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的疫情會發展到一個什麼程度嚴重性是否被高估了
這是個很難預測的問題!從人性的角度來講,我們當然希望印度的疫情早日好起來,但這種希望恐怕只能是希望了。
在疫情之初,就有很多國際專家擔心印度的疫情一旦爆發,就很難控制。其理由是印度人口眾多,醫療設備落後,人員素質低下,無組織無紀律的無政府主義狀態嚴重,加上國內動亂不堪,這都將把印度推向疫情的高峰,最後結出令人悲嘆的苦果!
2. 為什麼說印度無法成為世界大國它都存在著哪些先天不足
印度是東南亞的一個大國,而且在東南亞也可以算的上是個強國,但是也僅僅是地區上的強國,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印度並不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國家,甚至可以說略微落後。之所以印度發展不起來,筆者認為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首先就是國家的穩定性有先天性的不足。其次就是其軍事能力不足,武器裝備嚴重依賴進口。最後就是其戰略基礎不足,換句話說,就是其地緣政治環境不好。
最後就是印度的地緣政治環境了,畢竟印度身處東南亞地區。喜歡軍事的朋友都調侃這個地區屬於東南亞怪物房。因為這個區域有非常強大的國家,也有十分弱小的國家,所以這樣一來,印度想要發展就非常難了。
3. 獨踞南亞的印度,為何難以成為一個世界性強國
對南亞稍有了解的人便知道,印度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分裂的存在。盡管在文化上,南亞各區域板塊基本上都歸於印度文明體系,但政治上,卻一直是邦國林立、各自為政,極少數的統一,也都是曇花一現。這甚至影響到對「印度」這個名詞的釋義。當提到古印度時,它更多的是代表一個文明體系,而非一個統一的國家。
直到今天,雖然在現代文明的影響下,印度在政治上已然成為一個 *** 實體,但其內部依然紛爭不休,各邦在內政上擁有極大的自 *** ,甚至畫地為牢,各行其是,而新德里的中央 *** 卻無可奈何。
這是為什麼?
從地緣的角度來說,印度不應該是這個樣子。因為南亞次大陸的整體地緣結構獨立完整,且本身形狀比較規整,聚合力較強,這種情況下,政治上的大一統,應該是有實現可能的。但現實卻截然相反。這種奇妙的反差,讓我們有必要探究一下印度無法中央集權的原因。
一、外部壓力的缺乏
從地緣格局上看,南亞次大陸以東為緬甸的密林;北部為高不可攀的喜馬拉雅山脈和環境惡劣的青藏高原;西部,跨過印度河流域,便是興都庫什山脈;它們的存在,為南亞次大陸提供了充分的保護。至於南面的大海,雖然無法阻擋海上勢力,但海洋文明的商業特質,使它們即便進入印度,也更注重於物質利益的攫取,而非對領土的佔有(比如早先的 *** 和後期的葡萄牙、乃至英國),因此無法對印度文明造成顛覆性影響。
在這種封閉的環境下,當印度文明覆蓋整個南亞次大陸後,便喪失了繼續擴張領土的動力(以農耕時代的觀點看,南亞次大陸周邊的土地均缺乏開發價值)。而它又不像中國那樣,有必須持續應對的外來壓力(華夏農耕文明長期面對塞外游牧文明的侵襲),以致必須用大一統的方式,來集中資源應對。
