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印度對於早期美國的影響
沒啥影響,美國18世紀獨立的,那個時候印度,准確的講,還是英屬印度,連獨立國家都不是,還是殖民地呢,對美國不可能有什麼影響的。
倒是現在美國很多公司的高管都是印度人。
Ⅱ 怎麼看待印度和美國越走越近
印度和美國以前的關系一直沒有很親近,之所以越走越近也都是因為利益使然,美國有他們自己的打算,想要把印度做成他們的棋子,而印度也是在利用美國,同時他們也會保持自我,不讓自己成為美國的棋子,所謂越來越近,都是利益關系。
而莫迪政府也擴大和美國經濟軍事合作,積極的利用美國拉攏和追求最大限度的維護印度自身的利益,不過堅持實力外交,本國利益在上,堅持戰略自主也是印度外交的DNA,所以印度也不太可能淪為美國的棋子。
Ⅲ 美國總統特朗普為什麼願意與印度加強合作
美國和印度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美國有非常多的應用印裔美國人,再加上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人力資源非常豐富。印度還長期向美國購買武器,美國本土印度裔美國人也從各個方面對美國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再加上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讓美國總統特朗普願意加強與印度的合作。
並且在本屆美國聯邦政府及內閣機構中,特朗普總統已先後任命了多達8位的印度裔執掌政府重要部門。現年46歲的美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妮基·黑莉(Nikki Haley)是特朗普任命的8位印度裔共和黨人士中曝光率最高的一位。如此多的印度裔移民滲透在美國經濟政治發展的各個層面,並逐漸形成了一股中堅力量,也許之後的美國總統會出現「印度裔」也不足為奇。
Ⅳ 為什麼印度人能夠在美國政商兩界占據主導地位,華裔卻不能
谷歌的皮查伊,微軟CEO薩蒂亞都是印度裔,印度裔的掌門人還能拉出一串:百事可樂CEO盧英德、德意志銀行CEO安舒、萬事達卡CEO阿賈伊等,所以,有人戲稱,印度正在成為一個「盛產」CEO的神奇國家。而在加州,矽谷,印度裔占據了大量的高管位置,相比之下,華裔則是鳳毛麟角……
這兩年,印度學生在美國高校登記注冊數量增加了71%,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數據,2014年1月,有105426名印度學生在美國就讀,到2015年11月,這個數字增加到181051。印度學生在美國是價值尋求者,概括講,就是「教育成本最小化,潛在工作和收益機會的最大化」,看他們如何選擇自己的留學教育和職業的。
1 選擇低成本的研究生教育
2015,有77%,也就是3/4的印度學生在美國讀的是研究生,而中國學生讀研究生的比例是30%。印度學生讀四年制本科學位的只有不到10%,而中國孩子是36%。
學制越長,花的錢越多,大多數印度學生的學費都是銀行貸款,而中國家庭絕大部分是自己掏錢,真金白銀。所以,印度學生多在國內把本科念完,然後到美國讀碩士,以最低的成本博取最大收益。
2 通過OPT獲得更長工作機會
絕大部分印度學生都學工程、計算機或者科技相關學科,簡稱STEM領域。這些專業就業崗位要明顯多於商科和人文學科,收入要高。此外,而美國針對這一領域有OPT(專業實習)延期政策。一般的OPT給予國際學生畢業後12個月的實習或者工作,但STEM領域,額外再加17個月(在美國國內,這個政策處於爭議中)。82%的印度學生都在STEM,能享受OPT政策,而中國學生只有38%。
3 選擇更多就業機會的地區
印度學生的就業目的地非常集中,主要就三個,2015年的數據,加州(30823人),德克薩斯(21590人)和紐約(17711人)。相比2014年,2015年,到加州工作的印度學生翻了一番,德州和紐約的就業人數增長也很快。加州和德州是科技工程產業扎堆的地區,是現在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也是工作機會最多的地區。
當然,影響一個族裔表現的有很多因素,譬如語言、文化、制度等,以上只是部分因素而已。但從經濟的角度看,留學教育都是一個家庭的投資,在美國留學需要大量寶貴的時間和金錢,家長和學生要廣泛努力的搜集信息,評估學生的能力、興趣和未來的職業選擇。
Ⅳ 美國與印度關系
