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兵力在中印對寺有多少人
對峙一線到底多少人?
對於印度越界邊防部隊的人數,這是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
對於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國防部8月3日深夜發布重磅聲明,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邊界線印度一側,盡快妥善解決此次事件,恢復兩國邊境地區的和平與安寧。
近幾年來,印度明顯加強了駐守印占錫金地區的第27山地師的實力,全師基本兵力約有1.5萬人,另有上級加強的電抗營和陸航大隊。2009年後,該師有前出錫金以北1000M「手指地帶」的跡象,意在戰時能迅速封堵西里古里走廊
對峙結束了啊 2017.08.28日印度撤了 希望有幫助
② 印度不斷增兵邊境 中國該如何面對
在此之前印度在去年已向中印爭議地區的藏南地區增兵6萬,同時修建和修復了多個機場並部署了18架蘇30MKI戰機,此外還在該地區大量部署155毫米火炮、直升機、無人飛行器等先進武器。眾所周之,在中印爭議地區的兵力對比,印度一直戰有絕對優勢,那麼印度還要繼續增兵到底是想干什麼?印度真想主動進攻中國?核子轟炸機試析如下。 核子轟炸機:中印爭議地區主要分為東、中、西三段,其中最大爭議地區為東段約9萬多平方公里,此地為印度實際控制。而中段的爭議地域比較分散且面積小,所以中段並不是矛盾的重點。西段的阿克塞欽地區爭議面積為3萬平方公里實際為中國控制。印度多年來一直經營藏南地區即爭議的東段,不斷往該地區移民並修建了大量工事,幾乎形成了佔有的既成事實。按常理說印度已經實際控制了藏南地區,並且在該地區的駐軍是中國邊防軍的幾倍之多,只要印度能守住該地區就算達到了目的,更應該把兵力部署到阿克塞欽地區周邊(因此地為中國控制)。可是印度卻偏偏往藏南地區增兵,在軍隊部署上改為攻勢防禦,表面上看印度似乎還有進攻中國的意圖。但核子轟炸機認為印度此種部署方式恰恰證明印度不想同中國開戰。如果說印度想攻擊中國,那麼他就應該把更多兵力放在阿克塞欽地區周邊,必竟該地區在中國控制之中,印度一直宣稱此地為印度所有,他想奪回必然要從這里下手。他之所以把重兵屯積在藏南地區,一是想證明其在戰略姿態上是一個強硬態勢,以強大的武力震懾中國。印度在50年代建國之時就在憲法中明確表示,任何政府都無權修改印度的邊界線,也就是說如果在邊界問題上談判就必須修改憲法,這就是印度歷界政府在邊界問題上都不談判的一個重要原因。拿目前的情況來看,要讓印度政府為了讓出爭議地區而去修改憲法,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印度總理辛格表示,其它地方都可以和中國合作唯獨邊界問題絕不妥協。在邊境部屬重兵也是為了響映高層的決心,是讓中國方面看的。二是,如果中國進攻印度,大量增兵將使中國的戰爭成本急聚上升,從而迫使中國重新考慮武力收復的可行性。在印度一直採取不談判的情況下,如果中國想收回被佔地區,唯一的方法就是採取武力收回,因阿克塞欽地區在我方控制之中所以必然會進攻藏南地區,如果該地區的印度軍隊不斷增加,那麼我們相應的也就必須增加藏南地區的戰備水平。印度認為中國一直在全心搞經濟建設,不想讓戰爭破壞現有的經濟建設的進程,更何況一個高成本的戰爭。中國多年來在這個問題上的表現,也證明了印度的想法在現在看來還是對的。一旦此目的達到,中國繼續往後拖延收復時間,那麼印度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完善藏南地區的戰備條件,更重要的是時間拖的越長國際社會對印度佔有的事實將會逐漸認可。 核子轟炸機:印度不想打,中國更不想打,但是印度不談判我們該怎麼辦?不打能收回來?這種可能顯然是很低的,戰爭若遲早會爆發那不宜早不宜遲,如果繼續拖延就正中了印度的下懷。中國多年來遲遲不動武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個印度擁有了核武。世界上還從來沒有哪兩個核武國家開戰的先例。核武國家發生沖突,一旦控制不住引發核戰爭的可能性很大,這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不願意看到的。但是同印度如果發生沖突引發核戰爭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印度的核武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不能和中國同日而語,中國怕遭到核打擊印度豈不更怕?中國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那麼印度就敢先使用核武?為了一塊不毛之地他想亡國?這顯然不可能,我想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對另一個有核國家開戰,除非到了將要國破家亡的時候不然絕不會使用核武的,戰爭是想得到利益,核戰是賠本買賣,所以大可以排除這個因素。二是,補給問題。62年中印自衛反擊戰時,我軍曾拿下了藏南地區,後主動退出該地區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補給問題造成的。不過,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中國軍隊的主要運輸手段已經變成了鐵路為主,公路和空運為輔的形式。大批的軍用物資調動可通過鐵路直接入藏,然後再經由公路網路集散。目前,印度在邊境地區的基礎設施還不完善,不僅沒有鐵路,就連公路網也不完善。