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紡織的訂單大量轉至中國,這說明了什麼
印度由於對於疫情控制不力,他們的新冠疫情還在不斷蔓延和持續,暫時還看不到有改善的跡象,這對於印度的經濟發展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很多行業的復工復產也是難以展開。近日,據一些媒體報道稱,印度的很多紡織訂單大量轉移到了我國,這說明印度的紡織業受到疫情嚴重的沖擊,生產經營受到不小影響,滿足不了很多服裝商的訂單需求。而紡織訂單大量的轉移到中國,這也會讓我國的紡織行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隨著我國疫情形勢的持續向好,經濟生產恢復正常穩定,很多紡織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相比於上半年來說已經有了很大改善。隨著如今很多從印度轉移過來的外貿訂單,再加上下半年傳統旺季的來臨,服裝類消費會有所增加,我國紡織業有望迎來久違的火熱行情,也能夠提振紡織服裝行業的發展信心。不過,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仍然嚴峻,還有比較多的不確定性,這樣的外貿訂單行情能夠維持多久還很難說。
2. 印度客戶2012年1月11日確認了一個訂單,預付款還沒有打過來,合同也還沒回簽。怎麼讓他先把預付款打來呢
不知道貴司這個行業市場情況是怎樣,不過我接觸的印度客戶都是預付完後安排生產,因為印度人的信用度很低。
針對催客戶快速付款方面,無非是要跟客戶多說明提前打款對他來說可以有哪些好處:
1. 匯率不穩定的問題,印度盧比和美金的匯率一直不問題,2011年底的時候最高漲到了55左右,這對進口商來說相比8月份的45左右,進口成本增加了20%左右,然後今天我剛查了匯率大概是49.7,加上銀行手續費大概進口匯率成本是50.2左右,這相對年前是很低的一個匯率了,進口商應該盡快趁低點打款。
2. 針對提前打款,給出一定的優惠。在產品訂購價格已經談定的前提下,可以考慮給多一些產品配件或者備品(例如0.5%-1%),但是一定要在你規定的日期內打款,否則下次你再用這招就不靈了。
3. 貨期的影響,出口產品如果是成品的話,一般少不了包裝,那麼你可以給客戶說明,你們一般是收到預付款之後才安排采購紙箱包裝的,所以盡快打款,你們工廠也能盡快采購包裝,保證貨期的准時達成。
希望對你有用,歡迎追問。
3. 兩千多家在印外企「跑路」了,他們為何突然對印度失去了「興趣」了
兩千多家在印外企“跑路”了,他們為何突然對印度失去了“興趣”了首先就是印度方面所能提供的商業環境在下降,其次就是他們更加傾向於越南地區來經營建設工廠,再者就是印度政府某些特定的時候會出於政治原因進行打壓,另外就是印度的工人往往不喜歡加班。需要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分析兩千多家在印外企“跑路”了,他們為何突然對印度失去了“興趣”了。
一、印度方面所能提供的商業環境在下降
首先就是印度方面所能提供的商業環境在下降 ,對於印度而言他們所能提供的商業環境在不斷的下降,這樣子對於很多的外資企業是不利的,因為如果沒有一個足夠活力的經濟市場不能夠支撐起來對應的商業模式。
外資企業應該做到的注意事項:
應該結合實際情況來選擇核實的生產地點。
4. 日本承建的印度高鐵項目陷入困境,陷入了什麼樣的困境
日本承建的印度高鐵項目陷入困境,陷入了什麼樣的困境?要知道一條鐵路線的建成是十分不易的,在就算是在中國的地方,一條鐵路線的完工即將消耗很多的財力物力和資金。就單說是徵用土地就需要通過長期與本地住戶開展協商處理。在奪走我國訂單信息以後,日本深陷的困境,在基本建設情況下遇到的困難是許多的。
第三,由於雙邊關系的緣故。從一開始日本奪走我國的訂單信息,都是要想搶走我國的權益。沒徹底的充分考慮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包含自身的技術性和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費用預算這些層面。與此同時印度的和日本如今相互之間逃避責任,都是日本順手導致的,從一開始就沒徹底信賴印度的,要知道不敢相信任的兩個國家是難以做到協作的目地。當兩個國家中間的協作出現了輿論壓力,那樣此項協作非常大幾率全是不可能完成的。又由於許多的社會問題導致了日本不願再次建造這一條鐵路線,倘若這一條這一項目終止,那樣較大的保險受益人是日本,那樣即將為這一付出應有的代價的當將是日印度的的經營者。
