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不承認劃界協議怎麼辦

印度不承認劃界協議怎麼辦

發布時間:2022-12-28 05:35:09

⑴ 1890年中英的印度劃界對誰有利

界的現狀和局勢都發生了改變。現在再提印度在英國統治之下簽署的1890年這個條約就沒有任何意義了。那麼1962年之後印方是否承認過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經劃定?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今天我可以再明確地講一遍。印度多次明確承認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的有效性。中國西藏地方和錫金的邊界是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的。邊界條約一經簽署,不論更迭、國體改變,都不影響其合法性和有效性。所以,條約的有效性和你提到的時間節點沒有關系。

⑵ 對於中印對峙情況,中國何時能夠反擊,還是久拖不決

未來幾十年是中國追趕發達國家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了實現這一既定目標,中國不會被一些小事所干擾,中印爭端中,中國一直抱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態度息事寧人,一是給印度講明利害關系;二是增加軍事對峙力量進行強度威懾;三如前兩步無效,就採取冷處理,先放下不理,靜觀印方動態。會有以下兩種可能,一是印度本來就是無理取鬧,在對峙得不到任何利益時就會找台階自己撤離;另一種就是判斷失誤,認為中國好欺負而擴大佔領中國領土,挑起更大爭端,這樣我國政府就不會再忍讓而被迫進行反擊。

⑶ 口頭協議對方不承認了怎麼辦

法律分析:口頭協議也是合同形式中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依據相關法律規定,除了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或當事人約定必須採用書面形式的合同外,均可採用口頭形式訂立合同。如果對方不承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其自身合法權益。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交能夠證明其訴訟請求的證據,雖無書面形式的合同,但也可憑借其他輔助證據證明案件的事實。比如:微信聊天記錄、通話錄音、視頻錄像、收發貨交接單、往來函件郵箱、證人等。凡是能夠證明合同當事人各方權利義務的,都可以視為證據提交給法院。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第五百八十五條 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⑷ 中印目前的實際邊界線是不是中方一直不承認的麥克馬洪線-

是的。1914年,英國人劃定了麥克馬洪線,中國歷屆政府都不承認。1947年印度獨立,繼承了英國對中國的領土佔領,還更進一步,於1953年擴展到麥克馬洪線。1954年,印度單方面在地圖上將中印「未定界」改畫為「已定界」。1959年,印度根據其改畫過的地圖標線正式對中國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提出領土要求。1960年4月,周恩來總理前往新德里與尼赫魯總理舉行會談,由於印方堅持無理立場,未能達成協議。隨後舉行的兩國官員會晤也無結果。1962年10月,印度在邊境向中國發動進攻,企圖用武力攫取領土,中國被迫進行自衛還擊。此後,兩國邊境地區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基本保持平靜。

1987年2月,印度在非法侵佔「麥線」以南的中國領土上建立所謂「阿魯納恰爾邦」。中方多次嚴正聲明,絕不承認非法的「麥線」和所謂的「阿邦」,並要求印度撤回所有越線設點的軍事人員。

⑸ 如何解決中印邊界問題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問題,主要包括東段、錫金段、中段和西段。整個中印邊界全長1700餘公里(因未實際勘測,此數據只是大 東線邊界概數據,也有資料說近20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在每一段邊界上都有爭議地區。在西段,雙方爭議面積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賽欽地區,除巴里加斯一處外,其餘都控制在中國手中。在中段,雙方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分為4處,現控制在印度手中。在東段,雙方爭議面積約90000平方公里,即網上常說的藏南地區,現全部控制在印度手裡。在整個中印邊境爭端中,東西兩段是爭議重點。

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11月29日至30日,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將在北京舉行第14次會晤。在會晤之前,印度軍方卻接連作出不利於兩國友好的舉動:除在中印邊境有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即我國的藏南地區)組建一支5000人偵察兵部隊外,22日,印軍宣布再向中印邊境新增派兩個山地師,且公然宣稱這兩個師是為了「拱衛」所謂的「阿魯納恰爾邦」。

