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二戰印度士兵為什麼不敢反抗

二戰印度士兵為什麼不敢反抗

發布時間:2023-01-07 22:33:42

⑴ 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列印度,日軍10萬大軍,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原問題: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列印度,日軍10萬大軍,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這是作者在『悟空』上看到的一個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下面我就來簡單解答一下。 這場戰役所說的是二戰史上著名的「 」英帕爾戰役」。 這場戰役中,日軍動用十萬人攻向印度,卻遭到大敗,具體原因是什麼呢?我們下面一起來看看。 英帕爾戰役地圖 1942年8月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印度各地引起了多次沖突,作為英國的殖民地印度,英印當局近在鎮壓這場運動中打死了900多人,這大大導致了英印統治者與印度民族注意者及印度人民的關系趨向緊張。 所以在當時,英印部隊中的印度士兵的軍心已經動搖,他們都不願意殺害自己的同胞,當時有超過4.2萬人的印度士兵投到了鮑斯所領導的「 」印度國民軍」旗下,反過來幫助日本人打英國人。 1944年3月8日,印度國民軍的部隊與緬甸日軍一起發動了「 」英帕爾戰役」,其目的就是為了打開印度的東大門,以便使得英印軍隊在英帕爾戰役中取勝。 隨後東南亞戰局發生變化,盟 *** 入反攻,印度的危機才宣告結束。但是它所造成的影響卻是在戰後才真正顯示出來。 以上便是英帕爾戰役發生的一個大致背景。我們之所以要說這個背景,實際上是為了我們下文對一個人的出場而做鋪墊。 此人是誰呢? 英帕爾戰役日軍 他便是英帕爾戰役緬甸日軍的領導者——牟田口廉也。 這個人的特點是,不重視客觀形勢,而只重視「 」必勝的信念」,具有主觀主義的傾向。這是日本著名作家『池田信夫』對他的評價。 我們知道,1944年3月英帕爾戰役開始以後,隨著戰局的不斷變化,其戰況也變得越來越惡化起來,日軍補給十分困難。按道理來說,此時的日軍在面對這樣的情況,就應該採取駐守防禦的方式。但是日軍卻討厭那種所謂的漸漸陷於不利局面的態勢,於是便想用「 」決戰」的方式一舉挽回其敗局。 這也就是所謂的「 」大膽作戰」傾向。 如果你仔細觀察二戰史你會發現,日軍所採用的這一戰術傾向,實際上在二戰末端就變得越來越明顯。 英帕爾戰役 此外,當時的緬甸與印度之間相距1000多公里,在沒有任何後勤保障和補給的情況下,讓十萬人的部隊在行軍路線上自行補給。 其結果就是,在還沒有到達目的地之前,就已經有很多士兵餓死了。但是當牟田口廉也還向時任首相兼參謀總長的東條英機請示時,東條英機還表示支持。並且一致認為「 」戰斗不到最後一刻就不知道鹿死誰手」。 但是,所造成的的結果就是,26000人戰死,三萬多人餓死病死,兵力折損過半。而牟田口卻沒有被怪罪,反而一直苟延殘喘到了戰後。 英帕爾戰役起於1944年3月15日,同年7月10日,日軍大本營下令停止,這場戰役歷時四個月之久,以日軍傷亡6.5萬人,英印軍傷亡1.6萬人告終。 英帕爾戰役 至於日軍失敗的原因,除了我們以上所說的,沒有充足的補給以外,實際上最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原因則是,日軍內部組織決策的混亂性,以致於根本無法做出任何決策。 要知道,當時作為最高司令長官的日本天皇是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權力的,而天皇下屬的參謀才是實際指揮作戰的組織機構。 它們之間的工作流程大概是這樣:參謀作為顧問只是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情報來下達命令,且不用負任何責任。接著,參謀通過參謀本部再不負責任地把命令下達給各方面的軍隊,讓後軍隊再按命令實行…… 不過雖說這樣的組織容易形成決策混亂,但如果這中間若出現個別獨裁式的領導人物的話,那麼他所形成的的「 」氣場」,就很容易影響整個組織機構,從而改變其方略。而我們上文所說的牟田口廉也正是這樣的人。 但是,不重視客觀形勢,反而重視「 」必勝信念」的精神滿足,這勢必就會給軍隊帶來重大創傷。 英帕爾戰役 當然了,不考慮客觀形勢,而只是反復強調「 」預期」,這其實也不是牟田口的專利,它同時也是舊日本軍的主觀主義傳統在作祟。 雖然士氣會變得很高漲,但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也是無法取得勝利的。要知道,當時的英軍可是日軍的兩倍,並且日軍還是翻山越嶺前來作戰的,英軍以逸待勞,自然能夠取勝。 綜上,便是日軍在「 」英帕爾戰役」中失敗的原因。我們簡單總結一下可歸納為5個小點: 日軍兵力不足; 日軍沒有補給保障; 英軍以逸待勞,而日軍則是長途跋涉; 日軍將領牟田口不重視客觀形勢,只是以「 」必勝信念」為主導。 日軍高層決策的混亂性; 資料參考:《安倍經濟學的妄想》、《英國通史》、《二戰全史》等;

