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雞怎麼來的他是由什麼進化來的
雞的歷史從地球生命起源時開始考察雞的歷史未免多餘,不過考慮雞與人類的關系時,從3.5億年前開始研究還是有意義的——那是人和雞最後的共同祖先生活的年代。那時大家都是爬行動物,在3.1~3.5億年前,哺乳動物的祖先與鳥類和現代爬行動物的祖先逐漸分家了。 然後,在約1.5億年前,鳥類從恐龍中進化出來——由於有近年來中國出土的許多化石為證,鳥類源於恐龍的說法已經被普遍接受了。鳥的祖先屬於恐龍中稱為虛骨龍的一支,可怕的暴龍也是這個家族的成員,真是奇特的親戚關系啊。最早的鳥類是侏羅紀晚期的始祖鳥,它大小如烏鴉,有健全的羽毛,但仍保留了一些明顯的爬蟲特徵。 原雞在約800~900萬年前出現,它們由雞形目鳥類進化而來,目前雞形目成員還有塚雉、松雞、吐綬雞等等。原雞分為幾種,包括紅原雞、灰原雞、綠原雞和錫蘭原雞等。1896年達爾文首次提出,現代家雞是由紅原雞馴化而來,因為紅原雞可與家雞雜交,生出有繁殖力的後代。這一觀點後來被線粒體DNA研究所證實。 考古證據表明,至少在公元前5400年左右,中國人就開始養雞了,這一歷史甚至可能上溯到公元前8000年。不過那時候中國人養的雞跟現代家雞是否相同,我們並不確定。一些科學家認為,現代家雞源於印度河流域的青銅文明哈拉帕文化(公元前2500-2100年),後來傳到地中海一帶。古希臘人說雞是波斯來的,這大抵與「米是商店來的」相似,所指的是貨物來源而不是雞的發源地。
❷ 印度人不吃豬肉,也不吃牛肉,連魚肉都很挑,那麼印度人吃什麼肉
印度的的奇特之處:有時候法律法規沒法懲戒的事情,卻可以通過宗教來處理,「與眾不同」的印度的營養搭配,一樣也有著嚴格的「忌諱」。印度是全世界受宗教傷害最多的是在我國之一,從出生慢慢就受到了宗教的傷害。從動物的三六九等,到印度人的身份地位,甚至包括從事的職業、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下意識,包括酒煙在印度的不太流行也是這個原因,所以就促進了印度的這一在我國,會造成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印度的除了的人民群眾信仰伊斯蘭教之外,也是有貼近億人民群眾信仰伊斯.蘭教,在他們的信仰里,豬是下等的動物,是污穢的,是不能吃的
許多的歐洲人感覺,牛的身體里居住著神靈,吃牛肉,就是對神靈的忤逆不孝。因此,牛在印度的成為了十分高貴的存在,這種瘤牛在印尼的道路上看花開花落,車遇到了都得禮讓三分。作為一頭牛來講,如果能趕來全世界,最好的歸宿就是在印度的當一頭瘤牛。伊斯蘭教中,明文禁止牛肉是不可以吃的,但牛羊肉、豬肉等,印度的教徒是可以吃的,可是,好多年傳下來的下意識,讓印度的教徒對大型動物的肉,都是並沒有什麼愛好的
❸ 雞百科知識問答
建議參看<禽生產學>
雞的品種簡介
[編輯本段]
雞是人類飼養最普遍的家禽。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後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
原雞是雞形目雉科原雞屬的1種。又名茶花雞。為家雞的始祖,現產於中國的雲南、廣西壯族自治區及海南省。東南亞、印度、馬來半島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等也有分布。原雞體型近似家雞。頭具肉冠,喉側有一對肉垂,是本屬獨具的特徵。雌雄異色。雄性羽色很像家養的公雞,最顯著的差別是頭和頸的羽毛狹長而尖,前面的為深紅色,向後轉為金黃色。這些狹尖的長羽,從頸向後延伸,覆於背的前部,比家雞更為華麗。尾羽和尾上覆羽均黑,並具金屬綠色反光,羽基白色,飛時特別明顯。雌性與家養的母雞相似,體形較雄性小,尾亦較短。頭和頸項黑褐綴紅;頸羽亦特長,軸部黑褐而具金黃色羽緣。棲於熱帶和亞熱帶山區的密林中,常至林緣的田野間覓食植物種子、嫩芽、穀物等,兼吃蟲類及其他小形動物。巢營於地面稍凹隱處,鋪以落葉和雜草等。在雲南南部2月開始產卵,3~5月為高潮期,有的持續到10月。
雉雞是雞形目雉科雉屬的1種。又名野雞,山雞,雉,環頸雉,項圈野雞。在中國,除青藏高原的大部分以外,分布遍於全國。體長90~100厘米米。雄鳥羽色華麗。在華東所見的雉雞,頭頂黃銅色,兩側有白色眉紋。頦、喉、後頸均黑,有金屬反光。頸下有一顯著的白圈,所以通稱為環頸雉。背部前為金黃色,向後轉栗紅,再後為橄欖綠,均具斑雜。尾羽甚長,主為黃褐色,而橫貫以一系列的黑斑。胸呈金屬帶紫的銅紅色,羽端具錨狀黑斑;下體余部亦多斑雜。平時棲息於有草叢和樹木的丘陵,嚴冬遷至田野間,覓食昆蟲、植物種子、漿果和穀物。腳強善走,翅短,不能高飛和久飛。叫聲單調而低沉。繁殖時期,在丘陵的草叢間隨地營巢,把枯草、落葉等鋪在地面凹處。每窩產卵6~14枚,通常1年孵2窩。雉雞在中國有19個亞種。
優良蛋雞和肉雞品種。
(1)羅曼褐殼蛋雞
