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英國人怎麼看印度獨立

英國人怎麼看印度獨立

發布時間:2023-01-11 09:03:52

1. 為什麼說印度的獨立是英國施捨的,而不是印度自己爭取的

為什麼說印度的獨立是英國施捨的,而不是印度自己爭取的?當時無能為力的英國無力阻止印度獨立,但他們希望印度不要分裂。英國之所以有這種善良,並不是英國人憑良心發現的。但一個認同英國政治文化理念的統一的印度,更符合英國的利益。

所以印度的分裂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當時英國人勉強能讓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一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仍然不得不分裂。



2. 英國人殖民印度那麼久,為什麼不怨恨英國,看印度人怎麼說呢

印度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最早來到印度的殖民者是當年開辟新航路的葡萄牙人,十六世紀時,葡萄牙人獨佔了印度與西方的海上貿易稱霸印度洋,到了十七世紀印度成為一塊人人爭奪的寶地,在殖民霸權的世界潮流下,英國,荷蘭,法國都跑到這里展開了爭奪殖民優勢的斗爭。



首先英國在印度幫助他們完成了統一,歷史上的印度從未實現過真正的統一,就算莫卧兒帝國全盛時期也只是統治著印度的中部和北部,但統治力也是相當弱,英國人通過政治和軍事實力統一了印度半島,否則印度現在也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而已。其次是英國人幫印度完成了語言的統一,印度原本四分五裂,民族眾多,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習俗和語言,英國人來了之後用英語作為官方語言,幫助他們統一了語言文字。再次是英國人給印度留下了2.2萬公里的鐵路和基礎工業建設,現在印度人的鐵路依然是當年英國人留下的底子,最後是印度人的獨立沒有經過戰爭,等於是英國人和平移交給了印度政黨,所以印度人對英國人又有什麼可恨的呢!




3. 印度以前是英國的殖民地,為何感覺印度人並不反感英國人

91757年,英國在普拉西之戰中獲勝,從此開始了在印度長達190多年的殖民統治,但如果從英國在印度設立管理區開始算,英國殖民印度超過了300年。明明英國在印度的土地上就放肆了這么久,但為何現在的印度還是不反感英國人呢?


4. 軍隊的大英帝國為什麼會允許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獨立

一、印度不是一個整體,而是英國人拼接而成的
在古代歷史中,印度從來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名稱。印度大陸屬於多政權對立的局面,印度大陸從來沒有徹底統一過。即使是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王朝,也僅僅統一了印度北方而已。印度成為一個實際的國家,這一點和英國人有很大關系。17世紀初期開始,英國人開始踏上印度大陸。印度太大,英國人根本無力一口吃下,因此採用了逐步蠶食的政策。200年以後,英國已經控制了印度三分之二的領土,英國國王兼任印度皇帝。當時的英屬印度包括現在的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和緬甸,在英國人的作用下,印度大陸拼接成了一個整體。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進入20世紀以後,印度的經濟總量佔英國的40%。對於英國來說,維持在印度的統治非常重要。
但是印度人也不都是那麼容易屈服的,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聖雄甘地就開始致力於民族獨立事業。經過甘地長期的努力,印度一部分人開始民族覺醒。印度進而爆發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這讓英國人焦頭爛額。與此同時,在歐洲地區,希特勒已經上台,納粹德國開始對外擴張。幾乎所有人都知道戰爭無法避免,英國人對戰爭的恐懼十分嚴重。在一戰中,英軍陣亡66萬多人,英國曾經試圖避免戰爭再次爆發。但是似乎這一點是不可能的,德國進攻波蘭以後,英法兩國先後對德國宣戰。當時東方的日本也是磨刀霍霍,為了集中力量打贏戰爭,剛上台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向印度做出了保證:「在戰爭結束的適當時刻,還給印度自由。」在得到英國的承諾以後,印度開始全力配合英國。
二、經過戰爭嚴重消耗,英國已經無力維持龐大的殖民體系
1945年,德國和日本先後投降。截止那個時候,英國軍隊的總兵力超過了510萬。但是這個數字包括了各個殖民地的軍隊,並不全都是英軍。既然戰爭已經結束了,印度希望英國兌現自己的承諾。此時丘吉爾准備反悔,印度對於英國太重要,他不惜違背自己的承諾。但面對印度負責的局勢,英國想維持在印度的獨立,需要大量的軍隊。經過二戰的消耗,英國的國力遭到嚴重削弱。英國已經無力維持龐大的軍隊,戰爭剛剛結束,英國就開始大裁軍。此時的英國處於兩難的境地,一方面不想放棄印度,另一方面有無力阻止。截止這樣的情況下,艾德禮取代丘吉爾成為了新任首相。艾德禮是工黨領袖,主張提高國民生活水平,在對外問題上主張戰略收縮。
艾德禮同意印度獨立,並且派遣蒙巴頓前往印度負責此事。印度的獨立已成定局,英國人根本無力阻止。大英帝國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面對強大的蘇聯,英國甚至需要美國的援助。英屬印度脫離英國統治以後,並沒有組成一個國家。上文所述,印度是英國人拼接而成的,存在嚴重的宗教和民族問題。英國人離開以後,這些問題開始全面計劃。最終英屬印度開始分家,首先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然後緬甸在第二年獨立。過了20多年以後,東巴基斯坦與西巴基斯坦分家,這就是孟加拉國。印度獨立以後,英國在亞洲的其他殖民地也開始行動起來。各國先後獨立,英國的勢力范圍退回了歐洲。

