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河兩岸的平原是
這個問題非常難答,因為印度河也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形象的把這里稱之為南亞次大陸。恆河才是整個印度的靈魂所在。
⑵ 印度恆河水,究竟有多臟其他人都不敢碰的水,為什麼印度人喝了卻沒事
在印度人的心裡,其「母親河」恆河是聖潔無比的,實際上恆河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污染,只不過是印度人給恆河加上了神聖的光環而已。
通過專家對恆河水質研究檢測顯示,其水質含有的細菌量超過國際規定的幾百倍,可以說是世界上污染非常嚴重的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河水污染程度之嚴重導致外國遊客都不敢碰,但是印度人不僅用恆河水洗衣服,而且做飯和喝水都是直接恆河水。
⑶ 問問印度恆河現狀
印度恆河被列入世界污染最嚴重河流之列 在耶姆納河與恆河的交匯處,那裡的恆河水渾黃污濁,漂浮著很多泡沫和垃圾,人們只能進行人工清除。而天氣一熱,水中還會散發出陣陣腥味。恆河漁業曾經十分發達,但隨著污染的加劇,漁民也已經越來越少了。有數據顯示,流入恆河的污水中有80%是兩岸居民的生活廢水,15%是工業廢水。由於缺乏限制工業廢水排放的法令,很多工廠只需交納低廉的保證金就可以將廢水直接排入恆河。含有鹽酸及貢、鉛等重金屬的廢水嚴重污染了水質,使兩岸居民的生活用水受到影響。現在,印度人已經意識到了恆河污染的重要性,開始自發組織起來清潔恆河,政府也制定了相關政策,希望能夠緩解這里的污染現狀
⑷ 印度河周圍的自然地理特徵
印度河(Ins),梵名Sindhu(信度)。乃南亞之大河。發源於青藏高原,流經喜馬拉雅山與喀喇昆侖山兩山脈之間,流向西南而貫穿喜馬拉雅山,右岸交會喀布爾河,左岸匯流旁遮普(梵Pan~ja^b,五河之意)地方之諸支流,經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
印度河流域屬於亞熱帶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但由於東北部高山山脈的影響,使氣候通常介於乾燥與半乾燥、熱帶與亞熱帶之間。一年分為四季:12-翌年3月為東北季風季,氣溫低、降水少、濕度小;7-9月為西南季風季,降水多.雷暴多,濕度大,是全年的降雨季節;4-6月是東北季風向西南季風轉變的過渡期,又稱熱季,空氣乾燥、溫度高;10-11月是西南季風後退季,也就是西南季風向東北季風的過渡季節,降雨少,晝夜溫差大,但季節比較涼爽。
流域內最高氣溫在46℃左右,最低氣溫在零下15℃左右。平均年降水量約300毫米。
從河源至河口,印度河地區年降雨量在125~500毫米(5~20寸)之間。除了巴基斯坦山區部分外,印度河流域均在次大陸最乾燥的地區。西風冬季掃過上印度河流域,帶來102~204毫米(4~8寸)的降雨量--這對於小麥和大麥的生長極為重要。
⑸ 印度河流的特徵
亞洲注入印度洋的河流分兩個系統:一為發源於青藏高原南側的河流,有印度河、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薩爾溫江和伊洛瓦底江等;一為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注入波斯灣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南半島和南亞次大陸的河流,都屬於熱帶季風性河流,一年中水位變化很大。印度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上游水量不大,但穿過喜馬拉雅山匯合山地南側諸河以後,流量大增。至於西亞的兩河,則都流經乾燥地區,水量不大,屬於由融雪水和雨水補給的河流,春季水位最高,夏季水位低。 恆河是南亞水量豐富的河流,發源於降水豐富的喜馬拉雅高山區南麓,又流經徑流大的印度大平原,恆河流域的地形,特別有利於形成強大的水系。恆河全長2700km,平均流量25100m3/s,超過黃河流量16倍多。