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的旱季和雨季分別是哪個月份風向來源有什麼影響
1、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如何區分旱季和雨季?
旱季雨季專門指熱帶季風氣候 乾季濕季專門指熱帶草原氣候 一定注意不要混淆
出身於商人之家的魯濱遜,不甘於像父輩那樣,平庸的過一輩子,一心嚮往著充滿冒險與挑戰的海外生活,於是毅然舍棄安逸舒適的生活,私自離家出海航行,去實現遨遊世界的夢想,但每次都歷盡艱險。有一次風暴將船隻打翻,幸運的魯賓遜一個人被海浪拋到一座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在那裡度過了28年兩個月零十九天孤獨的時光。小說的主要部分就是對他這段荒島生活的生動記述。
2、雨季和旱季的劃分標準是什麼
多年平均開始集中降水的起始日期和結束日期,在這之內為雨季,其他為旱季
3、雨季是幾月份的旱季又是幾月份
乾季
一地區一年中降水較少的時期。具有常年持續一月至數月、每年重復出現的特點。在低緯度地區,因全年溫度的季節變化不明顯而降水較顯著,故常用乾季和雨季劃分季節。熱帶地區,乾季主要出現於冬季;在副熱帶的地中海氣候區,乾季出現於夏季,在季風氣候區則主要出現於冬季;近赤道地區,全年有兩個乾季。
什麼是雨季
「雨季」是指每年降水比較集中的濕潤多雨季節。我國是一個季風氣候明顯的國家,其降水的季節分配差異較大。在此季節常常出現大雨和暴雨,其降水量約占年總量的70% 左右,因此,雨季表現也比較明顯,易造成洪澇災害,所以又稱為汛期。就大范圍而言,一般南方雨季為4-9月,北方為6一9月。前後相差2、3個月。雨季結束是北方早,南方遲,一般前後相差僅20天左右。
旱季是指在一定的氣候型中,一地區每年少雨乾旱的一個月或幾個月的時期。
4、熱帶季風氣候`分旱季和雨季`那麼什麼時
在乾燥的東北季風控制下,冬季降水稀少,氣溫是全年最涼爽的時刻,一般平均濕度比較常落在50~75%之間,此為乾涼旱季。夏半年,隨著太陽已經開始直射北半球加溫,是一年中最熱的半年,在西南季風來臨後,容易生成種種滯留鋒,常有海洋生成的熱帶氣旋來襲,以及午後熱對流產生的雷陣雨,雨量明顯增多且不時有暴雨的出現,此時的平均濕度一般落在75~100%中間,令人覺得潮濕燠熱難耐,此為濕熱雨季。
印度半島通常6-9月為雨季,10月至次年5月為旱季。旱季後期(4-5月)天氣酷熱,最高氣溫常高達40℃以上。雨季雨水旺盛,常造成洪災。
中南半島通常5-10月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為旱季。4或5月為最熱月,最高溫一般在38-40℃之間。雨季期間多對流雨及台風雨,常電閃雷鳴,暴雨成災,造成巨大財產損失。全年高溫,分干濕兩季。
5、怎樣劃分雨季旱季
熱帶雨林:終年高溫多雨,空氣濕潤,沒有旱季和雨季的區別。
熱帶季雨林:受熱帶季風影響的雨林,一般都分為分旱季和雨季。
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南亞次大陸和中南半島北部一帶,其形成原因與巨大的海陸熱力差距和氣壓帶的季節性移動有關。
6、熱帶季風氣候怎麼 一下分為熱季 雨季 涼季 一下分為 旱季 雨季?
熱季與涼季針對的是熱量,旱季和雨季針對的是降水量,答題時注意問的是什麼,區別對待哦!
7、什麼是旱季和雨季?
旱季
[釋義] 不下雨或雨水少的季節。
雨季指一年中降水相對集中的季節,即每年降水比較集中的濕潤多雨季節。在我國,南方雨季為4-9月,北方雨季為6-9月。
8、熱帶雨林氣候分旱季和雨季,南北季節差異是什麼?