5. 英國當時為何不殺掉甘地有哪些因素使印度獨立印度獨立的具體過程

甘地的聲望很大,他在英國本土都有相當的聲望,,印度獨立之前,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丘吉爾首相還接見過他。他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在國際上很吃香,愛因斯坦就特喜歡他的做法。

因素主要是英國原來的許諾。英國曾經許諾二戰結束以後可以讓印度獨立,結果英國人說話不算數。再一個是英國人在印度欺負印度人,很多印度人越來越對英國殖民者的做法不滿。最後一個就是當時世界上革命活動成了潮流。

印度獨立具體過程很復雜,簡單說分為這幾步:

1 二戰爆發,印度也被法西斯陣營侵略了。英國沒有力量顧及印度。

2 英國許諾二戰結束後讓印度獨立。

3 二戰結束後英國人反悔。

4 越來越多的印度人對英國人的倒行逆施不滿,甘地的思想獲得了人們的認同。

5 和平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開始。

6 英國採取了鎮壓行動,但是幾乎無效。甘地思想影響力迅速擴大,英國為了避免事態嚴重,邀請甘地訪問英國,獲得了英王和首相的接見,並且同意印度獨立。

7 在回國進一步進行工作過程中巴基斯坦人和印度人發生了沖突(巴基斯坦當時也屬於英屬印度)。

8 英國派人暗中攪局,煽風點火,還弄了克什米爾這塊戰爭的導火索,讓南亞永不得安寧。

9 甘地開始絕食,呼籲大家停止內斗。最後被迫同意了巴基斯坦自己建國。

10 平息基本停止。甘地剛剛停止絕食,就被一名對他不滿的人用手槍打死。

6. 英屬印度殖民地獨立為何最讓英國心痛

毫無疑問,南亞大陸印度殖民地的獨立,最讓英國心疼。印度這塊殖民地被譽為“大英帝國”王冠上的一顆明珠,印度大陸的獨立,對於英國來講,不僅失去了一個重要的海外財政來源,而且引發了“亞非拉”殖民地獨立解放運動,印度的獨立,等於斷了英國的左膀右臂,也意味著“日不落帝國”時代的結束!




1930 年,在公開場合表示:“英國若是讓印度離開帝國的懷抱,就永遠不能再稱為強國。


由此,我們不難看出英屬印度在大英帝國中的心目位置有多重要,否則也不能被“高傲”的英國人冠以“英國女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稱號。

失去英屬印度這個“最愛”,是“大英帝國”心中最難忘的傷疤!

英屬印度的范圍很大,包括如今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乃至緬甸,從波斯灣一直延伸到東南亞,都屬於英國殖民地的范疇。

二戰時期,日本為何冒天下之大不敢同美國和英國開戰,一方面是東南亞豐富的各類戰爭資源,另外一方面地理位置優勢。

英屬印度,西端面臨波斯灣,這里是世界最繁華的生命交通線,來往過往的油輪數以萬計。

印度洋,一直被印度看成自家的“內陸湖”,當然也被昔日的大英帝國也看成自家的後花園,是英國維持在遠東殖民地重要運輸通道!

1947年印巴分治,英國承認英屬印度獨立!

英屬印度這塊如此巨大的蛋糕,英國真的心甘情願放棄嗎?

當然絕對不是,否則1982年,英國也不會奔赴萬里之外的大西洋和阿根廷血戰馬島,以展示捍衛主權強勢態度!

英國之所以承認英屬印度獨立,說到底還是自家的實力不行了,二戰結束後,昔日的“日不落帝國”早已經落下帷幕!

