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台灣2020年gdp總量是多少
2020年,台灣省的GDP總量達到了19.76萬億新台幣,按照平均匯率計算,摺合人民幣45855.24億元,排名全國第七位,在四川(4.86萬億)之後,福建(4.39萬億)之前。
在全球經濟被疫情籠罩下的2020年,台灣經濟稱得上讓人眼前一亮。去年四個季度台灣GDP均實現正增長,全年GDP增速達到3.11%,不僅排名亞洲四小龍之首,同時近30年來GDP增速首次超越中國大陸(2.3%)。
分季度來看:
台灣四個季度GDP增速分別為2.51%、0.35%、4.26%、5.09%。可以看到,台灣經濟除了第二季度受疫情影響較為嚴重,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台灣經濟反彈跡象明顯。對於2021年經濟勢頭,台灣統計部門充滿信心,預估2021年台灣GDP增速將達到近7年來新高的4.64%。
在紙面戰力上,台軍在世界軍隊中排名第26。看似不俗戰力的背後,主要是整個全球優秀的匹配機制。全球只有114個國家和地區有坦克;92個國家有戰斗機;75個武裝直升機;41個有潛艇。而且身在「東亞怪物房」中,台軍依靠硬實力排到全球第26名,實至名歸。
② 台灣是發達地區還是中等發達
台灣是發達經濟體。
台灣被世界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等機構認定為發達經濟體, 是亞洲四小龍之一。
按國際匯率計算,2014年台灣GDP5170.19億美元,為世界第25大經濟體,居中國省級行政區第6名; 人均GDP22002美元,居世界第39名。
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4年台灣GDP9770.88億美元,為世界第20大經濟體,人均GDP40581美元,居世界第17名。 外匯儲備居全球第五。 2013年人類發展指數為0.882,居世界第21名,處於極高人類發展水平。
(2)台灣經濟是印度的多少分之一擴展閱讀:
2008年以來台灣經濟發展情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台灣經濟再次進入衰退期。
據台灣媒體報道,台「行政院主計處」2009年2月18日公布去年第四季經濟成長率負8.36%,為史上單季最糟的紀錄;2008年全年經濟成長率則為0.12%,七年來新低;
2009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值更由2.12%大幅下修至負2.97%,不但是史上第二次全年成長率衰退,衰退幅度也寫下新高。
2008年台灣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其中第三季度同比負增長4.68%,第四季度則同比負增長9.14%,顯示台灣經濟已經正式步入衰退階段。
2017年,台灣的GDP總量摺合人民幣約39072億元,台北市GDP總量摺合人民幣5412.65億元,台灣過去7年的年平均GDP增速為3.36%。就台灣的經濟總量而言,台灣剛好可以排在大陸河南省(44988.16億元)的後面,四川省(36980.22億元)的前面,位列第6位;
就台北市的經濟總量而言,可以排在溫州(5485億元)和紹興(5311億元)之間,位列第36位,2017年台北人均GDP為19.682萬元,在台灣排名第一,在全中國的話,僅排在深圳(20.45萬元)後面,排名第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台灣GDP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台灣
③ 台灣的人均GDP是多少如果放在歐洲是什麼水平
台灣省屬於「亞洲四小龍」之一,從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台灣的經濟一直引領亞洲,也是國際上公認的發達地區。從GDP上來看,雖然台灣的GDP一直沒有超過大陸,但是最鼎盛時期也有大陸GDP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台灣的經濟極強。不過,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大陸的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期,而台灣經濟的發展速度明顯放緩,與大陸GDP的差距也是越來越大。時至今日,大陸的GDP總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而台灣省的GDP只有4.21萬億元,遠遠低於大陸,只佔全國經濟總量的百分之四左右,在全國的各大省份中也只能排到第八位。
