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摩揭陀是怎樣成為印度次大陸第一強國的
在不斷爭戰中,摩揭陀在列國中脫穎而出,逐漸強大起來。至公元前4世紀,整個北部印度幾乎受控於它,至此,摩揭陀成為一個擁有廣闊領土的地域性的霸國。
公元前6世紀,頻毗沙羅王(約公元前544~前493年在位)統治摩竭陀,建都王舍城。頻毗沙羅王所扮演的歷史角色跟中國的秦始皇非常相似,他在經濟上發展農業和鐵礦業,在外交上東聯西並,縱橫捭闔,有統一整個恆河流域的野心。
大約在公元前542年,頻毗沙羅王開始了他的統一進程。為了取得南面的出海口,他選擇鴦伽國為首先消滅的對象。他首先通過聯姻方式與鴦伽國的鄰國結盟,以孤立鴦伽國,切斷它與外界的一切聯系。他接連娶了3個妻子,分別來自強大的居薩羅國、跋沙以及旁遮普,這都是鴦伽國的鄰國。通過聯姻達到政治目的後,見時機成熟,頻毗沙羅王下令大舉進攻鴦伽國的都城昌巴。昌巴是一非常重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城市,它不僅是恆河下游的重要河港,也是通向南方東海岸的重要港口。頻毗沙羅王如願征服了這個國家,派兒子阿世鎮守。遺憾的是頻毗沙羅王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他的統一大業,就被自己的兒子阿世弒殺了。
公元前493年左右,阿世弒父篡位。阿世有著如同他父親般的野心,他登基後繼續向整個恆河流域擴張。為了推進摩揭陀國的統一霸業,阿世可以說是六親不認,他首先進攻了舅舅統治的居薩羅國,並最終吞並了居薩羅國。爾後又開始進攻另一個有親屬關系的鄰國跋沙,經過16年的艱難戰爭才佔領其都城吠舍厘。阿世還是位極富創造力的有才乾的君主,他結合戰爭中的實際經驗發明了兩種先進武器:一種是能發射碩大石彈的駑炮,一次可殺死百十來人;一種是新式戰車,車上系有可旋轉的釘頭錘,戰車賓士起來有巨大的殺傷力。依靠這兩種新式武器,阿世擊敗了以跋沙為首的聯盟,成為了東部印度的霸主。由於新攻佔的地區都在摩竭陀的北面,加上恆河水運越來越重要,阿世的繼承人烏代因此將都城遷到恆河與宋河的匯合口,建立了華氏城。
摩竭陀國在難陀家族統治時期達到鼎盛,於公元前4世紀最終完成了幾代帝王的夙願,統一了恆河流域,使摩揭陀成為恆河流域真正的霸主。這時的摩揭陀領土包括整個恆河流域和部分中印度,成為印度次大陸第一強國。這時其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都有很大的發展,尤其以軍事的發展最為突出。摩竭陀國的兵種分工已細化,有步兵、騎兵、戰車兵和水兵,還有勞工、偵探和地方向導輔助。軍隊規模也頗為壯觀,據希臘文獻提到,摩竭陀的難陀王朝末年有步兵20萬,騎兵2萬,戰車2000輛,戰象3000頭。戰車一般是馬拉,也有的是驢拉。步兵穿棉布軍裝,騎兵可能有盔甲,均執有生牛皮做的圓盾、雙刃劍、長弓、鐵鏃竹桿箭。但摩竭陀的末代統治者丹那·難陀是一位十分殘暴的國王。他橫征暴斂,引起各階層人們極大的不滿,所以他的統治並不鞏固。這時,一個叫旃陀羅笈多的人領導人民起義,推翻了腐敗的難陀王朝,建立孔雀王朝。
隨著難陀王朝的滅亡,古印度的列國時代由此劃上了句號。隨後孔雀帝國興起,標志著古代印度進入中央集權制大帝國時期。
Ⅱ 印度次大陸的「十六大國」是指那些國家
約公元前600年,印度次大陸各個部落大部分已經過渡到國家,其中主要的有強大的十六國,佛教文獻習慣地稱為「十六大國」。它們是:鴦伽、摩揭陀、迦屍、居薩羅、跋沙、阿般提、居樓、般闍羅、阿濕波、婆蹉、蘇羅婆、乾陀羅和劍浮沙。乾陀羅、劍浮沙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婆蹉在拉賈斯坦,阿般提在溫德亞山脈以北,阿濕婆在溫德亞山脈以南,其餘的都在恆河流域。
Ⅲ 印度次大陸十六國中大多數國家中實行什麼制度
