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和印度客戶談業務有些什麼需要注意的細節
印度人相互見面的禮節,有合掌、舉手示意、擁抱、摸腳、吻腳。一般兩手空著時,口念敬語「納馬斯堆」,同時要施合掌禮。合掌之高低,對開者宜高,兩手至少要與前額相平;對晚輩宜低,可齊於胸口;對平輩宜平,雙手位於胸口和下頜之間。若一手持物,則口念「納馬斯堆」,同時要舉右手施禮。對於長輩,或對某人表示懇求時,則施摸腳禮(即用手摸長者的腳,然後再用手摸一下自己的頭,以示自己的頭與長者的腳相接觸)。摸腳跟和吻腳禮是印度的最高禮節。印度東南部的一些少數民族的人與客人相見時,總把自己的鼻子和嘴緊緊貼在對方的面頰上,並用力地吸氣,嘴裡還要叨念著:「嗅一嗅我!」,以示其對客人的崇敬。印度安達曼群島上的森蒂耐爾人,在與久別摯友重逢時,雙方要交替互坐膝頭,並熱烈地擁抱數分鍾,以表示相逢後的喜悅心情。印度伊斯蘭教徒的見面禮節是按其傳統宗教方式,用右手按胸,同時點頭,口念「真主保佑」。現代在社交場合上的印度男人們,也開始運用握手禮節了,但印度婦女除在重大外交場合外,一般與不與男人握手。
一般禮儀
正統的錫克教信徒頭戴包頭巾,不抽煙,不吃牛肉並且不剪頭發。
進入印度人的住家要脫掉鞋子。
稱謂與問候
見面與分手時,男人與男人握手。如被引見婦女,男人不與她握手而應雙手合十,微微彎腰。男人不能觸碰女,在公共場所不能與單身女人說話。
約會與准時
遵守時間是明智可取的。
款待與饋贈
雖然正統的穆斯林婦女通常不與男人見面,但如果邀請男人參加實社交活動時應請他們偕夫人同來。
來到印度人家裡時,主人會給你戴花環,你應馬上把它取下來以示謙讓。
印度教徒不吃牛肉。牛在印度是神聖的動物。
穆斯林不吃豬肉,恪守教義的穆斯林滴酒不沾。
接受或傳遞食品時,一定要用右手。
作客時可以帶水果和糖果作為禮物,或給主人的孩子們送點禮品。
交談
印度人喜歡談論他們的文化業績、印度的傳統、有關其他民族和外國的情況。
不要談及個人私事、印度的貧困狀況、軍事開支以及大量的外援。
Ⅱ 酒店客房印度客人的注意事項
用英語說話,注意禮貌。
詢問客戶的航班次號,來訪人數,是否需要接機(一般都是要),接機的話:看客人的來訪數安排車子,如果只有一個的話我是開車去接,一到四人的話會安排商務車。是否需要幫忙預定酒店(一般需要預定)房費是客戶自己付的,我們可以預付但是這筆費用最後是要給你的,如果對方暗示你來付這樣的客戶基本沒什麼出息的,不用花太多心思。有個朋友的印度客戶每次來參觀工廠都是拖家帶口還蹭吃蹭喝,貨款還十分拖,朋友都快被逼瘋了想想就奇葩。
Ⅲ 急求:接待印度客商應該注意些什麼
印度客人的話,首先要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大部分印度人是印度教徒,請他們吃飯千萬不要點牛肉豬肉。雞肉是可以吃的。當然也有不是教徒,什麼都可以吃的,但是我遇到的比較少。所以最好閑聊時可以問一下。
還有可能有時候會遇到他們的齋戒日,所以也要尊重哦。如果他們說不能吃,就不要強迫。
不過如果是CEO的話,可能會寬鬆些。在飲食上也接受能力強一些。
不要泡中國茶葉茶,准備些咖啡,奶茶也可以吧。印度人所謂的茶和我們喝的奶茶有一點點像。
印度同是發展中國家,所以相處也比較隨和的。可以做點功課,閑聊時和客人拉拉家常,可以問問關於他們國家的風俗,表示你的關注。
人和人不一樣的,有的人比較嚴謹,有的人比較享樂,你自己看了。在完成商務討論後可以帶他隨處逛逛。如果你是在上海,他是第一次來,建議去看看城隍廟啊,外灘啊。因為印度人一般都會買些禮物給家人,帶他們去些有中國特色的商店。
如果自己要送禮物,買些很小的禮物表表心意就行。如果還沒有建立業務關系,千萬不要送太多太貴的。而且對於CEO來說,本來就是老闆,最好的禮物就是你們公司讓他滿意,給他的價格最好,因為印度的采購價應該也不會很高的。
真誠些,誠信對人,不管對什麼人都是適用的。還有就算是ceo,就算是外國人,也有騙子有壞人的。不是說自己是ceo就一定如何如何,印度人出國貌似還是比中國人出國要容易些的。所以如果還一點不了解對方公司,要謹慎些,特別在商務上。