如果從世界五百強企業的數量來看,2019年,台灣的世界五百強企業一共有10家,其中鴻海精密集團排在榜單中的第23位。在歐洲的國家中,德國有13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英國有16.5家,瑞士有14家,荷蘭有12.5家,台灣的世界五百強企業的數量僅次於賀蘭,在歐洲也處於上游水平。
總的來說,從台灣省的經濟指標上來看,將它放在歐洲也是中等以上的水平。
④ 台灣的經濟如何
台灣屬於經濟發達地區。
GDP總計4.21萬億元人民幣(2019年);人均GDP17.88萬元人民幣(2019年)
中國台灣自1960年代起推行出口導向型工業化戰略,經濟社會發展突飛猛進,名列亞洲四小龍之一,於19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之列。台灣製造業與高新技術產業發達,在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領先全球。
(4)台灣經濟是印度的多少分之一擴展閱讀
台灣省是依靠資本主義的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系逐步發展起來的,主要為集成電路出口和電腦零件出口。
大力鼓勵廠商投資集成電路、電腦等高新技術產業,耗能少、污染低、附加價值高的高新技術產業取代傳統產業,成為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在全球產業鏈中扮演重要角色。
現今當局逐步減少對投資和對外貿易的干預,一些大型「國有銀行」和「國營企業」陸續被私有化。國際貿易是台灣的經濟命脈,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進出口貿易第一地區,其次為美國和日本。不同於鄰近的韓國和日本,台灣經濟以中小型企業而非大型企業集團為主。
⑤ 台灣經濟如何
台灣經濟在二次大戰結束後,以台灣日治時期的農業與輕工業為基礎,逐漸發展起來以中小企業引導投資的小型資本主義經濟體,輔以台灣政府主管投資大部分的公營事業體、以及眾多國外投資所引導的資本主義經濟體。至今,台灣的多方面經濟還正在持續增長中。
在1951年至1988年間,台灣年均經濟增長率達到9.57%,1988年至2008年間為6.1%,2008年至2015年間為2.8% 。農業在GDP中的比重從1952年的35%下降到5%。傳統人力密集型工業已經漸漸由電子產業替代。台灣的電子工業對世界經濟舉足輕重,一定數量的電腦或電子零部件都是在台灣所生產的。對外的貿易是台灣重要的經濟命脈,在過去美國和日本長久以來一直都是台灣的前兩大貿易夥伴,現在則是將市場與人才的重心轉移至中國大陸,在中國大陸有五萬多個台資企業,長期居留的台商及眷屬則有上百萬人之多。另有部分轉向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其中以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馬來西亞和越南為主要投資國家。
在2008年,隨著台灣二次政黨輪替,重新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在政策上緩和兩岸關系並加強與中國大陸的經貿交流關系,簽訂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根據台灣財政部統計自2000年以來對中國大陸貿易出口總額增加了約25%,而對美日的出口總額則減少了約18%,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佔了台灣貿易出口總額的40%,在2013年時啟動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金融業在新台幣與人民幣的匯兌轉換上,不再透過美元做為中間貨幣,台灣對中國大陸地區貸總額達2.7兆台幣,是高風險貸款,這顯示台灣經貿已相當依賴中國大陸。
台灣是亞洲開發銀行(亞行)、亞太經合會(APEC)、世界貿易組織(WTO)和東南亞國家中央銀行總裁聯合會(SEACEN)的成員,也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觀察員。台灣在2010年排名前五位的貿易夥伴分別為大陸、日本、美國、歐盟和香港。台灣的外匯儲備目前為止是世界第五。
2011年台灣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22年台灣人均將達到3萬美元。
