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舞有多少人口

印度舞有多少人口

發布時間:2023-01-06 18:09:15

A. 印度國土面積有多少平方公里

印度國土面積2980000平方公里(298萬平方公里)

B. 印度有多少人口

印度人口有13.24億。

印度的人口為13.26億人(2016年),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

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較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2.115%出現明顯下降。普查結果還顯示,印度擁有自獨立以來的最低兒童性別比例,即男女比例為1000:914。

B.s.古哈於1935年,將印度的種族劃分為五個主要類型:尼格羅人(the Negroids)、原始澳大利亞人(the Proto-Austroloids)、地中海人(the Mediterraneans)、迪納拉人(the Alpoinarics)以及印度土著人。

印度的民族及人口佔比:

1、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2、泰盧固族(TELUGU)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3、孟加拉族(BENGAL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4、馬拉地族(MARAT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5、古吉拉特族(GUJARATH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語,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和耆那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較發達。

6、加拿達族(KANNADA)

佔印人口3.87%,說加拿達語,分布在卡納塔卡邦。

7、馬拉亞拉姆族(MALAYALAM)

佔印人口3.59%,說馬拉亞拉姆語,分布在喀拉拉邦。

8、旁遮普族(PUNJABI)

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語,少數操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信奉錫克教和印度教。多數人從事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和手工業。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9、阿薩姆族(ASSAMESE)

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薩姆邦,操阿薩姆語。信奉濕婆神。多從事農業、畜牧業。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喝茶。

10、奧里薩族(ORISSAI)

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奧里薩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奧里薩一向被譽為印度教之鄉,素有印度教聖地之稱。奧里薩人以米飯為主食,衣著簡單樸素。

C. 印度人口居世界第幾位

第2位

印度的人口現在居世界第2位,並且也是金磚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三分之二的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 ???????,英語:The Republic of India,India),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印度是世界上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人口大國,人口數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億,女性人口5.865億。根據普查結果,過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長率為1.764%,較2001年人口普查時的2.115%出現明顯下降。普查結果還顯示,印度擁有自獨立以來的最低兒童性別比例,即男女比例為1000:914。其次印度也是金磚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

民族:

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3%,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亞納邦、比哈爾邦和拉賈斯坦邦等地。多數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大部分操印地語,少數人說烏爾都語。主要以務農為業。

泰盧固族(TELUGU)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8.6%,又稱安得拉族。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大多信仰印度教,其次是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安得拉人嗜吃辣椒,喜歡喝茶。

孟加拉族(BENGAL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7%,主要分布在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和奧里薩邦等,操孟加拉語,大多數人信印度教。主要從事農業。

馬拉地族(MARAT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7.6%,主要分布在馬哈拉施特拉邦。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佛教。馬拉地人喜歡摔跤,還善於打板球、曲棍球和羽毛球。

古吉拉特族(GUJARATH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4.6%,主要分布在古吉拉特邦。操古吉拉特語,多數人信仰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和耆那教。主要從事農業,手工業也較發達。

加拿達族(KANNADA)佔印人口3.87%,說加拿達語,分布在卡納塔卡邦。

馬拉亞拉姆族(MALAYALAM)佔印人口3.59%,說馬拉亞拉姆語,分布在喀拉拉邦。

旁遮普族(PUNJABI)該族佔印度總人口的2.3%,主要分布在印度旁遮普邦,大部分人操旁遮普語,少數操印地語和烏爾都語。信奉錫克教和印度教。多數人從事農業,少數人從事畜牧業和手工業。旁遮普人能歌善舞。

阿薩姆族(ASSAMESE)主要分布在印度的阿薩姆邦,操阿薩姆語。信奉濕婆神。多從事農業、畜牧業。以大米為主食,尤其喜歡喝茶。

奧里薩族(ORISSAI)主要分布在奧里薩邦。奧里薩人主要信奉印度教,奧里薩一向被譽為印度教之鄉,素有印度教聖地之稱。奧里薩人以米飯為主食,衣著簡單樸素。

D. 印度人口總數

1、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人口數量有13億左右,位於亞洲的南亞部分。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大部分印度夫妻選擇不停的生育,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

2、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 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46.3%。

3、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 ,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印度2/3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E. 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印度」的現狀,帶你看看真實的印度

1.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世界文化遺產,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

泰姬陵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於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的經典傑作之一,被譽為"完美建築",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譽。

泰姬陵因愛情而生,這段愛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續寫,光陰輪回,生生不息。盡管有人說,沙賈汗只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暴君,根本不是多情種子;盡管有人說,泰姬陵美輪美奐的腳下,不知堆砌著多少人的鮮血乃至生命。但是我們似乎更願意相信這世上真的有情深意重的男子,有穿越時空的思戀,有生死相隨的愛情。泰姬陵依然超越著簡單的建築學意義,默默地美麗著,不為別的,只為世人心中那一點對美好愛情的嚮往。

