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的食品有什麼特點

印度的食品有什麼特點

發布時間:2023-01-09 03:08:32

1. 印度有什麼樣的特色食物

印度有什麼樣的特色食物?
印度 特色食物?咖哩羊肉、咖喱牛肉、什錦咖喱鮮蔬等都是較普遍的印度佳餚。另外,印度奶茶及飯後甜點也極具地方特色。印度十大特色美食小吃,刺激你的味蕾。

1、印度手抓飯
手抓飯是印度自古以來的飲食風俗,距今傳承了上千年,很多人認為手抓飯不文明,但這只是印度人的傳統習慣,就像美國人喜歡用刀叉,中國人習慣用筷子一樣。印度手抓飯的主要食材是大米、羊肉、牛肉和胡蘿卜,葷素搭配營養均衡。印度人吃手抓飯時,一般是一家人圍坐在桌上,每人前面放一盤手抓飯,先洗干凈雙手,然後直接從盤里用右手抓飯。印度手抓飯大多隻用3個手指,拇指、食指和中指,這樣可以不讓食物濺撒,也更能感受到食物溫度。

2、印度飛餅
印度飛餅又稱印度薄餅,是印度的特色風味美食。印度飛餅做法很講究,製作飛餅時,廚師現場表演將餅飛起來,動作瀟灑大方,技術精煉。印度飛餅具有美味可口、濃郁香酥的特點,非常受中國人的喜愛,在美食街常常可以看到印度飛餅的身影。

3、印度咖喱
印度咖哩,是以肉汁或醬汁搭配米飯或麵包的一種主食。印度是咖喱的鼻祖,是亞太地區的主流菜餚。地道的印度咖喱是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黃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調配而成的。印度咖哩成功的秘訣在於香料的組合與烹煮次序。印度咖喱沒有食譜全靠個人創作。

4、印度炒麵
印度炒麵(mee goreng)是道味道非常獨特的麵食。由於meegoreng是馬來文,所以又有人稱之為馬來炒麵。印度炒麵特別之處,在於它的調味料中,加入了蕃茄醬和辣椒醬,味道酸酸甜甜,有點像蕃茄醬的義大利面。印度炒麵食材有馬鈴薯、炸豆乾、豆芽、雞蛋等,食材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隨意增減。

5、印度咖喱炒飯
印度咖喱炒飯是一道家常美食,把咖喱汁澆在米飯上即可。咖喱飯色澤金黃,味道辛辣香濃,看上去非常有食慾,而且很開胃。

6、坦肚喱
印度最受人歡迎的一道菜叫做(Tandoori),是用香料腌過的雞,放入一種印度特製的爐灶上用文火烤,烤到一定火候,即雞肉的芬芳開始溢出而肉汁也未被烤乾時,吃起來十分美味可口。

7、馬薩拉咖喱雞
是一種印度傳統燒雞肉,在這種燒雞肉里再加入咖喱和馬薩拉調料。口味屬於中辣,帶有少許酸味,適合和印度飛餅一起吃。

8、孜然青豆米飯
由於印度氣候半乾燥半濕潤,印度大米形狀細長,味道濃香,世界聞名。孜然青豆米飯是先用豆油炒香孜然,再放青豆和米飯翻幾下出鍋,孜然香味很容易引發人的食慾。

9、菠菜奶豆腐
做法是將菠菜打成汁,和奶豆腐一起翻炒,再加一些印度調料,可根據食客的口味進行調整,通常被製作成微辣的口感。奶香濃郁,入口潤滑。

10、什錦咖喱鮮蔬
很多印度人都是素食主義者,所以蔬菜類的菜品在餐桌上必不可少。什錦咖喱鮮蔬就是將菜花、土豆、豆角、胡蘿卜等蔬菜切成各種大小不等的塊,放在一起清炒,最後放入咖喱進行調味。是一道很典型的印度菜。

2. 印度人主要的飲食有哪些

印度飲食:
印度的菜餚,南北口味各異.印度南部,氣候炎熱,許多來自非洲的移民,口味重,嗜好有刺激性的食物和調料,如咖喱、洋蔥、辣椒等.因此,南印度的食物經過一番料理後,顏色看來格外的鮮紅.相比之下,北印度人的口味就清淡多了,他們無論添加咖喱或洋蔥,都不像南方人那樣越刺激越好.