恆河有兩條位於海拔4500m高度上的河源,它們穿過山地峽谷流入平原後,落差極小,流速漸慢,水勢平穩。恆河匯納了喜馬拉雅山脈方面許多多水支流,其中最大的是朱木拿河。恆河匯納德干高原方面的支流較少。恆河下游分流縱橫,主要水道有八,在入孟加拉灣處,與布拉馬普特拉河匯合一起,形成了廣闊的恆河三角洲,這兩條河流三角洲總面積約8×104km2,三角洲的開始點距海有500km。在三角洲地區,恆河分成許多支叉,其最東與最西支叉間直線距離,幾乎達到300km。恆河河水給孟加拉灣帶入的懸浮物質每年約為2×108m3,在離岸100km處,仍可清楚地看到恆河渾濁的水線。在探查孟加拉灣北部海底構造時,曾發現一條深而長的水下地溝,它是晚第三紀末由於沉降而被淹沒於海底的恆河下遊河床遺跡。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分流經常游移不定,汛期往往給居民帶來危害。 恆河河水大部由夏季季風降雨供給,一部分由喜馬拉雅山脈上的冰雪融水供給。因此水位從5月開始上漲,7—9月由於季風降雨達到最高水位,在這個時期恆河的深度和寬度都達到平水位時的兩倍。三角洲上洪水有時還由颶風形成,這種類型的洪水出現在10—11月,雖不經常發生,一旦出現能造成極大危害。恆河上游因為落差較大,侵蝕搬運作用很強,加上第四紀以來地盤隆起,以致形成了恆河大平原。恆河的經濟意義很大。它流經人口稠密和大面積的農業地帶,自古以來河水就用於灌溉,有復雜的渠道系統和一些水庫。恆河自出山以後即可通航。布拉馬普特拉河的水文特徵基本上與恆河一致,只是它的水位波動更大一些。布拉馬普特拉河河水也廣泛用作灌溉,它的通航距離,從河口算起約有1300km。 印度河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我國西藏境內,先向西北流,穿行於喜馬拉雅山和喀喇昆侖山之間,後轉向西南流,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匯納了較大支流,其中主要是傑盧姆河、奇納布河與薩特累季河等。印度河全長3180km,比恆河長度大,但流域面積僅96×104km2。印度河上源海拔高度5300m,在穿經喜馬拉雅山脈時,形成一系列長達幾十公里的深峻峽谷,河床狹窄,兩岸石崖壁立,河流在其間奔騰咆哮,形成許多急流與岩檻。印度河流入平原後,出現一些分流,其中有的分流在乾季經常乾涸,而在雨季,一些分流匯合起來總寬度可達25km。印度河在近河口處,分13支入阿拉伯海,並在河口附近形成三角洲。印度河各支流,因系流經西瓦里克(Siwalik)丘陵地易被侵蝕的沉積岩區,故河流的含沙量很多,致中、下遊河床有時高出兩岸,而使河道多不固定。 和南亞其他大河一樣,印度河水也以夏季季風雨水補給為主,以高山冰雪融水補給為輔。但印度河流域降水量遠比恆河流域為少,而蒸發量卻很大,滲透作用也很強,因此印度河的流量不如恆河大,其平均流量不及恆河的1/3。在由融雪引起的春汛和季風汛期之間,是水位顯著低降時期。由於印度河流經乾燥地區,所以它作為灌溉水源的意義就更大,通過在平原地區修建堤壩和渠道,灌溉面積已達15×105ha以上。印度河由於河口水淺,大船不能沿河上行,故航運意義不大。
⑹ 印度恆河污染嚴重的原因是什麼印度當局能否徹底治理好
印度恆河,也是印度的生命之河,宗教中的聖河。在印度人心中地位很重,相傳喝了恆河水,或者在恆河裡洗澡能包治百病。但實際恰恰相反,嚴重污染的恆河,成了疾病傳染的重災區。
恆河污染嚴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密度大,生活環境差是其一。在印度,政府基建投入有限,臟亂差嚴重。廁所大多是露天的,生活垃圾直接傾倒在恆河。到過恆河的人,都被恆河的臟所震撼。
其二,宗教因素。印度是多民族宗教國家,人死後有火葬的習俗。恆河岸邊就是火葬場,工人把屍體遺骸直接拋入恆河,有的屍體甚至沒經過處理就扔進恆河!當地人就在漂著腐屍和垃圾且臭氣熏天的恆河裡,沐浴洗漱……
這種情況短期之內估計根本不會得到解決,除非印度成為一個發達國家,能拿出足夠的資金治理恆河,安置居民。但事實是,就這樣一個骯臟落後,且自大奇葩的國家。總想成為南亞霸主!近期不惜侵入中國領土,製造事端。就如1962年那樣,政府太高估自己,往往敗得很慘!
