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62年中印之戰印軍共傷之多少
中印戰爭中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負傷1047人。
『貳』 1962年中印戰爭打到印度哪裡
1962年中國軍隊打到了距離新德里也就幾百公里的地方,先遣部隊更是到了外圍五十公里的地方,只是最終我方主動退到實際控制線20公里。
1962年爆發的這場戰爭,中方那時候的實力還並不強大,而印度還有美國和蘇聯的支持,差距不是一般大。有這兩大強國在背後兜底,印度的自信心一下就膨脹起來,在邊境地區不斷挑事,我國忍無可忍發起了反擊,這場戰爭結束得很快,我國再有優勢的情況下主動宣布停戰。這場戰役我方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受傷697人,殲滅了印軍3個旅,斃傷准將以下就有3968人。
中印戰爭的爆發並不是偶然性,在英國殖民時期就埋下了隱患。雙方各有各的理,印度在大國的慫恿下想要用武力解決也能理解。只是印度軍隊的紀律散漫,他們採用的戰術不合理,我軍認真分析了對手,採用穿插戰術,分小隊對印軍實施包圍,就連他們的王牌部隊都無一倖免。可能大家會很疑惑,蘇聯和美國不是支持印度么?它怎麼會還是這么不經打?
美國和蘇聯確實援助了印度武器,還派遣了軍事顧問幫助印軍,他們都希望印度可以贏,可是印度失敗後這兩國並未出手。一是很不劃算,他們支持也只是幕後,要是擺在明面上就是地區性戰役,沒有真的和中國打這個打算。況且中國贏了之後主動停戰,選擇和談還歸還了俘虜和繳獲的武器,這種行為在國際上贏得好感,美蘇再發難也不合適。二是美蘇兩國還在忙著較勁,也沒有多餘的功夫再去招惹一個大國,所以印度說到底還是在孤軍奮戰。
『叄』 中印戰爭打了多長時間
打了32天。
1962年10月20日中印邊界戰爭爆發。印軍一戰即潰,10月25日我軍收復達旺,11月19日收復邦迪拉,察隅地區11月16日收復瓦弄,逼近傳統習慣線。
中國政府於11月21日宣布停火,中國軍隊從12月1日起後撤,單方面撤到1959年11月7日實際控制線中國一側的20公里以外。
1963年2月28日,中國邊防部隊完成了主動後撤,並釋放和遣返全部被俘印度軍事人員,歸還所有繳獲的武器彈葯。戰爭歷時1個月,總計殲滅印軍8900餘人。我軍共傷亡2400餘人。
『肆』 中國現代戰爭史的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至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中國的第二次衛國戰爭,對手是人口僅次於中國,擁有數千年文明的印度,當麥克阿瑟聽說印度挑釁中國時,他說了一句話:「想和中國陸軍打仗,他簡直瘋了。」 後來中國一度攻入印度,幾乎兵臨新德里,後來主動撤軍,創造了世界上第一例戰勝國主動撤軍的先例。這件事導致了印度傑出領袖尼赫魯的黯然下台。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歷時1個月,我軍在西段清除了印軍全部入侵據點,在東段進到了非法的「麥線」以南靠近傳統習慣線附近地區。作戰中,全殲印軍3個旅,另殲滅印軍5個旅各一部,俘印軍第七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擊斃印軍第六十二旅旅長希爾·辛格准將,總計殲滅侵印軍8900餘人。繳獲各種火炮300餘門,坦克10輛,汽車400輛各種槍6300餘支(挺),及其它許多武器彈葯和軍用物資。在反擊作戰中,我軍共傷亡2400餘人。在這次自衛反擊戰中,我邊防部隊同仇敵愾、英勇戰斗,以較小的代價,取得了重大的勝利,驅逐了入侵的印軍,維護了中國的領土和主權,打擊了當時印度擴張主義者的囂張氣焰,大揚了國威軍威。
『伍』 中印戰爭雙方參戰兵力到底是多少
名稱
中印戰爭
傷亡情況
中國軍隊陣亡722人,負傷697人
地點
藏南地區
主要指揮官
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負傷1047人中
時間
1962年6月至11月
參戰方
中國;印度
結果
中國獲勝,軍隊回撤到戰前位置
『陸』 62年中印之戰各自的參戰兵力是多少
1962年10月至11月,中印邊境戰爭在中印藏南邊境地區爆發。在短暫的作戰過程中,中國軍隊在西段清除了印軍全部入侵據點。據可查資料,中國軍隊全殲印軍3個旅,另殲滅印軍5個旅各一部,總計殲滅入侵印軍8900餘人。
參戰兵力: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直逼印度首都
中國軍隊:
戰績: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
繳獲:
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消耗:
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g,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參考:中印戰爭
http://ke..com/view/76323.htm
『柒』 中印戰陣,中國傷亡多少人
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1,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1,524名)消耗:炮彈22,976發、槍彈701,342發、手榴彈7,080枚、爆破筒64節、炸葯2,050k9,噴火油料677L,損壞122mm榴彈炮1門、機槍18挺、長短槍81支、40mm火箭筒2具、電台(步話機)5部、汽車12台
『捌』 林彪在中印戰爭殺了多少
對印反擊戰是建國以來對外的所有作戰中最漂亮的一仗。主帥是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長———林彪
林彪——在軍事作戰中確實是個不可多得的天才。 在解放戰爭中,林彪指揮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幾乎解放了大半個中國。在四野參戰的所有戰役中幾乎每戰必勝。從遼沈、平津,一直到渡江戰役(武漢部分)入川作戰、衡寶戰役、海南島等。橫掃千軍如卷席,幾乎是逢戰必勝。打的國齤民黨聞風喪膽,望風而逃。
解放後,首戰就是入朝作戰。朝鮮戰爭爆發後,幾乎就要解放整個朝鮮的金日成忘乎所以。嚴重忽視後方兵力不足和補給線薄弱的兵家大忌,急功冒進。此時,林彪曾數次提醒毛主席以及電告金日成,應加強銀川等地的防務,防止後勤補給線被切斷。但均被拒絕。此乃林彪不去入朝作戰的原因之一。
當時,建國的十帥、十大將中,對於大兵團作戰,最擅長的兩個人選就是林彪和粟裕。而粟YU更不願意去出這個風頭(粟裕為十大將軍之首)。毛迫不得已派彭德懷入朝作戰。而彭擅長的作戰方法是游擊戰,對於大兵團作戰彭根本就是門外漢,更何況他面對的是二戰中赫赫有名的世界級大兵團作戰的指揮高手。結果就是彭在朝鮮戰場上戰略上幾乎是輸了個一塌糊塗。好在志願軍鬥志高昂,每每化險為夷。像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就是典型的指揮失誤而最終卻贏掉了戰爭。
代價就是我軍損失慘重,僅被俘人員就達39萬人之多。而彭德懷損失的部隊大都是林彪起家的原四野的骨幹部隊,對此,林彪對彭德懷耿耿於懷。對此,毛主席也有看法。包括金日成數次要求將入朝作戰的志願軍部隊由他指揮,但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這也就是在志願軍入朝作戰中,朝鮮人民軍(裝備、配給都大大優於志願軍)不但不與志願軍配合作戰反而搶奪志願軍後勤補給的根本原因。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玖』 中印戰爭時印度損失到底多大
在整個自衛反擊作戰中,中國軍隊殲滅印軍3個旅(第7旅,第62旅、炮兵第4旅),基本殲滅印軍3個旅(第112旅、第48旅、第65旅),另殲滅印軍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斃傷印軍第62旅旅長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4885人,俘印軍第7旅旅長季.普.達爾維准將以下3968人(其中校官26名、尉官29名)。
傷亡中國邊防部隊陣亡722人(其中軍官82名、士兵640名),負傷697人(其中軍官173名、士兵524名)。繳獲飛機5架、坦克9輛、汽車437輛、88mm加農炮13門、88mm榴彈炮36門、75mm山炮12門、106.7mm迫擊炮27門、106mm無後座力炮6門、81mm迫擊炮142門、51mm迫擊炮144門、輕重機槍631挺、長短槍5,772支、火箭筒112具、槍榴彈發射器(擲彈筒)32具、槍彈4120591發、炮彈79720發、手榴彈16921枚、地雷14848枚,電台(報話機)520部,炮兵觀測儀等其他器材735部(具)。
『拾』 62年中印戰爭殺了多少印度俘虜
一個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