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印第一戰:看我大唐如何以一人之力吊列印度
大家都知道1962年,中印兩國爆發過一場戰爭,最終以中國的大勝收場。
其實,在千年之前的大唐,中印之間就曾有過一場「火星撞地球」般的激烈對抗,此一戰差點讓天竺從地球上除名。
那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大唐帝國國力強盛,周圍的國家爭相遣使出使長安。
印度北部有個國家叫做天竺國,國王戒日王也不甘人後,在貞觀十五年派手下訪問唐朝。
作為回禮,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李義表為正使,王玄策為副使,聯袂出使天竺國。
至於曾經資助過戒日王的東天竺,王玄策也絲毫不客氣,滅一國是滅,滅兩國也是滅,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東天竺一起結果得了。
這可把東天竺的屍鳩摩嚇得半死,趕緊送來了牛馬萬頭、金銀財寶無數,並向王玄策獻上降書,才倖免於難。
其他的印度邦國見狀,紛紛向王玄策請降,願意歸附大唐帝國。
找回場子後,王玄策才帶著阿羅那順及其老婆孩子等一干俘虜返回長安,獻俘於闕下。
此一役,王玄策「單槍匹馬」平天竺,壓服印度諸國,揚威異域,彰顯大唐雄風。
遙想王玄策當年的風采,我輩神往。
B. 帝國時代日本如何列印度
你先說你遇到什麼難題啊!不然這叫我怎麼回答,我還說日本一兵一將都不死就可打敗日本,你信不?我叫100個射手(印度)殺一個村民(日本)[反正你沒說地圖]這樣不就行啦?
------------------你可以採納我了!
C. 當初中國打了印度的嗎為什麼打怎麼打的死傷情況求有料的大神說說
你說的是在1962年發生在喜馬拉雅山兩側的戰爭 。
中國人叫做 「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
印度人叫做 「前進政策」 。
外國人叫做 「印度對華戰爭」 。
任何一個新生政權的第一件事 ,就是宣召領域范圍 ,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撿起來英國殖民主子的 「麥克馬洪線」 ,當做北部邊界 。但是沒有明說 ,中國也沒在意 。
朝鮮戰爭爆發了 ,印度乘機北進 ,佔領了傳統習慣性以北 、麥克馬洪線以南的中國部分領土 。1953 年 ,朝鮮戰爭結束 ,印度就不敢再北進了。
1959 年 ,西藏發生叛亂 ,印度乘機再度北進 ,被中國軍隊擋住了,並且發生了小規模的武裝沖突 。雙方軍隊接觸的地方 ,叫做 「實際控制線」 。由於中國無暇西顧 ,印度更加認為中國軟弱可欺 ,所以就繼續侵犯中國西南邊界 。中國決定給侵略者一個教訓 ,可是得有時機 ,否則會引起巨大國際糾紛 ,顯然是對中國不利 。
1962 年 秋天 ,發生了 「古巴導彈危機」 ,全世界的目光集中到加勒比海 ,時機到了 !
由國防部長林彪元帥掛帥 ,調動張國華的十八軍 、丁盛的五十四軍 ,蘭州軍區的十九軍 ,青海省的獨立五十五師 ,二十萬大軍參戰 。
先是詐敗 ,小股部隊一觸即潰 ,丟盔卸甲地潰退 。中央急了 ,連發七封電報 :「不許退!」 林彪說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誘敵深入近一百公里 ,牽著印度的三個集團軍 ,進入了早已安排好的山溝里 ,解放軍的只是一個營 ,把出口一堵 ,幾萬印度鬼子兵就成了 「瓮中之鱉」 。林彪把准時機 ,一聲令下 ,全殲了印度侵略軍 。
由於山高路遠 供給十分困難 ,所以解放軍不留俘虜 ,機關槍噴火器一齊開火 ,一個不剩。
只留下七千傷兵 ,洗了腦 ,放回去了 。
全世界都說 :那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中國對此事諱莫如深 ,幾十年不說一個字 。
下一次列印度 ,一個都不留 ,記住 「雖遠必誅之!」殺無赦 !
