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印度人不吃豬肉呢
一樓的說法肯定有很多不正確的。
印度人飲食口味的基本特點絕不是淡而清滑。他們喜歡吃辣的,油膩的食物,我在新德里每次去印度餐廳吃飯都是這樣的。
占人口90%以上的印度教徒是不會吃牛肉的,因為牛是聖物。魚蝦和鴨印度人一般也不怎麼吃的,因為市場上基本看不到,只有大餐館才有蝦,而且這里的蝦都不是新鮮的,難吃。
越是富的人家越是素食,因為富人多是高種姓的,他們認為堅持吃素才是符合他們的宗教傳統。
甘地少年負笈英國留學的時候,他母親就嚴格要求他恪守吃素的承諾。
印度人不吃豬肉主要是因為豬在他們的文化中是「不潔凈的」,左手也被認為是不潔凈的,這個和世界上很多其他伊斯蘭國家一樣。印度以前被穆斯林統治過,這是宗教傳統的一部分吧。而且印度的豬都是在路邊的垃圾場養大的,肉確實難吃,我在這里吃過後都不吃的。
少數一些打工的下層人民會買豬肉吃。豬肉是最便宜的,其次是牛肉(只能在有限的穆斯林區才能買到),羊肉最貴,大概20人民幣一斤。
印度人的飲料是印度奶茶(印度文是cha,和拼音一樣),涼水和咖啡,南部會有紅茶。喝茶沒有舔喝的習慣的,跟我們一樣喝,只是很多時候是就著餅干一起。
白菜一般的地方買不到的,要去很遠的專門的市場,新德里就一個地方,INA市場。
味道好的豬肉要賣那些法國農場裡面出產的,很貴。
㈡ 印度特色小吃
印 度 美 食
作 者:領子
印度人做菜喜歡用調料,如咖喱、辣椒、黑胡椒、豆蔻、丁香、生薑、大蒜、茴香、肉桂等,其中用得最普遍、最多的還是咖喱粉。咖喱粉是用胡椒、姜黃和茴香等20多種香料調制而成的一種香辣調料,呈黃色粉末狀。印度人對咖喱粉可謂情有獨鍾,幾乎每道菜都用,如咖喱雞、咖喱魚、咖喱土豆、咖喱菜花、咖喱飯、咖喱湯……除了咖喱粉,印度市場上還出售各種調料粉,赤、橙、黃、綠、棕,五顏六色的,好看而且味美。
由於宗教的原因,印度人的飲食習慣也不同。虔誠的印度教徒絕對不吃牛肉,因為他們把牛奉為神牛。穆斯林不吃豬肉,但大食牛肉。於是,殺牛和吃牛肉常成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沖突的導火索。在印度,由於印度教徒占人口的多數(82%),牛肉成為禁忌,因此市場上的牛肉價格最便宜。豬肉也比較便宜,因為穆斯林和高種姓的印度教徒都不吃豬肉,低種姓的印度教徒和基督教徒才吃豬肉。羊肉價格最貴,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吃。印度的素食者大約占人口的一半,虔誠的印度教徒和佛教徒是素食主義者,不沾葷腥;耆那教徒更是嚴格食素,連雞蛋也不吃,但可以喝牛奶,吃乳酷和黃油。印度的牛奶價格便宜,質量也很好,男婦老幼都喝牛奶。其奶製品如冰淇淋、乳酪、酸奶、蛋糕等,質量也屬上乘。
印度人的主食主要有米飯和一種叫「加巴地」的烙成的小薄餅,還有一種油炸的薄餅,又香又脆。印度的蔬菜主要有花菜、圓白菜、西紅柿、黃瓜、豆角、土豆、洋蔥、冬瓜等,每樣菜都燒得爛糊糊的,且放了不少咖喱粉,全是清一色的黃色。印度人的早餐已經西化,一般是一杯牛奶,幾片麵包,果醬、黃油,但中午飯和晚飯則是地道的印度風味,每餐都有豆子湯。印度的豆子種類繁多,有大如蠶豆的紅豆,還有黃豆、豌豆等,這些豆子都加上香料和鹽,用來做湯。
