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古印度為什麼那麼富

古印度為什麼那麼富

發布時間:2023-01-13 06:42:22

㈠ 古印度階級的詳細介紹

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在種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為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
婆羅門是祭司貴族。它主要掌握神權,占卜禍福,壟斷文化和報道農時季節,在社會中地位是最高的。
剎帝利是雅利安人的軍事貴族,包括國王以下的各級官吏,掌握國家的除神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波羅門和剎帝利這兩個高級種姓,佔有了古代印度社會中的大部分財富,依靠剝削為生,是社會中的統治階級。吠舍是古代印度社會中的普通勞動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階層,包括農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
首陀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達羅毗荼人,實際上處於奴隸的地位。

戒日帝國時,種姓制度有了很大變化,婆羅門和剎帝利基本沒有變化,但吠舍分化,只剩下少數富有的商賈。首陀羅地位有所上升,與破產的大量的吠舍逐漸構成新型的首陀羅種姓——依附農。這樣,名稱未變,內容有了變化,前三個等級是封建主,後一個是依附農階級。

㈡ 在古印度的家庭和婚姻富有怎樣的特點

在古印度,家庭的形式為父系家庭。父親是一家之長,家庭成員包括妻子、孩子以及男系方面未婚的親屬。富裕的家庭笈多王朝時期的金幣,有1600多年歷史。還有僕人和奴隸。在家庭生活中,父親擁有絕對的權力。據古希臘作家阿利斯托布魯斯記載,咀叉始羅城經常有些因貧困而無力嫁出自己女兒的父親,把女兒帶到市場,敞開她們的上身,供人觀看。若哪位男子看中了而且女子的家長也同意,談好條件即可成親。在吠陀時期,父親甚至有權出賣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在家庭子女中,兒子的地位要高得多,在家庭教育中也更受重視,因為兒子能傳宗接代,這與中國封建思想中的子女觀極為相似。兒子們在宗教上也有特殊的地位,婆羅門教認為,只有兒子才能主持父親的葬禮,只有兒子奉獻的祭品,在天國的祖先和父親才能收到。《愛達羅氏梵書》說,兒子對父親來說是一條「救生船」,女兒帶給父親的則是悲傷。印度家庭中「重男輕女」的現象是十分嚴重的。在日常生活中,兒子與女兒所受的教育是有極大區別的。

球形的量器婚姻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內容。古印度獨特的種姓制度和濃厚的宗教氛圍,使印度人非常看重婚姻。一個人要通過結婚,才能建立家庭、生育後代,才能實現法、利、欲和解脫。但在嚴格的種姓制度下,婚姻有種種限制,不同種姓者之間不得通婚。盡管後來出現不同種姓者通婚的情況,但低種姓男子娶高種姓女子還是被禁止的。

在婚姻對象選擇上,除種姓外,家庭財富、年齡、容貌、健康狀況、知識等都是要列入考慮范圍的。婚姻關系確定後,一般都要訂立協議。

在古印度有女子出嫁隨帶嫁妝的習俗,這與古印度婦女的社會地位有直接的關系。因為女兒不能繼承財產,所以人們就通過這種「合法」的方式給女兒一部分財產做為嫁妝,並藉以提高女兒在夫家的地位,慢慢這種風俗變成一種習俗,許多家庭因為無力辦置嫁妝或只有較少嫁妝而導致許多社會悲劇。古印度還有童婚的陋俗。童婚的流行,原因有二:一是女兒年幼,好做安排,絕對聽從命令,二是為保女子的貞操,早日嫁出,以絕後患。童婚給廣大印度婦女兒童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㈢ 古印度文明產生的緣由 經濟文化 政治 及社會發展

