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中國印度交往歷史有多少年

中國印度交往歷史有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3-01-12 14:15:06

① 中印古代外交關系簡述

兩國國民間往來和了解都相當少。中國對於印度的印象,不外乎電影和歌舞,以及這些年來時常可見的試射導彈報道。而印度對於中國,則知之更少,由於雙方曾發生過戰爭,歷史陰影郁結心中。

中印關系發展:

印度是文明古國,是我國南部最大的鄰邦,中印兩國友好交往遠源流長,印度歷史文化對我國影響也極為深厚。中印關系的發展過程有三次高潮。

第一次高潮出現在古代,即中印兩個文明古國大規模的歷史性交流(唐宋時期以佛教為主要載體)。

第二次高潮出現在近代,即兩國人民在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斗爭中結下的深厚友誼。

第三次高潮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即兩國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促成萬隆會議的成功舉行。

② 印度有5000年的歷史,中國有4070年的歷史,但是國際上只承認中國有3500年的歷史,印度有

我們知道,中國是一個擁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的古老國度,幾經滄海,卻從未間斷過,延續至今。而這悠久漫長歷史的開端便是夏朝,夏朝作為中國第一個史書中記載的朝代,一直是華夏民族的驕傲,卻時常不被西方所承認。其原因是,迄今為止,在考古發現上,仍沒有找到詳實的證據。而夏朝的事跡只在一些古籍中,如:《山海經》,《史記》中出現過,顯得不夠嚴謹。

我們知道,在4000多年前應該發生過一次大洪水,這在《山海經》與《聖經》或一些其他民族的傳說中都廣泛存在。只是不知道這場大洪水的規模,究竟達到了什麼程度。

假設,這場大洪水如書中記載的那樣,有幾百米高,四十個晝夜不停。不可否認的是一切文明的根基,都會被它摧毀,就算我們現代社會,也一樣無法抵擋。

那麼,《山海經》中的夏朝有沒有可能是大洪水之前的文明哪?不得不說還是很有可能的,首先我們知道,由於近年來《山海經》記載的許多地貌,都在世界各地找到了原型,因此很多人認為《山海經》實際上記載的是世界地理,而且是一份非常詳細的全息地圖。

這絕非是一個疆域遼闊的古老王朝就能夠做到的,就像蒙古鐵騎曾征服了三塊大陸,卻也沒能力考查世界地理。除非這個文明的科技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落後,因為環游世界是近幾百年才做到的事。

個人認為:不管怎樣,夏朝都應該是存在的。只不過,關於它處在什麼樣的文明程度,仍需要時間卻印證。

③ 古印度跟中國哪個朝代有來往

南朝:達摩來到中國傳播佛教
唐朝:唐玄奘到天竺取經
中印交往歷史綿長,內容豐富:比如,兩唐書中就曾有系統的天竺國(今印度)的記載,《宋史》又有注輦國(9-13世紀印度南部大國)使節朝見宋國皇帝的記載。元朝時期,政府曾立法管理與印度東海岸的自由貿易往來,這又從反面證明了中印商業交往的頻繁和長久。
十世紀(宋代)之前,中印交流以佛教來往居多,此後,以商業貿易為主
到了殖民主義東來,印度成為殖民地,中國成為半殖民地之際,中印仍有往來。印度淪為殖民地的現實,為中國仁人志士敲響了警鍾,他們開始為中國的前途命運奔走呼號。

④ 印度尼西亞與中國建交時間是什麼時候

1950年4月13日建交。

4月13日,對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兩個國家來說,意義特殊。

這一天是兩國建交70周年。習近平主席同印尼總統佐科互致賀電。

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中國和印尼友好交往源遠流長。建交70年來,雙邊關系取得長足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兩國關系定位不斷提升,合作領域不斷拓展,共建「一帶一路」成果豐碩,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密切配合,給兩國人民帶來福祉,為地區和全球的繁榮穩定作出重要貢獻。

習近平強調,中國和印尼在雙邊、地區和多邊層面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合作潛力巨大。中國將繼續同印尼同舟共濟,戰勝新冠肺炎疫情。我高度重視中印尼關系發展,願同佐科總統一道努力,為中印尼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注入新內涵,為地區發展增添新助力。

