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印度出售中國什麼東西
中國從印度進口的商品:大宗商品:鐵礦石、稻米、棉花、糖等; 小宗商品:食品、香料、服飾,比如香薰香料、蠟燭,羊毛羊絨圍巾、手工毯子、草本香皂、草本化妝品、特色工藝品、小葉紫檀等。還有一些抗癌葯,英國發明的,印度有賣的,價格低很多。
『貳』 印度鋼材價格暴漲25%,鋼材價格的波動跟什麼有關
根據印度統計局給出的數據顯示,在冬天的時候,鋼材的價格暴漲了25%。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非常的簡單,就是因為鋼材的原材料生產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其實像這樣的事情不只是出現在印度國內,在其他國家也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只不過因為印度國內對於價格的管控不是非常的有利,所以才導致價格的暴漲。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鋼材價格的波動跟哪些因素有關。
第三,如何看待這一次價格的波動?
這一次價格的波動一方面是因為市場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傳播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各個行業。在最開始的時候,新冠疫情影響的主要是第三服務行業。但是隨著他的規模不斷的擴大,已經嚴重影響到了第一和第二行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不抓緊時間解決新冠疫情所造成的影響,那麼將會導致印度國內出現嚴重的不穩定現象。所以這一次的鋼材價格暴漲只是一個信號。
『叄』 印度擬將焦煤焦炭的進口稅率降至0,這將產生哪些影響
這將產生以下三點影響。
一、有利於印度緩解通貨膨脹率。
印度國內的通貨膨脹率非常嚴重,歷史印度通過加息40個點也無濟於事,這是因為印度此次發生的通貨膨脹來源於大宗商品價格過高的輸入型通過膨脹。因此這次印度准備將焦煤焦炭的進口稅率降至0,將給印度進口的煤炭價格大幅降低,也將使印度國內的煤炭價格下降,這將有助於緩解印度的通貨膨脹問題。因為印度是一個人口大國,對煤炭的需求量非常大,此舉也將使印度的煤炭緊張問題得到緩解,讓印度進口到更多物美價廉的煤炭,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舉措。
綜上:印度將煤炭進口關稅降到0有以上三點影響。
『肆』 印度的鋼鐵工業基地、電子工業基地,它們的布局因素是什麼
印度的鋼鐵產業
產生與布局:優越的資源條件 印度擁有豐富的鐵礦、錳礦和鉻礦資源,其蘊藏量、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煤炭資源也很豐富,唯優質煉焦煤不足。而且上述幾種資源,在地理分布上互相毗鄰,為發展鋼鐵工業,尤其是建設大型生產基地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印度的鐵礦資源具有儲量大,品位高,分布集中的顯著優點。其探明儲量達72億噸,平均品位為60.3%,按含鐵量計居世界第5位。最主要的礦帶位於加爾各答以西240~320公里的焦達訥格布爾高原,跨越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這里也是印度重要的煤田和錳礦產區,共同組成了一個巨大的鋼鐵工業區。區內鐵礦基本上全部內銷。此外,在印度半島的中、南部也擁有一批大型鐵礦山,所產礦石主要供出口。1989年印度開采鐵礦石5340萬噸,居世界第6位;其中近半數出口,約提供了世界貿易量的7%。主要出口到日本。在本國出口貿易中,鐵礦石地位也比較重要。