飲食特點

印度人飲食口味的基本特點是淡而清滑。他們喜吃的主食是印度烙餅和咖喱米飯;喜食的肉類是雞鴨和魚蝦;喜愛的蔬菜是番茄、洋蔥、土豆、白菜、菠菜、茄子、菜花,尤其愛吃洋山芋,認為洋山芋是菜之佳品;所喜歡的飲料是紅茶、咖啡、冷開水等。無論做飯或做菜,印度人絕不用醬油或醬類調料,而總是離不開咖喱。常用的咖喱粉可達二十餘種。除此之外,他們做豆湯、素菜或雞鴨魚蝦時,也往往要使用金色的鬱金花等類調料,有時也拌用香辣料。印度人最不喜歡吃大葷,最注重的是烹調多用調料。做咖喱雞要用17種調料,燉菜所用的調料最多。

飲食禁忌

印度人多為印度教徒。印度教奉牛為神,其教徒嚴禁吃牛肉,同時也嚴忌眾人在同一食盤內取食。一般而言,富貴人家忌諱多吃葷食。
少數印度人信奉伊斯蘭教,他們遵照教規,嚴忌吃豬肉。一般來說,所有印度人幾乎都忌吃豬肉,認為吃豬肉是下賤行為。
極少數印度人信奉錫克教,他們嚴戒飲酒。
戒酒幾乎是全體印度人的共同習俗,有的邦是戒酒邦,也有的邦規定每周有"戒酒日"。
在日常生活中,印度人忌吃蘑菇、木耳和筍類蔬菜,同時也忌諱用左手或雙手遞食或敬茶。.......
更多內容歡迎登陸www.57in.com

3. 印度有什麼樣的特色食物

印度人的主食是米飯和各種薯類食物以及玉米等,麵食類是副食品,品種上也主要是以西式的布丁、蛋糕、麵包以及流行於本地的拋餅或烤長包或烤餅等為主。在對麵食的處理上,印度人基本上是以烤和煎為主,因為這兩種方式處理的麵食更適宜印度暖濕悶熱的氣候條件下的人們的食用和保存。
印度飛餅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攝氏度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4. 印度人飲食有哪些特點

印度的食物在世界上獨具特色。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每個餐館都飄著咖喱味。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至今筆者也沒弄明白這些調料究竟含有什麼成分。
印度飲食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虔誠的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啖牛肉。因此,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沖突的導火索。由於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數(82%),牛肉是禁忌,因而,在歐洲市場上價格最貴的是牛肉,在印度是最便宜的,10至15個盧比一公斤,價格之低廉令人咋舌。豬肉也比較便宜,因為穆斯林和高種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豬肉,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豬肉。羊肉價格最貴,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一公斤一盒的冰淇淋只要幾十個盧比。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每樣菜都燒得爛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黃色。長時間的熬煮使維他命盡失,令人覺得可惜。印度人的早餐已經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幾片麵包,果醬、黃油,但中午飯和晚飯則是地道的印度風味,每餐都有豆子湯。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印度最馳名的一道菜大概是「燉杜里雞」,其名聲猶如北京烤鴨。做法是把雞腿、雞塊沾滿香料,放在爐子里用炭火燒烤而成。出爐時味鮮肉嫩,十分可口。

