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戰期間,我國在浴血奮戰時印度在干什麼
印度在二戰期間尚未實現獨立,當時應當稱為英屬印度,它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之一。英國是二戰同盟的重要支柱,印度當年也有許多被徵召加入英軍四處作戰的士兵。這在英國征服印度後,就時常這樣做,通過召募印度士兵,可以補充英國兵源的不足。印度士兵跟隨英軍征戰非洲、歐洲,也算是做出了貢獻。然而,人們對印度曾經在二戰中與德國、日本結盟,並加入法西斯陣營與同盟國作戰的情況了解並不多。一九四一年,一直積極尋求印度獨立的激進份子錢德拉·鮑斯從英國的監禁中逃脫至蘇聯莫斯科,之後他又從蘇聯飛到德國柏林投奔納粹,開始籌辦起所謂的「印度自由政府」,即印度偽政府。德國最高統帥部給鮑斯提供了場所、資金等一應幫助,國防軍也大力鼓動和支援錢德拉·鮑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鮑斯跑到德軍在安納貝內格的戰俘營鼓動印度籍戰俘參加他的偽軍,由於他在印度人心中有一定的地位,幾天之內有數百人報名參加;另外,在弗蘭根堡附近的一個戰俘營里也有六百名印度志願者,博斯將他們組成軍團開始軍訓。一九四二年九月,「印度軍團」被德國國防軍吸收,改名為「第九五0印度步兵團」。總計約三千五百人。擁有八十一輛各類車輛、七百匹軍馬。一九四三年四月,九五0團移動到荷蘭並被配屬到第十六空軍野戰師。全團由三個營(每營四個連)和第十三、十四、十五連組成。
日本投降後,英國提出對鮑斯的指控和追緝。錢德拉·鮑斯攜帶著巨額「復國資金」乘坐一架日本運輸機經台灣上空飛往東京。因飛機失事而受傷,1945年8月19日,鮑斯死於台北的一所醫院里。1945年日本人收斂了他的遺骨,並由日本派來的一些僧人為他在台北進行了法事活動,火化後骨灰運去日本埋葬在東京的古寺蓮光寺中。印度國會議事堂前的三幅肖像中,錢德拉·鮑斯與甘地、尼赫魯並列,可見印度公示錢德拉·鮑斯的評價有多高。難怪印度法官會在戰後的東京審判時,極力為日本戰犯辯護,還宣稱日本戰犯全都無罪,看來他的腦袋並非讓驢給踢了。因為,印度與日本一直有著特殊感情 。印度與日本雖然相距遙遠,遠隔大陸還遠涉重洋,歷史上的交集似乎也並不多。但是在二戰時期,印度卻與日本關系相當密切,所以,日本與印度日趨熱絡、越走越近,似乎有漸成同盟之趨勢也就並不意外了。
Ⅱ 誰知道:印度人拉達比諾德·帕爾關於日本戰犯無罪都發表了哪些言論
日本戰敗後。1946年1月19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設立。審判團由來自美、中、英、蘇等國11名法官組成,帕爾法官是當時仍為英國殖民地的印度代表。1948年11月12日,法庭對25名甲級戰犯公開宣判。「戰爭狂人」東條英機等7人被判處絞刑,16人無期徒刑,2人有期徒刑。判決結果由11名法官投票決定。
帕爾是唯一一名對審判結果持有異議的法官。他的理由是,二戰開始時,國際法上尚未有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的罪名,不能在事後予以定罪追究,他因此從「法理」上主張25名甲級戰犯全體「無罪」。
帕爾的這一「邏輯」並沒有得到其他10名法官認同,國際司法界也普遍認為,這種思維忽視了國際法中有關戰爭罪行的發展脈絡和潮流。但帕爾的「戰犯無罪論」得到一部分日本人的熱烈追捧。在日本戰後時不時掀起的「翻案」濁浪中,那些人總會捧出「帕爾判決書」,以此否認「東京審判」的正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