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薄荷葉有什麼用處怎樣用薄荷葉做菜用多少
鮮的薄荷菜市有賣 能種 你到花鳥市場就可以買到
薄荷的食用方法
薄荷具有醫用和食用雙重功能,主要食用部位為莖和葉,也可榨汁服。在食用上,薄荷既可作為調味劑,又可作香料,還可配酒、沖茶等。
薄荷粥 鮮薄荷30克或干品15克,清水1升,用中火煎成約0.5升,冷卻後撈出薄荷留汁。用150克梗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加入薄荷湯及少許冰糖,煮沸即可。
功效:清新怡神,疏風散熱,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薄荷豆腐 豆腐2塊,鮮薄荷50克,鮮蔥3條,加2碗水煎,煎至水減半,即趁熱食用。
功效:可治療傷風鼻塞、打噴嚏、流鼻涕等症。
薄荷雞絲 雞胸脯肉150克,切成細絲,加蛋清、澱粉、精鹽拌勻待用。薄荷梗150克洗凈,切成同樣的段。鍋中油燒至5成熱,將拌好的雞絲倒入過一下油。另起鍋,加底油,下蔥薑末,加料酒、薄荷梗、雞絲、鹽、味精略炒,淋上花椒油即可。
功效:消火解暑。
薄荷糕 取糯米、綠豆各500克,薄荷15克,白糖25克,桂花少許。先將綠豆煮至爛熟,再加入白糖、桂花和切碎的薄荷葉做成餡備用。把糯米燜熟,放入盒內晾涼,然後用糯米飯包豆沙餡,用木槌壓扁即成。
功效:清涼,疏風散熱,清咽利喉。
鮮薄荷鯽魚湯 活鯽魚1條,剖洗干凈,用水煮熟,加蔥白1根,生薑1片,鮮薄荷20克,水沸即可放調味品和油鹽,湯肉一起吃。每天吃1次,連吃3~5日。
功效:可治小兒久咳。
薄荷湯 將薄荷葉清洗干凈,切碎,用開水燙一下,放少許鹽,香油。
功效:解毒敗火。
薄荷涼茶 新鮮薄荷葉少許,清洗干凈,沸水沖泡,放入適量白砂糖,自然冷卻。日飲3~5杯,飲用後通體舒坦,精力倍增。
薄荷冰 用鍋將4碗清水煮開,加入薄荷煮5分鍾,放涼。將薄荷水放入冰箱凍成冰粒,咽喉痛或口乾時取冰粒放於口中咀嚼,可收清涼利咽之效。
薄荷酒 取薄荷油10克,米酒、黃酒各50毫升,將薄荷油與米酒、黃酒兌在一起,早晚空腹飲用。
薄荷茶 用薄荷葉泡茶喝,泡法同普通茶葉一樣,飲用有清涼感,是清熱利尿的良葯。
此外,薄荷莖葉有特殊香味,可用於製作口香糖、牙膏等,起到清涼提神、瀉火的功效。
白菜薄荷
主料: 圓白菜300克,薄荷葉30片,蔥頭85克,橙子3個,芹菜末5克,杏仁10克,山楂糕60克。生菜油100克,白醋10克,白砂糖75克,發粉糊50克,肉豆蔻粉3克,鹽適量。
特色: 白黃雙色,酸甜雙味,中法合壁。
製作方法: 1.把圓白菜洗凈,切細絲,放入水中泡5分鍾,取出,控水;再把蔥頭橫切成片,越薄越好,撤上鹽揉搓一下,用冷水泡2分鍾,取出,控水;然後,把橙子去皮,橫切成2毫米厚的薄片;芹菜洗凈,摘好,切碎末;杏
仁去皮,切碎。
2.將白砂糖、白醋、肉豆蔻粉(中葯房有售)、鹽拌勻,與圓白菜絲、蔥頭片、橙子片放在一起拌勻後,放在盤一邊。
3.把山楂糕改切成薄荷葉大小,每片5毫米厚,共15片,用兩片薄荷葉(中葯房有售)夾住l片山楂片,然後,沾上發粉糊,下七成熱的油鍋中,炸至呈金黃色,撈出,瀝油,在炸好的薄荷葉坯一面上,用筷子紮上兩個眼,但不能扎透,有眼一面朝上,撒上砂糖,(扎眼目的是能掛住糖)放在盤的另一邊。
4.盤中間放熟芹菜末,即成。
註:發粉糊50克發酵粉用400毫升溫水調開,加適量麵粉拌勻而成
薄荷茶香骨
