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為什麼叫人工降雨

印度為什麼叫人工降雨

發布時間:2023-01-12 08:48:35

① 為什麼可以人工降雨

隨時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科技也是越來越發達,人們變得可以「呼風喚雨」,通過科學原理,我們可以實現人工降雨的效果,那麼為什麼可以人工降雨呢?而人工降雨的原理又是什麼呢?趕緊和我一塊來探討一下吧。

過去,人們將人工增雨叫作人工降雨,是人們在深入了解降水成因之後,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彈等向雲中播散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促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人工增雨分為曖雲增雨與冷雲增雨。要使曖雲(溫度高於0℃的雲)降水或增雨,要在雲中播撒鹽粉、尿素等吸濕性粒子,促使大雲滴生成導致形成或增加降水。若要冷雲(溫度低於0℃的雲)降水,就要用飛機等播撒乾冰、碘化銀等催化劑,從而產生大量冰晶,使冷雲上部的冰晶密度增大,促成或增加降水。

人工增雨是在特定的天氣條件下進行的`,只要及時對積雨雲、濃積雲、雨層雲、層積雲進行催化作業,就能增加降水量,達到預期效果。人工增雨是巧取天上水,妙用空中水資源的科學舉措。

為什麼要人工降雨

人工降雨主要是為了解除或緩解農田乾旱、增加水庫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發電水量等。人工降雨主要是人為促進雲滴迅速凝結或碰並增大成雨滴,使雨降落到地面上。

人工降雨有什麼注意事項?

人工降雨作業只有在一定的自然雲的條件下才能獲取所需的增加水量的結果,技術條件還無法做到人工造雨。

對於不同條件的雲進行同樣的催化作用,可能會得出正、反兩種不相同的結果。所以為了獲得增雨效果,必須對自然雲條件和降水過程進行更深入的探測研究。

自然降水量的變率很大,而人工增雨量又往往比較小,在一次降水過程中,很難把人工增雨和自然降雨區分開來。因此,評價人工降雨效果及其檢驗方法仍然是人工影響天氣科學主攻目標。

人工降水已從初期的試驗研究,逐步轉為有嚴格設計、多種探測手段及作業技術現代化與通訊等相結合的試驗應用技術,成為我國及不少國家的抗旱減災的措施之一。

② 人工降雨是什麼意思

天空有雲並不降雨,用飛機或人工炮,對雲層施放化學葯劑使雲凝聚成水滴降落地面就叫人工降雨。

③ 印度為求雨結婚的青蛙發洪水了又離婚了,印度人究竟是怎麼想的

今年夏天印度地區數月不降雨,導致土地大旱、莊稼直接枯萎。民間傳言,雨神因陀羅勛爵特別喜愛青蛙舉行婚禮,所以當地百姓為了安撫雨神,給兩只青蛙穿上制定的服裝,舉行了一場印度傳統婚禮。

印度當地政府應該加強本地區人類文明的發展,迷信式燒香求神拜佛根本就解決不了問題。他們應當為百姓普及自然降雨科普知識,雨是由大氣循環擾動產生,路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氣上升到一定高度,遇冷變成小水滴。這些小水即組成了雲,當雲層積聚在一定程度會互相碰撞,空氣托不住它們的重力時就會形成雨。面對印度氣候變化,印度政府可以採取人工降雨抵制乾旱。面對洪澇四起,他們可以疏通渠道以排水。如此淺顯易懂的道理,只因當地百姓文化欠缺文化,而讓我們看到了荒誕的事情,真為他們感到悲哀。