暫時想到的就這些,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我是做外貿的,最近有個印度人,我和他做生意,請問要注意什麼呢
1、印度客戶性格特點
(1)善變:今天說是這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簽了合同,他還有可能要求更改這更改那。
(2)時間觀念不強:印度客戶普遍做事比較拖延。
(3)喜歡磨、砍價:所有的交易都要經歷過一段千錘百煉的過程,我們在與印度客戶溝通時,需要沉住氣,耐住性子,不卑不亢,慢慢跟他打太極。
2、印度客戶接待注意事項
(1)我們在與印度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宗教、印巴沖突、核武器、兩性關系等話題,千萬不要主動涉及,盡量避免。
(2)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或伊斯蘭教,每天會有五個特定的時辰朝拜。時間分別是早上,中午,下午,黃昏,睡覺前。所以找印度人談生意,一定要挑准時間。
3、印度客戶飲食習慣
(1)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來中國招待他們,最好去印度餐廳。
(2)他們特別愛吃生洋蔥和咖喱。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
(3)有些印度客戶也是吃肉的,如果我們擔心點錯菜,可以先問客戶吃不吃肉,如果對方說不吃,那就可以點全素宴;如果對方說可以,那麼就雞肉和魚肉,大部分的印度人食肉是比較傾向於雞胸脯和魚肉,所以點這兩個絕對不會錯。
(4)餐桌上千萬不要點牛肉,因為在印度人心中,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
與印度人做生意,風險還是蠻高的,期待多交流~
Ⅳ 如何與印度客戶談判
與印度商人打過交道的人會有一種共同的感覺:累,真累;煩,真煩。有時氣到拍案而起時,總會想起那些跟著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趁火打劫的印度雇傭兵。但也正因為與印度人交往如此地難,才為一些真正有毅力,有耐心的人提供了一些機會。對於如何應對這些談判桌上的只講目的,不擇手段的印度生意人,需要從其文化歷史根源上深挖一下。 印度人談判有如下特點,雖不能一概而論,但情況大多會如此: 1、賴。今天講的話,明天只要風向一變,立碼就跟著變,絕不會給你留下絲毫情面。即使簽字畫了押的合同,他也能從一些條款找出點麻煩,以至要求增加附加條款。今年我與印度談了一個進口300噸某化工產品的訂單,來回往復談市場、規格、價格和條款的EMAIL就達百封以上。結果形式發票傳過來,船期變了,港口變了,CIF成了CFR。娘希匹!再談,季節不等人,再等,可能等到花兒也得謝了。一氣之下,放棄。那邊等不及了,一天幾個電話過來。我也以印人之道,還治印人之身,不理睬。當然,前提條件是機會已經錯過,否則再惱火賺錢還是第一位的。 有一經驗之談,在與印度的貿易中,永遠不要將主動權交到對方手裡,否則,死定了是遲早的事。 2、拖。印商最擅長的招術,用此招可以充分消磨對方的意志,從而能夠徹底探清對方的底牌。對於你要急於了解的信息,他們是軟硬全不吃,有時甚至一個Y/N的簡單結果他都不會給你。你要真的急了,便是著了他們的道。 對付此招有一辦法,嚇唬他,有時不惜編排一些故事,讓他感受到,再拖,會損失他的利益。靈驗得很。 3、磨。為達目的,印商的手段有時是無所不用其極的。印度有一個公司的外貿經理,曾為了2%的利潤空間,竟給中國一家上市公司的老總跪下。這與中化文化中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來比,來得更加務實。此家老總從十幾年前的據說五千元起家,後發展到買了一家殼上了市,風雨經得多了,最終還是讓出了部分利潤。 