一晃五十多年過去了,印度自大的毛病又犯了,總覺得自己有能力抗衡中國了。且放出狂言。究竟印度怎樣鬧騰,最後又怎樣收場,我們拭目以待!
印度人,找不著廁所,生活垃圾遍地,基礎設施落後,貧民區與垃圾場相連,澡堂就是恆河,飲水不用處理廠,吃飯不用筷子右手抓飯,左手抹屁眼(不用衛生紙),露天公廁加牛羊,怎麼不污染?奇葩的印度象是全地球人的笑柄。我雖沒去過印度,手機電視上天天有開掛的大象。
不單是大氣污染,印度的河流污染更嚴重,恆河被認為是印度的「母親河」、「聖河」,但它也被認為是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大型河流,恆河的支流亞穆納河流經印度首都新德里,按說應該得到有效治理了吧,結果這條河流的污染程度簡直是讓人看了觸目驚心,先上圖:
這些游泳的人還大部分都是女性,適逢印度的排燈節,不少印度人在河邊點燈燒香祭祀祈禱,並在河流中洗浴以求「洗去罪惡」,「凈化靈魂」,女性只要在河邊洗浴,男性則喜歡在河裡深水區游泳。
這條河流上為什麼會有大量的白色泡沫呢?原因很簡單,正是由於大量的工業廢水和居民生活用水排放到了河流中導致的,水中含有的大量有機物以及不同化學物質互相反應,還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部分印度人還喜歡在河中用洗滌劑洗衣服等等,導致這條河流中滿是泡沫,彷彿是大團的冰雪在河上漂流。
據悉,僅在新德里一個城市,居民每天製造的污水多達300萬噸,就有57%的城市垃圾最後都流進亞穆納河,河中很多生物已滅絕,化驗顯示河水裡的排泄物細菌水平超標3000倍。
亞穆納河是印度恆河最長的支流,實際上不僅是亞穆納河如此,印度的大部分河流都是如此,亞穆納河污染只是印度河流污染的一個縮影。有人說僅河流污染造成的浪費就抵消了印度GDP的4個百分點,再加上空氣污染,印度人的人均壽命平均被拉低8年。
但也有人稱由於印度環境污染嚴重,而且印度人的生活習慣不是很講究衛生,所以早已在細菌和病毒的環境里鍛煉得百毒不侵,比如在印度新德里上個月進行的一場新G病毒血清的抗體檢測中,數據顯示抽查結果中百分90以上的新德里人都有了抗體,說明很多印度人感染新冠而不自知。其實僅僅這么認為並不正確,因為這忽視了印度人口高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死亡率和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平均壽命,單是新G就奪去了該國46萬多人的性命,而且這還被認為是遠低於實際數字的,以人體和細菌與病毒相抗爭,往往是敗多勝少的。
參考資料:
《極目新聞》11月8日文章《印度「聖河」被毒泡沫覆蓋,還有人在河裡游泳》
請不要笑話印度的恆河,
實際上,
每個國家從農業 社會 進入工業 社會 ,
以及從工業 社會 再進入現代 社會 ,
都必須經歷這個大污染的過程。
如果你們不信,
可以去翻 歷史 書,
英美日法意德,
這些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無一倖免。
工業時代之初的倫敦街頭就是個大垃圾堆,
不要看日本現在很漂亮,
曾經日本島周圍一度被垃圾圍滿。
哲學家黑格爾曾經說:
「 歷史 給我們的最大教訓,就是我們根本沒有從 歷史 中吸取教訓。」
用這句話來觀照人類發展史,
簡直巔撲不破!