印度錳礦的儲量約l.28億噸,居世界第5位。其分布與主要鐵礦帶毗鄰,產銷十分近便。1985年錳礦產量為114萬噸,本國鋼鐵工業、本國其他行業和出口大約在其中各佔1/3。
印度煤炭總儲量達1千餘億噸,但優質煉焦煤不多,主要集中於焦達訥格布爾高原附近,煤田位置對鋼鐵廠布局有很大的吸引力。印度南部的資源條件是有鐵無煤,這里的鋼鐵廠多使用進口煉焦煤。
印度鋼鐵工業的生產布局特點 世界各國鋼鐵工業的生產布局,既有其共有的規律性,又往往各有自己的特色。這些都離不開資源和歷史基礎。對於印度鋼鐵工業生產布局的基本特點,我們大體上可歸納為兩條,即:
(1)向以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為骨幹,近年來中、型電爐鋼廠發展較快。
(2)內陸建廠,分布集中,接近原料、燃料產地和主要消費區。
發展歷程 印度現代鋼鐵工業發端於20世紀初。1937年全國鋼產量首次突破百萬噸大關,此後直至1952年生產規模在所有發展中國家裡一直居於首位。印度獨立後的頭十年,鋼鐵工業發展緩慢。從1956年開始執行的第二個五年計劃起,印度政府把鋼鐵工業列為發展重點,投入巨資,並接受外國援助,先後建設起一批現代化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鋼鐵產量遂開始明顯上升。但總的看來,發展速度並不快,不僅與投入的巨額資金不相稱,與本國發展鋼鐵工業的優越條件也不相稱。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控制了全部生產能力4/5的「公營」體制下,決策不當、管理不善的現象比比皆是,再加上長期缺電、運輸緊張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不少基建項目一再拖期,已投產的生產能力也未能充分利用,致使整個鋼鐵工業經濟效益很不理想,其擴大再生產也受到了不利影響。1989年,印度產鋼1290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1.9%,在各國中居第15位;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里,已次於中國、巴西和韓國,居第4位。從1949年到1989年,中國鋼產量增長384倍,韓國增長2284倍、巴西增長41倍,印度則僅為8倍。
此外,由於印度大型聯合企業分布過於集中,許多地區均與之遠離,為確保供應,70年代以來印度在一些消費區建設了一批中小型電爐鋼廠,加上老廠,1984年其總數達176家,合計產鋼能力為400萬噸,佔全國1/4。中小鋼廠以電為主要能源,廢鋼鐵為主要原料,相對於大型聯合企業,具有設備簡單,工藝流程短,布局和經營都比較靈活的特點,今後還可望有進一步的發展。
印度的鋼鐵工業基本上完全建立在本國資源基礎上,又基本上是面向本國市場的。受資源條件制約,大型聯合企業除1988年新建的維沙卡帕特南廠外,部集職於礦產豐富的焦達訥格布爾高原及其毗鄰地區。長期以來,全國絕大部分鋼和生鐵都是東起加爾各答、西迄比萊,橫貫焦達訥格布爾高原,長700公里的狹長帶狀區域內生產的,這樣高的集中程度在世界上也不多見。該區不臨海洋,完全屬內陸建廠;又無大河流貫,運輸全賴鐵路。其生產布局的主要條件是區內擁有儲量巨大且配套齊全的各種原料和燃料,本身又是重要的工業基地,鋼鐵消費量獨佔全國之半數,因而具有接近原料、燃料產地和消費區的顯著特點。
上述五廠在生產布局特點上大體上都屬於煤鐵兩就類型,但彼此之間又有一些差別,以此可分為三類。
表5-23 印度五大鋼鐵聯合企業一覽
(1)位於鐵礦和煤礦的中點,如賈姆謝德布爾廠。該廠距鐵礦石的主要供應來源96公里,距全國最大的賈里亞煉焦煤田160公里。
