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人自己吃不飽,為什麼每年還出口1000萬噸大米
印度每年出口的大米都超過1000萬噸,占據全球幾乎四分之一的大米出口市場,另外,印度還是一個小麥凈出口國,2012年和2013年印度出口的小麥甚至超過了小麥出口大國烏克蘭。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一個國家不缺糧食才會出口糧食。但是自己國家人都吃不飽的印度,反而有大把的糧食出口,這是為什麼呢?而且要說的是,印度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國家沒有權力低價徵收農民的糧食,所以印度大量糧食出口可以說是「民眾的呼聲」。
首先先從需求上分析,印度人製造業相對落後,想要生活,就不得不將大米賣掉,換成外匯,進口生活必需品,所以印度農民出口大米可以說是無奈之舉。
另外,從經濟學分析,在一個國家,農民是種糧的人,居民是買糧的人,那麼擁有糧食較多的農民就一定會比需要買糧食的居民吃得多嗎?據多國數據統計,事實恰好相反,這就和在中國自己沒房的工人反而需要幫別人蓋房、沒有iphone的工人幫別人生產iphone、沒有LV的女人在工廠為別人生產LV一樣,在印度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是印度民眾對於自己種的大米的管理權其實並不多。不管是在哪個國家,人的需求都是多次元的,吃僅僅是眾多基本需求之一,還有穿衣、住房、醫療、養老等等需求,有孩子的家庭還要讓小孩上學,在各種利弊權衡之後,其實剩下留給吃的份額就不多了。
B. 為什麼印度糧食產量那麼少還能出口。
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過去三個市場年度,印度大米出口均超過1000萬噸,占據1/4強的全球大米出口市場。印度也是小麥凈出口國。2012/13年度小麥出口甚至超過有小麥出口大國烏克蘭。
一般人的印象,一個國家不缺糧才會出口糧食。
但是,飢餓的印度,自己都吃不飽,怎麼反而有大把的糧食出口呢?
印度早就是市場經濟國家,政府並不能強制低價收購農民的糧食。那麼,在一個相對自由的市場中,印度人為什麼也自願「勒緊褲帶」出口糧食呢?
其實,這是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問題。不需要考慮看似比較復雜的國際貿易問題,我們就看看一國內部的情況。在一個國家裡面,農民總是賣糧食,市民總是買糧食。那麼,有餘糧賣的農民是否比需要買糧食的市民吃的更飽更好呢?不但不是,事實往往恰恰相反,市民的營養水平整體上比農民更高。「飢餓」的農民為什麼不先喂飽自己呢?
其實,也可以同樣問:為什麼沒有房子的建築工人反而在給別人蓋房子?為什麼沒有iphone的工人在給別人生產iphone?為什麼沒有LV手袋的女工在工廠為別人生產LV手袋?…「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古人早就發出了類似的感慨。養蠶的人穿不起絲綢,種田的人吃不飽,這其實並非社會不公,而是因為社會整體生產水平相對低下。對於種糧的農民來說,種糧只是謀生的手段。他當然可以自己吃掉更多的糧食,但是由此拿來賣錢的糧食就變少了。人的需求是多元的,吃僅僅是農民眾多需求中的一個,還有穿衣、住房、醫療、教育等一系列需求。在生產效率低下的社會,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糧食並不足以滿足農民全部的需求。這個時候,他就需要權衡。他可能會為了小孩的上學會減少一些口糧的消費,他也可能會為多添置一件新衣而壓縮自己的口糧。然而,在一個生產高度發達的社會,一個農民可以耕種幾百乃至上千畝土地,農民的多樣性需求基本上都可以通過出售糧食獲得滿足,不需要以降低自己的營養水平為代價。
國際貿易是同樣的道理。飢餓的印度成為糧食出口大國這一事實只能說明印度社會發展水平仍處於很低下的階段。他們為了滿足其他方面的最低需求,只能以降低自己的糧食消費為代價來進口他們更為緊缺的商品。印度5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農業只佔GDP的18%。這意味著印度農業從業人員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36%,而印度全國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29位(2011年),印度很大程度上仍是一個農業國。
印度是糧食出口大國,從糧食的進出口是難以判斷一國的糧食安全水平,更大程度上,糧食安全水平應該從收入水平去判斷。高收入水平才是糧食安全的終極保證。任何形式的糧食危機總是要通過價格表現出來,而收入水平高的國家總能夠通過出價更高來獲得食物的優先分配權。
有人可能說,有錢就一定能買到糧食嗎?沒錯,有錢不一定能買到糧食,但是沒有錢就一定買不到糧食。
那麼如何提高一個國家的整體收入水平?