羅曼褐殼蛋雞是德國羅曼公司培育的四系配套優良蛋雞品種,1989年我國首次引入曾祖代種雞,目前在全國二十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建有祖代或父母代種雞場,是褐殼蛋雞中覆蓋率最高的品種。
羅曼褐殼蛋雞具有適應性強、耗料少、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的優良特點。
羅曼褐殼蛋雞父母代生產性能:1~18周齡成活率97%,開產日齡21~23周,高峰產蛋率90~92%,入舍母雞72周產蛋數290~295枚。
羅曼褐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1~18周齡成活率98%,開產日齡21~23周,高峰產蛋率92~94%,入舍母雞12個月產蛋300~305枚,平均蛋重63.5~65.5克,飼料利用率2.0~2.2,產蛋期成活率94.6%。
羅曼褐殼蛋雞可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
(2)海賽克斯褐殼蛋雞
海賽克斯褐殼蛋雞(HISEX)是荷蘭尤利(EURIBRID)公司培育的優良蛋雞品種,1985年我國首次引入祖代種雞,目前在全國有十多個祖代或父母代種雞場,是褐殼蛋雞中飼養較多的品種之一。
海賽克斯褐殼蛋雞具有耗料少、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的優良特點。
海賽克斯褐殼蛋雞父母代生產性能:0~20周齡母雞死淘率4%,母雞20周齡體重1690克,只雞耗料量7.9千克;產蛋期(21~68周)入舍母雞產蛋數247枚,入舍母雞產可孵蛋數215枚,入舍孵種蛋率87%,入孵蛋的平均孵化率80.1,只雞日平均耗料121克,產蛋期末母雞體重2190克。
海賽克斯褐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0~17周齡成活率97%,體重1410克,只雞耗料量5.7千克;產蛋期(20~78周)只日產蛋率達50%的日齡為145天,入舍母雞產蛋數324枚,產蛋量20.4千克,平均蛋重63.2克,飼料利用率2.24,產蛋期成活率94.2%,140日齡後只雞日平均耗料116克,每枚蛋耗料141克,產蛋期末母雞體重2100克。
海賽克斯褐殼蛋雞商品代羽色為自別雌雄,分三種類型:類型1母雛為均勻的褐色,公雛為均勻的黃白色,此類占總數的90%;類型2母雛主要為褐色,但在背部有白色條紋,公雛主要為白色,但在背部有褐色條紋,此類占總數的8%;類型3母雛主要為白色,但頭部為紅褐色,公雛主要為白色,但在背部有4條褐色窄條紋,條紋的輪廓有時清楚,有時模糊,此類占總數的2%。
海賽克斯褐殼蛋雞可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
(3)海蘭褐殼蛋雞 海蘭褐殼蛋雞(HY-LINE VARIETY BROWN)是美國海蘭國際公司(HY-LINE INTERNATIONAL)培育的四系配套優良蛋雞品種,我國從八十年代引進,目前在全國有多個祖代或父母代種雞場,是褐殼蛋雞中飼養較多的品種之一。
海蘭褐殼蛋雞具有飼料報酬高、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的優良特點。
海蘭褐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1~18周齡成活率96~98%,體重1550克,只雞耗料量5.7~6.7千克;產蛋期(至80周)高峰產蛋率94~96%,入舍母雞產蛋數至60周齡246枚、至74周齡317枚、至80周齡344枚,平均蛋重32周齡62.3克、70周齡66.9克,飼養日產蛋總重量17~74周齡2060克、19~80周齡2250克,至80周齡成活率95%,19~80周齡只雞日平均耗料114克,21~74周齡每千克蛋耗料2.11千克,72周齡體重2250克。
海蘭褐殼蛋雞可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
(4)海蘭W-36白殼蛋雞
海蘭白殼蛋雞(HY-LINE VARIETY W-36)是美國海蘭國際公司(HY-LINE INTERNATIONAL)培育的四系配套優良蛋雞品種,我國從八十年代引進,目前在全國有多個祖代或父母代種雞場,是白殼蛋雞中飼養較多的品種之一。
海蘭白殼蛋雞具有飼料報酬高、產蛋多和成活率高的優良特點。
海蘭白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1~18周齡成活率97~98%,體重1280克,只雞耗料量5.66千克;產蛋期(至80周)高峰產蛋率93~94%,出雛至50%產蛋率的天數為155天,入舍母雞產蛋數至60周齡230~237枚、至80周齡330~339枚,平均蛋重32周齡58克、70周齡63克,21~60周齡每千克蛋耗料1.96千克,21~80周齡每千克蛋耗料1.99千克,72周齡體重1580克。