最早產生農耕文明的地方。數千年前,由於季風的影響,印度氣候干濕周期明顯,特別適合糧食作物生長,所以5000年前達羅比荼人就發展出成熟的農業文明,考古還證實發展出發達的城市文明。4000年前,一隻北歐人或稱高加索人侵入印度,奴役了當地人。為了保持血統純凈,將達羅比荼人降為首陀羅或奴隸,自己則稱自己為戰士和祭祀。所以印度一開始以人種特徵後來演化成職業特徵的種姓制度一直延續了4000年。
帶來了多神教,和歐洲的表親一樣,印度的神一點都不厲害,經常可以被人役使,只要念出正確的咒語,而自己是婆羅門,就可以把神幺來喝去。而且雷聲因陀羅就相當於宙斯和朱佩特。
遵循祖先傳下來的「奧義書」,有四部吠陀經,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主要經典,主要特徵是相信靈魂不滅和相信輪回和梵天(不生不滅永恆狀況)。同時距今2000年前後印度人釋迦摩尼發明了佛教,信奉佛教的阿育王第一次統一了全印度並且把佛教推廣到全印度。釋迦摩尼和孔子幾乎就是同時代的人。
法太高深,對於知識始終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的印度(只有剎帝利和婆羅門有權力學習文化)最終還是消亡了,也可能和外族入侵有關。由於印度半島向西向北幾乎沒有天然屏障,而且北歐人習慣生活在小城邦國家裡幾乎沒有形成大一統國家。所以經常被外族入侵。第一波應該就是旁邊的伊朗人,伊朗是從中國呆不下去的大月氏建立的。是西亞一個強大的力量。伊朗人入侵帶來了摩尼教和瑣羅亞斯德教。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也輕易的佔領過印度,並且把整個近東和西亞印度變成希臘化國家。最主要體現在文化上是雕塑。被稱為希臘式雕塑。後來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甚至發源於中國東北的通古斯人(阿富汗人)反復佔領印度,把伊斯蘭教傳遍了大半個印度。所以到了後期,印度民族主義者恢復了婆羅門教,而小乘佛教只保留在斯里蘭卡。大乘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中國,又通過中國傳到尼泊爾,越南,緬甸,泰國。反過來差點傳回到印度本土要不是孟加拉伊斯蘭教隔著。英國人進入印度時印度大大小小有數百個小邦國,大部分統治者都信奉伊斯蘭教,基本群眾信奉印度教。印度人數學天賦好,發明了數字零,對大數有執著的偏好,神話中大多數以數量龐大作為神力大小,動輒十億百兆的說話。英國人統治印度時把英語變成印度的官方語言,所以印度的知識分子現在的大學生說英語比本民族語言流利。本民族語言太多太雜,適用人群太少沒法交流。現在的梵語基本是獨立以後新造出來的,根本不是歷史上的梵語。印度最大的文化成果就是發明了佛教。而且對其他民族的宗教影響甚廣。例如有人說中國回族信奉的伊斯蘭教蘇菲派,也是受印度文化啟發下發明的,一度影響到整個伊斯蘭世界。蘇菲派的兩大特徵,一是苦修,二是教眾可以直接和上帝(安拉)通話(冥想),印度宗教特徵明顯。而且蘇菲派對基督教影響很大,可以說是基督教宗教改革的重要思想淵源。路德教,加爾文教及新教都講究廢除復雜的教階和教會體系,教眾可以用本民族語言直接和上帝對話,明顯具有伊斯蘭教蘇菲派特徵。甘地用非暴力不合作把英國人趕跑之前,英國人使壞,煽動印度伊斯蘭教和印度教對抗,掀起了大規模宗教斗爭,企圖在國際社會造成沒有了英國管理印度人成不了事的印象。最後索性煽動成立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獨立成兩個新國家,把穆斯林都弄到這兩個新國家裡,中間的印度教為主的印度夾在中間。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古代的印度。印度50年代通過武裝佔領把一個靠近中國的小國不丹吞並,我國數十年都不承認這種吞並。而且不丹不但歷史上是中國的屬國,而且宗教上信奉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和印度就不是一種宗教,最近又頻頻插手斯里蘭卡事物,把信奉佛教的原住民猛虎組織打成恐怖組織,而扶植以印度移民後裔信奉婆羅門教的斯里蘭卡當局提供援助。對尼泊爾也是虎視眈眈,所以尼泊爾人非常恐懼印度,最近推舉尼共毛派成為執政黨。當代印度正逐步走向現代化。尤其是納斯達克電子創業版上市以後,上市電子化企業沒有很好的投資渠道,不約而同把富餘資金投到光纜建設上來,所以印度非常幸運,信息化泡沫時的過量投入,變成現在獨特的帶寬優勢。現在印度的計算機行業特別發達。聽說外包服務和軟體產品大多是印度人在干。真正印證了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所介紹的「窮國和富國在信息化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這一觀念在印度得到實施。所以長遠看,只要印度不打仗,超過中國幾乎是早晚的事。