④ 為什麼要用人工降雨

將乾冰撒入空其中,乾冰升華吸熱,使周圍空氣溫度降低。降雨需要有兩個條件,一是凝結核,二是要降溫,雲里的水汽才能聚成水滴,從而達到降雨的效果。中學教材上應該會有的。
用人為的方法,增加雲中的冰晶或使雲中的冰晶和水滴增大而形成降水。目前人工降雨是一種用飛機把冷卻劑(乾冰或其他化學葯劑)撒播到雲中,使雲內溫度顯著下降,使細小的水滴冰晶迅速增多加大,迫使它下降形成降水;
另一種是在雲中撒播吸濕性強的凝結核 (如食鹽、氯化鈣等),使雲滴增大為雨滴降落下來; 還有利用土炮、土箭向雲層轟擊產生強大的沖擊波,使雲滴與雲滴發生碰撞,合並增大成雨滴降落下來。不論用那種方法進行人工降雨, 雲的存在是首要條件,這是內因;向雲中輸送催化劑則是外因,外因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所以人載降雨有一定的局限性。
我們知道,雲是由水汽凝結而成;而雲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雲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結核的數量、雲內的溫度所決定。一般來說,雲中的水汽膠性狀態比較穩定,不易產生降水,而人工降雨就是要破壞這種膠性穩定狀態。如何才能破壞這種狀態呢? 一是降低溫度,使水蒸氣達到飽和狀態,只有達到飽和狀態,水蒸氣才能冷凝形成雨滴。二是增加雲中的凝結核數量,有時候即使水蒸氣達到、甚至超過飽和狀態,也不一定能冷凝成雨滴,這種現象叫做過飽和。這時,如果有大量凝結核的存在,過飽和的水蒸氣會迅速聚集在凝結核上,形成雨滴。 既然知道了雨滴形成的條件,那麼人工降雨就不是難事。人們常採用乾冰或是AgI來進行人工降雨,而兩種物質的作用機理是不同的:乾冰可以降低雲層的溫度,促進水蒸氣冷凝;AgI可以充當水蒸氣的凝結核,因為AgI和雲層中天然的冰晶很相似。
我們知道,雲是由水汽凝結而成;而雲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雲中水汽含量的多寡以及凝結核的數量、雲內的溫度所決定。一般來說,雲中的水汽膠性狀態比較穩定,不易產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壞這種膠性穩定狀態。通常的人工降雨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在雲霧厚度比較大的中低雲系中播散催化劑(碘化銀)從而達到降雨目的。一是增加雲中的凝結核數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並增大;二是改變雲中的溫度,有利擾動並產生對流。而雲中的擾動及對流的產生,將更加有利於水汽的碰並增大,當空氣中的上升氣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飄浮時,便產生了降雨。
人工降雨採取往天空打乾冰[固體的CO2:二氧化碳],乾冰在升到一定高空中會解體吸熱升化變化氣態 周邊的水蒸氣會被氣溫下降而聚積成含有大量水份的密雲 當水雲達到一定程序會容納不下那麼多的量時。
開始降雨人工降雨有什麼好處:及時緩解長期因乾旱的麻煩。
人工降雨有什麼壞處:有可能把其他地區的水蒸氣吸引過來,引起其他地區水份減少,降雨概率下降。

⑤ 人工增雨 人工降雨 人工催雨 各是何意

人工增雨就是本來雨量很小咱們讓它下得更大一些
人工降雨就是本來根據氣象條件這塊雲不具備降雨的條件而我們讓它變成雨
人工催雨就是這塊雲可以降雨,但是冷空氣還沒有過來,就要過來了,我們為了需要讓它趕快下我們就催雨

⑥ 人工增雨和人工降雨意思完全不一樣嗎

人工增雨不是人工降雨,它只是在下雨時讓雨量增加20%至40%,如果沒有雨雲,人工增雨無法實施。人工增雨最理想的天氣是,作業區上空有水汽含量較豐富的積狀雲且雲層較厚,雲頂高度在6100米至12200米之間,地面有小於每小時10公里的微風。人工增雨方法多種多樣,有高射炮、火箭彈、氣球播撒催化劑法,有飛機播撒催化劑法,還有地面燒煙法。其中,飛機負責5000米以上高空,高射炮和火箭彈負責3000米至5000米的中空。

人工降雨,是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雲中播撒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緩解農田乾旱、增加水庫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發電水量等。