熱帶雨林氣候沒有旱季雨季,熱帶季風氣候氛圍旱季和雨季。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降水量>2000ML
熱帶季風氣候終年高溫,有旱雨兩季。在西南季風和赤道氣團的控制下為雨季(5月-10月),在東北季風的控制下為旱季(11-次年4月)
B. 印度受什麼影響使農業乾旱
印度受東北季風影響使農業乾旱。
東北季風帶來的降水少,形成明顯的旱季。
C. 印度5月份經常出現高溫乾旱的原則
印度國土處於中低緯度地區,太陽直射角度高,外加上五月份西南季風還沒開始影響印度,天氣乾旱,兩者綜合作用導致經常出現高溫乾旱
D. 印度乾季與濕季各自形成的成因
應該說雨季和旱季,印度是熱帶季風氣候。雨季一般為6-9月,此季節,隨太陽直射點的北移,南半球的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偏轉為西南季風,從印度洋帶來大量水汽,使得印度降水較多,形成雨季;旱季一般為10--次年5月,受冬季東北季風風影響,較為乾旱,形成旱季,此季節又可分為涼季(10--2月)和熱季(3-5月)。
E. 印度冬季易引發什麼災害
印度由於季風氣候影響有旱澇災害頻繁發生。
季風氣候:由於季風強弱與進退時間每年不一,故季風氣候易於發生旱澇自然災害,如去年的乾旱少雨、今年的洪澇多雨。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乾冷氣流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
F. 印度全年都有自然災害發生,尤其是旱災
印度旱澇災害頻繁。
原因
一是印度半島屬於熱帶季風氣候,降水量的季節差異很大,有明顯的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夏季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影響,進入雨季,常造成澇災。冬春季節受內陸乾燥的東北季風影響,常造成旱災,加上印度北部為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區,地形作用形成「焚風效應」,加劇了旱季的乾旱程度。南部德干高原由於地勢較高,更不容易形成降水。
二是南亞夏季風不穩定,夏季風強、來得早退得晚的年份容易造成澇災;夏季風弱,來得晚退得早的年份又容易造成旱災。
G. 分析印度每年3-5月份旱災尤為嚴重的原因
原因: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季: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由於海陸比熱容不同,大陸上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氣壓升高.尤其是高緯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出現一個強大的高壓中心.而海洋上相反,於是海陸之間出現氣壓差異,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同一水平面上氣流總是由高壓吹向低壓,促使水平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的作用力就叫水平氣壓梯度力) 但是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風沒有直接吹向海洋,而是不斷向右偏轉.於是整個亞歐大陸東岸冬季就受到偏北風的控制,由於冬季偏北風從高緯大陸吹出,因此寒冷而乾燥.實際偏北風到達南亞時已經偏轉為東北風.並且南亞北部喜山阻隔,地形閉塞,位於冬季風背風坡,冬季風出現焚風效應,變得高溫乾燥.另外本身緯度較低,冬季太陽高度實際仍然較高,因此冬季出現高溫少雨的天氣.
簡單說南亞冬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候特點:高溫少雨.
夏季:本該出現於南半球的東南信風隨太陽直射點北移,使其控制范圍擴大到北半球.而此時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不同,南亞附近出現低壓中心,東南信風得以繼續向北移動,但是由於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使東南信風風向不斷改變為西南風.西南季風實際由低緯大洋吹來,因此受其控制南亞出現高溫多雨的天氣.
簡單說南亞夏季風成因:氣壓帶風帶隨季節移動.氣候特點:濕熱.
濕季(6~9月)為赤道氣團,在塔爾熱低壓和赤道西風共同作用下,盛吹西南季風,風力強於東亞的夏季風,帶來潮濕多雨天氣,;乾季(11~4月)為熱帶氣團,盛行東北季風,屬於熱帶信風,伴隨乾燥天氣.在西南季風建立以前,即在雨季來臨之前,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寮國及越南北部除外)是氣溫最高的時期——熱季(一般為3~5月,5月最熱)
H. 印度海岸線那麼長怎麼會乾旱呢
非洲的乾旱一般僅限於春季到夏初的時期。原因是印度緯度低,春季太陽直射點北移,印度的太陽高度增大,氣溫升高,蒸發變強;而這個時候仍然受到來自於亞洲內陸的東北季風的影響,降水少,雨季還沒有到來。
另外今年的乾旱也與厄爾尼諾有關,雨季來得晚。
I. 印度洪澇、旱災出現的月份、主要季節,並解釋形成原因。
原因:南亞熱帶季風氣候
冬季: 亞歐大陸和太平洋由於海陸比熱容不同,大陸上氣溫低,空氣收縮下沉,氣壓升高.尤其是高緯蒙古-西伯利亞一帶出現一個強大的高壓中心.而海洋上相反,於是海陸之間出現氣壓差異,在水平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風由陸地吹向海洋(同一水平面上氣流總是由高壓吹向低壓,促使水平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的作用力就叫水平氣壓梯度力) 但是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風沒有直接吹向海洋,而是不斷向右偏轉.於是整個亞歐大陸東岸冬季就受到偏北風的控制,由於冬季偏北風從高緯大陸吹出,因此寒冷而乾燥.實際偏北風到達南亞時已經偏轉為東北風.並且南亞北部喜山阻隔,地形閉塞,位於冬季風背風坡,冬季風出現焚風效應,變得高溫乾燥.另外本身緯度較低,冬季太陽高度實際仍然較高,因此冬季出現高溫少雨的天氣.
簡單說南亞冬季風的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候特點:高溫少雨.
夏季:本該出現於南半球的東南信風隨太陽直射點北移,使其控制范圍擴大到北半球.而此時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不同,南亞附近出現低壓中心,東南信風得以繼續向北移動,但是由於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使東南信風風向不斷改變為西南風.西南季風實際由低緯大洋吹來,因此受其控制南亞出現高溫多雨的天氣.
簡單說南亞夏季風成因:氣壓帶風帶隨季節移動.氣候特點:濕熱.
濕季(6~9月)為赤道氣團,在塔爾熱低壓和赤道西風共同作用下,盛吹西南季風,風力強於東亞的夏季風,帶來潮濕多雨天氣,;乾季(11~4月)為熱帶氣團,盛行東北季風,屬於熱帶信風,伴隨乾燥天氣。在西南季風建立以前,即在雨季來臨之前,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寮國及越南北部除外)是氣溫最高的時期——熱季(一般為3~5月,5月最熱)
J. 印度半島三,四月,乾旱
雨季未至,降水少,太陽高度角增大,輻射大,蒸發旺盛,乾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