2.印度除了存在著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外,女性的地位也十分的低下,具體體現在很多方面,每一樁每一件都會讓人匪夷所思。首先就是一些偏遠的地區還在盛行童婚,也就是說小女孩們在不記事的年紀被父母安排嫁給別人,這一生就被安排的明明白白,關鍵是她們還無法反抗,不然輕則受傷重則死亡。

另外女性的生存環境也非常的惡劣,尤其是體現在結婚彩禮這一點上,與我國的婚俗不同,印度人結婚的時候是需要女性出彩禮的,這時候大部分家庭也會因此破產,而形成這樣現象的原因就是女性可以嫁給高種姓的男子,即使是做妾也會有人前赴後繼,這樣就可以提升家人的地位。

3.印度的神仙千千萬,唯有「濕婆」最牛

印度教的三大神,濕婆是第三個,還是毀滅之神。但是,梵天和毗濕奴都高高在上,不是說不厲害,而是太高了,不接地氣。反倒是濕婆,這個毀滅之神,以男性生殖器為象徵,一看就懂:這東西包含新的生命,既能創造、也能破壞。

濕婆在印度教中太厲害了,他是矛盾的結合體,也沒有明確的性別;「濕婆」是仁慈的意思,象徵著「昌盛」和「吉祥」,但同時又擁有毀滅和再生的力量;濕婆多才多藝,會跳一百零八種舞蹈,既可以跳溫柔似水的女性,也可以跳剛強如山的男性,被尊稱為「舞神」;濕婆還特別能打,戰鬥力爆表,他的第三隻眼一旦睜開,將天崩地裂;······在印度牛是神聖的,關於牛的一切當然是貴重的

牛在印度被賦予了特殊意義,他們每年都有專門的「敬牛節」,印度婦女的乳汁,除了喂養自己的孩子,也會喂養小牛犢;印度人遇到牛都會禮讓,給牛披紅掛彩;高種姓的年輕男孩,還會被父母安排,和牛結一次婚;印度有些人對牛尿非常著迷,他們有很多種使用牛尿的方法;他們也有很多關於牛尿包治百病的研究,寫出過很多論文。

4.近年來,印度的經濟也算是在平穩的發展中,但由於工業設施的落後,不能達到理想的能效比,使得印度的經濟發展很遲緩。

印度普通人的收入情況:在印度的孟買有很多私人手工紡織作坊,這些小作坊里的員工每天要工作10個小時左右,一個月只能賺到人民幣七八百元。在印度,一些大型批發水果蔬菜的菜市場里的搬運工,每天要工作近12個小時,一天的工資為人民幣40元。在印度的建築工地上,

普通的小工每天要工作10個小時左右,一天的工資為人民幣60元。在印度的一些超市裡的收銀員每月能賺到人民幣900元左右,在印度大巴車司機每月的工資為人民幣2000元左右,在印度一些普通的白領每月工資為人民幣3000元左右。2020年,印度人均月收入約為1.2萬盧比(摺合人民幣1030元),同樣是人口大國,這樣的工資收入要比中國低很多。5.在印度一般都是火車出行,普通火車的價格和國內綠皮車價格相似,不是很貴,但王公火車和朝佛火車,就不那麼便宜了。手機應用艾希購(ixigo)、紅巴(Redbus)(私營 汽車 票)、Cleartrip(飛機票等)、MakeMyTrip(飛機票等)、 印度 鐵路中心信息系統(RAIL SAARTHI)(火車票等)上可以查詢價格和訂票。

公交

城市內一般10到20盧比

跨城一般30到200盧比。

打車

突突車(Tuktuk)是常見交通,ola、uber、google map手機應用上可以測算價格

拼乘突突10盧比1公里

包突突車20盧比1公里總之看現在大家都了解了,印度到底是怎麼樣情況的了吧,相對來說來這個民族的是比較落後的。大家如果要去印度 旅遊 的話,就要了解清楚印度的一些情況。

F. 誰知道當今世界上第二大民族是哪個民族有多少人

印度斯坦人——世界第二大民族

在世界民族人口總數中,印度斯坦人僅次於漢族,也是印度人口最多的民族。印度約有2.8億印度斯坦人,佔印度總人口的28.2%。他們主要分布在印度的北方邦、中央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和比哈爾邦的西部地區,以及印度各大城市。

印度素有「人種博物館」之稱,這在印度斯坦人身上就能充分體現。印度斯坦人由許多文化和習俗相近的地緣集團組成。他們在人種類型上雖屬歐羅巴人種,但膚色並不白,而呈淺褐色,乃至黑色。印度斯坦人大體上可分為雅利安人和達羅毗茶人兩大支。

