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2020年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是多少
2020年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接近400億美元,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
報道稱,根據印度商務部的臨時數據,中印之間的雙邊貿易額2020年達到777億美元。盡管這一數字低於2019年的貿易額——855億美元,但這足以使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商業夥伴。疫情暴發後,由於對商品的需求低迷,印度與美國2020年雙邊貿易額為759億美元。
印度自中國的進口總額為587億美元,超過其從美國和阿聯酋進口的總和,兩國分別是印度第二大和第三大貿易夥伴。
(1)印度跟中國現在什麼情況擴展閱讀
印度開始放開對於中國投資的審批
近日,印度方面似乎開始放開對於中國投資的審批。英國路透社2月22日獨家爆料稱,印度政府和行業消息人士透露,隨著中印邊境緊張局勢趨緩,印度將批准來自中國的45項投資提案,其中可能包括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的投資提案。
2月20日,中印兩軍在莫爾多/楚舒勒會晤點中方一側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雙方對前期班公湖地區一線兵力實現脫離接觸給予積極評價,認為這是一個重要進展,為解決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地區其他問題提供了基礎。雙方就西段實控線地區其他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雙方同意遵照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繼續保持溝通對話,穩控現地局勢,穩步有序達成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
Ⅱ 2022年印度人口和中國人口對比(印度2022年人口數據)
昨天突然有很多媒體報道一個消息,
根據動態印度人口時鍾預測,截至2022年3月6日上午7點41分10秒,印度現在的人口已經達到了1,415,710,452人
。
而根據我國
國家統計局
最新發布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數據顯示,
截至2021年末,全國人口14.126億人
,比上年末增加48萬人。
這意味著按照人口時鍾預測,目前印度的人口已經比中國人口多出310萬左右,印度正式取代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我們來看一下這個人口時鍾預測的人口數據真實性有多大。
首先大家要弄清楚,印度14.15億人口並不是官方公布的數據,目前通過查詢
聯合國
以及印度相關官方網站,我們並沒有看到有關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4.15億的相關數據。
那印度人口已經達到14.15億,這個數據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這個數據源於國外一個網站,這個網站有一個頁面叫做梅丁迪亞?計算器?健康時鍾?印度動態人口時鍾,這人口時鍾每一秒更新一次。
這個動態人口時鍾預測方法很簡單,就是用印度的
人口出生率
減去人口死亡率得到一個自然增長率,然後轉化成每一秒鍾的新增人口數量之後進行推算,所以這個數據得出的結果會有很大的誤差。
從實際情況來看,印度的人口目前其實並沒有達到14.15億。
根據國際上一些統計機構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份,印度的總人口數量大約是13.55億。
另外從2017年到2020年,印度每年新增的人口大約是1,600萬,1500萬,1300萬,1400萬,年均凈增人口大概是1450萬人左右。
據此推算,截止至2022年3月份,印度的總人口數量應該達到13.7億元左右,這個才是比較真實的。
所以從實際情況來看,印度目前並沒有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仍然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另外大家在提到中國人口的時候,很容易忽略一個數據,那就是港澳台的人口,
