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不是國家

印度為什麼不是國家

發布時間:2022-12-24 02:12:01

『壹』 印度也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什麼專家卻說印度無歷史

人類誕生後,憑借著自己的創造力,在歷史長河中創造出了各種文明,而其中最為璀璨就是四大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中國,它們對於現代社會的發展影響巨大。在我們看來,印度作為四大古國之一,同樣有著和中國一樣悠久的歷史。但是,歷史偉人馬克思卻說印度是個沒有歷史的國家,這是為什麼呢?

最後,古印度僅僅是地區概念。古印度,其實是指很多小國家共存的地區,即使有一些強國發動戰爭也無法統一其他國家。這種現象持續到印度地區被英國殖民後,才真正的統一。

『貳』 為什麼說印度無法成為世界大國它都存在著哪些先天不足

印度是東南亞的一個大國,而且在東南亞也可以算的上是個強國,但是也僅僅是地區上的強國,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印度並不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甚至可以說略微落後。之所以印度發展不起來,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就是國家的穩定性有先天性的不足。其次就是其軍事能力不足,武器裝備嚴重依賴進口。最後就是其戰略基礎不足,換句話說,就是其地緣政治環境不好。

最後就是印度的地緣政治環境了,畢竟印度身處東南亞地區。喜歡軍事的朋友都調侃這個地區屬於東南亞怪物房。因為這個區域有非常強大的國家,也有十分弱小的國家,所以這樣一來,印度想要發展就非常難了。

『叄』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超越中國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從這兩個國家的發展,可以看到,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

2018-07-16 21:43

中國古代很是相信「命運」,對於國家發展來說更是如此,我國從古至今歷來都是大國,強國,這是命運,而很多國家註定無法強大這也是命運。最典型的就是印度,而且從下面兩個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強大的國家,註定無法超越我們。


現在印度的發展,很多人拿來對比我國,尤其是在我國進行調整的這幾年,印度國家經濟增速,超越了我國。而且最近幾年,印度經濟不斷超越俄羅斯,法國等國,成為世界第6大經濟體。很多人於是推測,印度將很快超越世界大國,中國,甚至是美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大國家。但是其實,印度的命運是無法成為強大的國家的,從兩個國家的例子就可以看到。


這兩個國家就是巴西和印度尼西亞,從體量上來看,巴西國土面積有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也有2億多,而且資源豐富,縱深廣大,比印度的條件更好,比印度更加具備成為世界大國強國的條件。而印度尼西亞國土面積超過190萬平方公里,人口更是接近2.7億,論區位和體量也絲毫不亞於印度。


而且在歷史上,巴西和印度尼西亞曾經發展非常迅速,巴西曾連續幾十年增長,其勢頭曾一度說要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強國。但是很快巴西就陷入停滯,內部紛亂不止,通貨膨脹嚴重,陷入發展困境。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印度尼西亞身上,印度尼西亞是整個東南亞地區最有成為大國條件的國家,曾經發展也是非常猛,大有爆發之勢,但是很快就熄火了。


現在整個就是個失敗的領土大國,影響力甚至不如小國新加坡。而看到巴西和印度尼西亞的發展,就可以看到,印度註定無法成為強大的國家。最為關鍵的就是一點,地緣位置,印尼和巴西,還有印度,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處於熱帶地區,處於熱帶地區,最為致命的缺陷就是人的懶散,這對一個國家長期的發展那是致命的。


我們看到,世界發達國家和世界發達的地區,基本上處於溫帶,而熱帶地區,除了新加坡例外,沒有強國,也沒有大國,更沒有大的發達國家。世界絕大部分經濟集中在溫帶,這一點決定了熱帶地區很難出現持續發展的大國,強國,因為後勁嚴重不足。我國之所以能夠幾千年長盛不衰,成世界強國,最為關鍵的是,中華民族的創造力和勤勞程度,這是發展的基礎。


而熱帶的領土大國,短期的繁榮可以有,但是難以持續,印度尼西亞和巴西就是例子。因此,鼓吹印度將成世界強大國家,甚至要超越我國的觀點,顯然是不可能成立的。而且印度面臨的問題比印尼和巴西還更加的嚴重,如種姓制度,龐大的貧困人口,內部民族矛盾復雜,封建的殘余太多等。隨便一個爆發,印度的發展就要徹底停止,而且國家甚至無法穩定,這些都是致命的。