另外,從一些小事上也可以看出他們的經商風格。有一次,與一印商在杭州拜訪客戶,晚上閑來無事散步走進了一家鞋店。一百塊錢的鞋,為了五元,與店家侃價侃了足足有兩個鍾頭。我有心給扔下五元錢,可真怕傷了他的自尊。我心疼我那兩小時,五塊錢那買得來。最終店家估計是賠錢賣給他的,實在是心理上無法承受這種折磨了。 不知印商的這種精神是從哪裡來了,也許是印度近代史上的非暴力不抵抗主義給他們留下的烙印太深。幾十年前,大英帝國實在承受不了聖雄甘地所領導的那種沉默的,坐地泡式的而又堅定不屈的斗爭,從那片統治了兩百多年的美麗國土上無耐地撤走了。 如誰有機會與印商進行經常的接觸,就能深刻地體會到那聖雄遺風
Ⅵ 接待印度客戶的禮儀
接待印度客戶的禮儀
客人到來時,如果我方負責人不能夠馬上接見,必須向客人說明等待理由與等待時間,若客人願意等待,應該向客人提供飲料、雜志,並為客人時常替換飲料。
接待人員帶領客人到達目的地,應該有正確的引導方法和引導姿勢。當引導客人上樓時,應該讓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員走在後面,若是下樓時,應該由接待人員走在前面,客人在後面,上下樓梯時,接待人員應該注意客人的安全。
客廳里的引導方法。當客人走入客廳,接待人員用手指示,請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後,行點頭禮再離開。如客人錯坐下座,應請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門的一方為下座)。
主動引領客戶參觀,被訪單位在接到來訪人員後,應當主動引領來訪人員參觀自己的公司,讓其了解被訪單位的基本情況,這樣更有利於友好關系的建立。
交談“三不準”:不準打斷別人;不準隨意否定對方;不準心不在焉
印度人的稱呼
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女人結婚後改用丈夫的姓。一般印度人的姓名由三節組成:拉爾•巴哈杜爾•夏斯特里,前二節是名,第三節是姓。在近代,許多人取單名,加上姓成兩節,如桑賈伊•甘地。男人通常只稱呼姓,不稱呼名;如特里帕蒂•辛格,只稱辛格;婦女通常稱呼名,如妮摩拉•西爾瑪,只叫妮摩拉。
與印度商人交流的方式方法:
1.報價高於心理預期。開始報價時高於自己的心理價位應對其砍價特性,但是同時也一定要讓對方覺得有可議餘地,不然一個氣高的價格過去直接埋葬了自己的未來。這樣做的好處是給自己更多的談判空間,無形中也太高了你產品在對方心目中的價值,最重要的是讓對方在談判結束時覺得自己贏得了談判
2.學會吃驚意外。報價後客戶還價,要學會吃驚,學會感到意外,即使你知道客戶肯定是要砍價的,客戶砍價也只是為了看你的反應,如果你不吃驚,他會覺得你完全可以接受。
3.理解客戶避免對抗性談判。如果客戶給出一個極低的價格,也不要怒氣沖沖的去反駁,說什麼成本都不到,不可能做這個價格的,反駁只會強化對方的立場,使談判進入僵局而無從進展。這里更多的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可以跟客戶說我完全可以理解你的感受,這個價格確實不低等等,然後話鋒一轉,但是我們的產品如何如何,列一些細節問題質量硬體給客戶看,最好是數據化的東西更有說服力。最後也可以給出另外一套低價產品的方案,這樣客戶更容易接受
4.不情願的賣家。即使客戶給出的價格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也不要喜出望外,客戶一直在扮演不情願的買家來跟你砍價,這時你就要表現出不情願的賣家了。你的不情願,可以勾起對方的購買欲,而且讓對方有佔了便宜的感覺。
5.堅持住。當價格達到自己的底線後,一定要堅持住不為所動。
6.退步的同時索要回報。比如低價就和量大在一起要求,再比如低價和付款相關聯,高價和交貨快相關聯等等
7.報價不要太詳細。BOM的報價方式不適用與印度買家。不然會被死扣到每一個環節,讓你便宜再便宜。
