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唐精去印度取經來回多少年

唐精去印度取經來回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3-01-06 01:30:05

⑴ 玄奘取經共走了幾年

玄奘取經共走了十七年。

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玄奘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遍學了當時大小乘各種學說。

公元645年玄奘歸來一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譯出典75部。

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

(1)唐精去印度取經來回多少年擴展閱讀:

玄奘,俗名陳禕。玄奘出家時,正是隋朝時期。當時對於僧人出家,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只有那些天資聰穎的人,才能被挑選剃度。

13歲的玄奘,以自己的聰穎,使當時的寺院住持破格為他剃度。玄奘的聰穎,或許來源於他的家族。玄奘的家族,從北魏時期,就開始為官。

到了玄奘父親的時候,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縣令,卻對儒家學說頗有研究。這使得幼年的玄奘,得以浸潤於儒家學說,接受很好的教育,人生無常。五歲那年,母親去世。十歲那年,父親去世。

此後,玄奘跟隨在寺院中出家的二哥,學習佛家經典。直到13歲那年,他正式在洛陽凈土寺出家,法名玄奘。

出家後玄奘,開始在寺院中學習佛教經典。六年過後,玄奘感覺寺院中的人已經無法解答自己的疑問。他開始向外求學,希望能解答內心的疑問。

玄奘走遍四處,即便身處隋末亂世,他的腳步也未曾停下。可走的愈久,玄奘愈加覺得難以解開心中的疑惑。他要去佛陀起源的地方,到天竺求學。

大唐新立,為了防範突厥人的入侵,加緊了對邊關的防禦。如果去往天竺,如何走過關口,就已經是困難重重。更何況西行漫漫長路,又會有多少艱險。

但玄奘西行之意已決。他混雜在流民中,離開故土,前往心中嚮往的地方。那一年是唐太宗繼位的頭一年。路途艱難,玄奘需要面臨大漠、戈壁,以及隨時降臨的危險。

在大多數時候,玄奘只有孤身一人。黃天大漠,玄奘差點葬身於此。西行的艱難,也曾讓玄奘動搖過西行的念頭。但他還是堅持自己的誓願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

歷經艱難,玄奘終於到達天竺的那爛陀寺。那爛陀寺是當時印度研究佛教最高的地方,這里的大長老戒賢法師學問高深,受眾人推崇。

玄奘拜於戒賢法師門下,跟他學習佛法。在這里,玄奘受到了極高的待遇。後來甚至整個印度都十分尊崇玄奘。

印度國王一直不願意讓玄奘離開。榮耀、地位,尋常人求遍一生的東西,玄奘選擇放下。他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西行漫漫,不只要解決自己的疑問。

他要回到故土,告訴那裡的人們,幫助他們解決疑問。一別故土十七載,玄奘再次回到了長安。再次回到長安時,不知道玄奘是否會感慨物是人非。

不過,對於玄奘而言,他有更重要的任務,那便是翻譯佛經。這是他執意東歸的重要原因。玄奘帶回了651部經書。跟當年西行的重重阻擾不同,此時的玄奘,受到了唐朝皇帝的歡迎。

唐太宗甚至親自接見了他。對於玄奘,唐太宗有著自己的想法。這個富有雄心壯志的帝王,正打算在西域開拓疆土。玄奘不僅熟知西域,而且才能卓著。

唐太宗多次提議,讓玄奘還俗,幫助自己處理國家大事。到了唐高宗李治繼位時,也多次勸玄奘還俗。在世人眼中,這是莫大的榮譽。

但在玄奘看來,他自己要做的事情是翻譯佛經,而不是其它。他拒絕了皇帝的要求,並希望能潛心翻譯佛經。

⑵ 玄奘取經歷時多少年

玄奘取經歷經17年。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二十六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公元643年,玄奘載譽啟程回國,並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達長安。

玄奘從印度及中亞地區帶回國的梵筴佛典非常豐富,共526筴、657部,對佛教原典文獻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2)唐精去印度取經來回多少年擴展閱讀:

玄奘的成就及影響:

玄獎對中國文化的發展所做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其中最偉大的是他對佛學典籍「截續真,開茲後學」的翻譯。唐貞觀十九年(645年),46歲的玄奘自印度歸國。此後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獻給了譯經事業。

在長安和洛陽兩地,玄奘在助手們的幫助下,共譯出佛教經論74部,1335卷,每卷萬字左右,合計1335萬字,佔去整個唐代譯經總數的一半以上,相當於中國歷史上另外三大翻譯家譯經總數的一倍多,而且在質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為翻譯史上的傑出典範。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