㈣ 古印度為什麼那麼繁榮幾乎歐洲和中國都知道它的存在,中國的唐朝都去學習印度的佛教,現在的印度為什麼

現在的世界靠慾望和貪婪驅動,印度人太佛系了,沒有太多爭強好勝的人,所以拼不過別國,但印度的體量在那擺著,經濟總量超過英美法日只是時間問題。還有印度的體制在效率方面天然弱。

具備大國潛力的基礎是國土面積和人口基數,從這個層面來看,只有中印美歐(前提是歐洲統一)才有這個資本。然後非洲南美是潛在候選。

㈤ 古印度梨俱吠陀時代財富的標志是什麼

梨俱吠陀時代,雅利安人主要生活在北印度恆河上游,雅利安人屬於游牧民族,他們財富的標志就是牛,勞動生產以畜牧業為主,文化是農村式的,與哈拉帕的城市文明不同。

㈥ 古巴比倫,古印度兩個文明古國的共同特點

1、都是大河文明,先天的耕種條件優越,因而經濟都是以農業經濟為主,貿易為輔。這一點東方文明與歐洲的希臘文明是截然不同的,希臘沒有大片的平原,沒有大河流,導致他們無法很好的發展農業,因而走上了發展商貿和拓展海外殖民地的道路。

2、政治方面,中國是高度的中央集權,而其他的雖然也有一定程度的中央集權但是遠沒有中國高度。中國從秦始皇開始實行高度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古埃及長期處於政教共理國家的狀態,宗教集團的權力很大幾乎威脅到法老的統治,阿肯納頓曾進行宗教改革企圖剝奪祭司集團的權力但是失敗了;而古巴比倫是類似於任命總督管理各城邦的狀態,第六代國王漢謨拉比用了大約9年的時間統一了美索不達米亞,只有他在位期間集權的程度比較高;而古印度除了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兩次短暫的統一,則長期處於高度分裂,各城邦各國各自為政。所以在政治方面四大古國很難找到什麼共同點。

3、思想觀念方面,中國很簡單,長期處於儒家思想及儒家禮教的統治下;古埃及是本土的神話宗教;古巴比倫是圍繞著一種觀天象、占星術為中心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古印度人長期處於一種平和的思考狀態,上到貴族下到平民喜好到遠離人世的深山老林中思考人及宇宙的意義,最終思考出了佛教。總的來說,四大古國都有深厚的宗教背景。

4、文化成就,實在是大相徑庭,難以找出共同點,畢竟文化的起源和發展過程不同。古埃及代表著古代世界最高的科技和建築水平,金字塔和阿布辛拜勒神廟集各種學科的高水準於一身,即使今天的科技水平都難以復制。而古巴比倫的占星術則走上了另一條發展道路,最終在近代引發了天文學的革命。古印度用他們特有的哲學來解釋這個世界,代表著世界哲學的最高成就。中國原本有機會在哲學、自然科學達到更高的成就,春秋戰國時代的百家爭鳴就是其體現,可惜一場焚書坑儒葬送了這一切,不過好在我們還有孔老夫子的寶貴財富,但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卻走上了一條偏執的道路,偏離了孔丘他老人家原來的設想。

總而言之,除了第一條之外,其他方面很難找到什麼共同之處。

摘自網路知道~

㈦ 比較兩河流域,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文明的各自獨特之處。

兩河流域:文明發展被多次打斷。因文明發展建立在商業貿易活躍的基礎上,政府重視法律,十分注重保護商人的利益,兩河流域居民的人生觀較陰郁,只顧眼前,對人生禍福不抱希望。