⑵ 關於二戰時候英軍在非洲的印度士兵因咖喱不上戰場的歷史的詳情!

英國人的軍隊連保衛本土都夠嗆,更別說是殖民地了。可是當北非隆美爾要下狠手時,英國人再也坐不住了。要知道德國人要是佔領了埃及,那蘇伊士運河就徹底完了。從世界各地殖民地源源不斷的運來的礦產,糧食都不得不繞道非洲南部的好望角。

要知道,繞道好望角那是將近多跑1萬公里的路程。就算是軍艦也得跑月把,更何況是滿載貨物的商船。而一路上氣候多變,再加上德國潛艇的襲擾。估計到時候連一半的東西都運不到英國。

無奈之下英國人也狠了狠心,從各個殖民地都組建的軍隊當中選了一批運到埃及。其中有印度的,愛爾蘭的,加拿大的,澳大利亞的,甚至還有卡達人的。日不落帝國先是死死的頂住了隆美爾。然後還接連不斷的從各個殖民地不斷的朝北非增兵。印度師就這樣被調往了北非。印度的士兵文化普遍低下,作戰效率極低。要不是實在拿不出人來,英國人也不會用印度士兵作戰。

不過印度士兵溫順的性格卻讓指揮他們的英**官舒服無比。英國人讓他們干什麼,他們從來都不打辨。所以印度的士兵都被英國人當成了炮灰,像什麼趟地雷,堵搶眼之類的,全部交給了印度士兵。

這次英國人一口氣聚集了20多萬的軍隊,坦克1400多輛。火炮2300多門。飛機1500多架准備拿下隆美爾指揮的德意非洲軍團,報仇雪恨。剛開始的時候還打的不錯。進攻的勢頭也挺猛,可是後來被德軍的大炮和滿山遍野的地雷硬生生的擋住了。這時印度師的作用就現出來了,印度人根本就不在乎地雷的存在,勇猛無比的帶頭探路。弄得英軍士兵也士氣大振。

可是事情終會有不如意的地方。不到兩天印度人再也不肯上前線了,都紛紛的從前方撤了下來。這下英國人可慌亂了,一隊隊的印度士兵都扭頭朝後方走回去,就連英國人拿槍趕都趕不回去。就連英國人槍斃了幾個印度士兵也不管用。英國人納悶無比,平時溫順挺話的印度士兵怎麼會變成這樣。最後一調查,原來是印度士兵攜帶的咖喱吃完了。

在印度流傳著一句話,我們印度人可以不吃飯,但不可以不吃咖喱。在印度傳說中,佛祖釋迦牟尼曾教人用樹草的果實來調配長生不老葯,並以其當初傳教的地名「咖喱」作為這靈葯的名稱,所以釋迦牟尼被認為是第一個做咖喱的人。但也有資料顯示,「咖喱」一詞源自印度南方語言泰米爾語,意思為「許多香料混在一起烹煮」。

所有的印軍士兵都表示,沒有咖喱,不幹活。他們也不反抗,只是靜靜坐著。英軍的軍官軟的硬招數的都使出來。可是印度人就是不搭理他們。沒有辦法英國人只好用埃及當地的香料配置了一些咖喱。可是印度士兵嘗了嘗說了一句英國人氣歪鼻子的話。「這咖喱不是正宗的咖喱,我們拒絕使用。」

當時就差點沒把英軍的鼻子給氣掉。

英國人也沒辦法了,誰讓作戰時間緊迫,運輸軍事物資都還緊緊張張,一不留神把咖喱給忘了呢。可也不能拿高貴的白人的生命去趟地雷啊,那樣的話軍部,肯定會被人給罵死的。甚至還會連累到現任的內閣首相丘吉爾閣下。

