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印度」倆字,二者之間有什麼關系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是亞洲非常重要的國家,這兩個國家其實沒有太大的關系,只是中文譯名相似而已。
印度尼西亞的英文是 Indonesia, 而印度這個名字來源於印度河(The Ins River),India 是英國殖民後的稱呼。印度人至今自稱是 Hin,而不是 Indian。說白了,不過是翻譯引起的歧義。
B. 很多國家名稱都是通過語言的變化模仿的,印度尼西亞的名字是由何而來
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和地區的名稱都是通過語言的變遷和遷徙模仿而來的。印度與中國一樣,在戰國時期中國有七大諸侯國,但是沒有一個是叫中國的,但是最後由於大秦的一統天下,中國的英文單詞就由秦(chini)發展成為了China。古印度也是一個多邦國的國家,起初就有16個之多,最後不斷的兼並成為了印度這個大國。
前面也解釋到了,印度的名稱是受到了宗教影響變遷的,當時印度伊斯蘭化非常的嚴重,於是伊斯蘭教就傳播到了如今印度尼西亞各個島嶼上,並且還統一了這些群島。受到印度伊斯蘭教的影響,這些統一的島嶼就被稱之為「印度的一個地方」,也就是印度尼西亞名稱的由來,是受到印度伊斯蘭教文化影響而來的。如今的印度尼西亞已經成為了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
C. 印度尼西亞這個詞是不是荷蘭語的他的來源和印度有什麼關系
有一些關系。印度尼西亞的英文名(或印尼文名)是由拉丁文Ins和希臘文 nesos 組成的。Ins指的是印度,而nesos 的意思是「島嶼」或「群島」。我們都知道,歐洲人都普遍稱印度以西的群島,也就是加勒比群島,為西印度群島。至於印度以東的群島,也就是馬來群島,歐洲人都稱之為東印度群島。例如,西班牙就曾經稱菲律賓為「西班牙東印度群島」,荷蘭人則稱印尼為「荷蘭東印度群島」。
D. 請問:很多國家的名字里都帶「尼西亞」「尼亞」「西亞」等字眼,到底是什麼意思
很多國家的名字里都帶「尼西亞」「尼亞」「西亞」等字眼,「尼亞」是「……之國」的意思。
「尼亞」作為國名後綴,也是音譯的結果。「尼亞」的英語是「nia」,來源於拉丁語,意思是「……之國」的意思,其實跟「斯坦」的意思差不多。
印度尼西亞就是印度群島,波利尼西亞就是很多島(多poly),美拉尼西亞就是黑人的島(黑mela,因為這一帶的人膚色黑,近乎非洲人),密克羅尼西亞就是小島(小micro,這片群島普遍面積小),全都是希臘語詞根。
以「尼亞」為後綴的國家有共有8個,愛沙尼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斯洛維尼亞、、亞美尼亞、肯亞、坦尚尼亞、茅利塔尼亞。
(4)印度尼西亞名字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愛沙尼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斯洛維尼亞、、亞美尼亞、肯亞、坦尚尼亞、茅利塔尼亞。等國由於處於歐亞大陸腹地。
尤其是東南緣高山阻隔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濕氣流,該地區氣候為典型的溫帶沙漠、草原的大陸性氣候。
其突出特徵是:第一,雨水稀少,極其乾燥。一般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鹹海附近和土庫曼的荒漠年降水量僅為75-100毫米,而山區年降水量為1000毫米,費爾干納山西南坡甚至可達2000毫米,但山地中也有的雨量少於沙漠地區,如帕米爾的年降水量僅60毫米;
參考資料:網路-中亞
E. 印度尼西亞得名的原因
有一些關系.印度尼西亞的英文名(或印尼文名)是由拉丁文Ins和希臘文 nesos 組成的.Ins指的是印度,而nesos 的意思是「島嶼」或「群島」.我們都知道,歐洲人都普遍稱印度以西的群島,也就是加勒比群島,為西印度群島.至於印度以東的群島,也就是馬來群島,歐洲人都稱之為東印度群島.例如,西班牙就曾經稱菲律賓為「西班牙東印度群島」,荷蘭人則稱印尼為「荷蘭東印度群島」.