印度人進餐時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說起飲食,不得不提一下印度的甜食。印度的甜食可謂「名符其實」,甜得發膩。甜食種類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應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無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數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發胖,大概與嗜食過多的甜食有關。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實,最早的在晚上8點左右,晚的在10點左右。吃完飯不久就上床睡覺,不發胖才怪呢。
由於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國人一樣,有喝午茶的習慣。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摻水煮開,再把茶葉倒進去,煮沸後用小篩子把茶葉濾出,加糖後即可飲用。
roganjosh咖哩羊肉
gushtaba辣肉球加優酪乳
biryani雞或羊肉加橙汁飯
tandoori雞魚等肉加上香料在陶鍋烹煮
kebab印度烤肉串
bhujia咖哩素菜
samba印度煎餅包泡菜及咖哩扁豆
pomfret鮭魚
malai椰汁咖哩蝦
kulfi冰淇淋,印度茶

5. 古印度的飲食文化

古印度是一個多種姓的、歷史包袱較沉重的國家,但是並不影響它所的飲食文化瑰寶!為此,下面就不妨和我一起來了解下古印度飲食文化的相關資料,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古印度的飲食文化特點

印度人的日常飲食,南北方有很大差別。北方人以小麥、玉米、豆類等為主食,尤其喜歡吃一種叫做“恰巴提”的薄面餅。南方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們以大米為主食,愛吃炒飯。而南部德干高原則以小米和雜糧為主。印度人喜歡吃帶有辣味的、伴有咖喱的食物。在飲水和飲料方面,印度人和西方人一樣,沒有喝熱水的習慣,一般喜歡喝涼水或者飲用紅茶、牛奶和咖啡。

古印度的飲食文化知識

印度的咖喱聞名世界,很多人都以為米飯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調味料。但實際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飯為主食,而咖喱對於大部分印度人來說更是一種陌生的調味料。

其實,沒有統一風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而且不僅印度各城市之間的飲食習慣有很大不同,就連每家人都有明顯的飲食風格。但總的來說,雞、魚和羊肉是最普遍的。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醬料,在整個印度都十分流行。當然,每個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顯的地方特色。而在印度的廚房裡,只有新鮮的青辣椒和曬乾的紅辣椒是辣的。所以不喜歡辣的遊客不用擔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對於遊客來說,印度最著名的傳統菜色起源於印度王室。燉肉、醬料和米飯分別是三種不同烹調風格的基礎。但王室食品畢竟只能在專門餐館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對它也並不“感冒”。在當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發酵的燕麥麵包,塗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簡單的冬天小吃,無論是農夫還是城市人都把它視為至愛。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餅和蒸米糕都很出名。至於在沿海的一些地區,除了有螃蟹、龍蝦、虎蝦和貝類等海鮮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爐碳火烹調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飪方式。它對時間的掌握非常講究。當爐溫達到600℃後,烹飪相差一兩分鍾,甚至一兩秒鍾,都影響著烹飪的成敗。而用這種方法烹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時候再蘸上酸乳酪。當食物還沒上桌,那吱吱作響的碳火聲,還有悠悠飄出的香味,都已經令你食指大動。

此外,在印度的多個地方,都喜歡用一種叫“thali”的大淺盤盛載食物。在用“thali”進餐時,應該入鄉隨俗地慢慢品嘗,狼吞虎咽只會讓當地人笑話。

古印度的文化遺產

文字

從文字來看,公元前3000年代中葉,古印度居民就創造了印章文字。印度河文明毀滅後,落後的雅利安人只有口頭相傳的作品。再次出現文字約在列國時代之初,流傳至今的最古文字是阿育王所刻的銘文。阿育王銘文所用的文字有兩種:一為婆羅米文,可能源於塞姆人的字母;二是去盧文,可能源於阿拉美亞人的字母。去盧文後來逐漸失傳,而婆羅米文在公元7世紀時發展成梵文,這種文字由47個字母構成,在詞根和語法結構上與古希臘語、古拉丁語、古波斯語相似,在語言學上屬印歐語系,是近代印度字母的原型。古印度的寫作材料是鐵筆和經過處理的樹皮,直到17世紀時,還存在這種木質的紙。

