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原始人有多少種

印度原始人有多少種

發布時間:2022-12-24 03:23:26

『壹』 印度有多少個民族,多少種語言

印度有兩千多個民族,數百種語言。從人種學上看,最多的是來自歐洲的所謂雅利安人,還有來自南洋的、來自緬甸的和原住的黑人。
種姓制度和民族有關系但又不是一樣的東西。種姓的原始意義是顏色,是為了保持來自歐洲的皮膚白的人不受原來的黑皮膚的人的污染,但是後來逐漸演變為社會階層和分工,在同一個民族中有高種姓也有低種姓,但是種姓之外的不可接觸者則肯定是少數族裔。印度東北部的少數民族是沒有什麼種姓的。信仰印度教和錫克教的人講種姓,穆斯林和基督教不講種姓,佛教講眾生平等也是對種姓制度的突破,但是現在印度已經沒有多少佛教徒了。
智商這個東西不可靠,根據英文網站,很多人相信印度人的平均智商是94,而如果只算印度斯坦的話智商可能超過100。我覺得這都是推測而已,沒有什麼意義。

『貳』 印度各個種姓、賤民占人口比例各自是多少

百分之八十二為印度教徒,其餘為其他種姓,賤民佔百分之二十。

印度,人們第一印象就是種姓制度,隨著現代化的發展,種姓制也在發生變化,種姓制對現代印度人的生產生活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古老的種姓簡介:

印度教把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從高到低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梨俱吠陀》中寫道,眾神分割普魯沙時,婆羅門是他的嘴,可以傳達神意;剎帝利是他的手臂,代表軍隊,要手執武器。

吠舍是他的腿,他們從事商業,奔波勞苦,需要邁動雙腿;首陀羅是他的腳,只能處在社會底層,從事繁重的勞動。除了四大種姓,還有不可接觸者,又稱賤民,他們被排除在社會之外,只能做些掃廁所、處理動物屍體之類的工作。

種姓制度有三千多年歷史,經歷了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英國人的統治和殖民,經受了伊斯蘭教、佛教、西方人權思想的碰撞沖突,仍舊主宰著印度的主流思想。

『叄』 古印度人認為世界上有多少個物種

古印度人認為世界上有四個種姓 五個群體
我們都知道,印度人自出生起就會被分為四個種姓,五個群體。雖然法律明令禁止,但這種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不平等思想豈是一紙律文就能糾正的了的。

在印度,80%的人信奉印度教,人的等級與宗教有關,動物的等級也與宗教有關。這些動物被宗教賦予了不同的意義也有有了不同的地位。
《廁所英雄》里,男主父親要兒子與兩個拇指的姑娘結婚才能圓滿,但無奈一直沒有找到,最後發現家裡的母牛頭上有兩只角,於是就讓兒子和家裡的母牛了婚。

花枝招展的牛
我們看來如此荒誕的事,印度人早已習以為常。在他們眼裡,牛是神牛,印度教教義中認為牛的地位是僅次於神的,每年還會舉行盛大的敬牛節。
在印度教中,牛是主神濕婆的坐騎,每頭牛背上都乘坐著濕婆,這樣牛就成了神的化身。印度人為了能在來世投個好胎,現世就應該好好對待神的化身。
印度是牛的天堂。牛可以肆無忌憚的在路邊自由行走、坐卧、睡覺亦或是四處覓食,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忍讓牛」的奇景,儼然成了城市的主人,就連警察也無可奈何。

印度牛神
在家中,印度人會給牛起名字,與牛說話,用花環裝飾牛,不可宰殺。
除了牛,印度人也崇拜猴。在印度經典《羅摩衍那》中,印度猴神哈努曼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
阿逾陀國王子羅摩的妻子悉多非常美麗,被楞伽城十頭魔王羅波那使用計謀劫走。
羅摩追尋妻子的途中向猴王須羯哩婆求助。於是猴王派了大將哈努曼。

猴神哈努曼
哈奴曼機制果敢,火燒楞伽宮,盜仙草,幫助羅摩征服了強敵,救出了悉多。
神猴哈奴曼是印度人民心中的英雄,供奉猴神的神廟遍布印度。
中間檔次的動物是河魚。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很多印度人在死後會把屍身或者骨灰撒在印度河裡,認為這樣才能得多輪回。
魚是河中的生靈,它們承擔著這些教徒的生死輪回,怎可輕易食用。所以印度人在吃魚時,會專門食用海魚或者養殖魚。

印度水葬
最後一檔次的動物是豬。
印度人討厭豬有一部分歷史上穆斯林統治印度的原因,即使是現在,印度的穆斯林佔比11%,豬也依舊被視為「污穢」。

無人看管的野豬
沒有人願意觸碰此「污穢」之物,反而造成了印度部分地區野豬泛濫的問題,無人看管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衛生隱患,給疾病傳播提供了條件。
讓人不得不感嘆,印度真是一個神奇的國度呀!