二戰後,面對如火如荼的英屬印度解放運動,英國不得不被迫承認英屬印度的獨立!

英屬印度的獨立,更加刺激了“第三世界”亞非拉民族的解放運動,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被迫承認更多的殖民地地區宣布獨立!

總結:

英屬印度的獨立,對於英國來講,不僅僅是失去了海外一個重要的財政來源,更重要標志著“大英帝國”殖民時代的終結!

7. 二戰結束時英國有五百萬軍隊,為何卻讓印度獨立了

從近代史來看,憑借工業革命發展起來的歐洲國家紛紛在世界范圍內搶占殖民地,其中最成功的是英國。憑借幾千萬人卻統治了全世界3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憑借2萬人就敢東征大清帝國,憑借無敵艦隊更是橫掃世界。而且英國征服印度,花費的軍隊也比較少。但是有個問題很讓人不解,那就是二戰結束後,英國明明還有500多萬軍隊,但是卻為何甘心,眼睜睜的看著印度獨立呢?其實原因沒那麼簡單。

探究歷史真相,發現背後故事!對待歷史,必須較真!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真相】

8. 英國為何放棄印度

二戰後,英國重創,作為英國治下最大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國想要維持在印度的統治已經力不從心,英國人已經無力壓制覺醒的印度人,也無力維持在英屬印度的殖民統治,所以被迫放棄了印度這塊殖民地。他們同意印度獨立自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事實上,當時的印度已經成為一個爛攤子,英國人放棄是非常明智的。

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德意日何英法爭奪殖民霸權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英國遭到重創,丟掉了世界霸主的寶座,國力一落千丈,淪為准一流強國,已經不復當年的輝煌。面對世界各地風起雲涌的獨立運動,英國人已經無力維持在全球的殖民統治,因此不得不進行戰略收縮,放棄了在海外的殖民統治。作為英國治下最大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國想要維持在印度的統治已經力不從心,英國人已經無力壓制覺醒的印度人,也無力維持在英屬印度的殖民統治,所以被迫放棄了印度這塊殖民地。如果英國像後來的葡萄牙那樣強行壓制殖民地獨立,後果不堪設想。葡萄牙因為強制維持在海外殖民統治,最終成為了歐洲最窮的發達國家,國民經濟差點崩潰,最終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英國人充滿了政治智慧,外交手段玩的爐火純青,他們同意印度獨立自然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精明的英國人可是很少做賠本買賣的。事實上,當時的印度已經成為一個爛攤子,英國人放棄是非常明智的。

2、二戰前,印度人就已經和英國人產生了離心,一直試圖擺脫英國人的統治。二戰爆發後,面對嚴峻的戰爭形勢,英國人不得不和印度人和解,希望得到印度人的幫助。英國人承諾二戰後允許印度獨立,所以二戰中印度人全力支持英國人。在二戰中,有超過200萬的印度軍隊在協助英國人作戰,成為英國人的左膀右臂。當然,也有一些不信任英國的印度獨立勢力投靠了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等軸心國,他們希望藉助軸心國的力量恢復獨立。戰後英國人同意印度獨立,既是實現當初對印度人的承諾,也是對印度獨立運動高漲的一種回應。當然,英國人從心底是不願意放棄印度的,不過大局已定,英國人已經無力改變局勢,所以只能順水推舟讓印度獨立。不過,英國人也沒有讓印度人舒服,他們製造了印巴矛盾,讓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掐到現在。

3、二戰後,由於二戰的重創,英國人傷亡慘重,厭戰情緒嚴重。因此,以溫和著稱的工黨領袖艾德禮接替了強硬派首相丘吉爾,艾德禮的上台,標志著英國的施政方針開始轉向。艾德禮對維持海外殖民統治不感興趣,他的執政方針是穩定英國國內經濟,改善英國民眾的生活狀況。艾德禮認為戰略收縮有助於維持英國人的地位和利益。如果英國人強行壓制殖民地統治,英國會被拖垮,會讓英國陷入被動,所以他才同意了印度獨立。其實,艾德禮同意印度獨立也是無奈,因為不管是英國政府還是民眾都已經厭倦了戰爭,對滿目瘡痍的英國充滿了憂慮,他們希望的是和平和安定的生活。事實證明,英國人是明智的,英國人放棄了印度但成功的恢復了經濟,換來了民眾和平富裕的生活,同時和印度保持了密切的聯系。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人怎麼看印度獨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53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63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45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76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32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93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13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23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9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10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32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3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406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81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95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72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7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35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67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