(2)建於鐵礦產區,如勞爾克拉廠和比萊廠。前者緊靠全國最大的辛格布姆鐵礦,供應十分近便。比萊則距品位極高的查理拉賈拉鐵礦不遠,有專用鐵路相連。比萊廠附近還有豐富的石灰石礦和錳礦,唯距煤田較遠。
(3)建於煤田區,有波卡羅廠和杜爾加布爾廠。前者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煉焦煤產地,後者是各大廠中距賈里亞煤田最近的。
除接近原料、燃料產地外,上述五廠在生產布局上還有一些共同特點、如陸路交通方便,其中賈姆謝德布爾、勞爾克拉、比萊三廠均在加爾各答—孟買的干線鐵路上,杜爾加布爾廠在加爾各答—德里的干線鐵路上,便於產品運往主要工業中心。典型的如杜爾加布爾廠,距加爾各答160公里,除有四線電氣化鐵路相連外,還有公路和運河溝通。此外,各廠用水也很方便,工廠一般均沿河布列,賈姆謝德布爾廠位於一寬4公里的河谷中,既滿足了用地要求,水源也有保證。比萊廠為供水專門開鑿了一條運河,並建有大型蓄水池。
在上述核心區以外,80年代印度在半島中部的維沙卡帕特南附近建成了本國第一座大型臨海鋼鐵聯合企業,首期工程年產鋼120萬噸,二期將達340萬噸。維沙卡帕特南是印度主要的鐵礦石輸出港,並可利用礦砂船返運進口煉焦煤,生產布局特點迥異於前述各廠。維廠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印度鋼鐵工業高度集中的狀況,對供應廣大的南方具有重要意義。
印度鋼鐵新政提出,到2019-2020財年印度鋼產量將從2004-2005財年的3800萬噸增加到1億噸,年均增長率達到7.3%,為此需要約440億美元的投資。該政策旨在鼓勵提高鋼鐵產量,而且在生產成本、產品質量和產品結構以及生產效率等方面,均將具有全球競爭力,使其國家鋼鐵產業成為現代化的、高效的並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產業。印度鋼鐵新政旨在通過多種策略達到這一遠期產量目標。例如,在需求方面,印度政府將通過實行鼓勵措施、建立信息知曉通道以及加強交貨鏈(特別是鄉鎮地區)的方面刺激消費。在供給方面,國家將鼓勵增產,在程序和政策上消除原料獲得渠道的瓶頸,鼓勵技術研發、人力資源以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
電子工業
和科技中心與教育水平有關,北部和半島南端。
艾哈邁達巴德 班加羅爾 孟買 都不錯。
印度電子工業不算很發達呀,遠不及日韓.
但印度的軟體業世界第一,因為印度是精英教育,數學很好,語言又比東亞諸國有優勢。
印度整體電子產業市場仍然落後於中國。2004年,後者的電子行業產值達到了2720億美元。印度電子行業預期的高增長吸引了市場研究機構的注意。In-Stat預測,印度電子市場復合年增長比率將達到23%,到2010年銷售額達到400億美元。
In-Stat還指出,較低的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雄厚的技術力量是印度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人口眾多培育了電子產品的消費市場。
在這一過程中,也存在著障礙。In-Stat分析師Bryan Wang認為,「主要的挑戰來自於電子行業基礎設施需要盡快完善、外國投資流程有待簡化、政府要重新考慮關稅問題。目前的進口零關稅政策使進口產品價格低於國內產品價格。」
這位分析師還提及,印度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目前已有3.3億人口,有足夠能力購買電子消費品,比如計算機等。
『伍』 為什麼2020年幾乎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在暴漲