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到的14.126億人口,只包含大陸的人口,如果把台灣、香港、澳門三個地區的人口計算在內,中國真實的總人口數量至少達到14.42萬以上。
這意味著目前中國總人口至少比印度多出7,000萬左右。
不過按照目前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增長率來看,未來幾年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是遲早的事情。
一直以來中國和印度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最近幾年隨著我國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我國每年新增的人口也開始慢慢減少。
最近幾年時間,我國每年凈增的人口都少於1,000萬,其中2021年凈增的人口更是只有48萬。
按這個人口增速計算,2022年凈增人口估計也不會太理想,雖然目前我國已經全面放開三孩,但至於三孩是否能夠帶動人口的增長,一切都是未知數,就像二孩一樣。
所以不排除2022年我國凈增人口有可能維持兩位數的增長,甚至有可能出現負增長,
這意味著未來我國總人口數量會穩定在14.4億人左右。
不過和我國截然不同的是,雖然目前印度的人口數量已經非常龐大,
但是印度國內的人口增長率仍然非常快。
從2018年到2020年,印度每年的人口占增長率大約是12.47‰,11.547‰,9.89‰,10.55‰,平均下來,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達到11.1‰。
按照這個數據來推算,
印度總人口有可能在2024年正式超過中國大陸人口數量,但要超過中國所有地區的總人口數量,估計要等到2026年之後。
這意味著在未來4年之內,中國仍然是全球總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在計算總人口數量的時候,大家不要光想著大陸的人口數量,台灣香港和澳門是中國重要的構成部分,他們的人口數量也是要統計到國內的。
但不管目前中國總人口有多大,未來幾年印度總人口超過中國總人口將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
對於印度來說,較快的人口增長可以持續提供廉價的勞動力,這對於推動印度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幫助。
但是按照目前印度的人口密度,自然資源等相關條件來看,如果印度不採取積極的人口控制措施,過多的人口對他們來說未必見得是一件好事情。
:20492
Ⅲ 從發展水平上看,印度現在相當於中國的哪一年多少年之後會追上中國呢
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但是論現在的國際地位,印度跟中國是沒有可比性的,我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印度只是一個成員國,論軍事更不用提了,印度的軍事裝備都是從其他國家買來的,而我們中國的軍事裝備都是自給自足。按照目前印度經濟下滑的情況來看,他們30年內能趕上中國都還不一定。
綜合來說,雖然印度在醫葯和科技上面有他的領先之處,但是很多方面他還是不如中國的,而且差得很遠,甚至要幾十年以後才能趕上中國現在的水平。
Ⅳ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
先說歷史遺留問題,中印在邊境上存在認知沖突,並且爆發過戰爭。但戰斗過程比較耐人尋味,用網友的話說,就是印度把侵略戰打成了首都保衛戰。
第二,民族情感不和。這是因為上述第一條的衍生,有分歧,還打輸了,肯定不服,不滿,他們的執政者也都會朝這方面宣傳引導。
第三,國際局勢,這個牽扯到全球幾大陣營,雖然中印雙方存在一定合作面,但總體上說,印度是親美派。
Ⅳ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現在怎麼樣
中國和印度關系不好,兩國發生有過戰爭,又有領土爭端,關系自然不好,印度一直在追趕中國!
Ⅵ 印度與中國關系現狀2022
當前,中印關系的領域更加寬廣,不同領域之間的聯動關系也更加密切。1988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對中國進行了歷史性訪問,中印雙方同意通過和平友好方式協商解決邊界爭端,同時積極發展其他方面的關系。從那以後,是否解決邊界爭端不再是中印關系發展的前提條件。
從客觀上看,當前中印關系已經與1988年大為不同,雙方的邊境管控能力都顯著上升,兩軍從在邊界地區的時空錯位式管控加偶然相遇,轉變成同時空管控加常態化相遇。中印的經貿關系也更加密切,中國成為印度的最大貿易夥伴。另外,中印兩國還歷史性地在海上相遇,兩國同時追求海洋大國身份,使得兩國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互動日益頻繁。這些都使得低水平時代的1988年原則變得難以為繼。