海蘭白殼蛋雞可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
(5)新楊褐殼蛋雞配套系
新楊褐殼蛋雞配套系(伊利莎褐)是由四系配套組成,父母代羽速自別,商品代羽色自別。新楊褐殼蛋雞配套系由上海新楊家畜育種中心等三個單位聯合培育,通過國家品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2000年7月農業部批准。
新楊褐殼蛋雞配套系具有產蛋率高、成活率高、飼料報酬高和抗病力強的優良特點。
新楊褐殼蛋雞配套系祖代蛋雞品系特徵:
A系體軀較長,呈長而方的磚型,體質健壯,性情溫順,紅羽,但尾羽、鞍羽、頸羽和鼻羽有黑色,黃皮膚,單冠,褐殼蛋。
B系體軀較長,呈長而方的磚型,體質健壯,性情溫順,紅羽,但尾羽、鞍羽、頸羽和鼻羽有黑色,黃皮膚,單冠,褐殼蛋。
C系體軀較長,呈長而方的磚型,體質健壯,性情溫順,白羽,單冠,黃皮膚,羽毛基部為白色,褐殼蛋。
D系體軀較長,呈長而方的磚型,體質健壯,性情溫順,白羽,單冠,黃皮膚,羽毛基部為白色,褐殼蛋。
新楊褐殼蛋雞配套系祖代生產性能:B系產蛋期(21~68周)入舍母雞總產蛋數245.5枚,產種蛋數216.3枚,入孵蛋孵化率71%,可售雛雞數83.8;D系產蛋期(21~68周)入舍母雞總產蛋數242.7枚,產種蛋數206.9枚,入孵蛋孵化率74%,可售雛雞數82.5。
新楊褐殼蛋雞配套系父母代蛋雞品系特徵:
AB系體軀較長,呈長而方的磚型,體質健壯,性情溫順,紅羽,但尾羽、鞍羽、頸羽和鼻羽有黑色,黃皮膚,單冠,褐殼蛋。
CD系體軀較長,呈長而方的磚型,體質健壯,性情溫順,白羽,單冠,黃皮膚,羽毛基部為白色,褐殼蛋。
新楊褐殼蛋雞配套系父母代生產性能:1~20周齡成活率95~98%,20周齡體重1550~1650千克,入舍雞耗料7.8~8.0千克;產蛋期(21~72周)成活率93~97%,開產日齡(50%)154~161天,高峰產蛋期28~32周,72周齡入舍母雞產蛋數為266~277枚,72周齡只日母雞產蛋數273~283枚,72周齡入舍母雞產種蛋數238~248枚,72周齡只日母雞產種蛋數240~250枚,平均孵化率81~84%,68周齡母雞體重2050~2100克,羽速自別雌雄。
新楊褐殼蛋雞配套系商品代蛋雞品系特徵:體軀較長,呈長而方的磚型,體質健壯,性情溫順,紅羽,但部分尾羽為白色,黃皮膚,單冠,褐殼蛋。
新楊褐殼蛋雞配套系商品代生產性能:1~20周齡成活率96~98%,20周齡體重1500~1600千克,入舍雞耗料7.8~8.0千克;產蛋期(21~72周)成活率93~97%,開產日齡(50%)154~161天,高峰產蛋率90~94%,72周齡入舍母雞產蛋數為287~296枚,72周齡只日母雞產蛋數292~303枚,72周齡入舍母雞產蛋重18.0~19.0千克,72周齡只日母雞產蛋量18.3~19.4千克,平均蛋重63.5克,只雞日平均耗料115~120克,飼料利用率2.25~2.4,羽色自別雌雄。
(6)華都98系列蛋雞
華都98系列蛋雞是在1997年和1998年從荷蘭漢德克斯家禽育種公司引入寶萬斯白、寶萬斯褐和寶萬斯高蘭純系作為育種素材的基礎上,由北京華都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培育的華都京白、華都京紅、華都京粉系列蛋雞配套系。新配套系不僅繼承了原品種的優良性能,而且更適合我國的飼養環境,具有開產早、蛋重均勻,產蛋持續性好,飼料報酬高的特點。
華都京白-A98,白殼蛋,四系配套。祖代羽毛純白,A系、B系、D系為快羽系,C系為慢羽系;父母代父系為快羽,母系為慢羽;商品代雛雞羽速自別,快羽為母雛。華都京白-A98主要特點是高產、蛋重均勻、蛋殼強度大。
華都京白-A98父母代生產性能:0~20周齡成活率95~96%,18周齡體重1200~1250克,20周齡體重1350~1400千克,入舍雞耗料7.1~7.6千克;產蛋期(21~68周)成活率92~93%,開產日齡(50%)140~150天,高峰產蛋率90~93%,入舍只雞產蛋數255~265枚,入舍只雞產種蛋數225~235枚,平均孵化率82~85%,入舍雞提供母雛數90~95隻,只雞日平均耗料112~117克,產蛋期末母雞體重1700~1800克。
華都京白-A98商品代生產性能:0~20周齡成活率96~98%,18周齡體重1190~1240克,20周齡體重1350~1400克,入舍雞耗料6.8~7.3千克;產蛋期(21~68周)成活率94~95%,開產日齡(50%)140~147天,高峰產蛋率93~96%,入舍只雞產蛋數327~335枚,平均蛋重61~61克,只雞日平均耗料104~110克,飼料利用率2.10~2.20,產蛋期末母雞體重1700~1800克。
華都京紅-B98,褐殼蛋,四系配套。祖代A系、B系褐間白羽,C系、D系為白羽;父母代父系為紅褐色,頸羽尾羽白色;商品代雞雛羽色鑒別,褐羽為母雛。華都京紅-B98主要特點是蛋殼顏色均勻、蛋重適中、飼料報酬高。