換句話說,下雨了,用點手段讓它下大點,這叫人工增雨
沒下雨,用點手段讓它下雨,這叫人工降雨

⑦ 世界最大的稻米出口國印度降雨匱乏,糧食危急該如何度過

印度原來世界最大的道路出口國,但是印度國內出現乾旱,降雨稀少,然後印度從二季度開始也逐漸限制糧食的出口,比如說二季度開始就推出了一個限制性的政令,禁止印度小麥出口,除了之前已經簽訂供應協議的可以,正常供應之外不允許簽訂新的糧食供應協議。

糧食危機短期內是不會結束的,近一年基本上全球各地都出現極端的氣候現象,比如高溫洪澇,災害,乾旱。多個國家出現湖水河水的水位歷史最低點,也有多個城市出現洪澇災害,甚至是火山噴發等災災害。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了氣候條件可能在逐漸朝惡劣那個方向改變,糧食危機短期內不會結束。

⑧ 人工降雨是怎麼回事

人工降水,是根據不同雲層的物理特性,選擇合適時機,用飛機、火箭向雲中播撒乾冰、碘化銀、鹽粉等催化劑,使雲層降水或增加降水量,以解除或緩解農田乾旱、增加水庫灌溉水量或供水能力,或增加發電水量等。中國最早的人工降雨試驗是在1958年,吉林省這年夏季遭受到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降雨獲得了成功。1987年在撲滅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中,人工降雨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本概述
運用雲和降水物理學原理,通過向雲中撒播催化劑(鹽粉、乾冰或碘化銀等),使雲滴或冰晶增大到 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又稱人工增加降水。 撒播催化劑的方法有飛機在雲中撒播、高射炮或火箭將碘化銀炮彈射入雲中爆炸和地面燃燒碘化銀焰劑等。是人工影響天氣中進行得最多的一項試驗。 人工影響雲的微物理過程,可以在一定條件下使本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受激發而降水,也可使那些水分供應較多、往往能自然降水的雲,提高降水效率而增加降水量。但不能自然降水的雲能供應的水分較少,因此人工催化的經濟價值有限。
編輯本段原理及方法
冷雲催化
在溫度低於 0°C的冷雲降水過程中,冰晶濃度起著重要的作用。根據降水粒子濃度的實測資料和理論估算,只有當冰晶濃度達到1個/升或更高的量級時,才有較高的降水效率。對因冰晶濃度不足、降水效率很低的自然雲,若在其過冷卻部位播撒成冰催化劑,就可以增加冰晶濃度。每克乾冰或碘化銀,可產生1012個以上的冰晶,若用幾百克,就可以使幾十立方公里雲體的冰晶濃度達 10個/升。這些人工冰晶通過伯傑龍過程迅速增長,促進冷雲降水過程,使降水量增加。一些比較嚴格試驗的統計分析表明,冷雲催化可以增加降水量10~20%。如果人工冰晶的濃度很大,則形成的雪晶的平均尺度較小,它們從雲中下落到地面的時間較長,在氣流的作用下,會落到下風方向更遠的地方而改變降水的分布。 人工降雨
冷雲催化的溫度條件:人工降水的效果同雲的自然條件有密切關系。就冷雲催化而言,雲中的溫度條件十分重要。就整個雲體而言,雲頂溫度一般最低,常將它作為估計雲中自然冰晶濃度的參數。當雲頂溫度低到一定程度時,雲中常會形成大量冰晶,這時用人工方法增加冰晶,效果就不顯著。反過來,雲頂溫度如果太高,碘化銀等催化劑的成冰能力就太低,也不利於人工催化。所以對冷雲催化法增加降水來說,雲頂溫度不宜太高或太低。一些地形雲和積雲的人工降水試驗結果的統計分析表明,當雲頂溫度處於-10~-25°C時,人工降水的效果比較明顯。這一最適宜的溫度區間,稱為播雲溫度窗。鑒於降水過程的復雜性,採用不同催化技術時,必須研究各類雲中最有利的溫度條件或其他條件。
暖雲催化
在溫度高於 0°C的暖雲里,降水主要在雲滴碰並過程中得到發展。雲滴越大,碰並增長就越快。計 人工降雨
