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多數印度人不吃牛肉,不吃豬肉,不吃羊肉,到底他們吃什麼肉
說起來印度的話,這樣的一個國家,他們本身就是具有著自己非常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的。來到印度之後,你會發現因此飲食非常有特點的,去印度的朋友一定要注意了。因為到印度的時候,你不要點出要不要點牛肉醬肉類的,因為如果點的話就很容易被她這是為什麼呢?要知道豬和牛都是非常常見的家畜了,為什麼印度人不喜歡吃呢?
但是如果你運氣不佳,正好碰到伊斯蘭教的人的話,那真的是非常的不好。印度人真的什麼肉不吃?也不是,印度人一般吃的都是雞肉還有鴨肉的,不過他們更喜歡的還是魚肉和蝦肉。畢竟印度也是臨海的一個國家,所以說他們可以獲得很多魚蝦的資源,他們喜歡把食物做成糊糊無論是魚肉糊還是蝦糊糊,都是非常的好吃的。
㈡ 印度人不吃牛肉和豬肉,他們平時都是吃什麼肉
雖然牛肉和豬肉在印度是不允許吃的,但這並不影響印度食物的味道,因為印度有很多香料,它們都是完美的調味料。所以在印度吃飯不需要吃什麼名菜,其實就印度路邊的小吃就足以滿足遊客了。
印度人不吃牛肉和豬肉,他們平時都是吃什麼肉?
㈢ 印度皮皮蝦泛濫成災欲求中國幫忙,為什麼卻無人問津
一個外來物種的入侵,有可能因為不能適應新環境而被排斥在系統之外,也有可能因為新的環境中沒有相抗衡或者制約它的生物而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了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
自然界中的其他物種同人類一樣,一直都處於遷徙變化過程中,而我們人類社會的發揮在那,會間接或直接加劇各個物種在世界范圍內的擴散,這也是為什麼在國際社會上常常會發生一些物種泛濫成災的案例。
關於各種海鮮泛濫成災的案例上發生過特別多起,著名的美國亞洲鯉魚泛濫、丹麥生蚝泛濫,德國小龍蝦泛濫等等。而就在我們的鄰國印度,就遭遇到了皮皮蝦泛濫成災的問題。
其實也不是,主要是因為印度國內的衛生環境比較差,尤其是他們的河流和海域,環境都比較堪憂,人人無法接受在這樣水質中生長起來的皮皮蝦。
㈣ 中國吃貨拒絕來自印度的「大蝦」,到底是為何
夏天到了,很多人都開始吃小龍蝦。不過最近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很多人又開始盡可能減少海鮮的攝入。然而很多國家都是海鮮出口大國,有著大量的海鮮產品需要出口。就在2021年7月底印度也對我國出口大量的白蝦,總共裝有1000多個集裝箱。
所以作為吃貨的我們,就算食物再美味,也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把防疫工作放在首位,時刻牢記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所以我們更加要做到進出口的嚴格管控。對於可疑的物品一定要拒收,並進行檢查。不能因為這批蝦的數量過大,就放鬆警惕。在這里我非常感謝進出口工作部門的相關工作人員,正是他們辛勤工作,嚴格管控,才在我國的進出口大門上樹立了一個以堅固的“防火牆”,保障了我國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㈤ 印度人好象不吃蝦,為什麼啊
印度人吃素的很多,尤其是出身婆羅門等高種姓的上層人士,像總統、總理和一些高級官員,多是素食者。他們認為吃素可以使人高尚、聖潔,對健康特別好,而且還可以陶冶性情。確實,吃素的人大都性格溫和謙虛,不那麼暴躁好鬥。印度的高層人士中,有些人顯得溫文爾雅和風度翩翩,這可能與吃素有關吧。
我在印度當大使夫人期間,就常常為宴請之事傷腦筋,因為印度友人因其不同的宗教信仰,飲食習慣也大不相同。佔印度人口多數的印度教徒有著許多獨特的風俗習慣。他們崇拜牛,認為牛是濕婆神的坐騎,因為是神,絕對吃不得的。牛可以在大馬路上大搖大擺地行走,車和人見了都得為它讓道。最有趣的一件事是我們在印度工作期間,有天晚上使館大院的旁門未關好,一頭神牛聞到了蔬菜香味就闖了進來,把同志們種的大白菜、油菜吃了不少。吃了還不算,還拱得滿地都是,損失不小,同志們見了又好氣又好笑,但又不好表示什麼,只能乖乖地把它送出去。可在我們使館打工的印度人卻說,神牛光顧使館大院,說不定還是好兆頭哩!