印度,它是世界人口的第二大國,但印度歷史上沒有經歷過像我們中華民族這么長久的人口整合的過程,印度龐大的人口遠遠沒有中國人那種高度的,我們叫「文化同質性」,沒有這種相同的語言,相同的價值觀,相同的生活方式,這些我們比是沒法比的,我們比他凝聚力要大很多。那麼印度歷史上也出現過自己古老的哈拉塔文明,到後來中斷了。而且後來你看印度的歷史動亂不斷,比較長的統一時期是19世紀開始的英國殖民統治時期,外來的英語成為他今天的主要的官方語言。但今天真正能夠說英語、懂英語、掌握英語的人,實際上不到印度人口的10%。整個西方的人口佔世界人口的14%,而中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的20%,隨著現代國家的建立,特別是現代教育體系的建立,受過教育和培訓的人民是我們「文明型國家」最大的財富。中國現在每年培養的工程師的人數超過美國、歐洲、日本的總和,中國的製造業、電子商務、國內外的旅遊、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物流行業、城鎮化、高速鐵路、人工智慧等行業的迅速發展,實際上都體現了這種規模效應。

從一個更廣的意義上看,由於人口效應,中國一旦改變自己,往往就能產生改變世界的效應,甚至引領世界的發展,引領有關的標准和規則的改變。

現在世界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中國的人口數量和教育水平都意味著我們的大數據遠遠多於其他國家。有一種說法,認為工業文明時代最主要的資源是石油,那麼信息文明時代的最主要的資源就是大數據,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中國的移動支付現在是美國的70多倍,中國人每天創造大數據,無論是深度、廣度、厚度,是美國和其他國家沒法比的。這個對於5G也好,對雲計算也好,對人工智慧也好,對新一代的新工業革命、新技術革命意味著什麼?對未來許多世界上的這種產業的標準的確立意味著什麼?對世界和人類未來的影響又意味著什麼?你懂得!

第二就是超廣闊的疆域國土,中國幅員遼闊的疆土也在漫長的歷史中逐步形成的「百國之和」成百上千個國家慢慢整合起來的,今天的世界版圖上俄羅斯的國土面積比中國大,加拿大的國土面積也比中國大,但是這兩個國家從來沒有經歷過像我們中國「文明型國家」意義上這種整合歷程。前蘇聯時候曾經嘗試過創造叫「蘇維埃民族」,但隨著蘇聯的解體而化為烏有。少數民族為主的各個共和國很快就獨立了,如果不是普京上台扭轉了俄羅斯繼續崩潰的趨勢,照西方模式做下去的話,那對不起,俄羅斯將繼續不斷地解體,在這一點上,俄羅斯人還是很尊重普京的。

印度也是個人口大國,但它的國土面積實際上只有中國的1/3,它疆土內的整合程度也遠遠不如中國,很多地方反叛力量還遠遠沒有平息,還有種姓制度也是個大的問題,阻礙了印度人口流動和社會活力。

中國學者錢穆曾經比較過古代中國和古希臘,還有後來的古羅馬,他說古希臘是「有民無國」,古羅馬是「有國無民」,而古代中國是「有國有民」。古希臘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是由一大批規模比較小、比較中等的城邦組成,有的人口就是上千人就算一個城邦,有的是十來萬人,小於中國秦漢時期任何一個郡縣的人口規模,而且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的中央政府。羅馬帝國是「有國無民」,帝國常年征戰,最強盛的時候疆域是350多萬平方公里,和中國西漢相當,但在國家治理上,古羅馬始終沒有形成像秦漢時期那種內部的人口的整合。中國當時已經有了戶籍制,有郡縣制,有編戶居民等等,但羅馬帝國最後是由於經濟衰退,政治動盪,日耳曼游牧蠻族的入侵,最後走向解體和滅亡。

之後的東羅馬帝國一般就說不算是歐洲國家了,羅馬帝國解體後多數史學家認為,歐洲進入了長達千年的中世紀「黑暗時期」,一般認為到了16世紀的「文藝復興」歐洲才開始擺脫漫長的「黑暗時期」。中國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統一了中國,實行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了度量衡,推行了郡縣制,奠定了維持中國統一的文化和政治基礎,包括當時的朝鮮也被中國統一進來了。之後的中國雖然經歷了很多次的分裂,但歷代的主流政治都是尋求統一歷代的政治制度幾乎都可以追溯到秦漢時代。正如毛澤東說過的「百代都行秦政治」,中國「大一統」的傳統自秦同意之後就一脈相承下來了。