看誰還敢侵略大中華 !
D. 中國和印度打起來結果是怎麼樣的啊
如果要是現在打 中國有三點不怕 一 經濟實力和國防工業體系完備 二 發生沖突地區人跡罕至 有價值目標少 三 主要鐵路干線已經修建完畢 後勤補給通暢
而換成印度則要面對很多麻煩 一 在幾十年前那場戰爭中 中國軍隊主動後退 實際上是占據了實際控制線上的戰略要點 印度軍隊在全線發起攻擊 地形非常被動 二 主要戰區在中國軍隊航空兵的控制范圍之內 並且 中國航空兵和戰略導彈部隊有能力轟炸印度主要城市 三 印度交通狀況差 戰略運輸是問題 別說通向戰區 就是國內的主要交通問題也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這一點最麻煩 印度就算有幾千輛先進坦克 沒法開赴戰場也沒有用 因為這個瓶頸 所以根本就不用考慮印度國防潛力的問題
印度能夠發揮些作用的 可能是海軍 通過封鎖印度洋 襲擊中國民用船隻 製造中國能源危機 或者 是戰略導彈部隊 但是 印度的導彈 數量少 質量差 無法有效覆蓋中國全境 這兩點前者 就是代表全面戰爭 中國很可能 要麼和印度進行海上的主力決戰 要麼 就是發揮自身潛艇優勢 在印度洋消耗印度海軍 而後者 印度最好不要這樣 據說中國的反導彈系統取消了 但是 實際上雷達監控系統和「反擊」反導導彈 已經嚴重成功 之後就全是絕密了 也就是說 以印度的戰略導彈實力 如果打常規彈頭根本就是自討苦吃 打核彈頭 除非他自己不要命了
如果印度不想擴大戰爭 打局部戰爭 那麼 要面對的是中國後勤保障充足的重裝甲部隊 航空兵和山地部隊 如果 印度要擴大戰爭 無疑是自取滅亡 所以 如果印度明智 是不會打這場戰爭的
E. 如果中印開戰中國和印度戰況走向會如何國際局勢走向會如何
中國基本上可以迅速占據優勢,但會付出很大的代價。在國際上面,美國和日本會趁機打壓中國。
F. 除了核彈,印度應該怎麼打
印度和誰打?
印度如果沒外部因素干擾,在南亞地區是一超獨強,根本沒有能對抗他的國家。
巴基斯坦是因為有了中國的支持才能和印度對抗,但也僅僅是對抗而已,印度還是處於進攻狀態的,如果不是顧忌到巴基斯坦後面的中國,印度老早就吞下巴基斯坦了。
G. 中印如果開戰,會打成什麼樣子
1962年的中印戰爭,以中國完勝而結束。
印度本來盤算著在「第三世界」做個窮老大的,這下子沒戲了。而中國經此一役,威信大增,幾個窮哥們湊一堆,當個大哥沒問題!
遺憾的是戰雖然打贏了,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失地卻沒要回來,戰爭結束後中國又退回了戰爭發起時的地方。而印度卻加緊在藏南移民,把那塊地肥水美的土地緊緊地攥在了手中。
這其中原因當然很多:有後勤補給方面的原因,還有國際形勢方面的原因,當時美、蘇兩國都死死地盯著呢,生怕中國得了面子還要得里子,還有說是中國一貫的大國風范。不管怎的,不能說一勞永逸,中印至少相安無事了50多年。
而這些年來,印度並沒閑著,心繫一念就想報仇雪恥,逮住時機就想搞事情!