這幾個月,很多大宗商品都漲瘋了。玉米從1900元/噸,上漲到現在的2600元/噸。棕櫚油從5月份的4500元/噸,上漲到現在7000元/噸。鋁從11000元/噸上漲到16000元/噸,銅從42000元/噸上漲到59000元/噸,最瘋狂的鐵礦石,從500元/噸,上漲到1100元/噸。
本以為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大宗商品應該是一個熊市,沒想到,2020年的大宗商品走出了一波轟轟烈烈的超級大牛市!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大宗商品最重要的就是供求關系。
用我們初中學過的政治經濟學最簡單的理論,就可以解釋:當供給大於需求的時候,商品下跌,當供給小於需求的時候,商品上漲。
要詳細解釋2020年大宗商品的超級大牛市,大家首先要有一個基本概念:2020年新冠疫情,雖然中國很快就控制了,但是國外的疫情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嚴重的多。
嚴重到什麼什麼程度?美國英國法國的國家首腦都得了新冠疫情,何況普通人,全球現在已經累計感染了7400多萬人,死亡165萬人,現在還在以每天新增感染75萬人的數字在增加,每天全球要新增死亡1萬3千人,這還是官方可以統計到的數字,邊緣的農村,戰亂地區的感染死亡人數都被忽略了。
中國人被中國政府和英勇的醫務工作者們保護的很好,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就沒有這么幸運。德國確診130萬新冠患者,法國確診240萬新冠患者,醫療體系接近崩潰的邊緣,這還是傳統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就情況更加嚴峻。
在新冠疫苗沒有廣泛注射的時候,隔離是最好的手段,很多礦山,農場的工人都去隔離了,因此疫情對於大宗商品供給端影響巨大,缺乏人手,無力維護,大宗商品的供給嚴重受限。
而需求端,雖然也受到疫情影響,但是影響沒有那麼大,首先,人們雖然在家裡隔離不出門,但是食品的消費並沒有減少很多,可以理解,一天還是三頓飯嘛,只是外出就餐變成在家解決。其次,因為疫情對經濟的重大影響,各個國家都展開了大量的經濟刺激計劃,大發貨幣,上馬各種基建項目,因此需求端雖然受到影響,但是受到的影響遠沒有供應端大。
尤其中國,由於中國率先控制了疫情,熱火朝天為全世界搞生產,作為全球最大的製造工廠,往全世界出口各種貨物,11月一個月中國貿易順差就達到748億美元,創了 歷史 記錄。現在中國往海外發貨的運費比往年上漲2到3倍,港口連集裝箱貨櫃都一櫃難求,因為都發往國外了。
和巨大出口相對應的,中國進口了大量基礎大宗商品,今年中國進口的金屬,石油,鐵礦石,原油,大豆都創了新高。
光是2020年前11個月:
中國進口了10.73億噸鐵礦石,同比增加10.9%,
中國進口了5.04億噸原油,同比增加9.5%,
中國進口了9280萬噸,加上12月在運的大豆,全年中國要進口1億噸大豆,同比增加17%,
中國進口天然氣9043萬噸,同比增加3.9%,
中國進口銅617萬噸,同比增加38.7%,
中國只有煤炭進口比去年少了10%,進口了煤炭2.65億噸,然後悲催發現,由於企業訂單太多,工廠加緊生產,電力不夠用了。因為冬天很多省份還是靠燒煤用火力發電,缺少煤炭,就缺少電力,比如湖南,浙江等地開始拉閘限電,樓道燈全部關閉,空調溫度不能超過20度。。。因為煤炭稀缺,年底煤炭也漲上了天,動力煤超過750元/噸,長協議煤炭價格才640元/噸,更別說焦煤焦炭這些高端煤種,全部超過 歷史 最高值。
全球大宗商品市場,供給端大受影響,而需求端影響很小,或者沒有影響,甚至有了提高,全球的大宗商品開啟了一片漲聲。。。
依然來重溫初中政治經濟學了,如果供求關系失衡,供給小於需求的情況下,對商品的價格有這樣具體的影響呢?