台灣正積極推動FTA(自由貿易協定),目前台灣已生效的是巴拿馬、瓜地馬拉、尼加拉瓜、薩爾瓦多等國的FTA,台灣優先推動和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聯盟的FTA。
而且根據台灣現行的基本工資制度依據《勞動基準法》及《基本工資審議辦法》,現行基本工資為月薪新台幣23100元也就是大概人民幣五千元,時薪新台幣150元也就是大概三十塊錢人民幣。
總的來說發展的還是不錯的,畢竟搞起了那麼多東西,只是最近幾年進步不大而已。
⑥ 台灣2021年gdp總量是多少
台灣省整年的GDP總量是21.65萬億新台幣,摺合人民幣4.98萬億元,如果分季度來看的話,去年第一季度台灣省的經濟增速很高,甚至超越了9%。
到了第二季度又回落到了7.7%,在第三季度的時候,受到疫情因素的影響,台灣省的經濟增速直接跌至了3.7%,在最後一個季度的時候,經濟增速小幅回升至了4.8%。
台灣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優越的:
在台灣的西面僅僅與大陸隔著台灣海峽,周圍又被太平洋、巴士海峽、南海、台灣海峽、東海所包圍,形成了東亞島中的一座小島。
台灣對於大陸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台灣是西太平洋南北航線的重要樞紐,西太平洋航線連接了東北亞和東南亞,而且還連接太平洋、溝通印度洋的交通要沖,更是世界海上交通的重要樞紐和海上航運繁忙的航線之一。
⑦ 台灣地區的經濟實力在世界排多少名
名次--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 -----------面積-----------------人口-------------------人均GDP--
01----美國--------117423.51億美元--面積--963.14萬Km2--人口--29523萬--人均-39709美元
02----日本---------59487.61億美元--面積---37.78萬Km2--人口--12733萬--人均-46719美元
03----德國---------25862.04億美元--面積---35.70萬Km2--人口---8242萬--人均-31378美元
05----英國---------19448.58億美元--面積---24.48萬Km2--人口---6027萬--人均-32269美元
04----法國---------18516.13億美元--面積---54.70萬Km2--人口---6043萬--人均-30640美元
06----中國---------16492.12億美元--面積--959.70萬Km2--人口-131185萬--人均--1257美元
07---義大利--------15758.59億美元--面積---30.12萬Km2--人口---5806萬--人均-27417美元
08---西班牙---------8361.00億美元--面積---50.48萬Km2--人口---4028萬--人均-20757美元
09---加拿大---------8343.90億美元--面積--998.47萬Km2--人口---3251萬--人均-25665美元
10---墨西哥---------6260.80億美元--面積--197.26萬Km2--人口--10496萬--人均--5965美元
11----韓國----------6053.31億美元--面積----9.85萬Km2--人口---4860萬--人均-12455美元
12----印度----------5989.66億美元--面積--328.76萬Km2--人口-106507萬--人均---562美元
13--澳大利亞--------5183.82億美元--面積--768.69萬Km2--人口---1991萬--人均-26036美元
14----荷蘭----------5115.56億美元--面積----4.15萬Km2--人口---1632萬--人均-31342美元
15----巴西----------4923.38億美元--面積--851.20萬Km2--人口--18410萬--人均--2674美元
16---俄羅斯---------4334.91億美元--面積-1707.52萬Km2--人口--14378萬--人均--3015美元
17----瑞士----------3094.65億美元--面積---4.129萬Km2--人口----745萬--人均-41539美元
18---比利時---------3022.17億美元--面積---3.053萬Km2--人口---1035萬--人均-29200美元
19----瑞典----------3007.95億美元--面積---45.00萬Km2--人口----899萬--人均-33459美元
20----台灣----------2995.00億美元--面積---3.598萬Km2--人口---2275萬--人均-13165美元