文學

古印度最早的文學作品是《吠陀》,其產生最古、文學價值最高的是《梨俱吠陀》,它是一部詩歌總集,共有1028首詩歌,以頌神為主,也有世俗詩歌。所以《吠陀》不單純是宗教經典作品。古印度最著名的文學作品是《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兩部史詩。前者長達10萬頌,後者約有2.4萬頌,是古代世界絕無僅有的長詩。《摩訶婆羅多》有18篇,主要內容是說婆羅多家族中居樓王一支與般度王一支之間爭奪王位斗爭的故事。雙方經過許多曲折的斗爭,最後不得不進行了為期18天的大戰。戰爭據說捲入了印度所有的國家和部落,結果是居樓王一支全部戰死,般度王一支取得勝利。相傳這部長詩的作者是毗耶娑,實際上是很多代民間詩人逐漸積累並編集起來的。它的基本內容在公元前5世紀已大體形成,而最後定本是在公元4世紀。《羅摩衍那》有7篇,主要故事情節是:居薩羅國的十車王之子羅摩,因遭繼母陷害,與妻子悉達在森林隱居14年。後魔王羅婆把悉達劫到楞伽島,即斯里蘭卡,羅摩在神猴的協助下,率猴兵打敗並殺死魔王,救出了悉達,然後攜悉達回國為王。相傳此詩的作者是蟻垤,實際上此詩也是在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期間逐漸編成的。兩部史詩雖然是神話故事,但有哲學、宗教、法學以及各種科學知識的論述,反映了當時印度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情況,也反映了雅利安人向東、向南擴張的一些情況。尤為可貴的是,它貫穿著對正義善良的深切同情,對奸詐殘暴等丑惡行為的無情揭露和譴責,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份瑰寶。

古印度的民間文學作品也佔有重要地位。它們大都保存在《五卷書》、《益世佳言集》和《佛本生經》等作品中。其中《佛本生經》流行最廣,主要記述佛陀前生的故事,保存在這里的民間故事都經過了佛教徒的加工整理,原作品的主人公也被附會為佛陀,以宣揚佛教的教義,但它仍保留了不少優秀的、健康的世俗性故事。這些故事鄙視奸詐,同情善良,寓意深刻,愛憎分明。這些伸張正義的作品不僅有重要的文學價值,也為研究當時社會提供了大量的資料,全書有550個故事,其成書年代約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

建築

從建築藝術看,吠陀時代與列國時代基本上是木質結構,這些建築物現已盪然無存。阿育王時,開始用磚石建築材料,桑奇地方保存的佛塔就是用磚建成,以後又擴大,並砌上一層石塊。該佛塔呈半圓形,直經約30餘米,頂端為平台,台上造一方壇,壇上豎立層疊著的傘形柱,這是佛教徒奉祀佛骨的地方。該佛塔周圍有環形道路,並繞以柵欄和四個大門,四個大門都布滿了以佛教題材為中心的精緻雕刻。

阿育王沙石柱,也是古印度建築藝術的重要遺跡。這些高達15米的石柱,最重的達50噸左右,除奔馬、瘤牛、大象等造型的柱頭外,最著名的是薩爾納茲大石柱,其柱頭的四個背對背蹲踞著的獅子,栩栩如生,雄勁有力,象徵著帝王的權威。

石窟

造型藝術中的重大成就還有我們比較熟悉的石窟藝術,其中最著名的是阿旃陀石窟。它位於海德拉巴省溫德亞山脈的深山中,大約於公元前1世紀開鑿,公元7世紀完成。因其在深山中,建成後約有1000年人煙絕跡,直到1819年才被歐洲人發現。石窟開鑿在河流旁半圓形的懸崖上,共29個石窟。石窟的建築有佛殿和僧房兩種,內有大量的以佛教為題材的精美繪畫和雕刻,也有以現實為題材的作品,體現了古印度藝術的獨特風格和高超技巧,是建築、雕刻、繪畫三種藝術結合的範例,被譽為世界藝術精萃之一。據說唐玄奘到印度時曾拜訪過這里。古印度人竟把一座石山變成壯麗的藝術寶庫,充分體現了古印度人民的偉大創造力。

