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大概多少人

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大概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3-01-09 21:08:29

1. 印度大學生低種姓比例

印度大學生低種姓比例49.5%。
1992年,印度最高法「一錘定音」,規定印度各級政府里必須有49.5%的低種姓公務員(吠舍、首陀羅27%與達利特22.5%),大學里最低必須有49.5%的低種姓學生。

2. 印度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姓大概有多少人佔多少比例

婆羅門:5%左右。剎帝利:10%左右。

種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等國普遍存在的一種以血統論為基礎的社會體系,其中以印度最為嚴重。又稱賤籍制度、印度卡斯特體系(印地語:हिन्दू वर्ण व्यवस्था,英語:Caste system in India)。

種姓制度以統治階層為中心,劃分出許多以職業為基礎的內婚制群體,即種姓。各種姓依所居地區不同而劃分成許多次種姓,這些次種姓內部再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許多聚落種姓,這些聚落種姓最後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層層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於整個印度次大陸的社會體系。

因此,種姓制度涵蓋印度社會絕大多數的群體,並與印度的社會體制、宇宙觀、宗教與人際關系息息相關,可說是傳統印度最重要的社會制度與規范。

傳播經歷:

其實婆羅門教到中國後,隋以前並非曇花一現。來自婆羅門教的音樂、繪畫、雕塑、醫葯、天文、數術、占卜術、咒術等等,對中國文化起著重大而持久的影響。雖然這些往往是和佛教的文化影響混淆在一起,但還是能夠分得清的。

如石窟或寺廟中的多手多臂像,都是源於婆羅門教,雖然後來是以佛教的名義出現,至於我們在《隋書·經籍志》中所見到的婆羅門典籍,更是非常清楚了。在幾百年後的《宋史·藝文志》里,我們還可以發現諸如《婆羅門僧服仙茅方》一卷這樣的書籍的存在與流傳,證明婆羅門教還頑強地保持著它的一些特性。

婆羅門教隨著佛教進入中國,當時道教並未興起,婆羅門教深刻影響了道教的教義,道經中充斥著關於梵的論述,三清的形成也與婆羅門教的三大主神密切相關,道教儀軌也有明顯的婆羅門色彩。《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由東晉後期葛巢甫所「造構」,在道教史上有重要影響,位於《道藏》之首的位置。

《度人經》中有明顯的外來成分,以往的研究者常將之歸於佛教影響,實際並不確切。《度人經》的外來成分主要來自婆羅門教,如以大梵為主神,宇宙經歷劫運的演化圖景,元始天尊開劫度人,等等,都是直接來自婆羅門教,或是從中引伸、訛變而成的。其中「大梵隱語」之類對諸天的贊頌之辭,譯自婆羅門經典,但經過了濃縮改寫。

3. 印度低種姓沒高種姓地位高,但他們人數眾多,為何從不反抗

在《清史》中曾經記載了這樣一個關於民族的故事,在清軍入關的時分,明朝的統治曾經危在旦夕,後來皇太極樹立清朝政權,在中華大地上滿族就成為了貴族,而漢族人民卻成為了階下囚,而且也要遭到滿族的奴役。

所以在印度低種姓人的思想之中,本人成為這樣的人種是有緣由的,所以他們也覺得這樣劃分人種是合理的,不斷到了今天印度的種姓制度,還存在於社會之中,只不過人們的思想慢慢開放,沒有古代社會中那種不公平的思想觀念,如今許多印度高種姓人都會和低種姓人結婚,社會也做到了越來越公平公正,低種姓人被奴役的現象也曾經消逝了,他們也做到了關於本人的文化取其精髓去其糟粕。

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固然在地球上有著成百上千種人種,也有著數不勝數的文化,這些文化的碰撞和不同人種之間,或少或多都會產生爭論,但社會也是在爭論之中行進,往常我們都嚮往戰爭,倡導各個民族調和相處,只要這樣才幹夠更好地去建立國度的將來,讓每一個地球公民都能享用到幸福的生活,戰爭的嚴酷我們都領會過,誰也不想在看到壓榨的開展,正所謂萬眾一心才幹沖破一切障礙,所以做到團結分歧,人類才幹取得光明的將來。

4. 印度高種姓一覽表

例如婆羅門、剎帝利、吠舍是高種姓。

婆羅門常用的姓氏有:夏爾馬、提維迪、維亞斯等;剎帝利常用的姓氏有:塔卡爾、拉吉普特、辛格等;吠舍常用的姓氏有:吉普塔、莫迪、色斯、甘地等等;首陀羅常用的姓氏有:安貝達爾、蘇蘭基、恰瑪爾等等。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