貴國在現代化過程中,
同樣經歷了從污染到治污的痛苦過程,
直到現在,仍沒有結束。
你們笑話人家印度的恆河有多臟,
難道忘了貴國的霧霾與pm2.5飆升?
人家不過是泡在骯臟的水裡,
而你們卻泡在骯臟的霧霾里,親!
還記得五十步笑百步的笑話嗎?
你們不過是站在五十步的位置,
居然要笑話一百步位置的印度人,
這個故事本身,就像一個冷笑話。
這六張圖告訴你,印度的恆河到底有多臟
這六張圖告訴你,印度的恆河到底有多臟
這六張圖告訴你,印度的恆河到底有多臟
這六張圖告訴你,印度的恆河到底有多臟
這六張圖告訴你,印度的恆河到底有多臟
這六張圖告訴你,印度的恆河到底有多臟
這六張圖告訴你,印度的恆河到底有多臟
恆河,兩岸聚集著四億人,生活廢水、廢棄物直排河中,還有粗放式工業排放大量工業廢水入河中,這是雙重污染。還有令人畏而遠之的特殊污染,那就是恆河被印度教奉為聖河,人死了的屍體或骨灰拋入河中,可愉快升天,活人浸泡水中,可冥思苦想人生的真諦,還可洗滌塵世的污穢;所以印度人蜂擁入河,對水體的混濁污穢,漂浮的糞便死屍體視而不見;由於沒爆發大規模的傳染疾病,他們更相信那是源於河水的聖潔。我無意黑惡恆河的污染,因為中國的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等也存在嚴重污染問題。我們不能五十步笑一百步,要切實、踏實做好自身治理水系污染、恢復生態功能的事。當然, 旅遊 絕不去印度,這是個人的選擇。
我敢說,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組織都不可能治理好恆河。恆河作為貫穿印度最大的人口稠密區和平原的河流,想治理得好,那是絕對不可能是事情。加上印度人的宗教信仰和印度人的素質水平,治理恆河,還不如讓恆河直接乾涸吧!
從地理位置看:
恆河,中文又譯為殑伽河、強伽河、岡底斯河,為南亞大河,有兩個主幹,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南麓和德干高原,流經印度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爾邦、恰爾肯德邦、西孟加拉邦後,進入孟加拉國,改稱帕德瑪河,會合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國境內的下游賈木納河,最後注入孟加拉灣,其入海河段稱為梅克納河。
從宗教學的角度看:恆河流域是印度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她不僅是今天印度教的聖河,也是昔日佛教興起的地方,至今還有大量佛教聖地遺存。
經濟政治的角度看:
印度是南亞的一個大國,他政治體制構成(不說種姓制度)就是很多個派別構成,各派別相互沒有認同感,各派別都想發展壯大自己,各派別的大佬為了控制民眾,都用精神世界來統治自己的族民,編造這樣神,那樣神來麻痹民眾,為他們能長期高高在上建立穩定的基石。他們不會吃牛屎,喝牛尿,洗恆河水。民眾沒飯吃,沒衣服穿,沒錢看病,沒有幸福美滿的生活跟大佬們沒有關系,是因為神……。你們投入到神的懷抱里,讓神賜予你們力量吧!
這樣的 社會 體制你能治理嗎?你把恆河水治理好了,統治者怎麼辦?印度的大眾怎麼辦?你這不是給印度添堵嗎?
