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第一大師是什麼

印度第一大師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12 12:32:52

1. 印度最出名的三個人中,你心裡的人選是誰

薩爾曼·汗,寶萊塢三汗天王之一。薩爾曼·汗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演員,還是節目主持人、製片人以及慈善家。代表作品有《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真愛在我心》《情到濃時》《卡然和阿俊》《不要懼怕愛》《通緝令》《無畏警官》《保鏢》《猛虎英雄傳》。強烈推薦薩爾曼·汗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絕對是一部佳作!

2. 印度禪宗二十八祖介紹

東土祖師
【0035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
初祖菩提達磨大師者,南天竺國香至王第三子也。姓剎帝利,本名菩提多羅,後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至本國受王供養,知師密跡,因試令與二兄辨所施寶珠,發明心要。
既而尊者謂曰:「汝於諸法,已得通量。夫達磨者,通大之義也。宜名達磨。」因改號菩提達磨。
祖乃告尊者曰:「我既得法,當往何國而作佛事?願垂開示。」
者曰:「汝雖得法,未可遠游,且止南天。待吾滅後六十七載,當往震旦,設大法葯,直接上根。慎勿速行,衰於日下。」
祖又曰:「彼有大士,堪為法器否?禾載之下有留難否?」
者曰:「汝所化之方,獲菩提者不可勝數。吾滅後六十餘年,彼國有難,水中文布,自善降之。汝至時,南方勿住。彼唯好有為功業,不見佛理,汝縱到彼,亦不可久留。聽吾偈曰:

路行跨水復逢羊, 獨自棲棲暗渡江。
日下可憐雙象馬, 二株嫩桂久昌昌。

又問曰:「此後更有何事?」
者曰:「從是已去,一百五十年,而有小難。聽吾讖曰:

心中雖吉外頭凶, 川下僧房名不中。
為遇毒龍生武子, 忽逢小鼠寂無窮。

又問:「此後如何?」
者曰:「卻後二百二十年,林下見一人,當得道果。聽吾讖曰:

震旦雖闊無別路, 要假兒孫腳下行。
金雞解御一粒粟, 供養十方羅漢僧。

復演諸偈,皆預讖佛教隆替。
(事具《寶林傳》及《聖胄集》。)

祖恭稟教義,服勤左右垂四十年,未嘗廢闕。迨尊者順世,遂演化本國。
時有二師:一名佛大先,二名佛大勝多,本與祖同學佛陀跋陀小乘禪觀。
佛大先既遇般若多羅尊者,舍小趣大,與祖並化,時號二甘露門矣。
而佛大勝多更分徒而為六宗:第一有相宗,第二無相宗,第三定慧宗,第四戒行宗,第五無得宗,第六寂靜宗。各封己解,別展化源,聚落崢嶸,徒眾甚盛。
祖喟然嘆曰:「彼之一師已陷牛跡,況復支離繁盛而分六宗?我若不除,永纏邪見。」
言已,微現神力,至有相宗所,問曰:「一切諸法何名實相?」
彼眾中有一尊長薩婆羅答曰:「於諸相中不互諸相,是名實相。」
祖曰:「一切諸相,而不互者,若名實相,當何定耶?」
彼曰:「於諸相中,實無有定,若定諸相,何名為實?」
祖曰:「諸相不定,便名實相。汝今不定,當何得之?」
彼曰:「我言不定,不說諸相。當說諸相,其義亦然。」
祖曰:「汝言不定,當為實相。定不定故,即非實相。」
彼曰:「定既不定,即非實相。知我非故,不定不變。」
祖曰:「汝今不變,何名實相?已變已往,其義亦然。」
彼曰:「不變當在,在不在故,故變實相,以定其義。」
祖曰:「實相不變,變即非實。於有無中,何名實相?」
薩婆羅心知聖師懸解潛達,即以手指虛空曰:「此是世間有相,亦能空故,當我此身,得似此否?」
祖曰:「若解實相,即見非相。若了非相,其色亦然。當於色中,不失色體。於非相中,不礙有故。若能是解,此名實相。」
彼眾聞已,心意朗然,欽禮信受。
祖瞥然匿跡。
至無相宗所,問曰:「汝言無相,當何證之?」
彼眾中有波羅提答曰:「我明無相,心不現故。」
祖曰:「汝心不現,當何明之?」
彼曰:「我明無相,心不取捨。當於明時,亦無當者。」
祖曰:「於諸有無,心不取捨。又無當者,諸明無故。」
彼曰:「入佛三昧,尚無所得,何況無相,而欲知之?」
祖曰:「相既不知,誰雲有無?尚無所得,何名三昧?」
彼曰:「我說不證,證無所證。非三昧故,我說三昧。」
祖曰:「非三昧者,何當名之?汝既不證,非證何證?」
波羅提聞祖辯析,即悟本心,禮謝於祖,懺悔往謬。
祖記曰:「汝當得果,不久證之。此國有魔,非久降之。」
言已,忽然不現。
至定慧宗所,問曰:「汝學定慧,為一為二?」
彼眾中有婆蘭陀者答曰:「我此定慧,非一非二。」
祖曰:「既非一二,何名定慧?」
彼曰:「在定非定,處慧非慧。一即非一,二亦不二。」
祖曰:「當一不一,當二不二。既非定慧,約何定慧?」
彼曰:「不一不二,定慧能知。非定非慧,亦復然矣。」
祖曰:「慧非定故,然何知哉?不一不二,誰定誰慧?」
婆蘭陀聞之,疑心冰釋。
至第四戒行宗所,問曰:「何者名戒?雲何名行?當此戒行,為一為二?」
彼眾中有一賢者答曰:「一二二一,皆彼所生。依教無染,此名戒行。」
祖曰:「汝言依教,即是有染。一二俱破,何言依教。此二違背,不及於行。內外非明,何名為戒?」
彼曰:「我有內外,彼已知竟。既得通達,便是戒行。若說違背,俱是俱非。言及清凈,即戒即行。」
祖曰:「俱是俱非,何言清凈?既得通故,何談內外?」
賢者聞之,即自慚伏。
至無得宗所,問曰:「汝雲無得,無得何得?既無所得,亦無得得。」
彼眾中有寶靜者答曰:「我說無得,非無得得。當說得得,無得是得。」
祖曰:「得既不得。得亦非得。既雲得得,得得何得?」
彼曰:「見得非得。非得是得。若見不得,名為得得。」
祖曰:「得既非得,得得無得。既無所得,當何得得?」
寶靜聞之,頓除疑網。
至寂靜宗所,問曰:「何名寂靜,於此法中,誰靜誰寂?」
彼眾中有尊者答曰:「此心不動,是名為寂。於法無染,名之為靜。」
祖曰:「本心不寂,要假寂靜。本來寂故,何用寂靜?」
彼曰:「諸法本空,以空空故。於彼空空,故名寂靜。」
祖曰:「空空已空,諸法亦爾。寂靜無相,何靜何寂?」
彼尊者聞師指誨,豁然開悟。
既而六眾,咸誓歸依。由是化被南天,聲馳五印。經六十載,度無量眾。