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

種姓制度

第一等級婆羅門主要是僧侶貴族,擁有解釋宗教經典和祭神的特權以及享受奉獻的權利,主教育,受眾剎帝利,負責壟斷文化教育和報道農時季節以及宗教話語解釋權;

第二等級剎帝利是軍事貴族和行政貴族,婆羅門思想的受眾,他們擁有徵收各種賦稅的特權,主政軍,負責守護婆羅門階層生生世世;

第三等級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政治上沒有特權,必須以布施和納稅的形式來供養前兩個等級,主商業;

第四等級首陀羅絕大多數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屬於非雅利安人,由伺候用餐、做飯的高級傭人和工匠組成,是人口最多的種姓。被認為低賤的職業。在種姓制度中,來自不同種姓的父母雙方所生下的後代被稱為雜種姓。

5. 印度各個種姓、賤民占人口比例各自是多少

賤民大約是15%,不過1947年宣布取消種姓制度以後就只能估算了

6. 印度種族等級制度

(婆羅門)

首先,讓大家了解一下不同種姓的差別。婆羅門地位最尊崇,因為在遠古時代雅利安人尊崇神權,婆羅門僧侶具有天然的神聖性,也是少數掌握文化話語權的群體,因此被認定為第一種姓,神聖不可侵犯。即便到了現在,重要的宗教儀式依舊由他們主持,婆羅門階層在印度的教育,文化界勢力很大。

其次是剎帝利,不管是實行軍事民主制的原始社會末期還是到了中世紀封建時代,國家的武力階層和行政官僚都是高高在上的。剎帝利階層的人是天生的軍人和公職人員,君主。他們直接管理世俗社會,因此位居第二種姓。

再次是吠舍和首陀羅,他們是商人,手工業勞動者和農民。比如,印度總理莫迪,家裡以前是賣油郎,標準的吠舍階層。他們是國家重要的稅收來源,也是古代社會中的良民,構成了社會的中下層。與吠舍不同的是,首陀羅在古代大多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半奴身份,不屬於自由民。今天在印度看到的小商販,司機,大商人基本都是吠舍和首陀羅。
(吠舍)

當然,最可憐的是達利特。在印度教社會中,達利特屬於最底層的人,即便到了現在,達利特也被人看不起。人們認為欺負達利特是理所應當的,他們很難去做良民能從事的職業,大多數從事屠宰,喪葬,排污工作。

對於大多數印度人來說,想知道另一個人屬於什麼種姓,只要知道對方的姓名就可以了。印度人的名字都和他們的職業,祖先,居住地息息相關,具有特殊含義。

有些人的姓氏意思是「國王」,「勇猛」,「戰士」或者「宰相」,那麼他一定是剎帝利。有些人的姓氏是「富有四海」,「儲蓄」,「財富」,那麼他一定是吠舍階層。而姓氏的含義中包含了學問,神袛,宗教相關的詞彙,那麼他一定是婆羅門。

沒有人會傻到改變姓氏,因為你根本不可能冒充高種姓。只要外人詢問你的家庭條件,你兄弟姐妹結婚,就讀的情況一下子就知道真偽了。假冒高種姓即便被打死都不奇怪。
(達利特)

大多數印度人就是通過姓氏判斷種姓的,甚至有些印度人也會詢問外國人的姓氏。

除此之外,印度的穆斯林,錫克教徒不屬於印度教種姓制度的范疇,但實際上人家也有默認的身份。高等級的穆斯林「阿什拉夫」是古代突厥人,阿富汗人,阿拉伯人和波斯征服者後裔,他們做功可以去清真寺內部,而低等級的人就只能在門外。至於錫克教徒,他們和拉起普特人一樣以武力起家,被默認為是剎帝利種姓。

7. 印度高種姓有多少人

問題一:印度有多少高種姓人口 印度高種姓的真實生活 真正的婆羅門和剎帝利種姓原本就在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上處於優勢,而「賤民」、部落民等人群又可以通過預設配額獲得上升通道,因此賈特這種「高不成,低不就」的人群就被置於極其尷尬的地位,同時受到兩面擠壓。全印度賈特人口總數多達8200萬,分布在哈里亞納的賈特人占邦總人口的約三分之一,與此同時賈特人也彼此抱團形成很強的政治影響力。因此,受到經濟、社會壓力的擠壓,但是又有一定政治影響力的賈特人自此上世紀90年代以來,就開始大規模的社會運動,要求 *** 將他們納入「其他落後階層」以此獲得預設配額的特權。