5. 大量工人感染,印度仍不準富士康停工,此舉的原因是什麼
印度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在如此嚴峻的疫情形勢下,與印度依然沒有讓人流非常密集的工廠停工,以便控制疫情。想富士康和緯創這樣的代工廠還在繼續生產,在很多工人都確診的感染的情況下繼續運行這些工廠的代價是非常大的,不僅不利於印度盡快控制疫情,還可能加重印度現在的疫情形勢,所以是非常讓人難以理解的。
印度不準富士康停產的原因。首先為了拯救經濟。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印度的經濟就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很多行業都無法正常的運營,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政府為了“救市”而不準富士康停工;其次,對民眾生命的漠視。印度政府不準富士康停工的行為,也體現了他們對印度普通民眾生命健康的不重視,而是一味的追求金錢和財富。這是非常讓人憤怒的做法;最後,對疫情的認識不足。即使是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形勢,印度也沒有從下至上進行疫情管控,以此來阻止疫情的擴大,而是採取了任由疫情擴散,相信群體免疫的心理。
三、對疫情的認識不足。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印度政府和民眾對於疫情都沒有重視起來,不但沒有實行嚴格的管控措施,反而相信群體免疫,一副聽天由命的架勢,所以他們是不會讓富士康因疫情而停工的。
6. 青蒿素現在的價格是多少2011年度的價格
難避周期振盪 危機再次逼近
誰來拯救青蒿素產業
□ 本報記者 方劍春
近日,國內青蒿素原料生產企業備受煎熬。浙江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公司(以下簡稱浙江醫保)提供的數據顯示,從去年6月份開始,青蒿素原料價格從4200元/千克已跌至2400元/千克的成本價以下,全行業面臨采購價格與成本倒掛,一些中小企業不堪重負已開始退出市場。
浙江醫保青蒿素業務員丁建潮表示,希望社會各方關注青蒿素產業目前的窘境,提振行業信心,盡快建立產業協調組織機制,穩固中國企業在該產業鏈上的全球地位。
青蒿素價格一路狂瀉
青蒿素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被全球廣泛認可,獲得高端市場認證的唯一葯物,為人類抗瘧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全球推崇的葯物,在國內產業發展卻走過了一條以夢想激情開始,一度轟轟烈烈發展,目前經營慘淡的道路。在制劑領域,國內目前僅有青蒿琥酯注射劑一個品種(復星醫葯旗下的桂林南葯生產)進入世界衛生組織(WHO)采購目錄。多數青蒿素企業僅僅扮演全球原料供應商的角色,處於產業鏈最低端。
事實上,青蒿素產業遭遇危機並不是第一次。2006年,由於蒿草大面積擴種,國際訂單低於預期,此後兩年青蒿素產業跌至谷底,生產企業紛紛退出,農民失去種植積極性,種植面積銳減。2009年,由於產業不振,原料緊張,青蒿素價格一路高歌,達到了3000元/千克以上,2011年更是高達到5000元/千克。
丁建潮表示,從2009年開始連續兩年的高價刺激了去年蒿草擴種和原料擴產,去年青蒿素原料供應量達230噸左右,而全球訂單約為180~200噸,市場上至少會過剩30噸。
青蒿素的全球訂單主要來自兩個渠道,一是瑞士諾華公司進入世衛組織采購目錄的制劑ACT所需原料,訂單數量約為50噸;另一個渠道是印度各制葯企業,每年訂單量約為120噸。餘下原料被供應非洲私立市場的制劑商所采購。
中信集團負責諾華青蒿素項目的有關人士表示,我國青蒿素產業由於沒有行業組織和協調機制,行業自律也沒有形成,產業發展一直受價格周期性影響,對產業可持續發展傷害極大。目前,我國青蒿素企業在制劑層面已經完全喪失了國際地位,僅僅淪為原料供應商。這與該產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起點形成了巨大反差。
眾所周知,諾華的ACT是中國科研機構於上世紀70年代自主研發的制劑品種,後轉讓給諾華公司,按照當初所簽協議,至今ACT的原研院所每年仍向諾華收取一定費用。諾華在昆明制葯采購ACT原料蒿甲醚。