當然,印度也不全是沒有外來威脅。相比喜馬拉雅山脈的高不可攀,翻越興都庫什山脈還是容易的多。而山那頭的游牧文明,更是農耕文明的天敵。
不過,盡管古代印度會周期性的遭受中亞游牧文明的入侵,但卻並未對印度文明的獨立性構成根本威脅。而這種結果的存在,除了古代印度文明的不俗實力外,也與中亞作為大陸交通島的地理位置不無關系。
中亞身處亞歐大陸腹地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東亞大陸、蒙古高原、南亞次大陸、波斯高原、兩河平原等亞洲各大地緣勢力的交鋒之地。虎狼環伺的周邊環境,使中亞難以作為一個獨立的地緣板塊存在,而只能在各大文明交鋒結束後,成為勝者的附庸。
只是,無論對東亞的中國、蒙古,還是西亞的波斯、 *** ,中亞都是過於遙遠的存在。由於遠離各大地緣勢力的核心區,中亞即便被一方佔領,這種統治也是虛弱而不穩定的,隨時會因為佔領者的衰落或其他地緣勢力的卷土重來而發生改變。
中亞的虛弱和混亂,既大大降低了印度遭受入侵的機率,也使得有幸征服印度的統治者,不得不面臨這樣一個難題:由於身後缺乏強大而穩定的地緣板塊作為支撐,使他們無力對印度文明進行根本性改造,反倒不得不針對印度實情,對自身進行調整,以維護得來不易的統治地位。其最終結果就是融入印度文明。
在這種既無意願做大蛋糕,也不至於遭受滅頂之災的情況下,窩里斗,幾乎是所有組織的本能選擇。
二、地緣核心的肢解
大一統的本質,將中央的權力凌駕於各地方權力之上。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人的本性。所以不同地緣板塊的人群,亦會根據區域自身條件,追求本地緣板塊利益的最大化。
由於中央集權,本身就意味著各次級地緣板塊的政治權力被部分剝奪,所以雙方一開始就存在沖突。尤其是大量地緣實力較弱的板塊,在集權的體制下會逐漸邊緣化。在全國一盤棋的框架下,其區域利益有可能受到限制,這當然不是他們所樂意的。在這種情況下,本部核心區的強大,就成為中央集權的必要條件:
一個強大的本部,才有力量壓制邊緣的不滿,確保中央集權的有效性;反過來,政治上的集權,又使邊緣地區的資源大量流向本部,使本部因此受益。
中國的中央集權便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長江——黃河流域的超強地緣實力,對古代中原王朝的擴張提供了有力支持。這種強大,一定程度上壓過了地形的阻礙——不僅四川、雲貴、東北這類地緣結構十分獨立的區域;甚至青藏、西域這種極端邊緣的邊遠地帶,最後都被納入中國版圖。
與古代中國相似,印度文明核心區的形成也同樣依賴兩條母親河——印度河與恆河。雖然與長江、黃河流域相比,印度河、恆河流域實力較遜,但考慮到南亞次大陸也沒有東亞大陸的體量,以此二河流域為本部核心,也足夠一統南亞了。
但現實卻和三哥開了個巨大的玩笑:印度不僅未能實現大一統,作為兩大核心之一和本土文明發源地的印度河流域,最後反倒被外來者搶了去,成為 *** 文明的地盤。到現代,印度河流域甚至在政治上都與印度剝離,成為獨立的巴基斯坦國。
幾千年的泱泱大國,居然混到老巢不保的份上,印度這是為什麼?