印度斯坦人能歌善舞,民歌、民間舞蹈享有盛名。節日在他們的生活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印度斯坦人的節日大致可分為4類:政治性節日、季節性節日、歷史性節日和宗教性節日。每逢節日,人們不分高低貴賤,盡情唱歌跳舞,縱情歡樂。

印度斯坦人進廚房一定要脫鞋,這同他們的宗教信仰有關。印度教徒把廚房視為神聖的地方之一,凡到神聖的地方都要脫鞋。做飯時,不能用嘴接觸任何炊具來品嘗飯菜的味道與生熟。只能憑眼睛觀察,或者用手輕輕撮一點放進嘴裡品嘗。

印度斯坦人夫妻禁忌直呼對方姓名。平時妻子不叫丈夫的姓名,即使是在緊急時刻,或者丈夫不在面前,也忌諱直呼其名。丈夫也不叫妻子的名字,因此產生了孩子不知父母姓名的現象。

G. 印度傳統音樂文化特點

印度是一個擁有著深厚 文化 底蘊的國家,你了解印度的音樂文化嗎?下面是我分享的印度傳統音樂文化特點,一起來看看吧。

印度傳統音樂文化特點介紹
摘要:印度音樂是世界音樂史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民族特色和神秘的 歷史 遺留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印度歷史上曾多次遭受外來入侵,所以印度音樂鑄造著各種民族文化的精華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徵。同時印度音樂在數千年來的特定宗教文化氛圍中熏陶,又獨具宗教神秘特色。

自古以來印度就是一個篤信宗教的國度,有數千年的宗教文明史和音樂文化。印度民族的宗教支配著人們從生到死,事無巨細,而音樂卻能夠讓靈魂超脫塵世,使信仰與音樂的基本精神結合為一個整體。同時受入侵者的影響,使印度音樂又呈現出多民族特色的特點。其它那綿延不斷的旋律,錯綜復雜的節奏,強烈多變的鼓聲,餘音繚繞的琴聲,多樣式的裝飾音,無窮盡的裝飾樂句,變化多端的即興演唱和演奏,構成了一幅印度音樂美妙的畫面,讓人回味無窮。
印度音樂的宗教特色
在印度歷史上出現過多神及多宗教崇拜(印度教典籍中記載的神有3. 3億個)、多民族和多語言(100多個民族、1650種語言)。[1 ] (P34-40)截止到2001年,印度有人口10. 27億,其中印度教徒8. 2億人,約占總人口的79.8%;穆斯林1.2億人,約占總人口的11.7%;____徒24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2. 3 %;錫克教徒20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1.9%:佛教徒8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0. 8% ;眷那教徒400萬人,約占總人口的0.4% 。[2 ] (P44)

在印度現存有的諸多神及宗教中,印度教及三大神的歷史最為悠久,因此信徒也是最多的。印度教的如果從《梨俱吠陀》成書時算起己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長期以來,它所形成的經典、教義、哲學、倫理、 法律 、文學、神話和音樂等對印度民族的信仰與音樂文化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也正是在這樣一個長期的歷史積淀之下,印度音樂也獨具其宗教的特色。

印度音樂文化的基本精神與印度教人生哲學是分不開熱「梵我一體」為印度教的核心教義。在《愛多列雅奧義書》中,關於「自我」與「大梵」的一體是這樣論述的:「是為誰耶?我輩敬為‘自我’者也。是誰自我耶?是以彼而見色,以彼而聞聲,而彼而聞香,而彼而吐語言,而彼而辯甘苦者耳階「凡為此心者,亦此意者,桑若那也„„情慾也,意欲也—凡此,誠皆般若那之稱也77「世界為般若所領導,安立於般若那中,般若那既大梵也「渦摩提婆以此般若自我,生出此世界(至)樂彼方天界中,盡得其樂欲,永生其臻至矣!其臻至矣!-22)[3] (P21 也就是說,人一旦克服了自身肉體物慾,流露出自己內心的本質的精神的本質的話,它就會實現「梵我一體」。在這樣的哲學思想的指導下,印度音樂的藝術成為印度教文化主要內容的化身,把克服物質慾望、追求精神本性、實現「梵我一體」作為人生的最高理想。