這是習主席與佐科總統今年以來的第三次互動。

2月11日和4月2日,兩國元首曾就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了兩次通話,相互之間表達了謝意、支持以及加強合作的意願。

(4)中國印度交往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延伸閱讀

通話背後,面對疫情,兩國頻頻互相伸出援手。

2月份,中國疫情防控進入最為艱難的階段,印尼社會各界通過捐贈、寫信、視頻、徵集簽名等實際行動支援中國。印尼政府和人民的真誠義舉,向中國人民傳遞了信心、希望與力量。

3月初,印尼發現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壓力增大。3月28日,中國政府援助印尼的檢測試劑盒、醫用口罩、醫用防護服、呼吸機等醫療物資運抵雅加達,並通過印尼國家救災機構馳援印尼抗疫。

雅加達的友好城市上海市、中爪哇省的友好省份福建省都啟動了對印尼的援助。中國銀行、中國青山集團、山東魏橋集團等中資企業也捐贈了款項和防疫物資。

除此以外,中方持續與印尼加強信息、政策溝通和技術交流,分享疫情防控和臨床治療經驗,為印尼在華采購抗疫物資提供便利。

中國與印尼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紐帶,兩國領導人和社會各界交往密切,鑄就了牢固的友誼。兩國關系歷經70年,已日臻成熟,取得一系列顯著戰略性成果。兩國在各領域不斷創造合作機遇,造福了兩國人民,值得雙方引以為傲。

2013年,習近平作為國家主席首次訪問東南亞國家,第一站就是印尼。

⑤ 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建交多少年

1950年建交,但曾斷交過。1990年復交。所以應該是三十周年,但說是70周年也沒有大問題。

⑥ 中國與印度的關系

中印關系(Sino-Indianrelations),現代意義上指位於東亞中華民國及其繼任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位於南亞印度共和國之間的關系,二國都是發展中國家、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和相鄰國家,其關系伴隨著沖突與合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印度成為第一個同中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1954年兩國總理實現互訪,共同倡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由於二國近2000公里的漫長邊界和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公里領土糾紛,最終導致1962年的邊境戰爭,之後關系冷淡;接著就是中、蘇對抗和印、蘇結盟。1976年二國恢復互派大使,雙邊關系逐步改善和發展。

(6)中國印度交往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印中貿易自2000年以後才獲得較快增長。雙邊貿易額從1991年僅有的2.65億美元,上升至2001年的35.96億美元。

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問印度期間,二國簽署<全面經貿合作五年規劃>,制定雙邊貿易額到2008年達到200億美元或更高的目標,到2006年雙邊貿易達到248.6億美元,提前實現預期目標。

印度成為中國第15大貿易夥伴(按照經濟體排序),中國對印度出口145.8億美元,主要出口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

自印度進口102.8億美元,主要進口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由於各種因素的限制,目前雙方投資規模較小,僅限於部分領域,印在華投資256個項目實際投資1.72億美元,中國對印投資(非金融類)僅為1700萬美元。

中印貿易增長迅速。2007年雙邊貿易額386.5億美元,同比增長55.5%。目前,中國是印度第二大貿易夥伴,印度是中國第十大貿易夥伴。

中國對印度主要出口商品有機電產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塑料及橡膠、陶瓷及玻璃製品等。中國自印度主要進口商品有鐵礦砂、鉻礦石、寶石及貴金屬、植物油、紡織品等。

⑦ 中國古代春秋戰國時期有跟古印度有過交往嗎

在有記錄以前就有了交往.春秋戰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出使西域。
第一次記錄是在<<史記>>中.張騫出使西域時發現當地有賣邛竹杖的,一問是從身毒運來的.身毒就是印度.