自然科學

古印度在自然科學領域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其中天文學、數學、醫學方面的成就比較突出。在天文學方面,由於農業生產和生活方面的需要,古印度居民很早就注意觀察天象。早在吠陀時代,他們就知道金、木、水、火、土五星,將五星與日月並稱為七曜。把月亮所經過的星座劃分為28宿,稱之為“月宮”。但他們認為,太陽、月亮、星星都是圍繞地球轉的。他們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月30天,一年共360天,所余差額用每隔五年加一閏月的方法來彌補。關於季節的劃分,除我們熟悉的春夏秋冬四季外,還有熱時、雨時、寒時的三分法,以及漸熱、盛熱、雨時、茂時、漸寒、盛寒的六分法。公元1世紀以後,古印度出現了著名的天文歷法著作《太陽悉檀多》,此書已有時間測量,分到點。此書也是重要的數學著作之一。說到數學,古印度最重要的成就是發明了十個數字元號(0是以黑點表示)和定位記數法。這種記數法為中亞地區許多民族採用,後又經阿拉伯人對十個數字略加修改後傳到歐洲,逐漸演變為現今全世界通用的“阿拉伯計數法”。大約成書於公元前5-4世紀的《准繩經》中,已有許多幾何學知識。《太陽悉檀多》中,已有三角函數表。

醫學

6. 舌尖上的印度,印度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特色美食小吃

舌尖上的印度,印度有哪些不容錯過的特色美食小吃?

印度菜以咖哩聞名,主要以魚、肉、蔬菜等不一樣食材來調合多種多樣香辛料,有濃郁的香味。聽說,印度菜特色就是調味品多,單菜都10種之上調味品。印度有什麼特色美食?咖哩牛肉、咖喱牛肉、什錦咖喱鮮蔬等都是比較普遍的印度美味。此外,印度奶茶及飯後甜點也具有地方特色。印度十大特色美食小吃,刺激你的味蕾。

01印度飛餅

起源自旁遮普邦的天多利烤雞是著名印度特色美食,以香辛料和乳酪將黑椒雞塊腌過,再塗上燒烤汁,然後放入圓柱形的陶泥燒烤箱內烤串。燒烤汁由很多種香辛料調配成的,包含肉桂粉、月桂葉及丁香等,令味兒層級更豐富。烤雞腿公布後,有點焦脆,讓人胃口大開。

10印度餃子

印度餃子也叫印度咖喱醬餃,是一種路邊攤小吃,尖尖的像一個金字塔式。印度餃子的內陷一般會有牛羊肉、牛肉、雞脯肉、圓蔥、士豆泥、藍莓干、腰果仁、蔬菜水果、扁豆松籽等,再混和印度香辛料製成的。印度餃子的特點是三角形的,吃的時候先要炸成金黃,沾上香薄荷醬吃。

除此之外,印度餃子中比較有特色的是甜水餃,用堅果和椰子肉做為包餡,煎炸或是烤製成的,煎炸後餃子金黃酥脆,千果椰子肉的香甜味兒更加凸顯。

印度菜比較獨特,並不是每個人可以接受的,但我們可以更多地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習俗和生活方法。未來出國旅行需要了解一些文化禮儀,不然仍有可能在餐桌上貽笑大方。