華都京紅-B98商品代生產性能:0~20周齡成活率96~98%,18周齡體重1500克,20周齡體重1700克,入舍雞耗料7.4千克;產蛋期(21~80周)成活率93.7~95.7%,開產日齡(50%)139~142天,高峰產蛋率94~96%,入舍只雞產蛋數350枚,平均蛋重64.4~65.3克,入舍雞產蛋量21.69千克,飼料利用率2.20,產蛋期末母雞體重2400克。
華都京紅-C98,褐殼蛋,四系配套。祖代A系、B系為褐羽,C系、D系為白羽;父母代父系為紅羽,母系為白羽;商品代羽色鑒別,褐羽為母雛。華都京紅-C98主要特點是成活率高、蛋殼顏色深、蛋重較大。
華都京紅-C98商品代生產性能:0~20周齡成活率97~98%,18周齡體重1500克,20周齡體重1700千克,入舍雞耗料7.39千克;產蛋期(21~80周)成活率94.3%,開產日齡(50%)140~143天,高峰產蛋率94~96%,入舍只雞產蛋數350枚,平均蛋重66.8克,入舍雞產蛋量22.02千克,飼料利用率2.15,產蛋期末母雞體重2000克。
華都京粉-D98,粉殼蛋,四系配套。祖代A系、B系為褐羽,C系、D系為白羽;父母代父系為快羽,母系為慢羽;商品代雛雞羽色自別,快羽為母雛。
華都京粉-D98父母代生產性能:0~20周齡成活率95~96%,18周齡體重1200~1250克,20周齡體重1350~1400克,入舍雞耗料7.1~7.6千克;產蛋期(21~68周)成活率93~94%,開產日齡(50%)140~150天,高峰產蛋率91~93%,入舍只雞產蛋數255~265枚,入舍只雞產種蛋數225~235枚,平均孵化率82~85%,入舍雞提供母雛數90~95隻,只雞日平均耗料112~117克,產蛋期末母雞體重1700~1800克。
華都京粉-D98商品代生產性能:0~20周齡成活率96~98%,18周齡體重1290~1340克,20周齡體重1400~1500千克,入舍雞耗料6.8~7.5千克;產蛋期(21-68周)成活率93~95%,開產日齡(50%)140~147天,高峰產蛋率93~96%,入舍只雞產蛋數為324~336枚,平均蛋重61.5~62.5克,只雞日平均耗料107~113克,飼料利用率2.15~2.25,產蛋期末母雞體重1850~2000千克。
華都98系列蛋雞可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
(7)艾維茵肉雞
艾維茵肉雞是美國艾維茵國際有限公司培育的三系配套白羽肉雞品種。我國從1987年開始引進,目前在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建有祖代和父母代種雞場,是白羽肉雞中飼養較多的品種。
艾維茵肉雞為顯性白羽肉雞,體型飽滿,胸寬、腿短、黃皮膚,具有增重快、成活率高、飼料報酬高的優良特點。
艾維茵肉雞祖代生產性能:入舍母雞平均產蛋率母系60%、父系52%,累計產蛋數母系163枚、父系138枚,產蛋合格率平均為91%;平均孵化率母系為82%、父系為77%,生產雛雞母系122隻、父系94隻,生產可售父母代雛雞母系58隻、父系45隻;41周產蛋期母雞成活率母系90%、父系85%。
艾維茵肉雞父母代生產性能:入舍母雞產蛋5%時成活率不低於95%,產蛋期死淘率不高於8~10%;高峰期產蛋率86.9%,41周齡可產蛋187枚,產種蛋數177枚,入舍母雞產健雛數154隻,入孵種蛋最高孵化率91%以上。
艾維茵肉雞商品代生產性能:商品代公母混養49日齡體重2615克,耗料4.63千克,飼料轉化率1.89,成活率97%以上。
艾維茵肉雞可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
(8)愛拔益加肉雞
愛拔益加肉雞(ARBOR ACRES),又稱AA肉雞,是美國愛拔益加育種公司(ARBOR ACRES FARM,INC.)培育的四系配套白羽肉雞品種,四系均為白洛克型,羽毛均為白色,單冠。我國從1980年開始引進,目前已有十多個祖代和父母代種雞場,是白羽肉雞中飼養較多的品種。
AA肉雞具有生產性能穩定、增重快、胸肉產肉率高、成活率高、飼料報酬高、抗逆性強的優良特點。
AA肉雞父母代生產性能:全群平均成活率90%,入舍母雞66周齡產蛋數193枚,入舍母雞產種蛋數185枚,入舍母雞產健雛數159隻,種蛋受精率94%,入孵種蛋平均孵化率80%,36周齡蛋重63克。
AA肉雞商品代生產性能:商品代公母混養35日齡體重1770克,成活率97.0%,飼料利用率1.56;42日齡體重2360克,成活率96.5%,飼料利用率1.73,胸肉產肉率16.1%;49日齡體重2940克,成活率95.8%,飼料利用率1.90,胸肉產肉率16.8%。
AA肉雞可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
(9)安卡紅