就拿糧食來說,今年全球的糧食是減產的,前面說過疫情影響農場人手,還包括局部的惡劣天氣,比如美豆就借乾旱炒作了一波。糧食這種極度剛需的大宗商品,如果全世界的糧食短缺10%,糧食價格會只上漲10%嗎?不會的,10%的短缺會造成50%以上的上漲,如果有20%的糧食短缺,就會讓糧食漲上天,對於糧食這種特別剛需的大宗商品,些微的短缺就會讓糧食翻倍的上漲。
不過對於中國來說,糧食主要是關鍵的主糧壓力不大,因為今年中國的糧食依舊豐產(感謝農業工作者和農民伯伯們),2020年中國糧食播種面積17.52億畝,糧食總產量13390億斤,接近6.7億噸,中國主糧小麥,玉米,水稻實現了連續5年的增產。在最關鍵的主糧保障上,中國做的很不錯,我們的主糧自給率超過95%,而且加大了糧食戰略儲備,現在中國大地上儲備的糧食超過6億噸,也就是即使中國一年不產糧食,儲備糧也夠全體中國人吃一年。而且,實在不行,如果糧食短缺上漲,可以把喂養家畜的糧食省下來,少吃肉,多吃素,能節省很多糧食。
中國深知主糧的重要,主糧是不能再剛需的剛需,14億人的吃飯問題,容不得半點僥幸。
主糧問題解決了,其他的經濟作物和油脂作物,中國就需要大量進口了。
尤其是大豆。大豆可以說是除了主糧以外的重要作物。大豆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來做豆腐,做各種豆製品。大豆相比其他農產品,有幾個關鍵的優點:1.大豆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質,其他農作物比如小麥,玉米,水稻主要含澱粉,大豆的植物蛋白質含量還很高,蛋白質含量達到75%到85%。而且大豆含的蛋白質不但多,還質量好,大豆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和動物蛋白質近似,氨基酸接近人體需要的比值,所以容易被消化吸收。所以,如果是一個純素食主義者,一定會通過吃大量豆製品來補充蛋白質。
大豆除了蛋白質,還有豐富的油脂,我們在超市裡面買的5升裝大桶的大豆油,就是從大豆中提煉出來的。所以大豆是一種非常好的農產品,不僅含75%到85%的蛋白質,還含有15%的豆油,全身都是寶。
在工業上,我們用40度到60度的低溫浸提法從大豆提取油脂,做成豆油,供人們烹飪食用,剩下的富含75%以上蛋白質的豆渣,我們叫豆粕,也是大有用處,用來作為飼料用來飼養家畜,豆粕是給豬寶寶,牛寶寶,羊寶寶補充高質量蛋白質的優質來源,還可以用豆粕/菜粕(菜粕是油菜籽榨出菜油剩下來的菜渣)來養魚養鴨養雞。小動物們不光吃素,也要補充蛋白質才長得好長得快。。。
2019年中國自己大豆產量1800萬噸,但是食用油和飼料豆粕需求太大,我們每年還從全球大豆的主要產地美國和巴西進口大量大豆,而且進口量每年都在增加。因為中國人民吃肉的需求在增加,我們需要更多的豆粕來飼養雞鴨牛羊豬。。。
2018年我們進口了8800萬噸大豆,
2019年我們進口了8850萬噸大豆,
2020年我們將創紀錄的進口超過1億噸大豆。
2019年我們進口的大豆,19%來自美國,65.2%來自巴西,我們還從阿根廷,俄羅斯,烏克蘭等全世界各國進口大豆。為了保證大豆供應,近幾年我國也在做大量努力,恢復並擴大東北大豆種植基地,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承包大量的土地種植大豆。沒辦法,中國的需求量太大了,2019年全球大豆產量為3.6億噸,中國消費量佔四分之一。
中國進口量大,供應端稍微有風吹草動,很容易造成價格的巨大波動。
今年的大豆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美國和巴西農場人手減少,加上炒作天氣乾旱,美豆已經漲到了5年最高位,大豆進口成本超過3800元/噸,2019年大豆進口成本才2700元/噸。大豆上漲40%。
今年棕櫚油,因為新冠疫情造成主產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農場人手減少,棕櫚油缺乏施肥除蟲維護,棕櫚樹減產,棕櫚油已經漲到8年高位,2019年棕櫚油才4500元/噸,現在7000元/噸,上漲55%,而且還在上漲中。
