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度資訊 > 印度種族制度如何形成

印度種族制度如何形成

發布時間:2023-01-13 21:55:23

❶ 古印度文明中的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

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座城市一直出現於公元前23至前18世紀,屬於印度河文明是古代印度文明最早的誕生地。而說起古印度文明,我們聽說得最多的就是種姓制度,它是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其四個種姓由高到低依次是婆羅門,他們是掌握神權的,然後是剎帝利,掌管軍事和政治權利,吠舍,從事農牧業和商業,首陀羅,從事最低賤的工作。那麼這種種姓制度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傢具體的說一說。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屈服於這種種姓制度,在古印度的歷史上,有很多的人奮起反抗過,但直到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才頒布說種姓制度廢除。

❷ 印度因為宗教和歷史復雜的原因而產生了種姓制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怎樣劃分的

由於雅利安入侵而形成的。
雅利安自己的社會形成了三個群體,第一個是戰士集團,稱為Rajayana,後來名稱改成了剎帝利,第二個是祭司集團,被稱為婆羅門,這兩個集團為爭奪雅利安的政治權利進行了斗爭,結果是我們熟悉的,婆羅門成為最後的勝利者。雅利安人的第三個集團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者,他們就是吠舍,許多印度的土著居民也被納入了雅利安社會體系,成為首陀羅,首陀羅的最初來源不僅包括被征服的土著居民,還包括雅利安人和當地土著生的混血後代。吠舍往往是農場主、商人、手工業主、地主,而首陀羅則是在農場工作的農民或者在手工作坊進行勞作。
在雅利安征服後,雅利安人逐漸建立了許多社會和宗教制度和規則,使得這種階層的區分被永久固定下來。種姓制度由此產生,種姓制度的最大特徵就是其頑固性和凝滯性,各個種姓之間不會轉化。不僅永久固定了社會各個階層的地位,還固定了他們的職業,限制了各個種姓間的社會交往和婚配。
由於征服者雅利安人的淺色皮膚和當地人的深色皮膚對比鮮明,所以膚色是和種姓制度緊密聯系的因素。種姓其實被稱為瓦爾那(Varna),這個詞就是指膚色。隨著歲月演化,雅利安人的膚色也在變化,即使是今天的高等種姓的皮膚也往往比我們東亞的黃種人的皮膚都黑許多。在西方,有一個侮辱印度人的詞彙,把印度人叫做「打磨過的黑人」,因為他們的膚色雖深,但是仍舊保留了白種人薄唇窄鼻等特徵,彷彿把黑人的厚嘴唇和寬鼻樑打磨精細了。

❸ 印度有喪心病狂的種姓制度,種姓制度起源於什麼時期

古印度為了穩定農民數量,實行了種姓制度,印度最高種姓是婆羅門。

種姓制度至今已經影響了印度三千多年,

雖然目前印度國內的一部分高種姓人士仍然瞧不起低種姓人士,但是由於印度法律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隨著印度人的受教育水平提高,種姓制度最終肯定會被廢除。當然印度想要完全廢除種姓制度也並不容易,美國從南北戰爭時期就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現在美國國內仍然有很多種族主義者,印度想要完全廢除種姓制度,最少也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❹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為什麼產生

印度的種姓制度最初是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創立的社會制度。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要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要確保本身雅利安人的執政權和保持各種工作都有一定的人數。最初,雅利安人自稱為「雅利安瓦爾那」(雅利安含有「高貴」之意,瓦爾那含有「顏色」、「品質」的意思),而稱當地居民為「達薩瓦爾那」(含有「雄者」、「男人」之意)。這樣就有了自以為高貴的雅利安人和把當地居民當作敵對集團的區別。
隨著雅利安人內部的分化,在早期吠陀時代末期,逐漸發生了平民與氏族貴族的區別。平民稱為「吠舍」(是氏族成員的意思),而貴族稱為「羅闍尼亞」(是「灼熱發光」的意思,引申為顯貴的首領的意思)。從事祭掃的氏族貴族則稱為「婆羅門」(意思是梵天所生)。從雅利安人與當地居民的一分為二,到雅利安人部落中平民與氏族貴族的一分為二和貴族內部的軍事貴族與祭司貴族的一分為二,這樣就形成了四個瓦爾那的胚胎。到後期吠陀時代,四瓦爾那制度正式形成,婆羅門教的典籍規定了各個瓦爾那的地位以及不同瓦爾那的成員的不同權利和義務。
然而隨著馬木留克、蒙兀爾等外來伊斯蘭教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為了政權需要經歷過許多調整,並且在英屬印度時期為符合殖民者需要,被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階序體系。

❺ 種姓制度在印度是如何產生的全部印度人都有種姓嗎

許多人都知道,印度有一個種姓制度。它將印度人由上到下分成了四個等級,分別是: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此外,還有一個位列種姓之外的龐大群體叫“達利特”,也就是所謂的賤民。那麼問題來了,印度種姓制度究竟是怎麼產生的呢?