後值異見王輕毀三寶,每雲:「我之祖宗,皆信佛道,陷於邪見,壽年不永,運祚亦促。且我身是佛,何更外求?善惡報應,皆因多智之者妄構其說。至於國內耆舊,為前王所奉者,悉從廢黜。」
祖知已,嘆彼德薄。當何救之?即念無相宗中二首領:其一波羅提者,與王有緣,將證其果。其二宗勝者,非不博辯,而無宿因。
時,六宗徒眾,亦各念言:「佛法有難,師何自安?」
祖遙知眾意,即彈指應之。
六眾聞雲:「此是我師達磨信響,我等宜速行,以副慈命。」
即至祖所,禮拜問訊。
祖曰:「一葉翳空,孰能剪拂?」
宗勝曰:「我雖淺薄,敢憚其行?」
祖曰:「汝雖辯慧,道力未全。」
宗勝自念:「我師恐我見王大作佛事,名譽顯達,映奪尊威。縱彼福慧為王,我是沙門受佛教旨,豈難敵也。」
言訖潛去。至王所廣說法要及世界苦樂、人天善惡等事。王與之往返徵詰,無不詣理。
王曰:「汝今所解,其法何在?」
宗勝曰:「如王治化,當合其道。王所有道,其道何在?」
王曰:「我所有道,將除邪法。汝所有法,將伏何人?」
祖不起於座,懸知宗勝義墮,遽告波羅提曰:「宗勝不稟吾教,潛化於王,須臾理屈。汝可速救。」
波羅提恭稟祖旨,雲:「願假神力。」
言已,雲生足下。至大王前,默然而住。
時,王正問宗勝,忽見波羅提乘雲而至,愕然忘其問答。曰:「乘空之者,是正是邪?」
提曰:「我非邪正,而來正邪。王心若正,我無邪正。」
王雖驚異,而驕慢方熾,即擯宗勝令出。
波羅提曰:「王既有道,何擯沙門?我雖無解,願王致問。」
王怒而問曰:「何者是佛?」
提曰:「見性是佛。」
王曰:「師見性否?」
提曰:「我見佛性。」
王曰:「性在何處?」
提曰:「性在作用。」
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
提曰:「今現作用,王自不見。」
王曰:「於我有否?」
提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
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
提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
王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
波羅提即說偈曰:

在胎為身, 處世為人。
在眼曰見, 在耳曰聞。
在鼻辨香, 在口談論。
在手執捉, 在足運奔。
遍現俱該沙界, 收攝在一微塵。
識者知是佛性, 不識喚作精魂。

王聞偈已,心即開悟,悔謝前非,咨詢法要,朝夕忘倦,迄於九旬。
時,宗勝既被斥逐,退藏深山。念曰:「我今百歲,八十為非。二十年來,方歸佛道。性雖愚昧,行絕瑕疵。不能御難,生何如死?」
言訖,即自投崖。
俄有神人以手捧承,置於岩上,安然無損。
宗勝曰:「我忝沙門,當與正法為主,不能抑絕王非,是以損身自責,何神佑助,一至於斯!願垂一語,以保余年。」
於是神人乃說偈曰:

師壽於百歲, 八十而造非。
為近至尊故, 熏修而入道。
雖具少智慧, 而多有彼我。
所見諸賢等, 未嘗生珍敬。
二十年功德, 其心未恬靜。
聰明輕慢故, 而獲至於此。
得王不敬者, 當感果如是。
自今不疏怠, 不久成奇智。
諸聖悉存心, 如來亦復爾。

