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非洲蝗蟲是如何飛躍紅海到達伊朗、印度的
在索馬里、衣索比亞和索馬里等東非國家由於蝗蟲災害而遭受大量作物啃食之後,當地的糧食供應量無法滿足不斷增長的蝗蟲數量的需要。因此,以前採集的蝗蟲被分成若干支,向不同的方向移動。他們繼續根據飛行過程中的溫度、濕度和食物量調整行程路線,有的向東海岸移動,有的向東北的紅海移動。到達紅海後,這些蝗蟲的路線再次分化。
從蝗蟲的飛行高度和生活習性來看,由於伊朗西南部的 elbols 山和 kopeter 山以及東部的 Suleiman 山的阻礙,伊朗境內的蝗蟲活動范圍有限,只能停留在東南部連接阿曼灣的低平原地區。飛往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蝗蟲也不太可能繼續下去,因為西部是 Suleiman 山脈,北部是喜馬拉雅山脈,東部是印度沙漠和馬爾瓦高原。據估計,他們只能呆在巴基斯坦和印度邊境地區的 Indo River Plain,更不用說影響中國了。
2. 大量蝗蟲突現印度首都,它們都是哪裡來的
被稱為三大自然災害的蝗災。一旦遇到這種災難發生,農作物將受到嚴重影響。目前,沙漠蝗災已進入印度,大量蝗蟲出現在印度首都的許多地方。印度首都許多地方蝗蟲數量眾多的具體原因是什麼?
蝗蟲有驚人的進食能力,一天能吃掉相當於它們自身重量的莊稼。假設一個成年人每天吃幾公斤的食物,那麼每平方公里內的蝗蟲可以吃掉無數人的日常口糧。
面對蝗災的威脅,大量蝗蟲入侵,雖進入高度警戒狀態但印度政府似乎無能為力。在蝗災最嚴重的拉賈斯坦邦,當地政府派出了數輛消防車和上千輛拖拉機進行蝗蟲消滅,甚至首次使用無人機噴灑殺蟲劑消滅蝗蟲,但收效甚微。
3. 非洲蝗蟲已經飛到哪兒了
非洲蝗蟲已經飛到巴基斯坦與印度了,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俗稱"蚱蜢",種類很多,全世界有超過10,000種。分布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蓋在後翅上,後翅很薄,適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農業害蟲。
中國食用蝗蟲有十分悠久的歷史,人們習慣將蝗蟲洗凈用油炸,佑酒食用,據《食用昆蟲與菜譜》一書中介紹,蝗蟲體內含有蛋白質73.5%,氨基酸18種,總含量為20.3%,蝗蟲體內還含有維生素B1、B2、E、A胡蘿卜素和豐富的多種維生素,4種脂肪酸和豐富的微量元素,常食用的種類有中華稻蝗,東亞飛蝗等。
更多關於非洲蝗蟲已經飛到哪兒了,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1ea4ac1616115280.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4. 「駭人聽聞」的東非蝗災,它們後來都去哪裡了去向讓人類深思
每當人們站在當下回望人類 歷史 的時候,一股自豪感就會油然而生。在星空下仰望,那顆在黑夜裡最耀眼的星球,人們曾經幻想那是嫦娥或阿爾忒彌斯居住的地方。現在我們知道了月亮是地球的衛星,一直圍繞著地球運行, 月球上有人類的腳印,月球的土壤就在人類博物館里收藏。
我們也知道了太陽不是赫利俄斯居住的地方,它也不是三足金烏,太陽是一個恆星,距離地球一萬四千萬千米左右。人類也許會因為自己的成就躊躇滿志,但一定要重視自然的警告, 2020年東非發生了蝗災,對當地居民造成了嚴重的災難,一些國家通過噴灑許多的葯物,才讓境內的蝗災控制住,可是蝗災的因果去向,不得不讓人類沉思。
本次的蝗災來勢洶洶,根據媒體報道這次的蝗蟲群鋪天蓋地,形成了長約60公里寬約40公里的蝗群潮,所到之處暗無天日,迅速將當地的農作物啃食一空。科學家推測,這群蝗群能夠有3000億只, 為當地的農業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許多東非國家的人民,必須依靠國際救助才能生存下去。