最後還是丘吉爾下令駐扎在印度的英國皇家空軍,緊急從印度本土空運一批正宗咖喱到北非。到由於前幾天一直下雨,飛機沒辦法靠近前線。只好用汽車從開羅給運輸過來。

⑶ 印度不抵抗主義的歷史

首先更正的是印度的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思想是「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不是不抵抗主義。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是由聖雄甘地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一場影響深遠的運動。其特點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這場運動中印度國民大會黨逐漸成為了領導者,並從1947年開始在印度的長期以來的統治。這場運動一方面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鼓舞人民士氣,而另一方面其妥協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並不徹底,不利於人民真正的覺醒。但總之,從這時開始,印度向著獨立國家的目標,前進了一大步。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根本條件才能獲得成功,稱得上是真正的「非暴力不合作」。或者說,這些都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局限性。
一,「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需要在一個相對文明、有法律底線的政府統治下才可以開展下去。甘地能夠經常發起各種運動而不必當心被英國政府暗殺或者以莫須有的罪名逮捕。
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往往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努力才有可能獲得成功,尤其是「對手」的寬容和解。印度的獨立,根本上得益於二戰形勢和英國國內的反殖民呼聲。南非種族隔離制度的廢除,少不了白人總統德克拉克的努力,如宣布南非共產黨和「非國大」合法化,廢除人口登錄法、原住民土地法,釋放曼德拉、宣布解嚴等。
三,「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需要一個新聞信息比較自由的輿論環境。
四,「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需要程序正義與目標正義的有機統一,即是在合法的范圍內,以消極對抗——不合作來喚醒當局的良知覺醒和世人的同情。如果像金博士那樣故意違法,那麼就已經失去了程序正義性,變成了不擇手段;如果採取積極對抗,那也失去了「非暴力」的本質。
五、「非暴力不合作」起源於宗教,體現的是宗教的忍耐寬恕精神,需要靠著頑強的宗教信仰才能真正推行下去。甘地雖然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但其實際生活有著明顯的宗教苦修色彩,雖然他的一些主張顯得愚拙,但總是能夠堅持不懈;曼德拉雖然是受洗的基督徒,不過他更是赤誠的共產主義者,但也能在漫漫長路中矻矻以求。很難想像,一個徹底的無神論者會始終如一的堅守心中的道德理念。
五、「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領導人應該是真誠的,善始善終的。至少,其在運動成功前後的言行表現不至於相悖得太離譜,以至於讓人懷疑他的所謂的「非暴力」根本上就是一個煽情的騙局。畢竟, 「你可以一時欺騙所有人,也可以永遠欺騙某些人,但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⑷ 什麼是印度的不抵抗政策別人打他 也不還手嗎

印度沒有不抵抗政策,只是曾經有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Satyagraha Movement
甘地(Gandhi)領導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運動。在運動中,甘地倡導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機關、法庭、學校以及採取總罷業、抵制英貨、抗稅等非暴力手段進行斗爭,重要的有四次。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920年9月~1922年2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革命的影響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運動高潮。為了鞏固殖民統治,英國一方面准備憲政改革,安撫和拉攏印度上層階級,另一方面頒布羅拉特法(1919年2月),加強鎮壓。1919年4月13日,發生阿姆利則慘案,反英斗爭迅速高漲。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計劃。甘地宣稱,斗爭的目的是達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實行帝國內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實行脫離帝國的自治」。在甘地號召下,人民舉行罷工、罷課、罷市、集會遊行,匯成一股反英洪流。1922年2月5日,聯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爾縣喬里喬拉村農民2000人將22名警察連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運動超出非暴力斗爭范圍,甘地聞後急忙制止。2月12日,國大黨通過巴多利決議,譴責群眾「越軌」行為,決定無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3月10日,甘地入獄,運動遭到殘酷鎮壓。
文明不服從運動(1930年3月~1934年4月)20年代末3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經濟危機,波及印度。國大黨決定開展由甘地倡議的群眾性的文明不服從運動。1929年國大黨拉合爾年會上,提出印度獨立要求,授權甘地領導運動。1930年1月,甘地又提出十一點要求,遭總督拒絕後,甘地選定以破壞食鹽專營法作為運動的開端。3 月12日,他率領79名信徒,從阿默達巴德出發,前往西海岸,徒步426 千米,沿途成群農民隨行,4月5日,抵達丹迪海濱,親自動手煮鹽,持續3周。史稱食鹽進軍。當局聞訊後,大肆鎮壓。5月4日,甘地被捕,全國抵制斗爭發展成革命形勢。4~6月,在吉大港、白沙瓦和紹拉普爾相繼發生反英起義,結果近3萬人被捕。1931年3月5日簽訂甘地-歐文協定(又稱德里協定),雙方妥協,國大黨同意停止運動。
個人文明不服從運動(1940年10月~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英國印度總督V.A.J.林利思戈勛爵擅自宣布印度參戰,激起印度各界不滿,7省國大黨政府先後辭職,以示抗議。1940年10月13日,甘地提出開展個人文明不服從運動的建議。他先後指定自己門生A.V.巴韋以及J.尼赫魯等人,以個人身份公開發表反戰演說,悉遭逮捕。11月《哈里詹》周刊被查封,被捕者近3萬人,斗爭再次受挫。
退出印度運動(1942年8月8日~1944年5月24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火逼近印度,印度人民要求獨立呼聲甚高。為打破政治僵局,鞏固統治,英國於1942年3月派遣R.S.克里普斯訪印,提出宣言草案,但沒有滿足國大黨在戰時建立國民政府和印度國人掌管國防的要求,而被拒絕。國大黨於8月8日通過甘地提出的要求英國退出印度的決議。9日清晨,英國殖民當局突然將甘地和國大黨各級領導人全部逮捕。入獄者逾6萬人,國大黨遭禁。1944年5月6日,甘地因病獲釋。24日,甘地宣布退出印度決議作廢。退出印度運動結束。

