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婦女的地位和處境
婦女的平等權利地位,但由於歧視婦女的觀念早就被宗教化並一直延續至今,它已成為印度人民的一種基本價值觀念,不會被輕易改變。
首先是在對家庭財產的繼承和擁有上,印度婦女仍然極難以與男於同樣的方式得到、持有和處置財產。女兒出嫁時,父母多以珠寶首飾相送,田地、房舍及各種產業則由兒於繼承。社會學家MartyChen在對鄉村寡婦的考察中發現,在擁有土地的家庭中,僅有13%是作為女兒繼承的;而盡管有51%是作為寡婦繼承了土地,但他們那一份通常是由兒子控制。夫妻雙方對於女的監護權也不平等、1990年的「監護人及養護法」規定父親的權利是首要的,除非父親被發現不適於行使其權利,其他人不得被指派行使該項權利。
在當今印度社會,包辦婚姻仍佔多數,自由戀愛的較少,且在一些地區還將自由戀愛者私刑處死。在1997年4月到7月之間,《印度時報》便先後報道了3起青年男女因自由戀愛而導致5人遭私刑處死、1人被以拐騙罪要求警方拘留的事件,並評論說:「這反映出在這個國家很大一部分地區,個人選擇和自由的餘地很小,尤其是對婦女而言。」
在印度,千百年通過生子來完成宗教禮儀和傳續家系的重男輕女的思想使得大量的女嬰在未出生或剛出生時就被殺死。自從檢查胎兒疾患或缺陷的醫學手段於70年代引入印度,很快便成為一些人鑒定胎兒性別以決定是否妊娠的途徑。1999年9月l日《覺醒日報》在《還有無公理》一文中說,中央邦、北方邦、比哈爾邦和古吉拉特邦的農村如今盛行一種新的習俗,婦女們在妊娠期間紛紛去做腹部超聲檢查,以確定胎兒的性別,確定是女兒之後便自行墮胎,還常常有因墮胎導致自身死亡的事例。
印度教對婦女的看法總的說來是歧視的。正統的印度教都認為,婦女天生比男人低劣,並且從神學的角度對此加以解釋。印度教的三大教派之一的濕婆教派崇拜男性生殖力,認為「林伽」(男根,此為濕婆派崇拜的濕婆大神最基本的一個形象)代表著生命,具有創造萬物的超自然神力,是宇宙之源和最高力量的象徵。根據一則印度教神話,女人是濕婆採取「半女化」的方式產生的。女人在這里乃是通過男性自身的分化才出現的。具有高深的哲學理論基礎、自中世紀來在印度一直佔主導地位的商揭羅派,也是從男性原則來解釋世界,其學說中充滿了對女性的貶低。
B. 印度女性地位現狀是怎麼樣的
在封建時代,很多國家都盛行男尊女卑的傳統。男人的地位高於女性,並非是我國古代特有的,在我國的鄰國印度那裡同樣能找得到。
不但如此,印度男尊女卑的程度還遠遠勝過中國。即便是到了今天,這種觀念依舊沒什麼根本性的改變,以至於在印度對一個人最惡毒的詛咒就是:「但願你生個女兒」。
男尊女卑的思想,曾經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盛行,古代的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過在新中國建立後,女性也頂半邊天的口號不斷響起,女性在中國的地位不斷上升,到了近些年更是達到了甚至超過男性的地步。
而同樣是文明古國的印度,則將男尊女卑的傳統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即便是到了今天,也沒有絲毫的改變。個人認為,印度女性的地位始終得不到改善,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宗教原因。印度的國教是印度教,在全世界擁有10多億信徒,其中主要是印度人,與佛教提倡的的眾生平等理念不同,印度教宣揚世襲等級制度,把種姓制度作為核心。
不僅如此,印度教認為世界以四個時代為一周期,在《摩訶婆羅多》的最後,寫明了人類現存的這個時期女人的權利要歸於男人,所以在地位上也要低於男人。
二.歷史原因。對於熟悉印度歷史的人來說,想要完整的將印度歷史理順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因為印度的歷史實在是太混亂了。在歷史上,印度曾經被很多國家和民族入侵並征服,比如波斯人,月氏人,蒙古人,白匈奴人,突厥人,阿富汗人等等。