沙漠蝗蟲是沙漠蝗下的一個分支,它們的習性飄忽不定,會隨著自然環境的變化而突變成不同的性格。沙漠蝗蟲在成年之前,需要進行五次的蛻變才能夠長成成蟲,在發育的過程中,假如環境比較優渥,濕度合適草木茂盛, 沙漠蝗蟲就會保持單獨生活的狀態,此時的它們膽怯遲鈍,平日里只會躲避其他動物,一直到環境改變的時候。
到了天氣乾旱的時候,沙漠蝗蟲就會尋找適合生活的地方,在一定時間里,該地區的所有蝗蟲都前往樹木茂盛的地方, 就會讓它們不斷的散發群居化的信息素,獨居的沙漠蝗蟲也會受空氣里信息素的影響,加入到浩浩盪盪的蝗蟲軍隊里。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蝗蟲的習性變化在一生中會變化多次,群居化的蝗蟲在遇到雨水豐富草木再次繁茂的季節,也會恢復成獨居的狀態。正是沙漠蝗蟲的這種變化, 讓人類在一開始的時候認為它們是兩種族群,直到上個世紀20年代,昆蟲學家才發現這只是同一種類顯示出的不同習性而已。
隨著人類肆無忌憚的發展,全球一直在加速變暖,與之相伴而來的就是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現象是一種典型的氣候異常現象,是指秘魯寒流水溫異常升高,為全球天氣帶來更多降水的表現, 厄爾尼諾現象和全球加速變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往年的厄爾尼諾現象,都會對世界各地帶來程度不一的洪澇災害。
2019年也是厄爾尼諾現象十分嚴重的一年,洋流在印度洋沿岸帶來了許多降水。原本乾旱的東非地區,迎來了充沛的降雨,草木迅速繁衍,人們也可以利用這來之不易的降水,種植熱帶作物,維持國家的糧食安全, 經濟作物也可以加速當地的經濟發展,正當所有的東非人民,都在慶祝久旱逢甘霖的時候,一場蝗災正等著他們。
蝗蟲天生不喜歡潮濕的天氣,但是它們會趁著雨水充沛的季節迅速繁殖,等到2020年厄爾尼諾現象減弱,東非的天氣恢復乾燥,它們就紛紛破土而出。許多蝗蟲在同一時間成長, 為當地的環境帶來許多壓力,植被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啃食干凈,原本膽怯的沙漠蝗蟲就前往尋找適合生存的地帶。
沙漠蝗蟲一旦聚集,就會散發聚集的信息素,同類接受信息素之後,就會加入蝗蟲群。沙漠蝗蟲飛行速度十分迅速,每小時18公里, 當風向合適的時候飛行速度會更快,快速聚集的蝗蟲會在極短的時間里,形成數量驚人的蝗蟲群。
蝗蟲獨特的生理構造,能夠讓它們長時間飛行,根據測驗表明,沙漠蝗蟲一天最多可以連續飛行20個小時。而且它們食量驚人,一天就可以消耗和體重一樣的食物,連綿數十公里的蝗蟲,所消耗的食物是十分驚人的, 這樣就是蝗災發生迅速,輻射范圍廣泛,破壞力驚人的原因,東非人民被蝗災弄的措手不及損失慘重。
這次的蝗災非常嚴重,所過之處風卷殘雲農業作物所剩無幾,從蝗蟲的軌跡來看,蝗蟲一路從非洲來到中東,並在當地肆意妄為之後,以勢如破竹之勢進入印度,似乎要進入我國邊境。 從地理上看我國不必擔心遭受此次蝗災,因為中東地區和我國之間,隔著一道喜馬拉雅山脈,這就是我國的天然屏障。
蝗災要想進入我國,就必須飛過海拔極高空氣稀薄的高原山脈,但是喜馬拉雅山脈一直被稱為生命禁區,蝗蟲如果強行飛過,就會在半路上凍死,所以我國不用擔心蝗災的入侵。 蝗災飛到印度的時候,當地政府抓住了蝗蟲的若蟲期,出動了軍隊噴灑許多殺蟲劑,蝗災得到了迅速的遏制。
印度政府還積極的拿出救濟金,支援受到蝗災的農戶,蝗災在印度內地並沒有造成很多災難。蝗蟲肆虐了整個非洲地區,再也沒有足夠的糧食來維持如此數量的蝗蟲群,它們最終只能餓死, 可是東非遭受的嚴重破壞,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恢復的,許多難民需要接濟,印度噴灑殺蟲劑後,對生態環境也造成不可估計的危害。
東非蝗災在2020年2月開始,在當地迅速造成嚴重的災害,許多國家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再加上當地科學發展不發達,並沒有在第一時間做出相應的反應。一些國家甚至在蝗災肆虐的時候,焚香沐浴祭拜神靈, 希望得到上天的寬恕,但這是沒有用的。蝗災一路東去如入無人之境,還好在到達印度時候遇上天險不能繼續東進,蝗災得到了初步的控制。
