,有人提議就用東印度作為國名,但更多的人認為東印度帶有強烈的殖民色彩,不合適作為國名。還有人提議用“英素琳特”或“努山打拉”,不過最終入選的卻是“印度尼西亞”。
Ⅳ 〔印度尼西亞〕這個名字的由來
India(印度),是英語系國家對印度的稱呼,也是別國對它的稱呼。在印度的官方語言印地語中,印度實際上對自己的國家卻另有稱呼,這個稱謂用羅馬字母拼寫為「Bharat」,中譯名就是「婆羅多國」之意。
「印度尼西亞」一名,據說是來自希臘文,意為「水中島國」。另一種說法是:16世紀末荷蘭侵佔這里後,稱這些島嶼為「荷屬東印度」。19世紀末,德國民族學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亞作為地理名稱首先使用。一批留學荷蘭的印尼學生正式倡儀以印度尼西亞作為他們的國名,並將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義組織命名為「印度尼西亞協會」。1928年印度尼西亞青年代表大會決議:「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那時起,印度尼西亞就作為國名使用了。1945年8月17日,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9年11月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屬於荷印聯盟。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Ⅳ 名字比印度多幾個字的印度尼西亞,它們兩個歷史上有什麼聯系
但是當人們提到印度尼西亞的時候,可能腦子里會蒙的一下,可能不知道這個國家是哪裡耶,有人可能會把他和印度所聯系起來,可能認為他們其實是一個國家,其實不是這樣的,他們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國家,他們的地理相差位置也是非常遠的,所以他們並沒有什麼交集。他們唯一的相同點就是歷史上他們都被殖民過。
所以通過我們所講的可以看出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其實並沒有什麼聯系,我們不應該單純地看他們兩個的名字,而產生一些臆想,應該了解到歷史才能發表一些評論或者判斷。他們兩個國家無論是從人文信仰還是生活習慣來說,完全沒有交集,可以說這也是一個神奇的事情,完全沒有交集的兩個國家名字卻如此相似。
Ⅵ 印度尼西亞的名字中有「印度」兩字,請問印度尼西亞和印度有什麼關系
有一些關系。印度尼西亞的英文名(或印尼文名)是由拉丁文Ins和希臘文 nesos 組成的。Ins指的是印度,而nesos 的意思是「島嶼」或「群島」。我們都知道,歐洲人都普遍稱印度以西的群島,也就是加勒比群島,為西印度群島。至於印度以東的群島,也就是馬來群島,歐洲人都稱之為東印度群島。例如,西班牙就曾經稱菲律賓為「西班牙東印度群島」,荷蘭人則稱印尼為「荷蘭東印度群島」。
1850年,英國的民族學家喬治·爾耳(George Earl)把居住在馬來群島或東印度群島的人為 Innesians或 Malayunesians。爾耳的學徒,詹姆士·羅根也在同一本書把Indonesia和東印度群島劃上等號。然而,當時的荷蘭統治者拒絕使用Indonesia,反而使用馬來群島(Maleische Archipel),荷蘭東印度群島(Nederlandsch Oost Indië), Indië,東方(de Oost)或Insulinde。
到了20世紀初,荷蘭以外的學家都把荷蘭東印度群島稱為Indonesia,後來印尼革命分子用了「印度尼西亞」為他們國家的名字,直到今天。 所以,漢語用「印度尼西亞」並不是因為和原文諧音,也考慮到了印尼名字的由來,的確非常貼切。
Ⅶ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印度」倆字,二者之間有什麼關系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是亞洲非常重要的國家,這兩個國家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只是中文譯名相似而已。
印度尼西亞的英文是 Indonesia, 而印度這個名字來源於印度河(The Ins River),India 是英國殖民後的稱呼。印度人至今自稱是 Hin,而不是 Indian。說白了,不過是翻譯引起的歧義。
Ⅷ 印度尼西亞和印度,有什麼關系嗎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獨立國家,沒有關系。之所以看起來有關系,是因為它們的中文名字接近,是翻譯引起的歧義。印度尼西亞的英文是Indonesia,而印度的英文是India。這兩個國家的名字中文寫起來雖然差不多,但英文名發音其實不一樣,印尼的發音更接近於「印多尼茲亞」,而印度的發音則接近於「印地亞」。
印度是我們的鄰邦,位於南亞,首都為新德里,人口僅次於中國。我國人對印度比較熟悉,那是一個盛產美女和寶萊塢歌舞影片的國度。印度最著名的景點就是泰姬陵。但印度同時也是一個對單身遊客自由行比較危險的國度,所以最好不要獨自一人去印度自由行,特別是單身女生。
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大概由約一萬多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號稱「千島之國」。因為島多,所以這個國家火山多,地震也多。我國遊客最熟悉的巴厘島就是印尼最著名的旅遊地。位於巴厘島的阿貢火山曾經一度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使巴厘島機場不得不關閉了一段時間,影響到了這個地區的旅遊業。
Ⅸ 有了印度這個國家,為什麼還有印度尼西亞這個國家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是兩個不同的國家,種族也不一樣。中文的名字也許有點一樣,就是你們會誤解的前面兩個字「印度...」。國家的名字是 India (印度),Indonesia (印度尼西亞)。一個是印裔,一個是印度尼西亞裔(有點接近馬來西亞 - 巫裔同胞)。如果想要詳細的知道這兩個國家的來源和文化還有歷史的話,可以在網上找得到。
Ⅹ 印度尼西亞為什麼加一個印度呢
印度尼西亞一詞源自希臘語的印度(Ins)及島嶼(nèsos),指印度各島。此名稱自18世紀即已存在,早於獨立的印度尼西亞。英國民族學家喬治·溫莎·爾耳(George Windsor Earl)於1850年發表了「Innesians」一詞,但其較偏好使用「Malayunesians」-指東印度群島及馬來群島的居民。在同篇期刊中,爾耳的學生詹姆士·理查森·洛根(James Richardson Logan)則以「Indonesia」指東印度群島。但荷蘭學界不使用印度尼西亞(Indonesia)一詞,而使用馬來群島(Maleische Archipel)、荷蘭東印度群島等,而東印度、東方(de Oost)及群島(Insulinde)等詞也相當常見。
至1900年後,印度尼西亞一詞在荷蘭以外的學術圈已被廣泛使用,印度尼西亞國家主義團體也以該詞為政治主張。柏林大學的阿道夫·巴斯蒂安出版了《Indonesien oder die Inseln des Malayischen Archipels》一書後,「印度尼西亞」的稱呼更被廣泛使用。Ki Hadjar Dewantara為首位採用該詞的印度尼西亞學者,於1913年創設新聞局並命名為印度尼西亞新聞局(Indonesisch Pers-bure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