問題二:印度都有哪些種姓等級? 您好,種姓制度是印度社會特有的一種等級制度,它是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的產物。按照這種制度,每個人一出生就屬於一個特定的等級,職業也是世襲的,各等級間界限嚴格,不能通婚,不能交往,甚至不能同井而飲、同席而坐。即種姓是指職業世襲、內部通婚、不準外人參預的社會等級(身份)集團。種姓在古梵語中稱「瓦爾納」,意為「膚色」、「品質」;印地語叫「�^提」,意為「種」、「出生」;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意譯為「種姓」;葡萄牙人稱為「卡斯特」,意為「族姓」、「出身」。早在奴隸制時期,印度社會即已分四大等級:「婆羅門」(僧侶)掌握神權,主持祭祀,是人民精神生活的統治者;「剎帝利」(貴族、武士),掌握政治、軍事實權,是古印度國家的世俗統治者;「吠舍」(農牧民、工商業者),多屬被剝削的小生產者;「首陀羅」(奴隸、雜工、僕役),是沒有任何權利的被壓迫、被剝削者。這種制度主要盛行於印度教教徒中。被印度教奉為聖書的《摩奴法典》,把這四個等級的起源歸於梵天(造物者)身體的四個部分,即婆羅門出自他的口中,剎帝利出自他的雙臂,吠捨出自他的雙腿,首陀羅出自他的雙腳。印度教的經典還認定前三種等級的人是可以獲得「再生」的,而首陀羅則沒有這種權利。隨著階級分化和社會分工的不斷發展,後來在恆河流域的一些王國里,原來的四個等級又被細分為許多等級(亞種姓)。結果種姓日益增多,制度日趨復雜。在原來的種姓之外,又出現大批「不可接觸者」,即最受歧視和壓迫的「賤民」,他們絕大多數人沒有土地,沒有權利,只能在農村當佃、雇農,或在城市從事「不潔」行業,如洗衣、製革、屠宰、清掃等,他們的人身和用過的東西都被認為是「齷齪」的,他們不能同其他種姓的人接觸,不能進入寺廟、學校等公共場所。現代的種姓制度共分三大等級,即大體由原來的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所組成的高級種姓,由原首陀羅組成的低等種姓以及被稱為「賤民」或「不可接觸者」的第三等級。印度的種姓制度破壞了人民團結,阻礙了社會發展,對整個社會起著極大的分裂作用。印度獨立後,曾經制定法律禁止種姓歧視,不過在今天封建關系佔主導地位的印度農村裡,種姓制度仍根深蒂固地存在著,在印度社會中仍有很大影響.CSST中國留學生境外服務團隊 本次回答人:Ms.Pirate中國留學生網(印度) 釘ndiastudy

問題三:印度高種姓有哪些 印度的高種姓有哪些 但是一般高種族不會和低種族結婚,一是不允許及觀念,二是生出來的就是賤民了。即使有也大多是高種族男人娶低種族女人,反過來的非常少。 追問: 但聽說婆羅門和剎帝利之間是會通婚的,剎帝利把女兒嫁到婆羅門要雙倍嫁妝,如果是剎帝利男孩娶婆羅門女孩,嫁妝又怎麼算呢?還是說女兒代表父母的顏面,婆羅門家族根本不允許女兒嫁到低種姓家裡? 回答: 差不多,一般不會把女兒嫁給比自己低種族姓氏的,現在雖然松一些但還是沒什麼,印度的等級觀念是非常嚴格的。婆羅門和剎帝利的確會通婚,但也是像你所說的那樣剎帝利把女兒嫁給婆羅門,付雙倍嫁妝。 在印度來說,女的可以高攀,但不能下嫁。男的就沒那麼嚴,娶低種族的也可以。總之就是可以娶比自己低的,但不能嫁比自己高的。

問題四:印度在古代有多少人口?四大種姓分別佔百分之多少? 印度從古至今都是僅次於中國的人口稠密地區,至於四大種姓制度那是在天竺古王國時代的印度存在,這之後的歷史,種姓都是名存實亡,印度社會上幾乎不停的產生亞種姓群體。
印度建國時賤民比例大約是15%,不過1947年印度 *** 宣布取消種姓制度以後就各種姓階層數量只能估算了。