印度種姓制度雖然有嚴格的血統壁壘,但也並非不可逾越。比如高種姓的男子可以娶低種姓的女子為妻,這被稱為順婚,低種姓女方家庭可以藉此提高社會地位。但是,高種姓女子則絕對不可以嫁給低種姓男子,這被稱為逆婚。比如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的祖先是印度北部的婆羅門,歷來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可是尼赫魯的獨生女英迪拉卻與異教拜火教家庭出身的費羅茲結婚。如此一來,英迪拉和費羅茲所生的子女將世世代代成為賤民,會被印度人視為“不可接觸者”。好在關鍵時刻印度國父“聖雄”甘地出面,將自己的甘地姓氏贈給了他們。因此,印度最大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其實是尼赫魯的後裔,而並非甘地的後裔。

自從印度獨立後,種姓制度就在法律上被正式廢除。然而留在人們傳統觀念中的“頑疾”卻至今仍難以徹底改變。

❻ 印度種姓制度是怎麼來的

種姓制度是古代印度就已經形成並確立的一種復雜的等級制度,在中國古代的文獻中對所有的印度等級制度都稱作為種姓制度,玄奘翻譯為族姓制度,而在西方,將這種制度稱之為喀斯特製度。

瓦爾納制度形成以後,各個階層就由家庭出身定了下來,每個階層世代都從事規定的職業,而各個瓦爾納之間也禁止通婚,對於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講並沒有社會上升的途徑。制度的形成的原因,正是在於新興的貴族希望確立一定的機制來保證自己的利益以及剝削地位。同時也是早期部落向國家過渡的表現。

❼ 印度種姓制度的由來

種姓制度是如何形成的?是被征服之後、征服者為了便於管理而創造出來的,征服印度之後,為了讓被征服者安於現狀不再造反,征服者把印度人分了等級。

征服者當然是最高一級,被征服者當然是最低一級,為了讓被征服者接受這種劃分,征服者有意識地毀滅被征服者的文化,並創造一種讓種姓制度合理的文化。

幾百年之後,被征服者淡忘了自己的文化,接受了征服者強加的文化,種姓制度因而形成。印度獨立之後,雖然從法律上廢除了種姓文化,但僅僅是個形式而已,種姓制度依然附著在舊有文化上頑強生存著,影響著印度的方方面面。

(7)印度種族制度如何形成擴展閱讀

自從政府1950年從法律意義上廢除了種姓制度,種姓的影響力開始慢慢下降。然而種姓依然時時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特別是不那麼發達的地區和農村地區。

2014年時,曾有一份調查27%的印度人事實上仍然過著「不可接觸者」的生活,而每3個人中,就有一個承認自己拒絕「不可接觸者」進入自己的廚房或使用自己的餐具。種姓依然決定社會認同和個人認同,人與社會的關系,有時候僅僅取決於一個小小的姓氏。

幸運的是,幾十年的發展,社會還是在不斷進步。政府一直有給低種姓的人提供政府工作和教育的配額。

而且隨著城市化,在城市裡出現了一些不同種姓雜居的現象,跨種姓的婚姻也越來越常見。甚至在1997年到2002年間,「不可接觸者」K. R. Narayanan成為了印度總統,想必激勵了無數為廢除種姓影響而奮斗的人們。

種姓的枷鎖一直制約著當代印度的發展,大多數印度人依然需要為擺脫種姓而努力。進展雖然緩慢,卻也給人信心——意識已經覺醒,觀念可以改變。

不知道是否有一天,種姓真能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只是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南亞次大陸,希望那裡的人們不用再負重前行。這一次,呼喚的不是愛與自由,而是平等與尊嚴。

❽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印度種姓制度源於印度教,又稱瓦爾納制度,是在後期吠陀時代形成的,具有3000多年歷史。這一制度將人分為4個等級,即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和達利特。

一張根據《梨俱吠陀·原人歌》所繪的瓦爾那等級:婆羅門是原人的嘴、剎帝利是原人的雙臂、吠舍是原人的大腿、首陀羅是原人的腳。至於賤民,則被排除在原人的身體之外。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並且種姓制度下的各等級世代相襲。