十六國是指主要的國家而言,事實上,還有一些小國向國家轉變的部落聯盟存在,如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考利耶國等。所以,十六國只是一個概稱。這些國家都以一個較大城市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版圖包括周圍農村地區,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都屬於區域性國家。
就政體而論,在這些林立的國家中君主制佔大多數,只有少數是共和制。
Ⅳ 印度這個國家在歷史上為什麼會數次亡國
公元8世紀,中亞伊斯蘭勢力開始入侵印度,伊斯蘭文化壓倒印度本土的古佛教和印度教;12世紀開始這一進程勢如涌潮,形成第一波大浪: 來自於今阿富汗的伊斯蘭化突厥人在1148年大規模入侵北印,攻佔了印度河平原和恆河平原,衍生出德里伊斯蘭蘇丹國,正式拉開了長達700多年的外來伊斯蘭占據主導地位的亡國色彩古印度的大幕
兇悍尚武的穆斯林第二波大浪重新湧起在16世紀: 德里伊斯蘭蘇丹國再次被外族穆斯林所滅,同樣是來自中亞的帖木兒(成吉思汗次子的察合台汗國之後)後裔巴布爾,在1526年攻滅印度德里蘇丹國的最後一個王朝,建立了莫卧兒伊斯蘭帝國,經歷胡馬雍,阿克巴,賈漢吉爾,沙賈汗,到奧朗則布時代達到頂峰,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半島,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悍國家之一。
兩個階段的伊斯蘭化印度留下豐富而偉大的近代史文化遺產,當今世界看印度的歷史古跡諸如雄偉的德里紅堡或絕美的阿格拉泰姬陵等等,其實都是古印度被外來穆斯林強權滅亡後的伊斯蘭文化遺址;整個近代史的伊斯蘭印度從信仰主流到統治體系,再也不是古中國高僧法顯和玄奘萬里跋涉求法取經時的佛教古印度啦 ……
外來的印度伊斯蘭政權在統治初期就實行堅決徹底地驅滅印度佛教,原因之一是因為忌諱偶像崇拜的伊斯蘭教信仰最最容不下極其講究偶像崇拜的佛教,而印度教的偶像崇拜程度遠遠不及佛教的深沉內涵;所以伊斯蘭印度統治者居然也維持了幾百年來對民眾印度教信仰的寬容+ 遏制 政策,還允許下層民眾自由選擇錯綜復雜的原始信仰的延伸宗教。 1947年印巴分治時期的種族仇殺驅離導致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信眾雙方有幾百萬人喪生,直至今日印度境內依然還有數量可觀的印度穆斯林存在(占人口總數的13.4%);夾在印度教教徒和印度穆斯林之間還有彪悍強勁的幾千萬錫克教信徒
Ⅳ 古代的摩揭陀國成為印度次大陸第一強國後各方面發展怎樣
古代的摩揭陀國在成為印度次大陸第一強國後,這時其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都有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軍事的發展方面最為突出。
Ⅵ 印度國力如何
印度我們也叫他「阿三」,是什麼意思我也不清楚,反正就是對印度的一個昵稱把。印度最近在大力發展其軍事實力,空軍方面印度大力與俄羅斯合作,大量進口國外戰斗機,所以我認為印度的空軍就是外國戰斗機的博物館,什麼機型都有,蘇-30、幻影-2000、米格-29、27、25等等很多很多,印度也在積極與歐洲各國發展軍事合作關系,從法國等國學習航電技術,印度空軍的王牌戰機蘇-30MKI的航電系統就是法國的,但是,這樣的話我認為印度的空軍很亂,各種戰斗機的性能還有維護方法都不一樣,這樣的話,一旦一種機型受損,那麼將得不到有效的零部件補充。所以說印度現在100架幻影-2000就30架能飛。另外在陸軍方面,印度積極引進俄羅斯的T-90主戰坦克,印度陸軍現在的主要主戰坦克有T-73還有T-90,全部是俄羅斯裝備,在火力上十分強悍,裝甲保護方面也是不錯的,但是鑒於現代反坦克兵器差不多都是以攻擊俄羅斯和美國造的坦克為主,所以,我認為印度買的這些坦克其實也不怎麼經打。海軍方面,印度最近要建造一支能夠控制整個印度洋的艦隊,印度最近向俄羅斯購買了一艘航空母艦,再加上本身就擁有的一艘老古董航母。印度擁有2-3艘航母。其艦載機主要以英國造的「鷗」式戰斗機為主!