7. 印度的美食有什麼特點

印度菜強調食材新鮮,香料更是現磨的,烹調各種辣度的咖喱,極富層次感;大量拌入椰漿和酸奶,以增加醬汁的濃度與香味,也是其特色之一。
印度人在食材的選擇上比較單一,通常只是雞肉、羊肉、海鮮和各類蔬菜;調料雖然種類繁多,但是每道菜都會有一款比較主要的調味料,比如孜然、馬薩拉等;菜餚的烹飪方式也相對簡單,有燒、烤、炒等幾種。食客點餐時,只需選擇食材、主要調料和烹飪方式,印度大廚絕對可以按照你的口味和要求製作出美味的菜餚。
印度菜口味較濃,但愈往北部則口味漸淡,一般食物的烹調法自古以來就受蒙古人的影響。其中最受人歡迎的一道菜叫做坦肚喱(Tandoori),是用香料腌過的雞,放入一種印度特製的爐灶上用文火烤,烤到一定火候,即雞肉的芬芳開始溢出而肉汁也未被烤乾時,吃起來十分美味可口。
除了用雞烤之外,魚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烤,一樣的美味可口。還有一道叫做「可馬」的咖哩料理也很受歡迎,是把肉用凝乳泡軟即可食用,味道很特別。
印度還有一種「家常菜」,普通老百姓常常都吃這個,是用一種未切的麵包叫Nan,用來和米飯一起配著咖喱吃,米飯的清香夾帶著咖喱的美味,定能讓你一飽口福。
印度人的主食是麥面餅和大米,每餐都是先吃餅,然後再吃米飯。印度的米飯用名為BASMATI的米做成,是一種世界聞名的米。這種米形狀細長,味道濃香,是由印度的氣候決定的———半年乾燥,半年濕潤。
印度北方菜的味道是微辣的,而到南方,就會覺得菜味很辣,這也是由於南北氣候的差異造成的。
南方植物多,因此盛菜的器具多為芭蕉葉、香蕉葉等植物葉子,很漂亮。

8. 印度特色美食

10種不可錯過的印度美食

Bhelpuri 爆米花

發源自旁遮普邦的天多利烤雞是知名印度美食,以香料和乳酪將雞塊腌過,再塗上燒烤汁,然後放入圓筒形的陶泥烤爐內燒烤。燒烤汁由多種香料調制而成,包括肉桂、月桂葉及丁香等,令味道層次更豐富。烤雞出爐後,略帶焦香,令人胃口大開。

9. 印度飲食文化是什麼印度菜有哪些特點

印度飲食文化是什麼?

印度人還仍以一種被稱作「饢」的混沌皮為主導食。不論在高端餐飲店或是在街頭樹蔭下,常常可以看到印度人席地盤腿而坐,拿手撕掉一塊饢,沾上菜糊、料汁及其用扁豆、黑豆等各種豆類食品熬出的豆湯,津津有味地吃起。還有一些食材把餅與馬鈴薯結合在一起。

在很多宣布的場所,印度人用刀叉吃東西,但私底下,他們還是習慣用手抓飯。因為他們覺得,那般的食材並沒有靦腆,假如你在印度人家中造訪,一定要試著用手抓飯的快樂。也正是因為這一習慣性,促使印度菜大部分為粘稠,如此有利於用台灣手抓餅或白米飯拌來吃。並且,印度菜吃法也很特殊,是別具特色的,即:用餐刀、則是大家一起點餐一起吃。

印度人的主食是麥面餅和稻米,每頓飯都會先吃餅,然後吃米飯。印度的白米飯用叫做BASMATI大米製成,全球知名。這類米樣子長細,味兒香醇,主要是因為印度氣候所決定的——大半年乾躁,大半年潮濕。假如你來到印度北方地區,可能會覺得菜的味道是酸甜的,但你來到南方地區,就會感覺菜味辣辣的,這也是因為南北方氣侯的差別所造成的。因為印度南方植物多,因而裝菜的器材多見芭蕉葉、香蕉葉等植物葉子,很美。

閱讀全文

與印度的食品有什麼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