恆河水的治理就是印度 社會 體制和政治制度的治理。
問這個奇怪的問題!治理恆河就相當於挖印度的祖墳,你去治理啊?你覺得臟,人家覺得神聖不可侵犯,為什麼要讓別的國家按你的標准活著?我們覺得牛肉好吃,你去印度吃牛肉試試?
這是印度自己人的事中國人沒必要瞎操心,做好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⑺ 印度河的流域地貌
印度河流域介於北緯24°~37°,東經約66°-82°之間。東北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東南介印度塔爾沙漠.西北為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脈,西南為俾路支高原,南臨阿拉伯灣。幹流的上游和左岸支流的上游均處於高山區。幹流下游和河口地區處於印度河平原。高山與平原之間為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間盆地組成的復雜地形。平原區總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流經高山區的河流,山高谷深,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印度河平原是世界大沖積平原之一,面積約26.6萬平方公里,約占巴基斯坦國上面積的1/3;由喜馬拉雅山麓一直延伸到阿拉伯海,東西寬度平均約320公里,最大寬度在旁遮昔平原,寬約560公里,最狹窄的地方為161公里。土地肥沃,是巴基斯坦最富饒的地方。
印度河平原的東部為塔爾沙漠的延伸部分,分成南北兩部分,北部沙漠稱為喬利斯坦(Choliston)沙漠,南部沙漠仍稱塔爾沙漠,面積均約3.4萬平方公里。印度河平原的西北抵俾路支高原的蘇來曼(Sulaiman)山脈。印度河平原以北緯29『為界,分為上印度河平原和下印度河平原。上印度河平原為五河(薩特萊傑河、拉維河、傑納布河、傑赫勒姆河、印度河)匯合之地,有寬闊的河間地,一般高出河床5~20米,河道蜿蜒.河床不斷移動,洪水時帶來的大量泥沙,經常堆積成新的沖積層和淺灘。下印度河平原為明顯的河曲帶和泛濫平原。沿印度河兩岸築有河堤,堤距一般為19-24公里。下印度河平原的西部和南部是低窪地帶,為洪水經常泛濫之處。
印度河發源於海拔約5,500米(18,000尺)的西藏西南部。向西北奔流約322公里(200里),穿越海拔約4,572米(15,000尺)的查謨和喀什米爾東南邊界。在拉達克山列城下游不遠,在左岸接納其第一條支流札斯卡爾河。沿同一方向繼續奔流241公里(150哩)後,在右岸接納其著名支流什約克(Shyok)河。在與什約克河匯合後,直至科希斯坦地區,得到喀喇昆侖山、南伽山高原和科希斯坦高地山坡巨大冰川的補給。什約克、希格爾(Shigar)、吉爾吉特及其他河流將冰川融水瀉入印度河。由於這一地區如今的降水量不足以補給這些大冰河,可以相當肯定,喀喇昆侖山的巨大冰河是喜馬拉雅山脈上次冰期的殘餘。(「哩」為英里的舊稱)
希格爾河在伯爾蒂斯坦斯卡都附近從右岸注入印度河。吉爾吉特河為下方另一條右岸支流,在本吉(Bunji)匯入。順流數哩,左岸支流阿斯特(Astor)河匯入。後向西流,穿越喀什米爾邊界,然後折向南面和西南面,進入巴基斯坦境內。在深達4,572~5,182米(15,000~17,000尺)、寬為19~26公里(12~16里)的峽谷中繞南伽山高原(8,126米〔26,660尺〕)邊緣奔流。小徑盤繞在陡峭的山坡上,從1,219~1,524米(4,000~5,000尺)的高處俯視河流,令人望而生畏。
印度河在流出這一高海拔地區後,在巴基斯坦斯瓦特與哈札拉地區之間成為一條湍急的山間河流,直至流到塔貝拉水壩(TarbelaDam)水庫為止。喀布爾河就在阿托克(Attock)上方匯入印度河,此段,印度河在海拔610米(2,000尺)的高度流淌,第一座鐵路公路橋凌空飛架。最後,在加拉伯克(Kalabagh)切穿鹽嶺進入旁遮普平原。來自東旁遮普平原最著名的5條支流--傑赫勒姆河、傑納布河、拉維河、貝阿斯河與蘇特萊傑河--給予巴基斯坦和印度共有的那片土地以旁遮普(「五河之邦」)這一名字。