原因在於,印度河流域與恆河流域的之間,存在著一個面積近60萬平方公里的塔爾沙漠。
歷史上,這片地區並不是沙漠,只是隨著氣候環境的變化和印度河流域人類對森林植被的過度砍伐,才最終導致了沙漠的形成。而這種沙漠化,對南亞次大陸的政治格局產生了多米諾骨牌式的影響:
首先,塔爾沙漠在印度河流域與恆河流域之間形成了地緣阻斷。這種地緣關繫上的退步,導致南亞的這兩大核心板塊,不僅無法像地緣關系緊密的長江、黃河流域一樣,經過整合形成合力,反而逐漸走向分離和對立。
而中亞勢力的進入,更加重了這種分裂。印度河板塊地處南亞與中亞交界。由於中亞勢力為游牧文明,軍事實力雄厚,所以盡管印度河流域在地緣實力上不如恆河流域,但藉助外力,它足以與恆河分庭抗禮。
甚至,當中亞軍事勢力與 *** 文明結合後,印度河流域的人文特質都發生了改變。
雖然印度文明的體量,決定了 *** 文明無法將其完全取代,但在距西亞最近的印度河流域,它卻能取得相當優勢。再加上塔爾沙漠阻斷了印度河流域與南亞其他部分的聯系,久而久之,這塊南亞的第二大地緣板塊、古印度文明的發源地,竟成為 *** 文明的勢力范圍。
印度河板塊的丟失,使印度文明原本的二元核心,縮小為只剩恆河板塊一部,元氣已然大傷;而二者的對立和沖突,又進一步消耗了恆河板塊的實力。連番損耗的結果,就是印度本部核心區的實力大大削弱。在這種情況下,本部再沒有足夠的力量壓制諸如孟加拉、德干高原等其他地緣板塊,政治上的中央集權,自然也就無從談起。
三、種姓制度的桎梏
上古時代,雅利安人經興都庫什山脈進入南亞,取得了當地的統治權。由於相對於南亞土著的達羅毗荼人(印度黑人),雅利安人在數量上處於絕對劣勢。為了確保統治權,便設計出種姓制度,將印度人劃分為婆羅門、剎帝利、犬舍、首陀羅四大種姓。其中雅利安人被歸為婆羅門、剎帝利這兩大高貴種姓,逐漸發展成印度白人;其餘的印度黑人,則歸入犬舍、首陀羅這些低等種姓、甚至賤民。由於雅利安人,以及後來進入南亞,取得統治權的中亞人都膚色較白,所以這種階級劃分帶有非常明顯的種族色彩。
為了讓低種姓安分守已,印度白人大力推廣印度教,利用其「今生受苦、來世便可享福」的教義,削除黑人們的反抗意思,使他們在精神上徹底奴化。
這種奴化,雖然維護了印度白人的統治,但也有嚴重的負面效果:
由於一生為奴,印度黑人對國家幾乎不存在任何認同感;同時,宗教影響力的過於強大,也削弱了世俗權力的作用(在種姓制度中,擔任祭司的婆羅門位居第一等級,主要由國王、官吏組成的剎帝利只位居第二等級)。
這兩種因素,導致由中央朝廷派來的職業官僚,完全無法憑借中央王朝的權威,在當地施行管制——這與中國百姓對朝廷威儀的自然畏服,形成了鮮明對比。
只有紮根於當地,世世代代直接統治印度黑人的土邦貴族,和直接控制當地平民思想的寺廟和婆羅門,才能在日積月累的接觸中,獲得當地平民的敬畏。
流官制是中央集權的基本行政制度。一旦流官制不可行,而只能由土著的世襲貴族和祭司(也就是婆羅門和剎帝利)控制地方,中央的最高權力必將被他們分割瓦解。
種姓制度是維護社會穩定的基礎,但同樣是瓦解中央集權的利器。在無法擺脫種姓制度的情況下,實行中央集權的政治難度
過於完整的板塊結構、被肢解的地緣核心、種姓的制度抵觸,這三者結合到一起,印度文明的分裂基因,也就逐漸形成了。(作者:雲石)
4. 世衛專家稱印度病例數被嚴重低估,專家為什麼會這么說
近日,一則“世衛專家稱印度病例數被嚴重低估”的消息,引發了廣大網友們的熱議,在網上鬧的沸沸揚揚。我們知道隨著去年印度第一波疫情的緩解,我們這個地球似乎整體上來講,好像已經要慢慢的戰勝這一波的疫情了,但是呢,就在上周,印度卻突然的爆發了第二波的疫情,讓整個印度頓時陷入可恐慌,打了個措手不及,印度方面呢,之前第一波是據說感染率超過了50%,而且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輕症,成功的實現了群體免疫的政策,但是這次呢,因為印度的病毒產生了變異,變的更加的致命,變得更加的傳染率高。而據統計呢, 印度每4分鍾就有一人死亡,火葬場因為持續的運作,導致了鋼管都被燒紅變形了。而因為火葬場接收不下這么多的屍體,於是人們又在公園的空地上面拿柴火去自己焚燒屍體,而因為這種舉動,還導致了柴火的短缺,非常的誇張,宛如人間地獄。而世衛組織的專家仍然說,印度的病例數被嚴重低估了,為什們呢?