近年來,美印關系不斷升溫,兩國在政治、經貿、軍事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入,並有意識地加強在非軍事用途核能合作領域的對話,但由於美國在核燃料與核技術解禁方面拒絕作出讓步,美印關系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仍存障礙。去年7月,印度總理辛格在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同美方簽署全面開展民用核能合作協議。隨後,雙方就印度核設施的區分方案進行多輪談判。根據最終方案,印度22個核反應堆中有8個被劃入軍用核設施,14個被劃為民用核設施,而備受爭議的快中子增殖反應堆將不接受國際監管。印度媒體認為,美印兩國就民用核能合作協議的實施問題達成協定,將有力地推動兩國戰略夥伴關系的全面發展。美印兩國還發表了聯合聲明,承諾在經貿、農業、能源、科技和國際事務等領域開展合作。美國在聯合聲明中還承諾向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出口微型合成孔徑雷達和月球礦物制圖儀,用於印度即將實施的「月球-Ⅰ號」探月計劃。美國五角大樓2日還宣布,美國將向印度出售包括F-16和F-18在內的先進戰斗機,作為美印軍事合作進一步發展的標志。
Ⅵ 為什麼印度和美國俄羅斯的關系都很好
印度和美國俄羅斯的關系都很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印度志向遠大
幫助有夢想的「孩子」實現夢想,是每個世界大國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世界大國,美俄等國無疑是合格甚至優秀的。
從印度獨立以來,蘇聯就一直是印度值得信賴的好夥伴,特別是在1962年印度被東方大國吊打的危險時刻,蘇聯始終矢志不移地為印度站台,全然不顧被打臉的火辣。
而為了防止蘇聯勢力進入南亞,影響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謀篇布局,美國在1971年果斷放棄傳統盟友巴基斯坦,轉而和印度眉來眼去,印度由此成為美蘇兩國爭先拉攏的對象。
因為美蘇兩國的競爭關系,印度獲得了空前有利的國際環境,購買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尤其是在2013年一億美元從印度購買的戈爾什科夫元帥號航母,簡直就是印度絕好人緣的典型體現。對於願意花錢,尤其是大價錢來實現夢想的印度,美俄等大國從來不吝嗇他們對印度的關愛。
2、印度先天不足
雖然印度立志要成為「有聲有色的大國」,但美俄比印度更清楚印度是什麼貨色。因為沒有經歷慘烈的革命戰爭,實現統治階級的徹底換血,印度始終在新舊勢力並存的環境下蹣跚前進。因無奈而實行的多黨制,反而讓印度成為西方國家鼓吹的「民主典範」。
而因為沒有經歷革命的洗禮,沒有強有力領導核心的印度根本無法徹底解決種姓問題和國土四分五裂的問題,所以更沒有能力進行扎實的工業體系建設。
再加上印度的國際環境實在太好,始終沒有推動印度自力更生的外在壓力,所以印度始終是「造不如買,買不如租」思想的忠實踐行者。印度即便在南亞大陸橫沖直撞,也因為始終沒有證明自己實力的機會,被國際社會公認為二流強國。
當然,只有這樣的國家,才能令美俄等國無比放心,他們吃准了即便把技術擺在印度科學家面前,印度也不可能仿製出來,所以無比放心的美俄才願意將「人畜無害」的印度當成愛不釋手的寶貝。
3、印度價值不菲
印度的價值,除了體現在每年豪擲千金,能夠養活俄羅斯的軍工部門以及美國的軍火商外,印度的存在還有一個重要的價值就是牽制東方大國。
無論是始終如一的美國還是精明狡詐的俄羅斯,對印度的定位始終都相對如一,那就是圍堵和牽制越來越膨脹的北方大國。
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出於維持全球霸權的需要,對於東方大國這樣的國家從來都是圍堵加遏制;而俄羅斯雖然長期一蹶不振,失去了超級大國蘇聯的雄風,但因為諸多歷史遺留問題尤其是領土問題,俄羅斯迫切需要印度從另一個方向起到有力的牽製作用。
所以,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友誼,印度被美俄視為牛寶,有著歷史和現實等多方面原因。
(6)如何看待印度領導美國擴展閱讀
雖然印度至今仍然沒有普及廁所,但是卻始終有很多臭味相投的小夥伴,而且都是國際社會的大腕兒,比如美國,比如俄羅斯。
雖然天天喊著「超中趕美」,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但以「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立國的印度,因為沒有經歷異常慘烈的革命洗禮,國內新舊勢力並存,不僅民眾沒有印度的國家意識,頂層設計也只能實行「海納百川」的多黨制,於是印度成了西方國家眼中的「民主典範」。
而這樣的民主,除了好看一無是處,尤其是對基礎薄弱的印度而言,連國家的統一都達不到,何談排除萬難建設完備而強大的工業體系?