宗勝聞偈欣然,即於岩間宴坐。
時,王復問波羅提曰:「仁者智辯,當師何人?」
提曰:「我所出家,即娑羅寺烏沙婆三藏為受業師。其出世師者,即大王叔菩提達磨是也。」
王聞祖名,驚駭久之。
曰:「鄙簿忝嗣王位,而趣邪背正,忘我尊叔。」
遽敕近臣,特加迎請。
祖即隨使而至,為王懺悔往非。
王聞規誡,泣謝於祖。
又詔宗勝歸國。
大臣奏曰:「宗勝被謫投崖,今已亡矣。」
王告祖曰:「宗勝之死,皆自於吾。如何大慈,令免斯罪。」
祖曰:「宗勝今在岩間宴息,但遣使召,當即至矣。」
王即遣使人山,果見宗勝端居禪寂。
宗勝蒙召,乃曰:「深愧王意,貧道誓處岩泉。且王國賢德如林,達磨是王之叔,六眾所師,波羅提法中龍象,願王崇仰二聖,以福皇基。」
使者復命。
未至,祖謂王曰:「知取得宗勝否?」
王曰:「未知。」
祖曰:「一請未至,再命必來。」
良久使還,果如祖語。
祖遂辭王曰:「當善修德,不久疾作,吾且去矣。」
經七日,王乃得疾。國醫診治,有加無瘳。
貴戚近臣憶師前記,急發使告祖曰:「王疾殆至彌留,願叔慈悲,違來診救。」
祖即至慰問。
時,宗勝再承王召,即別岩間。
波羅提亦來問疾。
謂祖曰:「當何施為,令王免苦?」
祖即令太子為王宥罪施恩,崇奉三寶,復為懺悔,願罪消滅。
如是者三,王疾有間。
師念震旦緣熟,行化時至,乃先辭祖塔,次別同學,後至王所,慰而勉之曰:「當勤修白業,護持三寶。吾去非晚,一九即回。」
王聞師言,涕淚交集曰:「此國何罪,彼土何祥?叔既有緣,非吾所止。惟願不忘父母之國,事畢早回。」
王即具大舟,實以眾寶,躬率臣寮,送至海壖。

祖泛重溟,凡三周寒暑,達於南海,實梁普通七年丙午歲九月二十一日也。廣州刺史蕭昂具主禮迎接,表聞武帝。帝覽奏,遣使齎詔迎請,當大通元年丁未歲也(普通八年三月改元)。十月一日至金陵。
帝問曰:「朕即位已來,造寺寫經,度僧不可勝紀,有何功德?」
祖曰:「並無功德。」
帝曰:「何以無功德?」
祖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隨形,雖有非實。」
帝曰:「如何是真功德?」
祖曰:「凈智妙圓,體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
帝又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
祖曰:「廓然無聖。」
帝曰:「對朕者誰?」
祖曰:「不識。」
帝不領悟。
祖知機不契,是月十九日。潛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屆於洛陽。當魏孝明帝孝昌三年也。
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

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
每嘆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庄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
乃往彼,晨夕參承。
祖常端坐面壁,莫聞誨勵。
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飢,布發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
祖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
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祖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
光聞祖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於祖前。
祖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
祖遂因與易名曰慧可。
可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
祖曰:「諸佛法印,匪從人得。」
可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
祖曰:「將心來,與汝安。」
可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
祖曰:「我與汝安心竟。」

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門人曰:「時將至矣,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時,有道副對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
祖曰:「汝得吾皮。」
尼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佛國,一見更不再見。」
祖曰:「汝得吾肉。」
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
祖曰:「汝得吾骨。」
最後慧可禮拜,依位而立。
祖曰:「汝得吾髓。」
乃顧慧可而告之曰:「昔如來以正法眼付迦葉大士,展轉囑累,而至於我。我今付汝,汝當護持。並授汝袈裟,以為法信。各有所表,宜可知矣。」
可曰:「請師指陳。」
祖曰:「內傳法印,以契證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後代澆薄,疑慮競生,雲吾西天之人,言汝此方之子,憑何得法?以何證之?汝今受此衣法,卻後難生,但出此衣並吾法偈,用以表明其化無礙。至吾滅後二百年,衣止不傳,法周沙界。明道者多,行道者少。說理者多,通理者少。潛符密證,千萬有餘。汝當闡揚,勿輕未悟。一念回機,便同本得。聽吾偈曰:

吾本來茲土, 傳法救迷情。
一花開五葉, 結果自然成。

祖又曰:「吾有《楞伽經》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來心地要門,令諸眾生開示悟入。吾自到此,凡五度中毒。我嘗自出而試之,置石石裂。緣吾本離南印來此東土,見赤縣神州有大乘氣象,遂逾海越漠,為法求人。際會未諧,如愚若訥。今得汝傳授,吾意已終。」
(《別記》雲:祖初居少林寺九年,為二祖說法,秪教外息諸緣,內心無喘,心如牆壁,可以入道。慧可種種說心性,曾未契理。祖秪遮其非,不為說無念心體。可忽曰:「我已息諸緣。」祖曰:「莫成斷滅去否?」可曰:「不成斷滅。」祖曰:「此是諸佛所傳心體,更勿疑也。」)
言已,乃與徒眾往禹門千聖寺。

止三日,有期城太守楊炫之,早慕佛乘,問祖曰:「西天五印,師承為祖,其道如何?」
祖曰:「明佛心宗,行解相應,名之曰祖。」
又問:「此外如何?」
祖曰:「須明他心,知其今古,不厭有無。於法無取,不賢不愚,無迷無悟。若能是解,故稱為祖。」
又曰:「弟子歸心二寶亦有年矣,而智慧昏蒙,尚迷真理。適聽師言,罔知攸措。願師慈悲,開示宗旨。」
祖知懇到,即說偈曰:

亦不睹惡而生嫌, 亦不觀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拋迷而就悟。
達大道兮過量, 通佛心兮出度。
不與凡聖同躔, 超然名之曰祖。

炫之聞偈,悲喜交並。曰:「願師久住世間,化導群有。」
祖曰:「吾即逝矣,不可久留。根性萬差,多逢患難。」
炫之曰:「未審何人,弟子為師除得否?」
祖曰:「吾以傳佛秘密,利益迷途,害彼自安,必無此理。」
炫之曰:「師若不言,何表通變觀照之力?」
祖不獲已,乃為讖曰:

江槎分玉浪, 管炬開金鎖。
五口相共行, 九十無彼我。

炫之聞語,莫究其端。默記於懷,禮辭而去。
祖之所讖,雖當時不測,而後皆符驗。

時魏氏奉釋,禪雋如林,光統律師、流支三藏者,乃僧中之鸞鳳也。
睹師演道,斥相指心,每與師論義,是非蜂起。
祖遐振玄風,普施法雨,而偏局之量,自不湛任,競起害心,數加毒葯。
至第六度,以化緣已畢,傳法得人,遂不復救之,端居而逝。
即魏文帝大統二年丙辰十月五日也。
其年十二月二十八日,葬熊耳山。起塔於定林寺。

後三歲,魏宋雲奉使西域回,遇祖於蔥嶺,見手攜只履,翩翩獨逝。
雲問:「師何往?」
祖曰:「西天去!」
雲歸,具說其事,及門人啟壙,唯空棺,一隻革履存焉。
舉朝為之驚嘆。
奉詔取遺履,於少林寺供養。
至唐開元十五年丁卯歲為信道者竊在五台華嚴寺,今不知所在。

初,梁武遇祖,因緣未契。及聞化行魏邦,遂欲自撰師碑而未暇也。
後聞宋雲事,乃成之。代宗謚圓覺大師,塔曰空觀(年號依《紀年通譜》)。

(《通論》曰:傳燈謂魏孝明帝欽祖異跡,三屈詔命,祖竟不下少林。及祖示寂,宋雲自西域還,遇祖於蔥嶺,孝庄帝有旨令啟壙。如南史普通八年,即大通元年也。孝明以是歲四月癸丑殂,祖以十月至梁。蓋祖未至魏時,孝明已去世矣。其子即位未幾,為爾朱榮所弒,乃立孝庄帝,由是魏國大亂。越三年,而孝庄殂,又五年分割為東西魏。然則吾祖在少林時,正值其亂。及宋雲之還,則孝庄去世亦五六年,其國至於分割久矣,烏有孝庄令啟壙之說乎?按唐史雲:後魏末,有僧達磨航海而來,既卒。其年魏使宋雲於蔥嶺回見之,門徒發其墓,但有隻履而已。此乃實錄也。)

3. 有人知道印度的大師尼希亞.南達的嗎他是真的神嗎

印度的大師尼希亞.南達,他是「大師」,是人不是神。

4. 唐僧是中國和尚,為什麼在印度很出名

吳承恩寫出《西遊記》以後,成為古典小說四大名著,受到人們的喜愛,唐僧西天取經的故事可以說的家喻戶曉。到了六小齡童版西遊記電視劇問世以後,成為了全中國人民最喜愛的電視劇,唐僧也成了人人知道的大明星,直到現在,各個電視台還會經常重播,每次見到還都想看一會兒。

可是,大會開了十八天,所有人都是認真聽,認真記,沒有一個人敢於和玄奘辯論,也沒有提出什麼不同建議。大會閉幕後,戒日王賞賜黃金萬兩和其他好東西,都被玄奘拒絕了。從此以後,玄奘成為了全印度公認的佛教最高權威,創造了歷史。

5. 印度超級數學天才拉馬努金是不是一個可以超越愛因斯坦的神人

印度超級數學天才拉馬努金是不是一個可以超越愛因斯坦的神人?

♥ 印度的數學家拉馬努金與愛因斯坦不是一個級別的人,他僅僅只是印度人自己的自吹自擂一種意淫,是印度人心目中的神。而愛因斯坦是世界上公認的物理學巨匠,世紀偉人,現代物理學奠基人。【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於德國,畢業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自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之後,推翻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量子力學則改變了人類對物質結構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解,人類認識到微觀世界不再呈現宏觀世界的准確性,而是變成了測不準原理。現如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已經誕生了一個多世紀,物理學卻再也沒有出現過「顛覆性」的理論。

● 1000年來印度人認為的最偉大的數學家,拉馬努金(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是印度 歷史 上最著名的數學家。

印度的拉馬努金,少年時期的拉馬努金讓人敬而遠之;拉馬努金的中學同學在回憶他時說:我們包括老師在內完全不能了解他。確實,當時拉馬努金的表現太不尋常了,他可以將圓周率π和自然指數e的小數點後上百位都背下來,考試只需一半的時間就交卷,校長在頒獎禮上介紹了拉馬努金時說,滿分根本不足以評判他的成績,對拉馬努金而言,數學符合是他最美的語音 ;為了證明5000個方程,在大學里除了數學以外,所有科目都不及格。人人都認定拉馬努金是天才,但是在冷酷制度下,這個天才卻無法在任何一所南印度大學里拿到學位。不僅拿不到獎學金,而且還被學校開除。