一.病例數
在26日的時候呢,印度是達到了每日新增達到30多萬的情況,大約平均每個地域是15%作用的人是陽性的,而在新德里等地區更是高達了30%。
以上就是我對於這個問題所發表的看法,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5. 印度為什麼這么落後
印度問題眾多,改進道路困難重重。
印度面臨的問題更多,例如:貧富差距過大。其實印度也很想改善這一狀況,縮短貧富差距,為此還曾推出一新法案,為貧困百姓提供工作機會和補助,但這一部分是從中高層手中「省」出來的,換句話說,這一法案是通過減少中高層的部分利益,來補助貧困百姓,為此,印度還曾爆發遊行。
就行政區域而言,印度邦的數量由建國時的16個增加到了28個,因為印度缺乏政府的控制力,就會導致各邦權力分散,經濟建設也就難有一個科學統一的規劃或規范,或者說決策依據很可能並非考慮長遠發展
歸根結底,獨立外衣下的本質還是殖民。印度從來沒有接近同質的單一種族、宗教甚至語言,也沒有徹底實現統一各民族,更多的是一個分散著的一塊區域被稱為印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一個合集
千年遺留下來的各邦分治,無法實現大基建、大物流以及工業化崛起。一個人的性格決定其命運,那民族的性格就是國家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不過在莫迪的帶領下,印度的發展還是小有成就的,只不過印度現階段面臨的問題十分棘手,一方面迫切需要尋求發展,一方面國內狀況不斷,再加上現在的疫情、蝗災等,印度的經濟面臨巨大的考驗。
而且印度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努力與美國尋求合作,更是花大價錢從美國手上購買了不少的軍事裝備,但是印度存在的問題都是陳年舊事,在短時間內想要徹底解決根本是不可能的,而且若是不能妥善處理,對印度今後的發展也是相當不利的。
6. 世界上有哪些很有實力,卻被低估的國家
世界上有很多有實力卻被低估的國家,比方說印度這個國家,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但是每次看到他們的馬戲團都覺得很好笑,自然也就被低估了。
其三、義大利。
義大利這個國家在二戰時期就一直是搞笑的代名詞,甚至一些人都說義大利是德國的豬隊友。這些都是調侃的一些段子,義大利在二戰的時候也是發揮了一些作用,甚至還俘虜了將近10萬的蘇軍。所以義大利個國家表面看起來很弱,實力還是有的。
7. 世衛專家稱印度病例數被嚴重低估,為何印度的疫情這么嚴重
印度之所以疫情如此嚴重,是因為印度政府管控能力非常弱,對疫情不夠重視而且封建迷信,在疫情初期的時候不控制,目前疫情已經完全失控了,印度政府又是這種挺屍模式,完全是在放任印度人民自然死亡。
3、為什麼印度新冠肺炎人數被低估?
那麼印度的新冠肺炎感染人數為什麼會被嚴重低估呢?這是因為印度今年3月到5月的時候正在進行大選,印度的國家制度比較特殊,目前印度的印人黨與國大黨相互斗爭,國內政治勢力比較混亂,所以說根本沒有時間去管理疫情。
8. 印度為什麼發展前景遠遠不及中國
因為:
印度是個眾神領導的奇葩社會;
印度有著等級森嚴的種姓制度;
印度的土地私有,對國家建設造成的困難重重;
印度官僚機構臃腫而效率低下,慢得如同蝸牛;
印度人內心平靜,認為自己現在挺好,很幸福,不需要什麼發展。
上面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或制約了印度的發展。
9. 印度這個國家是不是被國內嚴重低估了
印度也是一個人口大國,國內貧富差距太大,在國人眼裡知道印度國內的真實情況,所以印度並沒有被國內嚴重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