這次蝗災雖然是動物所為,但是追根揭底的原因,還是人類不加節制的發展所致。全球變暖是地球的自然規律不假,人類的活動卻讓這一趨勢加速,近年來地球的各種反常天氣, 就是地球對人類的警示,人類必須有計劃的進行生產,保護生態環境,才能保證整個族群的長久興旺。
5. 蝗蟲會從非洲那面飛到中國來么
蝗蟲不會從非洲那面飛到中國,2020年春季發生區的蝗群遷飛方向為印度—尼泊爾—緬甸—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我國邊境地區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蝗蟲很難越過高海拔的寒冷地區。
我國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發生區毗鄰,隨季風可能有少量遷入我國,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近年來,我國蝗蟲監測預警和防治能力不斷提升,防治技術水平屬於世界領先水平,防蝗葯械儲備充足,國內大面積暴發蝗災風險很低。
(5)印度蝗蟲飛哪裡了擴展閱讀:
2020年的蝗蟲蝗災始於東非,目前已渡過紅海進入歐洲和亞洲,到達巴基斯坦和印度,距中國可謂僅一步之遙。
自12月以來,非洲肯亞發生70年來最嚴重的蝗災,衣索比亞和索馬里也發生25年來最嚴重的蝗災。據估計,這三國的蝗蟲數量已達3600億只,三國隨即宣布進入國家緊急狀態。
2月10日,聯合國在紐約總部舉行通報會,呼籲國際社會採取緊急行動,籌措資金,幫助非洲之角國家抵禦蝗蟲入侵,避免發生嚴重蝗災和人道主義危機。
6. 印度首都多地出現大量蝗蟲群,是否可能來中國
近日,印度政府在當地時間宣布,大量蝗蟲群進入德里首都向北方邦移動。
根據《鑄幣報》,這群蝗蟲於當日上午形成,最先在拉賈斯坦州被發現,在當地展開了消滅蝗蟲的活動。 之後,剩下的蝗蟲再次集結,到達了哈里亞納州和德里地區。 古爾岡市政府於當日警告市民要警惕有可能出現蝗蟲的蝗蟲群,使門窗緊貼,製造噪音,避免蝗蟲滯留。
盡管如此,我國還是採取了相關行動。 農業農村表示,要關注國外蝗蟲的災害動態,加強專家對邊境地區的監視,嚴防國外入侵危害,全面准備蝗蟲的防治。 客觀地說,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近年來我國害蟲防治能力不斷增強,防治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掌握了生物蝗蟲、真菌散布等多種技術,我相信我國不受蝗蟲的影響。
7. 印度蝗蟲災害2020,哪來的那麼多蝗蟲
看下這次蝗災的行進路線,2019年1月,第一批蝗蟲群蔓延至葉門、沙烏地阿拉伯的其他地區2019年夏季,蝗蟲群跨越紅海和亞丁灣進入衣索比亞和索馬里飛越紅海進入了中東、南亞,目前正在巴基斯坦、印度,而印度和中國就靠在一起,直線距離也就400KM左右。盡管中國跟印巴之間有著天山、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天然屏障,沙漠蝗群遷飛進入我國的可能性較低,但不排除蝗群會從印度西部向東遷飛,進入緬甸、寮國等東南亞國家。根據我國幾千年來史籍的記載,造成農業上毀滅性災害的蝗蟲,主要就是飛蝗,並認為乾旱與飛蝗同年發生的機遇率或相關性最大,其次為前一年乾旱以及先澇後旱,螞蚱成片;蝗蟲災害與水、旱災害常此起彼伏,交替發生,一直是嚴重威脅我國農業生產、影響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災害。
8. 肆虐印度的4000億只蝗蟲距中國還有多遠它們會飛到中國嗎