雖然未受過嚴格的數學訓練,他卻獨立發現了近3900個數學公式和命題;它他所遇見的數學命題,在後來有許多得到了證實;其直覺跳躍甚至令今天的數學家感到迷惑。一個未經過訓練的天才,成為了他的時代中最偉大數學天才之一;拉馬努金的數學成就,在後來的計算機科學、電氣工程、數學和物理等許多領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意義和影響。為了紀念拉馬努金對數學的貢獻,印度總理辛格宣布,其誕辰為「印度數學日」,印度人把他和聖雄甘地、詩人泰戈爾等等人稱作印度之子。

兩個人都是神,但不是同一個類型的,最好不要硬比。

拉馬努金是印度數學家。在圓周率和一些計算數學(算數)領域有很大貢獻。但是其牛逼程度還比不上高斯、歐拉、希爾伯特、牛頓、伯努利家族等這些人。他在數學上有一席之地。

愛因斯坦則是物理學上一座難以逾越的豐碑,可以與之媲美的只有阿基米德和牛頓二人。這三人是開創性大神。

拉馬努金和愛因斯坦是不同領域的兩位仙。要論二人在各自領域的地位誰高,顯然是愛因斯坦高的多。如果用道教中的神來比擬,愛因斯坦相當於四方之神,幾乎是最高神了。而拉馬努金大約相當於某個地區的神仙,比方說類似於托塔李天王,守護著三江口,很厲害,但還有更厲害的諸多大神。這只是比喻,任何一位數學家都很厲害。

當然,愛因斯坦盡管地位很高,但他的數學似乎不太好,相對論需要一門數學分支叫「微分幾何學」,他大學時沒學好,這差點影響他獲得最後的相對論方程。愛因斯坦的牛在於「思想能力」,他幾乎用純粹思辨的方式,看透了物質、時空、運動的深邃真理。可以說,他透支了人類科學的幾百年發展成果。自他以後,人類幾乎再沒有取得什麼像樣的科學理論成果。除了楊振寧的「宇稱破缺理論」,大約可以算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理論成果。近百年取得的科學成果基本都僅僅是「技術成果」。

不是!

一)《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

2016.7.30

施里尼瓦薩·拉馬努金出生於印度南部一個偏僻小鎮(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 ,終年32歲死於肺結核病.)

2016年4月.俄羅斯著名投資人尤里·米爾納在自己家中舉行了一場小規模的晚宴,到場嘉賓包括Google CEO皮查伊,Google創始人布林,Facebook創始人兼CEO扎克伯格及其他數十位矽谷領袖.在晚宴上,米爾納放映了一部導演馬修·布朗最新拍攝的傳記體電影——《知無涯者》.影片講述了印度傳奇數學家拉馬努金的一生.

這位非凡的天才數學家施里尼瓦薩.拉馬努金(1887.12.22~1920.4.26)生命靈魂己經重回人間投胎成了極優秀的數學家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

所以他是為了上一世未曾完成的心願而努力今生.前世的他缺少學院式的專業訓練,卻完成了影響人類文明發展的多項數學定理.而今世的他受過最嚴格的學院式正規訓練又一次成了著名數學家(還是地球人類專業數學家裡大腦iq最高的人)再來挑戰新的數學高峰.

只是他尚未獲得大腦神經系統的超級進化,這從他現今的大腦神經系統運算最高速度只有1200次/秒即可知.故他將面臨著多項數學難題的挑戰而難以過關.這也算是他今世人生的進化攻關課題了.

如果什麼事都容易的話,講進化生命也就是不存在的事了.

人生正是以挑戰看起來的不可能而達目標才是生命實現進化的真正證據.

人間古往今來,所有的卓越成就者都證明了此項規律.

所以不論是你還是我,或是陶哲軒都得在現實中真的做到這項法則,才是自已今世的生命進化得以實現.不然都最多隻是自我安慰而已.

"做到原先看起來不可能做到的事"也是每位希望進化自已生命者此生的攻關難題.但是人間的正常人都一生進化幾乎看不出有什麼長進的原因卻是---盡干一看就知道是容易做得到的事.例,就為了娶妻生兒女,買房買車再升個職加點工資什麼的.這類沒難度更沒 科技 的事對靈魂智慧與光球智慧的成長都是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地步.卻是大量的人當成了自已一生奮斗的目標!所以與生命進化實在扯不上毛關系.難怪正常人的大腦顯意識智商從長大成人到退休時從未實現過1%的增長,事實上許多人到退體年齡時的大腦智商卻是全都倒退了.生命活成了---倒退模式.

還有那些富二代,富三代中的一些缺腦子的人,不知利用已有的優勢資源為自己生命進化提供幫助,卻盡干努力耗光自已財富的事,讓生命盡快終結了事,更愚痴的就投身到吸毒專業戶中奮斗終身去了.那位在33歲就被暴斃的大帥哥迪拜王子就是這種人的代表人物.

更不用說太多的人還沒到退休年齡其全身己被疾病糾上不離又不棄了.然後還自作聰明地將責任推卸給工作太累或家庭負擔太重才使身體患病這種連鬼都不信的理由.

而"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才是希望不做正常人的最應當擁有的人格特徵.若缺少這種人格特徵,那麼講進化自已只能是水中抓月了.至少我是從沒見過水中可以抓到月的,抓魚卻是容易的事!

宇宙中還有一項法則:一切容易的事都是留給生命要退化的人!

否則世上哪來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流傳千古不衰?

更令人難以至信的卻是拉馬努金的靈魂曾經在前世投胎就是非常了不起的天才數學家約翰·卡爾·弗里德里希·高斯(Johann 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月30日-1855年2月23日),德國著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大地測量學家,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

二)《天才數學家高斯的輪回》

2019.3.25

有人問數學家高斯的成就與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成就相比誰更大?