上一次中印邊界問題談判是2009年在新德里舉行的,雙方同意繼續推進對話的框架。中國與印度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行邊界問題談判;1993年和1996年分別簽署了維護中印兩國邊境安全與穩定的相關協議;2003年,兩國領導人指定邊界問題特別代表,進行中印邊界劃定工作的談判准備;2005年,中印兩國簽署了邊界劃定工作的政治指南。

東線爭端及麥克馬洪線的由來

中印邊境東段爭端,是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爭。傳統習慣線在喜馬拉雅山南麓,以此線作為邊界,約9萬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區屬於中國;而麥克馬洪線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將藏南土地劃歸印度。

1914年,在中英藏三方參加的解決西藏問題的「(印度)西姆拉會議」上,英方代表亨利•麥克馬洪以喜馬拉雅山脊分水嶺的連接線作為界線,炮製了一條新的印藏邊界線,將中國藏南約 9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英屬印度。麥克馬洪又利誘西藏噶夏的代表,背著中國北洋政府代表,搞了一份劃界換文。當時對西藏擁有主權的中國政府並不知道此事,達賴喇嘛和噶夏政權也未給其參加西姆拉會議的代表有劃界的授權,後來了解了情況的噶夏政權對麥克馬洪畫的線不予承認。歷屆中國中央政府對麥克馬洪線也未予承認。所以,這是一條非法的邊境線。

西線爭端及約翰遜線的由來

西線邊境爭端主要是新疆阿克賽欽地區歸屬之爭。阿克賽欽是一塊被喀喇昆侖山,昆侖山及阿里高原環繞的盆地,自古以來就是從新疆到達西藏的重要通道,一直屬於中國,直到五十年代印度人抗議中國通過阿克賽欽修建新藏公路以前,中國政府並不知道印度對這里有領土要求。

印度的依據是所謂約翰遜線。19世紀60年代,英國測繪軍官約翰遜曾到新疆作探險旅行,此人把阿克賽欽視為無主地,因此將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進英印的屬地,將中印分界線畫在了昆侖山一側。對於這條約翰遜線,英國政府並未知會清朝政府,歷代中國政府包括新中國並不知道此事,更談不上承認了 。

⑹ 關於解決中印邊境領土問題,中國在1988年提出了個協議,被印度拒絕了。中國提出的協議內容是什麼

到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華,按照當今的說法,算是「破冰之旅」了。過去印度總把邊界問題和兩國關系捆綁在一起,邊界問題沒有解決,兩國關系也發展不了。拉吉夫.甘地提出了一個新思路,他說,中國不是說要互利互讓嘛,那我們也要互相調整,應把邊界問題和兩國關系分開,兩條腿走路,並行不悖。這個思路就和中方吻合了。於是,成立了聯合工作小組,也是副外長級別的,繼續邊界問題談判,一共進行了15輪談判。
在邊界問題上,也沒有實質性的進展。但是在此過程中,雙方領導人多次互訪,兩國關系得到長足發展。1993年,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際控制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1996年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在中印邊境實控線地區軍事領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協定》。這兩個協定後來執行得很好。即便在1998年印度核試驗後,中印關系陷入低谷,邊境也沒有發生大事。

⑺ 口頭協議對方不承認了怎麼辦

口頭協議對方不承認的可以通過收集合同訂立過程中和履行過程中的文書、資料、來往函件等證據材料證明雙方合同關系的存在、合同的約定以及履行情況等,依法起訴至法院進行維權。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時應當提交能夠證明其訴訟請求的證據,雖無書面形式的合同,但也可憑借其他輔助證據證明案件的事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
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採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逗滾態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第四百七十條
合同的內容由當事人約定,一般包括下列條款:
(一)當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稱和住所;
(二)標的;
(三備李)數量;
(四)質量;
(五)價款或者報酬;
(六)履行期限、地點和方式;
(七)違約責任;
(八)解決爭議的方法。
當事人可以參照各類合同的示範文本訂立合同。

⑻ 印度拒絕加入全面區域經濟關系協定,是不是在走單邊主義路線

印度拒絕加入的全面區域經濟關系協定叫RCEP,現在已有15個國家已同意加入並簽署了這個協定。這15個國家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盟10國,可以說,區域內重要的經濟體基本上都參加進來,唯獨印度拒絕加入。