安卡紅(ANAK40)為速生型黃羽肉雞,四系配套,原產於以色列國,1994年10月上海市華青曾祖代肉雞場引進。
安卡紅是生長速度最快的有色羽肉雞之一,具有適應性強、耐應激、長速快、飼料報酬高等特點。
安卡紅黃羽,單冠,體貌黃中偏紅,黃腿,黃皮膚。部分雞頸部和背部有麻羽。49日齡平均活重1930克,料肉比2:1。與國內的地方雞種雜交有很好的配合力。國內目前多數的速生型黃羽肉雞都含有安卡紅血液。國內部分地區使用安卡紅公雞與商品蛋雞或地方雞種雜交,生產黃雜雞。
安卡紅可在全國各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飼養。
(10)康達爾黃雞128配套系
康達爾黃雞128配套系包括康達爾128A、康達爾128F兩個品系,為黃羽肉雞。由深圳康達爾(集團)有限公司家禽育種中心培育,經過國家畜禽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00年7月農業部批准。
康達爾黃雞128配套系屬中速優質肉雞,羽毛黃色和黃麻,體呈長方形,胸肉豐滿,具有肉質優良、成活率高的特點。
康達爾黃雞128配套系種蛋受精率康達爾128F為96.67%、康達爾128A為97.33%,入孵蛋孵化率康達爾128F為88.5%、康達爾128A為92.83%,受精蛋孵化率康達爾128F為91.55%、康達爾128A為95.38%,健雛率康達爾128F為98.68%、康達爾128A為100%。
康達爾黃雞128配套系12周齡母雞體重康達爾128F為1944.86克、康達爾128A為1849.96克,飼料轉化率康達爾128F為3.09、康達爾128A為3.16,成活率康達爾128F為98.91%、康達爾128A為98.06%;8周齡公雞體重康達爾128F為1636.13克、康達爾128A為1488.06克,飼料轉化率康達爾128F為2.11、康達爾128A為2.20,成活率康達爾128F為99.42%、康達爾128A為98.02%。
康達爾黃雞128配套系公雞56日齡屠宰,屠宰率康達爾128F為94.59%、康達爾128A為93.3%,胸肌率康達爾128F為17.44%、康達爾128A為18.20%,腿肌率康達爾128F為26.70%、康達爾128A為26.06%;母雞84日齡屠宰,屠宰率康達爾128F為94.77%、康達爾128A為94.08%,胸肌率康達爾128F為21.05%、康達爾128A為22.17%,腿肌率康達爾128F為27.31%、康達爾128A為26.78%。
康達爾黃雞128配套系可在全國各地區飼養,適宜集約化養雞場、規模雞場、專業戶和農戶。
三、海蘭
海蘭褐殼、白殼以及駁殼蛋雞系由美國海蘭公司培育, 該公司擁有50多年的家禽育種經驗,且以蛋雞育種聞名於世。在我國都有銷售。 目前飼養海蘭祖代蛋雞的有:北京峪口種雞場、 陝西西安海蘭家禽發展公司、山東濟南肥城種雞場等。
(一)海蘭白殼父母代種雞生產性能
育成期:0-18周。成活率:97%-98%。
18周齡體重:1.28公斤。產蛋期:18-80周。
高峰產蛋率:93%-94%。
入舍母雞60周產蛋數:227-234枚。
入舍母雞80周產蛋數:323-332枚。
到80周齡飼料成活率:95%。50%產蛋率日齡:157天。
70周平均蛋重:63克。
到80周齡飼料轉化率:2.03。
(二)海蘭白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生長期:0-18周。成活率:95%-98%。
飼料消耗:5.67公斤。18周齡體重:1.28公斤。
產蛋期:18-72周。50%產蛋率日齡:159天。
高峰產蛋率:92%-95%。
入舍母雞產蛋數:271-286枚。
成活率:92%-95%。
72周齡體重:1.68公斤。飼料轉化率:2-2.2。 (三)海蘭褐殼父母代蛋雞生產性能
成活率:1-18周齡為95%;18-70周為91%。
50%產蛋率日齡:161天。高峰產蛋率88%。
入舍母雞:244枚。入舍母雞產可孵蛋數:211枚。
孵化率:82%。60周齡體重:2.41公斤。
四、迪卡
(一)迪卡公司是美國較早開展家禽育種的企業, 該公司在國內銷售其白殼蛋雞和新推出的黃金雞。主要飼養場家有:河南內黃種雞公司、山東濟寧種雞場等。 (一)迪卡白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50%產蛋率日齡:142-150天。
高峰產蛋率周齡:27-29周。
成活率:育成期為94%~96%,產蛋期為90%~94%。
高峰產蛋率:92%~97%。
入舍母雞產蛋數:60周235~245枚;72周295~305枚。
入舍母雞產蛋重:60周14.2~14.7公斤;72周18.2~20.6公斤。
飼料轉化率:60周2.1~2.2;72周2.15~2.25。
平均蛋重:61.5克。
(二)黃金褐殼蛋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50%產蛋率日齡:140天。高峰產蛋周齡:26周。