H. 關於第二次中印戰爭要怎麼打
第二次戰役,中國應當集中導彈和炮兵部隊,對敵人前線和二線的兵力集結地、戰役補給地、前線機場、重要的交通樞紐進行高強度火力覆蓋,這樣就算是中國地面部隊不出動,估計印度就要求和了……
如果印度再不求和,中國就直接佔領藏南和印控克什米爾,把印度和巴基斯坦永久隔開,中國就有可能奪得印度洋出海口。
I. 未來中國和印度若發生戰爭,中國應該如何打
雖然我們很多的軍迷不太看的起印度,但印度畢竟也是一個大國,如果未來中國與印度爆發戰爭,我個人認為,4分軍事,6分政治,因為與印度這樣的國家作戰,已經不僅僅是中印之間的戰爭了,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印戰爭很有可能會引來多國的干涉,再加上印度是印度洋國家,有廣闊的海岸線,而中國海軍基本上無法在印度洋作戰,因此,中國無法切斷印度的海上補給線,而中國的海上石油交通線反倒有可能被印度切斷,這也是印度一直以來,對中國無所畏俱的原因之一,中國與印度的戰爭,不能指望一戰而定天下,只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還要與世界各主要大國達成妥協,所以我才說,中印之戰,4分軍事,6分政治,下班了,稍後再寫(待續)
續結:具體到與印度的戰爭,首先我們要明確我們要達成的目的,因為作戰目的不同,作戰的方式就不同,與印度作戰,我們無非有3種目的,1是教訓印度,讓他在短期內老實一點,不要太囂張。2.肢解印度。3.完全佔領印度。個人認為以上三種作戰目的,第一種在軍事上最容易實現,僅憑中國現有的軍事力量打贏一場與印度的邊境戰爭,可以說毫無壓力,但在政治上影響很大,短期看有政治紅利,看從長遠看,危害遠大於短期的政治紅利。第二種,在軍事上實現有點難度,但也不是很困難,只不過現在實行的話,困難很大,但同時我也認為,收益也極大,正所謂富貴險中求,收益是和風險對等的,我個人是最傾向於第二種方法的。而第三種情況是不可能實現的,或者說是不現實的,印度也很大,人口眾多,中國就算是吃的下,也會被撐死。因此,以下我們將著重討論實現第二種作戰目的的方法。
關於印度的一些基本信息我就不多說的,有興趣的可以自行網路,肢解印度的戰爭最關鍵的不是怎麼肢解,而是如果保證肢解下來的印度領土能在我方長久控制之下,印度可以被肢解的原因有印度國內有不少反政府武裝和組織,印度國內存在種姓制度,等級森嚴,印度不是一個大一統的國家,更像一個聯邦國家,這就使得他的國家向心力沒有中國這樣的國家強,成功肢解其他國家是有先例的,比方說孟加拉國就是以前的東巴,被印度肢解,但現在孟加拉國卻和巴基斯坦打的火熱,而與印度關系趨冷,印度的這一肢解行動在我看來是一次不成功的肢解,但好在,他已經達到了嚴重削落巴基斯坦的計劃。我肢解印度的計劃是,軍事上:以藏南地區部隊為疑兵,以巴基斯坦在印度西部的軍事行動為牽制,以阿克塞欣地區的中國部隊為主力,以尼泊爾方向的部隊為奇兵,要點是棄藏南而不顧,重點突襲新德里,以尼泊爾方向的裝甲部隊為突擊主力,因為尼泊爾邊境距離新德里只有不到400公里,裝甲部隊甚至都不需要加油,就可以一次性突擊到新德里城下,一定要盡可能快的搶佔新德里,越早搶佔新德里,對以後的局勢就越有利,佔領新德里後,部隊轉而向東南攻擊,一部沿亞穆納河而下,目標是加爾各答,如果攻佔加爾各答有困難,難以實現,則以圍困為目標,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切斷藏南地區印度的後勤,藏南地區印度軍隊後勤被切斷,不用打,他們就會不戰自潰,另一部的目標是維沙卡帕特南,這是肢解印度關鍵的一步,拿下維紗卡帕特南後,對印度的進攻作戰將告一段落,軍事上將以守為主,以後將主要是政治上的行動。