現今的各種印度舞樂視頻中,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妖嬈的舞娘,明麗的音樂。宗教特色體現於場景的布置,印度教的建築風格以「多層次」為典型特徵。建築屋頂小,挑檐和格窗且 雕刻 、 壁畫 裝飾及 裝修 大部分採用了印度教風格,充滿濃厚的宗教氣息,高貴大氣神秘。這樣高貴神秘感同樣也存在於舞娘和音樂特色中。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味無窮。
印度音樂的民族特色
在印度史上共有四次的主要入侵:第一次是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月氏人建立貴霜帝國;第二次是穆斯林的入侵;第三次是15世紀後半期蒙古人帖木兒的入侵;第四次是英國等西方國家的殖民剝奪。在這四次重大的入侵之後都給印度的音樂文化的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影響,也正是由於這樣的原因使得印度的文化富含民族多樣化的氣息。但多民族的文化並沒有影響印度本地音樂,只是在其基礎上進行了豐富。傳統豐厚、特色鮮明、引人注目的音樂,它那綿延不斷的旋律,錯綜復雜的節奏,強烈多變的鼓聲,餘音繚繞的琴聲,多樣式的裝飾音,無窮盡的裝飾樂句,變化多端的即興演唱和演奏,在極具特色的環境下,構成了一幅印度音樂美妙的畫面。

印度在1757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在此期間印度的 政治 、經濟落後,而宗教和文化卻相對穩定。印度人從出生、成年、結婚,直到火葬離開這個世界,都少不了傳統的音樂 舞蹈 ,傳統音樂文化根植在印度這塊土地上,並茁壯成長。南印度有這樣一條格言:「如果藝術和科學能得到保護和滋養,它們就會像金剛鑽那樣發出耀眼的光彩,否則它們就會成為毫無價值的碎石子。」

印度音樂不是單純停留在傳統音樂形式上,也不全盤照搬西方音樂,而是在保留印度古典音樂風格特點基礎之上,融合來自西方的音樂元素,形成了「東方與西方的交流」。這種交融主要表現在樂曲創作上,例如,南印度著名的小 提琴 家蘇不拉馬尼亞姆與蘇聯列寧格勒基洛夫交響樂隊合作的《吠陀聖歌幻想曲》,這首幻想曲以印度吠陀詩歌為框架,創作上運用西方復調的創作手法,旋律變化曲折,裝飾音運用較多,配和交響樂隊渾厚的和聲效果,使這首幻想曲具有輝煌、細膩的特點。在 樂器 演奏上,從歐洲傳來的樂器慢慢都被印度化了。其中,以小提琴表現得尤為突出,小提琴與南印度古典音樂融為一體,除保留了原小提琴的形狀和四弦定音以外,演奏形式變為坐姿,持琴改為放在胸前和右腳問,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演奏系統,演奏時多用滑音,長弓多,碎弓少。印度的小提琴還與印度瑣吶、維納琴合奏。另外,印度特有的樂器也與西歐樂器合奏。
印度音樂的基本特色
在印度音樂中,聲音被稱為「納達」(Nada)納達是印度音 樂理 論和音樂研究的最初始的問題。印度音樂理論家們把納達分成了五種類型:用手指彈出的聲音、在某種皮膜上敲擊出的聲音、用氣吹出的聲音、金屬物撞擊出的聲音、人類喉嚨所發出的聲音。這五種聲音實際上是五種產生聲音的方法,其中包括了人聲和樂器聲,而樂器聲中又包括了彈撥樂器、敲擊樂器和弓弦樂器。古代印度音樂學家哈瑞納亞克(Harinayak)把聲音分成了三種。一是 生物 之聲音,如人聲;二是非生物之聲音,如樂器聲;三是生物和非生物的結合之聲,如民間的口[4 ] 弦。[5 ] (P21)

印度音樂的音階同樣由七個音構成,這七個音稱為「斯瓦亞」(Swam)每個斯瓦亞又有自己單獨的。關於斯瓦亞的來源,印度的音樂理論家們也沒有確切一致的說法。幾種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有:1.吠陀說。認為音階中的七個主要的音並不是同時出現的,其中有其發展變化的過程;2. 自然 說。認為音階中的七個音是來源於對 動物 聲的模仿。3. 物理 學的觀點。認為斯瓦亞來源於人的六個器官。這六個器官是:肚子、胸腔、鼻腔、喉嚨、口腔和頭腔。4.古籍《音樂論》(Sangit Makaranda)中的觀點[5 ] (P38-45)。《音樂論》是一本有關音樂的書籍,在這本書中也論述了有關音階的來源問題,其觀點具有神秘色彩。書中認為七種不同的聖人(Rishis)創造了七個不同的聲音(Nadas),而且是在七個不同的島上產生的,在七個不同的時間里產生的,並且用了七種不同的顏色,代表了七個不同的神靈。這種理論與中國的 五行 學說有著很相似的地方。

我們知道印度色節奏,音階,節拍,旋律都尤其不同於西方音樂的獨特體系,是在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和豐富下而形成的,而這些的形成正是印度音樂吸引人的地方。