算表明,當雲滴半徑超過0.04毫米時,就可以迅速碰並而長成雨滴。在那種大雲滴的濃度不足的自然雲中,播撒大量半徑大於0.04毫米的水滴,就能夠促進降水過程。計算表明,每克水可以形成約幾百萬個大雲滴,要催化10立方公里的雲體,則需要幾噸水。若往雲中播撒一定大小的吸濕性物質顆粒或者溶液滴,它們能在雲中吸濕而迅速長成大雲滴,這樣所需的催化劑量,就用不到水的十分之一。 除了播雲以外,法國和蘇聯有人試驗在地面加熱,造成人工上升氣流的方法,試圖在一定氣象條件下激發或增加降水。美國有人設想利用瀝青或碳黑吸收太陽輻射,提高局地空氣的溫度,促進雲的發展以增加降水。中國有人研究過爆炸對降水的影響。這些人工降水方法的研究,都還處在探索的階段。
動力催化
通過冷雲催化使雲中產生大量冰晶,所釋放的潛熱將改變積雲的宏觀動力過程而增加降水。它是60年代在人工降水試驗方面的一項進展。積雲中上升氣流的速度,主要決定於雲內外溫差造成的浮力。在發展旺盛的積雲內,存在著大量過冷水滴。在這種雲中播撒大量的成冰催化劑時,能使過冷水滴凍結而釋放潛熱,水汽在冰粒表面凝華時也釋放潛熱。估計這兩種潛熱足以使雲中局部溫度升高0.5°C左右,這將加大浮力而促使某些積雲的上升氣流速度增大,雲體擴展,生命期延長,結果使進入雲體的水分總量增大而增加降水量。雖然動力催化同一般冷雲催化所用的催化劑一樣,但著眼點不同,動力催化所用的催化劑量必須大大增加,才可能收效。積雲動力催化在50年代曾作過初步的嘗試,但周密設計的積雲動力催化試驗,直到1963年才開始。J.辛普森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所做的隨機試驗表明,催化後積雲的雲頂平均增高1.6公里,平均雨量增加1.7倍。他指出,催化後雲頂增高量同大氣層結(見大氣靜力穩定度)有密切的關系。在其他國家和地區,也作過類似試驗,但效果不一。有人對整個地區積雲群體進行過動力催化的隨機試驗,初步結果表明有增雨的效果。
編輯本段模擬數值
用數學物理方程組描述和計算成雲降 乾涸的土地
水過程和人工催化過程,通過數值計算方法模擬不同條件下各種催化技術的人工影響過程,以研究催化的原理、技術和效果。由於雲和降水的自然變率很大,外場試驗的研究周期很長,花費很大,一個嚴格設計的試驗(某種催化程序、技術等),一般需進行幾年才能對其效果作出估價。如果要比較不同催化技術的效果,選擇最佳的試驗設計,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因此用數值模擬方法為實際試驗和理論研究提供依據,就顯得十分重要。60年代辛普森用積雲數值模擬,計算了自然雲的發展高度,並假定動力催化使雲中水滴在比自然過程更高的溫度下凍結,釋放潛熱,從而計算出催化後的積雲發展高度。試驗的實測結果同模式計算相當一致。這就為動力催化的原理和試驗雲的選擇,提供了科學依據。隨著電子計算機的普及,各國針對各種人工降水試驗,進行了很多數值模擬。它們雖然對實際過程都作了較大的簡化,具有不同方面的局限性,但同外場試驗相結合,能縮短估價人工降水效果的試驗周期,從而成為人工降水試驗研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本段效果檢驗
一般在自然雲已經降水或者接近於降水的條件下,人工降水的方法才能發揮作用。由於降水的自然變率很大,人工增加降水量的幅度較小,如何估價人工降水的效果就顯得 人工降雨