為了能讓印度加入RCEP,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都一再進行勸說,沒想到,印度還來勁了。印度表示,要加入這個組織也可以,但必須答應其提出的條件。不過,當印度提出條件後,和其關系不錯的日本、澳大利亞等都認為印度太過份了,想讓印度加入RCEP的熱情大減,他們都不再堅持挽留印度了。

那麼,RCEP離開印度是不是不行呢?為何多國原來都勸說印度加入進來呢?其實,RCEP就是一個互惠互利的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成立這個組織後,成員國在資金、技術、關稅等方面相互扶持、減免,這對於促進地區經濟發展是大有好處的。不可否認,印度是區域內一個重要的國家,具有人口和發展潛力大等方面的優勢,如果印度能加入RCEP,該組織會更具有廣泛性,這對各方都是有利的。不過,印度卻推三阻四,並提出了加入RCEP比較苛刻的條件,這實際上就是不願意加入。既然如此,各國見印度毫無誠意,也就不再勸說和挽留了。

印度拒絕加入RCEP,將對其未來的發展產生很不利的影響。印度的產業鏈本來就不完整,而且還很落後。如果印度能加入RCEP,就能大大彌補這些不足,讓印度製造業逐步增強競爭力。可印度卻選擇單打獨斗,搞單邊主義,這無疑錯失了一個加快發展的大好機會,將使印度和區域內主要經濟體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其實,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談了8年才最終簽署。在此之前,參與談判的國家也有的和印度一樣,持懷疑和觀望的態度。不過,全球發生新冠疫情後,中國處理危機的能力和在疫情下創造出經濟繼續發展的奇跡,都讓這些國家感到折服,他們充分認識到盡快簽署協定並加入RCEP的重要性,這才是RCEP經過8年長跑能在今年得以簽署的主要原因。

可印度對此卻有種酸酸的感覺。印度不僅是世界上疫情第二嚴重的國家,GDP縮水幅度也很厲害,特別是印度製造業產值,第二季度下降幅度竟然高達近40%。印度國內狀況如此糟糕,不從自身找原因,反而怨天尤人,對其他國家善意的幫助也視做洪水猛獸,這真是讓人沒辦法。

印度一直謀求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印度拒絕加入RCEP,可能也與印度不是這個協定的倡導國、認為自己不能在其中起主導作用有關。其實,印度真是考慮的太多了,RCEP就是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堅持平等、互利、共贏,沒有哪一個國家會在其中起主導作用。何況,東盟才是RCEP真正的發起者,並不是印度認為的那樣某個國家會在其中居於領導地位。

綜合來看,印度拒絕加入RCEP,很大程度是在賭氣。可RCEP已經簽署,這證明RCEP離開印度是沒問題的。可以預見,RCEP將大大促進區域經濟合作,使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不斷邁向新的台階。單打獨斗的印度總有後悔的那一天,當然了,RCEP的大門是對印度敞開的,如果印度想進來還是可以的。只是,錯過了機遇最好的頭班車,畢竟會受到很大損失;何況,先倨後恭、後悔了再加入怎麼說也是有失臉面的事,不知印度到時候該如何去處理?

很多人認為印度沒有加入RECP一定是腸子都悔青了,可能大家想多了,印度不加入是對的。回想當初中國即將加入WTO的時候,國內輿論也是患得患失的,非常擔心農產品市場、 汽車 市場等等會被歐美日全面攻陷,因為大家都知道無論生產水平、產品質量,中國的同類產品根本毫無競爭力,然而中國還是狠下心來加入了大潮中,結果今天成為世界上玩得最溜的弄潮兒。然而印度能像中國那樣玩得溜嗎?這個問題的答案中國人不一定很清楚,但莫迪政府就一定很清楚,顯然並不能。當初中國迎接世界性競爭,是有很多優勢的,也有部份劣勢,可能是一半一半的樣子,或者優6劣4的樣子,但印度不同,印度的產品不要說跟世界去比,就跟RECP成員國比都是全面劣勢,尤其是它的國情跟東方大國相似,而且是全方位相似,但落後二十年的樣子,十分類似當年大國入世之前的樣子,然而印度並不像大國當年的優劣各半的形勢,如果加入RECP,不說日韓東盟那些,就說面對大國的產業競爭,就很明顯是一邊倒的形勢,或者說可能是全面崩潰的現象,詳情參見印度手機市場,如果全面零關稅,恐怕印度全國上下每個角落充斥著哪國產品,不言自明。這種形勢明擺著一邊倒的局面,關稅互免很可能並不會為兩國帶來雙贏,更可能是僅為某國帶來贏兩次的結果,畢竟印度人民需要的是某國生產的所有東西,而某國可能只需要印度的咖喱,而且要的不多。