政治上由於印度肯定會請外援,因此為了不給別國口舌和為了以後能更好的統治佔領區,我們出兵的借口很重要,中印戰爭,政治先行,場內的文章要先在場外展開,在軍事行動之前,政治上我們要先徹底控制並扶持印度的一個小的反對派,如果這個反對派能夠武裝奪取一個地方,然後引來印度軍隊攻擊,然後由他們出面向我國救援,我們再出兵,這樣在政治上會比較有利,而且我們的軍隊將不再叫解放軍,而叫志願軍,這將使我們在今後的政治層面上有很大的迴旋餘地,戰爭開始後,只要新德里一被佔領,就馬上宣布成立一個臨時政府,然後由這個臨時政府出面申請中國的軍事援助,在法律層面上使我們的行動更加的合法化,控制住國外的干涉規模和反應時間,在軍事進攻行動結束後,宣布成立三個肢解後的地區政府,一是新德里,二是以加爾各答為首府的藏南地區政府(這個政府是要並入中國的,是塊試驗田),三是巴基斯坦攻下的地區,我們可以事先告訴小巴,你能打下多大一塊地方,那塊地方就是你的,你打不下來,也不要怪我們,我相信以小巴對印度的仇恨,小巴不會出工不出力,三個政府成立後,中國就要開始打一場代理人戰爭,以新德里政府加上我國的軍隊去牽制住印度剩下的軍事力量,以加爾各答政府為試驗田,強力推行土地改革,印度的中下層人民是最容易被奴役的民族,要不然英國也不殖民印度近300年,推行土地改革一定要強硬,因為我們是佔領軍,是可以推行鐵血政策的,凡是反對的,不支持的一律清除,一定要強行的把土地改革推行下去,讓普通中下層人民得到實惠,而對於高種姓的人群,可以採取沒收財產,或者強行搬離至新德里政府的方法,讓他們脫離開原有的控制區域,對於合作的高種姓人群,可以參考中國以前的榮氏家族的方法,我們只要把土地改革推行下去,讓普通中下層人民得到土地,他們才不會管你是中國人統治,還是印度人統治,他們只會支持分給他們土地的人,這個過程是最難熬了,只有土地改革實現成效了,我們肢解印度的方法才能算是成功。只要加爾各答政府試驗成功了,那麼下面新德里政府也開始實行,印度流亡政府剩下的地區抵抗程度將會嚴重降低,甚至不排除分裂的可能,因為我們可以推行土地改革,印度現有政府不可以,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集團,你們有見過既得利益集團主動放棄利益的,他們要是有放棄既得利益的勇氣和膽量,這場戰爭都不用打了,印度早陷入內亂之中了。
肢解印度成功需要也許要數十年時間,但代價卻是我們可以承受的,因為後期我們主要打的是代理人戰爭,戰爭花費遠比我們自己出兵少很多,加爾各答由於有新德里政府在前面硬著,基本上可以保證不受干擾的進行改革,而周圍那些小國如果有敢收留藏南印度軍隊潰兵的,我們軍隊就理所當然的跟進去,至於進去後還要不要出來,就看他們識不識相了,我相信只要我們佔領的加爾各答地區,再加上中國雲貴內地的兩面夾擊,不會有那個小國會那麼不看眼的。
J. 帝國時代3印度vs中國,如何打
的確。但是中國的士兵攻擊力差,可以用印度火槍手克他。升級後很強。一開始以最快速度到第二個時代,然後出印度火槍手和拿著兩把刀的兵(忘了叫啥名)。再出幾個土著騎兵和騎駱駝的槍騎騷擾,殺村民。駱駝騎兵快!他攆不上。城堡要建好,用卡片使他到上限九個。建圍牆。中後期別出大象,升級土著騎兵克神火飛鴉。多建幾個兵營和馬廄和攻城大象。建幾個兵營里第三個士兵。射程長。讓他們和印度兵在攻城大象跟前保護,慢慢耗死他的建築物。印度兵克騎兵。
還有一招,就是生產150個村民,50印度兵(比喻)急速到工業時代。攢齊2000木頭運印度反抗軍!所有村民變印度兵!
都是一字一字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