印度音樂在宗教和民族文化的不斷豐富下,形成了獨具地域特色的音樂文化,印度音樂也是世界音樂史上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受印度教的印象,印度音樂形成了獨具神秘色彩的文化。受殖民主義的印象,使得本土的音樂不斷豐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音樂文化。

猜你感 興趣 :

1. 民族音樂的特點

2. 印度傳統民俗文化

3. 日本音樂文化的特點

4. 中西方音樂文化特點淺析論文

5. 古巴的文化特點

6. 民族音樂賞析論文

H. 印度有多少民族

印度號稱人種博物館,這主要是世界性的民族大遷移,大融合的產物。約在公元前3000年前,達羅毗荼人就居住在這里。此後,習慣上稱之為雅利安人的游牧部落從西北部遷入;以後又有波斯人、大月氏人、厭噠人等陸續從西北部進入,形成了印度民族的復雜現象。全國現有幾百個民族和部族,其中印度斯坦族人數最多,約佔全國人口46.3%,主要分布在北方邦、旁遮普邦、比哈爾邦、拉賈斯坦邦和中央邦等地;次為泰盧固族、馬拉地族、泰米爾族、古吉拉特族、坎納拉族、馬拉雅拉姆族、奧里亞族、旁遮普族,孟加拉族等,人口均超過1000萬。

全國現有語言和方言1652種,分屬四大語系:印歐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孟達(南亞)語系。其中使用人數超過1000萬的有15種,並被憲法列為主要語言,使用人數占總人口91%的印地語為官方用語。

宗教對印度社會有深刻的影響。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錫克教都起源於此。印度教(又稱新婆羅門教)信徒佔全國人口80%以上。佛教和耆那教13世紀前流行於印度,後衰落。目前耆那教僅在古吉拉特邦和拉賈斯坦邦有少量信徒。佛教則僅在東北部有少量流行。錫克教流行於旁遮普邦、哈里亞那邦和德里。伊斯蘭教信徒居全國第二位(占人口11%),主要流行於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以及阿薩姆、西孟加拉、喀拉拉和比哈爾等邦。基督教(占人口的3%)流行於那加蘭邦和米佐拉姆中央直轄區。還有少數人信奉猶太教和瑣羅亞斯德教(即波斯教)。

社會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尚存在著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梵語為瓦爾納)。印度的種姓制度由來已久,

在雅利安人最早的宗教典籍《梨俱吠陀》中,就出現了4個最初的種姓,即婆羅門(僧侶)、剎帝利(貴族和武士)、吠舍(平民)、首陀羅(奴隸)4個等級。以後又演變為三大等級,即大體由原來的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所組成的高級種姓;由原首陀羅組成的低等種姓;第三等級是一些沒有種姓身份的「賤民」,社會地位最低,即所謂不可接觸者,為數竟近1億人,約佔全國人口總數1/7。種姓制度的實質是階級壓迫。種姓之間,由於社會政治、經濟地位懸殊,經常引起沖突。目前在城市和較發達地區,種姓間的隔閡有所消除,但農村中仍有很大影響。

下面我來介紹一下印度的民族構成與其分布情況:

人口1000萬以上的民族:

1.印度斯坦人(Hinstanis)

南亞印度民族集團之一。又譯「興都斯坦人」。約18050萬人(1978),分布在北方邦、中央邦、德里邦、拉賈斯坦邦、哈里亞納邦、比哈爾邦,以及全國各大城市。中國史籍中稱其居住地為「身毒」、「賢豆」、「天竺」、「印度」等。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混有澳大利亞人種成分。一般認為印度斯坦人主要是公元前14世紀左右遷入的古代雅利安游牧部落與當地達羅毗荼人的混血後裔,故有人稱之為「雅利安-達羅毗荼人」。膚色從淺褐至黑色都有,其中上層較白,下層較黑。系由許多族源相同、語言文化和生活方式接近的地區性民族集團組成。印度並不把他們作為一個民族看待。把他們聯系在一起的是印度斯坦語,其中包括印地語和烏爾都語,均屬印歐語系印度語族。印地語以天城字體的梵文字母為基礎,包含較多梵語詞彙,是印度的官方語言。烏爾都語則是在莫卧兒王朝時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中既有印地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詞彙,又有土耳其語和其他語言的詞彙。其書面語用阿拉伯字母拼寫。印度斯坦人主要信奉印度教,部分信奉佛教和伊斯蘭教。公元前7世紀在吠陀教基礎上形成婆羅門教,主張吠陀天啟、祭司萬能和婆羅門至上;把人分成婆羅門(祭司)、剎帝利(武士)、吠舍(農民和工商業者)和首陀羅(無技術的勞動者)4大種姓,並另有賤民等級。爾後,又由4大種姓演變出許多亞種姓。種姓之間界線森嚴,非但不能通婚,甚至不能同坐、同食。8~9世紀,經商羯羅改革,逐漸形成目前的印度教,為大多數南亞人所信仰。公元前6~前5世紀,作為反婆羅門思潮的佛教和耆那教興起,印度斯坦的鹿苑成了佛教中心。13世紀印度教復興,佛教在印度受到排擠,但在亞洲其他地區得到廣泛傳播。耆那教目前信徒雖少,但還有相當勢力。早期商人帶來伊斯蘭教。隨著12世紀穆斯林征服印度,伊斯蘭教勢力越來越大,至16世紀占據統治地位。目前,印度斯坦人中仍有少部分是穆斯林。受印度教種姓制度影響,穆斯林中也有等級之分(有人稱之為「族姓」),分為賽義德、謝克、穆格爾等,但等級界線不及印度教種姓那麼嚴格。