問題五:印度人高種姓和低種姓怎麼區分 印度人高種姓和低種姓比較難區分因為民族成分比較復雜只要知道種姓是世襲的就可以了
但是種姓與姓氏不同如果過高種姓的男性跟低種姓女奴的後代還是低種姓的奴隸
有個比較好的例子就是佛祖家族的長老跟低種姓女奴的女兒偽裝成公主嫁給鄰國,被鄰國認為是受到了侮辱,直接導致了釋迦族的滅亡。
種姓其實就是統治者為了維護統治階級人為劃定界限,與統治者的血源有直接關系,比如由於雅利安人最後居上,所以一般高種姓的人膚色都較淺,而低種姓的人膚色都相對較深。
每個人的種姓生下來就被固定當然也有例外傳說中只有大黑天為4個人改過種姓

問題六:印度各個種姓、賤民占人口比例各自是多少? 賤民大約是15%,不過1947年宣布取消種姓制度以後就只能估算了

問題七:印度有什麼種姓? 種姓 印度婆羅門教主張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種姓(Varna):婆羅門(Brahmana,祭司),剎帝利(Ksatriya,貴族),吠舍(Vaisya,平民),首陀羅(Sudra,奴隸),各種姓之間不能通婚,身分、職業世襲,另外還將戰俘以及不遵守種姓制度的人列為不可接觸的賤民――旃陀羅(達利特)。雖然印度許多新的宗教(如佛教)的成立都是基於反對種姓制度,但在婆羅門教融入印度教後,種姓制度仍維持一定的影響力。即使現今印度憲法賦予人民平等權,種姓歧視的殘跡仍存在於社會中。 印度人口2008年估計有1,147,995,898人,排名世界第2,僅次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分布於恆河平原。印度的識字率為61%(男: 73.4%;女: 47.8%),性別比是1.064 男/女,預期壽命68.59 歲,人口增長率為1.606%,出生率為22.69 /1,000 人。印度由於貧富差距大,都市中有不少的貧民窟,傳染病竄流:登革熱、瘧疾、日本腦炎、甲型肝炎、E型肝炎等危險程度皆高。CSST中國留學生境外服務團隊 本次回答人:Zacyi中國留學生網(印度) indiastudy

問題八:印度人是怎麼區分高低種姓的 歷史老師告訴你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把人分成四大種姓,由高到低分別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此制度與古代其他國家地區等級制度不同(最最 *** )的是人一旦出生,你的種姓(等級)不能因為財富和官爵的變化而變化。俗話說就是出生就定死了。
今天雖然早廢除了種姓制度,但是它的殘余依舊根深蒂固影響著印度。

問題九:印度各個種姓、賤民占人口比例各自是多少 80分 印度早告別種姓時代了,那是古王國時代的印度,這之後的歷史,種姓都是名存實亡。

8. 印度貴族有多少人口

印度貴族大約有1億人左右。
據最新數據,印度將近14億人口,只有10%左右的人才可以被稱之為上流貴族。其餘十幾億人都是低種姓,天生受到歧視,甚至低種姓還無法與高種姓通婚。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只要外國人長期定居印度就能自動獲得貴族身份,可以與印度高種姓的美女結婚,這其中就包括中國人。
那為何印度會對種姓制度有如此執念?外國人是否就要比大部分印度普通居民地位更高呢?
印度人被分為四大種姓,第一等是婆羅門,生來就是神職人員,享受特權;第二等剎帝利,是婆羅門的信徒,掌管軍隊和政治;第三等吠舍,是普通百姓,從事商業;第四等首陀羅,是被征服的土著民族,給上述貴族當傭人或工匠。
在這四大種姓外,印度還有一個種姓,叫「達利特」,被稱為「賤民」。達利特人只能從事掃廁所、剝動物皮等「不潔」工作,無論生活還是工作,與婚姻方面處處受到歧視以及不公平待遇,有點永世不得超生的意思。

9. 印度人高種姓和低種姓怎麼區分可以直接從姓氏分出高低么

印度人種姓的區分和辨別紛繁復雜,就是印度人自己也難以說清。我們要初步判斷印度人的種姓和社會地位,只能多了解種姓制度的常識和趣聞,然後尋找一些蛛絲馬跡,進行綜合分析和考慮。

例如,僅憑經濟狀況無法判斷種姓;據一項調查表明,印度55%的婆羅門經濟狀況處於貧困線以下,而印度總的貧困人口比例僅為40%;可能是他們自恃種姓較高、有一定特權,導致其好吃懶做造成的。