遼闊的統一的疆域使中國獲得了絕大多數國家都難以比擬的這種地緣優勢和戰略縱深,中國有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和強大的國防能力,使我們徹底解決了困擾中華民族百餘年的「挨打」的問題,中國可以在超大規模的國土內進行戰略布局,可以實現行西氣東送,可以實現高鐵「八縱八橫」等,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現代工程。

對於絕大多數國家來說,產業升級往往意味著產業遷移到國外,而在中國自己的內部就可以實現大規模的產業的梯度轉移,一般製造業可以從發達板塊轉移到新興板塊但仍然留在中國,就延長了中國製造業的生命周期。

「文明型國家」所形成的的地緣優勢也使我們具有其他國家難以企及一種「地緣輻射力」,中國推動的開放政策是非常精彩的,從沿海開放到沿江開放到延邊境開放,到今天的「一帶一路」的倡議,已經把中國的邊境省份都變成了對外開放的前沿,特別是現在歐亞鐵路的建設,包括渝新歐鐵路,連雲港、義烏到歐洲的鐵路,還有正在建設中的從雲南通向東南亞的鐵路大通道,把整個中國與中亞、俄羅斯、歐洲和東南亞國家都連成了一片,中國這種地緣優勢是日本這樣的缺少地緣優勢的經濟大國所難以比擬的。

我們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實際上大家看到中央政府發揮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也發揮重要的作用,實際上就是和中國的規模有關,這么大的地域,這么多的人口,所以他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有的經濟學家說,中國縣級政府的良性的競爭是中國崛起最重要的原因。

中國超廣闊疆域國土,實際上是一個「洲」的概念,就是飛機飛三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還在自己的國家內,在歐洲這么長時間肯定是走了十幾個國家了。所以你還是在這么長的時間內到另外一個地方還在中國境內,還是講中國話,吃中國菜,享受豐富的中國文化,這是少有的精彩。結合著人口與地域,這兩個「超」帶來的挑戰,一旦你能夠克服這種挑戰,你創造的一定是世界的奇跡,為什麼我們的高鐵技術是世界最好的,很簡單,因為首先你要能夠應對中國巨大的人口壓力,一個春運30來億人次,你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最多的人口從一個地方投送到另外一個地方,你再看你如果實現了這個突破,克服了人口和地域的挑戰,那意味著什麼?你這個高鐵技術要能夠適應東北的凍土,要能夠適應江南密集的河網,要能夠適應雲貴高原,如果這些條件都能適應的話,你的技術肯定是比其他國家技術更加完備,所以一般國家沒法比的,我們確實是領先的。

第三是超悠久的歷史傳統,5000年延綿不斷的歷史,使中國在人類知識幾乎所有的領域都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和實踐的傳統,我們在政治、哲學、宗教、語言、教育、藝術、戲劇、文學、建築、軍事、體育、醫學、飲食等等方面都有自己博大精深自成體系的東西,這種豐富的傳統性、內源性、原創性、連續性,都是其他民族或者其他文化有點兒難以望其項背的,由於人口眾多,地域廣大,環境復雜等因素,中國人在治國理政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傳統,一個是「民本主義」,「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相信的「民以食為天」,我們相信「治國先治吏」,我們相信的「居安思危」,我們經常講的「宰相比起於州府,猛將必發於卒伍」等理念,實際上都是我們傳統的智慧的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甚至在中國的遠古時期,許多中國獨特的治國理政的傳統就開始形成了,如領袖要率先垂範,政治組織要能夠組織大規模的治水工程,那麼秦始皇統一中國更是開創了治理超大型國家的一種制度安排的先河。

今天我們選擇了走社會主義道路,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背後實際上也離不開中國傳統中崇尚平等 等重要的基因,比方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們摧毀了血緣為基礎的土地壟斷,推動了土地的自由流轉,這也導致了後來一些土地兼並,貧富兩極分化等問題,所以歷史上我們很多朝廷都採取「常平倉」的方法來儲糧備荒,也運用價值規律調劑糧食的供應,穩定價格,糧價低的時候收購,糧價高的時候適當降價處理,避免「谷賤傷農」,也避免谷價(漲)以後傷害老百姓 傷民。