十分困難。人工催化增加的降水量,是催化後的實際降水量和不經催化的自然可能降水量之差。實際降水量可以測定,但能否正確估價自然可能降水量,就成了效果檢驗的關鍵。在對降水的物理規律認識不足的情況下,主要依靠統計學的方法對自然可能降水量作出估價。初期的統計檢驗方法,多數採用回歸統計法,在人工催化目標區附近選擇一個不受催化影響的地區作為對比,用歷史資料建立目標區和對比區降水量的回歸方程。把人工降水試驗期間對比區的降水量代入回歸方程,求出目標區的自然可能降水量,再與目標區實測降水量對比,就可估價人工降水的效果。採用這種方法對於同一次試驗,選用不同的對比區或者不同年限的歷史資料作對比,得出的結果,可能出入很大,所以這種方法的可信度不高。一般認為隨機試驗可以避免主觀的偏差得到統計學上的可信估價。隨機試驗是把適合於人工降水的試驗機會(試驗單元)按照隨機規則(例如抽簽)分成兩組:一組催化並觀測,另一組不催化只觀測,作對比。當試驗單元足夠多時,隨機決定的兩組試驗單元的自然條件應該只有極小的系統性差別,而兩組試驗實測降水量的系統性差異,就可以歸之為人工催化的結果。判斷催化效果,存在著成功和失敗的可能性,當判斷催化有效而實際無效時,常以顯著度水平來表示這種可能性。顯著度水平越小,判斷催化有效的可信度越高。在人工降水試驗中,一般要求顯著度水平小於5%,即可信度大於95%。 人工降水的效果受雲和其他條件所制約。在某種條件下可能有顯著的正效果,在另一種條件下可能無效甚至出現負效果。不分條件籠統地進行統計,分析得出的效果往往不顯著。把試驗單元按照某種指標分成幾類分別統計,有時就能得出比較顯著的結果。例如在冷雲催化試驗中按雲頂溫度分類,統計得出,在一定溫度區間里有比較顯著的效果。 人工降雨
從人工降水研究來說,僅對降水增量作出估價是不夠的,必須對整個物理過程的各個環節都有確切的了解。如催化劑在雲中指定部位是否達到了一定的濃度,冰晶或大滴的濃度是否明顯增加等。觀測和統計這些宏觀和微觀特徵量的變化,可從物理過程上分析人工催化的效果。這種觀測檢驗,稱為人工降水效果的物理檢驗。如在冷雲試驗中觀測到催化後冰晶濃度增大,過冷水滴減少,說明人工催化對雲的微物理過程已起到作用。一般認為,人工降水的科學試驗,必須根據統計學的要求,嚴格按照預定的設計進行長時間的試驗,同時對自然降水過程和人工催化過程,進行細致的野外探測和數值模擬,才能使試驗具有比較堅實的物理基礎和統計的可信度。 由於水資源對國民經濟的重要性,人工降水試驗作為開發水資源的一種潛在手段,受到廣泛的重視。世界上先後有大約八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這項試驗,其中以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和蘇聯等國的試驗,規模較大。1958年以後,中國北方各省,曾用飛機向大范圍層狀雲中播撒乾冰或碘化銀等成冰催化劑,試圖增加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中國南方各省,也曾用飛機或高射炮向積狀雲內播撒鹽粉或碘化銀等催化劑,以期增加夏旱時期的降水量。但自然降水過程和人工催化過程中的很多基本問題,仍不很清楚,人工降水的效果檢驗還有很多困難。
編輯本段發展歷程
向天祈雨 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幻想著掌握呼風喚雨的本領。刀耕火種的初民,跪在赤熱的陽光下祈求雨水;巫師們為了求雨使盡了花招,有時戴上面具手舞足蹈,有時放開喉嚨咿呀歌唱;他們還常常向冥冥中的神靈祭獻牛羊牲靈,有時甚至祭獻活人。巫師們用葦管向空中吹噴水珠,希望這種象徵性的雨滴可以帶來豐沛的雨水。美洲的印第安人在籬笆上掛上干癟的蛇屍求雨,東方人跳龍舞,西方人做祈禱;但無情的乾旱卻一次次地使他們的希望和田地里的禾苗一起枯萎。 後來,求雨的花樣不斷翻新。有人鳴槍,有人爆破,還有人燃點化學物質,相信這類化合物的煙霧可能引來雨水。這些求雨者中也有個別幸運兒,偶然的巧合使他們的法術名噪一時。美國歷史上曾有一個求雨者,機會趕得巧,頗有幾次「靈驗」,但弄巧成拙,幾乎因此罹禍身亡。當時加利福尼亞州南部降雨達51厘米,大水吞沒土地,人畜死傷無數,損失達數百萬美元。愚昧的村民怨天尤人,指控這個求雨者施行法術招來大禍。 由於自然降水過程和人工催化過程中的很多基本問題仍不很清楚,人工降水的理論和技術方法還處於探索和試驗研究階段。世界上先後約有8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這項試驗 ,其中美國、澳大利亞、前蘇聯和我國等國的試驗規模較大 。我國一些經常發生乾旱的省、區都積極開展了人工降雨技術的試驗研究和推廣應用 ,目前技術趨於成熟,已成為抗旱的重要手段。