古埃及:文明發展較連續。著重倫理,宗教以多神教為主,重視社會正義,埃及人人生觀是順乎自然,相信人可以長生不老,死而復生,故將精力放在准備將來的生活。

古印度:極富宗教性、多樣性、包容性與區域性。古印度文明是在不斷吸收外族文化的過程中發展和豐富起來的,故歷史上是一盤散沙。沒有統一的語言字母,也沒有純粹的印度人種,沒有古或兩河流域那樣的公共紀念品或陳列品,發展了一套嚴格的種姓制度。

古希臘:古希臘文明發展起點較高,是在學習、借鑒東方文明遺產的基礎上發展繁榮起來的;古希臘不存在具有很大政治權利和干預世俗生活的宗教力量。古希臘的宗教提倡神、人同形同性論;文明發展的政治基礎是奴隸制的城邦共和國。

㈧ 古印度的商業繁榮嗎

古代印度的商業繁榮。商人或走街串巷,或設店開鋪。大商人往往同時經營多類店鋪。漢譯《十誦律》(卷15)說,一個窮人拾到一批財寶,成為大富翁後,開設了金鋪、銀鋪和珠寶鋪等多家店鋪。耆那教的一份文獻說,王舍城有3600個商家。這可能有點這誇張,但也反映了王舍城商業繁榮的情況。古印度已有相當完善的商業運作理念和系統,有的大富商通過聯姻或合夥關系建立了自己的商業網。

做生意的商人

㈨ 印度這個國家在歷史上強大過嗎

如果說是古印度,嚴格來講頂多也就50年而終,然後回歸混亂,一直混亂,從未停止,而且古印度於現在的印度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古印度中心在巴基斯坦,現在的印度,在古印度時期就是邊毛之地,一群又一群的野人,真正印度的國家就是1947年成立的這個國家,與古印度沒半毛錢關系。
講到GDP,更是可笑的,在印度國力逐漸強大的尼赫魯時代,人均糧食還不如中國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人均多,中國人均方面在晚清還比大英帝國本土要高,注意是人均收入,印度那時只是地名,一個兩千多年來都是部落、村莊的地方,GDP絕對是拉跨的,國家為什麼會出現,就是資源、財富和人力的膨脹,需要有更優秀的管理,人群才能穩定生活,這樣國家就產生了,而印度兩千年來並沒有自發產生國家,根本就說明了印度一直很拉跨,以致於尼赫魯時代,連人均糧食那麼低的情況下,印度都覺得自己應該很厲害,這就是沒有經歷過強大的小白行為。

㈩ 古印度和現代印度有多大區別

現代印度地處北半球,位於北緯8°24′-37°36′、東經68°7′-97°25′之間。是指在1950年1月26日成立的印度共和國。
而古印度是指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臨近這一塊的部分等地區以古印度王朝為主體的地理范圍的總稱。是個地理概念。
古印度和現代印度在宗教文化上也有區別。今日的印度為印度教勢力區,巴基斯坦、孟加拉為穆斯林勢力區,當年獨立時按信仰不同建立,孟加拉系從巴基斯坦獨立出來的。而這些地方都是古印度的疆界范圍,古印度最出名的便是種姓制度。
知識點延伸:
古印度與古埃及、古巴比倫、中國並稱為「四大文明古國」。
恆河文化昌盛於公元前1800~前600年間,為印度著名的吠陀時代。吠陀時代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即梨俱吠陀時期,約在公元前1800~前1000年;後期約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前期經典很少提到家庭,社會仍局部落性質;後期部落社會分解為4個瓦爾納的社會。4個瓦爾納中首陀羅為最低層,吠舍為中層,剎帝利和婆羅門為上層。
古印度共經歷了佛陀時期、孔雀王朝時期、入侵時期、薩塔瓦哈納時期、笈多王朝以及混亂的南北印度時期。 古印度雖然是一個多種姓的、歷史包袱較沉重的國家,但依然為世界文化留下了獨特風格的遺產。
印度共和國,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國 ,具有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印度是當今金磚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雖然印度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日益重要。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重要出口國。 但同時也是個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閱讀全文

與古印度為什麼那麼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0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6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4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5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4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2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0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0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3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7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5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0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3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68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6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6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