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到印度多少公里
中國與印度是直接接壤的。
北京距離印度首都約3880公里
上海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約4190公里
廣州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約3655公里
成都距離印度首都新德里約2560公里
拓展資料: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 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0%。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國, 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❷ 從中國到印度最遠距離有多少公里
印度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又有「電影王國」之譽,曾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公元前325年形成統一的奴隸制國家。1757 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公布了「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為共和國,仍為英聯邦成員。 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的農作物是稻子、小麥、棉花、黃麻、甘蔗和茶葉。工業以采礦和紡織為主,還有鋼鐵、電力、石油、橡膠、煤、火柴等。印度是最悠久的文明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獨立後的53年以來,在政治、經濟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現在印度已經是全球第10位的工業化國家,並且是第6個進入外太空的民族。它的幅員廣達3,287,261平方公里,從白雪覆蓋的喜馬拉雅高原一直延伸到南方的熱帶雨林。作為世界上第7個最大的國家,印度突出於亞洲的其餘部分,它以高山和海洋作為疆界,在地理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實體。它的疆界從北方的大喜馬拉雅山脈向南一直延伸到北回歸線,在東邊的孟加拉灣和西邊的阿拉伯海之間楔入印度洋之中。印度的大陸國土完全處於北半球,位於北緯80.4°和37.6°,東經68.7°和97.25°之間。從北到南最遠的緯線之間的距離長約3,214公里,而從東到西最遠的經線之間則長約2,933公里。印度的陸地邊界長約15,200公里;其大陸國土加上拉克沙群島及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總海岸線長度為 7,516.6 公里。大陸國土分為4個區域,它們分別是大山區、恆河和印度河平原、沙漠區和南部半島。與印度有共同邊界的國家有:西北邊的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北邊的中國、不丹和尼泊爾、東邊的緬甸和西孟加拉邦東邊的孟加拉國。印度與斯里蘭卡之間則由保克海峽和馬納爾灣形成的一個狹窄的海峽分隔。
❸ 印度國土面積和中國相差多少平方公里
相差662萬平方千米。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龍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黑龍江、烏蘇里江匯合處。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邊界2萬多千米。
❹ 世界第一的印度公路,800多萬公里,怎麼做到遠超中美兩國的
印度這個國度不只是世界上廁所數量最多的國度,而且還是一個相對較大的國度,由於那裡的道路無處不在,就像那裡的廁所一樣,在許多人看來,高速公路是駕車的道路,依據某些條件,我國還將高速公路分為五個等級,其中,最高等級是高速公路,之後,它也分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四級和四級公路,當然,依據不同的道路坡度,在道路上行駛的速度會有所不同,例如,四級公路相對較差,通常是銜接鄉鎮和縣的支路,最高時速為每小時四十公里,以至更低,此外,高速公路按管理部門劃分為多個級別,包括國度高速公路以及省和縣的國度高速公路,干線和支線之間也有區別。
❺ 印度國土面積世界第幾
印度國土面積世界第七,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
是位於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國家,面積位列世界第七,是亞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注1],實際控制領土面積約316萬平方公里。印度人口眾多,截至2022年1月印度擁有14億100萬人口,位列世界第二。
地理信息: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6度44分至35度30分[注2]、東經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間。印度從北到南全長3,214公里,從東到西全長2,993公里,印度半島亦是南亞的主體。印度擁有海岸線7000多公里,其中大多數位於亞洲南部半島,伸入印度洋。
印度主要由三個地理區組成:在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的高山區(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戛納章加峰)、中央平原/恆河平原(Indo-Gangetic 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❻ 領土排名前十的國家
領土排名前十的國家:
1、俄羅斯
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半總統制共和國。
俄羅斯地跨亞歐大陸兩大洲,國土面積達到17098246平方公里(不包括克里米亞半島),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2.7%,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2、加拿大
加拿大位於北美洲北部,全國地貌西高東低.根據加拿大統計局的資料,總面積有9984670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面積的7.3%,是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面積第二大國家,僅次於俄羅斯。
3、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公布的國土面積為約960萬平方公里。陸地面積佔世界陸地面積的7.1%,是世界面積第三大國家,也是亞洲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
4、美國
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國土面積為937.3萬平方公里(包括美國的50個州、哥倫比亞特區及內陸水域面積),是北美洲國土面積第二大國家。
5、巴西
巴西位於南美洲,全國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國土面積為8515770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占陸地面積的6.3%,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
6、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其國土面積為7688094平方公里。
7、印度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全境海岸線7516公里,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其國土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是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亞洲面積第二大國家。
8、阿根廷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是由23個省和聯邦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組成的總統制聯邦共和制國家,其國土面積為2780400平方公里,是南美洲面積第二大國家。
9、哈薩克
哈薩克共和國位於亞歐大陸腹地,西瀕裏海,北臨俄羅斯,東與我國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毗連,南與土庫曼、烏茲別克和吉爾吉斯斯坦接壤,國土面積2724902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占陸地面積的2%,在世界排名第九,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家。
10、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簡稱「阿爾及利亞」,是非洲北部馬格裡布的一個國家,海岸線長達1200公里,國土面積為2381741平方公里,其國土面積居非洲各國、地中海各國和阿拉伯國家之冠。
❼ 亞洲第二大國家
亞洲第二大國家是印度 ,面積:298萬平方公里。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 of India),通稱印度(印地語:भारत;英語:India),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
❽ 亞洲第二大國比中國少多少平方千米
印度是亞洲國土面積第二大國家。國土面積2974700平方公里。中國國土面積是9634057平方公里。
9634057-2974700=6659357平方公里
亞洲國土面積第二大國家印度比中國國土面積少6659357平方公里。
❾ 印度南北距離多少公里
印度從北到南全長3,214公里。
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6度44分至35度30分、東經68度7分至97度25分之間。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國,總面積317萬平方公里。印度從北到南全長3,214公里,從東到西全長2,993公里,印度半島亦是南亞的主體。
印度地理是多樣的:從雪山山脈到沙漠,從平原到雨林,從丘陵到高原,風光應有盡有。印度囊括了位於印度板塊的印度次大陸的絕大部分,以及印度-澳大利亞板塊的偏北部分。印度擁有海岸線7000多公里,其中大多數位於亞洲南部半島,伸入印度洋。
肥沃的恆河平原覆蓋了印度北部、中部和東部的絕大部分。而德干高原佔了印度南部的絕大部分。印度西部是塔爾沙漠,這是一個岩石和沙塵的混合沙漠。
印度的東部和東北部邊境線涵蓋了喜馬拉雅山脈。由於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糾紛,印度的最高點存在爭議。按照印度的說法,其最高點(在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是喬戈里峰,海拔8611米。印度無爭議的最高點是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氣候特徵
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
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印度氣候分為雨季(6~10月)與旱季(3~5月)以及涼季(11~次年2月),冬天時受喜馬拉雅山脈屏障影響,較無寒流或冷高壓南下影響印度。
❿ 南亞面積第二大國
印度
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居世界第七,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
印度主要地理信息:
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僅次於中國;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地處亞歐大陸南部,印度洋以北,東瀕孟加拉灣,西濱阿拉伯海;
2.地形:北部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恆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印度地形以高原為主,德干高原佔印度半島的大部分;
3.河流:恆河—印度的母親河。恆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由西北向東南注入孟加拉灣;
4.氣候:地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降水的變化主要受到季風的影響,由於受季風的影響,年降水量極不穩定,水旱災害頻繁,
5.氣候特徵:全年高溫,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旱季盛行東北風,雨季盛行西南風(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風,降水多,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東北季風,乾旱少雨,為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