成活率:育成期96%~98%;產蛋期94%~96%。
高峰產蛋率:92%~95%。
入舍母雞產蛋數:60周235~250枚;72周290~310枚。
入舍母雞總蛋重:60周14.9~15.4公斤;72周18.9~19.6公斤。
飼料效率:(72周)2.07~2.28。
平均蛋重:63~64克。
五、北京艾維茵
北京艾維茵家禽育種公司是由中、美、泰三方建立的合資公司, 是我國第一家大型肉雞育種公司。目前該公司雞種在國內肉雞市場上佔有40%以上的比例,為我國肉雞生產的發展作出很大的貢獻。
(一)艾維茵父母代種雞生產性能
蛋率50%的入舍母雞成活率:95%。
50%產蛋率日齡:175~182天。
高峰產蛋周齡:32~33周。
高峰產蛋率:85%。平均產蛋率:56%。
高峰孵化率:90%。平均孵化率:85.6%。
入舍母雞產蛋數:183~190枚。
入舍母雞產種蛋數:173~180枚。
出雛數:149~154個。
67周母雞體重:3.58~3.74公斤。
產蛋期死亡率:7%~10%。
六、HI—Y。
哈巴德公司隸屬於美國墨克公司,該公司推出HI—Y型肉雞,生產性能較佳,在我國銷售量上升較快。 目前飼養該品種的國內企業有:陝西四方公司、山東泰安肉雞公司等。
(一)HI—Y肉雞父母代種雞生產性能
產蛋數:(64周)165枚。孵化率:85%。
育成雞成活率:95%。產蛋雞成活率:93%。
(二)HI—Y肉雞商品代生產性能
7周齡體重:2.4公斤。飼料轉化率:2.02。
成活率:95%。屠宰率:68%。
七、愛撥益加(AA)。
美國AA公司是世界上著名的肉雞育種公司, 多年佔有全美和國際市場的主要地位。進入我國市場近十年,市場主要率保持多年第一, 深受國內生產者的依賴。目前, 主要的祖代飼養場有:北京愛撥益加禽育種公司、山東諸城外貿公司等。
(一)AA父母代種雞生產性能
入舍母雞平均產蛋率:64%。
產蛋期平均成活率:92%。
50%產蛋率周齡:25周。
產蛋期末體重:3.45~3.72公斤。
入舍母雞產蛋數:170枚。生產雛雞:146個。
AA商品代生產性能
周齡 體重(千克) 飼料轉化率
6
1.59
1.76
7
1.99
1.92
8
2.41
2.07
9
2.84
2.21
❹ 雞的生活習性
生活習性:
1.抗寒力差。初出殼的雛雞,體溫比成年雞低3℃,要10天後才能達到正常體溫,加上雛雞絨毛短而稀,不能禦寒,所以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不強,必須依靠人工保溫,雛雞才能正常生長發育。
2.體溫高,發育快。一般雞的體溫在40.8-41.5℃之間,所以必須在冬暖夏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飼養,另外雞的消化道短,新陳代謝旺盛,生長發育快,因此要喂給營養充足,易消化的飼料才能滿足需要。
3.抵抗力弱。特別是雛雞,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襲。
4.易驚群。雞膽小,特別是雛雞很容易驚群,輕者擁擠,生長發育受阻,重者相互踐踏引起傷殘和死亡。
5. 怕潮濕。如果雞舍內潮濕,雞糞會發酵產生有毒氣體,使雞容易得病。
(4)印度人怎麼養雞擴展閱讀:
養雞就要充分認識雞的生理特點,了解雞的生活習性,從管理上入手,防止疾病的入侵,為雞舍及雞場提供適宜的環境,保持好衛生,做好消毒防疫工作,根據雞的生長狀況和年齡階段及常發病雞病做好雞苗防疫工作。
在一年中雞飲水變化的突出季節在夏季,此時渴欲增強,飲水增加。在不冷不熱的氣候條件下,蛋雞飲水量為飼料量的2倍;在炎熱條件下,飲水量為飼料量的4~5倍。相應措施:由於缺水可影響產蛋量,譬如缺水24小時,可使產蛋量下降30%,且很難恢復原產蛋率。
參考資料:網路-雞
❺ 雞的來歷
雞,古稱德禽,又名燭夜。它在家禽中雖屬小個子,但卻是「元老」之一。自古以來,人們對雞都是深懷好感的。清人陳洖子在《花鏡》一書中,對雞作了高度的評價,說雞具有「五德:首頂冠,文也,三足搏距,武也;見敵即斗,勇也;遇食呼群,仁也;守夜有時,信也。」家雞的祖先叫原雞。原雞身輕能飛。雄雞喜歡棲息在樹上啼唱,分布於南亞次大陸由巴基斯坦往東一直到中南半島,並向南達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我國雲南省、廣西省和海南島均有分布。早在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遺址也曾發現雞骨。經鑒定屬原雞屬鳥類。說明那時原雞屬鳥類在黃河流域也有分布。把原雞變為家雞,是人類利用生物的變異性,按照不同的需要,有目的地選擇馴養的結果。家雞的馴化,全世界以亞洲為最早,這已是公認的事實,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養雞的國家之一。過去有人認為,我國的家雞是由印度引進來的,這是錯誤的。除陝西半坡外,在距今4000年前的河南三門峽廟底溝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中,也發現了雞的骨骼。此外,我國考古工作者還在湖北省京山縣屈家嶺(距今約五千年)發現陶雞。這說明,我國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開始養雞了。在我國雲南、廣西和海南島等地,至今還有原雞的蹤跡,保持野生的習性。所以,應該認為,家雞的起源至少是我國和印度同時各自馴養成功的。
