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即將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是紅利還是陷阱
印度即將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方面一直將人口數量作為他們國家的紅利,不可否認的是人口數量多的確會帶來一些人口紅利,但是隨之而來的人口老齡化陷阱將會拖垮印度。
你知道印度即將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到底是紅利還是陷阱嗎?歡迎留言討論。
⑵ 印度人口何時老齡化
印度人口何時老齡化?印度人的壽命非常短,因為他們的生活水平條件都不允許他們長壽,所以他們也不可能進入老齡化
⑶ 印度人口將在2024年超越中國
據報道,聯合國在6月21日公布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的76億人口將在2050年增至98億人,而印度人口則將在7年內也就是2024年甚至之前超越中國,成為第一大人口大國。
報告還顯示,全球60歲或以上的人口到了2050年預計將增加一倍,也就是到2050年,全球老齡化人口則將從2017年的9.62億人增加至21億人。
⑷ 印度人口何時會老齡化
暫時不會發生。印度的人均壽命不高,高齡人口相對數少。印度也沒有搞計劃生育,人口出生率仍然較高,所以,目前還不會出現老齡化現象。
⑸ 匯豐:印度數年後人口或超越中國,導致印度人口不斷激增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是經濟和文化
經濟因素。經濟因素對人口自然增長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它決定了人口的增殖條件和生存條件,通過改變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來影響人口的自然增率。一般情況下,當人口數量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時,人口自身的再生產必將會刺激;當人口數量超越了經濟發展所能提供的消費總數後,人口自身的再生產必將受到遏制。在現代生產力水平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往往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而下降。經濟因素對人口機械增長也有重要影響。通常情況下,經濟發達或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對人口具有一種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機械增長為正值;相反,經濟落後或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的地區,對人口會產生一種排斥力和離散力,人口機械增長一般為負值。
另外,和中國一樣,“重男輕女”也是印度的傳統觀念。特別是對那些靠土地為生的農民而言,更多的子女便意味著更多的勞動力。在人口總數達1.67億的北方邦,每個家庭的平均成員數達到6.5人。
與此同時,已婚婦女對於避孕知識了解甚少,有些家庭即使不想要更多的孩子,也只能聽天由命。
⑹ 印度經濟情況如何為什麼
印度這個國家的經濟情況就在懸崖邊上。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國家就沒有未來了。
明確的說由於嚴重的高估了印度市場的消費能力,絕大多數去印度投資的中國人都是血本無歸的。
第一、印度這個國家整體上很窮,消費能力極低。事實上印度人在衣食住行醫等基本生活需求的水平大體上都低於中國1990年水平。舉個栗子:印度不僅人均糧食消費很低,而且在主要吃素的情況下,豆類(主要的植物蛋白來源)消費也只有中國的十分之一,在吃飯問題都解決不了的情況下,其它的消費能力就非常貧弱了。這就導致了印度的飢餓指數在世界上都屬於倒數的水平,甚至不如很多非洲的極端貧困國家。講到貧困,就不可避免的要講到PPP(購買力平價)的問題。PPP是一個極端不靠譜的指標,比如說印度每年的消費的糧食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強,但是印度的糧食PPP居然比中國高。而且中國的肉類消費PPP比糧食消費居然多一倍,而美國只多了10%。目前我國很多學者都在謠傳「中國8億人脫貧」,但實際上中國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存在過8億人貧困這件事情。聯合國的1.9美元/天的極端貧困標准就是PPP,指的是:一個人一天的收入買的食物足夠保證他能吃飽。換句話說,只要他能吃飽,這個收入就相當於1.9美元的PPP,而不是說他真的每天收入1.9美元。中國什麼年代有8億人吃不飽飯的時候?說實話,中國在最貧困的年代,「溫飽」標准都高於1.9美元的PPP。目前在印度有2億人低於吃飽飯這條線,8億人直接靠政府救濟糧維生。已然超過中國建國以來的最窮水平。
第二、印度不僅不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甚至連「之一」都算不上。按照世界銀行的數據(數據來源主要援引各國官方數據),在過去的20年裡,只有2015年和2016年兩年印度的增長率高於中國。更可笑的是,莫迪政府通過連續多次修改統計方法,導致前幾屆政府任內的經濟總量和增長率被調低(增長基礎低了,增長率就顯得高)。實際上在莫迪上台以前,印度還是有幾年的增長率是高於中國的,但經過修改統計方法後,莫迪前任的經濟成就被抹掉了。
此外印度的增長率統計明顯的存在問題,越南的經濟情況是很明顯遠強於印度的,但越南的增長率卻常年低於印度。此外,最近二十年經濟總量(現價美元)增長倍數而言,印度尼西亞竟然都比印度要高,而印尼的增長率大約只有5%左右。這里有人就會說為什麼不用不變價GDP來衡量?這是因為不變價GDP的增長倍數和增長率的算術總合在統計學上是等價的,不應該拿來相互證明。印度的統計口徑至少存在一個非常明顯的問題,那就是平價指數(官方用於統計GDP時使用的通貨膨脹率)顯著的低於物價指數。在統計的時候故意低估通貨膨脹,自然而然的就會高估實際增長率。但實際上經濟總量卻沒有明顯的增長,這也就是為什麼印度的人均GDP排名世界倒數,而且排名還連年下降的原因——印度經濟根本沒有發生過高速增長,它的實際增長比同檔次的發展中國家要慢。
第三,對印度來說最致命的一點:印度的人口結構不允許他們的增長速度那麼慢。印度實際上已經走進人口老齡化的前夜,增長率,出生率都已經斷崖式下降。按照國內的經驗,大約10到15年後,印度就要和中國一樣進入老齡化社會。為了確保現有的年輕人充分就業,同時確保國家盡快積累足夠的財富應對老齡化,印度現在必須保持極高的經濟增長。中國在90年代中期的人口狀況和現代的印度基本一致,而且人口總量還要少一些。但那個時候我們的經濟就必須「保八」了,因為那個時候如果我們的經濟增長低於8%,整個國家是支撐不到現在的。依此類推,印度目前如果不能連續的以10%以上的增長率高速增長二十年,這個國家就沒有未來了。然而殘酷的現實是:這個國家哪怕嚴重注水的增長率都達不到10%。