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從上到下,從內到外都完全將自己交給了世界,連基礎子彈都需要從國外進口,武器裝備更是萬國牌,品牌數量加起來可繞地球十圈。
因為印度為了大國夢想從來不吝嗇銀子,所以跟印度做生意的國家無不對印度交口稱贊,爭相恐後地支援印度。
所以,面對印度這個慷慨的「上帝」,美俄等國有什麼理由不鞍前馬後?而面對印度連破爛都造不好的自主研發能力,這些大國還有什麼理由不拿出更好的技術幫忙?
當然,西方國家從來都是支持加鼓勵,從來不會有「拿什麼拯救你,我的印度」這樣的恨鐵不成鋼,他們和印度的關系依然十分緊密,而且相信下一次印度登月他們的關系依然能更上一層樓。
Ⅶ 為什麼印度不害怕美國政府的制裁和打壓呢
對美國和俄羅斯來說印度一直是他們的武器的進口國。可以說,這是一個美俄競相爭取的國家。因此,印度基本上不怕美國的制裁。主要原因是,第一,印度在南亞具有重要地位,第二,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進口國。
印度對美國的制裁威脅有信心。印度的結論是,美國不會對自己採取嚴厲制裁。作為南亞和印度洋最重要的國家,印度對美國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美國不敢也不會與印度決裂。美國不止一次威脅要對印度實施制裁,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到頭來還是不了了之。
Ⅷ 美國與印度何關系
美國與印度是戰略夥伴關系。
首先,從美國的亞洲戰略考慮,美國與印度合作可以穩定南亞和印度洋地區,對付從中東到亞洲的「不穩定弧」。南亞是中東的側翼和中亞的重要門戶,控制了南亞的印度就掐住了亞太各國石油進口的咽喉。
其次,美國希望「阻止亞洲出現任何一個單獨的、能夠將其他國家排擠出去的力量」,因此它認為可以利用印度的發展來平衡中國和抑制俄羅斯的南下戰略。
最後,經濟因素也是美國尋求同印度合作很重要的一環。過去的一年中,印度經濟增長率達到9.2%。如果人們以購買力來衡量的話,印度不久將超過日本,成為世界上第三大經濟實體。美國印度企業委員會主席羅恩.薩莫斯說,隨著印度進一步對海外投資開放,美國公司的機會大增。
不過,從目前的形勢看,「我行我素」的新德里政府與華盛頓所希望看到的那個真正盟友的距離,卻愈來愈遠了,從而也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重新審視美印的戰略夥伴關系。
Ⅸ 印度稱美國忽略了其大國地位,印度的大國地位憑借什麼
其實如果說印度覺得自己有大國地位,憑借的就是自己的想像了!印度一直以來都是欺軟怕硬,不敢和美國等強國剛,只敢欺負一些弱小的國家。依靠美國的科技力量還謊稱自己國家科技發展迅速。如果說印度有大國地位,那麼也只能說是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了,但是這兩項指標並不能代表他在國際上擁有很高的地位,畢竟農業還是最底層的,印度現在連個工業大國都算不上的!
總之,印度的地位都是自己想想出來的,印度認為自己的國家十分的強大,有一點發展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了。一直認為世界各國忽視他的地位,但是事實上,印度除了兩個低級的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外,其他的大國行列根本就排不上隊。
Ⅹ 面對美國的經濟制裁,印度為什麼要向美國屈服
首先印度沒有能力與美國抗衡,其次印度不敢失去美國這個市場與平台,這對本國的利益損失將是巨大的,這也讓印度不得不屈服。而且另一方面特朗普也在極力的拉攏印度,印度政府也想利用這層政治關系來從美國撈到更多的好處,所以暫時也不會與美國發生利益沖突。
而之所以向美國屈服的最主要原因,我覺得還是出於對本國利益的考慮。美國的頁岩油產量巨大,完全可以取代伊朗石油出口到印度。既然如此,印度又有什麼理由繼續硬懟美國?印度總理莫迪是一個非常老辣的政治家,知道與美國作對的後果。印度表面上看起來是南亞小霸,人口超過了13億,GDP總量排名世界第7。實際上,還是一個非常貧困的國家,國內至少有 3億人口屬於極度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