這就是印度不加入的答案,不是耍性子,不是嬌情,是實力不允許,形勢不互補,暫時不加入是明智的,它的經濟發展還需要保護。至於將來何去何從,估計莫迪也不清楚。

從自身純經濟角度來看問題,印度不加入才是正確選擇。

RCEP國家的產業體系分為四類

澳大利亞紐西蘭屬於農牧業礦業出口國,說是發達國家,其實就是小號的俄羅斯。

日本韓國屬於產業鏈較高端的工業國。

東盟國家屬於分散性的中國式組合,也就是中國之前的產業體系,啥都能來點,但工業門類不完整,剔除新加坡之外人力成本不高,所以有一定競爭力。

特殊的是中國,全世界唯一全工業門類,中低端全產業鏈擁有者,並不斷試圖產業升級轉型的龐然大物。

印度進來有多大益處?

玩中低端工業,別說被中國碾壓,東南亞的競爭力估計都能橫掃印度製造。

高端產業?

恆河不出產啊。

有的就是牛糞燈,牛糞晶元?

就是糧食出口,也玩不過越南這些啊。

那麼,印度進來做什麼?

全方位找虐嗎?

因為印度13億人超過東盟2倍,東盟青睞印度龐大的消費市場,感到與印度有互通有無、把生意做大的機會。

印度市場雖然大但屬於低端消費。印度的經濟基礎薄弱,產品缺少核心競爭力。

印度拒絕加入RCEP,是擔心印度製造、印度市場被外國取代和佔領。

印度的農牧產品競爭不過澳大利亞、紐西蘭,穀物等糧食產品與東南亞國家競爭也不佔優勢。

印度中低端製造缺乏國際標准且原始落後,遠遠不是中國、越南的對手,印度高端製造對比中日韓也沒有優勢。

印度大宗出口產品礦石產品,也無法與澳大利亞競爭。

印度若開放市場,印度產品外銷前景暗淡,而外國產品將會覆蓋印度市場。在印度已簽定的自貿雙邊協定中,每簽定一個,印度對其的貿易逆差就會加大。

莫迪即使有開放市場、讓印度經濟在競爭中走向世界的膽識,但他最終屈服於來自地方保護主義的壓力。

近年,莫得執政的人民黨在印度政壇受到國大黨沖擊,莫迪不敢得罪廣大選民。莫迪在宣布印度退出RCEP後,對國民發表長篇抒情式演講,大談為了保護「農民、商人、專家、產業、工人和消費者」,「良心不讓我加入RCEP」。

在RCEP談判中,各方沒有滿足印度提出的保護特殊利益要求,也是促成印度不願意簽署該協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RCEP協議15國仍然給印度開了一個口子,歡迎印度想通了再申請加入。

這反而會使印度更加謹慎!因為印度首先會想到;這不是15國對它的真誠,而RCEP就是印度的陷阱。

每個國家都有根據自己的國情決定是否參加某個區域合作組織的權利,沒必要老是用一種鄙視的態度去看人家國家的決定。

我們又不是印度人和印度的領導層,難道會人家的對自家的國情沒有我們了解的清楚嗎?是否參加區域經濟關系協定,印度的領導層肯定有自己國家利益的全面考量,權衡利弊後才做的決定。雖然印度不參與RCEP,會讓RCEP不夠完美,但總不能因為別人決定不參與就一個勁鄙視人家,說人家單邊主義吧,這樣的態度並不是一個對待未來潛在合作夥伴應有的態度。