巧合的是,這些國家和民族基本都實行的男尊女卑政策,當印度被攻佔後,這些當權者自然也會在印度建立國家並推行男尊女卑的觀念。所以經過長期的,多個不同民族的洗禮,男尊女卑的觀念被深深植入到了每一個印度人心中。
三.農業原因。印度和中國一樣,都是農業大國,甚至在耕地面積上還要超過中國。在古代的農業社會,男性的重要程度要超過女性,因為男性更適合農業生產,更有力量,世界上很多文明都是因此從母系社會轉變為父系社會的,印度也不例外。
四.教育原因。印度女孩從小就被教育成男人的附屬品,特別是在印度農村地區更為嚴重。又因為印度女人地位的低下,使得她們難以接受高等教育,甚至連最基本的教育權利都無法得到滿足。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下,印度的女性很難形成改變現狀的思想,更別說挑戰男性權威了。對於很多印度女性來說,她們更希望的是能夠嫁個好男人。
總的來說,印度女性地位低於男性,已經成為了印度文化的一部分,想要改變這種社會共識,是非常困難的。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明智的印度女性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並積極投身於女權解放運動,希望在她們的努力下,印度女性的地位能盡早有所提升吧。
C. 在印度,女性的地位究竟如何
女性地位一直是我們探討也是一直在追求自由的一項東西,最近幾年來由於國民素質且思想的提高,我們國家女性地位是肉眼可見的提高,但是仍有我們需要努力的地方,並且現在還有些國家女性地位並不是很高。有人就會問在印度,女性的地位究竟如何?答案是低下的,在印度來說女性地位是很低下的,並且到現在也只有一點的變化,但是變化並不是很大。還有很多的女性地位低下的表現,但是具體的我們可以通過新聞或是查閱一些資料了解。所以我們也有慶幸我們生活在一個相對來說開明的國家,並且我們可以擁有相對的選擇權及自由權。
D. 印度女性的地位非常低,那麼當地的「打男人節」又是如何誕生的
印度是一個宗教大國,什麼都會跟神靈扯上關系,我們說的這個打男人節,其實上也是源於宗教的神話傳說,傳說印度一個地方的王到一個叫巴爾薩的地方嘲笑捉弄自己的妻子以及妻子的閨蜜,引起當地女性朋友的強烈不滿,忍無可忍,他們用棍棒開始反擊,最後把這個男人趕走了,於是就有了打男人節。
所以我覺得這一個打男人節,是女性對於自身境地的一種有聲的反抗,同時也是對於追求女性權利的一種吶喊,更是對於追求平等夫妻關系,家庭關系的一種強烈的渴望。女性也有資格去追求平等,自由,幸福,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印度人也應該沖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影響,多關注一些女性的聲音,否則印度的犯罪率,貧窮和臟亂只會持續下去,永遠得不到發展。
E. 印度女性的地位怎麼樣
印度的女性好像地位比其他的國家都要低吧?在之前各國女性勞動參與率的調查結果看出來,印度只有26.97%,是墊底排名。 為了保持種姓的血統純正,印度社會上允許童婚、並且鼓勵或強制要求寡婦殉葬。這是女性殉葬啊!現在居然還存在在其他國家。
不過現在,經濟飛速發展,印度女性受教育程度也相應提高了許多,希望他們自我意識逐漸覺醒和成長,不用再忍受愚昧,用努力與堅持贏回社會的尊重和應有的地位。
F. 印度女性地位為什麼這么低
印度女性在未出生時,她的悲慘命運早已註定。對於印度人來說,兒子就是金錢。如果第一胎生了女兒,如果家庭條件還可以,她就有希望活下來,第二胎還是女孩的話,活下來的機會就減小了;如果第三胎還是女孩的話,她幾乎沒有希望活下來了,只能指望神明保佑吧。
印度人認為生女孩最倒霉,女嬰一生下來,個別父母就將其勒死,或將其淹死於水中,甚至燒盆開水,將女嬰活活溺死於開水中,這樣做在他們看來很正常,女孩子嘛,又不值錢。
對於小嬰兒來說,投胎到印度做女人絕對是最差的選擇。
