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尼西亞國旗
印度尼西亞國旗,別稱「榮耀紅白」,是一面由紅白兩色橫帶組成的旗幟。長寬比例為3:2。這面旗幟是基於13世紀滿者伯夷的旗幟設計的。1945年8月17日首次升起。此後沒有更改過。旗幟的設計很簡單,是兩條一樣寬的橫帶,上面的那橫帶是紅色的,下面的橫帶是白色的。紅色象徵勇敢和正義,還象徵印度尼西亞獨立以後的繁榮昌盛;白色象徵自由、公正、純潔,還表達了印尼人民反對侵略、愛好和平的美好願望。
B. 印度的國旗是什麼樣子
印度國旗呈長方形,自上而下由橙、白、綠三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白色長方形中心繪有24根軸條的藍色之輪。三種顏色分別是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其他宗教的象徵;把它們橫著排列,具有"各種宗教大聯合"的深刻含義。輪的24根軸條則可代表一天的24小時,象徵國家時時都向前進。橙色象徵勇敢和自我犧牲精神,也是教士法衣的顏色,捨身為國的英雄們的顏色;白色象徵純潔的真理;綠色表示信心,代表人類生命所依存的生產力。輪是印度孔雀王朝鼎盛的阿育王時代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對於印度人而言,它是神聖之輪、真理之輪、向著進步轉動之輪,永遠輪回蒼穹之輪。如下圖。
C. 印度的國旗是什麼樣的
印度的國旗是由綠色,白色,紅色這三種基本色調組成的國旗中間有一個徽章的圖案。
D. 為什麼很多國家的國旗都是三色旗
三色國旗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16世紀。三色旗是共和主義、自由或革命的象徵。
最早將三色旗同共和主義聯繫到一起的是在八十年戰爭期間的尼德蘭共和國的橙-白-藍三色國旗。該旗稱為「親王旗」(Prinsenvlag),於1579年由奧蘭治親王威廉一世(Willem van Oranje)啟用,作為尼德蘭共和國從西班牙帝國獨立的象徵。
E. 國旗的寓意是什麼
國旗的寓意是:
1、南非
雖然這些顏色沒有官方含義,但紅色、綠色和黑色分別代表納爾遜·曼德拉的政黨、非洲人國民大會和前波爾共和國。據說Y形代表了民族文化的趨同。
2、丹麥
以白色十字代表基督教,丹麥國旗據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旗幟。據傳說,1219年6月15日,瓦爾代馬爾二世國王在戰斗中擊敗了愛沙尼亞人,它從天而降。
3、安地卡及巴布達
作為比較獨特的國旗之一,它是由一位高中美術老師設計的。太陽代表獨立後新時代的曙光,紅色代表人民的能量,藍色代表希望。
4、德國
雖然自中世紀以來,黑色、紅色和金色一直代表德國,但據說現在的顏色代表了在拿破崙戰爭中為國家而戰的19世紀志願者。
5、捷克共和國
紅色和白色是波希米亞的傳統顏色,主要是為了便於在戰場上被識別。後來,為了區分捷克國旗和波蘭國旗,實際上增加了藍色楔子。
6、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國旗上有一個聯盟傑克(當時對所有英國殖民地都是強制性的),一個代表澳大利亞六個州中每一個州的七顆尖星,以及代表其領土的一個點,以及一系列代表南十字星座的星星,在澳大利亞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
7、印度
印度國旗有時被稱為「蒂朗加」,在印地語中意為「三色」。1931年引入時,條紋代表了印度的兩個主要群體。綠色是穆斯林,橙色是印度教徒。白色條紋代表了他們之間和平的願望。然而,自那時起,其含義就有所更新。中間的輪子有24個輻條,每個輻條應該代表一天中的一個小時。
8、巴哈馬群島
黃色條紋代表700個巴哈馬群島的沙灘,藍色代表水,黑色三角形代表巴哈馬人以及他們開發陸地和海洋的願望。
F. 印度國旗名稱
印度國旗的名字是三色旗,用印地語就是:Tirangā
G. 為什麼歐洲國旗都是三色旗
三色旗與共和主義的第一個聯系是王子旗(Prinsenvlag ,荷蘭國旗的前身)的橙白藍設計,從 1579 年開始由奧蘭治-拿騷的威廉一世在八十年戰爭中使用,建立荷蘭共和國從西班牙帝國獨立。荷蘭國旗啟發了法國和俄羅斯國旗,這反過來又啟發了其他國家的許多進一步的三色旗。