『肆』 古印度文明悠久,為何卻形成不了一個強大的帝國

印度,我想大家都不陌生,經常把自己與我國比,世界人口第二大國,並且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世界人口第一的國家。但是,當我們回看印度的歷史時,卻發現印度並沒有像我國一樣建立過一個完整的大一統的國家(英國把整個印度地區佔領成殖民地,這個除外)。

總的來說,印度古代沒有形成大一統的國家是多種原因導致的,其實他們應該謝謝英國,要不是英國將印度地區作為自己的殖民地,印度地區能不能出現現在的印度都是一個問題呢?從另一方面看,英國的殖民統治反倒促進了印度的統一!

『伍』 印度是不是一個國家

印度原本就不是一個國家,歷史以來都不是,印度人沒有歷史,但尼赫魯開始的印度人,整天幻想自己地盤很大,印度只不過是個地理概念

孔雀王朝?在印度西北部,雅利安人旃陀羅笈多建立的,現在可以說他們是印度人,但對於古印度人,絕對是侵略者,可以算是印度地區歷史上統治最廣大的帝國了,也還沒現在印度的一半呢,統治時間50年。

之後拉其普特人的拉其普特國,德里蘇丹國、莫卧兒帝國都是突厥人的帝國,地盤也都不大,他們同樣沒有接受古印度的管理和文化,因為印度本來就不是一個國家,因此印度地區是真正上千年被外族、外文化統治的地區,印度自己呢,都是大大小小的土邦,說白了就是土著,沒有國家。

貴霜帝國?在印度北部,是大月氏人的帝國,不是印度人的帝國,管理和文化都不是印度的。

最後英國人了,把整個印度收入囊中,20世紀40年代,英國讓印度地區組建國家,留下兩個對立的,那就是印巴。

所以,印度是國家?最惡心的就是外國論壇里的印度網友,天天說自己是文明古國,說到輝煌歷史的時候,總是要和中國抱團,去TMD的,惡心死了,中國文明從未間斷,少數民族統治中國,首先必然是中原王朝下屬的官員,比如努爾哈赤,本身就是大明的官員,統治模式必然是中華儒法道文化,管理經驗必然是歷朝歷代的管理總結,哪像印度地區,從來不是國家,文化被消滅,印度人的馬虎和愛面子,使得印度人天天自己騙自己,他們的歷史都只在中國和伊斯蘭國家的文獻記錄里,古印度文明早就消亡了

除此之外,各個時期,瓜分統治印度地區的各個外國,在他們離開或者消亡之後,印度人也從來不保留他們的優點,比如管理方式,文化吸收,印度人從來不這么做,他們只關心那些統治印度地區的外族是怎麼樣的享受統治地位,比如最近的英國,印度人整天幻想如同英國紳士般的生活,卻極少去思考努力付出才有回報,所以90年代開始,就搞什麼軟體外包,做碼奴,做了碼奴,還以為很高級,天天說美國nasa有60%的印度員工,在外國論壇作為榮耀,結果認真的美國nasa員工打臉印度人,nasa印度員工是0,但印度人多嘛,擋不住沙雕印度人自吹自擂,印度人乃人類恥辱,卻不自知

繼續,1950開始印度人自吹自擂的特性,就領他們膨脹要侵略中國,1962年被中國揍了,1967年印度也是首先開火攻擊中國邊防,結果中國一反擊,幹掉76個印度軍人,自己受傷6人,印度媒體也是這樣報道了,1975年,印度媒體改為中國受傷12人,1980年改為中國死亡120人,1990年改為中國死亡800人,然後就是現在,印度人總說什麼還有1967年的戰爭,我們倒是一臉莫名其妙,他們海曙工作機贏了,自己比中國厲害,這洗腦程度,如今越來越膨脹,又是皮癢了,每次皮癢被揍了,就哭哭啼啼說別人背信棄義,實際上1960年開始中國就警告印度,次數多達10次,印度自己不懂外交,又侵略成性,被打了卻怪別人,如今印度網友的口頭禪就是:永遠不要相信中國,我認為印度地區應該回到它原來的樣子,印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個土邦,也就是小部落,這才是印度的常態