與印度買家做生意付款方式選擇:
優先選擇T/T和L/C,也可以做D/P,但是一定要收預付款,我們一般是30%左右,最少也要20%。而且沒有收到預付款前,千萬不要組織生產,哪怕合同規定了明確的交貨期。印度詩人的信譽相信大家都清楚。LC的話最好讓客戶發來他們銀行的信息予以核對,選擇當地比較大和信譽好的銀行,能加上保兌最好。D/P盡量不建議做
印度人的飲食習慣:
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來中國看廠最好去印度餐廳,他們一般都不用筷子,之前接待一個客戶看著他們用手在盤里抓,他們還特別愛吃生洋蔥和咖喱。如果附近沒有印度餐廳,還去披薩店也可以。因為印度大部分人信仰宗教,不吃肉類,很少喝烈性酒,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洋蔥和咖喱是他們的最愛。對了,許多飯店有的印度拋餅,並不是印度傳過來的,不知是那位中國廚子的專利。牛肉千萬不要點,因為在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
印度人的風俗習慣:
印度的官方語言為英語,只要是上過學的印度人都會講英語(這一點,好象要比國人強),不過印度人的發音可不是每個自認為會英語的國人能聽懂的。印度大多數人t和d發音分不清,往往包括一些專業人士第一次和印度客商交談時,都一頭霧水,不知說得是雲里還是霧里。經驗:盡量郵件往來,如果客戶打來電話,聽得不是太明白的話,也可以讓客戶spell出來或者再讓客戶郵件確認,文字性的東西不易出錯。印度人對“否定”和“肯定”的回答,一般中國人準保搞錯,中國人對“肯定”回答一般點頭,印度人卻用搖頭表示“肯定”,中國人對“否定”回答一般搖頭,印度人也用搖頭表示“否定”,因此有時侯你真搞不清楚他是對你說的表示肯定還是否定、同意還是不同意,這時你也只有多問幾次,從他語言中確定了。
Ⅶ 第一次接待印度客戶,自己和他去吃飯,飯桌上應該談些什麼,望支招
我遇到的一些印度客戶大至可分為倆種,一種是在中國有辦事處的,這種客戶一般都比較熟悉中國的風俗,所以不要拘束,可以和他們聊下中國的情況,還有一種是從印度本地到中國來的,一般和這種客戶接觸,都要謹慎一點,因為印度的風俗習慣很怪異的,有的家庭一個月要有7-9天之吃素,有的家庭就沒有這種限制,你可以和他們聊聊印度的一些風俗,還有對中國的風俗的看法,一般吃飯都是隨便談談,所以不要想太多。
Ⅷ 如何對付印度客戶
1、印度客戶性格特點
(1)善變:今天說是這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簽了合同,他還有可能要求更改這更改那。
(2)時間觀念不強:印度客戶普遍做事比較拖延。
(3)喜歡磨、砍價:所有的交易都要經歷過一段千錘百煉的過程,我們在與印度客戶溝通時,需要沉住氣,耐住性子,不卑不亢,慢慢跟他打太極。
2、印度客戶接待注意事項
(1)我們在與印度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宗教、印巴沖突、核武器、兩性關系等話題,千萬不要主動涉及,盡量避免。
(2)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或伊斯蘭教,每天會有五個特定的時辰朝拜。時間分別是早上,中午,下午,黃昏,睡覺前。所以找印度人談生意,一定要挑准時間。
3、印度客戶飲食習慣
(1)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來中國招待他們,最好去印度餐廳。
(2)他們特別愛吃生洋蔥和咖喱。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
(3)有些印度客戶也是吃肉的,如果我們擔心點錯菜,可以先問客戶吃不吃肉,如果對方說不吃,那就可以點全素宴;如果對方說可以,那麼就雞肉和魚肉,大部分的印度人食肉是比較傾向於雞胸脯和魚肉,所以點這兩個絕對不會錯。