⑸ 二戰時,戰俘被集體處決為何沒人敢反抗倖存老兵說出3個原因

只要打仗就會有輸家和贏家,打輸了的話,活著的士兵就會被俘虜,這些被俘虜的士兵一般都有這樣三種下場,第一種就是被重用,因為他很有才能,參與戰爭的人很多,所以一場戰爭的失敗並不是由幾個人就可以決定的,有個別的一些俘虜能力是非常強的。 曹操曾經俘虜的張遼就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一位將軍,他被俘虜以後,給曹操立下了許多的功勞,在合肥之戰的時候殺了孫權的10萬人,曹操很是看重他。第二種下場就是被殺,最具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當年白起坑殺了趙國的40萬俘虜,項羽也曾坑殺過秦國幾十萬的俘虜。 而白起和項羽之所以會殺掉這些俘虜,是因為他們不相信這些俘虜會真正的投降於自己,而要養活他們的話又太浪費糧食,所以就直接殺掉了。第三種就是逃跑了,李廣曾經被匈奴俘虜過,因為匈奴人都知道李廣的厲害,所以成功俘虜了他以後,匈奴都很開心,結果李廣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就偷跑了。 大家在影視劇裡面可能都見過,當被俘虜以後就算是只有幾十個人看守上千個人,他們也都不敢反抗,那麼這是為什麼呢?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時候,在蘇聯紅軍與日本軍隊的戰爭中,日軍失敗了,他們被俘虜了50萬人。 大家都知道,日軍因為接受過帝國主義武士道的教育,所以他們都是不要命的人,有很多人都會因為打了敗仗而剖腹自殺。但是被俘虜以後的他們,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就算是只有幾個蘇聯紅軍看守幾百個日軍俘虜,他們也都不會反抗。最後50萬的日軍俘虜被送去了西伯利亞,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了很多這樣的事情,隨便幾個士兵就可以處死上百個俘虜。 ​最後一些從戰場上活下來的士兵說出了這裡面的原因。第一是存在僥幸心理。如果反抗的話,不管他們最後會不會成功,但是最先反抗的那些人肯定是會死的。第二是因為他們沒有一個領導人物。因為這些被俘虜的戰俘大多互相之間都不認識。第三是因為意識,他們既沒有彈葯,也沒有了冒死反抗的慾望。

⑹ 印度90萬大軍駐扎在克什米爾地區,為何他們不敢主動對巴基斯坦發動進攻

因為在氣勢上印度就輸了。印度盡管這幾年發展很快,卻改變不了貧窮落後的事實,文化教育普及率必然不高,文盲半文盲現象一時難以改觀,反映在軍隊上,就是人員的軍事素質很難達到現代化軍隊的要求,在戰備訓練、作戰風格、抗打擊能力以及靈活機動上,表現不足。而巴基斯坦雖然經濟比不上印度,軍隊數量也遠遜於印度,但巴鐵注重軍事戰斗人員的素養,著力打造能打仗、打勝仗的優秀隊伍,培養廣大官兵吃苦耐勞的精神,對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的使命感更為強烈,這就在氣勢上壓倒了印度軍隊。