印度河在接納旁遮普諸河之水後更為寬闊,在汛期(7~9月)可寬達數哩。在海拔約79米(260尺)的高度奔流。河流這一段的緩慢速度導致積累起來的泥沙沉積在河床,泥沙從而高出這一沙原的平面;的確,信德的平原多數地區為印度河遺棄的沖積物形成。已經修築堤壩用於防洪,但偶或崩潰,於是大片地區被洪水摧毀。1947和1958年都發生過洪水。在洪水嚴重泛濫期間,河流有時改道。
印度河在特達(Thatta)附近開始進入其三角洲,散為若干分流,在喀拉蚩(Karachi)南-東南部的不同地點注入海中。三角洲面積為7,770平方公里(3,000平方哩)或更多,沿海岸延伸約209公里(130哩)。現存的和廢棄的水道使三角洲地面坎坷不平。海濱寬約8~32公里(5~20哩)的地帶在高潮期為潮水淹沒。 印度河流域屬於亞熱帶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但由於東北部高山山脈的影響,使氣候通常介於乾燥與半乾燥、熱帶與亞熱帶之間。一年分為四季:12-翌年3月為東北季風季,氣溫低、降水少、濕度小;7-9月為西南季風季,降水多.雷暴多,濕度大,是全年的降雨季節;4-6月是東北季風向西南季風轉變的過渡期,又稱熱季,空氣乾燥、溫度高;10-11月是西南季風後退季,也就是西南季風向東北季風的過渡季節,降雨少,晝夜溫差大,但季節比較涼爽。
流域內最高氣溫在46℃左右,最低氣溫在零下15℃左右。平均年降水量約300毫米。從河源至河口,印度河地區年降雨量在125~500毫米(5~20寸)之間。除了巴基斯坦山區部分外,印度河流域均在次大陸最乾燥的地區。西風冬季掃過上印度河流域,帶來102~204毫米(4~8寸)的降雨量--這對於小麥和大麥的生長極為重要。
流域山區降水形式主要是雪。印度河水的一大部分是由喀喇昆侖山、興都庫什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及融化的冰川提供的。季風雨(7~9月)提供其餘水量。印度河流域氣候包括信德和下旁遮普的半沙漠氣候與科希斯坦、罕薩(Hunza)、吉爾吉特、拉達克及西藏的嚴酷高山氣候。北部1月氣溫低於冰點,而在信德和旁遮普,7月氣溫最高約為38℃(100℉)。雅各布阿巴德(Jacobabad)是地球最熱點之一,位於上信德印度河西面,常常記錄到夏季最高溫度49℃(120℉)。 印度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以融雪為源。流量在一年中的不同時期迥然有異∶冬季(12~2月)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水位上升,雨季(7~9月)洪水出現,偶有蹂躪性暴洪。印度河及其支流所有的水都是在其流域上游山區獲得的。所以,它們在流出山麓時流量最大,在平原上幾乎沒有地表水流匯入,倒是由於蒸發和滲漏而大量失水。另一方面,在雨季之後時期,滲漏也可增加一些水。在印度河主流中,水位從12月中旬至2月中旬最低。此後河水開始上漲,最初緩慢,而在3月底較為迅速。高水位通常出如今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此後河水急遽下降,直至10月初,水位開始較為平緩地減退。印度河年水量約1,440億立方碼--略多於印度河水系總水量的一半。傑赫勒姆河與傑納布河合計水量約為1/4;拉維河、貝阿斯河與蘇特萊傑河合計水量構成水系總水量的其餘部分。大量的地理與歷史證據表明,自文明發端以來--至少從4,000年以前的摩亨約-達羅(Mohenjo-daro)時代以來--印度河從南旁遮普至海濱一段一直在改道。
印度河地表徑流一部分來自高山融雪,一部分來自季風降雨,前者變化較少,後者隨氣候而變化,但年徑流量的變化也不大,據1940-1975年的統計,印度河(不包括薩特萊傑河)的年衽流量,以1959-1960年最大,達2297.20億立方米,以1974-1975年最小,為1184,64億立方米。徑流的年內變化較大,4~9月的雨季平均水量佔全年的84%。