『陸』 印度在四項領域超越世界大部分國家,為何還是不能成為「大國」

印度雖然在很多領域都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但是註定不能成為大國強國。最主要的原因是印度已經錯過了建立完整完善的工業體系的時間。這個時間是彌補不了的,因為如果現在印度作為一個後進國家再想成立自己的工業體系十分的困難。

那麼現在要想繼續這一件事,就必須得花費巨大的精力和成本,並且另外一個最大的問題是面對中國工業的競爭,印度沒有任何幾率的勝算。另外,若能出現一種比機械化生產更為高效的生產方式,那印度成為大國也不是不可能,但這種高效的生產方式絕不是任何工業方面的基礎都薄弱的印度能夠製造得出來的。所以印度想成為大國,幾乎不可能。

『柒』 印度為何成不了一流大國,是有什麼「硬傷」嗎

印度人口比較多,他們文化底蘊還算深厚,但印度註定成不了一流大國,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腐敗問題,人口增長問題,加上工業發展滯後問題,這些都是它的硬傷。

3、印度工業不發達,綜合實力非常差,這怎麼成為一流大國。

印度工業差,大多數需要進口,加上綜合實力很弱。印度人口規模絕對夠數,但國土面積狹小不足以支撐超級大國的目標,這也就是印度一直有侵略擴張的霸道思想的原因。而且印度國內經濟落後,更是拖累了印度向外擴展影響力的腳步,印度的當務之急就是發展經濟,讓國民吃飽飯。之後再想著構建「超級大國」的宏偉藍圖,不然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很虛。

所以印度暫時成不了一流大國。

『捌』 為什麼印度註定無法成為一個大國

印度註定會成為一個大國 ,原因如下:

1、經濟
現在印度經濟局世界前9,馬上就要趕上義大利,GDP總量比俄羅斯還高。

2、人口
其人口雖然多,但是結構合理,年輕人較多。這樣就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來發展經濟。澳大利亞、加拿大經濟比印度差不了多少,為什麼只能作為美國的追隨者,就是因為人口不夠,舉個例子,飛機製造業需要大量的人口,印度能拿出幾百萬人口作為飛機製造的配套企業的工作人員,而加拿大拿出幾百萬則相當於其的十分之一人口,所以巴西能發展航空產業、中國能發展航空產業,印度將來也能發展航空產業,澳大利亞則不行(其他產業如汽車、造船等以此類推,均可套用這個例子),沒有了製造業,再好的虛擬產業(金融、保險、證券、銀行)也是空中樓閣。

3、資源。
印度資源相當發達。以糧食來說,印度300萬國土,有1.6億公頃耕地,中國960萬國土,只有1.2億公頃耕地。當然了印度缺石油

4、教育
多年英國統治,導致印度英語教育發達,高層印度人跟英國人無異。

5、地理
印度周圍無強國,號稱伊斯藍第一強國的巴基斯坦實力也遠不如印度。

6、軍事
印度軍事世界前7,在印度洋首屈一指。

綜上所述,印度不成為大國,天理不容。(當然了,筆者不喜歡印度,但是事實就是這樣)

『玖』 印度是一個國家嗎

印度不是發達國家,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印度共和國,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國家,是英聯邦的會員國之一,是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 印度共和國,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國家,是英聯邦的會員國之一,是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 古印度的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國境內)王子創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印度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但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族等級制度問題較為嚴重。印度在軟體業出口方面表現突出,金融,研究,技術服務等行業也有快速發展。 2018年5月,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的數據顯示,印度的私人財富總數排名世界第6,總財富達到8.2萬億美元,過去十年,私人財富增幅達到160%。 2018年5月,《世界移民報告2018》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報告顯示印度在國際移民來源國中位居第一;主要僑匯匯入689.1億美元,位居第一名。 2018年7月,世界銀行更新的2017年各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排名顯示,印度超越法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 地形地貌 從喜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嶽地區,中部是印度河——恆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東西兩側的海岸平原。平原約占總面積的40%,山地只佔25%,高原佔1\3,但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過1000米。低矮平緩的地形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及適宜農業生產的沖積土和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農業利用,農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長,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拾』 印度是國家嗎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和我們中國的人口差不多。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不是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