歷史早已證明城市化、工業化是唯一出路。如果一個國家農業產值佔主導地位,農業人口比例又很高,也即所謂的農業國,其收入水平往往是低下的。
因為農業的生產率提高速度是遠遠落後於工業的,發達國家富裕的農民其收入來源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來自於非農部門的補貼。如果沒有補貼,完全依賴農業收入,發達國家的農民收入在內部也是處於底層的。
C. 印度有4成屬於飢餓人口,他們為何還堅持要將大米出口
印度是世界第一大大米出口國,雖然印度有四成飢餓人口,但是國家不可能一直幫助那些飢餓的人口,畢竟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且印度需要發展經濟出口大米是一大支撐產業。印度的氣候類型導致印度的糧食產量很不穩定。
印度現在還不能放棄糧食的出口來賺錢,盡管有些國民會被餓死,但是印度依然不能放棄,這是為了印度的長遠發展考慮的。而且當印度的糧食產量過高的時候人民根本吃不完,所以只能用來出口。
D. 飢餓指數全球倒數的印度,為什麼還是大米出口大國呢
印度人之所以飢餓指數最高,是因為有許多的貧民沒有錢財去買米,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大米的滯銷,對一些商家來說,只能夠選擇將它出口到外國,這樣才能夠維持商店的日常經營。
1、印度是一個極品積弱的國家,大米的滯銷是將大米出口到外國的主要原因。所謂的資本家就是以個人的利益為主,他們哪裡會去管那些貧下農民的生活,只要能夠為自己謀得利益,管他是出口到哪國,至於那些平民餓著肚子,對於資本家來說是不足掛齒的一件事情,他們沒有能力餓著肚子,是他們咎由自取,這就是丑惡的資本家心理。
綜上所述,印度之所以將大米大批出口外國,主要是因為他們一來本身就富產大米,二來地廣人稀,對於大米的需求量本來就少。因此只有將這些大米出口給外國,才能夠維持國民的正常收入,這也是他們維持國體正常運營的一個重要手段。
E. 為本國國民都吃不飽,印度還要大量出口大米呢
自新中國建國以來,我國有一個鄰居就和我們關系時好時壞,他們總是對我國的領土各種「碰瓷」,但又經常各種毫無理由的自信,因此常常自討苦吃。這個國家就是我們十分熟悉的印度。印度這個地方也和我們一樣,是一片歷史悠久的地方,但是比起我國數千年連綿不斷的文明,建立古印度的那個種族現在成為了印度中的賤姓「達利特人」,被外來者奴役,而那些外來者則成為了印度人。古印度的文明斷絕、文字斷絕,因此不算文明古國。
很多人一直覺得印度奇葩,印度也的確是因為改革不徹底,內部的封建殘余濃厚,各種問題叢生。但是我們現在看印度的眼神,正是幾十年前西方國家看我們的眼神。我們不能忽略印度是一個人口和國土體量都十分大的國家。我們要從戰略上藐視他們,但是從戰術上重視他們。
F. 印度的飢餓指數全球倒數,為什麼還是世界大米出口大國
我們都知道印度是亞洲人口眾多的大國之一,該國家的社會發展水平卻相對來說懸殊較大。一些富裕地區的人們不乏世界前茅的富豪,而一些貧困地區的人們則連生活最基本的一日三餐都無法保證。在印度當地大部分農民的生活還是相當貧困的,正是因為該國家的工業發展遠遠落後於農業發展,所以才導致這些農民不得不出售自己生產的糧食,來換取生活中的必需品。這樣一來,他們自己的口糧就會被擠佔一部分,自然就會造成一些邊陲的貧困地區人民很容易陷入飢餓之中。
由於國家的產業結構出現了問題,居民的人均購買能力又很低,同時本國也難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帶動國內的經濟,這才導致了整個印度的平民和富人之間懸殊過大,讓社會階級和種姓的差別越來越明顯。全印度最好的資源都集中在少部分富人手中,而大部分的平民只能在田野間掰著指頭過日子。
G. 印度是世界上第一大米出口國,印度為何國內飢餓人口眾多還出口
因為印度出口的大米,都被用來換取外匯,然後購買軍事武器提升自己的國家軍事力量。他們不得不依靠這種手段來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從某些意義上來說,印度大量的飢餓人口是國家發展經濟的犧牲品。如果這一問題不得到根本性的解決,這對印度的長遠發展將是一大弊病。
他們為了滿足其他方面的最低需求,只能以降低自己的糧食消費為代價來進口他們更為緊缺的商品。印度50%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而農業只佔GDP的18%。這意味著印度農業從業人員收入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36%,而印度全國人均GDP排在世界第129位(2011年),印度很大程度上仍是一個農業國。
H. 印度存在大量飢餓人口,為何還要出口大米,成為第一大米出口國
一個國家的出口量大,往往是由於本國生產的該物品過多。不僅能夠滿足需求,甚至超出需求很多,才對外出口。但是有的國家卻並非如此,就好比印度。在2017-2018年度,印度大米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1270萬噸,同比大增18%甚至還呈現增長趨勢,成為了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然而印度又卻是全世界飢餓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那麼為什麼人民都吃不飽飯,還要這樣大量出口大米呢?
真希望印度可以拿出更多的精力回顧一下自己本國的經濟,而不是盲目地向國外出口便宜的農作物來獲取更好的物資,我們相信只有通過自己的不斷變化,才能改變國家的狀況,使國家逐漸繁榮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