以下將從家族姓氏、服裝飾品、膚色相貌方面,介紹一些初步判斷印度人種姓高低的依據。但要說明的是,這些依據僅作參考,不是絕對的判斷標准,只有參考價值大小之分;例如,印度人很多姓氏已融入了各個種姓階層。

一、家族姓氏

(一)各種姓常用家族姓氏

印度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後;如:桑賈伊·甘地(SanjayGandhi),「桑賈伊」是名,「甘地」是家族姓氏。

婆羅門常用姓氏:夏爾瑪(Sharma)、提維迪(Trivedi)、威亞斯(Vyas)、潘迪特(Pandit)等;

剎帝利常用姓氏:塔卡爾(Thakker)、拉吉普特(Rajput)、辛格(Singh)、塔闊爾(Thakor)、沃爾瑪(Verma)等;

吠舍常用姓氏:古普塔(Gupta)、默迪(Modi)、色斯(Seth)、甘地(Gandhi)、沙(Shah)、嘎加爾(Ghaggar)、高爾(Goal)等;

首陀羅常用姓氏:安貝達爾(Ambedkar)、蘇蘭基(Solanki)、恰馬爾(Chamar)、納伊(Nayi)、洛哈(Lohar)等。

(二)其它判斷原則

1、字母少的姓氏,傾向於是高種姓;因為,低種姓人一般要跟主人姓,換主人時也要換姓或加字母,姓氏容易變長。

2、以Raj開頭的姓氏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如:拉吉普特(Rajput)。

3、辛格(Singh)、喬杜里(Choudary)等典型高種姓姓氏延綿很多世紀,能姓辛格、喬杜里的人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

4、GautamBrahmins是婆羅門里的一個分支,能姓高坦(Gautam)的人一般屬於高種姓人群。

5、姓賈因(JAIN)的人要看其宗教信仰,如信印度教屬於吠舍階層;如信耆那教,可算是最高種姓。

6、錫克族男人名字多數加有辛格(Singh,意為獅子),女人名字多數加有考爾(Kaur,意為公主)。但是,叫辛格的男子不一定是錫克人。

(9)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大概多少人擴展閱讀

早期婆羅門所著的經典中刻意忽略賤民不提,主張將所有的種姓劃分成四種瓦爾那。這四種瓦爾那同樣以婆羅門為首,藉由職能與權利的劃分規范,構成一嚴謹的階序:

1.婆羅門:最高等的瓦爾那,也是整個階序的核心。婆羅門本為祭司,根據《摩奴法典》規定,可從事教授吠陀經、司祭與接受奉獻這三樣工作,但在8世紀以後祭司逐漸不受重視,潔凈便取代前者,成為婆羅門最主要的特徵。此外,婆羅門享有許多特權,如不可處罰、不用交稅、不可殺害、可領回部分充公遺失物等。

2.剎帝利:次等的瓦爾那,《梵書》稱其具有與婆羅門共享「管轄一切生命」的權利。剎帝利是戰士和統治者,掌握實際的政治與軍事權力,但被排除在完整的司祭過程之外,因此不具有宗教上的權力。此外,其負有保護婆羅門之責。

3.吠舍:第三等的瓦爾那。吠舍是農人或牧人,任務是生產食物,並提供各種祭品。《瞿曇》規定吠舍可從事農耕、商業、畜牧與放貸的工作。

4.首陀羅:最低等的瓦爾那。首陀羅是沒有人身自由的奴僕,負責提供各種服務。

10. 印度各個種姓、賤民占人口比例各自是多少

百分之八十二為印度教徒,其餘為其他種姓,賤民佔百分之二十。

印度,人們第一印象就是種姓制度,隨著現代化的發展,種姓制也在發生變化,種姓制對現代印度人的生產生活也產生了很大影響。

古老的種姓簡介:

印度教把人分為四個不同等級,從高到低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梨俱吠陀》中寫道,眾神分割普魯沙時,婆羅門是他的嘴,可以傳達神意;剎帝利是他的手臂,代表軍隊,要手執武器。

吠舍是他的腿,他們從事商業,奔波勞苦,需要邁動雙腿;首陀羅是他的腳,只能處在社會底層,從事繁重的勞動。除了四大種姓,還有不可接觸者,又稱賤民,他們被排除在社會之外,只能做些掃廁所、處理動物屍體之類的工作。

種姓制度有三千多年歷史,經歷了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英國人的統治和殖民,經受了伊斯蘭教、佛教、西方人權思想的碰撞沖突,仍舊主宰著印度的主流思想。

閱讀全文

與印度高種姓和低種姓大概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