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是做外貿的,最近有個印度人,我和他做生意,請問要注意什麼呢
1、印度客戶性格特點
(1)善變:今天說是這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簽了合同,他還有可能要求更改這更改那。
(2)時間觀念不強:印度客戶普遍做事比較拖延。
(3)喜歡磨、砍價:所有的交易都要經歷過一段千錘百煉的過程,我們在與印度客戶溝通時,需要沉住氣,耐住性子,不卑不亢,慢慢跟他打太極。
2、印度客戶接待注意事項
(1)我們在與印度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宗教、印巴沖突、核武器、兩性關系等話題,千萬不要主動涉及,盡量避免。
(2)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或伊斯蘭教,每天會有五個特定的時辰朝拜。時間分別是早上,中午,下午,黃昏,睡覺前。所以找印度人談生意,一定要挑准時間。
3、印度客戶飲食習慣
(1)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來中國招待他們,最好去印度餐廳。
(2)他們特別愛吃生洋蔥和咖喱。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
(3)有些印度客戶也是吃肉的,如果我們擔心點錯菜,可以先問客戶吃不吃肉,如果對方說不吃,那就可以點全素宴;如果對方說可以,那麼就雞肉和魚肉,大部分的印度人食肉是比較傾向於雞胸脯和魚肉,所以點這兩個絕對不會錯。
(4)餐桌上千萬不要點牛肉,因為在印度人心中,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
與印度人做生意,風險還是蠻高的,期待多交流~
B. 超2000家外企跑路!印度的生意有多難做
實際上,隨著印度對於國家製造的推廣和扶持國內中小品牌的需求,其對許多在境外企業的相關政策都變得更加嚴厲且繁瑣,打擊了外企在印度的業務擴展。
印度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其基礎設施和民生生活有諸多的需要改善問題,但也因為年輕人口的眾多,對於許多外企企業而言是一個非常值得擴展的人口紅利市場。政府部門當然也注意到了這種情況,且在針對印度品牌的幫助當中,對外企呈現不友好的狀態。
印度對於國家製造和品牌崛起有著強烈的需求。
對於印度而言,如果想要在國際全球化的市場當中獲得屬於自己的地位和世界份額,就必須要發展本國的自有品牌和產業,以此來推動國內整個經濟的產業升級和更新換代。對於這種相應的情況,印度對於本國的國家製造和品牌崛起有著非常強烈的需求,但因為其他外企對於印度市場早有察覺,他們的產品有著更為先進的供應鏈供應和品牌經銷商,對於印度的國有品牌崛起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C. 印度電商:「2022年之前都很難賺到錢」,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
印度電商之所以不能賺錢,是因為政策對於電商企業不容好,以及客單價非常低,高物流的成本和低物流效率,這三點原因都是造成了印度的電商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很難發展起來,同時也讓這一些電商創業者在這幾年沒有辦法賺到太多的錢。
印度的物流成本很高,效率很低,就是說投入是大於收益的,因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是依靠於物流的,對於派送服務質量是有一定的要求的,我覺得印度人可能沒有辦法做好這一個行業,因為印度的基礎設施還是比較薄弱的,而且他們城市內的交通是很堵塞的,即使是用摩托車,也有可能要用好幾天才能把商品送到買家的手上,綜合了這幾點在印度市場的電子商務的發展是比較困難的。
D. 印度客戶
說到印度這個國家,估計我們大部分人是不喜的,甚至是討厭的,實在是他們國家的一些做法對我們不太友好,總喜歡挑釁我們國家。我以前一直都挺討厭印度人的,即使之前也有碰到來自印度的客戶,可也是那種讓我覺得特別不喜歡的,整天牛氣哄哄的,除了對老闆態度稍好點,對我們其他人都是一臉嫌棄的表情,覺得自己是做美國市場的,就特別了不起似的。我那時候就在想,做外貿的,又有幾個工廠或者說業務員沒有美國客戶的。