❻ dinkum怎麼養雞
❼ 雞最先是哪裡人開始蓄養的
這里有中國的養雞史http://www.sxmsjy.com/yspl/lspl/psls/200702/9100.html
最早的是越南
人類畜養的家雞曾達200種之多,現在多已失傳或絕種,目前還有70多個品種,家雞不僅品種多,而且稱得上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馴化了的鳥,全球人類飼養的雞的總數在100億只以上,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雞。
古代,雞常被用做祭祀之物,歃血盟誓,動輒殺雞。唐代,因玄宗皇帝沉迷於斗雞,使斗雞成了一個行業——斗雞坊,馴雞、養雞者地位優越,當時社會上便流傳有「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的民謠。
人類養雞的最早有史記錄是公元前8000年(舊石器時代)的越南,然後,中國、印度、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相繼發生雞的馴養,在我國,長江流域的屈家嶺人類遺址(新石器時代)中,曾發掘有陶雞,說明,早在公元前,家雞就已普及於華夏了,而波斯及美索不達米亞是公元前600年、英國是公元前100年,才發生禽類飼養的。可以說,在地球上的所有鳥類中,雞,在人類進化史上,是立下汗馬功勞的。只有人類工廠化高密度地養雞後,才產生禽流感一類的疫病。
家雞的祖先是美麗的野雞——雉類,具體說,是一類叫原雞的雞形目、雉科動物。原雞,包括紅原雞、灰原雞、綠原雞和錫蘭原雞,這些雉類可能都與現代家禽:雞的起源有淵源,但馴化的主線還是紅原雞,無論形態和習性上,它們都與家雞相仿,但適應能力、反應能力又都強於家雞。這就是保護野生物種的遺傳價值之所在。翻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分布在我國南方熱帶叢林的、現生的紅原雞,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全世界的雞形目動物共280多種,雉科動物佔150多種,其中的鷓鴣、鶉類佔三分之二,雉雞類佔三分之一,雉雞約50種包括原雞4種、馬雞4種、錦雞2種、勺雞1種、血雉1種、角雉5種、虹雉3種、鷳類12種、長尾雉5種、環頸雉2種、孔雀雉8種、眼斑雉2種,孔雀3種。中國有雉科動物王國即「野雞王國」的美稱,在中國分布的61種雞形目鳥類中,除8種松雞外,均為雉科鳥類,鶉類、雉類種數各半,平分秋色。
民間傳說中的鳳凰是一種僅次於龍的圖騰動物,在「血統」上,也與雞近緣,或許,鳳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野雞。《山海經》記述「有鳥焉,其狀如雞,五彩而文,名鳳凰」;「黃帝之時,以鳳為雞」。千百年來,鳳的地位至高無上,「龍飛鳳舞」為皇家所獨占,雞則「雞毛蒜皮」,與百姓為伍。可是,從形態類別分析,如果真有鳳的話,它只應該屬於雞形目的鳥類,鳳是雞的文化轉型,雞是鳳的世俗化身。世俗生活中,雄雞司晨,母雞下蛋,使人類獲得了很大的實惠,「女婿進了門,小雞沒了魂」,畢竟,民以食為天,雞歷來是人類的口中肉、盤中餐,但也有例外,自古有「肉食者鄙」的素食家。
高盧人奉雞為國鳥,其實,中國歷史上也曾把雞抬得很高,我們的祖先很早就把雞視為世俗的太陽鳥,對雞崇敬有加,稱雞為「德禽」。《爾雅翼》中說,雞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博距者,武也;敵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者,仁也;鳴不失時者,信也。」關於雞的「五德」有詩贊曰:「意在五更初,幽幽潛五德;瞻顧候明時,東方有精色」。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由於雞的經濟價值實惠,馴養便利,中國的養雞史至少已有5000年了。中國最早的養雞專業戶產生於漢代,姓祝,叫祝雞翁。據《列仙傳》記載,家住河南洛陽的祝雞翁養雞百年,有雞上千,個個有名,一呼即應。白天散放,晚間回到家裡,棲於樹上,年復一年,居然發了雞財。就我所知,中國最大的雞也在河南,即信陽的雞公山,位跨豫鄂兩省的雞公山,方圓50公里,屬大別山,主峰報曉峰,勢如雄雞,引頸迎風,昂立於群山之中。