我是認為他們的成就完全相當,而且這是高斯與愛因斯坦各自在數學與物理領域最了不起的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均已載入史冊.

當然重點更是出人意料之外了-----高斯在1855年2月23日逝世之後其擁有的二位生命靈魂之一卻被導演精心安排而在1878年5月投胎成了愛因斯坦,然後他就於1879年3月14日在德國成功無誤地出生了!

高斯另一生命靈魂就被安排到印度投胎成了施里尼瓦薩·拉馬努金(出生於印度南部一個偏僻小鎮1887年12月22日-1920年4月26日)

即:

高斯的二位生命靈魂=愛因斯坦+拉馬努金

這個等式在宇宙十維空間里的宇宙信息中心(宇宙資料庫)中就有十分詳細完整的記載了高斯生命靈魂在地球人間的輪回歷程.畢竟他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學家耶.

不過另一更容易讓人不願相信的事實卻是:愛因斯坦的生命靈魂又被導演安排重返人間做人了,只不過這次他是成功地做成了中國人!現今他就在北京的某高中做為十分優秀不凡的高中學生而已.

天才數學家施里尼瓦薩.拉馬努金(1887.12.22~1920.4.26)生命靈魂也己經被安排重返人間投胎成了極優秀的數學家陶哲軒(1975年7月17日出生在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數學系)

各種古今天文學家;

多樣中外地理高人;

拉馬努金名世知少;

沒法超過愛因斯坦。

具有超自然洞察力的印度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

大師風采 huijiaorz 5個月前 (10-20) 412℃ 0評論

拉馬努金性格敏感、固執,生病的期間喜怒無常、愛發脾氣。而且對人際關系也是全然的無知,總能給人以天真、誠懇。拉馬努金的這些性格會在後續的故事中得到一一體現。

德國數學家克萊因曾經說過:推進數學的,主要是那些有卓越直覺的人,而不是以嚴格的證明方法見長的人。而拉馬努金就是憑借超自然的洞察力,取得了大量深刻的數學成果。要知道,這在數學史上是非常之罕見的。甚至不過分的說,拉馬努金是空前的一位。

作為理性主義者的哈代評價說:拉馬努金知識的局限性和它的深奧性同樣令人吃驚。哈代甚至覺得天才的拉馬努金可以比肩歐拉和雅可比。但即使天才,也說明「直覺」不是萬無一失的,拉馬努金筆記本中的公式有小部分是錯誤的。單就對於數學發現,沒人知道未受系統數學教育的拉馬努金是如何做數學研究的,或者說是如何發現那麼深刻的公式的?對!沒人能清楚這些。

成績離譜的少年

1887年12月22日,拉馬努金出生於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埃羅德,種姓雖是婆羅門,但家境並不算富裕。年幼時的拉馬努金就開始沉迷於安靜思考,常常會提出一些問題。一直到中學畢業,成績都是好到離譜。前面又說到他敏感,比如9歲時,貢伯戈納姆市政廳組織了小學考試,算術部分滿分45分,他得了42分。而另一個同學得了43分,這讓他傷心氣氛,拒絕與該同學溝通。

11歲的拉馬努金閱讀了龍尼著作的《龍氏三角形》,該書是當時南印度各學院及英文預備學校里最流行的一本英國教科書,內容相當深,13歲的拉馬努金能夠掌握全書。拉馬努金與其他孩子的不同之處:就是成績好、有上進心,心中充滿強烈的求知慾,毫不鬆弛的專注;對玄奧的異像很有興趣,喜愛神秘,常常沉迷於哲學和神學之中。正可謂前途無量、未來可期,是個名副其實的別人家的孩子!14歲的拉馬努金被同班同學視為外星人,不合群、無法交流,不懂他說什麼的人。

1903年,拉馬努金在離開市立中學前得到一本卡爾的名為《純粹數學與應用數學基本結果匯編》,書中收錄了5000多個方程,還有定理、公式、幾何圖形等其他的數學知識,內容囊括了代數、三角、微積分、解析幾何、微分方程等幾乎19世紀的大部分數學知識。但是書中很少定理的證明,有些甚至連注釋都沒有。這本書無疑是拉馬努金的樂園,自此對數學狂熱專一,沒人清楚他在這本書里收獲了什麼、得到了什麼樣的靈感和訓練。

無法畢業的天才

1904年,拉馬努金從市立中學畢業,進入貢伯戈納姆的政府學院。由於成績優異而獲得獎學金。入學後的拉馬努金不會聽數學課以外的課,也不會做其他課程的功課。這與他曾經各科都很優異的成績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而被取消獎學金。由於校規規定有獎學金,才能免學費。由於失去了獎學金,學費加大了父親的壓力,而這又加大了拉馬努金的壓力,他並不想為了獎學金而花費時間在其他科目上,於是拉馬努金離家出走了。

離家出走的拉馬努金到馬德拉斯的帕協阿帕學院入學,在這里雖然得到了資深數學教授辛加拉維魯.馬達利爾的賞識,但同樣因為其他科目的不及格,而無法獲得學位,這意味著畢業後的拉馬努金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成為退學的失業人員或者無業遊民。拉馬努金的世界裡只有數學,心無旁騖,不想在其他的事情上花費過多的時間。