但是印度正大力改善,不斷的修復機場和72條公路計劃都是為了改善補給。以此看來,以現有補給能力中國並不比印度差,但是如果時間一長印度必竟是實際戰領藏南,種種條件都會比中國優越。所以說收復藏南更是宜早不宜遲。三是,印度的駐邊境的兵力要超過中國數倍。現在軍事戰爭已進入遠程精確打擊時代,由其是在藏南這種高海拔的深山之中,大兵團作戰更是施展不開。而我國的精確打擊能力,如遠程火箭炮和戰術導彈在射程和精度上都是佔有絕對優勢的。所以說印度往邊境部署10萬兵力和20萬兵力的意義並不大。即便是比,我們不缺的就是陸軍,62年的時候印度再多的軍隊還不是一觸即潰。四是,朝鮮半島、南海和台灣問題牽制了中國。其實仔細看吧,台灣問題隨著兩岸關系的緩和,雙方的軍事對峙關系已明顯得到了改善,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也隨之降低。這也使我們能抽出身出去應對藏南。南海問題的主動權在我方,是要中國認為有必要了,隨時可拿下南海。南海問題對收復藏南的影響並不是太大。至於半島問題,美國不管是軍演也好,嚇唬也罷,半島上是不可能有太大規模的武裝沖突的。我在《雙航母齊了聚中東》一文中有介紹,各位可以參照。 排除以上問題的困擾,核子轟炸機認為我們應該適時收回藏南了,不能讓印度的軍隊嚇住更不能讓他們牽著鼻子走。毛主席曾說過,中國有960萬平方公里不能到我手裡就變成了950萬吧。
③ 印度在中印邊境屯兵十萬意欲何為!
印度在中印邊境屯兵沒有什麼奇怪的,你可以把他理解成為被我國逼急了。 他在邊境屯兵原因有三。 1是中印之戰結束後,在雙方有爭議的地區(這個地區的確是有爭議的,不是我國說的是我們的,也不是印度的,是一直沒有佔領的,後來雙方都想對他有主權),發生了戰爭。戰爭結束後,我方全面佔領了有爭議地區,把有爭議地區雙成了三段,後來雖然退還了他們一段,但你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我們占的全是高地,印方占的是低地。這樣我方對他們有一個巨大的戰略優勢,基本上我方在那地區投一萬兵力,印方起碼要投四萬多兵才可以防守得住。不但如此,這些地區離印度經濟中心距離近,對於我國來說,是西藏經濟不發達地區,再加上我們有戰略高度。如再次發生戰爭的話,對印方極不利。 2是印度一直想成為一個大國,得到國際認可,但他在中國邊上。對於地緣政治學來說,他不戰勝中國,永遠也出不了頭,問題就在於,他不但沒戰勝中國,軍事、政治、經濟的差距在擴大。他對我國的感覺就是一頭老虎在他身邊,他感覺十分不安。 3是,近年來,我國修了青藏鐵路,又花大力氣改善西藏的公路建設,雖然我們沒加大邊境兵力,但增加了兵力投放能力,這對於印度來說,中國一但出兵就迅速到達,和在邊境增兵是一個意思。 所以,印度邊境增兵不用奇怪,因為我們相當於先增了兵,印度只是一個正常的反映吧了
④ 印度在中印邊境爭議地區部署了多少部隊,裝備如何,中
中印戰爭,中國大概部署了10000多人大概4個團的兵力,印度部署了20000多人的人兵力。
在兵力部署上印度更占優勢。
戰績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繳獲
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消耗
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可以說中方大獲全勝,不過忌憚於美國的壓力,我們及時撤軍!
⑤ 中印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起因:
中印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一條麥克馬洪線種下了邊界糾紛的禍根。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未至六十年代初,印方不斷升級邊境沖突。
1962年8月至10月,中國曾反復建議中印雙方在官員報告的基礎上討論中印邊界問題,但印度卻堅持要中國從西段自己的大片領土上撤出,甚至要中國東段撤出位於「麥線」以北的扯冬地區,以北作為同意談判的先決條件,這就斷然關閉了和平談判之門。
(5)中印邊界印度增兵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中印戰爭照片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劃
邊界,兩國人民共同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但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為由,擅自劃定所謂的「麥克馬洪線」,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中印爭執的禍根。
⑥ 印度在我國邊境屯兵多少我們如何應對
網上搜的:
香港《明報》8月1日稱,今年以來,印度在邊境地區動作連連,6月10日,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向印度國防部移交8處前方機場的控制權,印度同時增兵兩個師約6萬人駐防。據報道,在印度宣布向中印爭議地區附近增兵之後,印度在這一地區部署的兵力已達10萬。(老巴估計超過了中國軍隊在這一地區的數量)
其實這是最近印度為了為邊境談判拉聲勢,不必太在意,因為我們早就有準備的,畢竟在這里已經打過仗了,當初印度輸了一直不甘心,想出氣,不過又對自己實力沒信心。現在的軍隊調動速度很快的,我們大可不必人家一動我們就坐不住跟著動。關鍵還是要看綜合實力了,只要你強,別人就不敢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