據1924-1978年實測資料統計,印度河干支流發生了多次洪水,其最大洪峰流量為:1955年薩特萊傑河洪峰流量16891立方米/秒,其支流比阿斯河最大洪峰流量14160立方米/秒。1955年拉維河,洪峰流量19244立方米/秒;1957年傑納布河瑪沙拉站洪峰流量31120立方米/秒;1929年傑赫勒姆河曼格拉站洪峰流量31120立方米/秒;1942年印度河上游洪峰流量23122立方米/秒;1973年傑納布河洪峰流量28300立方米/秒,印度河下游洪峰流量30500立方米/秒,巴基斯坦淹地360萬公頃,受災人口800萬。1976年印度河下游,蘇庫爾站洪峰流量33988立方米/秒,相當於50年一遇洪水。1976年洪水淹沒了809萬公頃土地,沖毀房屋1000萬間以上,死亡425人。
⑻ 印度河在哪裡
印度河在哪裡?
主要在巴基斯坦和印度。
印度河是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語式拼法In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恆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河流總長度2900~3200公里。印度河文明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社會主要文明之一。
關於印度河的地貌
印度河流域介於北緯24°~37°,東經約66°-82°之間。東北臨喀喇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東南介印度塔爾沙漠.西北為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脈,西南為俾路支高原,南臨阿拉伯灣。幹流的上游和左岸支流的上游均處於高山區。
幹流下游和河口地區處於印度河平原。高山與平原之間為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間盆地組成的復雜地形。平原區總面積約58萬平方公里。流經高山區的河流,山高谷深,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印度河平原是世界大沖積平原之一,面積約26.6萬平方公里,約占巴基斯坦國上面積的1/3;由喜馬拉雅山麓一直延伸到阿拉伯海,東西寬度平均約320公里,最大寬度在旁遮昔平原,寬約560公里,最狹窄的地方為161公里。土地肥沃,是巴基斯坦最富饒的地方。
印度河平原的東部為塔爾沙漠的延伸部分,分成南北兩部分,北部沙漠稱為喬利斯坦(Choliston)沙漠,南部沙漠仍稱塔爾沙漠,面積均約3.4萬平方公里。印度河平原的西北抵俾路支高原的蘇來曼(Sulaiman)山脈。
印度河平原以北緯29『為界,分為上印度河平原和下印度河平原。上印度河平原為五河(薩特萊傑河、拉維河、傑納布河、傑赫勒姆河、印度河)匯合之地,有寬闊的河間地,一般高出河床5~20米,河道蜿蜒.河床不斷移動,洪水時帶來的大量泥沙,經常堆積成新的沖積層和淺灘。下印度河平原為明顯的河曲帶和泛濫平原。沿印度河兩岸築有河堤,堤距一般為19-24公里。下印度河平原的西部和南部是低窪地帶,為洪水經常泛濫之處。
⑼ 恆河是印度的母親河,恆河的河水水質怎麼樣
恆河是印度人心中的“聖河”。
發源於喜馬拉雅山脈,流經印度恆河平原,在進入孟加拉灣,全長2500多公里。
印度人也知道恆河水有問題,在他們眼中宗教高於一切,就算恆河在污染,可在他們心中永遠神聖不可侵犯。
恆河是有污染,可並未破壞水資,這也是恆河水神氣之處。可印度人做法我們不能學習,保護好我們母親河,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