原料:排骨配料:薄荷、香菜、蔥、辣椒、姜調料:鹽、味精、糖製作過程:第一步:將適量的薄荷煮製成薄荷水。香蔥與姜均切成絲,辣椒和香菜切成段備用
第二步:將精選的豬排骨切成小段,然後用薄荷水、糯米香茶水的混合水浸泡20分鍾
第三步:把浸泡好的排骨段撈出,在上面加少許自製的辣椒水、適量醬油,然後撒上鹽、糖、味精,腌制15分鍾。
第四步:鍋內放底油,量不可太少。將腌制好的排骨段下鍋炸,等到幾近脫骨時加入切好的蔥絲、辣椒段、香菜段和姜絲等配料,到配料炸干之時排骨也就炸好了,即可出鍋。
菜品特色:此菜是廚師把雲南菜「生炸排骨」經過精心研究,獨創的一種新做法,屬私家菜系列
B. 印度美食:印度阿婆做菜為什麼要放樹葉
首先,印度人針對不同飯菜設計不同飯盒,根本不用擔心飯、湯漏掉。
再一個,如此的飯盒用罷可直接丟棄,由於取材於大自然,沒有經過化學處理啥的,對環境一點兒危害沒有。而且飯盒會成為肥料。
再一個,你不用擔心衛生問題,因為裝飯前,樹葉可以很輕易地洗干凈。
還有,印度氣象炎熱,樹葉飯盒取材非常簡單,零成本。如果家裡買個陶瓷碗、金屬碗,還得花錢。
C. 印度的綠醬是什麼
印度綠醬製作的主料是新鮮的香菜和薄荷葉,調味料有薑末、蒜末、青辣椒碎、檸檬汁、椰蓉、鹽等等。通常是用來蘸著薄脆餅等食用。
薄荷葉的簡介
而作為綠醬的主料--薄荷葉是比較常見的植物葉子,具有味道清涼的特點,其含有薄荷油、薄荷醇以及薄荷酮、異薄荷酮、迷迭香酸等成份。在南北各地都有分布,主要是生長在海拔可高達3500米的水旁潮濕地,比如亞洲熱帶、蘇聯遠東地區、朝鮮、日本及北美洲等。
D. 請問外國人做菜放的酸樹葉是什麼東西呀
芫荽子(Coriander)
芫荽別名胡荽、香菜,屬水芹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東歐、中東,現在全球都有種植。芫荽的英文名Coriander源自希臘語,意指「臭蟲」,原因是芫荽的種子未成熟前,莖葉的味道類似甲蟲味般不太好聞,待果實成熟後則轉變成類似茴香的辛香味。芫荽的氣味一般人在第一次接觸時較難忍受,尤其是較少使用芫荽的西方國家。但是在中國與東南亞卻大受歡迎。不僅芫荽葉可生食,還經常放在食物或醬汁上做除腥提味的香料,芫荽子更是印度咖喱的原料之一,可以說是萬能香料。墨西哥菜中也常用到它。
芫荽味道溫和酸甜,微含辛辣,近似橙皮的味道,並略含未質清香,以及胡椒的風味。芫荽的莖、根、葉用炒等方法加熱後,好像有柑桔的香味,但比之加熱前,香味已嚴重流失。顆粒的芫荽子外殼很薄,所以應盡量以原顆粒保存,時間可長達1年之久。若研成細粉則只6個月的香氣有效期。
檸檬葉(Lemon Leaf)
為芸香科植物黎檬或洋檸檬的葉。
黎檬的葉中含黃酮類、香豆精類、有機酸等。黃酮類中,有槲皮素和根皮素。香豆精類中,有傘形花內酯、東莨菪素和馬栗樹皮素。有機酸中,有阿魏酸、p-香豆酸、水楊酸、p-羥基苯乙酸、芥子酸、p-羥基苯甲酸、香莢蘭酸、龍膽酸和o-香豆酸;還含香莢蘭醛。以上各成分,主要均以結合形式存在,其中傘形花內酯、阿魏酸和水楊酸同時以少量的游離形式存在。葉中還含揮發油、維生素C-119~232毫克%和葉綠素a、葉綠素b、葉黃素、蝴蝶梅黃素等色素。
E. 做菜時經常用的紫蘇葉,最早源自
做菜時經常用的紫蘇葉,最早源自中國,我國古書上稱葉全綠的為白蘇,稱葉兩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為紫蘇,紫蘇古代則稱荏,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李時珍《本草綱目》:「蘇乃荏類,而味更辛如桂,故《爾雅》謂之桂荏。」紫蘇的食用和葯用價值,古籍中有不少記載。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蘇子雀甚嗜之,必須近人家種矣。