印度人進餐時,傳統方法一般是一隻盤子、一杯涼水,把米飯或餅放在盤內,菜和湯澆在上面。多數印度人進食時不用刀叉或勺子,而是用右手把菜卷在餅內,或用手把米飯和菜混在一起,抓起起來送進嘴裡。留洋的知識分子或中產階級家庭則使用刀、叉和勺子。
印度的甜食可謂「名符其實」,甜得發膩。甜食種類很多,有煎的、炸的、烘的、烤的,一應俱全,但每一道甜食都無一例外地甜得要命。多數印度人都嗜食甜食,印度人容易發胖,大概與嗜食過多的甜食有關。印度人的晚餐也晚得名符其實,最早的在晚上8點左右,晚的在10點左右。吃完飯後不久就上床睡覺,不發胖才怪呢。
由於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印度人也像英國人一樣,有喝下午茶的習慣。印度的茶是奶茶,做法是把牛奶摻水煮開,再把茶葉倒進去,煮沸後用小篩子把茶葉濾出,加糖後即可飲用。
印度水果
印度的水果種類繁多,一年四季不斷。最便宜的是香蕉,因而被稱為「窮人的水果」。石榴約有小碗般大,紅彤彤的,有的咧開了嘴,露出一粒粒晶瑩透亮、紅瑪瑙般的果粒,十分誘人。葡萄有乳白色的,有紫紅色的,一串串像玉雕,剝一粒放在口中,香甜多汁,吃完後手會被粘住,是糖分太高的緣故。
印度最引人注目、令人垂涎的水果是荔枝。每年4、5月份是印度最熱的季節,也是荔枝上市的季節。印度的荔枝是連枝葉賣的,攤主為防水分蒸發,還在荔枝上噴上清水。一束束紅艷艷的荔枝,被沾著晶瑩水珠的綠葉襯托著,格外誘人、醒目。剝開紅艷艷的果皮,甘甜的汁水四濺,透明如玉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咬下去,甘甜、爽口,齒痕留香,百食不厭。
印度最有名的水果大概要數芒果了。每年夏天,首都新德里都要舉行芒果節,展出的芒果大約有400多個品種,有的大如西瓜,有的小巧如杏;有的紅艷欲滴,有的黃如美玉;有的綠瑩瑩的,有的黃中帶紅。形狀也各不相同,有圓的、長長的、橢圓的、兩頭尖尖的……有一種芒果,汁多味美,輕輕挖開一個小口,可用吸管吸食。
印度的木瓜非常便宜,大如西瓜,但味道一般,有的放得久了似有一股臭味。番石榴的味道也難以讓人接受,這種果子形狀像石榴、裡面有黑色的小籽,印度人吃時有時撒上一層胡椒粉。椰子也是一年四季都有,大概是從南印運來的。小販除了賣椰汁外,還把潔白的椰肉切成一塊一塊,放在托盤里沿街叫賣。那椰肉有一股特殊的清香,越嚼越香。
㈢ 印度人不吃豬肉,也不吃牛肉,那麼印度人究竟吃什麼肉呢
印度人不吃豬肉或牛肉,但他們可以吃雞肉、鴨子和魚。在印度人的信仰中,牛是一種神聖的象徵,是一種受信徒尊重的存在。他們不僅把牛當作自己的神,而且把牛當作自己的母親。在印度人心中,牛的每一部分都有神力,所以每逢節日,印度人都會在額頭上塗抹牛糞。他們認為它可以更接近他們的神。因此,牛在印度的地位如此之高,以至於它們不能被屠宰和食用。因此,在印度,因為信仰,印度人不吃牛肉。
㈣ 印度人不吃牛肉和豬肉,他們平時都是吃什麼肉
雖然牛肉和豬肉在印度是不允許吃的,但這並不影響印度食物的味道,因為印度有很多香料,它們都是完美的調味料。所以在印度吃飯不需要吃什麼名菜,其實就印度路邊的小吃就足以滿足遊客了。
印度人不吃牛肉和豬肉,他們平時都是吃什麼肉?