我進亨達後,好巧不巧的,公司一共3個比較固定的印度客戶,到現在,兜兜轉轉全到我手上了。第一個接觸的,老闆跟我介紹「Rajish",然後我叫他時,發現他總是反應遲鈍,以至於我懷疑我的發音真的那麼不標准嗎?後來熟了之後,他讓我叫他「Narang」,原來不是我發音問題,只是他不習慣聽這個稱呼。他可以算是一個「中國迷」,對中國的一切都感興趣,我給他總結「主要是中國的東西能幫他賺錢。」他大笑著拍了拍我,也是從他開始,我對印度人的壞印象有所改觀。疫情前,他基本上一年來兩次中國,每次呆差不多半個月。他最喜歡去義烏和廣州,他覺得那裡能找到最流行的東西。但是廣州和義烏,他都沒有固定的供應商,每次都是市場上,哪個檔口的東西看了滿意就直接拿貨,發到廣州的貨代那邊。所以他過來,一般都是嵊州呆一周,廣州呆一周。
從第一次碰面開始,他就說要學中文。到現在,聽他說得最多的就是「你好!」和「太貴了,便宜點。」除了必要的工作上的聯系,平時也會聊點其他的,比如他喜歡小老闆的車型,他回印度後給他兒子買了同款;比如一些當下熱門的話題,什麼球賽 ,電影啥的。疫情之後,他就沒法來中國了,更多的是微信聯系。他在很早的時候,就學會了用微信,從他那裡了解了更真實的印度疫情下他們的生活。他一直對中國充滿了各種羨慕,今日聊天,他說他學到了一項新技能,需要我們讓他實踐一下。聊完之後明白了,他說的是手機支付。他表示以後他都用人民幣跟我們結算了,用支付寶或微信轉賬。我直接把小老闆微信推他了,看他那興奮勁,小老闆說估計這招又給他省錢了。看來生意人的思維跟我們是不一樣的。
無獨有偶,另外兩個印度客戶也是挺可愛的,讓我對印度這個國家也相應的有一些改觀了。作為亞洲最大的兩個國家,其實我們是可以有更多合作的。但目前來看,這樣的友好似乎只存在民間,挺可惜的。
E. 印度外貿市場到底怎麼做
印度外貿市場還是很大的,不過印度客戶比較善於還價,所以報價的時候要預留一些還價空間,還有就是定金比較要多收一點網頁鏈接
F. 印度政府調整出口政策,未來,印度對華頭發出口生意難做了
印度對華出口生意已經變得越來越難做。
雖然印度和中國是非常密切的經貿合作夥伴,但是隨著中印兩國的經濟實力差距越來越大之後,印度對華出口生意也變得越來越難做,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印度也開始調整了自己的出口政策。
由於中國已經是工業體系非常完善的國家,這使得中國在進行工業產品生產的時候,並不需要過度依賴其他國家的產品,而印度由於是一個非工業體系健全的國家,所以印度反而非常需要中國的產品。正是由於印度對於中國產品的依賴程度較高,所以才導致印度產品的出口生意變得越來越難做。
G. 和印度人難做生意嘛印度生意人大概有哪些特徵呢
和印度人做生意,主要難在價格和追款。
印度人習慣講價,眾所周知的大問題。所以報價時絕不能報的過低,印度人習慣按照報價的三分之一價格還價。大多數時候的最終成交價格,都不盡理想。
另外就是後期追款,印度人整個民族給人的感覺就是拖沓,一切都講究慢慢來。追款的時候比較費力氣,對他們的承諾也不要輕信,時間概念上他們不怎麼講究誠信。
好處就是印度人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不高,售後服務也沒有過多的要求。
H. 如何對付印度客戶
1、印度客戶性格特點
(1)善變:今天說是這樣,明天又是另外一回事。即使簽了合同,他還有可能要求更改這更改那。
(2)時間觀念不強:印度客戶普遍做事比較拖延。
(3)喜歡磨、砍價:所有的交易都要經歷過一段千錘百煉的過程,我們在與印度客戶溝通時,需要沉住氣,耐住性子,不卑不亢,慢慢跟他打太極。
2、印度客戶接待注意事項
(1)我們在與印度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對宗教、印巴沖突、核武器、兩性關系等話題,千萬不要主動涉及,盡量避免。
(2)印度人信奉印度教或伊斯蘭教,每天會有五個特定的時辰朝拜。時間分別是早上,中午,下午,黃昏,睡覺前。所以找印度人談生意,一定要挑准時間。
3、印度客戶飲食習慣
(1)基本上客人都只吃素,如果來中國招待他們,最好去印度餐廳。
(2)他們特別愛吃生洋蔥和咖喱。各種蔬菜、水果是他們的主食,吃飯也不會用筷子。
(3)有些印度客戶也是吃肉的,如果我們擔心點錯菜,可以先問客戶吃不吃肉,如果對方說不吃,那就可以點全素宴;如果對方說可以,那麼就雞肉和魚肉,大部分的印度人食肉是比較傾向於雞胸脯和魚肉,所以點這兩個絕對不會錯。
(4)餐桌上千萬不要點牛肉,因為在印度人心中,印度牛是他們的神,是要贍養天年的。
遇到印度客戶拖欠貨款,可先調查下對方的資信情況,然後根據實際狀態採用不同的追款策略,歡迎私信交流心得。
I. 與印度人做生意風險是不是很大
他們比較敵視中國人.
http://www.500wan.net/chuangye/0594131154901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