⑶ 唐僧取經歷時多少年

《大唐西域記》記載,唐玄奘取經,來回17年。

⑷ 唐朝時期:唐三藏西天取經總共花了幾年時間

唐三藏西天取經總共花了17年時間。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洛州緱氏(今河南洛陽偃師)人 ,其先潁川人 ,俗家姓名「陳禕(yī)」,法名「玄奘」,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為探究佛教各派學說分歧,於貞觀元年一人西行五萬里,歷經艱辛到達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前後十七年學遍了當時的大小乘各種學說,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並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共譯出佛典75部、1335卷。玄奘的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大唐西域記》十二卷,記述他西遊親身經歷的110個國家及傳聞的28個國家的山川、地邑、物產、習俗等。《西遊記》即以其取經事跡為原型。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⑸ 唐僧 從印度回來花了多長時間

玄奘從印度返回唐朝用了2年。公元643年,玄奘載譽啟程回國,並將657部佛經帶回中土。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達長安 。這時,唐太宗為了遼東戰役,已駐蹕洛陽。太宗得知他回國,立即詔令在洛陽接見他。玄奘奉詔匆忙上路,當月二十二日啟程,二月初一在洛陽宮儀鸞殿受到太宗接見 。唐太宗深感欣慰,與玄奘並坐問道:「法師當年西去取經為什麼不報道朝廷得知」,玄奘說:「玄奘當去之時以再三表奏。但誠願微淺朝廷不蒙允許。無任慕道之至乃輒私行。專擅之罪唯深慚懼。」,太宗說:「法師出家後與世俗了斷,所以能委命求法惠利蒼生」。

⑹ 唐僧取經多少年

據《西遊記》中記載唐僧取經是用了十四年之久。

貞觀一十三年,唐僧受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點化,在接受觀世音贈予的兩件寶物錦斕袈裟與九環錫杖後拜別唐太宗前往西天取經,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回到大唐。

⑺ 歷史上玄奘西天取經用了多長時間

玄奘西行用了19年。

貞觀元年(627年)玄奘結侶陳表,請允西行求法。但未獲唐太宗批准。

於是玄奘「冒越憲章,私往天竺」,長途跋涉五萬余里。

唐太宗貞觀二年(628年),二十九歲的玄奘,玄獎為究竟瑜伽唯識學,始道途西行。行程13800餘里。

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到達長安。

(7)唐精去印度取經來回多少年擴展閱讀:

玄奘是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後世俗稱「唐僧」,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玄奘被世界人民譽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傑出使者,其愛國及護持佛法的精神和巨大貢獻,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世界和平使者 。他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經,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他的足跡遍布印度,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與精神如今已是中國、亞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⑻ 唐玄奘西天取經確有其事,他走了多長時間才取回真經

唐朝的玄奘法師共耗時十九年才成功取回“真經”。玄奘在未出家之前名叫陳禕,出生於洛陽。他是在十三歲那年隨兄長一起出家的,出家之後曾四處游歷。游歷期間,玄奘拜訪了諸多名師,同時也學習了諸多經論。經過游歷,玄奘發現大唐所流傳的佛法很是紛雜,不同法師、不同經論所闡述的佛理均有所不同。這也讓玄奘對真正的佛法產生了好奇,於是他決定前往佛教的誕生地去尋求真經。

之後,玄奘又在戒日王的盛情邀請之下參加了五年一度的無遮大會。待大會結束之後,玄奘開始踏上歸途。貞觀十九年正月,玄奘在闊別十九年之後再一次回到長安。在五印名聲大躁的玄奘,在抵達長安時也是受到了廣大唐朝百姓的歡迎。返京之後,玄奘開始潛心翻譯取得的真經,而這譯經工作也是持續了將近二十年。

⑼ 歷史上唐僧取經用了多少年

歷史事實是大約16年,路上去用了四年(邊走邊游歷),回來路途用了半年,在印度生活了10年多。
5萬里行程,138個國家,帶回了佛教經典520篋,657部。
返回長安以後,他刻苦翻譯佛經,在20年間共翻譯出1335卷。他還將中國的《老子》等書翻譯成梵文,傳入印度。他被譽為我國古代三大佛經翻譯家之一。

⑽ 唐僧取經歷經多少年

13年。

唐僧為了深入研究佛學,他冒著生命危險,西行取經,一路上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才到達佛教發源地印度。玄奘在印度游歷、研究和講學整整13年。回國後,在長安進行佛經翻譯。他總共翻譯了75部經典,對當時中國的社會文化各方面都有很大影響。

《唐僧取經》指出連環畫又稱連環圖畫、連環圖、小人書、小書、公仔書等。指用多幅畫面連續敘述一個故事或事件的發展過程,題材廣泛,內容多樣。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葉的上海。連環畫的藝術表現形式多樣,題材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並能反映一定的歷史時期特徵,與其他國家的漫畫作品有著很大的區別,具有著自己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唐僧

唐僧前世為如來佛祖的二徒弟金蟬子,因輕慢佛法而被如來佛祖貶到下界,在觀世音菩薩的指點下,奉了唐太宗旨意,不遠萬里前去西天求取真經,路途上收得孫悟空、豬八戒、沙悟凈三個徒弟,經歷八十一難,最終取得真經返回大唐,修成正果,被如來佛祖封為「旃檀功德佛」。

閱讀全文

與唐精去印度取經來回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