今年銅和鋁,因為新冠疫情造成礦山人手減少,以及需求端需求增加,銅和鋁的價格也大漲。
銅的用處很大,由於導電性能良好,可以廣泛用於電力和電子工業,做導線,做計算機的集成線路,做電纜等等。
鋁更是隨處可見的到處使用。鋁密度小很輕,雖然很軟,但是可以做成各種鋁合金,既輕巧又堅固,在飛機, 汽車 ,船舶製造行業有廣泛的用處。鋁是熱的良導體,在工業上可以作為各種熱交換器,散熱材料和炊具等,鋁還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廣泛用於各種易拉罐,糖果包裝用品。鋁的表面有緻密的氧化物保護膜,不容易受到腐蝕,還被用來製造化學反應器,醫療設備和石油,天然氣管道等等。
而且目前興起的新能源產業對銅和鋁的需求是傳統產業的3倍。銅上漲到7年高位,接近60000元/噸,2019年才45000元/噸,銅上漲了33%。鋁漲到3年最高位,16500元/噸,2019年才11500元/噸,上漲43%。而且目前銅和鋁的全球庫存都在下降中,目測後面可能還會繼續上漲。
最後說一說工業中用的最多的金屬:鐵。鐵來自鐵礦石,鐵礦石是今年漲幅最大的大宗商品之一。鐵是支撐現代 社會 的骨架,可以說,沒有鐵就沒有現代文明,全世界每年消耗的金屬中,鐵佔了95%。中國在轟轟烈烈的大搞基礎建設,修路架橋,造 汽車 高鐵,建房子,但是中國高品位鐵礦少的可憐,絕大部分鐵礦石都需要進口。
因為新冠疫情造成高品位鐵礦石的主產國:澳大利亞和巴西礦山人手不足減產。在經濟復甦前景下,鐵礦石消耗增加,因此鐵礦石開啟了一路瘋漲之旅。
鐵礦石現貨已經突破1100元/噸,接近160美元/噸,澳大利亞的鐵礦石成本也就25美元/噸,力和力拓的預計是今年鐵礦石平均賣50美元/噸,現在賣到了160美元/噸,鐵礦石今年上漲了3倍多,而且鐵礦石價格現在還在每天上漲, 歷史 上鐵礦石最瘋狂的時候也不過就200美元/噸。
對於一年要進口10億噸鐵礦石的中國來說,情況相當被動,每一噸鐵礦石多花100美元/噸,一年要多花1000億美元!只是全球高品位鐵礦石的產地,比原油更加集中,更加壟斷。全世界原油生產國,有沙特,俄羅斯,美國,利比亞,伊朗。。。但是鐵礦石的產出國主要就是澳大利亞和巴西。中國2019年進口的10億噸鐵礦石,澳大利亞佔66%,巴西佔30%。鐵礦石暴漲,中國要多花很多錢,尤其很讓對中國極其不友好的澳大利亞賺錢很不爽啊。。。發改委已經申明好幾次鐵礦石風險,期待早日把鐵礦石價格降下來。
我今年最好的投資就是買入比亞迪,棕櫚油和鐵礦石。鐵礦石在賺了一大波已經平倉了。雖然預計後面鐵礦石會繼續漲,但是不想再助長鐵礦石的瘋狂。我們能在這里好好賺錢,說到底都是依託了國運,要堅決和國家站在一起。雖然,現在每天看著鐵礦石瘋長,還是心痛。但是我們要做個有信仰的人,不是所有的錢都要賺。我能想到的能把鐵礦石降下來的方法,是和澳大利亞進口的牛肉,木材,煤炭,龍蝦,紅酒進行談判,一定要把鐵礦石價格降下來。關於中國進口鐵礦石和鋼鐵行業現狀,推薦看我之前寫的文章:《中國鋼鐵行業現狀》。
最後關於鐵礦石,因為中國這塊土地就是不產高品位鐵礦石和原油,開局地圖就是hard模式,我們也沒辦法,可以等未來鐵礦石價格下降以後,多買鐵礦石作為戰略儲備。鐵礦石的存儲比原油可是方便多了,原油的存儲非常麻煩,需要用專用的原油存儲罐來存儲,即使這樣也會面臨揮發變質問題,原油存儲這件事說多了都是淚。而鐵礦石存儲簡單多了,這個就是石頭,不揮發不變質,用輪船運回來,還海邊隨便挖個大坑埋了就是,等要用的時候再挖出來。這件事情也得慢慢來,中國需求量太大,買多了,鐵礦石價格容易上天。
然後如果要做大宗商品投資,最重要的是什麼呢?經過前面一大段的闡述,我們可以很明確得到一個結論,做大宗商品投資,最重要的就是供求關系,要選擇供求關系變化趨勢最明顯的品種,在供大於求的時候果斷做空,在供小於求的時候果斷做多。
供求關系-》趨勢是我們的好朋友!