1850年,英國的民族學家喬治·爾耳(George Earl)把居住在馬來群島或東印度群島的人為 Innesians或 Malayunesians.爾耳的學徒,詹姆士·羅根也在同一本書把Indonesia和東印度群島劃上等號.然而,當時的荷蘭統治者拒絕使用Indonesia,反而使用馬來群島(Maleische Archipel),荷蘭東印度群島(Nederlandsch Oost Indië),Indië,東方(de Oost)或Insulinde.
到了20世紀初,荷蘭以外的學家都把荷蘭東印度群島稱為Indonesia,後來印尼革命分子用了「印度尼西亞」為他們國家的名字,直到今天.所以,漢語用「印度尼西亞」並不是因為和原文諧音,也考慮到了印尼名字的由來,的確非常貼切.
「印度尼西亞」一名,據說是來自希臘文,意為「水中島國」。另一種說法是:16世紀末荷蘭侵佔這里後,稱這些島嶼為「荷屬東印度」。19世紀末,德國民族學者巴斯廷才把印度尼西亞作為地理名稱首先使用。一批留學荷蘭的印尼學生正式倡儀以印度尼西亞作為他們的國名,並將自己所建立的民族主義組織命名為「印度尼西亞協會」。1928年印度尼西亞青年代表大會決議:「印度尼西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從那時起,印度尼西亞就作為國名使用了。1945年8月17日,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1949年11月改為印度尼西亞聯邦共和國,屬於荷印聯盟。1950年8月,正式宣布成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
F.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都有「印度」倆字,他們有什麼關系
很多人認為印度尼西亞的國民帶有印度二字,所以也屬於印度。實際上印度尼西亞與印度並沒有什麼關系。
1912年東印度成立了很多以獨立為目標的組織基本上都冠名印度尼西亞,自稱印度尼西亞人了,1945年8月新國家獨立後國民就定為印度尼西亞,這個國民也是歐洲問題的,多少還帶有一些指令色彩,有些印度尼西亞人認為應該把國民改為具體有本地特色的努山拉丁,也就是大洋之間的島嶼的意思。印度尼西亞與印度都是殖民者對東方殖民地的稱呼,兩者相隔千里並沒有直接的關系。
G. 印度與印度尼西亞關系 以及尼西亞的意思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沒有關系,只是中文音譯相似
INDIA——印度的意思是梵文sindhu的轉化,原意是波斯文的「海」
INDONESIA——印度尼西亞的名字是希臘文"indos"(水)和"nesos"(島)組成的,意思是群島之國
H. 印度和印尼是兩個國家嗎兩個全稱是什麼
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從來就是兩個國家,在15世紀以前印度的文化對印度尼西亞影響很大,印度尼西亞名字是歐洲殖民者起的。
印度全稱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面積29747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083千米。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 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8)印度尼西亞名字怎麼來的擴展閱讀: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尼前身為13—14世紀在爪哇形成強大帝國、16世紀末淪為荷蘭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佔領。1945年獨立,1950年8月成立共和國。1963年收復了被荷蘭侵佔的西伊里安。
印尼人口近2.64億(2017年) ,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 。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I. 印度尼西亞是什麼意思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印尼語:Republik Indonesia,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通稱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印尼與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
印尼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馬來群島的一部分,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國家。面積較大的島嶼有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伊里安島、蘇拉威西島和爪哇島。
印尼人口超過2.48億(2013年),僅次於中國、印度、美國,居世界第四位。印尼是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也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航空航天技術較強。石油資源可實現凈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該組織[1]。印尼群島自公元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
印尼當地統治者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及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及印度教王國。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經歷了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後,印尼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宣告獨立。
由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中國企業聯合體與印尼國有建設公司(WIKA)牽頭的印尼國有企業聯合體,當日在印尼首都雅加達簽署了雅萬高鐵合資協議。
雅萬高鐵將連接雅加達和萬隆,線路總長約150公里,將採用中國技術、中國標准和中國裝備,設計時速為每小時250-300公里。建成通車後,從雅加達至萬隆的時間將縮短為約40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