編輯本段發明故事
直到1948年,人們才真正發現了科學的人工降雨方法。這一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科學家文森特謝福經過長期的探索,在一次實驗中偶然地找到了人工降雨的關鍵,解決了千百年沒有解決的課題,成為科學史上的一段佳話。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逐漸了解了下雨的來龍去脈。水汽從海洋和湖泊的水面上升騰成為空氣的一部分,然後形成雲朵,雨水或雪片就從雲中降下來。但是,水汽究竟怎樣凝聚成雨滴,長期以來始終不甚瞭然。後來,約翰愛特金證明,水汽是積聚在灰塵等細小微粒周圍形成水滴或冰晶的。這些微塵十分細小,肉眼根本無法覺察,但如果沒有這些微塵,盡管空氣中有足夠的水汽,卻不可能形成一滴雨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通用電氣公司聘請愛爾文蘭格繆爾博士研究飛機機翼在穿過雲層時結冰的課題。年青的謝福正是蘭格繆爾博士的助手。他們接受任務後,就動身到美國東北部的新罕布希爾州去,那裡的山峰終年積雪,雪暴頻繁,寒風凜冽。 謝福和蘭格繆爾整日在山間的嚴寒空氣中工作。他們逐漸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雖然氣溫常常在零攝氏度以下,但在他們周圍和腳下繚繞的雲朵之中,卻並沒有形成一粒冰晶。這個奇異的現象,深深留在謝福的腦海里。大戰結束後,謝福製造了一台小機器,它能產生寒冷的濕空氣.和新罕布希爾州山區雲層中的空氣十分相象。 謝福推測冷空氣中不能形成冰晶可能是因為缺少如愛特金提到過的結晶中心。謝福往他的小機器里呼一大口氣,然後開始冷卻,再往冷空氣中投放一點點粉末,比如麵粉、糖粉等等。謝福耐心地做了幾個月實驗,往機器里扔進去各種他能夠想得出來的各種各樣的粉末,但是竟然沒有一種物質可以形成雪花或雨珠凝結的中心。 1948年7月里的一個上午,炎日當空。謝福繼續耐心地往冷空氣里一次次地扔進各種粉末,仍然沒有結果。這時,謝福的一個朋友邀清他去吃飯。謝福筋疲力盡,很樂意藉此休息一下。臨走,他把致冷器蓋好,口朝上,使較重的冷空氣沉到底部.不致逃逸出來。 謝福匆匆吃完午飯,心裡還惦記著機器中的冷空氣。他回到致冷機旁,一看溫度計,已經上升到冰點以上了,不禁有些懊惱。幾個月來,他專心致志地做實驗,竟沒有注意到盛夏已經不知不覺快要到了。謝福心想,大熱天做冷凍實驗,以後可得多留神些。今天的實驗怎麼辦呢?他把蓋子蓋緊,耐心地等著致冷機重新使空氣降溫。謝福注視著緩緩下降的水銀柱,心裡著急,他轉身找到一點乾冰,想用來加快空氣降溫的過程。 謝福打開致冷機的蓋子,把冒著白汽的乾冰扔進去。這時,他又往致冷器里長長吐了一口氣。突然感到眼前一片銀色的光芒在閃爍,在射進致冷機的一束金色陽光里,他看見了無數晶瑩的銀色晶體在滾動。謝福立刻明白了,這正是他夢寐以求的冰晶。經過無數次失敗,他竟然在偶然的一揮手之間成功了。謝福連忙叫來助手,他往致冷器里長長地吐了一口氣,同時又扔進一大把乾冰。這時立刻出現了一片銀光燦爛的小冰晶,緩緩地落下去,彷彿一層美麗的白色絨毛——人造雪的實驗成功了。 謝福想,既然能在實驗室中製造雪花,為什麼不在田野上的雲朵中去試試呢?他決定在飛機上裝一架噴撒乾冰的裝置,飛上天試試看。 11月里寒冷的一天,謝福和蘭格繆爾看見天邊出現了一片雲。謝福立刻登上飛機。他知道很可能要飛許久才能找到適於播撒乾冰的雲層。這是一種體積碩大的灰色雲朵,裡面飽含著水汽。謝福選好時機,開動了機器,乾冰象一條拖曳的飄帶落在雲朵中。噴撒了一半,乾冰使周圍氣溫降低,竟使飛機的發動機也熄了火。謝福急中生智,把剩下的乾冰立刻從機艙窗口統統扔到下面的雲層中。 