我們用什麼食品招待印度朋友呢?他們有的不吃豬肉,有的不吃牛肉,素食者連雞鴨魚蝦全不吃,因此豆腐成了我們宴請的常用食品。每次請印度人,我們總是准備幾樣豆腐做成的菜餚,他們也總是吃得津津有味。可是豆腐是怎麼做的,如何將一粒粒又圓又硬的豆子變成又白又嫩、香味撲鼻的豆腐,對這些外國人來說就像是變魔術一樣神秘莫測。我的幾位好朋友,包括印度現任駐華大使梅農的夫人也幾次向我打聽豆腐的製作方法。我每次都仔細向她們介紹。有時程瑞聲大使和翻譯也來幫忙,又比劃又用筆寫,可是總也說不明白。看到這些夫人們對做豆腐如此有興趣,我就開始考慮安排一次做豆腐表演。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我在黑龍江空軍五七幹校勞動時曾做過豆腐,還當過一段時間的豆腐班班長,熟悉做豆腐的全過程。
安排一次專門做豆腐的對外活動的想法,立即得到使館有關同志的支持,大家都感到新鮮而又別出心裁。本來嘛,我們到使館的幾年中,已做了多次食品表演,有一次中國菜做得又漂亮又豐盛,每盤菜都像一幅畫,一個精緻的工藝品。當地記者來作了現場采訪,在印度的報紙上作了圖文並茂的報道。什麼包餃子、炸春卷、「二吃蝦」、「菊花魚」等已經表演過多次了,惟獨還沒有表演過做豆腐。把中國老百姓吃的豆腐製作擺到外交場合,對我們來說這還是第一次啊!
對我們來說比較方便的是使館食堂每周都要做豆腐,一切用具都是現成的,只需要「小型化」就行了。我們做好了准備後將請柬發了出去,當印度官員的夫人們知道我們是教做豆腐時,她們表現了極大的興趣。印度外交部司局長以上的夫人來了將近十來位,還有外秘迪克西特夫人也親自光臨。
我們在現場將事先泡好的黃豆用小型粉碎機粉碎,然後過濾、煮漿、點鹵。重點是在點鹵上。當我們在一缸熱氣騰騰的豆漿中慢慢點下鹵水時,奇跡出現了!豆漿中飄起了雪花,開始是一點點,後成一片片,小片變成大片,後逐漸變成了塊狀,這時需要在缸上加蓋悶一會兒,豆花就做成了。再把豆花倒入鋪上布的木箱內,用重物壓在上面,排盡水,做豆腐的全過程就完成了。在表演過程中,夫人們個個聚精會神,拿出筆和本,仔細記下每一道工序。同時,還提出了一些問題,我們都一一作了回答。
那天的午宴所有的菜全是用豆腐做成,叫「豆腐宴」,冷盤有辣豆腐絲、鹵豆腐片、拌腐竹,還有用豆腐皮做的雞蛋卷,卷內包有金黃色的餡。據說是豆腐加咖哩粉做成,黃橙橙的非常可愛。普通菜有麻婆豆腐、襄豆腐。使館廚師還為我們做了素雞素鴨、素魚素蝦。夫人們感到驚訝的是這些雞鴨魚蝦全是用豆腐製成,但味道全然不同,雞是雞味,鴨是鴨味,魚和蝦不僅樣子逼真,味道也十分鮮美,大家邊吃邊笑邊議,贊美中國廚師的高超廚藝。
午宴結束後,我們為每位夫人准備了一份小禮物,其中白色盒內裝的兩塊豆腐,用彩色禮品紙包好,用緞帶繫上蝴蝶結,看起來像高級禮品,每人再加上一小瓶中國生產的辣椒醬,還帶一小包點豆腐用的石膏粉,夫人們個個興高采烈向我道別,向我致謝,贊揚活動搞得非常成功。
做豆腐表演,在德里的夫人們中間很快就傳開了,不少朋友都表示要學做豆腐,想品嘗用豆腐做成的美味佳餚。不久,我又請了前任總統納拉亞南的夫人烏霞和一些外國使節夫人來官邸品嘗「豆腐宴」,也讓她們大大驚奇了一次,看來,普普通通的豆腐,也是增進溝通和友誼的紐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