再說,每一個國家本來就是自家國家利益至上,目前加入RCEP對印度來說其實也是有利有弊,說不定短時間內的弊還要大於利。要知道印度國內的工業類型和中國有很多重合的產業,可以視為一個低配版的中國,如果印度全面取消關稅,開放國內市場,其國內的工業產業必然會受到中國工業產品的沖擊。而且參加RCEP,日本方面還要求印度開放和公開其國內數字資訊領域,針對印度目前高度管控的資訊領域來說,屆時必然是脫光了跳舞,其資訊行業在中日韓三國的強勢進場後,其國內品牌短時間根本沒有招架之力。

當然從長遠來看,加入RCEP對印度肯定是利大於弊,只是畢竟印度是多黨執政,執政黨必然很擔心加入RCEP後,其短期對國內市場的沖擊會影響其執政的地位。

反正,印度選擇暫時不加入RCEP,有其考慮的因素,我們不應該強求別人現在就加入,應該持尊重的態度去看待。而且如今RCEP留了一條綠色通道給印度,讓其可以隨時加入,這也說明印度其實很有意願加入這個協議的,只是目前介於各種原因無法參加,以後加入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印度拒絕加入全面區域經濟關系協定,我不認為是在走單邊主義路線,而是走保護國內經濟路線。

事實情況是,印度雖然是個人口大國,卻不是工業大國,農業強國。印度如果貿然加入RCEP,結果就是脆弱的民族工業受到各國絞殺,而脆弱的農業經濟也會被各國鎮壓。在工業方面,印度目前工業體系主體還沒有完全實現標准化自動化與智能化,手工業性質的家庭作坊雖然佔有工業體系的一部分,當他國流水線上流水般質量穩定的工業商品,因為零關稅大量涌進印度時,印度手工業體系將因此破產,幾百萬人因此失業,衣食無著。同時,在農業方面,東盟,日本,澳大利亞農業基本實行機械化生產,而印度還處於小農經濟生產方式,這在成本方面就競爭不過機械化農業。大量因關稅為零的農副產品涌進印度後,印度也無法招架。

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國家,如果無所事事,大量失業,那種引發嚴重的 社會 問題,街頭暴動, 社會 沖突將層出不窮,現在落後生產力經濟形態還能讓人有口飯吃有喘氣的機會,而一旦工業市場農業市場被打開國門,被外國佔領,那就後患無窮。

有人會說,中國不是打開國門,參加RCEP嗎?須知,中國打開國門有幾種緩沖方式:

首先搞的是中外合資,以技術換市場,努力培養中國自己的民族企業。

其次,中國在開放前家庭手工業作坊式企業幾乎很少,中國原先的國營集體企業都具有一定規模。

第三,中國開放市場是漸進性,走一步看一步,小步快走,而不是象現在RCEP一下子大開國門。中國開放市場之路已經走了三十多年,基本成熟。中國成為全球化的工業大國,完全能經受住RCEP的沖擊。同時,由於中國是工業大國,利用RCEP有利於中國工業產品向協定國推銷。

第四,中國的農業也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現在向智能化,科學化,企業化經營進軍,所以,中國農業有一定抗沖擊能力。

而印度達到中國這樣工農業水平,還很遙遠。就象大壩,中國築就三峽大壩,無懼上游涌水沖擊,而印度是土壩,一旦上游涌水來臨,那必造成人亡壩毀的慘案。

所以,印度並不是只想搞單邊主義,如果只想搞單邊主義,印度就不會參加談判七年之久了。但是,考慮到自身實力問題及巨大風險,印度還是打退堂鼓,關上大門,至少保證國家能夠苟且偷生。

印度拒絕加入RCEP區域經濟關系協定,與走單邊主義路線應該沒有關系。

印度野心雖說很大,但是,自己有幾斤幾兩的自知之明還是有的。

走單邊主義路線是一條永遠也不會成功的絕路,他必須擁有挑戰全世界的足夠實力。且這種實力應該是全方位的,就算具備了這種實力,也不可能成功。

當今世界的美國就是如此,大搞單邊主義,美國優先。如果再給特朗普四年時間連任總統,美國就會變成孤家寡人,他引以為傲的眾多盟友,都會先後離他遠去,或者與他保持距離。這就是國際關系的現實。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需要維護,印度也不例外。