雖然不是第一面三色旗,但最著名的三色旗是法國大革命期間於 1790 年採用的藍色、白色和紅色(也稱為Le Bleu-Blanc-Rouge)國旗。基於 1789 年法國國旗的設計,它很容易建造,並且在視覺上與舊政權復雜的皇家旗幟形成鮮明對比。
隨著1795 年之後法國客戶共和國的形成,革命性的三色在歐洲被出口並被更廣泛地採用,阿爾巴共和國1796 年(紅-藍-黃),西薩爾派共和國1797 年(Transpadane 共和國,綠-白-紅) ,Cisrhenian 共和國1797 (綠-白-紅);
Anconine 共和國1797 (藍-黃-紅),羅馬共和國1798 (黑-白-紅),Helvetic 共和國1798 (綠-紅-黃;州納沙泰爾1848 年)、帕特諾皮安共和國1799 年(藍-黃-紅)、盧卡和皮翁比諾公國1805(藍白紅)。
從而提供了現代歐洲大多數國旗的格式,從義大利國旗到德國國旗、愛爾蘭國旗、比利時國旗、羅馬尼亞國旗、保加利亞國旗、摩爾多瓦國旗,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國旗,例如作為印度國旗、喀麥隆國旗、查德國旗、象牙海岸國旗、加彭國旗、幾內亞國旗、馬里國旗和奈及利亞國旗。
在整個 19 世紀,綠白紅三色仍然是共和主義的象徵,並在1848 年革命後被許多國家採用為國旗。它也被撒丁王國( 1861年 由義大利王國繼承)採用。
德國國旗(黑-紅-金)起源於 1830 年代革命的、反君主主義的自由軍團的旗幟,後來被共和主義資產階級採用,當時被稱為Dreifarb,德國三色旗。這面旗幟是反對德國克萊因斯塔特雷和對德國統一的渴望的象徵。
它起初在德國是非法的,但在1848/9年的法蘭克福議會上被採納為國旗。比利時國旗是在類似的背景下於 1831 年引入的,其顏色取自1789 年的布拉班特革命。
受這種象徵主義啟發的新世界第一面國旗是墨西哥國旗,在 1821 年墨西哥第一帝國從西班牙獲得獨立時採用。
1848 年之後,年輕的共和民族國家繼續選擇三合一設計,但現在比反君主主義更普遍地表達了民族主義或種族認同感,匈牙利國旗(1848 年)、羅馬尼亞國旗(1848 年)、愛爾蘭(1848 年)、愛沙尼亞國旗(1880 年代)、立陶宛國旗(1905 年)和亞美尼亞國旗(1918 年)。
相比之下,俄羅斯的國旗被俄羅斯沙皇採用在 17 世紀後期,雖然它可能受到也可能沒有受到荷蘭三色的啟發,但它從未有任何共和主義的含義。
自 19 世紀以來,與三色旗相關的民族國家統一的政治意識形態導致了 20 世紀表達特定民族主義的新「三色」設計,泛非主義在1920年代採用泛非色彩,在非殖民化期間在許多非洲國旗中選擇(綠-黃-紅,取自所羅門王朝自 1897 年以來為衣索比亞帝國使用的三帶設計)。
阿拉伯民族主義採用的泛阿拉伯色彩1916 是一個類似的概念,盡管它們結合了四種而不是三種顏色。同樣在 20 世紀,伊朗民族主義的泛伊朗顏色和斯拉夫民族主義的泛斯拉夫顏色分別基於 19 世紀卡扎爾王朝和俄羅斯帝國使用的旗幟的三色設計。
1931年的印度獨立運動也採用了具有「民族統一」和共和「自治」(Purna Swaraj )的傳統象徵意義的三色旗(loan-translation as Hindi, तिरंगाTiraṅgā) ,被採納為印度共和國的國旗1947 年。
1999年,紅、綠、藍三色被提議作為火星旗。該設計象徵著自由,也象徵著人類將火星從紅色星球變成綠色星球,最終變成類似地球的藍色星球。
部分使用國家
1、荷蘭國旗
呈長方形,由三條水平色帶組成,由上至下的顏色為紅、白、藍,是現存最古老的三色旗。其中紅色代表勇氣,白色代表祝福及庇佑,藍色代表對祖國的忠誠。
2、奧地利國旗
是一面由三條橫間所組成的國旗,最上處和最底處都是紅色,中間是白色。現時奧地利的國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旗之一。
3、盧森堡國旗
是一面三色旗,由紅、白、藍三橫條組成。採用於1972年6月23日 (紅、白、藍的樣式在1845年已經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