⑺ 老齡化現狀與趨勢是什麼
現狀如下:
由於人口慣性的作用,盡管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已經很少,但由於育齡夫婦的數量依然龐大,未來30多年時間里,人口總量仍將增長到15億左右才能靜止下來。
根據聯合國的人口預測結果,到2040年前後,印度人口數量將超過中國,中國將不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中國仍將長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
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總數達2.1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15.5%,中國已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總量最多的國家。
2015年2月2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報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1242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5.5%;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13755萬人,佔比10.1%,首次突破10%。數據顯示,
2014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為1367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為74916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為54.77%。全年出生人口1687萬人,出生率為12.37‰;死亡人口977萬人,死亡率為7.16‰;自然增長率為5.21‰。
全國人戶分離的人口為2.98億人,其中流動人口為2.53億人。老年人數量超2億。
2015年11月2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等5家機構聯合發布了《2015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大中城市報告》。《報告》顯示,我國人口老齡化已達到較為嚴重的程度。
2021年3月2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表示:「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將很快進入老齡化社會。現在,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經佔12%以上,比日本、歐洲低得多,美國應該是16%左右,按照專家分析,用不了多少年,我國可能會超過美國。
所以,人口老齡化確實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佔18.70%,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佔13.50%。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趨勢預測
預計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2.48億,佔比例為17.5%。
2025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達到3億,佔比例為21%,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將達到13.7%,接近深度老齡化社會。我國將在2027年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老人比例高於15%。而2025年中國經濟僅僅是2014年智利、波蘭的水平,仍然是發展中國家。
203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比例將接近四分之一,65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16.2%。
2035年,聯合國預計中國人口老齡化將超美國。
204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30%,65歲以上老人比例將達到22%,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
2050年,我國60歲以上老人數量將達到4.34億,比例達到31%,65歲以上老人比例會達到四分之一,達到日本的水平。而那時候日本60歲以上的老人會佔全國一半。
2010-2040年,是我國老齡化社會迅速發展的時期,因為從2010年開始,建國之後嬰兒潮出生的嬰兒相繼步入老年,直到2040年。
因為1980年開始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大幅減少了出生人口的數量,所以自2040年開始,我國老齡化速度會有所減緩。但是2040年之後我國老年人比例卻仍然居高不下,長期徘徊在30%左右。
中國是人口第一的大國,而且人口仍在持續膨脹,增速為每年570萬。一方面是人口總數持續增長,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人口老齡化是不可避免,且愈演愈烈的社會難題。
安聯集團上一期《人口結構變化報告》的中國專題中顯示,中國的退休人口(60歲及以上人口)與勞動年齡人口(15歲至59歲之間人口)的比例約為19∶100。
按照中國現行60歲的退休年齡計算,2013年勞動力拐點將會突顯,15歲至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將達到峰值,隨後開始進入退休潮,屆時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口老齡化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中國社會養老體制的改革顯得任重道遠。專家表示,作為第一支柱,以可持續性為目標的社會養老體制改革是關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人口老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