印度政府之所以拒絕加入,RCEP區域經濟合作協議,有許多因素存在。

〈一〉中國在RCEP區域經濟合作協議中,是最大的經濟體,有足夠的實力和話語權。印度政府擔心,被中國邊緣化。

中國在世界上,擁有最發達的工業品生產能力,最完整的工業生產門類。沒有哪個國家是其競爭對手,印度人擔心,一旦加入RCEP協議,中國價廉物美各類工業品,會鋪天蓋地,不受控制進入印度市場。印度企業生產的產品,亳無招架之力,會有被中國產品淹沒的危險。對印度製造業會造成毀滅性打擊。不加入該協議,好像對印度有利。

〈二〉印度人凡事都愛與中國比較,總想贏過中國一籌,卻總是事與願違,有一顆傷不起的玻璃心在作怪,大有不想與中國人為舞,還企圖在世界上孤立我國。因此意氣用事,耍小孩子脾氣,原本以為日本和澳大利亞,會與自己站在一起共進退的,沒想到被人賣了,日本和澳大利亞都已簽約,成為RCEP協議的正式一員,現在的印度後悔也來不及了。

〈三〉拒絕加入RCEP,應該與印度政府的執政能力和貪心有關。

作為印度總理的莫迪,沒有成熟政治領導人的遠見卓識,不能給印度在世界上一個准確的定位,總認為RCEP區域經濟合作協議,沒有了印度,就玩不轉,協議簽不成似的,因此,要求該協議為印度修改條款,以犧牲他國利益,為本國獲取利益。這種無理要求,顯然不會被其他國家接受。將自己拒之RCEP協議門檻之外。看似聰明,實則愚蠢至極,總想貪便宜,終將吃大虧。

我國的改革開放能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借加入世貿組織發展起來的。當初的歐美國家對我國設置層層阻礙,加入許多不平等條款,看似占盡便宜,不然也不會讓我國加入。

結果怎樣呢?明面上,我們確實吃虧不少,但是,我國通過自身的努力,不斷的刻苦學習,發展成長,趕超先進的西方國家,成為了當今世界的東方巨人。這就驗證了一句老話,吃虧是福。

全面區域經濟關系協定已經簽署了!目前的印度估計有很大程度的失落感,有一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的感覺。 當然是把自己拒之門外,在走單邊主義路線。

全面區域經濟關系協定,簡稱RCEP,是一個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 如果加入到這個組織,就可以在資金,技術,關稅等方面相互扶持,減免,可以促進經濟互補,對各成員國都有好處。

目前的RCEP共有15個國家組成,就是以東盟十國為基礎,外加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五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周邊的經濟體。

在這些經濟體當中,唯有印度沒有加入進來。 是大傢伙排斥印度嗎?並不是,而是印度不想加入。

印度為什麼不想加入呢?它當然有自己的考慮。在印度人看來,所以不加入RCEP,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印度認為它不是該組織的倡導國,不會擁有較大的發言權,更不能起更大的主導作用。另一方面,認為如果加入了該組織,就會對本國的企業造成很大的沖擊,將其視為洪水猛獸。

其實印度想多了。這就是一個單純的區域性經濟組織,誰加入這個組織誰受益,但是印度恰恰不這么想。在這個組織成立之初,許多國家都在全印度,希望他們能夠進來,大家說了很多好話,印度反而變得更牛了。最後的結果就是,既然印度不聽勸,那就算了吧!

如今,RCEP已經正式成立了,印度卻站在門口外面,心裡有一種酸酸的感覺,估計腸子都悔青了!這個世界離開誰,地球都是照樣轉。印度太把自己當成人物了。

有15個國家參加的「區域經濟全面戰略夥伴關系協議」己經簽訂,卻唯獨少了印度,這很可惜。

如果印度加入,RCEP將涵蓋35億人口,GDP總量可達2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1/3,所覆蓋的區域也會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此前,印度一直是RCEP的積極參與者、支持者,但在今年11月份這個相關協議即將獲得簽署通過的關節點上,印度卻與耍起了脾氣,退出了RCEP。難怪,印度曾表示,凡是中國主導的有關協議,印度都將不會選擇參與,這是其一,而真正的原因在於,印度認為,這樣一份區域合作協議,它沒有令人滿意地解決印度的問題和關切,甚至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印度自身的產業發展,這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印度一意孤行,想走單邊主義路線是行不通的,放棄自由貿易的後果也是嚴重的,也根本承受不起。因為印度有13億多人口,雖然人口多,市場大,但國內需求很難推動印度經濟的持續增長,外國需求永遠大於國內需求。