『肆』 印度種姓到底有多少個

在印度的種姓制度中,主要分為兩大類,一是被印度人稱為「瓦爾那(Varna)」,另一類是被印度人稱為「迦提(Jati)」,這兩者為早期的葡萄牙人混稱為卡斯塔(Casta),以後為英國人、法國人稱為「卡斯提(Caste)」,也就是中文的「種姓」。現在有不少學者將瓦爾那視同卡斯提(種姓),而將迦提視為亞種姓。「瓦爾那(Varna)」一般區分為四種(加賤民階級則為五種):祭司與知識分子的「婆羅門(Brahmin)」、武士與王族的「剎帝利(Kshatriya)」、從事商業、手工業的「吠舍(Vaishya)」、擔任工匠與奴隸的「首陀羅(Shudra 或 Sudra)」以及被視為不可接觸者的賤民階級。「迦提(Jati)」則為各瓦爾那中又在分化出來的亞種姓,在婆羅門階級中,有若干個迦提,每個階級也均有若乾的不同的迦提。迦提可以是職業團體、地域團體,同時也是社會地位的表徵。迦提的地位是會變化的,是可以有所上升與下降的,而且也會有所增減的。印度近代啟蒙學家羅姆‧摩罕‧羅易曾創「梵社」倡導四民平等,然而,後來梵社也成為了一個迦提,從此來看,迦提是可以增加的。在印度人而言,瓦爾納、迦提有時是可以完全混同的,因此若論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有多少種姓,可能有上千種。

『伍』 印度有多少個民族,多少種語言

伊斯蘭族印度族,還有五種等級,不需要考慮民族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陸』 印度有多少民族

印度號稱人種博物館,這主要是世界性的民族大遷移,大融合的產物。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達羅毗荼人就居住在這里。此後,習慣上稱之為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從西北部遷入;以後又有波斯人、大月氏人、厭噠人等陸續從西北部進入,形成了印度民族的復雜現象。全國現有幾百個民族和部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人數最多,約佔全國人口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旁遮普邦、比哈爾邦、拉賈斯坦邦和中央邦等地;次為泰盧固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古吉拉特族、坎納拉族、馬拉雅拉姆族、奧里亞族、旁遮普族,孟加拉族等,人口均超過1000萬。

全國現有語言和方言1652種,分屬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孟達(南亞)語系。其中使用人數超過1000萬的有15種,並被憲法列為主要語言,使用人數占總人口91%的印地語為官方用語。

宗教對印度社會有深刻的影響。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都起源於此。印度教(又稱新婆羅門教)信徒佔全國人口80%以上。佛教和耆那教13世紀前流行於印度,後衰落。目前耆那教僅在古吉拉特邦和拉賈斯坦邦有少量信徒。佛教則僅在東北部有少量流行。錫克教流行於旁遮普邦、哈里亞那邦和德里。伊斯蘭教信徒居全國第二位(占人口11%),主要流行於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以及阿薩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爾等邦。基督教(占人口的3%)流行於那加蘭邦和米佐拉姆中央直轄區。還有少數人信奉猶太教和瑣羅亞斯德教(即波斯教)。

社會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尚存在著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梵語為瓦爾納)。印度的種姓制度由來已久,

在雅利安人最早的宗教典籍《梨俱吠陀》中,就出現了4個最初的種姓,即婆羅門(僧侶)、剎帝利(貴族和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羅(奴隸)4個等級。以後又演變為三大等級,即大體由原來的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所組成的高級種姓;由原首陀羅組成的低等種姓;第三等級是一些沒有種姓身份的「賤民」,社會地位最低,即所謂不可接觸者,為數竟近1億人,約佔全國人口總數1/7。種姓制度的實質是階級壓迫。種姓之間,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地位懸殊,經常引起沖突。目前在城市和較發達地區,種姓間的隔閡有所消除,但農村中仍有很大影響。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印度的民族構成與其分布情況:

人口1000萬以上的民族:

1.印度斯坦人(Hinstanis)

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8050萬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混有澳大利亞人種成分。一般認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遷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與當地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後裔,故有人稱之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膚色從淺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層較白,下層較黑。系由許多族源相同、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區性民族集團組成。印度並不把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看待。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語,其中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均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印地語以天城字體的梵文字母為基礎,包含較多梵語詞彙,是印度的官方語言。烏爾都語則是在莫卧兒王朝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中既有印地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又有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的詞彙。其書面語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公元前7世紀在吠陀教基礎上形成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司萬能和婆羅門至上;把人分成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吠舍(農民和工商業者)和首陀羅(無技術的勞動者)4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爾後,又由4大種姓演變出許多亞種姓。種姓之間界線森嚴,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紀,經商羯羅改革,逐漸形成目前的印度教,為大多數南亞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紀,作為反婆羅門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紀印度教復興,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擠,但在亞洲其他地區得到廣泛傳播。耆那教目前信徒雖少,但還有相當勢力。早期商人帶來伊斯蘭教。隨著12世紀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蘭教勢力越來越大,至16世紀占據統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種姓制度影響,穆斯林中也有等級之分(有人稱之為「族姓」),分為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但等級界線不及印度教種姓那麼嚴格。