㈤ 印度人不吃牛肉和豬肉,他們餐桌上最受歡迎的肉是什麼
他們餐桌上的肉,一般就是雞肉或者羊肉,在沿海地區居住的印度人還可以吃到魚蝦蟹,但是一般來說,還是雞肉比較多,很多印度餐廳都有雞肉餐品進行售賣,而且他們還將中國的餃子換成了雞肉餡。那麼,印度人為什麼會養成如此的飲食結構呢,難道是因為他們沒有養牛或者豬,又或者是不會捕魚嗎。還是說他們覺得肉不好吃,只有他們做的糊糊才好吃。
所以,印度人的餐桌上,是沒有牛肉和豬肉的,最多會給你點雞肉。然後最佳的拌飯美食還是各種糊糊,以及他們最為拿手的咖喱、塔里餐,還有就是一些蔬菜了,所以,印度可能是某些素食主義者眼中的天堂吧。
㈥ 印度人真的不吃牛羊肉嗎那他們都是吃什麼肉呢
印度人其實吃肉的機會不算多,不吃牛肉,是因為牛是神聖的動物,所以印度人很少吃牛肉,而因為印度很多人都是伊斯蘭教徒,所以他們豬肉也吃的少,一般來說印度人主要吃素為主,所以印度最常見的食物一般都是烤餅米飯,有時候他們也會吃雞肉,羊肉或者是魚肉,也並非一點肉也不吃,特別是雞肉,在印度還是很常見的,比方說咖喱雞肉也是印度的一道主菜。
不過隨著時代的步伐,現在印度人也並非都不吃豬肉和牛肉了,因為印度也不是所有的牛都會被保護起來,一般像白色的牛地位最高,甚至超過了很多人,普通的牛依然還是可以吃的,總不可能一個國家沒有一點牛肉吧,西餐廳想要吃到牛排也是很容易的,只需要你有錢 。
㈦ 印度人為什麼既不吃豬肉,也不吃牛肉,那他們究竟吃什麼肉
豬牛羊肉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食用的肉類,但是很多地方、很多民族或者很多國度都會因為自己的宗教信仰和習慣對某些肉類有所禁忌,比如我國的回族不吃豬肉,但是印度人不吃豬肉也不吃牛肉,小編在想豬肉牛肉都不吃,那印度人究竟吃什麼肉呢?接下來小編帶你一起去了解一下。
1、印度人不吃豬肉。印度人認為豬很臟,如果吃豬肉那是不好的。在印度的貴族認為吃豬肉會影響他們的貴族血統,所以所有人都不怎麼吃豬肉,而有些素食主義者,他們認為不吃豬肉可以靠近上帝,所以在印度豬肉是沒人吃的。
小編認為每個地方都有屬於他們的風俗習慣和飲食禁忌,所以如果有機會去印度旅行一定要入鄉隨俗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千萬不要因為不了解習俗而請人家吃豬肉牛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㈧ 印度人既不能吃牛肉也不能吃豬肉,那他們日常都吃什麼肉
他們都吃魚肉,因為牛肉對於印度人來說是神物,是高貴的動物,而而豬肉和他們的總監有關,因此魚肉就成了他們常吃的肉類。
㈨ 印度人不吃豬肉,不吃羊肉,還不能吃牛肉,那他們吃什麼肉
印度人平常吃魚肉還有雞肉為主。由於印度信奉印度教,印還有伊斯蘭教,所以不能吃牛肉,還有豬肉和羊肉。因為宗教因素,吃這些肉會認為是一種罪孽。而且牛在度是聖物,所以不能吃。甚至因此印度還是世界人均擁有牛的數量最多的國家。
如果說印度人喜歡吃什麼。印度人吃的碳水化合物比較多,各種餅,薄餅脆餅囊之類,米飯(巨甜無比的甜稀飯,各種香料的炒飯和白米飯各種)是基本的,還有豆類,以及土豆都是或者香料香葉炒一炒,蔬菜方面,各種顏色的彩椒和洋蔥印度人吃的特別多,尤其洋蔥,什麼食物裡面都可以加。很少見人吃綠葉蔬菜和菌類,番茄,秋葵,胡蘿卜,黃瓜都比較常看見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