印度自古就重男輕女,男人結婚必須要女方足夠的嫁妝,隨著經濟的發展,嫁妝也水漲船高,婚禮也越來越高檔。這些費用都是女方承擔的,所以窮人家的女孩很難嫁出去,一般家庭最怕養女兒了。而兒子則不同了,養大後,結婚不用出一分錢,還平白無故拿女方高額的嫁妝。
因此,印度人一旦家裡生了一個女兒,就要為女兒籌集一大筆錢,若添了一個兒子,那就是多了一個發財機會。這種重男輕女的習俗影響了印度人的生育觀。生不出兒子誓不罷休,這也是印度人口猛增的原因之一。沒有錢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兒的。所以女孩子生下來就被看做是一種負債,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地位。
每年都有很多適婚女性因為嫁妝達不到男方的要求而遭到傷害。有時女方先嫁過去,因為家境變化付不出彩禮了,男方有時就會殺妻。更可惡的是,在印度,計劃好的殺妻一般都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女方也因為沒給嫁妝不去告男方。所以印度家暴現象非常常見。
一般來說,嫁妝的多少決定了女性婚後能否有點地位,會不會被男人毒打。
印度男人他們還可以隨時休掉自己的妻子。他們很有艷福,一個人能娶三四個老婆。印度男人在娶老婆的時候,不僅能夠得到一大筆財產,同時也得到了一個奴隸。以前的印度也會發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放火燒死,或者殺死,以便能夠不斷再娶老婆,再得財產的事情。而女人則要在男人死去的時候陪葬。這個習俗甚至十年前還發生在印度的一些偏遠地方。
除了繁重的嫁妝,印度女性還肩負著多多生兒子的任務,印度女性一般十八九就結婚了,過多的生育早就將她們摧殘,到三十歲左右,她們早已沒有了年輕女人的模樣,臃腫的身材,黯淡的臉色,徹底淪為男人的奴隸。
印度女孩如同早早開放的花朵,綻放出最絢麗的色彩,隨後又早早地凋謝,令人痛惜不已!
更可恨的是,女方雖然配送那麼多的嫁妝,印度男人在婚後也是可以不工作的,很多繁重的工作交給女性去干,他們負責收錢喝茶享樂;甚至有的男人出租自己的妻子賺錢,而妻子根本沒辦法反抗,只有服從丈夫的一切安排。
工地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女性在做,印度女人不但負責出錢把自己嫁出去,還得當個生育機器,必須生出兒子,不生孩子的時候,還要去工作養活男人及孩子們。
相對比我國而言,中國女性的地位就高的多,雖然某些地方還有大男子主義,但基本做到了男女平等,女性有選擇的權利,不用依附男人,更不用去養活男人。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但透過表面,我們看到印度社會,對於女性的殘害,真的是觸目驚心,令人憤慨,在現代文明社會,還存在如此嚴重的不平等現象,印度真的很差勁
G. 在印度,為何女性的地位這么低,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印度女性地位地下原因很多,主要有幾點:
1.印度是農耕大國,又處熱帶,女孩發育早生育期也早,各家都不缺人口,但農耕地是有限的,一家7,8個孩子但是土地有限的話,女孩的劣勢就很明顯。這點與游牧民族不同,處於溫帶和寒帶,經常遷徙的游牧民族出生率一直不高,所以女性通常被視作寶貴的財產,尤其是多生育女性備受尊敬,
2.種姓制度導致女性擇偶面窄,種姓制度使得男子可以選擇比自己種姓低的女子為妻,但女子則只能選擇比自己種姓高或者相同的男子,這就和「剩女」是一回事。她們想將就家裡也不允許,所以同種姓內,女性擇偶及其有限,求著嫁女兒是印度父親們常見的問題。
3.嫁妝制度,不同於中國人「抬頭嫁女兒,低頭娶媳婦」的風俗,印度正好相反,男人一輩子重大責任中有嫁女兒這項,是被寫進宗教法典的,如果他不能把女兒嫁出去,他就失責,這也是印度父親們經常傾家盪產也要給女兒做陪嫁的原因,也是一個很令人深思的惡性循環。