2020年的開年,全球似乎都陷入了一場巨大的危機之中。從去年持續到今年仍未熄滅的澳洲大火,中國恐怖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非洲南部遭受了颶風、洪災的災害,這些令人目不暇接有十分恐怖的災難尚未過去,又迎來了波及亞非大陸的蝗蟲災害。2019年被專家學者稱之為厄爾尼諾年,這一年,由於偏暖的海水大量蒸發,導致非洲諸多地區遭受了暴雨、洪水的侵襲。正是由於雨水豐沛,再加上蝗蟲繁殖力強,導致蝗蟲在非洲呈現將近500倍的增長規模。
蝗蟲入侵
當然,雖然中國和巴基斯坦等蝗蟲受災國有著漫長的邊境線,許多人擔心蝗災會波及至中國。但是,此次爆發在亞非的蝗災想蔓延至中國並不容易。一方面,中國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等蝗蟲受災國的邊境線,大部分是高原高海拔地區,這些蝗蟲並不具備跨越喜馬拉雅山脈飛到青藏高原的能力,另一方面,即便是蝗蟲繞過高原,從雲南或新疆進入,有了充裕的時間准備,再加上印度等國的滅殺,經驗豐富的中國想必也有足夠的准備和能力,將蔓延到中國的蝗蟲扼殺在萌芽狀態。
9. 襲擊印度的4000億蝗蟲,為何幾天之內就被印度人殺沒了
前幾天,印度被4000億蝗蟲襲擊的新聞頻繁登上熱搜,由於中國和印度是鄰國,所以就有不少網友擔心,正在與新冠肺炎斗爭的中國,是否會迎來又一次的蝗蟲襲擊?這4000億的蝗蟲到了中國又該如何解決呢?憂心忡忡的網友,看起了《牧雞治蝗》的紀錄片,網路段子手們准備好了油鍋糖醋,准備將這些進入中國的蝗蟲烹飪成一道又一道的美食。然而就在前幾天,《印度時報》帶來了這樣一份喜訊,目前,蝗蟲只在印度的一小塊地區存在,印度其他區域的蝗蟲災情已經完全可控。
這樣的新聞令不少網友大吃一驚,畢竟前幾日新聞報道中,印度蝗蟲數量接近4000億只,僅過去了幾天的時間,印度人竟然把這4000億只蝗蟲滅沒了。所以,網友們又開始推測,印度人戰斗能力究竟有多強,如此龐大的蝗蟲集團,竟然能夠說滅就滅?難不成是這屆蝗蟲的戰鬥力,竟然能夠在短短幾日里被消滅殆盡?其實並不是這一屆蝗蟲對糧食和植被的破壞力不行,而是人們對於新聞報道的理解有誤。
印度治蝗一線
從蝗蟲災害侵襲南亞大陸的那一刻起,印度政府早已經拉響了控制蝗蟲災情的警報。該國農業部長在媒體上公開表示,為了控制此次蝗蟲災害,印度政府專門采購了60台噴霧器,並採用直升機和無人機噴灑農葯的方式,以此來應對蝗蟲災害。經過這大半年的努力,印度先是把災情控制在了5個地區的范圍內,將此次嚴重的蝗蟲災害控制在了零星地區。所以,從蝗蟲災害的蔓延時間來看,印度人可沒有用一朝一夕就消滅了蝗蟲,只是人們忽略了印度這大半年來都在遭受蝗蟲災害的事實。
當然,除了印度的努力,這些蝗蟲已經瀕臨死亡,也是此次蝗蟲災難迅速被消滅的重要原因之一。前文已經提到,印度的4000億只蝗蟲並非印度本土孵化的,而是從東非、西亞等地一路飛過來的,而普通的沙漠蝗蟲壽命也只有三個多月,也就是說,當數以千億只的蝗蟲飛到印度之後,已經基本到達生命的終點。
再加上印度行之有效的滅蝗政策,大量的蝗蟲被短時間內消滅,印度蝗災因此短時間內消失。但是,這對於印度而言遠不是高枕無憂的時刻,這些蝗蟲在死亡之前,會將腹中的卵產入印度濕潤的泥土之中,而印度溫暖、濕潤的氣候,十分有利於蝗蟲的孵化繁衍,數月之後,這些被孵化的蝗蟲很可能再次襲擊印度,而這次的數據,可能遠不止4000億。
10. 印度蝗蟲大面積消失,它們去了哪裡呢
有人說蝗蟲到了印度以後就被印度人給吃了,其實蝗蟲真的可以吃,用油炸一下又香又脆,但是如此大面積的蝗蟲印度人也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面帶蝗蟲帶來的旱災要是人們把蝗蟲滅了,然後當成食物儲備也不錯,最起碼能讓大家填飽肚子,不過如此大面積的蝗蟲還真不是吃沒的,印度人也沒有這么厲害。
三、地理環境,這次的蝗蟲是沙漠蝗蟲,它喜歡乾旱的地方,飛到印度的時候正好那個地方不幹旱還挺潮濕的,不適合這種沙漠蝗蟲生存,環境改變了,自然就活活不下去了。
其實在歷史上所有的國家都跟蝗蟲抗爭過,大家也都有自己治理蝗蟲的辦法,無論是捕殺還是用葯物噴灑,蝗蟲都會被人類全部滅掉的,因為如果蝗蟲大面積的存活,那老百姓就活不了了,食物顆粒無收,會鬧飢荒的,所以蝗蟲無論出現在哪都會被這個國家高度重視,滅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