如今,一場世界流行大疫,擾亂了全球貿易秩序,全球正在加緊研究「後疫情時代」如何暢通自由貿易,尤其是怎樣 探索 新的供應鏈,建立新的穩固聯系,建設可以互利共贏的數十年的貿易基礎設施。這樣難得的時機,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失去了,都將後悔莫及,印度錯過了吸引基礎設施的機會,那將會喪失未來幾年的增長機會。

「後疫情時代」,推動區域經濟合作,促進經濟共同發展,將會是世界各國的主旋律。

⑼ 雙方簽署的口頭協議對方不承認怎麼辦

口頭協議對方不承認的解決方式:可以通過電話聯系錄音等方式進行取證,如果第三人見證的話,可以讓其出具證人證言。在尋找口頭協議證據的同時,可以收集一些間接證據,雙方履行口頭合同時,往來的傳真、電子郵件、票據、電話錄音、聊天記錄等。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准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准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准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⑽ 中國與印度邊界問題是怎麼回事

中印邊界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爭端問題。

中印有爭議的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分西、中、東三段(由於錫金段不存在爭議,故不含錫金段) 。西段長600公里,中段長450公里,東段長650公里。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是為推動中印邊界問題解決而專門成立的高級別會談機制,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過十七輪。

正是在這一會談機制的作用下,中印雙方於2005年達成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邁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步。2018年11月,應中印邊界問題中方代表、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邀請,印方特別代表、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將於來華舉行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第二十一次會晤。



(10)印度不承認劃界協議怎麼辦擴展閱讀:

中印邊界問題的由來:

中印自古相鄰,習慣邊界是喜馬拉雅山南麓,基本沒有爭議。但自從英國佔領印度後,英印政府試圖將西藏從中國領土中分裂出去,為後來的中印爭端留下隱患。

1914年,由英國政府代表亨利·麥克馬洪與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換文的方式制定了「線」,即著名的「麥克馬洪線」。1947年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尼赫魯便開始實施他的「大印度聯邦」狂想,並在西藏問題上做了不少手腳。

1947年3月,當時的印度臨時政府曾慫恿尼赫魯在會場上懸掛的巨幅亞洲地圖竟將西藏置於中國的版圖之外,後經國民政府代表鄭彥的強烈抗議,尼赫魯才給予更正。1947年5月,印度臨時政府還向西藏葛廈提出「繼承並保持英國在西藏的特權和利益」備忘錄。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實施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倒」的外交戰略,於是,在「團結一切亞非拉民族獨立國家」的口號中暫時擱置問題。但印度總理尼赫魯卻對中國的這一外交策略不買帳,沉醉於「大印度聯邦」的戰略構想。

1951年2月2日,印度軍隊乘中國在朝鮮激戰無暇西顧,派兵佔領了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達旺地區。此後,中國政府經過多方交涉表明態度,印方明目張膽的軍事活動才有所收斂。然而印度政府不僅不肯退出佔領的中國土地,反而加緊了蠶食的進程。

1954年10月,尼赫魯訪華回歸,一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竟立即出現在印度官方地圖上,以此迫使中國接受這一事實。印度政府還支持西藏反動農奴主叛亂,公開否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尼赫魯甚至指責中國「沒有遵守西藏同中國關於自治區的協議和對印度提出的保證。」

西藏叛亂的失敗,使尼赫魯劃西藏為印度戰略緩沖區的妄想成為泡影,但「大印度聯邦」構想仍然使他不能平靜。他公然向中國政府提出,把有爭議的12.5萬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劃歸印度,中印關系隨即惡化。尼赫魯完全阻絕了中國政府防止邊界沖突的各項建議,繼續侵佔中國領土。

1962年10月,尼赫魯向印度軍隊下達了「將中國軍隊趕出去」的命令,中印邊界戰爭全面爆發。

閱讀全文

與印度不承認劃界協議怎麼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4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4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91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4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7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