在地面上等待的蘭格繆爾博士仰望著從雲端飄然而下的潔白的雪花,萬分激動,謝福從飛機上走下來時,渾身凍得發青,蘭格繆爾歡呼著跑過去迎接他,欣喜地喊道:「你創造了歷史上的奇跡!」謝福的實驗確實在人類影響天氣的歷史上揭開了新的一頁。從此,牧場、田野和山區的上空,時常飛翔著科學家的飛機,他們在雲層中傾撒乾冰,讓晶亮的雨滴滋潤乾渴的植物的根須。 謝福發現了用冷凍的方法可以形成人造雨之後,就不再去苦心尋求可以形成水滴中心的物質了。但是,通用電氣公司的另一位青年科學家伯納德馮尼古特卻不滿足謝福的結論。正象當初年青的謝福有志於探索未知事物一樣.他相信愛特金關於雨滴中心有微細顆粒的結論是有根據的。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希望找到一種體積和形狀都適於形成水珠或冰晶中心的化學物質。馮尼古特最終選定了碘化銀。他採用燃燒後得到的極細的粉末,希望撒播在雲層中後形成雪花。 馮尼古特採用地面發射裝置把碘比銀發射到雲層中,耐心地等待著。不料卻毫無動靜。馮尼古特百思不得其解,前去請教一位化學家。他們很快發現了原因,原來馮尼古特使用的碘化銀不夠純凈。他很快換了新的碘化銀,射入雲層之後,果然紛紛揚揚飄下了潔白的雪花。 碘化銀催雨劑一經使用,很快獲得了比乾冰更為廣泛的應用;因為碘化銀很容易從地面上用簡單的裝置發射到雲層中,不象使用乾冰那樣麻煩。使用乾冰有時還有些危險。有幾次巨大的乾冰塊直墜屋頂,鑿成大洞,引起一片恐慌。 在成功的事實面前,最保守的人也承認,現代的人工降雨是控制天氣的一大進展。今天,耕雲播雨已經不是神話。謝福和馮尼古特的發明,給苦於乾旱的人們帶來了福音。他們勤於觀察、勤於思索、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也將被人們長久地傳頌。
編輯本段發展現狀
由於自然降水過程和人工催化過程中的很多基本問題仍不很清楚,人工降水的理論和技術方法還處於探索和試驗研究階段。世界上先後約有8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這項試驗 ,其中美國、澳大利亞、前蘇聯和中國等國的試驗規模較大 。中國一些經常發生乾旱的省、區都開展了這項試驗,其中有許多成功的例子。這對於增加降水,緩解乾旱的威脅,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人工降雨

閱讀全文

與印度為什麼叫人工降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8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6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2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2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5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9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7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5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0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8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8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