⑧ 我們中國台灣省的經濟實力究竟怎麼樣
台灣省在90年代時經濟還是遙遙領先於內地任何省份,但隨著台灣歷任省長一茬不如一茬,也把台灣經濟帶向了萬劫不復。
其實說一個簡單例子就清楚了,台灣現如今的工資水平只比90年代亞洲四小龍鼎盛時期略高一點,如果疊加CPI增幅,那麼台灣現在的收入水平只相當於90年代末期的80%左右。
以島內最發達的台北來說,平均稅後工資大概7000多,退休金4000左右,跟內地一線城市水平基本相當。但是全省來說,人均工資只有5000千多,退休金3500左右。這也就跟內地新一線城市水平差不多。
這個數字放在90年代確實相當的牛,畢竟內地當時平均工資不到500塊,人家是我們的十倍有餘。但是現在我們的東部城市收入水平已經幾乎跟台灣省持平,台灣依然在原地踏步。
再說下台灣的GDP,台灣在十幾年前GDP還能穩居全國第一,但是現如今GDP排名只能對標湖北這個水平。而且台灣的GDP統計方式比較奇葩,海外純台資的產值也會計入島內,因此就現在這個數值還是摻了水的。
不過好在台灣的經濟當年是以 科技 立足,撐起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半壁江山,故而在如今這個 科技 時代還是顯得有些分量,畢竟技術還是有的。所以目前的台灣也就是從產業和人均GDP等數據看起來還算高大上,但其實島內民眾的生活質量早已經被東部沿海省份甩在了身後,尤其跟一線城市差距已經可以用十分巨大來形容。
首曲一指。
客觀地評價台灣的經濟實力就要拋開政治對立的毛病,否則就是不同形式的政治宣傳,並無實際意義。
台灣的經濟和整個大陸相比當然是小菜一碟,和某一個省相比當然是穩操勝券!因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戰鬥力!台灣的人口、地盤少得可憐,人家的飛機、車輛、船舶、火炮、機床、電子等行業都玩得相當可以,特別是電子產品全球第一,而且是高端水平,只有航天等投資巨大的行業涉及較少,大陸的任何一個省份都做不到這一點;只是因為台灣的內銷市場太小,它的技術贏利功能無法得到有效發揮,也就是說台灣的經濟質量是很高的,經濟數量是一般的。如果平等競爭,大陸的廣東、上海、江蘇、山東、浙江等經濟強省統統不是對手,絕大多數研究者只考慮經濟數量、忽視經濟質量必然得出相反的錯誤結論!
如果拋開意識形態和有色眼睛來看待台灣的話,會發現台灣發展得還是很不錯的。截止去年底,全島2360萬人口,和上海的2428萬差不多。 經濟總量方面,上海38155億元,人均15.7萬元;台灣則是4.45萬億元(介於湖北和福建之間),人均17.9萬元。 而且台灣相當於6個上海大小,其中包括大量的農村地區和農業人口,人均經濟還能做到如此之高,可見台灣的發展水平還是相當不錯的。
台灣,偏居一隅,四面環海,受自然資源、地理環境所制約,只能發展外向型走出去經濟,在經濟、資源,商品輸入上高度依賴於進出口貿易。去年對外貿易高達4.25萬億元,在兩岸四地34個一級行政區中,僅次於香港、廣東和江蘇。
作為單獨關稅區,台灣2019年從全球賺走3005億元的貿易順差。其中最大的貿易夥伴就是祖國大陸,去年從大陸賺取超過2380億元,佔全部貿易順差的八成左右。可見兩岸經濟的緊密程度,以及台灣對於祖國經濟上的高度依賴。
但同時由於島內資源缺乏,不少商品和資源依賴於進口,雖然出口多,但進口同樣也多。去年4.2萬億的進出口總額,居然只有3000多個億的貿易順差,和內地一個省動輒上萬億的順差比起來,就有點不夠看了。台灣和江蘇去年的貿易總額只相差1千億元,然而江蘇去年的貿易順差是1.1萬億元!由此可見台灣的經濟其實缺乏一定的韌性,缺少自給自足和抵禦風險的能力。換句話說,台灣其實過得挺辛苦的,經濟承受的壓力非常之大。
至於 社會 發展方面,由於島內經濟騰飛始於70年代初期,歷經高速增長後,又加上政治生態不穩定,近些年的經濟顯出頹勢,增速不理想,收入增長緩慢。大陸發達城市不少中高端崗位薪酬已超過了台灣平均水平,但 社會 基層崗位薪酬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如清潔工、保安員、營業員、服務人員等等還是要比北上廣深高不少,大致在7000元以上。換句話說,台灣人的收入還是比較平均的, 社會 貧富差距較小。
社會 和市政建設也拿不出錢大搞基建和維修。再者島內特殊的地理環境,處於地震帶上,高層建築也比較少,基本以低矮小高層為主。整個城市面貌看上去還不如大陸三線城市光鮮。
圖為台北市忠孝東路
但台灣仍然是我國最為發達的地區, 社會 整體發展水平極高,城鄉差距較小。教育和醫療衛生水平極高,全民普遍接受過中高等以上的教育,保健和福利待遇非常之完善。雖然經濟體量遠不如廣東、江蘇以及山東等省份,但人均收入仍普遍高於大陸各省。