印度斯坦人歷史悠久,與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創造了輝煌的印度文化。公元前2000年至前1000年間寫成《吠陀》,成為婆羅門教以及印度教最古老的經典。後來成書的還有《奧義書》、《往世書》、《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摩奴法典》以及大量佛經,流傳至今,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重要遺產。在天文、歷算、醫學、音韻學、繪畫、音樂、舞蹈、建築、雕刻等方面也有很高成就。印度斯坦人與中國人民早有友好交往。公元前117年,張騫出使西域曾派副使前往。5世紀及以後,中國高僧法顯、玄奘曾游學其地,許多印度僧人也曾前來中國講經。

印度斯坦人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組成。印度教徒實行種姓內婚,多為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下,寡婦不許再嫁。寡婦殉葬之事,至今時有發生。印度教徒一般採用火葬,余燼投河。恆河是印度教的聖河,認為骨灰投入聖河是人生最好的歸宿,可來世得福。為此,很多病人、老人不惜長途跋涉來到恆河岸邊,等待最後時刻的降臨。男子一般穿無領長袖寬衣,下著圍褲或著寬大衣褲。婦女上穿淺色開襟短袖緊身衣,下圍彩色紗麗,一端裹住腰身,另一端搭在肩上。紗麗與緊身衣之間袒露一段腰身。婦女首飾很多,不少人喜戴鼻飾。

印度斯坦人歷史上長期遭受殖民統治。1757年爆發印度和英國的普拉西大戰,印度戰敗,逐步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英侵佔印度全境。1857年印度斯坦人與全國人民一道掀起了反英大起義,受到無產階級革命導師K.馬克思、F.恩格斯的關切和重視。1947年印度斯坦人與國內其他民族一起獲得獨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從事農業。農村實行種姓服務制度,按傳統職業分工。恆河地區是印度主要農業區之一,北部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大麥和豆類;南部種植水稻、油料作物、甘蔗和棉花等。一部分人在工廠、礦山做工;手工紡織普遍,以棉紡、喇綉及金屬製品等精巧手工藝著稱於世。近年來資本主義有較大發展,但在農村中主要是封建性小農經濟。

2.達羅毗荼人 (Dravidians)

南亞使用達羅毗荼語言各民族的統稱。屬不同人種類型。泰盧固人、泰米爾人、馬拉雅蘭人以及坎納拉人等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多信印度教的濕婆教派。對其起源,學術界意見不一。一般研究者認為他們是從地中海沿岸或小亞細亞進入印度的,使用達羅毗荼語言的布拉灰人是其滯留部分。原有相當高的文化,聞名於世的莫亨覺達羅和哈拉巴文化(現在巴基斯坦境內),即達羅毗荼人所創造。但也有人認為他們本來就是印度的土著民族,發源於今泰米爾納德地區。游牧的雅利安人進入印度,迫使達羅毗荼人南遷或逃往其他地區。目前這些民族的經濟文化均較發達。

另有一些較為原始的民族雖在不同程度上受上述民族的影響,而且使用達羅毗荼語言,但主要屬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中的維達類型(如托達人、科塔人、奧朗人、坎德人及貢德人等)和尼格利陀類型(如馬勒爾人、潘尼安人、卡達爾人等)。他們的經濟、文化均很落後,許多尚處在母系或父系氏族社會階段,靠採集和射獵為生,保留萬物有靈信仰。民族學家有時稱他們為「前達羅毗荼人」,認為他們是達羅毗荼種人來到前就生活在印度的土著居民。

3.泰盧固人 (Telugus)

南亞印度民族之一。又稱「安得拉人」,約5450萬人(1978),主要分布在安得拉邦,相鄰各邦亦有分布。屬達羅毗荼人種類型。使用泰盧固語,屬達羅毗荼語系東南語族,受梵語影響很大,吸收大量梵語詞彙。字母與坎納拉文近似,系由梵文天城體演化而來。信仰濕婆教和毗濕奴教混合的印度教;一部分人信仰基督教或伊斯蘭教。有人認為泰盧固人是雅利安人、達羅毗荼人和蒙古人的混血後裔。公元前3~公元3世紀曾建立安度羅國,有發達的文學藝術。19世紀在英國殖民統治下,備受嚴重剝削。印度獨立後,於1953年建立安得拉邦。

I. 印度有多少種傳統舞蹈

印度有多少種傳統舞蹈?