H. 關於印度女性地位 急急
印度傳統文化對女性有諸多限制,延續到今天,這些習俗還是處處為難著女性、侵犯她們的尊嚴、貶低她們的價值、限制她們的自我發展。以下提出幾項與印度女性有直接關系的切身問題,從國家和社會對待女性的態度和方法來探討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
(一)女性與婚姻
殉葬(Sati ) 是印度的傳統風俗。婦女在自己丈夫的葬禮上自行殉葬,她們在丈夫的遺體被焚燒時,坐在火葬堆里,讓自己也一並被焚燒直到死去。殉葬被看作是婦德中極高尚的行為。印度人相信一個殉葬的婦女將能夠升上天堂,並可以因此而為墜入地獄里的祖先們贖罪。人們會把一些殉葬的婦女供奉為女神,也會建寺廟來紀念她。
殉葬的習俗是出自吠陀時代的印度宗教經典和神話 ,之後逐漸在民間被實行。最早的殉葬行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一個王妃為拉蔚威瑪(Raviverma)殉葬。印度的英雄石碑(Maha-sati)上刻劃著婦女殉葬的事跡,期中多數說明婦女是因為對丈夫有強烈而無法割捨的感情而殉葬,希望死後仍在一起 。西方殖民統治者也曾經多次目睹殉葬的過程,留下了詳細的記載。
這種不人道的習俗在1829年被英殖民政府禁止。但是在一些偏遠的鄉村裡偶爾還會出現一、兩例殉葬事件。殉葬的事件實際上不多,一旦發生,總會引起強烈關注。1987年曾有一次轟動全印度的殉葬事件。最近一次是於2002年,發生在瑪迪雅玻拉德詩邦 (Madhya Pradesh) ,一個65歲寡婦的殉葬。這證明僅有法律的規定還是不足以遏制根植在人們心中的這種古老作風。
撇開古老的傳統因素,現代的殉葬是由各種不同的原因引起。印度的寡婦地位非常低下,她們被認為是不吉祥的人,失去丈夫被視為一種羞辱。一些地方會讓寡婦剃去頭發、只穿素色衣服,還禁止她們配戴首飾和頭花。以上的諸多限制使得她們極少會再婚。也正是因為丈夫死去後她們必須面對社會異樣的眼光,過著痛苦的生活,所以,一些寡婦寧可選擇死亡也不願意活下來受更多的苦。這種情況下的殉葬是自願的。
印度的一些地區的女性可以與夫家的男性親屬共同繼承丈夫的財產 ,但是這種看似對女性有利的習俗反而把女性逼上絕路。更多時候,利慾熏心的人們以傳統美德的名義把寡婦逼著殉葬,以便能佔有更多的財產。因此一些寡婦是受到夫家的迫害才被迫殉葬。殉葬事件背後有值得深思的問題。女權運動者普遍認為殉葬是男性強權壓制女性的殘酷手段。盡管殉葬已經被法律明文禁止,在偏僻的鄉村裡還存在著古老的迷信。
在印度,女孩一般都很早結婚。印度教經典主張女孩在8到12歲時候結婚。父母也願意盡早讓女兒嫁出去,期中的好處之一就是不必准備太多的嫁妝。如果女兒的年齡較大,出嫁時候就必須帶上更多的嫁妝。甘地當年在印度各邦巡迴考察時沒有發現任何13歲以上的女孩是未婚的,童婚的情況曾讓他震驚不已。童婚制度也連帶造成了許多年輕的寡婦活在痛苦中,她們被輕視、孤立,從此沒有再婚。甘地決心推翻這種制度,他鼓勵男人拋開成見,與年輕的寡婦結婚,並呼籲廢除童婚 。
與婚姻有密切關系的還有嫁妝問題。1980年代,印度發生了一連串新婚婦女神秘地在廚房爆炸中喪生的事件,經過調查,發現多數是由於夫家不滿意新婦帶來的嫁妝而把她殺死。在印度,父母必須為女兒准備嫁妝,嫁妝的豐厚與否往往決定了新娘往後在夫家的命運。焚燒事件中也有部分家庭窮困的女性因為嫁妝太少,不堪受夫家的凌辱而引火自焚。
I. 印度女人的社會地位如何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難是從胎里就開始的,許多母親懷孕後都到醫院進行胎兒性別測定。在一個家庭里,如果第一胎是女兒,她還有活下來的希望,第二胎的機會就小了,第三胎生存的希望就十分渺茫。
在印度,一般而言,嫁妝是來自女方父母的禮物,也是婚後生活的必用品。雖然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嫁妝習俗,但印度高額的嫁妝使婚姻如同買賣,年輕的男子根據自身條件要求不同檔次的嫁妝,彷彿成了貼上標簽的商品。印度人送女兒出嫁,要准備一大筆錢作彩禮送給男方。送的禮越多,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