而中國就不是,中國最近大力提倡自主開發,我國空軍已經擁有很多自主機型了,只要在加把勁攻破發動機還有航電系統這兩關,我們就是十分強大的了,海軍方面我軍正在籌劃建立「藍水海軍」,像太平洋邁進!突破第一島鏈指日可待!陸軍方面就不用我多說了,我們擁有世界上最為強大的陸軍!中印兩國曾經發生過武裝沖突,印度以慘敗告終,我相信,一旦再次發生沖突,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定能再勝印軍!
Ⅶ 印度次大陸的十六大國是哪些
約公元前600年,印度次大陸各個部落大部分已經過渡到國家,其中主要的有強大的十六國,佛教文獻習慣地稱為「十六大國」。它們是:鴦伽、摩揭陀、迦屍、居薩羅、跋沙、阿般提、居樓、般羅、阿濕波、婆蹉、蘇羅婆、乾陀羅和劍浮沙。其中乾陀羅、劍浮沙在印度河流域上游,婆蹉在拉賈斯坦,阿般提在溫德亞山脈以北,阿濕婆在溫德亞山脈以南,其餘的都在恆河流域。這說明,隨著雅利安人向恆河流域擴張,恆河流域已經取代了印度河流域成為古印度文明主要的活動舞台。十六國是指主要的國家而言,事實上,還有一些小國向國家轉變的部落聯盟存在,如釋迦族的迦毗羅衛國、考利耶國等。所以,十六國只是一個概稱。這些國家都以一個較大城市作為政治、經濟中心,版圖包括周圍農村地區,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但都屬於區域性國家。
Ⅷ 如何客觀評價印度這個國家
印度是個危險的國家,其危險性不在於實力,而在於執念,印度人盡管智商低,但總是有大國想法,中國一直以來都誤判印度的想法,總以為上個世紀之前,印度作為第三世界受壓迫地區,具有和平友善的心態。至於什麼民主?連男女平等都沒有,給我講印度是民主的?鬼信啊,還有同婚,還有印度警察時不時抽打他的百姓
其實那是中國人的錯覺,或者說是自我代入感太強。印度有不結盟運動領袖甘地,但更有納粹在南亞的分支,第二次世界大戰,印度幾乎沒有受到波及,其納粹組織更沒受到破壞,包括甘地在內的幾任印度領導人都被刺殺死亡或被刺殺逃脫,除了宗教,種族矛盾外,印度軍國主義分子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印度國大黨有大國情結,在甘地死後,迅速變質,盡管依然奉行不結盟的政策,搞左右逢源的騎牆派作風,那可是長期戰略,1962年的戰敗,導致印度徹底失去不結盟領袖的地位,而騎牆政策依然進行。
重點來了,歷史發展到21世紀,眼看隔壁大國越來越強,印度急了,這是培養近100年的納粹思想在印度早已根深蒂固,在獨立後的70年裡,對外印度不斷吞並周邊小國,對內搞種族屠殺,隨著近些年印度經濟的走強,印度人按耐不住想要與隔壁大國一決高下,印度很弱,但想法很大膽,國內軍國主義思想嚴重,印度人根本就不尊重周邊國家,他們以主人對待奴役的心態,去看待周邊小國,印度很弱,卻想與大國對抗,因為印度認為隔壁大國是它崛起的障礙,印度從獨立起就是這種想法。
印度如果有中國一半的實力,早就上天,開啟戰爭模式了,這不是開玩笑的,中國必須認真,嚴肅看待印度人思想發展的歷史,從大格局上去看就很清楚。
國大黨和人民黨都是侵略成性的1950-1962,中國幾次大危機,印度都要出來搗亂,如果不是中國實力遠超印度,印度真就打進來了。
人民黨簡直就是納粹,不,它起源就是納粹,比國大黨還極端,這些年的操作,懂得人自然懂。
第二次世界大戰沒結束,納粹軍國主義在歐洲消亡,但在東亞有殘余,在南亞卻發展起來。
想當年,人民黨的前身,與希特勒,東條都是臭味相投的,日本要在印度與德軍會師,結果德國被蘇聯擋住了,日本被中國擋住了,印度沒參與二戰,但軍國主義的種子保存在這里,二戰,印度人是覺得盟國阻礙了印度獨立,本來德日來印度打英國人啊,這都歸功於印度納粹的洗腦,同時國大黨也是附和這種說法的,印度政黨,只有納粹中的左派和右派,沒有和平政黨,有妥協都是因為實力不濟,中國需要特別注意印度,做好准備,印度實力不行,卻不能輕敵,什麼壞事,這瘋狂的國家干不出來?最好就是永遠壓制,並有辦法肢解印度
Ⅸ 印度是一個怎樣的國家民族文化背景是怎樣的如題 謝謝了