(4)餐桌上千萬不要點牛肉,因為在印度人心中,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
遇到印度客戶拖欠貨款,可先調查下對方的資信情況,然後根據實際狀態採用不同的追款策略,歡迎私信交流心得。
Ⅸ 外貿女友要接待一個印度客戶 說說印度人有什麼特點 該注意些什麼
准備些小禮品:
你要以平常心去對待這件事:
你在語言和感覺上不能流露出中國比他們好,生活條件好,你這樣是對的應先做些功課,對待他,(他們也知道中國要比他們好多了),而其感覺不必中國差。
印度客人的話,首先要尊重他們的宗教信仰。大部分印度人是印度教徒,請他們吃飯千萬不要點牛肉豬肉。雞肉是可以吃的。當然也有不是教徒,什麼都可以吃的。所以最好閑聊時可以問一下。
還有可能有時候會遇到他們的齋戒日,所以也要尊重哦。如果他們說不能吃,就不要強迫。
不要泡中國茶葉茶,准備些咖啡,奶茶也可以吧。印度人所謂的茶和我們喝的奶茶有一點點像。
印度同是發展中國家,所以相處也比較隨和的。可以做點功課,閑聊時和客人拉拉家常,可以問問關於他們國家的風俗,表示你的關注。
人和人不一樣的,有的人比較嚴謹,有的人比較享樂,你自己看了。在完成商務討論後可以帶他隨處逛逛。因為印度人一般都會買些禮物給家人,帶他們去些有中國特色的商店。
如果自己要送禮物,買些很小的禮物表表心意就行。如果還沒有建立業務關系,千萬不要送太多太貴的。
真誠些,誠信對人,不管對什麼人都是適用的。外國人也有騙子有壞人的。所以如果還一點不了解對方公司,要謹慎些,特別在商務上。
Ⅹ 印度客戶
說到印度這個國家,估計我們大部分人是不喜的,甚至是討厭的,實在是他們國家的一些做法對我們不太友好,總喜歡挑釁我們國家。我以前一直都挺討厭印度人的,即使之前也有碰到來自印度的客戶,可也是那種讓我覺得特別不喜歡的,整天牛氣哄哄的,除了對老闆態度稍好點,對我們其他人都是一臉嫌棄的表情,覺得自己是做美國市場的,就特別了不起似的。我那時候就在想,做外貿的,又有幾個工廠或者說業務員沒有美國客戶的。
我進亨達後,好巧不巧的,公司一共3個比較固定的印度客戶,到現在,兜兜轉轉全到我手上了。第一個接觸的,老闆跟我介紹「Rajish",然後我叫他時,發現他總是反應遲鈍,以至於我懷疑我的發音真的那麼不標准嗎?後來熟了之後,他讓我叫他「Narang」,原來不是我發音問題,只是他不習慣聽這個稱呼。他可以算是一個「中國迷」,對中國的一切都感興趣,我給他總結「主要是中國的東西能幫他賺錢。」他大笑著拍了拍我,也是從他開始,我對印度人的壞印象有所改觀。疫情前,他基本上一年來兩次中國,每次呆差不多半個月。他最喜歡去義烏和廣州,他覺得那裡能找到最流行的東西。但是廣州和義烏,他都沒有固定的供應商,每次都是市場上,哪個檔口的東西看了滿意就直接拿貨,發到廣州的貨代那邊。所以他過來,一般都是嵊州呆一周,廣州呆一周。
從第一次碰面開始,他就說要學中文。到現在,聽他說得最多的就是「你好!」和「太貴了,便宜點。」除了必要的工作上的聯系,平時也會聊點其他的,比如他喜歡小老闆的車型,他回印度後給他兒子買了同款;比如一些當下熱門的話題,什麼球賽 ,電影啥的。疫情之後,他就沒法來中國了,更多的是微信聯系。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學會了用微信,從他那裡了解了更真實的印度疫情下他們的生活。他一直對中國充滿了各種羨慕,今日聊天,他說他學到了一項新技能,需要我們讓他實踐一下。聊完之後明白了,他說的是手機支付。他表示以後他都用人民幣跟我們結算了,用支付寶或微信轉賬。我直接把小老闆微信推他了,看他那興奮勁,小老闆說估計這招又給他省錢了。看來生意人的思維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無獨有偶,另外兩個印度客戶也是挺可愛的,讓我對印度這個國家也相應的有一些改觀了。作為亞洲最大的兩個國家,其實我們是可以有更多合作的。但目前來看,這樣的友好似乎只存在民間,挺可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