信息不對稱引起錯判
業內普遍認為,此次青蒿素價格大跌並非僅僅是擴種擴產所致,而是國際買家的有意操控,其中印度是操控的主要勢力。
據了解,WHO一直倡導降低青蒿素葯品采購價格,目前諾華ACT公立市場價格已降至1美元/人份。近年來,印度憑借仿製葯優勢有多個青蒿素制劑進入WHO采購目錄,逐漸成為我國青蒿素原料最大買家。然而,去年在國內青蒿素原料出現過剩後,印度訂單價格毀約加劇,惡意詢價、壓價的情況比比皆是,國內企業拋售心切,致使青蒿素價格一路狂瀉,甚至低於成本以下。
上述中信集團人士認為,印度壓價毀約僅僅是此波價格大跌的表象,2009年後信息不對稱,國內企業市場預期大於真實訂單才是主因。他指出,2010年,全球青蒿素制劑采購發生了重大變化——除WHO比爾蓋茨基金支持的公立市場采購以外,由環球基金支持建立了另一個采購機制AMFM。該采購機制主要面對私立市場,著力降低私立市場的采購價格,採取企業補貼的方式將私立市場每人份的價格也降到了1美元。該采購機制引爆了私立市場的需求,因此,2010年、2011年青蒿素制劑采購量出現大幅增長,原料需求也大幅攀升。但是,國內企業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該機制從建立之初就明確提出用3年時間進行嘗試。2011年,該機制主要負責人被爆出腐敗問題,同時基金募集也出現問題。2012年AMFM的主導思想是平抑市場,也就意味著該機制主導的訂單不會再瘋狂增長。
國內最大的青蒿素原料供應商彼迪正天總經理林汀則表示,去年從國內市場原料總量和訂單數量來看,形不成嚴重過剩,主要原因是國際訂單沒有達到預期,企業存在拋售心理,印度推波助瀾。另外,這兩年農民普遍種植高含量蒿草種子,與原來野生蒿草相比,提取率提高了千分之三四,這也是原料價格降低原因之一。
有消息稱,去年七八月份的收蒿草季節,甚至有國內原料企業到越南搶草,其市場信息不對稱引起的錯判嚴重性可見一斑。
真正的危險正在襲來
近日,國際青蒿素產業大會剛剛在肯亞結束,林汀作為中國代表參加了會議。她說,目前,我國青蒿素產業正處於發展的拐點,要麼是走向規范自律,要麼是走向無序自我消亡。其實,國際市場對我國青蒿素產業特別關注,他們希望中國青蒿素產業規范,有序發展,價格產量保持相對平穩。
事實上,真正的危險正向我國青蒿素產業襲來。由WHO資助的半合成青蒿素已經被賽諾菲公司研製成功。盡管目前半合成青蒿素的成本還比較高,但是一旦技術成熟,大規模產業化成功後,必將對植物提取獲得的青蒿素原料造成巨大沖擊,也從此擺脫原料供應受種植影響的掣肘。
「3年,頂多5年後半合成青蒿素一定會與植物提取的青蒿素分庭抗禮,這才是中國青蒿素產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中信集團相關人士說。
丁建潮表示,我國青蒿素企業已經到了抉擇的重要時刻,選擇規范發展,攜手前行已經迫在眉睫。「其實,經歷過2006年的低谷後,行業的集中度已經大幅提升,目前全國僅有13家原料生產企業,前4~6家的市場份額佔到了80%,只要這些企業團結起來規范發展,是完全有可能在原料上保持住國際地位的,即使半合成青蒿素技術成熟,也不會全部替代植物提取的青蒿素。如果企業間仍延續惡性競爭,自相殘殺,那青蒿素產業就真的沒有希望了。」
據悉,商務部曾經一度想建立青蒿素行業組織,但是由於多種原因至今沒有落實。中國醫葯保健品進出口商會相關人士表示,過去曾多次出面協調青蒿素價格問題,呼籲企業自律,但是效果甚微。這也讓商會倍感頭痛。
傾巢之下豈有完卵?當我國青蒿素制劑痛失進入國際市場機會,原料訂單只能受制於人;當國際巨頭虎視眈眈分羹原料市場份額,唯有自強、自律、規范才能自救。
令丁建潮稍許欣慰的是,近日,國內主要青蒿素企業都採取了救市措施,拋售的情況有所減少,心態也趨於平穩,青蒿素價格已經由330美元/千克提升到360美元左右。
記者手記:
跟蹤青蒿素產業報道已經超過6年。這6年正是國內青蒿素產業發展從高峰到低谷的過程。每次采寫,心情也隨之起伏。
價格周期性波動是我國原料葯產業的一個顯著特徵,對產業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其本質是無序發展,缺乏行業自律。從青蒿素品種來看,我國可謂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但是因為無序發展痼疾,產業終究還是陷入困境。
當年,許多意氣風發的有志之士已經離開,更有一輩子獻身青蒿素研究的老者黯然神傷。為人類抗瘧事業做出巨大貢獻的原創葯物青蒿素為何在國內發展舉步維艱,基本淪為諾華、印度企業的原料供應商?青蒿素留給我們太多的思考。