國名】印度共和國(Republic of India) 【別名】孔雀之國 【國教】印度教 國徽【國歌】《人民的意志》 【國花】蓮花 【國鳥】藍孔雀 【國樹】菩提樹 、榕樹 【面積】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印度政府宣稱其領土為328萬7800平方公里。印度面積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人口】11.66億(2009年美國CIA網站)。印度斯坦族佔46.3%,泰盧固族8.6%,孟加拉族7.7%,馬拉地族7.6%,泰米爾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達族3.9%,馬拉雅拉姆族3.9%,奧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英語和印地語同為官方語言。約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為伊斯蘭教(12%)、基督教(2.3%)、錫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首都】德里(Delhi),人口共1530萬(2008)。 印度首都新德里,位於該國西北部,坐落在恆河支流朱木拿河(又譯:亞穆納河)西岸。新德里和德里中間隔著一座印度門(the Indian Gate),並以著名的拉姆利拉廣場為界,廣場以南為新德里,廣場以北為老德里。 今日德里是印度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它佔地1485平方公里,人口1991年為838萬,到1997年,估計達900萬以上。德里是印度的心臟,在這里可以感受到整個國家運行的脈搏。同時,它又是一面鏡子,既可以看到印度輝煌的歷史,也可反映出印度現代的身影。老德里、新德里緊緊相聯,古老與現代交相輝映,組成了一幅引人入勝的歷史畫卷。 【地理】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國為鄰,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印度全境分為德干高原和中央高原、平原及喜馬拉雅山區等三個自然地理區。屬熱帶季風氣候,氣溫因海拔高度不同而異,喜馬拉雅山區年均氣溫12℃~14℃,東部地區26℃~29℃。 【歷史】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後創造了印度河文明。約在公元前14世紀,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並征服了當地土著。約公元前1000年,開始形成以人種和社會不同分工為基礎的種姓制度。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開始統一印度次大陸,前3世紀阿育王統治時期疆域廣闊,政權強大,佛教興盛並開始向外傳播。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自11世紀起,來自西北方向的穆斯林民族不斷入侵並長期統治印度。1526年建立莫卧兒帝國,成為當時世界強國之一。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開始淪為英殖民地,1849年全境被英佔領。1857年爆發反英大起義,次年英國政府直接統治印度。1947年6月,英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Ⅹ 印度次大陸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什麼
稅收是國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稅,稅率一般為總產量的1/6,所以國王又被形象地稱為「六分之一享有者」。已有專門稅收官員收稅,一般由村社長老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