無業遊民找工作

為了維持生活,拉馬努金嘗試了為學生補習數學的工作,只是他的補習並不按照教材、書本來講,對學生成績的提高也無明顯效果。至此,拉馬努金無學位、無工作,數學上也沒有與其他數學家的溝通,在這種情形下,拉馬努金整整獨立研究數學5年,因為沒錢買草紙,拉馬努金用粉筆在石板上演算,以至於胳膊肘被磨出老繭。幸運的是,他的家人對他非常寬厚,並不逼迫其工作。正所謂「嗜欲淺著天機深,嗜欲深者天機淺」,拉馬努金有了不少的成果,堆滿了自己的筆記本。

拉馬努金的媽媽為了改變他,讓他負起家庭的責任,給他安排了婚姻。於是婚後的拉馬努金,於1910年再次來到馬德拉斯,向推銷員一樣的推銷自己,以期望找到一份工作。這期間,拉馬努金帶著自己的筆記本,作為學位證書使用。

經過多次的輾轉,接觸上了有影響力的數學家拉馬錢德拉,並在「四顧茅廬」後,最終拉馬努金在橢圓積分和超幾何數方面的才氣,打動了拉馬錢德拉。而拉馬努金只要求工作能維持生活就好,要有足夠的閑暇。更幸運的是,拉馬努金真的是遇到了伯樂,拉馬錢德拉明白這個「閑暇」是為數學爭取的。在短暫的內洛爾市稅務師工作後,拉馬錢德拉為了不讓這平庸的工作窒息拉馬努金的才氣,贊助他留在馬德拉斯,而在1911年拉馬努金在《印度數學會雜志》上發表他的第一篇論文,自此登上印度數學及世界數學的舞台。在拉馬錢德拉資助的一年多時間里,拉馬努金比較高產,但仍然沒有職業,於是拉馬錢德拉引薦其進入馬德拉斯的港務信託處工作,起初只是財務科的一名三等四級職員,後來拉馬錢德拉繼續幫助拉馬努金獲得了只拿薪水幾乎不幹活的閑差,這讓他有時間去思考數學,即使是上班時間。對這種情況,馬德拉斯港口的總工程師斯普林爵士和港務信託處總會計長納拉亞納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們同樣是拉馬努金的伯樂。

拉馬努金經常收集碼頭上的包裝紙用於演算,而且竟然把這些稿紙夾帶在工作文件中遞交給了斯普林爵士,這讓斯普林爵士非常惱怒,斯普林將納拉亞納叫到辦公室質問,在納拉亞納告知是拉馬努金的筆跡後,斯普林爵士一笑置之,並無脾氣。而作為拉馬努金頂頭上司、同事的納拉亞納是數學會的一名成員,有著不錯的數學功底,因此成為拉馬努金的顧問、良友,整天一起搞數學,只是納拉亞納會要求速度放慢,推算的步驟不能太跳躍,必須放到納拉亞納能理解的節奏上。而因為斯普林爵士的賞識,使得拉馬努金進入「英國印度」的 社會 。

千里馬遇伯樂

雖然拉馬努金的數學才氣已經是小有名氣,同時也不缺乏質疑:拉馬努金到底是不是一個天才?倫敦大學學院的數學教授希爾給出了中肯的評價和建議,希爾的回信使得拉馬努金決定與歐洲的數學家進行交流。沒錯!拉馬努金需要一個有「分量」的伯樂,於是他先後給聲譽極高的英國數學家貝克、霍布森、哈代寫信,只有哈代幫助了他。拉馬努金在給哈代的信中提到素數定理,該定理最早由勒讓德給出,又由高斯改進,而拉馬努金給出一個更好的結果,這成果吸引了哈代。信中還附上了一個9頁的論文,哈代讀信的當天沒有搞懂拉馬努金的公式,也無法透過論文判斷寫信的印度小伙是不是天才,於是找到好友李特伍爾德,尋求幫助。在兩人半夜三更、3個小時的審查之後,他們意識到拉馬努金確確實實是一個天才。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哈代在劍橋向人展示了拉馬努金的小論文,並在自己生日的第二天給這位印度小職員回信,信中字里行間無不體現出急切、興奮,並鼓勵和要求拉馬努金提供嚴格精確的證明,這中要求一直保持在之後的交流中。

下面的這個公式就是信中小論文第3頁底部:\int_0^\infty\frac{1+(\frac{x}{b+1})^2}{1+(\frac{x}{a})^2}\cdot\frac{1+(\frac{x}{b+2})^2}{1+(\frac{x}{a+1})^2}\cdots dx=\frac{1}{2}\pi^{\frac{1}{2}}\frac{\Gamma(a+\frac{1}{2})\Gamma(b+1)\Gamma(b-a+\frac{1}{2})}{\Gamma(a)\Gamma(b+\frac{1}{2})\Gamma(b-a+1)}∫0∞1+(ax)21+(b+1x)2⋅1+(a+1x)21+(b+2x)2⋯dx=21π21Γ(a)Γ(b+21)Γ(b−a+1)Γ(a+21)Γ(b+1)Γ(b−a+21)

再來一個

\int_{0}^{\infty} e^{-x^{2}} d x=\frac{\sqrt{\pi}}{2}-\frac{e^{-a^{2}}}{2 a+\frac{1}{a+\frac{2}{2 a+\frac{3}{a+\frac{4}{2 a+\cdots}}}}}∫0∞e−x2dx=2π−2a+a+2a+a+2a+⋯4321e−a2