有人說,青蒿素是個小品種,引不起關注在情理之中。其實,在人類的疾病面前,不同的葯品地位是平等的,其價值不能以金錢來衡量。昨天,青蒿素是中國醫葯產業的臉面,今天它也不應該是被冷落一隅的落魄者。青蒿素走出國門不應總是原料,中國理應在青蒿制劑國際市場有一席之地。
在此呼籲企業提振信心,摒棄短視;呼籲各主管部門關注青蒿,輔以政策引導,將產業帶入健康發展的軌道。
7. 越南、印度等多國訂單斷崖式下跌,導致全球陷入「訂單荒」的原因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越南、印度等國家的勞動力比較便宜一些,所以很多大廠都喜歡把工廠建立在這些地方來生產訂單,這樣產品的成本上能夠大大降低,所以越南、印度等國家的大大小小的廠家很多,之前這些工廠基本上每天都要加班工作,因為訂單很多,可是如今這些國家的訂單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很多工廠都開始放假,導致全球陷入“訂單荒”的原因主要有3點,第一受到了疫情等因素的影響;第二受到整個經濟市場的影響;第三也受到了政治上的大環境一些影響,所以才會陷入“訂單荒”的困境。
三、最後則是因為如今政治的大環境影響,所以導致這些國家的訂單特別少。
如今有些國家正在打仗,導致有些地方的資源比較緊張,從而影響到了生活的其他方面,這就像是一個蝴蝶效應一樣影響著越南、印度等國家,所以這也是導致全球陷入“訂單荒”的原因之一。
8. 印度孟加拉等多國訂單斷崖式下跌,這會對他們的經濟造成哪些影響
三星在越南的工廠的一名員工說,他現在每周只工作三天,一些生產線已經從每周六天調整到每周四天。在前幾年,淡季是在2022年6月和7月左右,只是那時沒有加班或減少工作日。該員工透露,管理層的說法是庫存量很高,而且沒有多少新訂單。去年,當疫情爆發的高峰期,商業活動甚至更高,但現在則更慢。
印度依賴石油進口和購買日常必需品,而進口則意味著巨大的外債。多年來的債務積累也使印度經濟不堪重負。截至目前,印度的整體債務接近GDP的70%,印度的外債規模為1.4萬億美元。每年,印度必須將其財政收入的20%用於償還債務。這使得印度沒有更多的錢來大量投資於經濟、公共設施和教育。太多的債務已經使印度的財政捉襟見肘。改變這種狀況不可能一蹴而就。
9. 越南、印度等國訂單出現斷崖式下跌,導致全球陷入「訂單荒」的原因是什麼
越南、印度等國訂單出現斷崖式下跌,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全球經濟出現了嚴重下滑。美國一直試圖攪亂國際局勢,想要從中獲利。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沖突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與美國想要打消耗戰有著一定關系。能源的價格上升對其他行業造成了一些影響,導致物價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給人民造成了非常大的負擔,而罪魁禍首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此前手機晶元的價格出現雪崩,與市場的供需關系出現變化有著一定關系,人們對手機的需求量大大減少,這也讓不少手機賣不出去,從中也反映了社會中存在的問題。不少企業手中庫存量都賣不出去,導致銷售量暴跌。物價上漲導致不少人的購買力也出現了降低,這是全球性事件,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夠獨善其身,在短時間內並不能夠得到有效解決。
10. 印度紡織訂單大量轉到了中國,這會給中國帶來什麼影響
近期,中國輕工市場傳來好消息,不少紡織企業的國際訂單突然激增,經過了解發現,原來是大量在印度訂貨的紡織品訂單迴流到了中國,這對中國紡織企業來說,自然是利好的消息,畢竟大家都希望有錢賺。
目前看,國內紡織品市場訂單的好轉還是暫時的,如果想要提高市場佔有率,我國的紡織品加工企業就必須努力提高產品質量,拿出物美價好的優質產品,才能留住日後更多的訂單。一定不要在與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低端市場拼價格上動腦筋,要抓住當下的機遇在中高端面料市場上爭取有所突破,最終我們才能不再懼怕任何國際上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