一旦供求關系開始改變,形成的趨勢是不會在短期內改變,這個時候就可以沿著趨勢的方向愉快的投資了。
比如棕櫚油是用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最大的植物油,是用棕櫚樹的果實壓榨出來的油。棕櫚油在食品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主要生產國是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中國每年至少進口600萬噸棕櫚油。
生產棕櫚油的棕櫚樹生長非常緩慢,從種植到開始產油,需要6年時間,只要棕櫚樹成熟,可以連續產油30年。因此,如果棕櫚油短缺,價格暴漲,現在開始種植棕櫚樹,是來不及的,至少要等6年後,才會有新增的棕櫚油出來。同樣的,如果因為棕櫚樹過多,造成棕櫚油暴跌,因為前面養大棕櫚樹漫長6年,已經付出了巨大的成本,農民不會輕易砍樹,只要棕櫚油價格能夠覆蓋加工成本,棕櫚油就會源源不斷生產出來。因此 歷史 上,棕櫚油的價格波動很大,最高的時候到達過10000元/噸,最低的時候4000元/噸。
只要掌握棕櫚油的趨勢,現在是上漲的趨勢,還是下跌趨勢,就應該順著趨勢去做多或者做空。
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方向,每一種大宗商品還有具體的細節,比如棕櫚油每年11月開始產油淡季,但是也是需求淡季,因為棕櫚油在冬天很容易凝固,賣不出去,在冬季是需求下降的多,還是產油量下降的多,仔細去比較裡面的細節,才知道現在上漲趨勢還是下跌趨勢。
今年冬天,棕櫚油又新高了,因為明顯供給下跌超過了需求下跌。印度為了進口棕櫚油,下調了進口關稅。印度每年要進口700多萬噸棕櫚油,比中國還多,因為棕櫚油是所有植物油脂中,相比豆油,菜油,價格最便宜的植物油脂,很受印度歡迎。
上次和一個朋友問我,做投資到底是什麼是最重要的呢?答案是:對這個世界保持熱情和敏感,這個世界每天都在變,去感受這個世界的變化,然後找到變化的趨勢,然後堅決的投入。
然後他又問,能不能說具體點,怎樣找到趨勢變化?
答案就是信息量,我認識的牛人,信息量至少普通人的10倍。每天除了完成本職工作,至少花3個小時的時間,去通讀國內外大事,產業新聞,大宗商品信息等等,然後堅持下去,讀個半年一年的,就會發現對很多事情的了解會越來越詳細,一旦出現變化,也能對未來的走勢作出一些判斷,然後根據實際情況對自己的邏輯進行修正,然後就差不多入門了。。。做投資其實是個苦差事,要真的熱愛這個世界才能堅持下去。
『陸』 大宗商品進入熊市,利好哪些行業
回顧歷史,任何一輪經濟復甦幾乎都是在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實現的。「世界兩次石油危機、一次儲貸危機和一次次貸危機都證明,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是一種價值回歸,對未來幾年世界經濟的增長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對於中國、印度這些資源進口大國來說,大宗商品價格處於低位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是購買成本的大幅下降,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將加大其利潤空間。其次,大宗商品價格有利於通脹率保持低位,這從世界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費國—中國8月CPI回落至2%就能看出,對於歐美發達國家而言,低價的商品和較溫和的通脹,也為其經濟復甦創造了良好環境。「通脹率的下降,一方面會使得消費者的實際購買力提高,有助於拉動需求;另一方面低通脹的環境,留給央行實施刺激政策的操作空間將會更大。」
但對於經濟增長對資源出口依賴較重的國家,如澳大利亞、沙烏地阿拉伯、巴西等資源出口大國而言,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意味著貿易順差的大幅縮小,對其經濟的沖擊顯而易見,近期不斷貶值的澳元就是最好的說明。
大宗商品處於低位利於全球經濟從金融危機中復甦,使全球經濟的通脹預期保持在低位,尤其對於已經處於通縮中的歐元區而言是好事。「目前歐央行准備推出歐元區版本的QE政策,大宗商品低位可以提供一個相對寬松的操作環境。」