一個領域的中印關繫上升到一定高度,一定會對其他領域產生影響。中印關系從幾根相互孤立的支柱,變成一座由不同支柱相互支撐、相互影響的大廈。這種新形態的中印關系,在不同領域之間將更加具有聯動性,但也將更加具有穩定性。2022年3月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談及中印關系,他表示,兩國應「彼此做相互成就的夥伴,不當相互消耗的對手」。(攝影/新華社記者金立旺)中印兩國是搬不走的鄰居,兩個強大的鄰居之間不競爭是不可能的,也不符合最基本的政治規律。但是,中印兩國僅僅是國際體系中兩個較大的行為體,還沒有進行全球性戰略競爭的能力,仍然有比雙邊戰略競爭更加重要的戰略利益和發展目標。因此,中印兩國都有迫切的需求,去改善當前的兩國關系。
Ⅶ 印度現有的人口情況如何與中國相比怎麼樣
現在有很多發達國家的人口都出現了負增長的趨勢,像是韓國,日本和俄羅斯這些國家都是鼓勵生育的,但是人們的生育意願普遍不高。像德國,英國,法國,美國這些國家也是因為人口太少,所以想要通過別的國家移民來增加勞動力的。但是因為外來人口太多,所以就很容易產生種族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對國家秩序穩定非常的不利。
所以這些孩子從小就沒有辦法得到高等的教育,也沒有辦法去過更好的生活,他們長大之後依然會過上這樣窮困潦倒的生活。這樣的人口質量是不高的,所以對於印度的發展也沒有任何的意義。中國的人口雖然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現在中國的很多政策都是針對於教育的,所以現在的孩子出生就可以得到非常優良的教育,也能夠得到很好的保障措施。所以中國雖人口也很多,但是基本上都在可以控制的范圍之內。
Ⅷ 中國和印度關系怎麼樣
中印尚有領土爭端
又同為發展中大國
民族、文化也截然不同
曾今有交戰歷史
貿易摩擦不斷
中國和印度的宿敵巴基斯坦關系非常好
印度親美 是美國亞洲戰略包圍中國的棋子
綜上所述:中印關系很扯淡
Ⅸ 印度和中國現在的關系是怎樣的形勢
印度和中國各有優勢吧。印度的優勢在於,其勞動力具有很強的英語語言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業精神,在全球服務領域和高價值行業(如軟體、制葯和電信業等)表現超群。但是,到2010年,印度新進入就業市場的人口為8300萬,更有甚者,其基礎設施極為落後亦是眾所周知,印度渴望效仿中國的成功經驗,構建製造業能力,以確保可持續長期的發展。 中國發展和改革的進程比印度早開始13年,其經濟增長愈加具有調控性,不僅牢牢地依靠製造業低成本的產品出口,更得益於創紀錄的外商直接投資(FDI),2004年,中國吸收的外資達到610億美元。然而,中國現在已經意識到,需要超越製造業領域,轉移到附加值更高的商業領域。中國不斷努力學習印度先進的服務業以及吸引具有全球競爭力、講英語的大學以上學歷的畢業生。所以我認為目前為止中國和印度的關系不至於這么僵化
Ⅹ 印度為什麼老跟中國過不去
一直以來,印度就把中國當作競爭對手,兩國十分相似,同樣都是文明古國、同樣在亞洲大陸、同樣都人口密集、且同樣都是發展中國家。於是印度總覺得中國能做到的他也一定能,但事實上,印度的發展遠遠不及中國。
而且印度正受到西方國家操縱加入「反華游戲」,諸如美國領導的「印太戰略和四方安全對話」,印度已經成為西方國家堅持不懈、咄咄逼人、陰險狡詐的政策的一個目標。
中國不計前嫌伸出援手
印度政府在疫情初期拒絕了中國的幫助,認為憑借著本國的國力可以安全帶度過這次疫情,但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像印度所想的那樣發展,疫情大規模爆發,單單憑借印度現在的醫療資源已經無法應對現在的局勢。面對印度疫情緊張、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中國也展現了大國的風度,雖然此前與印度有很多不愉快,但是面對疫情,中國還是選擇了以大局為重。
可就在這個關鍵時刻,印度媒體卻在背後下 「黑手」,試圖給中國抹黑。印度向中國購買制氧機的時候,印度媒體宣稱中國存在故意哄抬物價的情況,事實上的情況卻是,印度本土的一家公司從中國買來的制氧機故意抬高價格,賣給當地的患者。
不僅如此,印度的某些媒體還對中國生產的制氧機進行抹黑,並找出所謂的證據證明其真實性,但中國製造的制氧機在歐美的市場上得到了認可,並不存在印度所說的出現質量不過關的情況。所以,印度媒體口中的「真相」,外界自然也能分得出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