雞叫三遍,太陽出來,雞的司晨報曉,被看成黎明即起的吉兆。雞便成了劃分陰陽兩界、送走黑暗,迎接光明的「陽鳥」、「天雞」,吉祥的化身,雞者,吉也!司晨報曉有天雞,以雞煞鬼,除穢驅邪,也是雞在民俗中的重要角色。清人袁枚說:「鬼怕雞叫,雞叫一聲,鬼縮一尺,燈光為之一亮」。盡管雞與鳳沾親,是吉祥化身,又有五德,但若出現母雞打鳴,就不吉利了。《尚書》有「牡雞司晨,惟家之索」之說,意思是母雞若打鳴,家道會衰落,喻夫人干政或事物反常。
在農業社會的六畜中,雞和狗的關系總是難解難分,犬守夜,雞司晨,恪盡職守。有如人之食色,皆為天性。老子有「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之語,陶淵明有「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林顛」之句。至於「雞犬不寧」、「雞犬升天」、「雞零狗碎」以及「雞鳴狗盜」的故事。
在沒有鍾表的時代,雄雞打鳴是人類的主要計時工具之一,特別是在先秦,人們有雞鳴即起的習慣,如,聞雞起舞,刻苦練功。各國的疆界、隘口也是聞雞開關,這才有孟嘗君計過秦關的趣事。齊國貴族孟嘗君生性好客,門客三千,秦昭王曾禮聘他為相,後聽讒言欲殺之,孟嘗君聞訊而逃,至函谷關。因時辰尚早,雞鳴才能開關,孟嘗君一行只好等待天亮,忽然,秦王追兵將至,孟嘗君大驚失措。這時,一位素無名聲的下士自稱會學雞叫,以騙開城門,孟嘗君大喜,命其一試,果然一鳴驚人,餘音裊裊。幾聲之後,遠近村落的公雞紛紛響應,此起彼落,連關吏養的雞也昂首啼叫起來,關吏揉著惺忪睡眼打開關隘之門,孟嘗君一夥便因此趁「雞」而逃。以後,人們便將「雞鳴狗盜」比喻各有所長。其實,這類把戲我們小時侯就從電影《半夜雞叫》里學到了。
古代詩文中,對鷓鴣、野禽,甚至對家雞的描述,不絕於書。從《詩經》中的「風雨瀟瀟,雞鳴膠膠」、「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到「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秦台一照山雞後,便是孤鸞罷舞時」、「詩成一夜月中題,便卧松風到曉雞」、「犬吠雞鳴幾處,條桑種杏何人」、「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少年讀書時」……直至毛澤東的「一唱雄雞天下白」。其中一首唐人項斯寫的《雞》:
買得晨雞共雞語,
常時不用等閑鳴。
深山月黑風雨夜,
欲近曉天啼一聲。
❽ 泰國的原雞是什麼意思
原雞(學名:Gallus gallus)為雞形目雉科原雞屬的鳥類,又名紅原雞、茶花雞、燭夜,據說是現代家雞的祖先。分布於中南半島、印度、南抵印度尼西亞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廣西、海南等地,主要生活於熱帶林區、板栗林、次生林、闊葉混交林、稀疏林以及灌木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越南南方,緬甸與印度東部。[2]
原雞叫聲類似「茶花兩朵」,故當地人稱「茶花雞」。它們最先在2,000年前被印度人馴養,後來成為全世界人類食物的主要來源。但有考古學家稱「養雞」在中國已有7,000-8,000年歷史,比印度人更早。原雞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南部及海南省等地,現在屬於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國外分布在緬甸與印度。
原雞的體形與家雞十分相似,只是稍小些。公雞的前驅羽毛則多黑褐色,背毛黃而帶黑紋,胸羽淺褐色,越向後色越淺。原雞的內部結構及嗚聲等也與家雞極相似,而且與家雞雜交所產生的後代還具有繁殖力。
❾ 印度人不殺生,那他們餐桌上的肉是怎麼來的
印度人為了能夠吃到動物的肉,會想到其他的辦法讓動物自己結束生命,這樣印度人就不算殺生,所以印度人餐桌上的肉都是印度人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讓動物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得到的,比如說印度人想吃魚肉的時候,不會自己拿著刀把魚殺死,相反他們會把一把刀固定住,然後拿著魚往刀上碰撞,這樣魚就會結束生命,雖然這樣做比較麻煩,但是印度人卻非常願意這樣做,他們認為不是自己取走了魚的性命。
其實印度人奉行不殺生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我們平時的生活卻離不開肉類,如果沒有這些動物的肉,那麼人類就不可能健康的生長,所以在我看來適當的殺生,還是有必要的,如果說是一些珍貴的物種,那麼肯定不能夠亂殺,還要保護這些動物,尤其是一些快要瀕臨滅絕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