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和印度的邊境爭端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針對印度媒體關於中印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對峙(外交詞彙稱「相持」)的報道,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迅速做出了回應。類似事件不是第一次發生,在中印邊界劃定之前也還會可能再次發生。中印邊界爭議顯然已經成為維護中印邊境地區和平穩定的潛在威脅,也對兩國之間發展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構成挑戰。
但相比於以前類似對峙事件,這次邊境對峙事件有所不同,釋放出一些危險信號。一是這次印軍越境是在雙方有共識的無爭議邊界地段。按中國外交部說法,印度越境的中印邊界錫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並由印度政府多次以書面形式確認。印度違反條約和共識,既違反了印度承擔的條約義務,也破壞了國際法上的「禁止反言(estoppel)」原則。
Ⅱ 印度越境19天中國軍隊在做什麼
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並與中方邊防部隊發生相持。
據印度媒體報道稱,「印中陷入1962年以來時間最長的對峙」,雙方都已增兵,印軍士兵「槍口朝下,進入非戰斗模式」,而中國開始在邊境地區測試戰斗坦克。
甚至有印度媒體援引印度陸軍參謀長的話號稱,印度在為「2.5線戰爭」做准備,並聲稱「2017年的印度已經和1962年不一樣了」。
印度提出的「2.5線戰爭」,提法來源於1960年代冷戰時期的美國。當時美國擔心蘇聯和中國在歐亞的威脅,提出要「在歐洲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同時在亞洲應對一場大規模戰爭,在世界其他地區應對一場小規模地區沖突」(1+1+0.5)。印度陸軍參謀長所說的「2.5線戰爭」,意思是印度隨時准備應對同時與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的戰爭,以及印度國內的安全威脅。中國和巴基斯坦是兩線,國內是0.5線。
至於1962,那一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的結局是「慘敗」。
Ⅲ 印度軍隊越境挑釁背後動機為何對亞太局勢帶來怎樣影響
(以下純屬個人觀點)
這個問題我認為要從多方面來看。
第一,是歷史原因。我們知道,中國和印度之間曾在1962年爆發過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對於中印雙方乃至整個亞洲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從戰爭結果上來看,雖然現在對於誰是最終的勝利者仍有爭議,但中國在戰爭中佔了比較大的優勢且戰績相當不錯這個事實是不爭的,PLA(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的保衛了國土。而印度方面盡管付出了較大代價,但卻沒有侵佔到我們一絲土地,他們也是一直堵著一口氣的,這是人之常情,輸了都想報仇。
第二,是利益因素。我們知道一個國家所有的動作,都是為了自身的利益。從地圖上觀察,不難發現洞朗地區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地處中國·印度·不丹三國的交界處,而這里,我們要引入不丹這個國家。歷史上,不丹曾是我國西藏統治的地區之一,在印度獨立以後,一直對不丹有無形的「統治」,不丹在經濟、軍事上高度依賴印度,而不丹非常靠近印度的咽喉西里古里走廊,無論對中國還是印度,不丹都是一個重要的國家,隨著21世紀的到來,不丹意識到這種高度依賴印度的情況,隨時會導致不丹如錫金邦一樣被印度所吞並,所以不丹近年來積極尋求與中國建交等。而中國此次在洞朗地區修路,有利於中國與不丹的關系發展,以及邊境地區的武裝力量快速投送,這對印度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印度才會如此反對中國的修路計劃。
第三,就是不排除有他國摻和進來的嫌疑。我們知道,近幾年來,印度與美國爸爸的關系逐漸升溫,印度將美國當做幫助印度建設的搖錢樹,美國將印度作為在亞太地區牽制中國的有力工具,我們不能排除西方國家沒有摻和進來的可能。(美國爸爸和他的一眾小弟最喜歡搞這些了(滑稽))
對於亞太局勢的影響。我個人認為,這場對峙最終不會演變成人們所擔心的戰爭。因為現在如果爆發一場中印戰爭,對中印雙方都沒有什麼好處。現在已不是1962年,打仗的方式與技術已天差地別,在這種現代戰爭的情況下,兩個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打一仗其實並不是什麼好事,人家西方發達國家還在一旁偷笑著呢。我認為,中國最近一兩周的所謂的大規模軍事調動,無非是因為中國建軍90周年和對印方的施壓,而非真的想要打仗。而印度方面應該也很清楚,現在的中國不比1962年的中國,並不是想打就能打的,我想印度不會亂來的,這個事件,再過個幾周應該就會平息,而中印雙方也會自然退軍。這個事件其實並沒有對亞太局勢產生什麼實質性的影響。
打字不易,求採納。QAQ
Ⅳ 印度屯兵越境不料後院起火,中國「暗度陳倉」盡顯大國風范
印度內亂
看到這里,筆者也不免拍手叫好,中國下的這盤棋終於「活」了!或許有網友不知道,中國在印度東邊同樣「安插」一枚絕妙的棋子——那就是孟加拉國。
Ⅳ 印度越境中國有沒有對印度採取措施
當然採取了,否則為什麼印度人退了回去?