在印度,宗教是日常生活的主要規范,而音樂與舞蹈,是隨著各種宗教節慶、民間儀俗所產生的,是最常見的一種藝術形式。
印度音樂傳統來自古老的「婆摩吠陀」(SamaVedas)經書,分別是印度斯坦(Hinstan)系統與卡納塔克(Karnatak)系統。前者流行於印度北部,風格受到中亞和波斯地區影響;後者流傳在南印度地區,風格始終不變。
印度傳統音樂
北印度古典音樂具有各種形式,最常被演奏的是克希雅爾(Khyal),融合嚴謹和浪漫的音樂形式,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南印度的卡納塔克音樂,較為復雜規律、不像北印度音樂流行即興創作,只以特殊技巧或樂器,在原有的結構中加以變化。
印度舞蹈南印度音樂代表性的弦樂器是維納(Veena),北印度音樂最有名的弦樂器是西塔琴(Sitar)。打擊樂器種類很多,其中北印度使用的是兩個單面鼓,南印度使用的是一個雙面鼓。歌曲伴奏方面,最特殊的是一種箱型樂器,演奏時以左手推撫、右手按鍵盤,具有特殊的音質。
印度古典舞蹈
印度古典舞蹈,主要有卡塔克(Kathak)、婆羅多舞(Bharatanatyam)、瑪尼普利(Manipuri)、卡塔卡利(Kathakali)等四大流派,此外還有奧蒂西(Odissi)、庫奇普蒂(Kuchipudi)……等。
卡塔克舞流行於印度北部的齋浦爾、勒克瑙地區,是蒙兀兒帝國時代的宮廷舞蹈。舞者腳踝上系有一大串鈴鐺,表演時以快速旋轉方式舞動腳尖,主要特色在於淳熟的腳功和姿勢平衡的掌控。
婆羅多舞盛行於坦米爾納德地區,歷史最為悠久。此種舞蹈由女性演出,主要特色是運用腰身和膝部的平衡和穩固,使得雙手在身體四周舞動自如。
瑪尼普利舞是通行於印度東北部的瑪尼普爾地區,主要特色是動作溫和而持續。此一舞蹈為了表達對毗溼奴神的崇敬。毗溼奴是印度古典舞劇中最常的題材,卡塔卡利舞是南印度喀拉拉地區的舞蹈,舞者全部是男性,臉上塗滿厚重的油彩,穿著寬松的裙子、戴有頭飾;舞蹈時強調眼睛的流轉,表情非常豐富。印度音樂與舞蹈,除了古典流派外,還有流行於印度的山區的狩獵舞蹈、各地的豐年祭舞蹈、民俗舞蹈和街頭藝人即興式的演出,都值得觀賞。

舞蹈有多少種?

舞蹈真的有好多好多種,爵士 拉丁 街舞 古典舞 芭蕾....不是一下子就能列舉完的哦.主要是你看你自己喜歡那種型別的舞蹈,快的還是慢的,剛的還是柔的.

民族舞,現代舞,街舞,古典舞~

印度有多少人會跳民族舞蹈

印度民族/古典舞蹈已經漸漸失傳了。現在印度很少人會跳這種舞蹈。100個人中也找不出一個。
現在流行一種叫BANJABI班加比舞蹈。音樂的節奏比較像桑巴舞。

舞蹈共有多少種?