(8)印度種族制度如何形成擴展閱讀

剎帝利身份地位:在早期吠陀時代,一家人可以從事不同的職業,人的身份也還沒有嚴格地固定下來。後期吠陀時代瓦爾那制度形成以後,每一個人的社會地位都由其家庭出身來決定,各個瓦爾那的人都世代地從事規定的職業,不能任意改變。

各個瓦爾那之間原則上禁止通婚。在實際生活中,高瓦爾那的男子娶低瓦爾那的女子為妾是被允許的,但嚴禁低瓦爾那的男子娶高瓦爾那的女子為妻。不同瓦爾那的人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高瓦爾那的人傷害了低瓦爾那的人,處罰甚輕;在相反的情況下,處罰就會非常嚴重。瓦爾那制度顯然是保護新產生貴族剝削階級的工具。

❾ 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

古印度四個種姓階級(由上至下: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種姓制度是怎麼產生的呢?一般認為,在雅利安人進入印度河流域前,他們內部就有三種人:一種稱為婆羅門,他們是掌管祭祀的祭司以及有學問的師父;另一種是從事征戰的武士,稱為剎帝利;還有一種是吠舍,從事農牧和手工業。這三種人本來是平等的,而且可以互相變換,婆羅門可以當武士,也可以種地;三者之間可以通婚。最初,這種以分工不同為特徵的社會集團,還不能稱為種姓制度,至多是它的萌芽狀態。

待到雅利安人南下征服了許多當地居民,並把他們淪為奴隸之後,被征服者構成了第四部分人,被蔑稱為「首陀羅」,處於社會的最底層。隨著社會的變遷,奴隸的地位也有些變化,有的成了自由民,耕種少量土地,但依然被認為是下等人、賤民。他們的身體乃至影子不準碰到上等人,所以又叫「不可接觸者」。

在梵文中,種姓叫作「瓦爾那」,它的意思是「顏色」。專家們認為,這反映了皮膚白皙的雅利安人對皮膚黝黑的當地人的鄙視。所以,這既包涵階級壓迫意識,也具有種族歧視的內容。

隨著雅利安人在次大陸的統治地位得以確立和不可動搖,種姓制度已形成極為森嚴且千古不變的社會等級制度。婆羅門為了使這種制度合法化,為了使首陀羅馴服順從,除了武力外,還借用了神的威力。古印度人的祭司們在《梨俱吠陀》、《原人歌》給世人描繪了四個種姓選出的現由:當眾神把普魯沙分割,

他們割了多少份?

他的嘴是什麼?

他的手臂叫做什麼?

他的腿和腳被賦予什麼名稱?

他的口是婆羅門,

他的雙臂變成了剎帝利,

他的腿成為吠舍,

而從他的腳上生出首陀羅。

在古印度,人們認為,在一個人的身上,最潔凈神聖的部位是口,它既是食物的入口,又是贊歌的出口,婆羅門的工作是用口,自然而然地生於神口的婆羅門也是最神聖的、等級最高的姓。而生於臂的剎帝利位置比婆羅門低,應從事作戰或治理國家的工作,屬於第二種姓。生於腿的吠舍因有不潔的俗氣,所以應終身辛勤工作,以養活婆羅門和剎帝利,屬於較低的第三種姓。至於首陀羅,由於生於骯臟的腳,因而是不潔的、低下的,理所應當地該恭順地為其他種姓服務,是第四種姓,是最低下的,不可接觸的姓。

閱讀全文

與印度種族制度如何形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巴基斯坦和中國的關系為什麼這么好 瀏覽:842
伊朗和美國為什麼有仇 瀏覽:158
為什麼印尼人喜歡噴香水 瀏覽:136
印度殲10怎麼樣 瀏覽:667
越南馬皮涼在越南哪個位置 瀏覽:823
伊朗女人戴什麼手錶 瀏覽:986
買越南媳婦多少人民幣 瀏覽:404
去伊朗旅遊帶多少錢 瀏覽:12
想陪你很久很久義大利語怎麼說 瀏覽:782
英國人怎麼評價約翰 瀏覽:905
印度訂不到酒店怎麼辦 瀏覽:919
傳說對決印尼服怎麼進 瀏覽:670
關於英國論文怎麼寫 瀏覽:397
義大利有哪些品牌的車 瀏覽:572
伊朗對西班牙怎麼樣 瀏覽:888
1元換多少越南盾合適 瀏覽:165
越南610是什麼金 瀏覽:270
印尼什麼時發生地震 瀏覽:28
印尼紅龍魚15公分怎麼看 瀏覽:558
中國公元前900年什麼時期 瀏覽:596