⑧ 中印關系的交往史

中、印二國均為世界文明古國,兩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有幾千年歷史。

1、漢代及以前

印度和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幾乎沒有政治接觸。但是,自1世紀起這兩個國家就已經進行了廣泛而密切的歷史文化聯系,特別是伴隨著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的過程。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關系承擔著兩個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

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和印度也有一定接觸。在古印度文學中出現了一個被稱為「Chinas」的民族,現在被認為就是在指中國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約公元前5世紀)中有著「China」的記錄,這可能是在指秦國,也就是之後的秦朝。

孔雀帝國的首相,曾在塔克西拉大學擔任過教授的考底利耶(公元前350-283年)在他的作品《政事論》即用「cina」詞頭將中國絲綢稱為「cinamsuka」(「cina」絲綢服裝)和「cinapatta」(「cina」絲束)。

在《史記》中,張騫和司馬遷(使用了「身毒」來稱呼印度河流域地區(在現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這一詞應是來源於梵文中的「Sindhu」。當雲南在1世紀被漢朝吞並時,中國政府報告在那裡存在一個「身毒」社區。

2、唐朝至近代

在公元一世紀佛教開始從印度向中國傳輸後,許多印度的學者和僧人都前往中國,如早在401年,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中國,並將梵文佛經《修多羅》譯成中文;

少林寺的創始人佛陀跋陀羅(約464-495年)和5世紀南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成為禪宗的創辦人少林寺第一位禪師。

同時許多中國學者和僧侶也前往印度,如中國高僧法顯於402年,訪問印度並居住10年,之後他將許多梵文佛經譯成了中文,其《佛國記》成為中印友好交往史上一部極具歷史價值著作;

玄奘(602-664)和義凈(635-713)。他們都曾在比哈爾邦的那爛陀寺學習。

7世紀玄奘於戒日王時期訪問印度,在他的作品《大唐西域記》中記錄了他前往印度的旅程,這後來啟發了明朝小說家吳承恩創作了他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8)中國印度交往歷史有多少年擴展閱讀:

2000年印度總統納拉亞南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志中印兩國外交關系的逐步升溫。

2002年中國總理朱鎔基回訪印度,主要談論經濟話題。

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對中國進行里程碑式的訪問,其後中印關系得到顯著提升。中國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同時兩國開始著手解決邊界爭端。

2004年,兩國還計劃開放錫金的乃堆拉山口和Jelepla通道,這對雙方都有好處。2004是中印雙邊貿易的一個里程碑,雙方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

2005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班加羅爾以推動中印兩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在演講中,溫指出「合作就像兩座寶塔,一個硬體和一個軟體。中印合作起來,我們就能在世界上占據領導地位。」溫家寶表示21世紀將是「IT產業的亞洲世紀」。

在這次高層訪問期間,還簽訂了幾項協議以加深兩國間的政治、文化和經濟關系。關於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件事,溫家寶起初似乎支持,但是在回國後又回到中立的位置。

2006年7月6日,中印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這是古代貿易路線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通道。兩國官員表示邊界貿易的重新開放將幫助緩和該地區的經濟孤立。

2007年5月,中國拒絕了一名來自阿魯納恰爾邦的印度行政官員的簽證申請。

2008年1月,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訪問中國,會見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並討論了貿易、商業、國防、軍事等雙邊議題。2008年7月,在第34屆日本G8峰會上,胡錦濤和辛格友好會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印度向地震受害者提供了幫助。2008年是中印雙邊貿易的一個里程碑,貿易額超過了370億美元。中印貿易額在2012年達到700億美元。

2009年中國海軍和印度海軍在索馬裏海域一同執行一項反海盜任務。

2017年6月18日,印度與中國發生洞朗對峙事件,兩國關系開始惡化,中印關系或陷20年最低谷 。

並且印度不斷開始向邊境增兵:4萬印軍集結中印邊境 最近距中國僅500米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印關系

⑨ 中國與印度是哪一年建交的

印度也非常重視軍力,尤其邊境軍力,也被印媒體視為「對中國的防衛」。正如去年7月2日《印度時報》報道所言,盡管印度不會公開挑釁中國,但為應對邊境地區軍力不對稱的劣勢,印軍正在逐步採取措施。而本月中旬,印度又和俄羅斯簽署了總價值超過40億美元的軍售協議。媒體的炒作,無疑助長了印度國內「中國威脅論」的論調。以至於2008年印度一項民意調查顯示,2002年,認為中國為友好國家的受訪印度人比例高達66%,但2007年這一比例卻降

閱讀全文

與中國印度交往歷史有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0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4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5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7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5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0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6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