大多數人都是以GDP來論英雄,那麼我們就直接看數據好了。從公布數據來看,我國台灣2019年的GDP是18.9萬億新台幣,摺合人民幣約4.22萬億元,在全國省份當中排名第九。目前GDP超過台灣的有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和福建。
台灣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省份之一,人均GDP超過2.5萬美元,在34個省級行政單位當中僅次於澳門和香港。其實上世紀90年代,中國台灣和香港成為亞洲四小龍當中的其中兩個,已經達到富裕發達經濟體水平。
90年代巔峰時期的中國台灣,其GDP一度超過大陸的2/5,但這些年隨著大陸經濟高速增長,到如今,台灣GDP已經不到大陸的1/20。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還會有更多的省份GDP會超過台灣。
從世界范圍內看,我國台灣GDP這算約合6114.5億美元,排名世界第21,經濟實力放眼全球都不算弱。
我國台灣目前在某些產業還是比較有競爭力的,比如電子精密儀器、集成電路、IT等行業,是世界同領域的翹楚。單就一個台積電,在晶元製造這一領域,台積電擁有最先進的製程技術,其佔世界晶元製造市場份額的比重超過50%。
第一:從表面上的GDP數字來看,台灣的經濟實力一般,大約與福建和湖北差不多,八九十年代台灣相當於大陸GDP的40%,現在下降了許多,這給了許多人以誤導,認為台灣不行了,產生了台灣經濟弱不禁風的看法;
第二:其實台灣的經濟實力很強,遠遠不止GDP數據表現出來的那麼差。台灣在以下方面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1)晶元產業
台灣在晶元上,積累非常深厚,產生了許多有影響力的公司,如台積電、台聯電、聯發科、日月光等等,在晶元產業鏈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2)知名品牌眾多
台灣在許多領域,也形成了許多著名品牌,如:
在食品飲料行業有康師傅、旺旺、統一、85度;
在電子零部件行業有台達、奇美、友達、大立光等;
在消費電子領域有華碩、宏基、宏達等;
在原材料領域有南亞、台波、台塑等;
在 健康 領域有捷安特、喬山等;
3)代工力量首屈一指,台灣在代工領域形成很大一隻力量,很多人認為代工只是低端產業,但台灣代工業深耕這么多年,地位沒受到過影響,這說明台灣代工業有很強的競爭力。
在電子代工方面有富士康、英業達、緯創、仁寶、和碩等;
在消費品代工方面有寶成、豐泰等。
第三,台灣與日本一樣,對外投資巨大,在大陸、在東南亞、在歐美都有龐大的投資,可以說在台灣以外再造了一個台灣。所以台灣經濟遠不止反應在GDP數字上的那一點,經濟實力和影響力還是很強的。
台灣的土地面積只有3.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2,300萬,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台灣的塊頭只能是倒數。但是台灣的經濟實力可以名列前茅,就GDP規模而言,它可以排進全國前10。就人均GDP而言,他應該是僅次於澳門和香港,超過大陸任何一個省份。
哪個指標可以代表經濟實力?大部分人選擇的是GDP這個指標。這個指標總體上來說是靠譜的,但也不能完全取決於這一指標。
2019年台灣地區的GDP大概是40,000億元人民幣。放在全國34個省市區來排名的話,是排在第8位的,略高於排名第九的福建。只有2,300萬人口的台灣GDP能夠排名全國第八已經相當可以了吧。
其實除了GDP這一指標之外,產業也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實力的重要指標。光GDP龐大還不夠還必須有幾個競爭力強大的產業。比如印度的GDP規模大於韓國,但能說印度的經濟實力強於韓國嗎?似乎不能。
台灣有幾個產業在全球競爭力還是相當不錯的,其中最有名氣的就是屬於它的電子產業。它的電子產業有多家入圍了世界500強,包括鴻海精密、台積電。其中,台積電是台灣在電子產業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他是全球半導體行業最牛的代工企業。美國蘋果、高通,我國華為的手機晶元都是由台積電代工生產的。
綜合以上兩個因素,雖然台灣的GDP在全國只能排名第八,但是其綜合的經濟實力,我認為是可以進入全國前五的。雖然河南、四川、湖北的GDP是要大於台灣的,但是經濟實力肯定是不如台灣。大陸地區經濟實力能夠超過台灣的,我認為只有廣東、江蘇、浙江這3個省份。山東的經濟實力是否超過台灣,存疑。
目前,我們中國台灣省的經濟實力屬於中國最強的省份之一,但是最近二十年的發展完全依靠之前建立的優勢在吃老本。