無從知道數學大師哈代看到這些公式的感觸。請體會一下是什麼感覺,你會想到這公式是如何得到的嗎?要知道這樣的工作成果,在拉馬努金的筆記本里有太多了。

哈代的評價和回信,使得拉馬努金的命運有了轉機,沃克、斯普林和馬德拉斯數學界的其他人因哈代的信而增強了信心,當然包括拉馬努金本人。在收到哈代回信的6個禮拜後,關於拉馬努金的安置最終使得拉馬努金獲得獎學金,他可以自由的做數學,到大學聽課,使用圖書館。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拉馬努金專注於自己的數學研究,而與哈代的多次通信中,依然沒有向哈代提供證明,這甚至讓李特伍爾德和哈代誤會了拉馬努金,文化與地理鴻溝確實不大方便且易於產生誤會。

哈代在一開始就有意要拉馬努金到劍橋發展,可能會礙於宗教、政治等原因,拉馬努金沒有去英國的意向。但是通信的效率確實有點太低了。於是哈代委託內維爾說服拉馬努金到劍橋,在內維爾與拉馬努金的接觸中,也僅僅是三日第三次見面就已經被拉馬努金的真誠打動,讓內維爾意外的是拉馬努金沒有再否定自己去劍橋的意願,其中緣由也並不確定。在接下來,拉馬努金的資金問題得到解決,安置好家人後,啟程去了英國。

要知道印度是有種姓制度的,很難想像如果不是「婆羅門」種姓出身的拉馬努金在推銷自己的路上還要徘徊多久,可能在與一些人接觸時就會吃閉門羹。對於拉馬努金來說,能遇到納拉亞納、斯普林爵士、哈代等等這些人,他太幸運了。

拉馬努金短暫的春天

來到劍橋後,拉馬努金與哈代幾乎天天見面,工作就從拉馬努金的筆記本開始入手。拉馬努金得到了哈代的悉心指導,開始學習嚴格和證明。筆記本中的部分內容在經過哈代的篩選和編輯後,完成了一些論文的發表。在應該的4年間,共發表20篇論文。或許是由於飲食、作息的不規律和高強度的數學專注工作,使得拉馬努金病倒了,然而得病的真正原因和所得病患並不確定。又由於一戰的爆發,海路封鎖,物資匱乏;作為嚴格素食主義者的拉馬努金,吃不到自己喜歡的印度菜,得不到母親或妻子的照料;三一學院的研究院申請被拒絕;由於家庭糾紛,與印度中斷了書信;在得病期間,數學的工作又處於停滯;在這種情況下和那個時代背景下,敏感的拉馬努金身心疲憊。一個印度人置身海外、舉目無親,雖然和哈代交流頻繁,但除數學外是沒有交流的。敏感加病重的拉馬努金不知道是壓力大,還是心靈受到創傷,最終選擇在火車站跳軌自殺,幸好火車沒有撞到他。

為緩解拉馬努金的狀態,哈代為拉馬努金提名了皇家學會會員,並獲得通過,正式的成為皇家學會會員,這一榮譽的分量遠比三一學院研究員要重的多。得到這一喜訊後,拉馬努金的狀態確實有所好轉。之後李特伍爾德又幫助拉馬努金成為三一學院研究員。

天才的隕落

一戰結束,海路沒有了潛艇的威脅,功成名就的拉馬努金將回國提上了日程。1919年3月27日,拉馬努金回到了印度,盡管拉馬努金有了充足的經費,能夠確保富裕的生活開支,但家庭糾紛更是讓本就陰郁沉悶的拉馬努金,雪上加上,多多少少未能得到精心的照顧。在這最後的短暫時光里,拉馬努金完成了臨終前的最後一個問題「仿θ函數」,之後不久便在貢伯戈訥姆去世。

拉馬努金是個迷,他的手稿里很多莫名的方程式,所獲得已知的數學成就也非常高,但是那些方程式他自己都沒有合理的解釋,他的解釋他通靈了,得到了神的啟示。就算那些方程式是正確的有意義的,我們可以認為他有個很牛逼的後台作弊了,得到一個很牛逼的答卷!但是他作弊了,成就是他的嗎?

而愛因斯坦,無需贅述,我個人認為他的成就在物理學界絕對的無敵存在,整個構建了一個全新體系!是超過牛頓的,因為牛頓的很多原理我們老百姓都可以理解,甚至中國古人在沒引進牛頓理論之前已經在很多方面成功運用!不是說牛頓不夠偉大,只能說愛因斯坦更加偉大!

他是數學中專攻數論這類的人才

無可奉告,這倆人我都不認識,隔離了嗎?

6.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一條4000年的蛇嗎

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不是一條4000年的蛇而是印度開悟大師,哲學家。人們稱他為U.G.krishnamurti,以區分另一導師基督.克里希那穆提(Jid Krishnamurti)
U.G.krishnamurti
UG出生於婆羅門家庭。他姓烏巴魯瑞Uppaluri,母親生下他以後就去世了。臨終前,母親告訴他的姥爺「這個孩子到達的彼岸,高度難以測量」。富有的律師姥爺,對這句話非常認真。為了教育好UG,辭去了律師職業。姥爺和他的朋友們相信,UG的前世是個有成就的瑜伽師,離開悟近在咫尺。也就是說,童年的UG生活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中。從他能記事起,每天早晨4點鍾,一個幾歲的孩子就被叫醒去同大人們誦讀印度教的經典,以至到了7歲的時候,UG已經能夠背誦絕大多數的經文。

閱讀全文

與印度第一大師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0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4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5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7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5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0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6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