此外,大宗商品低位運行也將給國內政策提供一個相對良好的環境,即目前推行的「定向降准、定向降息」的貨幣政策不至於引發國內物價全球上漲。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大宗商品價格低位也代表了目前全球經濟復甦勢頭較為微弱,這一輪商品價格回落很大程度是由於終端消費需求不旺所致。
「商品價格的較大幅度調整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美歐。原料價格下跌,尤其是能源價格下跌非常有利於美歐工業經濟復甦,也有利於減小美國對外貿易逆差,這又會反過來刺激美元重新走強,從而有可能使世界經濟進入一個新的自我強化的趨勢。」業內人士表示。
『柒』 印度經濟發展能催生大宗商品新一輪牛市嗎
不大可能的,印度的經濟體量相對中國美國經濟體量小,看印度還不如看中國經濟呢
『捌』 什麼是大宗商品涉及的產業品種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1、什麼是大宗商品
大宗商品指同質化、可大批量交易、被廣泛作為工業基礎原材料的商品。
考慮到產業相關性,本次只討論部分能源、化工、金屬類商品。
2、鋼鐵產業涉及的主要品種
此次只分析:鐵礦石、螺紋鋼、熱軋卷板
噴吹煤、焦煤、焦炭
2.1 鋼鐵產業涉及的主要品種—— 鐵礦石
全球儲量分布
優質鐵礦所在地 :澳大利亞、巴西、俄羅斯、印度
優勢:含鐵量高、易開采
中國:
品位低(Fe元素在礦石中的質量百分比)
分布不集中
二次選礦增加成本和環境壓力
礦粉不能做主料
中國儲量分布
特點:
中國的鐵礦石儲量分布也比較分散,幾乎全國各省市都有鐵礦石資源,但其中有經濟價值做開採的資源相對比較集中。
中國主要鐵礦礦山集中在河北,遼寧,四川,安徽,山西,新疆等地。這些地區的鐵礦資源主要是品味相對偏低的磁鐵礦,需要粉碎選礦,產出的鐵精粉粒度較細,多用於配礦時做輔料,無法作為主料使用。
隨著全球鐵礦石價格的走低,中國的礦山運營進一步受到擠壓。
全球產量分布 (總量約21億噸每年)
分析:頭部四國的鐵礦市場份額佔全球鐵礦市場的75%。
四巨頭企業的市場份額在50%以上。
結論:鐵礦石行業集中度高,定價權基本在巨頭企業手中。
需求情況(中國)
分析:中國的鐵礦需求自2005年以來,逐年上漲,在2019年12億噸,佔世界60%左右。
「礦/鋼」的值逐漸下降,主要是由於電爐(廢鋼為原料)產能逐年上升。
中國每年進口大約10億噸的鐵礦石。
2.2鋼鐵產業涉及的主要品種—— 螺紋鋼
供給情況(中國)
分析:
基建、房建需求拉動螺紋鋼產量逐年上漲。2019年產約2.5億噸。
地方性需求和小銷售半徑決定行業地域分散。發達地區需求大、產量大。
分析:
整體分散、地區集中。
沙鋼集團產能獨占鰲頭。
前10的螺紋鋼鋼廠占據近半的市場份額,隨著供給側改革推進,集中度仍會提高。
需求情況(中國)
結論:
中國螺紋鋼基本自給自足
螺紋鋼需求增速與建築行業產值增速強相關
2.3鋼鐵產業涉及的主要品種—— 熱軋卷板
供需情況(中國)
*註:數據僅含商業流通性熱軋卷板產品的量。熱軋卷板是各類冷軋板及其他產品的原料,大多數熱軋卷板連續進入下序生產,並未進行商業流通。
分析:
中國是熱軋卷板產銷大國。
年度流通總量在1-1.2億噸之間。
中國的商業熱軋卷板產-銷基本是平衡狀態,所以中國的商業熱軋卷板的需求量和產量基本貼合。
主要生產商(中國)
結論:
前10大企業的產能佔比不到50%,集中度比螺紋鋼略低。
多數鋼廠的熱軋產品用於後續生產高價值板材、產品,僅少量外銷。
2.4鋼鐵產業涉及的主要品種——焦煤&焦炭
全世界焦煤產量(年度)
中國焦煤進口情況(年度)
中國焦煤供需情況(月度)
結論:中國主產、自給自足、少量進口
國內焦煤生產
結論:
中國的焦煤資源相對豐富,是全世界最大的焦煤生產國,但優質主焦煤供不應求。
且主焦煤資源集中在西北、東北、華東、西南,沿海地區的鋼廠和焦化廠需要用到大量的進口主焦煤。
中國焦炭供需
分省產量百分比
企業產量百分比
結論:
產量大,行業集中度極低。
『玖』 深度專題《中印對比系列三:印度對哪些大宗商品潛
印度對多項大宗商品的消費量排名已經在全球前列,是第二大黃金消費國(僅次於中國),第三大粗鋼產國(僅次於中日)、第三大原油消費和進口國(僅次於美中),第三大煤炭消費國(僅次於中美),還是最大的白糖消費國、棉花生產國、食用油進口國。考慮到被其龐大的人口分母稀釋後,人均消費量還很小,未來的上升空間很大。其絕對體量相對中國而言還比較單薄,不能盲目樂觀認為印度需求短期內能拉動大宗反轉,但五到十年間印度市場必將成為重要影響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