Ⅵ 印度軍隊越境挑釁背後動機為何對亞太局勢帶來怎樣影響
印軍越境,其目的有三個:一是阻撓中國修路;二是想乘機撈點好處;三是配合美國,在西線牽制中國,美國在東線(東北亞、朝鮮半島)聯動,讓中國處於兩線作戰,美國有可能對朝鮮動武。
由於印度實力無法與中國抗衡,冒然越境,處於騎虎難下的處境。加上聯合國、東盟不敢插手,美國遲遲畏縮不前,反倒三十萬大軍被中國五萬人馬,牽制在中印邊境的中線段,進不得,退不得。曾謀求與中國談判,遭到中國政府拒絕。
印度面臨三個抉擇:撤軍、被俘、全殲。中國在八月份可修好公路,達成既定的目標與事實。九月初,印度不撤軍,九月中旬,鐵定要用武力解決。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美國畏縮,造成印度的被動,有跡象表明,印度被美國賣了。以印度的軍事實力,中國要揍它,支撐不了一個星期。十月份高原地區寒冷降臨,因此,戰爭會在幾天內解決。對東南亞局勢不會受到影響,速戰速決。
Ⅶ 印度為什麼越境的最新相關信息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牽扯多個方面的因素。1、印度艦艇技術來源問題。印度艦艇的相關技術主要來自兩個方向,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歐洲,俄羅斯的比重大一些,這個從印度軍艦的設計理念和搭載設備上就可以看出來。蘇/俄艦艇長期以來都不能很好地處理艦艇設備雜亂的問題,尤其在現代艦艇向隱身化發展的大背景下,仍然沒能推出一些具備良好隱身性能的艦艇,幾種所謂的隱身護衛艦其實都有明顯的問題,包括「塔爾瓦」級護衛艦,所以印度一脈相承下來,自然也沒有辦法一下就處理好相關的問題。2、印度艦艇技術水平問題。印度在軍艦的設計和建造上是比較缺少技術實力的,印度自行設計和建造的驅逐艦,在「加爾各答」級之前就是「德里」級,那是印度第一種自行開發建造的大型水面艦艇,全艦完全就是蘇聯艦艇的風格。「加爾各答」級是印度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二種驅逐艦,不可能一下子就有很大的技術突破,所以還不能擺脫蘇/俄艦艇風格的影響。3、中國艦艇技術水平。中國海軍艦艇技術也很受蘇/俄艦艇風格的影響,直到052型驅逐艦才算是有了很大改觀,出現了西方式的風格,開始脫離蘇/俄的風格,經過052B、052C、052D、054、056等各型驅護艦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中國特色的艦艇設計風格,可以說是在已有技術水平上吸取了西方和蘇俄兩種風格的優點,整體技術水平已經遠高於印度了。這主要是由於中國海軍的艦艇基本都是自行設計建造,雖然不算世界先進,但畢竟一直在發展,積累下來的技術和經驗還是不少的。4、具體艦艇型號的問題。「加爾各答」級和052C型驅逐艦都是上世紀末定型並開始建造的,所以技術背景並沒有很大差別,從兩者的整體布局上看,區別也是比較有限的,集中在以下幾點:(1)4面相控陣雷達的布置,「加爾各答」級選擇一體化桅桿頂部,052C型選擇艦橋四角,這是最大的區別;(2)「加爾各答」級有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052C型沒有;(3)「加爾各答」級有3種導彈垂直發射裝置,052C型有1種垂直發射裝置和1種傾斜發射裝置;(4)「加爾各答」級有兩座煙囪,052C型有一座;(5)電子設備比較復雜,就不比較了。其實「加爾各答」級外形的雜亂完全是設計理念造成的,盲目追求高大全,最後是個四不像。052C型沒有反潛火箭深彈發射器,導彈也比較簡單,一種防空彈,一種反艦彈,各自有一種發射裝置,而且動力系統的選擇和布置上也顯然更合理,一座煙囪就夠了,而「加爾各答」級最大的問題就是3種不同的垂直發射裝置和2座煙囪,嚴重影響了艦艇的整體布局,所以才會出現外形不整潔的感覺。德國「薩克森」級護衛艦也使用了一體化桅桿,但遠比「加爾各答」級整潔,高下立辨。至於052D型,那是052C的改進型,只會更好,所以就不比了。
Ⅷ 對於印度多次越界,中國不採取措施的原因是什麼
我方始終奉承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來解決國際爭端,我們對待印度的越界行為的警告這是我國從國際和平和地區局勢穩定方面所考慮的。
Ⅸ 為何不對越境的印度邊防部隊進行扣留,把那幾百號人全部扣下來關進牢房(判個5年的刑期)
因為人家手中拿的也是槍,不是燒火棍。你要跟人比人多,他們那邊境上駐扎了三個山地師,地形交通又好過我們,調動部隊比我們快,空投部隊的話他們的c130比我們多且比我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