印度斯坦人歷史悠久,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輝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後來成書的還有《奧義書》、《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經,流傳至今,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在天文、歷算、醫學、音韻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築、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與中國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張騫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紀及以後,中國高僧法顯、玄奘曾游學其地,許多印度僧人也曾前來中國講經。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內婚,多為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許再嫁。寡婦殉葬之事,至今時有發生。印度教徒一般採用火葬,余燼投河。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認為骨灰投入聖河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可來世得福。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長途跋涉來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時刻的降臨。男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寬衣,下著圍褲或著寬大衣褲。婦女上穿淺色開襟短袖緊身衣,下圍彩色紗麗,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紗麗與緊身衣之間袒露一段腰身。婦女首飾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飾。

印度斯坦人歷史上長期遭受殖民統治。1757年爆發印度和英國的普拉西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與全國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義,受到無產階級革命導師K.馬克思、F.恩格斯的關切和重視。1947年印度斯坦人與國內其他民族一起獲得獨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從事農業。農村實行種姓服務制度,按傳統職業分工。恆河地區是印度主要農業區之一,北部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麥和豆類;南部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廠、礦山做工;手工紡織普遍,以棉紡、喇綉及金屬製品等精巧手工藝著稱於世。近年來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但在農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農經濟。

2.達羅毗荼人 (Dravidians)

南亞使用達羅毗荼語言各民族的統稱。屬不同人種類型。泰盧固人、泰米爾人、馬拉雅蘭人以及坎納拉人等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多信印度教的濕婆教派。對其起源,學術界意見不一。一般研究者認為他們是從地中海沿岸或小亞細亞進入印度的,使用達羅毗荼語言的布拉灰人是其滯留部分。原有相當高的文化,聞名於世的莫亨覺達羅和哈拉巴文化(現在巴基斯坦境內),即達羅毗荼人所創造。但也有人認為他們本來就是印度的土著民族,發源於今泰米爾納德地區。游牧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迫使達羅毗荼人南遷或逃往其他地區。目前這些民族的經濟文化均較發達。

另有一些較為原始的民族雖在不同程度上受上述民族的影響,而且使用達羅毗荼語言,但主要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中的維達類型(如托達人、科塔人、奧朗人、坎德人及貢德人等)和尼格利陀類型(如馬勒爾人、潘尼安人、卡達爾人等)。他們的經濟、文化均很落後,許多尚處在母系或父系氏族社會階段,靠採集和射獵為生,保留萬物有靈信仰。民族學家有時稱他們為「前達羅毗荼人」,認為他們是達羅毗荼種人來到前就生活在印度的土著居民。

3.泰盧固人 (Telugus)

南亞印度民族之一。又稱「安得拉人」,約5450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相鄰各邦亦有分布。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使用泰盧固語,屬達羅毗荼語系東南語族,受梵語影響很大,吸收大量梵語詞彙。字母與坎納拉文近似,系由梵文天城體演化而來。信仰濕婆教和毗濕奴教混合的印度教;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有人認為泰盧固人是雅利安人、達羅毗荼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後裔。公元前3~公元3世紀曾建立安度羅國,有發達的文學藝術。19世紀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備受嚴重剝削。印度獨立後,於1953年建立安得拉邦。

『柒』 印度人的起源

我們偉大祖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

說的是在天地開辟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神話畢竟只是神話,這是因為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那麼,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在發掘了許多猿人的遺骨和遺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祖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這里,我們就從北京猿人說起。 猿人的力氣比不上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任何動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這種工具十分簡單,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頭。木棒,樹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經過人砍削的;石頭呢,是經過人工砸打過的,雖然很粗糙,但畢竟是人製造的工具。他們就是用這種簡單的工具來採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莖吃。他們還用木棒、石器來同野獸作斗爭,獵取食物。

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這種人群就叫原始人群。

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艱苦的斗爭中進化了。

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里,發現另一種原始人的遺跡。這種原始人的樣子,已經和現代人沒有什麼兩樣。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也不像北京猿人時期那樣赤身裸體。 山頂洞人過的也是群居生活。但他們的群居生活已經按照血統關系固定下來。一個集體的成員都是共同祖先生下來的,也就是同一氏族的人。這樣,人類社會就進入了氏族公社時期了。

『捌』 印度人屬於什麼人種它有多少個民族呢

印度人種從身體外表特徵看,印度人膚色表現黝黑(北部地區部分人皮膚雪白)。劃分人種的外表特徵除膚色、頭發形狀、面部等特徵外,還有其他許多主要依據,如骨骼。骨骼不同,人種不同。以頭顱骨為例,頭顱骨周邊近橢圓形的是白種人;頭顱骨周邊呈三角形的是黃種人;頭顱骨周邊近似方形的為黑種人。而印度人的頭顱骨周邊近似橢圓形。
印度號稱人種博物館,這主要是世界性的民族大遷移,大融合的產物。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達羅毗荼人就居住在這里。此後,習慣上稱之為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從西北部遷入;以後又有波斯人、大月氏人、厭噠人等陸續從西北部進入,形成了印度民族的復雜現象。全國現有幾百個民族和部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人數最多

閱讀全文

與印度原始人有多少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8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