2019年,台灣省的地區生產總值為18.9萬億新台幣,摺合人民幣約4.21萬億元。根據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排名,台灣省排在福建省後面位列全國第九位。從地區生產總值排名看,台灣省處於中上水平。1990年,台灣省的地區經濟總值相當於中國大陸的四成多。這三十年,兩地的發展速度差距之大,超乎想像。
2019年,台灣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高達約17.88萬人民幣,僅次於澳門特別行政區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跟其他省、市、自治區簡單比較(按國家統計局2019年末常住人口數據計算):北京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29萬人民幣;上海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78萬人民幣;江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2.41萬人民幣;福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84萬人民幣;浙江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1.02萬人民幣;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9.35萬人民幣。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看,台灣省在中國國內屬於領先水平,但是優勢在不斷縮小當中。
從經濟結構上看,台灣省的優勢產業在世界產業分工中占據重要位置,如電子和半導體產業。另外,台灣省在高端製造業方面也有比較多的拳頭產品。這方面,在中國國內屬於領先水平。
目前,大陸的發達城市的普通民眾生活水平跟台灣省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差不多,大陸欠發達地區的普通民眾生活水平跟台灣省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差距還很大。
我國台灣省的經濟實力應該是非常厲害的,就我所知,在以下方面,台灣省都做的不錯:台灣掌握ic製造的頂級技術,全球第一。ic設計也是響當當,電子產品代工全球第一,智能裝備做得也不錯,化工產品也佔了很大的一部分市場。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之一,台灣省的經濟實力究竟如何呢?
台灣有亞洲四小龍之稱,面積雖然不大僅有3.6萬平方公里,在幾十年前台灣省的經濟實力還是非常強,於上個世紀90年代躋身發達經濟體,在半導體、IT、通訊、電子精密製造等領域領先全球。不過 ,近年來台灣省在經濟發展出現一定問題,出現增長緩慢的情況。
以2019年為例,台灣省的GDP總量為18.9萬億新台幣,摺合4.21萬億元人民幣,GDP增速僅2.73%,已經被福建省反超,處於我國第九,和廣東、江蘇、山東等省份還存在不小差距。
但是一個地區的經濟實力通過GDP總量是不能完全反映。如果從人均GDP方面出發,台灣省的經濟石路還是非常強的,達到17.88萬元,而上海的人均GDP也僅有15.7萬元,通過對比我們發現台灣省的經濟實力還是很強的。
不僅如此,台灣還擁有像台積電這樣的大型企業,在經濟發展質量上也比較高,值得一提的是,其實 台灣省2.73%的增速在亞洲四小龍中也是最高的。
亞洲4小龍,都是靠美國拉上來的。
⑨ 台灣的gdp總量是多少數值
2020年,台灣地區完成的名義GDP約為19.76萬億新台幣,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實際增長2.98%。按全年新台幣與美元、人民幣的平均匯率折算為6648億美元,約為45855.24億元人民幣,位列中國各省、市、自治區第七名;2020年,台灣地區人均GDP約為26910美元,居世界第28名;外匯儲備居世界第六位 。
台灣地區經濟的發展:
台灣是一個以出口為導向的海島型資本主義經濟體,對外貿易對台灣經濟的發展舉足輕重。台灣當局對投資和對外貿易的參與正逐漸減少。
截至2020年,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不同於鄰近的韓國和日本,台灣經濟以中小型企業而非大型企業集團為主,但台灣經濟發展的重心長期集中在台積電、聯電、聯發科、和碩、華碩、宏碁、日月光、環球晶圓等少數國際頂尖的高新技術企業,經濟發展的模式也長期依賴高新技術產業,其他產業則相對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