很多

飛車舞蹈和傳統舞蹈區別

傳統四建跳錯一個就從那一行的第一個開始跳,飛車舞蹈跳錯了還可以接著跳下面的

一共有多少種舞蹈

你要是學街舞的話我倒知道啊! 街舞種類 以動作型別為標准,街舞分兩大類:Hip-Hop和Breaking。Breaking:屬於技巧性較高的體育舞蹈,要求舞者具有較高的力量、柔韌性和協調性,跳這種型別舞蹈的青少年叫做B-Boy/B-Girl。 Hip-Hop:舞蹈型街舞,有Poping、Locking、Electric、Turbo、House等多種風格。它們都不如Breaking那樣需要較高的技巧,但更要求舞者的動作協調性和舞感,以及肢體靈活性和控制力。 還有一種說法是,街舞統稱為Hip-Hop,包括兩大類———Old Shool和New Shool。Old Shool舞蹈又包括Locking(鎖舞)、Poping(機械舞)、Breaking(霹靂舞)、Wave(電流),而New Shool一般更「溫和」,沒有太大幅度的腳下移動,只增加了許多頭部和手部動作,重視的是身體上半部的律動。同樣的一段節奏內,New School顯得更多變而流暢,更加崇尚自然流露,而Old Shool音樂節奏較密集。 在我國街舞目前被分為健身街舞和流行街舞兩大類。健身房裡的街舞叫做健身街舞,它是把流行街舞所涵蓋的內容中最基礎最簡單,並且有利於身心發展的部分提煉出來組合而成的

全世界有多少人,中國有多少族,舞蹈的種是太多了,具體是說不出來的~!

中國有多少種舞蹈``

中國是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東方古國。漫長的歲月和豐厚的文化積淀,造就了今日生活在我國廣大地域中的56個兄弟民族。不同的生態環境、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使我國眾多的民族發展成為今日具有各自語言、習俗、文化、宗教信仰等獨具特色的人文狀況與景觀。 在這里,我們以圖文並茂形式,介紹中國20個民族的代表性歌舞活動,使您從中領略我國各民族文化藝術的迷人風采。
蒙古族
草原上的《安代》
始於原始宗教的《薩滿舞》
鄂溫克、鄂倫春族
充滿模擬 *** 的鄂溫克和鄂倫
春族舞蹈
壯族
妙趣橫生的壯族《火貓舞》
高山族
台灣寶島的高山族和排灣、雅美
群體歌舞
瑤族
大瑤山裡的《黃泥鼓舞》
侗族
廣西三江的侗族《蘆笙舞》
羌族
群山之巔的《青年鍋庄》
羌族最為古老的《羊皮鼓舞》
風韻獨到的愛情勁舞
羌族禮儀舞蹈《克西格拉》
朝鮮族
白鶴翩躚的朝鮮族《農樂舞》
苗族
貴州銅鼓坪上的苗族歌舞
離不開蘆笙的苗族歌舞
土家族
湖北土家族的《跳喪鼓》
台灣寶島高山族群體旖麗歌舞
彝族
雲南彝族星回節時的《阿細跳月》
漢族
豐富多彩的漢族民間歌舞
陝北的「百面鑼鼓」和「撞神樓」
粗獷豪放的潮汕「英歌」
景頗族
景頗族追思祖先的《木腦縱歌》
納西族
雲南「披星戴月」民族的歌舞
佤族
土族
祈福禳災的《跳於菟》
京族
「哈節」上的舞蹈
賦予幸福的《花棍舞》
傣族
婀娜多姿的傣族《孔雀舞》
藏族
司馬旺堆的《大鼓舞》
充滿神氣色彩的藏族《羌姆》
藏族歌舞海洋中的《果諧》
與《果卓》
湖南土家族的「調年節」上的舞蹈
為神靈而敲擊的佤族《木鼓舞》

中國有很多種舞蹈!中國的舞蹈分為民間舞蹈、現代舞、中國舞、拉丁舞、民族舞等等

J. 關於印度的風俗,服飾,飲食,語言,音樂,舞蹈(要求文字減短)

中文名稱: 印度共和國
英文名稱: Republic of India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新德里
主要城市: 班加羅爾,孟買,加爾各答
國慶日: 1947年8月15日
國歌: 《人民的意志》
國家代碼: IND
官方語言: 印地語,英語
貨幣: 盧比
時區: +5
政治體制: 議會制共和制
國家領袖: 普拉蒂巴·帕蒂爾,曼莫漢·辛格
人口數量: 11.66億(2009年)
人口密度: 391人/平方公里(2009年)
主要民族: 印度斯坦族,泰盧固族,孟加拉族
主要宗教: 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
國土面積: 298萬平方公里
GDP總計: 1.23萬億美元(2008年)
人均GDP: 1066美元(2008年)
國際電話區號: +91
傳統服飾
在印度,可以由不同的服飾和裝扮,看出當地人的宗教信仰、種族、階級、區域等。 印度女性
男性包頭巾: 女性穿紗麗: 印度人的日常飲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別。北方人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食,尤其喜歡吃一種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餅。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們以大米為主食,愛吃炒飯。而中部德干高原則以小米和雜糧為主。印度人喜歡吃帶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飲水和飲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樣,沒有喝熱水的習慣,一般喜歡喝涼水或者飲用紅茶、牛奶和咖啡。

閱讀全文

與印度舞有多少人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