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何要將豬油牛脂塗在子彈表面
當時的製造工藝比較落後
子彈的外殼使用銅製成,槍管槍機使用鐵製成,而這兩種金屬之間摩擦阻力比較大,再加上落後的工藝造成公差不好控制,所以為了讓子彈順利地推入槍膛、鎖緊、擊發、抽殼、拋出,必須對子彈的表面進行處理潤滑,最常見的潤滑方法就是塗油,而那個時候煉油技術剛剛起步,礦物油的成本很高,動植物油脂反而「相對」成本低廉,由於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容易氧化腐敗,所以一般是用動物油脂,而動物油脂自然首先選擇產量更高的,當時豬和牛作為世界上普遍比較流行的肉用動物,自然就選用豬油牛油了。
(冷知識:動植物油脂的極性很強,相比礦物油更容易長期、均勻地吸附在金屬表面)
如果不用潤滑油脂,子彈很容易卡殼,輕則無法擊發,重則炸膛傷人。
② 為什麼塗油子彈事件引發了印度民族大起義
士兵們在使用這些子彈時,要用牙咬開包裝紙。而子彈的包裝紙上塗有豬油和牛脂。因此,信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土兵認為這是對他們宗教信仰的侮辱(印度教視母牛和白牛為神聖,伊斯蘭教忌豬肉),極為憤慨。堅決拒絕使用這種子彈。英國殖民者派軍隊進行鎮壓,引起了印度士兵的反抗,所以塗油子彈事件引發了印度民族大起義
③ 什麼是塗油子彈事件
塗油子彈事件發生在1857年的印度。當時印度是英國人的殖民地,英印殖民當局採用新式後膛「恩菲爾德」步槍取代印度士兵使用的老式前膛步槍。這種新式步槍最大優點是裝彈和射擊速度快,所用時間僅為舊式前膛槍的一半。但在打開槍膛裝填子彈前,士兵需先用嘴咬破塗有牛油和豬油的彈筒包裝紙。這與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士兵宗教感情相抵觸,激起印度士兵普遍憤怒。同時在印度士兵中還流傳著一種說法,即使用新式塗油子彈是英國當局強迫印度士兵改宗基督教的陰謀。印度士兵反英情緒高漲起來,成為爆發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導火線。
④ 印度民族反英大起義中塗油子彈是怎麼回事
1857年初,英國殖民當局發給印度土兵一種塗有牛脂和豬油的紙包裝的新子彈,使用時必須用牙咬開。信奉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土兵認為這是對他們宗教信仰的侮辱(印度教視母牛和白牛為神聖,伊斯蘭教忌豬肉),極為憤慨。起義軍民燒毀了英國殖民者的住宅、教堂、兵營和衙署,嚴懲了英國殖民軍政官員,並在當夜向德里挺進。印度民族大起義因此爆發。
⑤ 為什麼塗油子彈事件引發了印度民族大起義
關於印度民族大起義爆發的導火線之一是關於子彈潤滑油的傳言。1857年初開始在雇傭兵中流傳這樣一種說法:東印度公司用豬油或牛脂做潤滑油塗在來福槍的子彈上。當時在裝子彈之前,士兵必須用牙齒咬破來福槍子彈的彈殼,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顧忌用嘴接觸禁忌動物的脂肪,故拒絕使用這些子彈。東印度公司宣稱,這種說法是謠言,並且已經換了新的用臘作潤滑劑的子彈,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懷疑潤滑油不幹凈。
3月,第34團的一名叫潘迪的士兵開槍打死了3名英國軍官,號召起義,事後被判處絞刑。作為公共的懲罰,東印公司決定取消這個兵團,其他士兵因而感到不滿。5月9日,德里附近密拉特城第三騎兵連的85名印度士兵公開拒絕英國殖民者所發的子彈,英國軍官將其捆綁,把子彈塞入他們口中,隨後送往陸軍監獄囚禁,導致印度士兵在5月10日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