據統計,每年約有9000名印度婦女因為嫁妝達不到婆家的要求而喪命,更多人致殘或身體留下永久的傷害。進入21世紀以來,嫁妝命案發案率仍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長,而婚姻不幸的家庭中,75%的婚姻問題與嫁妝直接相關。婦女地位低下,是嫁妝問題存在的根源。
從古至今,印度女性地位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受到各種宗教和有宗教性質的法典影響。摩奴法典時代印度教對印度婦女地位的影響極大,。《摩奴法典》是印度教法中最有權威的一部法典。印度教對印度女性地位的影響,從《摩奴法典》和其不斷強化的種姓制度中集中體現出來。進入《摩奴法典》時代後,女神的那種災難性特徵演化成女性的本質是邪惡的這一主題,摩奴指出,誘使男人墮落,是女性的天性……因為慾望的力量十分強大,它甚至可以統治最賢能的人。正是基於這種對於女性的認識,在摩奴法典時代,印度女性地位十分卑微低下。在《摩奴法典》中婦女基本上沒有權利可言。
莫卧兒王朝建立後,伊斯蘭化初步完成,穆斯林為了達到長期統治印度的目的,同化印度教徒,甚至想同印度教寡婦結婚,遭到了印度教徒的強烈反對。為此印度教徒對婚姻給予了更多的限制並實行童婚,降低女性的結婚年齡,婚齡甚至下降到8~9歲。為了避免同穆斯林發生聯系,杜絕與穆斯林接觸、結婚的可能性,高級和中級種姓的女性開始戴面罩,並成為一種習俗流行起來,又大力宣傳寡婦為夫殉葬,並把這種做法視為最大的貞節和最高的美德施以宗教和道德色彩,致使殉葬制蔓延開來,為後世帶來了極其惡劣的影響。
總之,印度絕對是一個失衡的社會,在女性問題上沒有良知,底線特別低,針對女性的刑事犯罪率居高不下,而且多數男性都有嚴重的大男子主義傾向。在許多傳統女性心中,男人處在較高的地位,甚至相當於主人;而年輕的女權主義者卻在這個社會遭遇了來自宗教、輿論和男人多方面的壓力,他們的主張往往無效。
J. 印度真實女性地位是什麼
印度不僅有古老的文明,還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為迅速的國家之一,但是古老的文明和經濟的發展並沒有讓婦女的地位和權利得到保障。
現今世界,再沒有哪個國家的女性社會地位能像印度一樣低下了。輪奸、遺棄女嬰、童婚、一夫多妻……幾千年來這些野蠻行徑一直是籠罩在印度女性頭上的陰雲,從未因為時代的進步而煙消雲散。
以父權制為統治思想的雅利安人不斷地與印度融合,使印度母系社會的痕跡被完全抹去,給女性社會地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脅。
吠陀時代後期,婆羅門教日臻成熟,女性受到的壓迫也更加嚴重。婆羅門教制訂了男優女劣的教宗,並且認為女性天性是罪惡的,會導致男性墮落,女性不被允許參加宗教活動,社會地位也一落千丈。
為保持種姓內部血統純潔,社會上允許童婚、鼓勵或強制要求寡婦殉葬。
種姓制度除允許同種姓間通婚外,還允許「順婚」(即允許高級種姓的男子迎娶低級種姓的女子),所以很多有女兒的低種姓家庭為改變社會地位,只能寄希望於與高種姓男子結婚。
宗教是使印度成為男權思想根深蒂固的國家的「元兇」。人類歷史上,男性們為鞏固社會地位,制定了各種規則來禁錮女性。他們剝奪女性受教育的權利,灌輸女性是男性從屬品的思想。
這種方法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有效且「碩果累累」的:古代中國有「三從四德」、「纏足」等陋習;19世紀時的歐洲則產生了符合男性審美的「沙漏型」身體標准,女性為了追求蜂腰豐乳,穿上對內臟傷害極大的緊身胸衣和笨重的裙撐。
這些畸形的社會行為的根本,是女性無力與處於統治階級的男性對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