而巴基斯坦盡量將有限的資金用於刀刃上,不求全但求精,並要求軍人熟練掌握每一項武器裝備的性能特點,作戰要求,努力做到不浪費一槍一彈,確保百戰百

⑺ 英國征服印度的時候,印度民眾為何沒有反抗

新航路開辟後,英國憑借著優越的地理位置,不斷發展,開拓的殖民地幾乎遍布全球的所有時區,成為殖民地面積最多的國家。

在英國的眾多殖民地中,面積較大的有現在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但是與其他殖民地不同的是,英國在征服印度之前,印度有廣闊的國土和大量的人口,並不像澳大利亞那樣幾乎沒有人。

偌大一個印度,英國是如何征服的?為何印度沒有進行激烈的反抗?


結語

莫卧兒帝國的沒落,印度各個勢力間的內斗,為英國東印度公司征服印度提供了很好的時機。

英國人善於利用印度已有的統治秩序和當地人,善於借力打力、以印治印,減少了征服印度的阻礙。

偌大一個印度,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就這樣被英國東印度公司一步步征服。

從印度的命運我們知道,內部的爭斗會為外來侵略創造時機,被外來侵略者利用,到最後只能聽命於人。

⑻ 二戰期間一名士兵押送上百名戰俘,為什麼沒有人反抗

戰爭史上,處理戰俘的方式各種各樣。二戰以前,對戰俘不人道的處決方式大多是處以死刑,到了二戰,甚至發展出活體實驗的殺俘方式。當然,現在戰爭中最常見的就是槍決,不管從歷史資料和戰爭電影中,我們經常能見到戰俘排成整齊的一排,被敵人舉起手中的步槍行刑,然後應聲而倒的場面。對戰俘來說,這種方式既絕望又無可奈何。

抓到俘虜後,為什麼有的軍隊要對戰俘進行處決呢?有沒有可能留戰俘一條活路呢?


最後一點,求生意識被擊潰。戰俘被行刑時,大多數情況都是被束縛住手腳,又面對著敵人的槍口,哪怕剩餘一絲絲的勇氣,在心中充斥著對死亡的恐懼時,精神都是近乎崩潰的,所以在此時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為自己做禱告。再者,為了更方便把戰俘拉去刑場,敵人都會編造一些理由騙戰俘去刑場,無論什麼理由,戰俘都只能乖乖服從。

所以在某些歷史畫面中,我們就會看到這種場面:區區數十個士兵,就能處決幾千上萬個戰俘,這些戰俘就像沉默的羔羊一般,毫無反抗地走向自己的死亡。

⑼ 二戰期間一名士兵押送上百名戰俘,為啥沒有人反抗

首先說明一點,二戰期間無論是亞洲戰場,還是歐非戰場,1名士兵押送上百名戰俘的情況,其實並不多見,畢竟1:100比例太過失衡。不過,押送戰俘的士兵,少於戰俘數量,這一點確實是普遍事實。下面說一說極少數戰士押送大批戰俘的情況下,戰俘不反抗的原因

3、缺乏精神。這里所謂的「精神」是指,對生存的渴望,對戰友的信任,對勝利的執著,對親人的思念,對發動戰爭的政策等等,並不是簡單的「信任」問題,這些都制約了戰俘勇於抗爭的精神。事實上,戰俘的「罪」並不大,一般情況下,戰爭結束都會順利回國,尤其是占戰俘比例最大的士兵更是如此,所以他們不希望冒險,而且只要聽話基本可以生存下去,因此底層士兵出身的戰俘更不願意抵抗,更缺乏「精神」動力。

總之,押送戰俘的士兵較少,主要是士兵有武裝,而戰俘缺乏抵抗的動力、組織和物資基礎。

⑽ 希特勒點名讓日本攻列印度,日軍10萬大軍,為啥打一仗就不敢打了

囂張至極的日軍曾動用十萬大軍企圖佔領印度,但卻遭到慘敗,以至於再也無力阻止大規模的進攻。乍一聽,這場戰役似乎給“三哥”增色不少。可是,真正大敗日軍的並非印度軍隊,而是英軍和我們的遠征軍!

經過英帕爾戰役,日軍在東南亞基本上處於被動防禦,只能負隅頑抗。也正因如此,有人將這次戰役視為日軍緬甸一帶大潰敗的轉折點。

閱讀全文

與二戰印度士兵為什麼不敢反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