紫蘇是大家做菜時經常用的一種食材,又叫白蘇、赤蘇、紅蘇、黑蘇等名字,是一種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紫蘇的作用多多,不僅僅是一種蔬菜,還是一種中葯材,對人體有許多益處。
說明紫蘇在我國至少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因為紫蘇的適應性強,對土壤的要求低,所以在我國各地都有廣泛栽培。除了我國,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等國家也有分布。
F. 西點上的綠色葉子是什麼做的
在西餐廳里看見的綠色葉子其實是西餐原材料的香草,香草在西餐的作用不可無,不僅可以調味可以隨意搭配出任何一道美食,不同的香草在西餐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最熟悉的莫過於羅勒葉,外觀好看、葉子很嫩、並且還耐熱,常用於西餐的熱菜、沙拉、義大利面等地方。
G. 做菜經常用的紫蘇葉
做菜時經常用的紫蘇葉,最早源自中國,我國古書上稱葉全綠的為白蘇,稱葉兩面紫色或面青背紫的為紫蘇,紫蘇古代則稱荏,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紫蘇是大家做菜時經常用的一種食材,又叫白蘇、赤蘇、紅蘇、黑蘇等名字,是一種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可做涼拌菜、炒菜、燉湯,特別煮與或者海鮮的時候,不僅能夠起到增鮮的作用。
紫蘇葉雖然是長在上面的,而且它有一股奇特的味道,還是還會有蟲子,煮之前要放入食鹽水中浸泡,去掉裡面的臟東西。
紫蘇的適應性強,對土壤的要求低,所以在我國各地都有廣泛栽培。除了我國,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等國家也有分布。
紫蘇葉保存
紫蘇葉子很好儲存,只要放於陰涼乾燥處,密封保存即可,曬干當作香料來用也很好。蘇子就是紫蘇的種子,也是能吃的,還很有好處哦,家裡種植的紫蘇,秋後結了種子也一定不要浪費。
H. 印度炒菜放的綠色葉子是什麼
羅勒
I. 做菜常用的紫蘇葉
做菜常用的紫蘇葉在中國、印度、不丹等地都有生產,在我國已經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
紫蘇葉,唇形科紫蘇屬植物。
紫蘇葉為一年生、直立草本,南方7至8月,北方8至9月。莖高0.3-2米,綠色或紫色,鈍四棱形,具四槽,密被長柔毛。紫蘇和野紫蘇的葉帶葉小軟枝。葉片多皺縮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卵圓形,先端長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紫色或上面綠色,下表面有多數凹點狀腺鱗,葉兩面綠色,暗綠色或帶紫色協定緣具圓鋸齒。葉柄紫色或紫綠色,質脆。
嫩枝紫綠色,斷面中部有髓,氣清香,味微辛。均以葉完整,色紫、香氣濃者為佳。主要分布於中國、不丹、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